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187B -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187B
CN103534187B CN201280023376.3A CN201280023376A CN103534187B CN 103534187 B CN103534187 B CN 103534187B CN 201280023376 A CN201280023376 A CN 201280023376A CN 103534187 B CN103534187 B CN 103534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eel
arm
main body
transform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33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187A (zh
Inventor
埃利·马克里德斯-萨拉万奥斯
丹尼尔·S·麦格拉纳汉
约翰·H·维奈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n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e.g. expansible
    • B65H75/242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 B65H75/2495Expansible spindles, mandrels or chucks, e.g. for securing or releasing cores, holders or packages including plural segments or spokes which are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0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1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for making packages of specified shapes or on specified types of bobbins, tubes, cores, or formers on flanged bobbins or sp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2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04Rotary joints allowing relative rotational movement between opposing fibre or fibre bund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57Bobbins; Reels

Abstract

本文公开可变形电缆卷筒(22、92)、相关总成及方法。可变形电缆卷筒可提供在第一卷筒配置中以用于将电缆卷绕在可变形电缆卷筒上并从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卷绕的电缆。卷绕在可变形电缆卷筒上的电缆可在电缆安装期间放出。可变形电缆卷筒也可经配置在第二卷筒配置中以用于储存电缆放出后的任何过剩电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例,电缆卷筒的容量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可能比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容量小,以使得需要更少的容量来储存可变形电缆卷筒。提供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可使得将可变形电缆卷筒储存在光纤设备中和/或避免储存从电缆卷筒移除的过剩电缆更可行。

Description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相关申请案
本申请案根据专利法请求2011年5月13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485,909号的优先权权利,本文依赖所述申请案的内容且所述申请案的内容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案的技术涉及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及方法,所述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及方法可用于卷绕电缆和放出电缆,包括(但不限于)光缆。
背景技术
光纤的益处包括极宽的带宽和低噪音操作。由于这些优点,光纤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宽带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因此,光纤通信网络包括许多互连点,多个光纤在所述互连点处互连。光纤通信网络还包括许多连接终端,所述连接终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接入点(NAP)外壳、天线罩、低级罩、基座、光学网络终端(ONT)及网络接口装置(NID)。在某些情况下,连接终端包括通常通过连接终端的外壁打开的连接端口。连接终端用于建立从分布电缆端接的光纤与一或多“预连接”引入电缆、延伸分布电缆、系绳电缆或分支电缆(在本文中统称为“引入电缆”)的各个光纤之间的光学连接。连接终端用于将光纤通信服务轻易扩展到用户。就此而言,开发传递“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户”(FTTH)及“光纤到驻地”(FTTP)的光纤网络,通常称为“FTTx”。
作为传递服务到用户的此扩展的一部分为通常发生在室内的最后一英里连接。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多住户单元和公寓楼)要求复杂的电缆系统,所述电缆系统可包括许多单独电缆,每一个单独电缆连接一个用户。许多电缆的安装可能引起穿过建筑物的墙壁或层的布线问题,所述电缆提供主分布点(所述主分布点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另一地点)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连接。因此,此类电缆安装消耗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
为促进电缆安装,光缆通常提供在可用于提供、运送及放出光缆的电缆卷筒上。举例来说,如图1中所示,图示示范性电缆卷筒10。光缆12卷绕在电缆卷筒10上。电缆卷筒10由安置在电缆滚筒16之间的两个法兰14A、14B组成。法兰14A、14B间隔距离D1,以提供电缆滚筒16的大小,所述大小进而指定多长的光缆12长度可卷绕到电缆卷筒10上。法兰14A、14B围绕电缆滚筒16的表面突起,以保持卷绕到电缆滚筒16中的光缆12。内法兰18可邻近法兰14B安置,以允许一部分光缆12在卷绕之前开始并单独储存在内法兰18与法兰14B之间的区域20中。当稍后需要接入电缆12时,技术员可轻易将电缆12接入区域20中,而不必将电缆接入在法兰14A与内法兰之间。在需要时,例如,在电缆安装期间,光缆12可自电缆卷筒10分配或自电缆卷筒10“放出”。
在放出所需量的光缆12之后,过剩光缆12可保持在电缆卷筒10上。在安装之后,如果过剩光缆12需要用于额外电缆安装或扩大当前电缆安装,那么要求储存而不是放出过剩光缆12。而且,由于在放线之后,不便将过剩光缆12储存在电缆卷筒10上,所以可利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光缆的多个电缆卷筒。这样允许对可在从指定电缆卷筒10放出之后保持的过剩电缆的量的有效管理(即,减少),而且要求向电缆卷筒10提供不同长度的标准化电缆。在此情况下,电缆卷筒10可储存有保持在所述电缆卷筒10上的过剩光缆12。然而,电缆卷筒10由于电缆卷筒10占用的大量容量可能不适于储存安装位置处的过剩光缆12。因此,安装人员可通过移除法兰14A、法兰14B和/或法兰18及储存安装位置处的未卷绕松散的过剩光缆12而从电缆卷筒10移除过剩光缆12。储存未卷绕的光缆12可导致光缆12变得紊乱且难以在安装改变期间重新组织及再用或放出。
发明内容
详细描述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可变形电缆卷筒、相关总成及方法。可变形电缆卷筒可用于光缆或其他类型电缆,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本文中公开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可提供或安置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用于例如在电缆安装期间将电缆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并从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卷绕的电缆。如果需要,电缆可使用外卷绕装置及绕组夹具的帮助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上。卷绕在可变形电缆卷筒上的电缆接着可从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可经配置在第二卷筒配置中,所述第二卷筒配置可用于在放出电缆之后有效且整齐地储存任何过剩电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例,电缆卷筒的容量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可能比在第一卷筒配置中小,以使得在执行所需电缆放线之后,需要更小的容量来储存可变形电缆卷筒。提供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可使得将可变形电缆卷筒储存在光纤设备中和/或避免储存从电缆卷筒移除的剩余电缆更可行。储存从电缆卷筒移除的过剩电缆可导致过剩电缆变得紊乱且更难以储存、管理及再用。避免在储存期间从电缆卷筒移除过剩电缆可额外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公开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在纵向方向上对准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臂,所述臂包含近端及远端,至少一个第一臂的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枢轴,至少一个第一臂进一步包含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臂的远端上的第二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包含第二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二部分。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臂,所述臂包含近端及远端,至少一个第二臂的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轴,至少一个第二臂进一步包含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臂的远端上的第三横移部件,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包含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三部分。至少一个第一臂经配置以围绕至少一个第一枢轴旋转,并且,至少一个第二臂经配置以围绕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旋转,以沿第二卷筒配置中的主体的纵向方向基本对准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第二横移部件和第三横移部件。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提供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具有提供支撑缠绕或卷绕的电缆的第一电缆周边区域的第一卷筒配置,所述第一卷筒配置占用第一容量。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包含第二卷筒配置,所述第二卷筒配置占用小于第一容量的第二容量,第二卷筒配置支撑相同长度(例如,具有相同数目的回路和/或线匝的相同长度)或实质上相同长度(例如,具有相同数目的回路和/或线匝的实质上相同长度)的卷绕或缠绕的电缆。在这方面,可变形电缆卷筒在第一卷筒配置中可具有第一几何形状剖面及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可具有第二几何形状剖面。使用可变形电缆卷筒的上述参考实例,至少一个第一臂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枢轴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的中心点偏移距离D1。以此方式,至少一个第一臂的远端定位为距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的中心点距离D2。类似地,至少一个第二臂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所述第二枢轴也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的中心点偏移距离D3。以此方式,至少一个第二臂的远端也可定位在距主体的中心点距离D2处(在此实例中,假设至少一个第一臂和至少一个第二臂为相同长度且从与主体的中心点的相同偏移枢转地附接到主体,换句话说,D1等于D3,但这并不是必需的)。
当至少一个第一臂及至少一个第二臂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分别围绕至少一个第一枢轴及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旋转时,由于至少一个第一臂及至少一个第二臂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中从主体的中心点偏移的枢轴,第一臂及至少一个第二臂的远端将安置在距第二卷筒配置中的主体的中心点距离D4处。在此实施方式中,距离D4大于距离D2。以此方式,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具有小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第一容量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第二容量,但保持第一配置的相同电缆周边表面区域。可变形电缆卷筒接着可支撑第一卷筒配置至第二卷筒配置两者中的相同长度的电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公开可变形电缆卷筒夹具。可变形电缆卷筒夹具可包括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包含底座表面。可变形电缆卷筒夹具还可包括中心悬臂,所述中心悬臂附接到底座表面的中心部分且从底座表面围绕夹具底座的中心轴正交地延伸。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可包括至少三个可挠弧形悬臂,所述悬臂以圆周布置安置在夹具底座上,所述至少三个挠性弧形悬臂各自包含电缆安装表面,所述电缆安装表面经配置以形成电缆卷筒的卷筒配置的一部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用于操作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方法。用于操作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方法包括:提供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包含:主体,所述主体包含至少一个横移部件,所述部件提供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及第二横移部件和第三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和第三横移部件分别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臂及至少一个第二臂上,至少一个第一臂及至少一个第二臂枢转地附接到主体,第二横移部件和第三横移部件分别提供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使至少一个第一臂相对于主体成第一角度安置且使至少一个第二臂相对于主体成第二角度安置,以将第二横移部件及第三横移部件分别安置在第一卷筒配置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电缆卷绕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上。
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阐述额外特征和优点,并且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额外的特征和优点将部分地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通过实践本文中所述的实施方式(包括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及附图)来认识到。
应理解,前文一般描述和下文详细描述都提出实施方式且意在提供用于理解本公开案的性质与特性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进一步理解,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式图示各种实施方式,并与描述一起用以解释公开的概念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先前技术中的电缆卷筒的透视图;
图2A是图示在电缆围绕多个横移部件缠绕或卷绕的情况下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分解透视图;
图2C是图示在电缆围绕多个横移部件缠绕或卷绕的情况下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图2A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透视图;
图2D是图示图2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与第一分离式法兰及第二分离式法兰分离的主体的透视图;
图2E是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图2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顶视图;
图2F是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图2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侧视图;
图3A是横向方向上的概念侧视图,图示了单独旋转力施加到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第一臂及第二臂,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经配置以提供在图2A的第一卷筒配置及图2C的第二卷筒配置中;
图3B是图3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概念侧视图,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通过单独旋转力转变成第二卷筒配置;
图4A是横向方向上的概念侧视图,图示相反拉力施加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第一臂及第二臂,以提供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
图4B是图4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概念侧视图,图示在用相反拉力对准臂之后,主体上由相反拉力形成的力矩;
图4C是图4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和储存在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上的光缆的概念侧视图,图示在用相反拉力对准第一臂与第二臂且主体开始旋转之后,主体上由相反拉力形成的力矩;
图4D是由相反拉力形成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图4A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概念侧视图;
图5A是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且邻近绕组夹具安置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透视图;
图5B是横向方向上的顶视图,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
图5C是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侧视图;
图5D是横向方向上的侧视图,图示在绕组夹具不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情况下,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
图5E是横向方向上的侧视图,图示在绕组夹具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情况下,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
图5F是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横向方向上的概念侧视图,图示来自储存配置及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中心的第一臂及第二臂的有效半径;
图5G是图示图2A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示横移部件的新月形横截面;
图5H是图示图2A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示闭合槽;
图5I是图示图2A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示用于第一臂及第二臂的示范性锁定机构;
图6A是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包含四部件连接件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替代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6B是图示图6A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6C是图示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图6A的替代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6D是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6A的替代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7是图示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可利用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将电缆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上并在转变成第二卷筒配置之前,在第一卷筒配置中放出一部分光缆;
图8A是图示缠绕或卷绕有光缆的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和安置在附近的绕组夹具的透视图;
图8B是图示缠绕或卷绕有光缆的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图2A中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和安装的绕组夹具的透视图;
图9A是图8A的绕组夹具的横向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9B是图9A的绕组夹具的顶视图;
图9C是图9A的绕组夹具的底视图;
图10是图示图2A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透视图,图示第一臂及第二臂相对于主体的纵轴的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
图11是图示图2C的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的透视图,图示第一臂及第二臂相对于主体的纵轴的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
图12是多住户单元(MDU)的透视正视图的示意图,所述MDU具有安装在MDU中的示范性光纤网,其中具有预设分接头点的直立电缆从位于较低层的接线板外壳中的放线卷筒延伸到多个分布层;
图13是MDU的透视正视图的示意图,所述MDU具有安装在MDU中的示范性光纤网络,其中具有预设分接头点的直立电缆从在分布层上的备用部分外壳中的放线卷筒延伸到其他分布层并延伸到较低层;
图14是捆绑引入电缆的示意图,所述引入电缆从FDT延伸到位于MDU的分布层上的用户住所;
图15是示范性预连接直立电缆安装总成的正视图的示意图,其中多个预连接直立电缆通过具有延伸特征结构的引导件从位于较低层的放线卷筒延伸,所述延伸特征结构在预设位置处附接到引导件;
图15A是示范性拉动装置总成的详细视图,所述拉动装置总成可附接到直立电缆的末端以促进从放线卷筒延伸直立电缆;
图16是示范性接线板外壳的正面正视图的示意图,其中多光纤适配器总成和多个放线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在接线板外壳中;
图17是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FDT中的模块和放线卷筒的示范性FDT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所述模块具有多光纤适配器和单光纤适配器,其中FDT经配置为与运载直立电缆的导管同轴地安装并由导管支撑;
图18是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FDT中的模块总成和可变形放线卷筒的示范性FDT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所述模块总成具有枢转地安装在模块总成中的多光纤适配器和单光纤适配器,其中FDT经配置为壁装式或壁橱安装式;及
图19是图14的FDT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其中模块总成枢转到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实例在附图中图示,在附图中图示部分(而非全部)实施方式。当然,概念可以许多不同形式体现且在本文中不应解释为限制的;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案将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只要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将用以指示相同组件或部分。
详细描述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可变形电缆卷筒、相关总成及方法。可变形电缆卷筒可用于光缆或其他类型电缆。可变形电缆卷筒可提供或安置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用于例如在电缆安装期间将电缆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并从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卷绕的电缆。如果需要,电缆可使用外卷绕装置及绕组夹具的帮助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上。卷绕在可变形电缆卷筒上的电缆接着可从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在本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电缆卷筒还可经配置在第二卷筒配置中,所述第二卷筒配置可用于在放出电缆之后有效且整齐地储存任何过剩电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例,电缆卷筒的容量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可能比在第一卷筒配置中小,以使得在执行所需电缆放线之后,需要更小的容量来储存可变形电缆卷筒。提供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可使得将可变形电缆卷筒储存在光纤设备中和/或避免储存从电缆卷筒移除的剩余电缆更可行。储存从电缆卷筒移除的过剩电缆可导致过剩电缆变得紊乱且更难以储存、管理及再用。避免在储存期间从电缆卷筒移除过剩电缆可额外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
在这方面,图2A及图2B图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及分解图。图2A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用于将电缆23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且用于放出电缆。电缆23可为光缆或任何其他类型电缆。图2B图示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用于储存过剩电缆。如图2A及图2B可见,在此实施方式中,图2A中的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容量大于图2B中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容量。提供图2B中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允许在电缆安装后将可变形电缆卷筒22储存在光纤设备中以用于储存过剩电缆23而不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移除过剩电缆23。进一步地,图2B中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转变回第一卷筒配置,以便于另外放出电缆,如果需要。
继续参考图2A及图2B及图2C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分解图,在此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包括主体24。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26可安置在主体24中。在此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横移部件26A、26B可提供在主体24中。每一横移部件26A、26B提供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以允许电缆23安置在横移部件26A、26B上,从而缠绕或卷绕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如下文中将更详细论述。
在此实施方式中,主体24形成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结构核心。因此,主体24可由任何坚固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或塑料,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制成。主体24在纵向方向A2上沿纵轴A3可具有平坦表面,例如,法兰30,且主体24可包括可支持连接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其他组件的孔或其他连接接口。进一步地,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旋转轴A0可与中心孔32同轴,所述中心孔32也可与主体24的几何中心同轴。举例来说,中心孔32可安置在旋转轴A0处以支持轴向或中心基座的插入用于电缆23的缠绕及退绕。主体24(1)、24(2)各自还可包括一或多个次级孔34(1)、34(2),以允许其他装置(例如,夹具)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如下文将更详细论述。主体24还可包括第一分离式法兰36及第二分离式法兰38,如图2B中所示,第一分离式法兰36及第二分离式法兰38附接到主体24的第一端40及第二端42且沿纵轴A3安置在纵向方向A2上。
继续参考图2A至图2C,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包括第一框架44及第二框架52。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44由安置在第一臂47(1)与第二臂47(2)之间的第二横移部件46组成。第二横移部件46分别附接在第一臂47(1)与第二臂47(2)的近端48(1)、48(2),所述近端48(1)、48(2)分别枢转地附接到位于主体24的第一端40处的第一枢轴50(1)、51(1)。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框架52由安置在第三臂55(1)与第四臂55(2)之间的第三横移部分54组成。第三横移部分54分别附接在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的近端64(1)、64(2),所述近端64(1)、64(2)分别枢转地附接到位于主体24的第二端42处的第二枢轴50(2)、51(2)。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提供额外电缆接触表面70、72(也在下文更详细论述)以允许电缆23安置在额外电缆接触表面70、72上,用于第一卷筒配置及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的缠绕或卷绕,如下文将更详细论述。而且,如下文将更详细论述,通过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围绕主体24枢转,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旋转(如图2B中所示)以分别朝向或围绕主体24的横移部件26A、26B对准、旋转、移动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从而提供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
互补主体24(2)可从主体24(1)附接到一或多个横移部件26的相反侧,且互补主体24(2)可向可变形电缆卷筒22提供额外强度。第二臂47(2)可附接到第二横移部件46且可枢转地附接到互补主体24(2)。进一步地,第四臂55(2)可附接到第三横移部件54且可枢转地连接到互补主体24(2)。互补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连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防止在保持在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中的第一横移部件26、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周围建立电缆23宽度。而且,允许较长电缆23卷绕且保持在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的一种方法可为增加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的长度且增加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的长度。
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包含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主可移动组件。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可包括平坦或曲线表面及适用于转移及抵抗扭矩的部件,所述扭矩由于将电缆23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及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卷绕电缆23而产生。在这方面,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可各自包含近端48(1)、48(2)、远端62(1)、62(2),其中第二横移部件46安置在第一臂47(1)与第二臂47(2)之间。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经设计以允许技术员施加力至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以使得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围绕在近端48(1)、48(2)处连接的第一枢轴50(1)、51(1)枢转第二横移部件46。相应地,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包含近端64(1)、64(2)及远端66(1)、66(2),其中第三横移部件54安置在第三臂55(1)与第四臂55(2)之间。第一臂47(1)、第二臂47(2)、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由任何坚固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或塑料)制成。
连接到主体24的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26A、26B在结构上类似于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可能为具有相对窄宽度的细长形且包括接触电缆23的曲线表面。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可具有例如圆柱体形状或新月柱形,且通常在横向方向A1上安置到主体24。
就横向方向A1及垂直于横向方向A1的纵向方向A2而言,方向性地描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2。横向方向A1建立定向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的方向,以便将电缆以几何圆柱体的形式支撑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纵向方向A2为主体24可从主体24的第一端40对准到主体24的第二端42的方向。
可变形电缆卷筒22在第一卷筒配置或第二卷筒配置中执行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功能。当电缆23将缠绕或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准备传递到安装位置时及随后当电缆23在安装位置处“放出”时,使用图2A中所示的第一卷筒配置。当安装位置处需要的一部分电缆23已放出且过剩电缆23保持在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且需要储存时,使用图2B中所示的第二卷筒配置。
当可变形电缆卷筒22在第一卷筒配置中时,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分别具有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所述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在横向方向A1上用轴线76正切定向到几何圆柱体74。在此第一卷筒配置中,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将电缆23卷绕到近似于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的几何圆柱体74上。当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能在第一卷筒配置中时,电缆23可安全且平稳地缠绕或卷绕且放出,因为当形成在与旋转轴A0同轴的表面柱体上时,电缆23将以更恒定速率旋转。
图2C中图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第二卷筒配置。在此配置中,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可围绕第一枢轴50(1)、51(1)枢转,并且,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围绕第二枢轴50(2)、51(2)枢转,从而对准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与主体24。在电缆23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放出之后,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枢转到第二卷筒配置。第二配置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在纵向方向上比第一配置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长,但占用较少容量且因而更有效储存。
基于围绕可变形电缆卷筒22缠绕或卷绕的电缆23的每一回路的长度在第一卷筒配置与第二卷筒配置之间转换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中保持恒定或保持实质恒定,比较第一卷筒配置与第二卷筒配置之间的容量。如果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容量近似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圆柱体及近似为第二卷筒配置中的椭圆柱体(类似于用于容量比较的目的的椭圆形柱体),那么第二卷筒配置情况下的容量将更小。这是因为当柱体的横截面的周长相等时,椭圆柱体具有比圆柱体小的容量。
几何圆柱体74解释接触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电缆23的表面的形状和定向及由所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电缆23假设的形状。几何圆柱体(其中几何圆柱体的轴线76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旋转轴A0一致)为第一卷筒配置的“滚筒”,所述“滚筒”的部分由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表面形成,所述表面被正切定向且与几何圆柱体74一致。类似地,如图2C、图2E、图2F中所示,几何椭圆形柱体75近似于接触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电缆23的表面的形状和定向及由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电缆23假设的形状。
如上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在图2A及图2B中所示的第一卷筒配置与第二卷筒配置之间转换。存在用于在两个卷筒配置之间转变的两种示范性方法,且所述方法包含:将力施加到远端62(1)、62(2)、66(1)、66(2),以相对于下文论述的主体24分别枢转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还应注意,当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如此枢转时,主体24的末端40、42可为障碍物且因此可移除或缩短长度,如图2D中所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其他实施方式可经配置以使第一分离式法兰36及第二分离式法兰38移动且不完全分离,以使得技术员将不会错放第一分离式法兰36及第二分离式法兰38。
将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从第一卷筒配置转换成第二卷筒配置的一种方法是将第一力F1及第二力F2分别施加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的远端62(1)、62(2)、66(1)、66(2)中的每一者,如图3A中所示。在从第一卷筒配置至第二卷筒配置的转换期间,第一旋转力F1及第二旋转力F2可保持平行于主体24的纵轴A3。第一旋转力F1及第二旋转力F2分别移动距离D2、D3,如图3A中所示,因此,在第一卷筒配置与第二卷筒配置之间的转变期间,扭矩F1*D2及F2*D3分别围绕第一枢轴50(1)、51(1)及第二枢轴50(2)、51(2)施加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第一旋转力F1及第二旋转力F2分别使得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围绕第一枢轴50(1)、51(1)及第二枢轴50(2)、51(2)旋转及枢转,直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沿主体24的纵轴A3自行对准,如图3B中所示。当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处于这些对准位置时,那么可变形电缆卷筒22已转换成第二卷筒配置,并且,将没有额外扭矩施加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因为D2和D3为零。
图4A中图示从第一卷筒配置转变到第二卷筒配置的第二种方法。在此方法中,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分别施加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的远端62(1)、62(2)、66(1)、66(2)。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可彼此相等且垂直于横向方向A1及纵向方向A2。如图4A至图4D中所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最初可通过使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分别围绕第一枢轴50(1)、51(1)及第二枢轴50(2)、51(2)枢转回应由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产生的力矩F3*D4、F4*D5。图4B中图示结果,其中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分别围绕第一枢轴50(1)、51(1)及第二枢轴50(2)、51(2)旋转以沿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自行对准,且主体24保持固定。接着,可变形电缆卷筒22经受由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产生的力矩F3*D6、F4*D7。距离D6、D7为第一枢轴50(1)、51(1)及第二枢轴50(2)、51(2)与主体24的旋转轴之间的各个距离。接着,如图4C中所示,在上文论述的力矩F3*D6、F4*D7的影响下,主体24枢转以对准自身与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如图4C中所示。图4C图示当主体24开始旋转时电缆23的形状的变化。当主体24对准自身与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以及第一相反力F3及第二相反力F4时,那么第二卷筒配置可形成,如图4D中所示,且在功能上相当于图3B。
在关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各个组件的额外细节的先前论述的继续部分中,提供了图5A。图5A图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包括主体24、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主体24可在纵向方向A2上对准且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26A、26B。如图5B至图5C中所示,至少一个横移部件26A、26B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从而界定组成第一卷筒配置的几何圆柱体74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
在第一卷筒配置的情况下,绕组夹具78可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当电缆23缠绕或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时,绕组夹具78执行多个特征。首先,绕组夹具78可传递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转矩使可变形电缆卷筒22转动,以使得电缆23缠绕或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进一步地,绕组夹具78为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与第三横移部件54之间的电缆23提供额外支撑,以使得电缆23将具有最类似于几何圆柱体74的表面来缠绕。
在这方面,图5A图示绕组夹具78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所述绕组夹具78经对准以附接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绕组夹具78可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以形成近似几何圆柱体74的更完整接触表面。这样可允许与以几何矩形或正方形缠绕或卷绕的电缆相反,将电缆23以几何圆柱体方式缠绕或卷绕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4上。绕组夹具78可在将电缆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期间使用,且随后在卷绕电缆23之前和/或在放出电缆23之后移除绕组夹具78。在这方面,绕组夹具78可包括附接到底座82的多个弯曲弧形悬臂80。多个弯曲弧形悬臂80定位在第一电缆接触表面46、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与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之间以为这些表面之间的电缆23提供更连续支撑,以使得更完整圆形螺旋可在缠绕成更近似几何圆柱体74期间形成。一旦电缆23缠绕或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便可通过拉动底座82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拆卸绕组夹具78。
图5D图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在未附接绕组夹具78的情况下在横向方向上的侧视图。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与主体24之间存在开放空间。当绕组夹具78被附接时,这些空间由绕组夹具78的多个弧形悬臂80占用,如图5E中所示。当那些空间被占用时,在将电缆23卷绕和/或缠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后,几何圆柱体74更好地实现以支撑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电缆23。
换句话说,在图5C中,电缆23缠绕或卷绕在几何圆柱体74上,几何圆柱体74只由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即,四个电缆接触表面)界定,且因此,电缆23可在电缆接触表面28A、28B、70、72之间变平,而不是形成完整几何圆柱体74。因此,多个弧形悬臂80将电缆23支撑在电缆接触表面28、70、72之间以形成没有平坦部分的几何圆柱体74的更完整横截面。平坦部分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平坦部分降低可变形电缆卷筒22通过减小电缆回路的长度来储存电缆23的能力。平坦部分可能提供缠绕及放出电缆23的不稳定性。平坦部分还可抑制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从第一卷筒配置转换成第二卷筒配置。
进一步地,图5G图示包含新月形横截面的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1)'及第三横移部件54(1)'的替代实施方式。横截面可为例如如上文图2B中所示的圆形横截面、圆形及新月形混合的横截面或其他形状的横截面。
如上所述,当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从第一卷筒配置转换成第二卷筒配置时,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枢转。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F及图5G中所示,提供可变形电缆卷筒22,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2具有提供支撑缠绕或卷绕的电缆的第一电缆周边区域的第一卷筒配置,所述第一卷筒配置占用第一容量V1。第一电缆周边区域为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与第三横移部件54之间的周长乘以主体24(1)与主体24(2)之间的距离或深度D2或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的法兰30(1)与法兰30(2)之间的距离或深度D2。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包含第二卷筒配置(图2C中所示),所述第二卷筒配置占用小于第一容量V1的第二容量V2,第二卷筒配置支撑相同长度或实质上相同长度的卷绕或缠绕的电缆。使用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上文参考的实例且参考图5F,第一臂47(1)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24中的第一枢轴50(1),所述第一枢轴50(1)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的中心点C1偏移距离D3。以此方式,第一臂47(1)的远端62(1)定位为距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的中心点C1距离R1(1)。类似地,第三臂52(1)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24中的第二枢轴50(2),所述第二枢轴50(2)也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的中心点C1偏移距离D4。以此方式,第三臂52(1)的远端66(1)也可位于距主体的中心点C1距离R1(2)处(在此实例中,假设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2(1)为相同长度且从相同偏移距离(即,D3=D4)枢转地附接到主体24,但这并不是必需的)。
当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2(1)在第二卷筒配置中分别围绕至少第一枢轴50(1)及第二枢轴50(2)旋转时,由于第一臂47(1)及第二臂52(1)分别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主体24中的第一枢轴50(1)及第二枢轴50(2),第一枢轴50(1)及第二枢轴50(2)从中心点C1偏移,所以第一臂47(1)及第二臂52(1)的远端62(1)、66(1)将分别安置在距第二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的中心点C1距离R1(1)、R1(2)处。在此实施方式中,距离R2大于距离R1(1)及R1距离(2)。以此方式,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具有小于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第一容量V1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第二容量V2,但保持第一卷筒配置的相同电缆周边表面区域。可变形电缆卷筒22接着可支撑第一卷筒配置至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相同长度的电缆23。
在这方面,图5F图示这些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从通过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所示的第一卷筒配置至第二卷筒配置的移动。注意,通过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所示的中间位置与主体24的纵轴A3的距离R1(2)比第一卷筒配置处通过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表示的距离R1(1)大。由于电缆23可能围绕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与第三横移部件54相对拉紧且固定的,所以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将难以通过由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所示的中间位置枢转到第二卷筒配置。
为解决难以枢转的问题,如图5H中所示,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各自包括第一槽84(1)及第二槽86(1)(不仅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中图示,而且在第二臂47(2)和第四臂55(2)中呈现)以使得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能够通过此中间位置枢转。第一槽84(1)及第二槽86(1)可位于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的近端60(1)、64(2)处。第一槽84(1)及第二槽86(1)可各自分别具有第一端87A、87B及第二端89A、89B,如图5H中所示。第一枢轴50(1)、50(2)(以及第二枢轴50(2)、51(2)(未图示)安置在第一槽84(1)及第二槽86(1)内且可在第一槽84(1)及第二槽86(1)中分别从第一枢轴50(1)、50(2)各自的第一端87A、89A移动或滑动到第一枢轴50(1)、50(2)的第二端89B、89B,以使得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可移动更靠近纵轴A3,视需要,以在从第一卷筒配置转变成第二卷筒配置时允许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在拉紧电缆23的负重下枢转。
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可通过主体24的一或多个挡块88(1)、89(1)或其他特征结构锁定在第一卷筒配置中,所述挡块88(1)、89(1)或其他特征结构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的旋转路径(如图5I中所示)中,以限制第一卷筒配置中的旋转。一或多个挡块或其他特征结构还可安置在主体24(2)(参见图5A)中,所述挡块或其他特征结构安置在第二臂47(1)及第四臂55(1)的旋转路径(图5I中未图示)中。举例来说,一或多个挡块88(1)、89(1)可为主体24的表面上的凸部,从而与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形成过盈配合,以将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锁定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适当位置。凹槽90(1)、91(1)可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中以接收挡块88(1)、89(1),如图5I中所示。
还如图5I中所示,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可通过主体24的一或多个挡块93(1)、95(1)或其他特征结构锁定在第二卷筒配置中,所述挡块93(1)、95(1)或其他特征结构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的旋转路径(如图5I中所示)中,以限制第二卷筒配置中的旋转。一或多个挡块或其他特征结构还可安置在主体24(2)(参见图5A)中,所述挡块或其他特征结构安置在第二臂47(1)及第四臂55(1)的旋转路径(图5I中未图示)中。举例来说,一或多个挡块93(1)、95(1)可为主体24的表面上的凸部,从而与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形成过盈配合,以将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锁定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适当位置。凹槽97(1)、99(1)可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中以接收挡块93(1)、95(1),如图5I中所示。
此外,图5I图示各种示范性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可用于将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固定到第一卷筒配置和/或第二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1)、24(2)上的各个角位置中。举例来说,图5I图示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中的锁定孔101(1)、103(1),所述锁定孔101(1)、103(1)经配置以与安置在主体24中的凹口105(1)、107(1)啮合。凹口105(1)、107(1)可为例如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可枢转的凸起曲线表面,其中凹口105(1)、107(1)安置在锁定孔101(1)、103(1)中以将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锁定且固定到所需角位置中。注意,在图5H及图5I中,论述关于第一臂47(1)及第三臂55(1)的特征结构。然而,注意,必要时,相同特征结构也可提供在第二臂47(2)及第四臂55(2)中。
图6A至图6C图示另一示范性可变形电缆卷筒92,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92可从第一卷筒配置转变成第二卷筒配置,且反之亦然。在此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A,主体94由枢转连接在第三枢轴100处的第一子主体96及第二子主体98组成。第一臂102可在第一枢轴104处连接到第一子主体96。第二臂106可在第二枢轴108处连接到第二子主体98。第一臂102及第二臂106可枢转地附接在第四枢轴110处。可变形电缆卷筒92可含有分别在第一子主体96及第二子主体98上的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112A、112B。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112A可附接在第一枢轴104与第三枢轴100之间。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112B可附接在第二枢轴108与第三枢轴100之间。第一臂102可具有附接在第一枢轴104与第四枢轴110之间的第二横移部件116。第二臂106可具有附接在第二枢轴108与第四枢轴110之间的第三横移部件118。
图6B图示可变形电缆卷筒92的侧视图,图示枢转布置。隔片120(1)可在第三枢轴114处安置在第一子主体96与第二子主体98之间,以提供足够间隔,以使得第一子主体96与第二子主体98能够在枢转期间对准。隔片120(2)也可安置在互补的子主体96(2)与子主体98(2)之间,用于相同目的。
图6A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92,其中第一横移部件112、第二横移部件116及第三横移部件118经布置以支撑几何圆柱体124。相反力F3及力F4可施加到第一枢轴104及第二枢轴108,以将可变形电缆卷筒92转换成图6D中所示的第二卷筒配置,其中第一横移部件112、第二横移部件116及第三横移部件118沿第一子主体96及第二子主体98的纵轴A3对准。当可变形电缆卷筒92在第二卷筒配置中时,第一子主体96及第二子主体98也可对准。第一子主体96上的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112A可与第二子主体98上的一或多个凹槽126相通。第二子主体98上的一或多个第一横移部件112B可与第一子主体96上的一或多个凹槽126相通。第一臂102上的第二横移部件116可与第二臂106上的凹槽128相通。第二臂106上的第三横移部件118可与第一臂102上的凹槽130相通。
孔132可在可变形电缆卷筒92中形成于由第一子主体96及第二子主体98和第一臂102及第二臂106包围的容量中。孔132可用于插入中心基座,以向可变形电缆卷筒92提供旋转力。
图7图示用于操作可变形电缆卷筒总成22的方法。方法可首先包括:提供包含主体24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所述主体2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可包括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所述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分别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上。可变形电缆卷筒22还可包括枢转地附接到主体24的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以及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分别提供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接着,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可相对于主体24成第一角E1安置。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相对于主体24成第一角E2安置,以将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安置在第一卷筒配置中。
接着,电缆23可卷绕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上(图7中方块400)。接着,绕组夹具78可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以将绕组夹具78的多个弧形悬臂80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28A、28B、第二电缆接触表面70与第三电缆接触表面72之间(图7中方块410)。在另一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绕组夹具78可在已卷绕电缆23之后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移除(图7中方块420)。在另一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当卷绕电缆23时,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围绕电缆23旋转(图7中方块430)。应注意,短语“围绕……旋转”包括旋转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及将相等且相反的力施加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例如图4A中所示)。
在方法的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后续步骤可为将电缆23的尾纤端安置在主体24上的尾纤支架中(图7中方块440)。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需要安装的电缆23的至少一部分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总成放出(“分配”)(图7中方块450)。在另一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在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放出至少一部分电缆23的步骤之后,移除安置在主体的第一端40及第二端42上的分离式法兰36、38(图7中方块460)。在本方法的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下一步骤可为将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旋转到替代第一角,及旋转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以通常沿第二卷筒配置中的主体24的纵轴A2对准第一横移部件26A、26B、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图7中方块470)。
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电缆卷筒22在第一卷筒配置中的第一容量比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第二容量大(图7中方块48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导致电缆23的剩余部分不与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26接触(图7中方块480)。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储存在光纤设备中的第二卷筒配置中(图7中方块490)。
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可移动第一枢轴50(1)、51(1)。第一枢轴50(1)、51(1)可从第一闭合槽84的第一端87A至第一闭合槽84的第二端87B安置在第一闭合槽84中,所述第一闭合槽84安置在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中(参见图5H)。第一枢轴50(1)、51(1)可在旋转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期间移动以调整第二横移部件46与主体24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可移动第二枢轴50(2)、51(2)。第二枢轴50(2)、51(2)可从第二闭合槽86的第一端89A至第二闭合槽86的第二端89B安置在第二闭合槽86中,所述第二闭合槽86安置在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中。第二枢轴50(1)、50(2)可在旋转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期间移动以调整第三横移部件54与主体24之间的距离(图7中方块500)。
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可旋转,直到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碰到安置在主体24上的挡块88、93。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旋转,直到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碰到安置在主体24上的挡块89、95(图7中方块410)。在独立或从属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和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可旋转时,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剩余的电缆23的剩余部分便将不与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26接触(图7中方块520)。
图8A图示具有主体24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24包括中心孔32及一或多个次级孔34(1)、34(2)(参见图2B)。如上文参考图3A所述,绕组夹具78可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中心孔32可为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的旋转轴A0同轴的圆形形状。一或多个次级孔34可安置在第一横移部件26、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内。参考中心孔32上的特征结构,绕组夹具78可进一步包括中心悬臂128及一或多个次级悬臂130A、130B。当绕组夹具78附接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4以对准夹具78及弧形悬臂80与可变形电缆卷筒24时,悬臂130A、130B经配置以安置在次级孔34(1)、34(2)内,次级孔34(1)、34(2)安置在第二横移部件46及第三横移部件54内。
如图8B中所示,中心悬臂128可经配置以安置在主体24的中心孔32内,且一或多个次级悬臂130可经配置以安置在一或多个次级孔34内。实际上,中心悬臂128可用作轴,可变形电缆卷筒22可在所述轴上枢转。
图9A图示绕组夹具78的侧视图,图示弧形悬臂80、中心悬臂128及一或多个次级悬臂130附接到底座82。图9B是绕组夹具78的顶视图。图9C是绕组夹具78的底视图。中心基座孔126可与底座82上的中心悬臂128同轴。在电缆23缠绕或卷绕到可变形电缆卷筒22上之后,绕组夹具78可能需要灵活地从可变形电缆卷筒22移除。多个弧形悬臂80中可能特别需要灵活性,所述弧形悬臂80可能需要弯曲以与缠绕或卷绕的电缆23分开。因此,绕组夹具78可由坚固挠性材料(例如,塑料)制成。
为进一步概述可变形电缆卷筒24的实例,图10图示第一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2。图示第一臂47(1)及第二臂47(2)相对于纵轴A3成角E1(“第一角”)定向。图示第三臂55(1)及第四臂55(2)相对于纵轴A3成角E2(“第二角”)定向。图11图示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92。图示第一臂102相对于纵轴A3成角E1(“第一角”)定向,角E1为零,且图示第二臂106相对于纵轴A3成角E2(“第二角”)定向。注意,图11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4的容量小于图10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4的容量。图11中的第二卷筒配置中的可变形电缆卷筒24可用于整齐储存过剩电缆23,以及其他先前论述的应用及优点。
举例来说,本文中公开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可提供用于多楼层多住户单元(MDU)的光纤分布网络,作为实例,如本文中论述的图12至图19中所述。网络包括本地汇聚点(LCP),所述LCP可位于MDU的较低层中,例如,地下室。LCP接收馈电电缆,所述馈电电缆将光通信服务从服务提供商提供给MDU。在每一末端上具有多光纤连接器的一或多个预连接直立电缆通过LCP光学连接到馈电电缆。直立电缆从LCP延伸到MDU的一或多个较高分布层。在分布层处,直立电缆由网络接入点接收。直立电缆与用户住所之间的连接可在每一分布层处通过系绳电缆从直立电缆分叉。系绳电缆接着可通过网络接入点处的一或多个引入电缆连接到用户住所。或者或另外,各个直立电缆可延伸到分布层。网络接入点可称作转变盒或光纤分布终端(FDT)。
FDT可包括一或多个多光纤到多光纤适配器以提供直立电缆到一或多个引入电缆的连接。引入电缆延伸到在所述分布层处的用户住所以将光通信服务提供给用户。任何直立电缆备用部分可储存在FDT中的一或多个FDT或备用部分外壳中。另外,直立电缆备用部分可储存在放线卷筒上,其中放线卷筒可拆卸地安装在FDT、接线板外壳或备用部分外壳中。备用部分储存外壳可位于LCP处或邻近LCP或位于分布层处。
位于网络接入点处的多光纤到多光纤适配器可具有双挡板,在适配器的每一末端上有一个挡板。挡板适用于在多光纤连接器未插入适配器的末端中时自动地抵靠适配器的所述末端关闭。以此方式,挡板可向适配器提供对环境的密封,从而在不使用时保持适配器受保护以及干净。多光纤适配器可向上弹起且按下以与多光纤连接器的极性协调。适配器可安装在暗盒中,所述暗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网络接入点中。或者,适配器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面板,所述面板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网络接入点中。
进一步地,转变盒/FDT可位于MDU的楼梯井中且提供用于在MDU中垂直拉动或下降的电缆的端点。当位于楼梯井中时,FDT可安装到导管上或接近导管安装,且在此情况下,FDT可称作“管盒(Pipe-n-Box)或“铅笔工具盒(Pencil Box)”。FDT提供点,直立电缆在所述点处转变到水平的电缆线路。所述位置也充当点,直立电缆备用部分可储存在所述点处。转变盒也可位于电信间内并称作“壁橱盒(closet box)”。解决方案可包括楼梯井中的一或多个终端盒及电信间中的一或多个转变盒。
转变盒/FDT可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在外壳中的可枢转面板,所述面板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光纤适配器安装到可枢转面板并可通过枢转可枢转面板从第一侧或第二侧接入。
可包括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变形电缆卷筒充当用于将电缆运送给客户并放出用于安装的电缆的常规电缆卷筒。另外,尽管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减少至更小形状因数并安装在外壳(例如,转变盒/FDT)中,并用作模块化备用部分储存卷线筒。在这方面,使用者可在从可变形电缆卷筒分配时拉动或引入电缆到直立电缆中且端接或连接水平延行电缆与垂直延行电缆。电缆备用部分接着储存在楼梯井或电信间中的转变盒内。
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具有可伸缩和/或可调节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集线器可连接到第一端,且第二集线器可连接到第二端。一或多个臂从第一集线器及第二集线器放射状地延伸。多个电缆支架在第一集线器与第二集线器之间延伸。多个电缆支架适用于支撑缠绕或卷绕在可变形电缆卷筒周围的一定长度的电缆。多个电缆支架中的每一电缆支架的长度为可缩短的和/或为不固定的,从而允许可伸缩和/或可调节框架减少第一集线器靠近第二集线器移动的长度。当可伸缩框架的长度减少时,可变形电缆卷筒可安装在提供电缆备用部分存储的外壳中。
在这方面,图12是MDU150的透视正视图的示意图,所述MDU150具有安装在MDU150中的示范性光纤网络152。具有预设中跨接入点156的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延伸。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放出。一旦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放到多个分布层164、166、168,放线卷筒158可拆卸地安装在接线板外壳160中。虽然,在图1中图示三个较高层164、166、168,但光纤网络152可具有任何数量的分布层。直立电缆154与直立电缆154的每一末端处的多光纤连接器170、172预连接。接线板外壳20具有多光纤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所述多光纤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接收第一多光纤连接器170。与多光纤连接器178预连接的分布电缆176由接线板外壳20中的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接收并连接到所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以建立直立电缆154与分布电缆176之间的光连接。分布电缆176布线到本地汇聚点(LCP)180。LCP180接收馈电电缆182,所述馈电电缆182将光通信服务从服务提供商提供给MDU150。
在安装期间,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放出,以使得直立电缆154通常在向上方向上从较低层162陆续延伸到每一上行分布层164、166、168,其中分布层168为MDU150中的最高分布层。预设中跨接入点156,以使得所述中跨接入点156沿直立电缆154的长度间隔距离“X”。取决于邻接分布层164、166之间的距离,距离“X”在工厂预设为某一值。作为实例,距离“X”可设置为10英尺、12英尺、14英尺、15英尺等等。以此方式,因直立电缆154放出并安装在MDU150,预设中跨接入点通常将与MDU150的每一分布层164、166对准。然而,所述情况的一个例外可为最高分布层,因为直立电缆154的末端将延伸到所述层并将不具有中跨接入点。任何直立电缆154由于预设距离“X”或以其他方式产生的备用部分可储存在放线卷筒158上、在接线板外壳160和/或备用部分外壳(图12中未图示)中。备用部分也可松散地储存在较低层162处、在位于分布层164、166、168中的一或多个分布层处的一或多个光纤分布终端169中。另外,放线卷筒158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备用部分外壳中或可安装或定位为与接线板外壳160和/或备用部分外壳隔开,和/或安装或定位为与分布层164、166、168中的一或多个分布层处的FDT169隔开。
直立电缆154可为任何数量的光纤。在每一中跨接入点156处,某些光纤可从位于分布层164、166处的FDT169中的直立电缆154分叉出来。作为实例,6、8或12根光纤可从直立电缆154分叉出来并与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端接。在最高分布层168处,在较低分布层164、166处使光纤分叉后,直立电缆154中剩余的光纤与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端接。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可由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接收,所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可拆卸地安装在分布层164、166、168处的FDT169中。或者,第二多光纤连接器可由连接器模块(而不是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接收并连接到连接器模块(图12中未图示),所述连接器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FDT169中。
与多光纤连接器178预连接的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由位于分布层164、166、168处的FDT169中的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或连接器模块(视情况而定)接收,并连接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或连接器模块。以此方式,在直立电缆154与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之间建立光连接。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布线到与位于分布层164、166、168处的用户住所188相关联的一或多个引入盒186。一或多个光纤从引入盒186处的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分离,并延伸到用户住所188。以此方式,将光通信服务提供给用户住所188。
图13是MDU150的透视正视图的示意图,其中示范性光纤网络152安装在MDU150中。具有预设中跨接入点156的直立电缆154从位于最高分布层168处的单独备用部分外壳190中的放线卷筒158延伸到其他分布层164、166和较低层162。光纤网络252类似于图12中所示的光纤网络152,且因此,关于图12描述的光纤网络112的方面和/或组件关于图13将不再描述。在图13中,在直立电缆154放出之后,放线卷筒168可拆卸地安装在位于最高层168处的备用部分外壳190中,而不是接线板外壳160中。以此方式,在安装期间,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放出,以使得直立电缆154通常在向下方向上从最高分布层168陆续延伸到每一下行分布层164、166,并延伸到接线板外壳160。
接线板外壳160包括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但可能不包括放线卷筒158,因为所述放线卷筒158位于光纤网路252中的最高分布层168处。然而,接线板外壳160中的多光纤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接收第一多光纤连接器170,并将所述第一多光纤连接器170与分布电缆176的多光纤连接器178光学连接,以在直立电缆154与分布电缆176之间建立光连接,如上关于图12所述。
现参考图14,图示在分布层164、166、168处的部分光纤网络152、252、352、452、552。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从在分布层164、166、168处的FDT169延伸到位于用户住所188处的引入盒186。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包括多个光缆192,所述光缆192由一或多个螺旋包裹外结合件194保持在一起。多个光缆中的一或多个光缆通过从一或多个外结合件的保持部分移除多个光缆而与多光纤捆绑引入电缆184分离。分离的光缆192接着可延伸到用户住所188。
图15是示范性预连接直立安装总成196的正视图的示意图,其中多个预连接直立电缆154(1)、154(2)、154(3)通过具有延伸特征结构200的引导件198从位于较低层162处的各个放线卷筒158(1)、158(2)、158(3)延伸,所述延伸特征结构200在沿引导件198的长度间隔距离“Y”的预设位置处附接到引导件198。延伸特征结构200可为任何类型的环、挂钩、转环等,可配置为附接到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1)、172(2)、172(3),或附接到某种类型的拉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附接到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1)、172(2)、172(3),以提供安全和有效放出的直立电缆154(1)、154(2)、154(3)。
图15A是拉动装置总成202的详细视图,所述拉动装置总成202可附接到直立电缆154的末端,以促进直立电缆154从放线卷筒158的延伸。拉动装置总成202附接到在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周围的直立电缆154,从而封闭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保护罩及直立电缆154的一部分。拉动装置总成202具有转环端204和主体206。主体206可封闭和/或支撑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允许转环端204自由旋转并独立于主体206,且因此,独立于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和直立电缆154。转环端204包含孔,延伸特征结构200插入穿过所述孔。当使用拉环208和延伸特征结构200尤其在导管中拉动直立电缆154穿过MDU150时,允许转环端204独立于拉动装置总成202的其余部分旋转,所述拉环208附接到引导件198的末端,延伸特征结构200附接到转环端204。所述独立旋转消除直立电缆154和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的缠绕。以此方式,当尤其在导管中拉动引导件198穿过MDU150时,引导件198、延伸特征结构200和转环端204降低或可消除直立电缆154和/或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上的引起的任何额外扭转应力。
再次参考图15,取决于邻接分布层164、166、168之间的距离,距离“Y”预设为某一值。作为实例,距离“Y”可设置为10英尺、12英尺、14英尺、15英尺等等。以此方式,当拉动引导件198穿过MDU150时,直立电缆154(1)、154(2)、154(3)各自放出到通常将与MDU150的每一个别分布层164、166、168对准的点。任何直立电缆154由于预设距离“Y”或以其他方式产生的备用部分可储存在各个放线卷筒158(1)、158(2)、158(3)上和/或松散地储存在接线板外壳160和/或备用部分外壳(图15中未图示)中。另外,备用部分可松散地储存在分布层164、166、168中的一或多个分布层处的放线卷筒158(1)、158(2)、158(3)和/或FDT169上。每一第二多光纤连接器172(1)、172(2)、172(3)接着可连接到各个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所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可拆卸地安装在位于各个分布层164、166、168处的FDT169中。另外,附接到各个直立电缆154(1)、154(2)、154(3)的第一多光纤连接器170(1)、170(2)、170(3)可连接到可拆卸地安装在接线板外壳160中的各个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
图16是示范性接线板外壳160的正面正视图的示意图,其中多光纤适配器组件174和多个放线卷筒158可拆卸地安装在接线板外壳160中。接线板外壳160具有铰链地附接到所述接线板外壳160的门144。门144关闭来限制和/或禁止进入接线板外壳160的内部246和安装在内部246中的组件,并且门144打开来允许进入内部246和安装在内部246中的组件。在图16中,图示多光纤适配器组件174和多个放线卷筒158(1)、158(2)、158(3)、158(4)安装在内部246中。直立电缆154(1)、154(2)、154(2)、154(2)图示为已从放线卷筒158(1)、158(2)、158(3)、158(4)放出,所述放线卷筒158(1)、158(2)、158(3)、158(4)现用于储存直立电缆154(1)、154(2)、154(2)、154(2)备用部分。放线卷筒158(1)、158(2)、158(3)、158(4)图示为可变形成更小形状因数,从而允许储存在接线板外壳160中。第一多光纤连接器170(1)、170(2)、170(3)、170(4)布线并连接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的一侧。分布电缆176连接到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的另一端并从接线板外壳160的底部延伸。安装孔248允许接线板外壳160为壁装式的。
图17是具有放线卷筒158和适配器模块总成250的FDT1169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其中适配器模块252和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可拆卸地安装在适配器模块总成250中。在图17中图示的实施方式中,FDT1169配置为与导管253嵌入安装并由导管253支撑,所述导管253运送直立电缆154并可安装在一或多个分布层164、166、168处。FDT269具有外壳254,所述外壳254具有铰链地附接到外壳254的门256。门256关闭来限制和/或禁止进入FDT129的内部258和安装在内部258中的组件,并且门256打开来允许进入内部258和安装在内部258中的组件。在图17中,图示适配器模块总成250安装到内部258中的门256。适配器模块总成250包含连接器面板260,适配器模块252和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附接到连接器面板260。多光纤适配器总成174具有多光纤适配器260。另外,适配器总成252具有多光纤适配器262及多个单光纤适配器264。以此方式,适配器模块总成250可接收直立电缆154并将直立电缆154连接到延伸到位于分布层164、166、168的用户住所188的引入电缆184。
布线和管理光缆的布线导引器266安装到除适配器模块总成250之外的内部258中的门256。门256具有法兰268,所述法兰268具有工具锁机构270和挂锁孔272。外壳254上的法兰274具有工具锁接收器276和挂锁孔278,当门256关闭提供锁定FDT269时,工具锁接收器276和挂锁孔278与工具锁机构270和挂锁孔272紧密配合。直立电缆154图示为已从放线卷筒148放出,所述放线卷筒148现用于储存直立电缆144备用部分。放线卷筒148图示为可变形成更小形状因数,从而允许储存在FDT269中。
图18是示范性FDT369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所述FDT369具有可拆卸地安装在FDT369中的放线卷筒158和枢转地安装在FDT369中的适配器模块总成350。FDT369具有外壳354,所述外壳354具有铰链地附接到外壳354的门356,并且FDT369可位于一或多个分布层164、166、168处。门356关闭来限制和/或禁止进入FDT369的内部358和安装在内部358中的组件,并且门356打开来允许进入内部358和安装在内部358中的组件。适配器模块总成350具有适用于可拆卸地固持一或多个适配器模块252的托架276。托架276具有备用部分储存区域278,所述备用部分储存区域278用于储存延伸到位于分布层164、166、168的用户住所188的引入电缆184的备用部分。连接到托架并从托架延伸的布线导引器380提供在FDT369中布线和管理的引入电缆184。一或多个安装吊耳282从外壳354延伸,从而允许外壳354安装到在分布层164、166、168处的墙壁,例如,安装在壁橱中。门356具有法兰368,所述法兰368具有工具锁机构270和挂锁孔272。外壳354上的法兰274具有工具锁接收器276和挂锁孔278,当门256关闭以提供锁定FDT369时,工具锁接收器276和挂锁孔278与工具锁机构270和挂锁孔272紧密配合。直立电缆154图示为已从放线卷筒158放出,所述放线卷筒158现用于储存直立电缆154备用部分。放线卷筒158图示为可变形成更小形状因数,从而允许储存在FDT369中。
图19是具有枢转到打开位置的适配器模块总成350的FDT369的正面透视图的示意图。适配器模块总成350具有连接到外壳354的底部的枢转总成384。在图19中,枢转总成384图示为托架支架286和托架铰链288。然而,枢转总成284可为允许适配器模块总成350枢转的任何机械或结构设计。当将FDT369维持在环境密封条件下时,密封特征结构290允许直立电缆154和引入电缆184进入外壳354。一或多个应力消除支架292为FDT369中的直立电缆154和引入电缆184提供应力消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本文中所阐述的许多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得益于前述描述和相关图式中呈现的教示的所述实施方式属于所述领域。举例来说,本文中的实施方式可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缆及光缆。举例来说,施加力以将可变形电缆卷筒22从第一卷筒配置转换成第二卷筒配置可使用类似地在相反方向上定向的力可逆。
因此,应了解,描述和权利要求书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并且,所述修改和其他实施方式希望包括在附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如果修改和变化在附随权利要求书和附随权利要求书的等效物的范围内,那么所述实施方式旨在涵盖所述实施方式的修改和变化。尽管本文中采用特定术语,但所述术语仅用于一般及描述性意义而不是用于限制目的。

Claims (19)

1.一种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包含:
主体,所述主体在纵向方向上对准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
至少一个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包含近端及远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的所述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枢轴;
第二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的所述远端上,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包含第二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二部分;和
至少一个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含近端及远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的所述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轴;
第三横移部件,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的所述远端上,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包含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三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臂经配置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枢轴旋转,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经配置以围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旋转,以沿第二卷筒配置中的所述主体的所述纵向方向基本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和所述第三横移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在所述第一卷筒配置中具有比所述第二卷筒配置中的第二容量大的第一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由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所述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三电缆接触表面形成的滚筒在所述第一卷筒配置中界定一圆柱体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由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所述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三电缆接触表面形成的滚筒在所述第二卷筒配置中界定一椭圆形柱体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主体进一步由第一端及第二端组成,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沿所述主体的所述纵向方向安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由分别安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上的和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上的两个横移部件组成,所述两个横移部件沿所述主体的所述纵向方向安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的所述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枢轴;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的所述近端枢转地附接到安置在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由第一臂部件及第二臂部件组成,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安置在所述第一臂部件与第二臂部件之间;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由第三臂部件及第四臂部件组成,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安置在所述第三臂部件与所述第四臂部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主体进一步包含第一分离式法兰及第二分离式法兰,所述第一分离式法兰附接到所述第一端且安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分离式法兰附接到所述第二端且安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纵向方向上。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进一步包含第一闭合槽及第二闭合槽,所述第一闭合槽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的所述近端上且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枢轴,所述第二闭合槽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的所述近端上且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第一闭合槽由第一端及第二端组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枢轴可在所述第一闭合槽内在所述第一闭合槽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闭合槽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移动;并且
所述第二闭合槽由第一端及第二端组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轴可在所述第二闭合槽内在所述第二闭合槽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闭合槽的所述第二端之间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枢轴经配置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旋转到所述第二卷筒配置时沿所述第一闭合槽移动;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轴经配置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旋转到所述第二卷筒配置时沿所述第二闭合槽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进一步包含绕组夹具,所述绕组夹具包含:
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包含邻近所述主体安置的底座表面;
中心悬臂,所述中心悬臂附接到所述底座表面的中心部分且从所述底座表面围绕所述夹具底座的中心轴正交地延伸,所述中心悬臂安置在所述主体内的中心孔内;及
至少三个挠性弧形悬臂,所述至少三个挠性弧形悬臂以圆周布置安置在所述夹具底座上,所述至少三个挠性弧形悬臂中的所述至少三个挠性弧形悬臂各自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第二电缆接触表面与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之间以形成所述第一卷筒配置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形电缆卷筒,其中电缆缠绕或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第二电缆接触表面、所述第三电缆接触表面及所述绕组夹具的所述电缆接触表面周围并与上述表面接触。
14.一种用于操作可变形电缆卷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包含:主体,所述主体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第一卷筒配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第二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臂上;及第三横移部件,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二臂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各自分别围绕至少一个第一枢轴及至少一个第二枢轴枢转地附接到所述主体,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及第三横移部件分别提供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及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以形成所述第一卷筒配置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
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相对于所述主体成第一角度安置且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相对于所述主体成第二角度安置,以将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及所述第三横移部件分别安置在第一卷筒配置中;
将电缆卷绕到所述第一卷筒配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所述第二电缆接触表面及所述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上;以及
围绕所述主体旋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及围绕所述主体旋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以沿第二卷筒配置中的所述主体的纵向方向基本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及所述第三横移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将绕组夹具附接到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以将所述绕组夹具的多个弧形悬臂安置在至少一个第一电缆接触表面、所述第二电缆接触表面与所述第三电缆接触表面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在将所述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放出之后,移除安置在所述主体的末端上的分离式法兰。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二卷筒配置中的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储存在光纤设备中。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的旋转步骤期间,将安置在第一闭合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枢轴从所述第一闭合槽的第一端移动到所述第一闭合槽的第二端,以调整所述第二横移部件与所述主体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闭合槽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中;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的旋转步骤期间,将安置在第二闭合槽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轴从所述第二闭合槽的第一端移动到所述第二闭合槽的第二端,以调整所述第三横移部件与所述主体之间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二闭合槽安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臂中。
19.一种可变形电缆卷筒,所述可变形电缆卷筒包含:
第一卷筒配置,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第二横移部件和第三横移部件安置到成角度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卷筒配置提供第一电缆周边区域以支撑缠绕或卷绕的电缆,所述第一卷筒配置占用第一容量;及
第二卷筒配置,所述第二卷筒配置占用小于所述第一容量的第二容量,通过沿着纵向方向基本对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横移部件、所述第二横移部件及所述第三横移部件以形成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卷筒配置支撑相同长度或实质上相同长度的卷绕或缠绕的电缆。
CN201280023376.3A 2011-05-13 2012-05-09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Active CN103534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85909P 2011-05-13 2011-05-13
US61/485,909 2011-05-13
PCT/US2012/037082 WO2012158426A1 (en) 2011-05-13 2012-05-09 Transformable cable reel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187A CN103534187A (zh) 2014-01-22
CN103534187B true CN10353418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6147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3376.3A Active CN103534187B (zh) 2011-05-13 2012-05-09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309086B2 (zh)
EP (1) EP2707319B1 (zh)
CN (1) CN103534187B (zh)
AU (1) AU2012256155B2 (zh)
CA (1) CA2834781C (zh)
WO (1) WO20121584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9352B2 (en) 2012-01-12 2016-05-0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Slack cable storage apparatus
WO2013154481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centre wheel for winding up a duct or cable on a stabilizing centre core
CN106006226B (zh) * 2016-06-17 2017-06-16 浙江万事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绞纱精密络筒机
CN106494938B (zh) * 2016-10-28 2019-04-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商河县供电公司 一种滚轮可调式多用绕线装置
CN110713071B (zh) * 2018-08-08 2021-09-21 杭州富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预制尾纤制造工艺的分切设备
CN109061825B (zh) * 2018-10-15 2023-10-20 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的生产方法以及系统
FR3090609B1 (fr) * 2018-12-21 2021-07-16 Renault Sas Devidoir pour cable compactable
CN111994721A (zh) * 2019-05-27 2020-11-27 上海华勤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生产用具有固定结构的缠绕装置
CN110526044A (zh) * 2019-07-30 2019-12-03 王凯 超大容量连续油套管收卷机
CN111137749B (zh) * 2019-11-21 2021-04-30 湖南容大之光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尾纤的绕线装置
CN111392515B (zh) * 2020-03-19 2021-10-22 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 一种可调式绕线装置
FR3115408B1 (fr) * 2020-10-20 2022-10-14 Latelec Socle de fixation d’équipement électrique avec logement de stockage pour câble
CN114834972B (zh) * 2022-06-08 2023-05-0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电网配电用电缆线收卷设备
CN116885536B (zh) * 2023-07-03 2024-05-07 广州芯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放大器的盘纤组件
CN117003063B (zh) * 2023-10-07 2023-12-08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绕线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19A (en) * 1867-04-02 hoeton
US417424A (en) * 1889-12-17 Swift for silk-winding
US2170764A (en) * 1937-04-05 1939-08-22 Magee Carpet Co Yarn swift
CN2528753Y (zh) * 2002-01-22 2003-01-01 湖南省永州市哈陵焊接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放线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6883A (en) 1935-07-22 1936-07-07 Robbins Phil Concentric field coil winder
US2463192A (en) * 1945-08-27 1949-03-01 Johns Manville Hose reel
US2511701A (en) 1946-08-14 1950-06-13 Ormond K Eldredge Line drying reel
US3058688A (en) * 1959-10-26 1962-10-16 Barry D Abel Reel for wire
JPS5484580U (zh) * 1977-11-29 1979-06-15
DE2753946A1 (de) 1977-12-03 1979-06-13 Bayer Ag 1-n-aryl-1,4-dihydropyridine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arzneimittel
US4198012A (en) * 1978-04-10 1980-04-15 Bethlehem Fabricators, Inc. Collapsible reel
US4381087A (en) 1981-03-17 1983-04-26 Williams Loren J Adjustable wire reel
JPS635682A (ja) 1986-06-25 1988-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映像信号処理方法
JPS649965A (en) 1987-06-30 1989-01-13 Sony Corp 5-perfluorocarbonyl-1-amino-1-carboxypentane derivative and magnetic recording material using said derivative
JPH038688Y2 (zh) * 1987-07-03 1991-03-04
US5169086A (en) * 1991-03-18 1992-12-08 Reel Rotation, Inc. Collapsible reel for wire and cable packaging and system for stacking and transporting the same
US5246184A (en) * 1992-05-21 1993-09-21 Glassmaster, Inc. Storage reel and cover
JPH06305682A (ja) * 1993-04-26 1994-11-01 Daito Juki Koji Kk ワイヤ巻き取りドラム
US5450509A (en) * 1994-07-26 1995-09-12 Alliedsignal Inc. Fiber optic rotary joint
IL112089A (en) 1994-12-20 1998-06-15 Laser Ind Ltd Packed fiber optics
US5622333A (en) * 1996-01-03 1997-04-22 Ipl Inc. Adjustable wire reel
US5915062A (en) * 1997-07-01 1999-06-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w loss optical fiber reel
US6301424B1 (en) 2000-04-13 2001-10-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ion frame cable routing apparatus
US6571047B1 (en) 2000-04-18 2003-05-27 Sprint Spectrum, L.P. Inter-bay fiber management assembly
US20020013174A1 (en) * 2000-05-31 2002-01-31 Kiyoshi Mura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US6612515B1 (en) 2000-08-28 2003-09-0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storage spool
US7266280B2 (en) * 2001-03-16 2007-09-04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gapore) Pte. Ltd. Cable storage device providing continuous adjustability with controlled bend radius
US20030038209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Remeczky Szabina Rozsa Maria Cable storage
US6591051B2 (en) 2001-11-16 2003-07-0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termination block with angled slide
US6912349B2 (en) 2002-10-08 2005-06-2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Wall mount chassis
US6915058B2 (en) 2003-02-28 2005-07-05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Retractable optical fiber assembly
US6913222B2 (en) * 2003-09-05 2005-07-05 Donald J. Maxwell Lightweight collapsible reel for cable, conduit or tubing
US20060060689A1 (en) * 2004-09-23 2006-03-23 Fuller Kevin S Collapsible reel
US7079745B1 (en) 2005-02-14 2006-07-18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Spool assembly for absorbing slack of fiber optic jumpers routed through raceways and network equipment
JP2006243074A (ja) 2005-02-28 2006-09-14 Olympus Imaging Corp 防水ハウジング
US20080011990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Tenvera, Inc. Installation of Fiber Optic Cables
US7715679B2 (en) * 2007-05-07 2010-05-1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external cable spool
US20080296426A1 (en) * 2007-06-01 2008-12-04 Cairns James 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flexible lines
US7756379B2 (en) 2007-08-06 2010-07-1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ber optic enclosure with internal cable spool
US8081857B2 (en) 2008-12-31 2011-12-20 Opterna Am, Inc. System for an internal rotating storage spool combined with top and bottom cable access in a 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US8301003B2 (en) * 2010-05-14 2012-10-3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Cabl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system with connector package and cable package
US9547145B2 (en) * 2010-10-19 2017-01-1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Local convergence point for multiple dwelling unit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network
AU2011317240B2 (en) 2010-10-19 2016-10-20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Collapsible cable reel
US9329352B2 (en) 2012-01-12 2016-05-03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Slack cable storag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19A (en) * 1867-04-02 hoeton
US417424A (en) * 1889-12-17 Swift for silk-winding
US2170764A (en) * 1937-04-05 1939-08-22 Magee Carpet Co Yarn swift
CN2528753Y (zh) * 2002-01-22 2003-01-01 湖南省永州市哈陵焊接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放线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33248A1 (en) 2019-08-01
US20140054406A1 (en) 2014-02-27
WO2012158426A1 (en) 2012-11-22
AU2012256155A1 (en) 2013-11-28
EP2707319A1 (en) 2014-03-19
AU2012256155B2 (en) 2017-03-02
US10266367B2 (en) 2019-04-23
US10703601B2 (en) 2020-07-07
CN103534187A (zh) 2014-01-22
CA2834781A1 (en) 2012-11-22
US9309086B2 (en) 2016-04-12
CA2834781C (en) 2019-02-05
EP2707319B1 (en) 2017-09-06
US20160185567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187B (zh) 可变形电缆卷筒和相关总成和方法
CN103635407B (zh) 可折叠电缆卷筒
US8121456B2 (en) Cable payou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201664B (zh) 用于多住户单元光纤分配网络的本地会聚点
US10033463B2 (en) Rapid deployment indexing terminal arrangement
US20210072484A1 (en) Cable storage arrangement
US8428419B2 (en) Fiber distribution hub with internal cable spool
US20150043882A1 (en) Fiber optic cable packaging arrangment
US10094997B2 (en) Fiber demarcation point and slack storage
US20180134512A1 (en) Coreless wound coil dispenser with optional cable storage for an optical terminal network
AU2009265347A1 (en) Optical fibre distribution module with storage reels and organiser
AU2017217525A1 (en) Fiber demarcation point and slack storage
WO2010001155A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optical fibre distribution systems
EP2506053A1 (en) Optical fibre management cap coupling bo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