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90477B -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90477B
CN110290477B CN201910660684.0A CN201910660684A CN110290477B CN 110290477 B CN110290477 B CN 110290477B CN 201910660684 A CN201910660684 A CN 201910660684A CN 110290477 B CN110290477 B CN 110290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ddress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address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0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90477A (zh
Inventor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y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y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y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yo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06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90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90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90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90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在信源端,包括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工作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各种各类无线电子终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识别地址码。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基于通信识别地址码,形成专播网络,准确无误的选择通信对象、选择接收信息;避免了一切无用的垃圾信息的侵扰,实现了信息时效性价值的最大化,保护了人们的隐私,避免了上网可能带来的任何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无线程控频率数字专播电信方法及其电信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出于人类单独个别交流行为的保守需要,产生出了点对点、1对1的电话信道通信技术模式,以便进行安全对称的分享信息交流;单独个别传达信息,是分时分步分享的社会通信行为。
出于人类的社会组织需要,产生出了点对面、1对X的广播频道宣传技术模式,以便频道开放可能覆盖影响最大最多的时空和受众范围,开放同享传达信息,是同时同步同享的社会通信行为。
因此信息共享,是由信息分享与信息同享的两种不同社会交流技术行为模式实现的。
而互联网服务采取信道线路节点之间开放的、串联串通的蜘蛛网络拓扑构造,是为了方便于社会的每一个人,分时分步分享网络中每一个终端地址里的信息,来达到信息共享的社会应用效果。
由于互联网信道线路的蛛网化、扁平化构造,使互联网编织节点的扁平化、中继化、中介化、平权化、延展化,造成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自由化、虚拟化、繁殖化、碎片化、同质化发展。因此,导致了信息在网络中可以无限制的搜索、访问、记录、拷贝、复印、复制、并发、转发通信。造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分布式的碎片化繁殖。由于互联网络上的网站网页的登录信息繁多,都不知道社会的使用者是谁?人在哪里?何时利用?因此,互联网信息服务只能采取等候访问的技术行为,以互联网的根服务器、网站网页为中心,以不主动服务、不直接链接、不对称通信、碎片化分布、不安全隐私的行为模式工作,以便各类人群随时登录分享它们设置的信息。这时,动态时效性信息,就无法进行主动服务、直接链接、对称通信、可靠真实、安全隐私、高效利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电信技术的物理局限性,提供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方法及其电信网络系统,以利于各种电子信息终端群体,直接、对称、安全的接收信源端实时发出的各种群寻呼应用信息;以利于服务与商品同消费者之间、信息与社会应用之间的主动、直接、对称、集约、集群的安全链接通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在信源端,包括
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工作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
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无线电子终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识别地址码。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中,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封装在以下任意信息标识中:数字码、图形码、视频、名称、能够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媒体文件。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中,所述信源端可生成不同频率的多组识别地址码。
对应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在信宿端,包括
根据系统规则规定在预定的通信操作系统下,软件格式化锁定生成不同广播通信频率;同时在频率上格式化生成格式化的前置信息识别地址码;
获取信源端:找到锁定所述信源端使用的频率,及频率广播发出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接收信源端广播的频率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中,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所述信源端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信宿端有多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包括信源端和信宿端;其中,
所述信源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信源端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工作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
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无线电子终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识别地址码;
所述信宿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信宿端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系统规则规定在预定的通信操作系统下,软件格式化锁定生成不同广播通信频率;同时在频率上格式化生成格式化的前置信息识别地址码;
获取信源端:找到锁定所述信源端使用的频率,及频率广播发出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接收信源端广播的频率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中,所述信源端可生成多组识别地址码。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中,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封装在以下任意信息标识中:数字码、图形码、名称、能够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媒体文件。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中,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所述信源端的所述信宿端有多个。
进一步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中,所述通信频率以及识别地址码的生成规则由运营商预先规制;运营商频段共享;信宿端多频段同时监听信源端的通信频率,监听信源端并获取其所述识别地址码的信宿端,同时同步下载共享信源端的动态信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通信识别地址码,形成专播网络,准确无误的选择通信对象、选择接收信息;避免了无用的垃圾信息的侵扰,实现了信息时效性价值的最大化,保护了人们的隐私,避免了上网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在信源端(即信源发出端),包括
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工作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
即本发明方法中信源发出端,广播通信频段的工作频率、频点范围:
1.任何广播信源频率发出端,每次发出的数字广播信息段落,都带有系统规则规定识别信息唯一性内容种类、概念、定义性质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便信宿端根据系统规则规定的操作软件,无差错识别接收信源发出的每件、每段信息的准确内容;以便信宿端用户根据需要直接精准对称选择链接地址下载需要利用信息,并屏蔽无用地址信息的干扰。
2.根据广播频段各个独立通信工作频率、频点的数量M,乘以数字编码软件编程的信息识别前置地址码数量N,即产生了M×N=信息识别前置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系统中的信息通信地址数量C。频率由低到高,赋予数字1至M的顺序排列,便于频率搜索;每个频率下生成N组识别地址码,这时,程控专播电信网络就产生了软件编程的M×N个通信识别地址码,以满足海量信息的每一唯一分辨地址需要;以满足程控电信专播地址的数码格式化通信便利操作(如电话拨号锁定通信对象)需要。
3.在数字通信协议地址编码数量N及锁相锁定频率数量M相乘的总数量地址码下,就产生出格式化的数字通信号码地址(如电话号码的通信定义)。
本发明方法还包括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无线电子终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识别地址码。
本发明上述方法中,信源端在预定的通信频率下生成识别地址码,以其在电信网络中的唯一性,信宿端可以在监听的频段中根据该通信地址寻找到信源端,接收到信源端专播的信息;即掌握相同频率和识别地址码的用户终端可以及时、直接、对称、安全、准确的接收寻呼信息,也因此利于最大的发挥信息的社会时效性、应用性、效率性、价值性。
信源端与信宿端之间可用的频率以及识别地址码的生成规则由运营商预先规制,且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可以封装在任何一种信息标识中,如一段数字、一组图形码(如二维码、条形码)、一个名称、一个可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一段媒体文件等。当信宿端获取到这种信息标识后,计算机程序会根据信息的解析规则得到其所代表的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实现通信。
作为优选实施例,信源端生成多组识别地址码,但每一识别地址码在电信网络中都具有唯一性,使得信宿端获取其中的任一识别地址码都能够对应找到信源端。
信源端的通信频率使用受到无线电监管部门的监管,可以和监管部门以及有使用权的机构协商,实现频段的共享,在同一频段按需、动态地分配频谱资源。
对应的,本发明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在信宿端实施时,包括
根据系统规则规定在预定的通信操作系统下,软件格式化锁定生成不同广播通信频率;同时在频率上格式化生成格式化的前置信息识别地址码;
获取信源端:找到锁定所述信源端使用的频率,及频率广播发出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锁定接收信源端广播的频率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
操作系统数字通信协议和地址编码软件,生成预定的通信频率并接收包含识别信息的前置地址码,以使信宿端能够根据系统规则规定所述接收频率及识别信息地址码,找到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通信频率,并接收信源端专播的地址码前置码及信息;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识别地址码在电信网络频率中具有唯一性;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前置识别地址码。本发明方法基于广播通信频段频率的前置识别地址码,形成专播电信投递网络基础,准确无误的选择通信频率及通信地址对象、选择接收信息;避免了无用的垃圾信息的侵扰,实现了信息时效性、对称性、准确性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保护了人们的通信隐私,避免了上网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
专播电信网络下的信宿端,在软件操作程序格式下,可生成锁定广播频段内被数字格式化(像电话号码)了的频率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实现对信源及信息地址的任意直接对称选择链接;强化网络系统信息化的智能、自由、直接、对称、选择、链接功能作用。
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信源端的所述信宿端可以有多个,加入到专播网络中,形成社群,形成专播网络1对N的通信优势,分别获取信源端的识别地址码,找到对应的信源端,接收专播信息。
在固定某一通信频率或多频段共享情况下,信源端根据预先规制的生成规则可生成多组识别地址码,则信宿端可多频段同时监听信源端的通信频率,监听信源端并获取其所述识别地址码的任何或所有电子终端信宿端,可以长期同时同步下载共享信源端的动态信息。
信宿端作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视、计算机、手机、收音机、PDA、可穿戴设备,将执行步骤通过锁相环控制程序和通信编码软件等做成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预先写入终端的芯片中支持设备工作。
实施时,任何需要向社会群体传达的任何性质的信源信息,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通过信源端上传到专播电信基站网络中,信息包含生成的识别地址码,通过自有的通信协议播送到物理时空地域中,以便任何形式的信宿终端(如收音机、手机、计算机、电视机)去辨别、接收;
而处于任何地点环境中的任何形式的电子信宿终端,自动监听和锁定所需信息(即捕获符合预置识别地址码生成规则的信息)的信源通信地址,即完成了自身与关切关注需要信源信息的长期全天候链接。
当任何需要向社会群体传达的任何性质的信源信息,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在时空中出现时,锁定它们的任何形式的电子信宿终端,就会发生对频同频共振工作,同时同步同享下载信息。
因此,本发明是社会群体交流行为的一种主动智能化的通信技术,基于生成的具有唯一性的通信识别地址码,建立与信宿端的链接,相当于在广域时空中拥有唯一自身反应的位置窗口,以便人们直接精准的对称通信接收。
信源端主动向电信网络上传信息,信宿端主动监听电信网络中的信息进行捕获锁定,便于信宿终端根据人们的关注需要而被及时获取。可见相对于电话通信1对1的应用模式、广播通信1对X(特定一个)的应用模式、互联网通信N(多个)对1的应用模式来说,本发明方法是1对N(多个)的专播网络应用模式,信息在空中无线播送时,都具有带有唯一独立独有存在的接收信令前置码(即识别地址码),具有与自然分布式个体信息之间通信的、始终独立的、唯一性频道数字通信地址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以实施上述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该系统包括信源端和信宿端;其中,
所述信源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信源端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信源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信源端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工作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
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通信频率下,以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无线电子终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识别地址码;
所述信宿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信宿端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系统规则规定在预定的通信操作系统下,软件格式化锁定生成不同广播通信频率;同时在频率上格式化生成格式化的前置信息识别地址码;
获取信源端:找到锁定所述信源端使用的频率,及频率广播发出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接收信源端广播的频率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
识别地址码的生成规制由运营部门预先规制,预置在信源端和信宿端的电子终端中,本发明系统信源端、信宿端都可以是手机、计算机等智能电子终端,其成熟的智能软件操作系统,可通过语言、文字、数字指令进行控制;信源电子终端产生网络唯一的通信识别地址码,向电信网络发送封装该识别地址码的各种信息,当信宿终端监听到被预先设置的地址信息(相当于信宿终端关注的地址信息)在时空中出现,这些识别地址码上的信息会被同时同步的下载在各种形式的信宿电子终端的N个相同地址码信箱中。
在大区制的大蜂窝基站覆盖下,在程序操作系统的智能操控下,个人的任何可移动的电子终端,根据预置规则生成专播电信频率识别地址码,这时,就会将网络中的所有广播通信频率(频道、频点),组成了个以人为中心的“星状”拓扑网络。对广播通信方式进行的数字化、程控化、地址化、区块化、专播化、电信化、网络化的解决方案设计。
在频段共享情况下,可在同一频段按需、动态地分配频谱资源,信源端在不同通信频率下可生成多组识别地址码,或者在一个频率下生成无数个地址码,用来表示用户终端的身份。每一识别地址码都具有唯一性;则信宿端可多频段同时监听信源端的通信地址信息,监听信源端并获取其所述识别地址码的任何或所有电子终端信宿端,可以长期同时同步下载共享信源端的动态信息。
或者也可以制作一张频率与信息识别前置码的格式化图表,并赋予每格一个唯一的数字号码。
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信源端的所述信宿端可以有多个,形成专播网络1对N的通信社群,多个信宿端分别获取信源端的识别地址码找到对应的信源端,接收专播信息。一个信源由多个有需求的同频信宿对称接收信息,即多个终端与随时、随地、随处的产生的具体用户地址形成集约的无线实时集群链路,产生出1对N的主动通信效果。信息由原始信源的不断动态发生,又由相关使用人群直接最终下载接收;信源、信宿的地址通信来往,始终点明确清晰,通信利用的目的效果长期圆满完成;也不会发生任何重复的碎片化信息;实现了信息与需要的时效性主动服务、直接链接、对称通信、完全隐私、对频集群、同频同享的效果。
由于专播电信网在不同频率、频段可产生不可重复的通信地址码,因此信息可以精准的对称链接通信;生成不可重复的无线“频道”的信息对称流通地址,即保证了生态的分布式多样性、又保证了分布式信息的唯一不可重复性交流;保证了时效性动态信息的对称畅通传达。
优选的,上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中,所述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封装在以下任意信息标识中:如一段数字、一组图形码(如二维码、条形码)、一个名称、一个可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一段媒体文件等。
各种信宿接收专播终端软件操作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意愿,自动程控交换接收频率、程控交换接收时间、程控交换接收编码、程控交换接收地址。任何不同的“信源”信息,都应拥有一个像电话号码一样的不可混淆的唯一通信频率和识别地址码,以便信息使用者们,可以通过与这些唯一的通信频率地址,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采用频分多址、码分多址、时分多址的智能寻址通信方式,在空中毫无差错的准确识别选择寻找到它们。
电子通信终端(电视、计算机、手机、收音机、PDA、可穿戴设备)的程序采用通过锁相环控制程序和通信编码软件实现,任意生成与各种不同信源信息相对应的,以其唯一性的通信识别地址码,以便在时空中呼叫可利用它们的用户终端人群时,供需求者进行选择区分识别接收。
任何不同的信源信息,像寻呼系统那样发送,按照自己独有的频率和地址码进行空中广播;以便掌握相同频率和地址码的用户终端及时、直接、对称、安全、准确的接收寻呼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信源端与信宿端之间可用的频率以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的生成规则由运营商预先规制,且通信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可以封装在信息标识中,当信宿端获取到这种信息标识后,计算机程序会根据信息的解析规则得到其所代表的通信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实现通信;
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信源端,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频率下,以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信宿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当信宿端监听到被预先设置的地址信息在时空中出现,这些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上的信息会被同时同步的下载在信宿端的地址码信箱中;
需要向社会群体传达的信源信息,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通过信源端上传到专播电信基站网络中,信息包含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通过自有的通信协议播送到物理时空地域中,以便信宿端去辨别、接收;而处于任何地点环境中的电子信宿终端,自动监听和锁定所需信息的信源通信地址,即完成了自身与关切关注需要信源信息的长期全天候链接;
在所述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信源端的所述信宿端有多个,形成1对多的通信社群,多个信宿端分别获取信源端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找到对应的信源端,接收专播信息;在固定某一通信频率下,信源端根据预先规制的生成规则生成多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宿端多频段同时监听信源端的通信频率并获取所述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长期同时同步下载共享信源端的动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封装在以下任意信息标识中:数字码、图形码、视频、名称、能够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媒体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源端可生成不同频率的多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
4.一种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源端和信宿端;其中,
所述系统中,在国际电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标准预定的广播通信频段的频率、频点中,根据专播系统编制的通信协议下,软件生成N个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以使信宿端的软件操作系统能够根据在系统规则规定的所述频率范围内,识别频率中的不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息;其中N为正整数;信源端与信宿端之间可用的频率以及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的生成规则由运营商预先规制,且通信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可以封装在信息标识中,当信宿端获取到这种信息标识后,计算机程序会根据信息的解析规则得到其所代表的通信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实现通信;
系统规则规定所述信源端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在专播电信网络中具有识别的唯一性;
在信源端,在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频率下,以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为通信地址,向专播电信系统网络的信宿端发送信息,信息至少包含所述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当信宿端监听到被预先设置的地址信息在时空中出现,这些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上的信息会被同时同步的下载在信宿端的地址码信箱中;
需要向社会群体传达的信源信息,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通过信源端上传到专播电信基站网络中,信息包含生成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通过自有的通信协议播送到物理时空地域中,以便信宿端去辨别、接收;而处于任何地点环境中的电子信宿终端,自动监听和锁定所需信息的信源通信地址,即完成了自身与关切关注需要信源信息的长期全天候链接;
在所述专播电信网络中,对应一个信源端的所述信宿端有多个,形成1对多的通信社群,多个信宿端分别获取信源端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找到对应的信源端,接收专播信息;在固定某一通信频率下,信源端根据预先规制的生成规则生成多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信宿端多频段同时监听信源端的通信频率并获取所述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长期同时同步下载共享信源端的动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源端可生成不同频率的多组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程控数字专播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规则规定所述频率和信息前置识别地址码封装在以下任意信息标识中:数字码、图形码、名称、能够在终端上交互的虚拟图标、媒体文件。
CN201910660684.0A 2019-07-22 2019-07-22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Active CN110290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684.0A CN110290477B (zh) 2019-07-22 2019-07-22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0684.0A CN110290477B (zh) 2019-07-22 2019-07-22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477A CN110290477A (zh) 2019-09-27
CN110290477B true CN110290477B (zh) 2023-12-26

Family

ID=6802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0684.0A Active CN110290477B (zh) 2019-07-22 2019-07-22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90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8612B (zh) * 2023-01-30 2023-06-02 成都爱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物理ip测试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851A (zh) * 2008-01-24 2009-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标识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0035000A (zh) * 2017-12-19 2019-07-19 李国伟 用于通过广播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805A (en) * 1995-10-10 1997-11-18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minimum message transmission delay
CN101344985B (zh) * 2008-08-26 2010-09-08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遥控方法
CN102404871B (zh) * 2012-01-01 2014-10-15 成都理工大学 分布式无线自组网
CN103533596B (zh) * 2013-10-23 2017-02-15 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4837144A (zh) * 2015-03-20 2015-08-12 张韶冬 基于1GHz以下ISM频段组网的物联网系统
CN108599889B (zh) * 2018-03-29 2020-03-2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天基信息搜集系统的组网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851A (zh) * 2008-01-24 2009-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标识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0035000A (zh) * 2017-12-19 2019-07-19 李国伟 用于通过广播通信网络传输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无中心系统数据链路层的设计与实现;薛鸿媛等;《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0928;第29卷(第18期);第4656页左栏第13行-右栏第10行,表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90477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0794B (zh) 一种网络切片配置方法及装置
Feng et al.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5G: Wireles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CN101180899B (zh) 在无线电信装置之间的群组通信中分配VoIP数据分组的系统及方法
US9629121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1106984A1 (zh) 移动终端并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4501469A (zh) 一种配置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34980A (zh) 移动通信网络、方法、基站、中继节点和通信终端
CN1600012A (zh) 在网络的选定部分中通信
US1131672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of zero padding bins in fronthaul interface
CA3048652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Hodara et al. From 1G to 5G
CN103596183A (zh) 使用公用频段进行快速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WO2022089163A1 (zh) 一种管理网络切片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Beenish et al. 5G a review on existing technologies
CN11801851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6851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43268A (zh) 非正交多播和单播传输波束赋型方法及系统
CN110290477B (zh) 无线程控数字专播方法及其电信网系统
JP2021168445A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NO324672B1 (no) Anordning og fremgangsmate til oppdatering av servislogikk i en mobil enhet
CN108989008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Husain et al. 3GPP 5G Core Network: An Over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CN212343809U (zh) 一种边缘型蜂窝物联网专网系统
JP202003606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