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596B -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596B
CN103533596B CN201310503666.4A CN201310503666A CN103533596B CN 103533596 B CN103533596 B CN 103533596B CN 201310503666 A CN201310503666 A CN 201310503666A CN 103533596 B CN103533596 B CN 103533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signaling
communic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36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596A (zh
Inventor
吴鹏健
黄小平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Qunxi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Qunxi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Qunxi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036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为所有无线通信节点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本发明解决了分布规则距离远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跳跃式无线通信是基于无线射频数据传输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采用低功耗、多频段、跳频路由等技术,实现点到点,点到面的数据通信,极大的满足了段距离的无线射频传输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地部署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如语音、分组数据、视频、消息以及广播等,这些无线网络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网络资源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这种无线网络应用实例包括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WMAN)以及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已知地,相比于任何地有线数据传输网络只能达到网状覆盖,无线数据传输网可达到真正的面覆盖。
目前主要的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有蓝牙、Zigbee、IEEE802.11x、微功率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其与已具备相当规模的无线长距离通讯网络(例如蜂窝移动通讯网、卫星数据通讯)相比,短距离无线通讯系统在基本结构、服务范围、应用层次以及通讯业务(例如数据、语音以及视频)上,均有很大的不同。
随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将向着具有更高传输速率、更高传输精度的方向发展,而且传输设备的成本也会进一步降低,其相应的传输协议也会进一步简单。但目前而言,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仍然无法突破长距离传输的问题,除此之外,如何解决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长距离传输方法中需要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精确性的问题也是一大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无法实现长距离传输、以及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以及精确性难以获得有效保证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A、为所有无线通信节点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B、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
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
B1、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B2、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B3、采取至少一种被预设的频道选择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优选地,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优选地,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码分多址策略。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1中,在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在所述步骤B3中,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主无线通信节点及多个分布式部署的从无线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主无线通信节点及所有从无线通信节点均被预先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以及,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
优选地,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后其处理方法如下:
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采取至少一种被预设的频道选择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优选地,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优选地,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码分多址策略。
优选地,在任一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当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通过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跃式无线通信技术,它解决了分布规则距离远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跳跃式无线通信是基于无线射频数据传输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采用低功耗、多频段、跳频路由等技术,实现点到点,点到面的数据通信,极大的满足了段距离的无线射频传输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跳跃式无线通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节点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工作执行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程序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跳跃式无线通信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跳跃式无线通信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为所有无线通信节点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S20、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
具体地,在该步骤S20中,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校验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与自身的身份标识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发该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至下一个邻近无线通信节点,直至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目标标识被网络内的无线通信节点匹配成功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包括:
S201、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S202、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S203、采取至少一种被预设的频道选择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本实施例中,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码分多址策略。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01中,在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在所述步骤S203中,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具体地,如图2所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通过Master(主节点),可采集发布数据到A、B…N等从节点,X为节点A到N之间的距离,x1为Master到A的距离,x2为A到B的距离,xn为B到N的距离。数据从Master到N即通过Master到A,A到B,B依次通过中转到达N,N到Master的数据则反之传输。Ethernet为以太网,Server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的服务器。
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跳跃式无线通信数据的处理流程,其包括数据的接收步骤、数据的处理步骤以及数据的转发步骤,具体地:
1.接收机接收数据处理。
接收机灵敏度是接收机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指标。灵敏度定义为:当接收机输出端为解调提供了充分的信噪比S/N(Signal-to-Noise,信噪比)时,接收机可检测到的最低可用信号功率。
接收机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在邻近频率强干扰和信道阻塞的情况下,接收机满意提取所需信号的能力。在多数体系结构中,中频信道选择滤波器的设计决定了接收机的选择性。
接收机应该有足够的线性性能去处理可接受的失真信号。如果接收机在频率选择和线性度上是不充分的,那么就会产生互调分量而降低所需信号的质量。三阶失真在很多接收机体系结构中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互调分量处于所要的信号中。
系统收发模式下,使用片内的先入先出堆栈区,数据低速从微控制器送入,但高速发射,这样可以尽量节能,因此,使用低速的微控制器也能得到很高的射频数据发射速率。与射频协议相关的所有高速信号处理都在片内进行,这种做法有三大好处:尽量节能;低的系统费用(低速微处理器也能进行高速射频发射);数据在空中停留时间短,抗干扰性高。
1)、接收流程为:
A.当接收使能为高、发送使能为低时,接收机进入接收模式;
B.650us后,接收机不断监测,等待接收数据;
C.当接收机检测到同一频段的载波时,载波检测引脚被置高;
D.当接收到一个相匹配的地址,触发引脚被置高;
E.当一个正确的数据包接收完毕,接收机自动移去字头、地址和CRC校验位,然后把方向引脚置高
F.微控制器把接收置低,接收机进入空闲模式;
G.微控制器通过通信口,以一定的速率把数据移到微控制器内;
H.当所有的数据接收完毕,接收机把方向引脚和触发引脚置低;
I.接收机此时可以进入接收模式、发送模式或关机模式。
当正在接收一个数据包时,发送使能或接收使能引脚的状态发生改变,接收机立即把其工作模式改变,数据包则丢失。当微处理器接到触发引脚的信号之后,其就知道接收机正在接收数据包,其可以决定是让接收机继续接收该数据包还是进入另一个工作模式。
2、处理数据。
传输数据中包含:路由表、命令字节、加密参数、校验参数等;每个处理机有一个唯一的ID号,通过路由表进行对比,查看数据是否是发送到本机的。发送数据时也同样附带路由表,数据就会根据路由表依次发送到目的设备。
服务器端和手持客户端都要采用无线模块,它包含微功率的无线芯片,通过RS232接口和服务器端及手持客户端相连,它适合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将服务器端设置为主站,多个手持客户端设置为从站,所有站都编一个唯一的地址码(PDA编号).由于每个从站和服务器端通信都采用同样的无线信号频率进行通信,所以为了避免相互之间发生干扰,通信的协调必须完全由主站控制,保证在任何—个瞬问,通信网中只有一个电台处于发送状态,过程如下:
1)由主站发送广播字段,即令牌,其中包含某个从站的地址码,说明服务器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问时间内只对某编号的PDA机进行处理.需要进行发送接收操作的从站处于监听状态.主站在发完令牌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处于监听状态.
2)所有处于监听状态的从站接收令牌,并将接收到的令牌中的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比较,不同则将数据全部丢掉,不做任何响应;地址码相同,则证明数据是给本站的,发送命令字对主站进行回应.
3)主站收到回应命令字,停止发令牌,做出响应,准备与从站进行具体的读写操作.如果主站发完令牌后的一定的时间里没有收到回应,则继续循环发送包含下个从站地址码的令牌.
4)从站收到响应,与主站进行读写操作.
5)操作结束后,返回步骤l,继续循环发送包含下个从站地址码的令牌,即主站不停地依次轮询所有的从站.
3、转发数据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转发流程为:
A.当微控制器有数据要发送时,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接口,按时序把接收机的地址和要发送的数据送传给无线传输模块,通信接口的速率在通信协议和器件配置时确定;
B.微控制器置高接收使能和发送使能,激发无线模块的发送模式;
C.无线模块发送,具体地,其包括:
(1)射频寄存器自动开启;
(2)数据打包(加字头和CRC校验码);
(3)发送数据包;
(4)当数据发送完成,数据准备好引脚被置高;
D.自动重发被置高,无线模块不断重发,直到接收被置低;
E.当接收使能被置低,无线模块发送过程完成,自动进入空闲模式。注意:发送工作模式保证,一旦发送数据的过程开始,无论接收使能和发送使能引脚是高或低,发送过程都会被处理完。只有在前一个数据包被发送完毕,无线接收模块才能接受下一个发送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实现跳跃式无线通信,主要采用了四种技术来实现稳定快捷的传输:1.无线射频通信技术;2.防数据碰撞技术;3.跳频路由技术;4.数据校验与加密技术。
1、低功耗无线射频通信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分产品无需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组成无线跳跃式网络。
无线跳跃式网络可由大量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一种网络应用系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般有一个或多个节点充当数据汇聚点(Sink),网络中传感器节点收集的数据,通过多跳的方式传送到Sink点,Sink点将融合后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给观察者。同时可以采用各种无线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采用随机部署的方式进行部署,各节点之间自组织形成网络。
2、防数据碰撞技术
针对以往的无线数据传输都在一个频段或几个频段,很难避免数据的丢包和数据的干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多频段多地址码来防止数据的干扰和碰撞,其中,所谓的数据的碰撞问题即无线通信中的多路存取问题,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
a、频分多址
将通信带宽分成多个个频道,每个频道带宽差为K(MHz),按用户唯一ID码将所有用户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如1号用户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工作频道为F(如335MHz、433MHz、2.4GHz等),2号用户为F+K(MHz),如此类推。错频能极大地减少用户在相同频道上发生通信碰撞的几率,提高通信准确性,从而提高通信效率。每个收发器都具有对频功能,可直接在现场与控制器完成对频过程,使两者配对组成小型通信系统,不同接收器、发送器对之间相互独立。
下式表示频分多址的计算公式:
Fn=F+K*(M%N);
式中,Fn表示通信频道,F为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用户ID,N为分频数。
比如以基频F为433MHz,偏移频率K为0.2MHz,用户ID为100211,分频数N为100,即:
F(100211)=433+0.2*(100211%100);
=433+4.4=437.4(MHz)。
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系统工作执行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1:系统上电;
步骤2:启动bootloader;
步骤3:加载内核;
步骤4:初始化外设模块;
步骤5:判断加载网络协议是否成功,是则转下一步,否则转步骤4;
步骤6:运行应用程序;
步骤7:判断是否关闭应用程序,是则转下一步,否则转步骤6;
步骤8:结束。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其程序算法的具体流程,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无线功能;
步骤2:设置接收频道F-K*(M%N);
步骤3:设置发送频道F+K*(M%N);
步骤4:回复频段;
步骤5:进行数据校验;
步骤6:结束。
b、码分多址
每个用户终端都具有自己的唯一ID码,即使在相同的通信频道内产生碰撞,不同的终端也能正确辨认、接收属于自己的通信数据包,不会影响通信的准确性。
3、跳频路由技术
目前的无线射频传输很难满足长距离的数据传输。通过无线跳频可有效的抗干扰,根据路由表自动匹配下一级的无线频段,传输完数据后自动恢复到原有频段,实现了长距离的数据发布和数据采集。
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器需要对各无线终端进行数据采集。在现实的实施环境中,可能距离很远且有多面墙壁阻隔,不能实现直接的点对点通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个通信节点都建立了通信路由链表,管理器发出采集、控制数据包后,每个通信节点都可以成为通信中继器,转发所有ID码与自身的身份标识不一致的数据包,直到该包被ID码一致的节点接收为止。节点接收数据包后,应答数据包会自动按原路由路径返回管理器,最终返回计算机。通信系统根据路由级数极大扩大系统的通信覆盖范围。
如图6所示,如在以433MHz为基频的楼宇控制系统应用中,通过多级跳转实现数据中心对各点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发布。
4、数据校验与加密技术
CRC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进行错误检测的.将接收到的码组进行除法运算,如果除尽,则说明传输无误;如果未除尽,则表明传输出现差错。通过crc校验可实现自动纠错能力,极大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中有一个或多个加密因子,所有的传输数据都与该数据进行加密算法处理,实现动态加密和动态解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加密因子的算法,对系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荷。
通过无线数据的校验与加密技术,不仅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满足了数据的安全性。
5、设计超低功耗的遥控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其可被配备无线室温遥控器。所述无线室温遥控器的主控芯片可以采用MSP430系列16位单片机。在1.8~3.6V,1MHz时钟频率的条件下,这款单片机耗电流为400μA,而休眠模式下电流可达0.1μA以下。同时该单片机具有16个可任意嵌套的中断源支持中断唤醒;在8MHz晶体驱动下指令周期仅为125ns,具有强大的处理和控制能力。遥控器的无线通信芯片采用CC1100芯片。CC1100芯片是一款低成本、超低功耗、真正单片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收发器,采用0.18μm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ChipconSmartRF04技术,主要工作在315、433、868和915MHz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和SRD(短距离设备)频段,通过修改片内寄存器可以方便地设置其工作在300~348MHz、400~464MHz和800~928MHz等不同频率。
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应用于抄表系统和数据发送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比如在抄表系统中,在每个采集点安装无线传输模块(433MHz、2.4GHz等),数据中心对每个节点采集数据,通过设置于每个节点中的通信路由链表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对应的设备,如数据中心需要采集下图中楼层1的无线设备数据,即通过数据中心到楼层n无线设备,依次通过对应楼层的无线通信节点依据其通信路由链表对由楼层1采集的进行转发并最终将楼层1的数据发送至目标对象数据中心,从而完成数据中心采集楼层1数据的任务。
继续参考图2所示,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主无线通信节点及多个分布式部署的从无线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主无线通信节点及所有从无线通信节点均被预先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以及,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
具体地,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校验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与自身的身份标识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转发该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至下一个邻近无线通信节点,直至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目标标识被网络内的无线通信节点匹配成功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如图2所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通过Master(主节点),可采集发布数据到A、B…N等从节点,X为节点A到N之间的距离,x1为Master到A的距离,x2为A到B的距离,xn为B到N的距离。数据从Master到N即通过Master到A,A到B,B依次通过中转到达N,N到Master的数据则反之传输。Ethernet为以太网,Server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的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后其处理方法如下:
(1)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2)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3)采取至少一种被预设的频道选择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本实施例中,所述频道选择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除了采取所述频分多址策略之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频道选择策略还可以为码分多址策略,所述码分多址技术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共知,本文对此不作细述。
本实施例中,在任一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当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为所有无线通信节点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B、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采取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其中,所述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和码分多址策略,所述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
B1、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B2、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B3、采取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1中,在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在所述步骤B3中,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4.一种多跳跃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无线通信节点及多个分布式部署的从无线通信节点,其中,所述主无线通信节点及所有从无线通信节点均被预先配置通信路由链表以使之分别成为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传输的中继;
以及,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时,依据其携带的目标标识信息与自身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在匹配不成功时,则依据其相应的通信路由链表,采取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进行转发,其中,所述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为频分多址策略和码分多址策略,所述频分多址策略即依据各个无线通信节点的唯一身份标识ID码将归属于相应无线通信节点下的终端平均分布到不同的频道上工作,并采用下式得到第n个无线通信节点的通信频道Fn:
Fn=F+K*(M%N);
其中,F为通信基频,K为偏移频率常量,M为无线通信节点的身份标识ID,N为分频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跳跃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通信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后其处理方法如下:
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
提取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中携带的目标标识,并据此与自身预先存储的身份标识进行匹配,如果两者不一致,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中止下一跳的数据转发;
采取多频段多地址码的频道策略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跳跃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任一无线通信节点获取无线数据和/或信令之后先执行循环冗余CRC校验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解密;以及,当任一无线通信节点将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在新的通信频道上进行数据转发时,先在所述无线数据和/或信令的数据包头中添加CRC校验码,以实现传输数据的动态加密。
CN201310503666.4A 2013-10-23 2013-10-23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533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3666.4A CN103533596B (zh) 2013-10-23 2013-10-23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3666.4A CN103533596B (zh) 2013-10-23 2013-10-23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596A CN103533596A (zh) 2014-01-22
CN103533596B true CN103533596B (zh) 2017-02-15

Family

ID=49935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3666.4A Active CN103533596B (zh) 2013-10-23 2013-10-23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3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0243A (zh) * 2015-01-13 2015-04-22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6332192A (zh) * 2016-08-16 2017-01-11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移动状态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JP6870260B2 (ja) * 2016-09-27 2021-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70665A (zh) * 2018-01-04 2018-07-10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网络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8924955B (zh) * 2018-07-30 2021-12-14 山东大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链无线通信的ct数据传输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19429A (zh) * 2019-02-28 2019-05-28 重庆大学 通信网络恢复重建及动态组网方法
CN110290477B (zh) * 2019-07-22 2023-12-26 北京讯友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CN115021869B (zh) * 2022-07-20 2023-06-23 深圳市地芯引力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330A (zh) * 2005-11-02 2008-12-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中继节点中的子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2223734A (zh) * 2011-06-14 2011-10-19 广州从兴电子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2438290A (zh) * 2011-07-26 2012-05-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无线网络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2330A (zh) * 2005-11-02 2008-12-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中继节点中的子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2223734A (zh) * 2011-06-14 2011-10-19 广州从兴电子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2438290A (zh) * 2011-07-26 2012-05-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定向天线的无线网络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596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596B (zh)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7105386B (zh) 无线短距离通信信道选择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06024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8112035B2 (en) Sensor device, sensor network system, and sensor device control method
KR100784055B1 (ko) Rfid 동기화 시스템
CN107920341A (zh) 分布式多频带无线网络系统
US9793947B2 (en) Scalable protocol for large WSNs having low duty cycle end nodes
Zhou et al. A multifrequency MAC specially designe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pplications
JP200422892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32143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3219503U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EP3837810A1 (en) Independent redundant path discovery for bluetooth mesh
CN110505600A (zh) 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4540180B (zh) 一种无需根权限的安卓多跳路由实现方法
Ab Rahman et al. Comparis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ata link protocols
EP3593587A1 (en) Low ener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Mohamed et al. IoT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 layer
CN109548012B (zh) 一种基于多技术体制无线户域网的构建方法
CN106068614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跳频的系统和方法
Anupriya et al. Integrating ZigBee and Sub GHz devices for long range networks
Kaur et al. Simul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Zigbee sensor network with mobility support
Mikhaylov et al.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Bluetooth Low Energy for multi node environment
US9596686B2 (en) Bandwidth efficient wireless signal trun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5278577A (zh) 信息采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52226B (zh) 蓝牙低功耗网络组构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aolong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six roa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1 518116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KYWORTH QUNXIN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31 Guangdong city in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Huaqiang North Shijiezhichuang building block A 08G

Applicant before: Chuangwei Quanxin Safety and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4

Address after: Room A703 and 704, Skyworth building, 008 Gaoxin South 1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KYWORTH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Baolong Sixth Road, Baolong Industrial City,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KYWORTH QUNXIN SECURIT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