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2027A -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 Google Patents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2027A
CN103542027A CN201210241185.6A CN201210241185A CN103542027A CN 103542027 A CN103542027 A CN 103542027A CN 201210241185 A CN201210241185 A CN 201210241185A CN 103542027 A CN103542027 A CN 103542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af spring
extending element
engagement portion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11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2027B (zh
Inventor
李应良
艾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411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2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2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其中预压弹簧片组,提供一预压力给一轴承,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对接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至少一第一卡槽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该第二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卡合部、至少一第二卡槽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其中该第一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二卡槽,该第二卡合部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槽,该第一凸出部对应接触该第二凸出部,令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

Description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预压弹簧片,尤指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及具有该预压弹簧片组的风扇。
背景技术
公知的预压弹簧片组,由两片预压弹簧片对迭后被轴杆贯穿穿套在轴杆上,并抵接在一轴承及一扣环之间,以提供一预压力给该轴承,防止轴承震动及降低噪音。
但是前述的公知预压弹簧片组的两个弹簧片并没有结合成一体,当轴杆贯穿两个预压弹簧片时,各预压弹簧片会产生不一致的径向旋转或及/或轴向震动,造成其各在原本位置上歪斜,同时该预压弹簧片没有在轴向抵接该轴承,弹簧力没有平均作用在轴承上,使得轴承所受的预压力没有和轴向平行,轴承将产生震动及噪音。
再者会干涉到该扣环与该轴杆的装配,使得该扣环无法确实扣设该轴杆,造成转子松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设有至少一卡合部及至少一卡接槽及至少一凸出部的预压弹簧片。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增加预压弹簧片的对接面积,且维持各弹簧片的延伸元件互相对应,以令预压力沿轴向均匀分布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组合为一体,减少装配后歪斜置放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不易掉入轴杆的扣环槽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
本发明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在轴杆与弹簧片组装配后可被检查出位置是否置放正确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
为达上述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预压弹簧片,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扣接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该第一卡合部扣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一底座,设置一扇框的中央位置,具有一轴筒从该底座轴向凸伸,至少一轴承设在该轴筒内,该轴承具有一轴孔;一定子组,套设在该轴筒外侧;一转子,对应该定子组,该转子具有一轴杆贯穿该轴承的轴孔,且具有一扣环槽供一扣接元件扣设;一预压弹簧片组合结构,套接该轴杆,并设在轴承与该扣接元件之间,其包括: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上;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对应扣接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上,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扣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其中该轴杆贯穿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以令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套设在轴杆上,且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轴承,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的剖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组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预压弹簧片组的剖视组合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具有预压弹簧片组的风扇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具有预压弹簧片组的风扇组合示意图;
图3C为图3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 本体
111 通孔
112 内侧面
113 外侧面
114 第一接触面
115 卡合部
116 卡接槽
12 延伸元件
121 根部
122 端部
1221 端面
θ夹角
13 凸出部
131 第二接触面
SA 预压弹簧片组
20 第一预压弹簧片
21 第一本体
211 第一通孔
212 第一内侧面
213 第一外侧面
214 第一接触面
215 第一卡合部
216 第一卡接槽
22 第一延伸元件
221 第一根部
222 第一端部
2221 第一端面
23 第一凸出部
231 第二接触面
θ1 第一夹角
30 第二预压弹簧片
31 第二本体
311 第二通孔
312 第二内侧面
313 第二外侧面
314 第三接触面
331 第四接触面
315 第二卡合部
316 第二卡接槽
32 第二延伸元件
321 第二根部
322 第二端部
3221 第二端面
θ2 第二夹角
33 第二凸出部
331 第四接触面
38 缓冲空间
40 风扇
41 底座
411 轴筒
42 定子组
43 转子
431 轴杆
4311 扣环槽
45a、45b 轴承
451a、451b 轴孔
4511b 内环部
4512b 外环部
46 扣接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及图1B,为一预压弹簧片1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一本体11、多个延伸元件12及至少一凸出部13。
该本体11具有具有一内侧面112界定一通孔111贯穿本体11,使本体11成型为一环状体,及一外侧面113界定在该本体11的外周侧,一第一接触面114界定在该外侧面113与该内侧面112之间。
至少一卡合部115及至少一卡接槽116分布在该外侧面113或邻近该外侧面113处,其中该卡合部115凸出该第一接触面114,该卡接槽116设在没有该卡合部115的位置且往本体11凹设,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两个卡合部115与卡接槽116,且该卡合部115与卡接槽116交错的分布在该外侧面113。另外也可以两个卡合部115间隔相邻设置,两个卡接槽116间隔相邻设置。前述卡合部115与卡接槽116的数量可以随着本体11的直径大小去增加。
该多个延伸元件12,形成在该内侧面112朝该通孔111中心延伸,且所述延伸元件12沿内侧面112放射状的间隔设置,每一延伸元件12具有一根部121形成在该内侧面112,及一端部122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端部122具有一端面1221,该根部121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114的方向弯折,且一夹角θ被界定在该本体11与该延伸元件12之间,该夹角θ大于90度。
该凸出部13,形成在该本体11的内侧面,朝该本体1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131,该凸出部13的长度短于该延伸元件12的长度,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两个延伸元件12设置一个凸出部13。另外也可以在每两相邻延伸元件12之间设置一个凸出部13。
再者,在本较佳实施例的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该卡合部115及卡接槽116从外侧面113对应该内侧面112的凸出部13。另外,在该外侧面113的卡合部115及卡接槽116亦可不对应设在该内侧面112的凸出部13。
请参阅图2A至图2C,表示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预压弹簧片组SA的两片预压弹簧片的结构跟上述的预压弹簧片的结构相同,为了清楚表示两个预压弹簧片的组合关系,因此其中一预压弹簧片称为第一预压弹簧片20,另一预压弹簧片称为第二预压弹簧片30。
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第一预压弹簧片20包括一第一本体21、多个第一延伸元件22及至少一第一凸出部23。
该第一本体21具有一第一内侧面212界定一第一通孔211贯穿第一本体21,使该第一本体21形成一环状体,及一第一外侧面213界定在该第一本体21的外周侧,一第一接触面214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213与该第一内侧面212之间。
至少一第一卡合部215及至少一第一卡接槽216分布在该第一外侧面213或邻近该外侧面213处,其中该第一卡合部215凸出该第一接触面214,该第一卡接槽216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215的位置且往第一本体21凹设,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两个第一卡合部215与第一卡接槽216,且该第一卡合部215与第一卡接槽216交错的分布在该第一外侧面213。另外也可以两个第一卡合部215间隔相邻设置,两个第一卡接槽216间隔相邻设置。前述第一卡合部215与第一卡接槽216的数量随着第一本体21的直径大小去增加。
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22,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212朝该第一通孔211中心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元件22沿该第一内侧面212放射状的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延伸元件22具有一第一根部221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212,及一第一端部222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一端部222具有一第一端面2221,该第一根部221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214的方向弯折,且一第一夹角θ1被界定在该第一本体21与该第一延伸元件22之间,该第一夹角θ1大于90度。
该第一凸出部23,形成在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内侧面212,朝该第一本体2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231,该第一凸出部23的长度短于该第一延伸元件22的长度,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两个第一延伸元件22就设置一个第一凸出部23。另外也可以每两相邻第一延伸元件2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凸出部23。
再者,在本较佳实施例的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该第一卡合部215及该第一卡接槽216从该第一外侧面213对应该第一内侧面212的第一凸出部23。另外,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213的第一卡合部215及第一卡接槽216亦可不对应设在该第一内侧面212的第一凸出部23。
该第二预压弹簧片30包括一第二本体31、多个第二延伸元件32及至少一第二凸出部33。
该第二本体31具有一第二内侧面312界定一第二通孔311贯穿第二本体31,使该第二本体31形成一个环状体,及一第二外侧面313界定在该第二本体31的外周侧,一第三接触面314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313与该第二内侧面312之间。
至少一第二卡合部315及至少一第二卡接槽316分布在该第二外侧面313或邻近该外侧面313处,其中该第二卡合部315凸出该第三接触面314,该第二卡接槽316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315的位置上且往第二本体31凹设,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各有两个第二卡合部315与第二卡接槽316,且该第二卡合部315与第二卡接槽316交错的分布在该第二外侧面313。另外也可以两个第二卡合部315间隔相邻设置,另外两个第二卡接槽316间隔相邻设置。前述第二卡合部315与第二卡接槽316的数量随着第二本体31的直径大小去增加。
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32,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312朝该第二通孔311中心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元件32沿该第二内侧面312放射状的间隔设置,每一第二延伸元件32具有一第二根部321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312,及一第二端部322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二端部322具有一第二端面3221,该第二根部321朝相反该第二接触面314的方向弯折,且一第二夹角θ2被界定在该第二本体31与该第二延伸元件22之间,该第二夹角θ2大于90度。
该第二凸出部33,形成在该第二本体31的第二内侧面312,朝该第二本体31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331,该第二凸出部33的长度短于该第二延伸元件32的长度,在本较佳实施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每两个第二延伸元件32就设置一个第二凸出部33。另外也可以每两相邻第二延伸元件32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凸出部33。
再者,在本较佳实施例的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该第二卡合部315及该第二卡接槽316从该第二外侧面313对应该第二内侧面312的第二凸出部33。另外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313的第二卡合部315及第二卡接槽316亦可不对应设在该第二内侧面312的第二凸出部33。
前述第一预压弹簧片20与该第二预压弹簧片30对迭组合成一体的说明如下。
复参图2A及图2B所示,令该第一预压弹簧片20对应该第二预压弹簧片30,其中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接触面214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第三接触面314,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卡合部215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第二卡接槽316,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卡接槽216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第二卡合部315,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凸出部23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第二凸出部33,该第一本体21的第一通孔211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第二通孔311,且该第一本体21的每一第一延伸元件22分别对应该第二本体31的每一第二延伸元件32,一缓冲空间38界定在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22与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32之间,该第一延伸元件22及第二延伸元件32在承受力量后可以往该缓冲空间38压缩位移然后再复位。
续参图2C及图2D所示,令该第一卡合部215迫近卡合该第二卡接槽316,该第二卡合部315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接槽216,该第一接触面214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314,该第一凸出部23的第一接触面231对应接触该第二凸出部33的第二接触面331,进而该第一预压弹簧片20的第一本体21及该第二预压弹簧片30的第二本体31对接组合为一体。
上述的结构具有优点如下:
第一本体21及第二本体22除了有第一接触面214与第三接触面314对应接触外,更增加了至少一第二接触面231对应接触至少一第四接触面331,使该第一本体21与该第二本体22的对接面积增加,藉由该第一卡合部215及该第二卡合部315对接该第一卡接槽216及该第二卡接槽316,以令每一第一延伸元件22对应每一第二延伸元件32,则该第一预压弹簧片20与该第二预压弹簧片30的预压力沿预压弹簧片组SA的轴向均匀分布。
使用说明
以下说明前述的预压弹簧片组SA在一风扇40内的应用。
请参阅图3A至图3C,为一风扇40的分解、组合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该风扇40包括:一底座41、一定子组42、一转子43及如前述的预压弹簧片组SA。
该底座41,设置在一扇框的中央位置,且具有一轴筒411从该底座41轴向凸伸,该轴筒411内设有至少一轴承,在本图示中例如但不限制的表示有两个轴承45a、45b分别设在靠近轴筒411的上端及靠近轴筒411的下端,所述轴承45a、45b分别具有一轴孔451a、451b,其中该两个轴承45a、45b例如但不限于为滚珠轴承。
该定子组42,套设在该轴筒411外侧,包括多个硅钢片、绝缘架组、绕线组及电路板等。
该转子43,对应该定子组42,且具有一轴杆431贯穿所述轴承45a、45b的轴孔451a、451b,该轴杆431贯穿轴承45a、45b的一端设有一扣环槽4311。
一并参阅图2A至图2D所示,前述轴杆431延伸贯穿该预压弹簧片组SA的第一本体21的第一通孔211及第二本体31的第二通孔311后,被一扣接元件46对应扣接该扣环槽4311,该扣接元件46例如但不限于为扣环。
前述的预压弹簧片组SA的第一本体21及第二本体32进而套设在该轴杆431上,并设于该轴承451b及扣接元件46之间,其中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22顶抵接触该轴承451b,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32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46。
一并参阅图2A至图2D及图3C所示,前述轴承451b具有一内环部4511b及一外环部4512b,该第一延伸元件22的第一端部222顶抵接触该内环部4511b,该第二延伸元件32的第二端部322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46,借此提供一轴向的预压力给该轴承451b,
以防止轴承451b震动及降低噪音。
其中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22及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32承受轴承451b的轴向震动力后,往该缓冲空间38压缩位移,然后藉由其本身的弹性力复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应用在风扇上具有以下优点:
1.预压弹簧片组的对接面积增加,且该第一延伸元件对应该第二延伸元件,确保预压力沿轴向均匀分布,轴承受力均匀。
2.预压弹簧片组组合为一体,减少与轴杆装配后歪斜置放的问题且不易掉入轴杆的扣环槽。
3.因为预压弹簧片组组合为一体,因此在轴杆与预压弹簧片组装配后,容易被检查出预压弹簧片组是否置放正确。
虽然本发明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中请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包含一内侧面及一外侧面,该内侧面界定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外侧面与该内侧面之间,至少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卡合部的位置;
多个延伸元件,形成在该内侧面朝该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凸出部,形成在该本体的内侧面,朝该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形成在该外侧面或邻近该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形成在该外侧面往本体凹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对应或不对应该凸出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延伸元件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延伸元件具有一根部形成在该内侧面,及一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端部具有一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元件的根部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的方向弯折,且一夹角被界定在该本体与该延伸元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压弹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90度。
10.一种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
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迫紧卡合;
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且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别对应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
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一外侧面;及该第二卡合部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或邻近该第二外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该第二凸出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一外侧面往第一本体凹设;及该第二卡接槽形成在该第二外侧面往第二本体凹设。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及第二卡接槽分别对应或不对应该第一凸出部及第二凸出部;且该第一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第一延伸元件的长度,及第二凸出部的长度短于该第二延伸元件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一根部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端面;及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二根部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端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预压弹簧片组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元件的第一根部朝相反该第一接触面的方向弯折,且一第一夹角被界定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一延伸元件之间;该第二延伸元件的第二根部朝相反该第三接触面的方向弯折,且一第二夹角被界定在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二延伸元件之间;一缓冲空间界定在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与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及第二夹角大于90度。
18.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轴筒从该底座轴向凸伸,至少一轴承设在该轴筒内,该轴承具有一轴孔;
一定子组,套设在该轴筒外侧;
一转子,对应该定子组,该转子具有一轴杆贯穿该轴承的轴孔,且具有一扣环槽供一扣接元件扣设;
一预压弹簧片组,套接该轴杆,并设在轴承与该扣接元件之间,其包括: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界定一第一通孔,一第一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一外侧面与第一内侧面之间,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凸出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一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
多个第一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通孔中心延伸;
至少一第一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一本体的第一内侧面,朝该第一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一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界定一第二通孔,一第三接触面界定在该第二外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且对应接触该第一接触面,至少一第二卡合部凸出该第三接触面,并对应迫紧卡合该第一卡接槽,至少一第二卡接槽设在没有该第二卡合部的位置,且被该第一卡合部对应迫紧卡合;
多个第二延伸元件,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延伸,且该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分别对应该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及
至少一第二凸出部,形成在该第二本体的第二内侧面,朝该第二本体中心突出,且具有一第四接触面对应接触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组合为一体;
其中该轴杆贯穿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以令该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套设在轴杆上,且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轴承,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第一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一根部形成在该第一内侧面,及一第一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端面;及每一第二延伸元件具有一第二根部形成在该第二内侧面,及一第二端部形成在该延伸端,该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端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具有一内环部及一外环部,该第一延伸元件的第一端部顶抵接触该内环部,该第二延伸元件的第二端部顶抵接触该扣接元件,一缓冲空间界定在该多个第一延伸元件与该多个第二延伸元件之间。
CN201210241185.6A 2012-07-12 2012-07-12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Active CN103542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185.6A CN103542027B (zh) 2012-07-12 2012-07-12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185.6A CN103542027B (zh) 2012-07-12 2012-07-12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2027A true CN103542027A (zh) 2014-01-29
CN103542027B CN103542027B (zh) 2016-04-06

Family

ID=4996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1185.6A Active CN103542027B (zh) 2012-07-12 2012-07-12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20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39524A (ja) * 2019-02-27 2020-09-03 Kyb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231A (en) * 1976-01-12 1978-09-05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Shock absorber valve
JPH05202968A (ja) * 1992-01-23 1993-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皿バネ固定方法
PL177033B1 (pl) * 1995-06-30 1999-09-30 Przemyslowy Instytut Automatyk Mechanizm antyprzeciążeniowy głowicy czujnika różnicy ciśnień
JP2001241524A (ja) * 2000-02-28 2001-09-07 Koyo Seiko Co Ltd 可変径プーリ
US20030051966A1 (en) * 2001-07-17 2003-03-20 Sproatt James N. Clutch assembly
CN101115935A (zh) * 2005-02-10 2008-01-3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碟形弹簧
CN101410201A (zh) * 2006-03-24 2009-04-1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盘簧的制造方法和离合器装置
CN101493111A (zh) * 2008-10-22 2009-07-29 陈炳顺 特种碟形弹簧垫圈及离合器分离轴承组件
DE102009018574A1 (de) * 2008-05-08 2009-11-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JP2010030512A (ja) * 2008-07-30 2010-02-12 Kyokuto Kaihatsu Kogyo Co Ltd 荷受台昇降装置
CN101922527A (zh) * 2010-01-28 2010-12-22 周成水 一种碟形弹簧改良结构
CN202867668U (zh) * 2012-07-12 2013-04-1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231A (en) * 1976-01-12 1978-09-05 Volkswagenwerk Aktiengesellschaft Shock absorber valve
JPH05202968A (ja) * 1992-01-23 1993-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皿バネ固定方法
PL177033B1 (pl) * 1995-06-30 1999-09-30 Przemyslowy Instytut Automatyk Mechanizm antyprzeciążeniowy głowicy czujnika różnicy ciśnień
JP2001241524A (ja) * 2000-02-28 2001-09-07 Koyo Seiko Co Ltd 可変径プーリ
US20030051966A1 (en) * 2001-07-17 2003-03-20 Sproatt James N. Clutch assembly
CN101115935A (zh) * 2005-02-10 2008-01-3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碟形弹簧
CN101410201A (zh) * 2006-03-24 2009-04-1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盘簧的制造方法和离合器装置
DE102009018574A1 (de) * 2008-05-08 2009-11-1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JP2010030512A (ja) * 2008-07-30 2010-02-12 Kyokuto Kaihatsu Kogyo Co Ltd 荷受台昇降装置
CN101493111A (zh) * 2008-10-22 2009-07-29 陈炳顺 特种碟形弹簧垫圈及离合器分离轴承组件
CN101922527A (zh) * 2010-01-28 2010-12-22 周成水 一种碟形弹簧改良结构
CN202867668U (zh) * 2012-07-12 2013-04-1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39524A (ja) * 2019-02-27 2020-09-03 Kyb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
JP7128759B2 (ja) 2019-02-27 2022-08-31 Kyb株式会社 圧力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2027B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64944A1 (en) Preload disk spring,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and fan using same
US9636821B2 (en) Industrial robot
US6799400B2 (en) Earthquake shock damper
KR102014695B1 (ko) 공차링
WO2020211694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03620242A (zh) 滚动轴承
CN103542027A (zh)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CN202867668U (zh) 预压弹簧片及其组合结构与风扇
JPH01116321A (ja) 玉軸受用保持器
US8904645B2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roller bearing
CN112039275A (zh) 平衡板组件
KR20140024008A (ko) 2단 크로스롤러 베어링
US20170260984A1 (en) Fan blade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KR102393018B1 (ko) 구름 베어링 및 보유 지지기
JP2023053314A (ja) 電気機器ユニットの連結構造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3125152A (zh) 控制设备
JP2011208700A (ja) 転がり軸受
US9890794B2 (en) Fan assembly
KR20140115559A (ko) 디스크 커플링
JP2015081641A (ja) 玉軸受用保持器
CN219139367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US10844590B2 (en) Column bas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and base plate
CN116163954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JP3220160U (ja) 安全防護機能付きボールねじ
KR101982646B1 (ko) 모터의 적층 로터 코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