CN103555995B -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5995B
CN103555995B CN201310590979.8A CN201310590979A CN103555995B CN 103555995 B CN103555995 B CN 103555995B CN 201310590979 A CN201310590979 A CN 201310590979A CN 103555995 B CN103555995 B CN 1035559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sistance
alloy bar
copper alloy
copper
superi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909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5995A (zh
Inventor
陆海荣
孙飞
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CANG ALLOY NEW-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909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5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5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5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5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5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1%~0.5%,锰3%~6%,磷0.05%~0.2%,余量为铜。本发明在原有的锰青铜QMn5的基础上,调整锰元素的含量并创新性地添加铝﹑磷两种元素,分不同步骤,通过熔炼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现有的铜-锰合金当中。通过熔炼过程中元素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相,在保证相应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最终合金的热强性,从而得到一种在高温下经久耐用的改性铜合金棒材。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棒生产领域,尤其涉及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以及这种合金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QMn5为含锰量较高的锰青铜,其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良好的塑性,在热态及冷态下能很好地承受压力加工,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并具有高的热强性,400℃以下能够保持其力学性能。因此,它主要用于制作蒸汽机零件和锅炉的各种管接头、蒸汽阀门等高温耐蚀零件。但是其热强性在温度超过400℃之后有明显下降趋势,因此高温情况下实际应用寿命大大缩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以及这种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1%~0.5%,锰3%~6%,磷0.05%~0.2%,余量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铜合金棒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配比如下:铝0.3%,锰4.5%,磷0.15%,余量为铜。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将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950℃~1050℃熔炼,待完全熔化后保温至1000℃。
2)将铝﹑磷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之后再次保温。
3)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3~6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
4)将检验合格的溶液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以便下一步挤压。
5)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
6)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更进一步地,步骤1)种所述的铜为电解铜。
更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熔炼时间为3~4小时,所述保温时间为1~2小时。
更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熔炼时间为1~2小时,所述再次保温时间为0.5~1小时。
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铸锭的铸造温度为950℃~1000℃。
更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坯锭的直径为40mm~120mm,长度为500mm。
更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挤压选取800吨~2000吨的挤压机,挤压温度为600℃~700℃,挤压速度为2~5mm/s。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原有的锰青铜QMn5的基础上,调整锰元素的含量并创新性的添加铝﹑磷两种元素,分不同步骤,通过熔炼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现有的铜-锰合金中。通过熔炼过程中元素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相,在保证相应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最终合金的热强性,从而得到一种在高温下经久耐用的改性铜合金棒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1%,锰3.5%,磷0.1%,余量为铜。其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电解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950℃,熔炼4小时,待完全熔化后在1000℃下保温2小时;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2小时之后再次保温0.5小时;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6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将检验合格的溶液在950℃下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得到直径为40mm,长度为500mm的坯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选取2000吨的挤压机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为600℃,挤压速度为2mm/s;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将所得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进行耐蚀性、热强性、硬度、强度及塑性试验,测试其物理性能,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3%,锰4.5%,磷0.15%,余量为铜。其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电解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1000℃,熔炼3小时,待完全熔化后在1000℃下保温1小时;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1.5小时之后再次保温1小时;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5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将检验合格的溶液在1000℃下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得到直径为80mm,长度为500mm的坯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选取1500吨的挤压机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为650℃,挤压速度为4mm/s;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将所得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进行耐蚀性、热强性、硬度、强度及塑性试验,测试其物理性能,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2%,锰5.5%,磷0.05%,余量为铜。其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电解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1000℃,熔炼3小时,待完全熔化后在1000℃下保温1小时;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1.5小时之后再次保温1小时;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5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将检验合格的溶液在1000℃下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得到直径为50mm,长度为500mm的坯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选取1500吨的挤压机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为675℃,挤压速度为4mm/s;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将所得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进行耐蚀性、热强性、硬度、强度及塑性试验,测试其物理性能,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5%,锰3%,磷0.2%,余量为铜。其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电解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1050℃,熔炼3.5小时,待完全熔化后在1000℃下保温2小时;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2小时之后再次保温0.5小时;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3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将检验合格的溶液在975℃下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得到直径为80mm,长度为500mm的坯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选取800吨的挤压机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为700℃,挤压速度为3mm/s;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将所得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进行耐蚀性、热强性、硬度、强度及塑性试验,测试其物理性能,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4%,锰6%,磷0.15%,余量为铜。其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依次进行以下步骤:
按照重量配比将电解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950℃,熔炼3.5小时,待完全熔化后在1000℃下保温2小时;将铝﹑磷两种元素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1.5小时之后再次保温1小时;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4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将检验合格的溶液在1000℃下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得到直径为120mm,长度为500mm的坯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选取1000吨的挤压机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挤压温度为700℃,挤压速度为5mm/s;对挤压完成后的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棒材的合格率,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将所得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进行耐蚀性、热强性、硬度、强度及塑性试验,测试其物理性能,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基合金棒性能对比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铝0.1%~0.5%,锰3%~6%,磷0.05%~0.2%,余量为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棒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配比如下:铝0.3%,锰4.5%,磷0.15%,余量为铜。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将铜﹑锰置于工频电炉内,加热至950℃~1050℃熔炼,待完全熔化后保温至1000℃;
2)将铝﹑磷添加到铜-锰合金液中,并升温至1100℃,熔炼之后再次保温;
3)用直读光谱仪对从炉内取出的样品进行3~6次成分检验,以确定其合金成分在规定范围之内;
4)将检验合格的溶液按照预定的尺寸进行铸锭,对铸造成型后的坯锭进行车削,以便下一步挤压;
5)对车削完成后的光锭进行挤压;
6)对挤压完成后的铜合金棒进行超声波或者涡流探伤,挑出探伤不合格的产品,按照预期的产品尺寸对合格产品进行切割并包装入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铜为电解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熔炼时间为3~4小时,所述保温时间为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熔炼时间为1~2小时,所述再次保温时间为0.5~1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铸锭的铸造温度为950℃~100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坯锭的直径为40mm~120mm,长度为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挤压选取800吨~2000吨的挤压机,挤压温度为600℃~700℃,挤压速度为2~5mm/s。
CN201310590979.8A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555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0979.8A CN103555995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90979.8A CN103555995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5995A CN103555995A (zh) 2014-02-05
CN103555995B true CN103555995B (zh) 2015-12-30

Family

ID=5001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90979.8A Active CN103555995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59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7429A (ja) * 1986-06-17 1987-12-24 Nippon Mining Co Ltd 耐食性に優れた銅合金
JPS6345342A (ja) * 1986-08-13 1988-02-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高力伝導性銅合金
CN1023819C (zh) * 1991-10-21 1994-02-16 山东省冶金研究所 一种耐磨件用多元锰铝青铜新材料
CN1239148A (zh) * 1998-06-17 1999-12-22 包头市英利金属机械加工厂 稀土高锰铝青铜及其处理方法
CN102061406B (zh) * 2010-11-30 2013-01-30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高弹性铜镍锰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2423A (zh) * 2011-11-19 2013-05-29 大连得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合金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5995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003B (zh) 一种镍铬硅青铜合金的加工工艺方法
CN104630544A (zh) 一种高速铁路用复合铜基新型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9979A (zh) 6063t6改良铝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CN104342575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铬锆铜接触线及其加工工艺
CN102286714A (zh) 一种铜镍锡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0566921C (zh) 高密度钼管的制备方法
CN100557063C (zh) 配合Cu-Ag合金冷拉拔加工的固溶及时效处理方法
CN104928533A (zh) 用于非真空铸造的锌-铜-钛三元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7877A (zh) 一种铜镍硅青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4690B (zh)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耐磨高磷铜合金棒的制作方法
CN103741083A (zh) 一种制备高性能大尺寸高精度铍铜管材的铸管坯轧制法
CN103555995B (zh) 一种具有优越热强性的铜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09966B (zh) 一种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60920A (zh) 一种高强高导热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3621A (zh) Cu-Cr-Zr系合金板材的改性制备方法
CN104313407A (zh) 一种耐高温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7050A (zh) 一种铜合金半固态成形方法
CN103555994B (zh) 一种锻造而成的具有优越塑性的合金锭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12570B (zh) 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大单重盘条的半连轧加工方法
CN103343260A (zh) 锰铜合金玻璃模具
CN107159729A (zh) 军用装甲车用7a52铝合金管材挤压工艺
CN102069345A (zh) 大规格钢管限动芯棒制造方法
CN102330042B (zh) 一种提高ZCuSn10P合金冷热疲劳性能的方法
CN104480345A (zh) 耐磨挤压精密铜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8682A (zh) 一种高导易切削铜硒锂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412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Taicang City Lu Du Zhen Lu Dong Cun Chang Sheng Group

Applicant after: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412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Taicang City Lu Du Zhen Lu Dong Cun Chang Sheng Group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TIANJIAN METAL NEW-MATERIAL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UZHOU TIANJIAN METAL NEW-MATERIAL CO., LTD. TO: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5

Address after: No. 88, Zhenghe Middle Road, Ludu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4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NCANG ALLOY NEW-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412 Changsheng formation, Ludong village, Ludu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TIANQIAN NEW MATE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