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2691B -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2691B
CN103532691B CN201310459435.8A CN201310459435A CN103532691B CN 103532691 B CN103532691 B CN 103532691B CN 201310459435 A CN201310459435 A CN 201310459435A CN 103532691 B CN103532691 B CN 103532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control channel
channel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94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2691A (zh
Inventor
徐豪
杜尔加·普拉萨德·马拉蒂
胡安·蒙托霍
彼得·加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32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2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2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2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一种通信系统并入有多路复用方案,使得调度用户设备(UE)的基础节点可确定在两个上行链路(UL)发射同时被调度时是否已接收到ACK/NACK和/或服务请求(SR)。由于基础节点可解译UE对ACK/NACK或SR UL信道的选择性使用,所以复杂性显著降低、链路效率较好且多路复用能力较高。可将此解译延伸到可使用多个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时,具体地说,所述模式为DL单输入多输出(SIMO)、具有秩1发射的DL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具有秩2发射的DL MIMO。基于对所述调度和DL发射模式的知晓,所述基础节点无需盲解码归因于来自所述UE的可能响应的映射的许多可能性。另外,所述多路复用方案适用于FDD和TDD两者。

Description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 技术
分案申请的相关信息
本申请为发明名称为“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的原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0980104398.0;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9年2月5日;原发明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日为2008年2月8日。
根据35U.S.C.§119主张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8年2月8日申请的标题为“ENHANCED MULTIPLEXING SYSTEMAND TECHNIQU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S(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的第6I/027,242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案已转让给本案受让人,并特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文中所描述的示范性且非限制性方面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装置,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ACK/NA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被同时调度时高效地传达用于上述两者的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这些系统可为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此些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发射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至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经由单入单出、多入信号出或多入多出(MIMO)系统来建立此通信链路。
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第三代(3G)手机技术中的一种。UTRAN(UMTS陆上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简称)是组成UMTS无线电接入网络的节点B和无线电网络控 制器的合称。此通信网路可将许多业务类型从实时电路交换式装置携载到基于IP的包交换式装置。UTRAN允许UE(用户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的连接性。UTRAN含有被称为节点B的基站,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RNC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节点B的控制功能性。节点B和RNC可为同一装置,但典型实施方案具有位于服务多个节点B的中心局中的单独RNC。尽管节点B和RNC不必在物理上分离开,但它们之间存在被称为Iub的逻辑接口。RNC及其对应节点B被称为无线电网络子系统(RNS)。UTRAN中可存在一个以上RNS。
3GPP LTE(长期演进)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内的计划所起的名称,其用以改进UMTS移动电话标准以应对未来的要求。目标包括改进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利用新的各种各样的机会以及与其它开放标准的更好整合。LTE系统在演进型UTRA(EUTRA)和演进型UTRAN(EUTRAN)系列规范中得以描述。
对于LTE上行链路(UL)ACK/NAC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发射,使用经循环移位的恒幅零自相关(constant-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CAZAC)序列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沃尔什(Walsh)扩频来多路复用不同用户。当必须同时发送上述两个信道时,问题出现了。
发明内容
下文呈现简化的概述,以便提供对所揭示方面中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并不是广泛综述,且无意识别重要或关键元素,也无意划定此些方面的范围。此概述的目的为了以简化形式呈现所描述的特征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及其对应的揭示内容,结合为在同时调度应答和服务请求两者时可如何使用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来多路复用ACK、SR或ACK+SR提供预定映射而描述各种方面。因此,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经解多路复用以接收ACK、SR或ACK+SR,而无盲解码、经由较高阶调制的链路损失或额外的硬件/软件复杂性。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以及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用于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至少一种处理器。 一模块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一模块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一模块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一额外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包含用于致使计算机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一组代码。一组代码致使计算机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一组代码致使计算机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另一额外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设备。提供用于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装置。提供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装置。提供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设备。计算机平台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发射器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其中所述发射器进一步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以及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用于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至少一种处理器。 一模块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一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一模块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又一额外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包含用于致使计算机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一组代码。一组代码致使所述计算机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一组代码致使所述计算机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在又一额外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设备。提供用于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装置。提供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装置。提供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装置。
在又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设备。计算机平台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其中所述接收器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
为了实现前述和相关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包含下文中全面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以及附图详细地阐述了某些说明性方面,且仅指示所述方面的原理的各种体现方式中的几种。当结合图式考虑时,其它优点和新颖特征将从以下详细描述内容变得明显,且所揭示的方面意在包括所有此些方面及其均等物。
附图说明
当结合图式考虑时,本发明的特征、性质和优点将从下文所陈述的详细描述内容中 变得更明显,在图中,相同参考字符始终对应地识别,且其中:
图1描绘用于在被同时调度时多路复用的服务请求和数据应答的高效上行链路发射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描绘用于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射经多路复用的ACK/NAC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描绘用于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经多路复用的ACK/NAC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描绘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5描绘根据一个方面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6描绘一描绘根据一个方面的示范性上行链路ACK/NACK信道结构的框图。
图7描绘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8描绘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图7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技术的接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描绘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描绘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描绘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描绘用于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射经多路复用的服务请求和数据应答的用户设备(UE)的框图。
图13描绘用于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经多路复用的服务请求和数据应答的基础节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并入有多路复用方案,使得调度用户设备(UE)的基础节点可确定在两个上行链路(UL)发射同时被调度时是否已接收到ACK/NACK和/或服务请求(SR)。由于基础节点可解译UE对ACK/NACK或SR UL信道的选择性使用,所以复杂性显著降低、链路效率较好且多路复用能力较高。可将此解译延伸到可使用多个下行链路(DL) 发射模式时,具体地说,所述模式为DL单输入多输出(SIMO)、具有秩1发射的DL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具有秩2发射的DL MIMO。基于对调度和DL发射模式的知晓,基础节点无需盲解码归因于来自UE的可能响应的映射的许多可能性。另外,多路复用方案可适用于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因此,避免了并不理想的方法,例如导致边缘用户的链路性能损失的较高阶调制(例如,8PSK而非QPSK),从而降低了多路复用能力(例如,将最多ACK信道从18个限制为12个),或增加了硬件/软件复杂性(例如,需要ACK与SR+ACK的盲解码)。
现在参考图式来描述各种方面。在以下描述中,出于阐释的目的,陈述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可显而易见的是,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各种方面。在其它例项中,为了有利于描述这些方面,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装置。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意在指代与计算机有关的实体,其为硬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说明,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器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存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
本文中使用词“示范性”来表示充当实例、例项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一方面或设计并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或设计优选或有利。
此外,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设计技术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版本实施为方法、设备或制品,以产生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一组合,用以控制计算机实施所揭示的方面。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意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举例来说,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装置(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等)、智能卡以及快闪存储器装置(例如,卡、棒)。另外,应了解,载波可用于携载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例如用于发射和接收电子邮件或用于接入例如因特网或局域网(LAN)等网络的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当然,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所揭示的方面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此配置进行许多修改。
将关于可包括若干组件、模块等的系统呈现各种方面。将理解并了解,各种系统可包括额外组件、模块等,且/或可能不包括结合各图而论述的所有组件、模块等。还可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可在电气装置上执行本文中所揭示的各种方面,所述装置包括利用 触摸屏显示技术和/或鼠标和键盘型接口的装置。此些装置的实例包括计算机(桌上型和移动计算机)、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有线与无线的其它电子装置。
首先参看图1,基站(被描绘为演进型基础节点(eNB)102)的通信系统100经由无线(over-the-air,OTA)链路104与用户设备(UE)106通信。明确地说,eNB102利用下行链路(DL)108来调度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110。举例来说,在下行链路108上发射对在PUCCH110上作出服务请求(SR)的准予112。因此,UE106具有请求用于将数据发射到eNB102的资源(例如,频率和时间)的机会。eNB102还根据前向误差校正(FEC)方法在下行链路108上发射数据114,例如使用ARQ(自动重发请求)或混合ARQ(HARQ)。SR准予112传达与响应于数据114而预期的ACK/NACK信道调度有冲突的对PUCCH的调度(描绘于116处)。响应于此调度冲突,在PUCCH110上,UE106处的映射组件120选择性地发射且eNB102处的映射组件122选择性地接收应答(ACK)、SR或SR+ACK,如124处所描绘。
在图2中,在一个方面中,提供用于发射针对上行链路(UL)发射的经多路复用的ACK/NAC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的方法200。在步骤202处,接收对使用UL控制信道的服务请求准予。另外,根据作为前向误差控制(FEC)的一部分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法(例如,ARQ、HARQ)来接收数据(步骤204)。如果步骤206中作出关于是否存在关于SR和ACK/NACK为了所接收数据而对PUCCH的调度冲突的确定。如果不存在,那么不需要SR和ACK的多路复用,且退出发生(步骤207)。如果存在冲突,那么参考在PUCCH上多路复用ACK、SR或ACK+SR的映射(步骤208)。
如果映射将基于上行链路(UL)发射信道选择(步骤210),那么根据所述映射确定适当的UL控制发射参数(步骤212)。在步骤214中,可选择性地使用SR信道或ACK信道来传达SR、ACK或SR+ACK。在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根据此映射,在ACK信道上发射ACK指示不存在SR。在SR信道上发射SR指示不存在ACK。然而,在SR和ACK中的选定一者上发射另一者(例如,在SR信道上发射ACK)指示SR和ACK两者。
如果在步骤210中,映射指示UL信道选择并非用于通过映射来传达额外信息的途径,那么在步骤216中作出关于正将何种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用作参考适当映射的基础的确定。
如在218处针对DL单输入多输出(SIMO)所描绘,通过ACK信道上的正交移相键控(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多路复用(步骤220)。
如在222处针对用于秩1发射的DL多输入多输出(MIMO)所描绘,通过ACK信 道上的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多路复用(步骤224)。
如在226处针对DL MIMO秩2发射所描绘,对以两个DL流的一个ACK接收进行应答实施反馈限制(步骤228)。可通过ACK信道上的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多路复用(步骤230)。或者,可实施调度限制以使用或指定使用一者,DL SIMO或DLMIMO秩1(步骤232)。
因此,应了解,总之,在步骤240中,方法200规定根据对具有相关联应答的数据发射的自动重发请求前向误差控制方法来接收数据,所述相关联应答被调度到与被指派用于服务请求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此外,在步骤242中,方法200还规定在忽略了可通过映射重构的数据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选择性地多路复用服务请求、ACK/NACK(应答/未应答),或服务请求和ACK/NACK。
应了解,ACK和SR将被指派给不同UL控制信道资源的本发明的益处。如果仅发射此些信道中的一者,那么此些信道以其所指派的资源发射。如果由于单载波限制的缘故而需要同时发射ACK和SR两者,那么ACK和SR不能同时从其被指派的资源发射。在一个方面中,通过在指派给SR的资源上发射ACK信息(当UE想要发送ACK和SR两者时)且通过在指派给ACK的资源上发射ACK信息(当UE不想发送SR时)来处理此情形。因此,基于ACK信息的位置,接收者知晓是否已暗中发射了SR。
在图3中,在一个方面中,提供用于接收用于上行链路(UL)发射的经多路复用的ACK/NACK信道和服务请求(SR)信道的方法300。在步骤302处,发射对使用UL控制信道的服务请求准予。另外,根据作为前向误差控制(FEC)的一部分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法(例如,ARQ、HARQ)来发射数据(步骤304)。如果在步骤306中作出关于是否存在关于SR和ACK/NACK为了所发射数据而对PUCCH的调度冲突的确定。如果不存在,那么不需要SR和ACK的多路复用,且退出发生(步骤307)。如果存在冲突,那么参考在PUCCH上多路复用ACK、SR或ACK+SR的映射(步骤308)。
如果映射将基于上行链路(UL)发射信道选择(步骤310),那么根据所述映射来确定适当的UL控制发射参数(步骤312)。在步骤314中,可选择性地使用SR信道或ACK信道以便传达SR、ACK或SR+ACK。在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根据此映射,在ACK信道上接收ACK指示不存在SR。在SR信道上接收SR指示不存在ACK。然而,在SR和ACK中的选定一者上接收另一者(例如,在SR信道上接收ACK)指示SR和ACK两者。
如果在步骤310中,映射指示UL信道选择并非用于通过映射来传达额外信息的途径,那么在步骤316中进行关于正将何种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用作参考适当映射的 基础的确定。
如318处针对DL单输入多输出(SIMO)所描绘,通过解调ACK信道上的正交移相键控(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解多路复用(步骤320)。
如322处针对用于秩1发射的DL多输入多输出(MIMO)所描绘,通过解调ACK信道上的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解多路复用(步骤324)。
如326处针对DL MIMO秩2发射所描绘,已对以两个DL流的一个ACK接收进行应答强加了反馈限制(步骤328)。可通过解调ACK信道上的QPSK来实现SR和ACK两者的解多路复用(步骤330)。或者,可强加调度限制以使用或指定使用一者,DL SIMO或DL MIMO秩1(步骤332)。
因此,总之,如340处所描绘,方法300规定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射对服务请求的资源指派,且根据对具有相关联应答的数据发射的自动重发请求前向误差控制方法来发射数据,所述相关联应答被调度到与被指派用于服务请求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此外,如342处所描绘,所述方法规定在可选择性地包含服务请求、ACK/NACK(应答/未应答),或服务请求和ACK/NACK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接收经多路复用的发射,使得可通过映射来实现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射的解多路复用。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终端经由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发射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经由单入单出、多入信号出或多入多出(MIMO)系统来建立此通信链路。
MIMO系统将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用于数据发射。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被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所述独立信道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者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利用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产生的额外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较高的通过量和/或较大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发射和反向链路发射是在同一频率区上进行,使得互易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多个天线在接入点处可用时,所述接入点能够提取前向链路上的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参看图4,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450(AP)包括多个天线群组,一个群组包括天线454和456,另一个群组包括天线458和460,且一额外群组包括天线462和464。在图4中,针对每一天线群组仅展示两个天线,然而,可将更 多或更少的天线用于每一天线群组。接入终端(AT)466与天线462和464通信,其中天线462和464经由前向链路470将信息发射到接入终端466,且经由反向链路468接收来自接入终端466的信息。接入终端472与天线456和458通信,其中天线456和458经由前向链路476向接入终端472发射信息,且经由反向链路474接收来自接入终端472的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468、470、474和476可使用不同频率进行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47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46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每一群组的天线和/或所述天线经设计以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接入点450的扇区。在所述方面中,天线群组各自经设计以与由接入点45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466、472通信。
在经由前向链路470和476而进行的通信中,接入点450的发射天线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466和474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而且,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遍及其覆盖区域随机散布的接入终端进行发射这一举动与接入点经由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的举动相比,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引起的干扰较小。
接入点450可为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且也可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466、472也可被称为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5是MIMO系统500中的发射器系统510(也被称为接入点)和接收器系统550(也被称为接入终端)的一方面的框图。在发射器系统510处,将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512提供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514。
在一方面中,每一数据流是经由相应的发射天线来发射。TX数据处理器514基于被选择用于每一数据流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和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数据。
可使用OFDM技术将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多路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型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统处用以估计信道响应。接着基于被选择用于每一数据流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此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处理器530所执行的指令可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520,TX MIMO处理器520可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5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器(TMTR)522a到5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5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且应用于正从中发射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一发射器522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经由MIMO信道发射的经调制信号。来自发射器522a到5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524a到524t发射。
在接收器系统550处,NR个天线552a到552r接收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且将从每一天线5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相应的接收器(RCVR)554a到554r。每一接收器5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的所接收信号、使经调节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所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560接着从NR个接收器554接收NR个符号流,且基于特定的接收器处理技术来处理所述NR个所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经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560接着解调、解交错并解码每一经检测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560进行的处理与发射器系统510处的TX MIMO处理器520和TX数据处理器514执行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570周期性地确定将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570制定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5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536的许多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580调制,由发射器554a到554r调节,并发射回到发射器系统510。
在发射器系统5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5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524接收,由接收器522调节,由解调器540解调且由RX数据处理器5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统5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530接着确定使用哪一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接着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在一方面中,将逻辑信道分类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含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为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其为传送寻呼信息的DL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其为用于发射一个或若干个MTCH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信道。通常,在建立RRC连接之后,此信道仅由接收MBMS(注:旧称MCCH+MSCH)的UE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发射专用控制信息且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在一方面,逻辑业务信道包含作为点对点双向信道的专用业务信道(DTCH),其专用于一个UE以实现用户信息的传送。另外,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用于发射业务数据的点对多点DL信道。
在一方面中,将运送信道分类为DL和UL。DL运送信道包含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PCH用于支持UE功率节省(DRX周期由网络向UE指示),在整个小区上广播且映射到可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PHY资源。UL运送信道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PHY信道。PHY信道包含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
DL PHY信道包含:共用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共用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指派信道(SUACH);应答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UL PHY信道包含: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应答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在一方面中,提供一信道结构,其保留单载波波形的低PAR(在任何给定时间,信道在频率方面均为连续的或均匀间隔的)特性。
为实现本文献的目的,应用以下缩写:
由接收器(例如,UE)发射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发射传达对发射器(例如,e-NB)所发射的数据的接收的成功或失败。在一个方面中,(例如)借助于明确映射到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的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指派,先验地知晓由接收器为ACK/NACK发射指派的资源。
由UE发射的服务请求(SR)发射将对用于发射的资源的请求传达给e-NB。在一 个方面中,经由层3(L3)信令来发信号通知由UE分配给SR的发射的资源(例如,频率和时间指派),且由此,所述资源将是先验已知的。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携载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ACK/NACK发射和SR发射,且可支持多个格式。在一方面中,对于上行链路(UL)ACK/NACK信道以及SR信道发射,使用经循环移位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以及DFT和沃尔什扩频来多路复用不同用户。举例来说,对于ULACK/NACK信道发射,参考信号(RS)和数据均可使用长度为12的经循环移位的CAZAC序列。在一方面中,可基于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以及用于RS的DFT和用于数据的沃尔什的时域扩频来多路复用至多达18个用户。图6说明具有3个导频的示范性ULACK/NACK信道结构600。
在ACK/NACK发射和SR发射两者将同时发射且因此由UE多路复用的情形下,可能出现下列问题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处理复杂性增加、链路效率降低,且/或对多路复用能力的要求增加。举例来说,如果与涉及SR和ACK/NACK发射两者的发射相反,为ACK/NACK发射指定不同位移和时域扩频码,那么将需要留出一些资源用于SR发射。与此方法相关联的缺点包括ACK信道的多路复用能力存在一些损失,且将最大ACK信道限制为12而不是18。此外,将需要盲解码来区分ACK发射对SR+ACK发射。另一方面,如果实施较高阶调制(例如,8-PSK)来多路复用ACK/NACK和SR发射,那么与QPSK相比,将导致显著的链路级损失。此链路损失可成为对覆盖范围的边缘处的用户的特别限制因素。
参看图7,展示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702处,UE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如上文所论述,用于SR的发射资源可为经由上层信令(例如,L3信令)而先验已知的。另外,(例如)借助于明确映射到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的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指派,先验知晓由接收器指派给ACK/NACK发射的资源。因此,从以上信息看出,UE能够确定特定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即,确定UE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SR发射(第一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或UE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ACK/NACK发射(第二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或UE是否被调度以发送SR发射和ACK/NACK发射两者(第三上行链路发射模式)。
在第一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仅发送SR发射(即,无ACK/NACK发射),且在步骤704处,UE在被指派给SR发射的资源上发射SR信息。在第二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仅发送ACK/NACK发射(即,无SR发射),且在步骤706处,UE在被指派给ACK/NACK发射的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
在第三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UE被调度以发送SR和ACK/NACK发射两者。在UE具有待发射的SR的情况下,在步骤708处,UE在被指派给SR发射的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在SR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传达ACK/NACK信息和服务请求的指示两者。
在UE被调度以发送SR和ACK/NACK发射两者但UE不具有待发射的SR请求的情况下,UE经由ACK/NACK资源来发射ACK/NACK发射(这对应于步骤706的动作),如由任选路径709指示。因而,用于传达ACK/NACK的SR的发射资源的选择(或未选择)另外发信号通知SR位。因此,ACK/NACK信道的多路复用能力未降低。
参看图8,展示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用于图7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技术的接收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802处,e-NB确定UE的发射上行链路模式。如上文所论述,用于SR的发射资源可为经由上层信令(例如,L3信令)而先验已知的。另外,(例如)借助于明确映射到针对物理体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的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指派,先验地知晓由接收器指派给ACK/NACK发射的资源。因此,从以上信息看出,e-NB能够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即,确定UE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SR发射(第一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或UE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ACK/NACK发射(第二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或UE是否被调度以发送SR发射和ACK/NACK发射两者(第三上行链路发射模式)。
在第一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仅发送SR发射(即,无ACK/NACK发射),且在步骤804处,e-NB在被指派给SR发射(即,在图7的步骤404处的来自UE的SR发射)的资源上接收并处理(解调、解码等)SR信息。在第二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仅发送ACK/NACK发射(即,无SR发射),且在步骤806处,e-NB在被指派给ACK/NACK发射(即,在图4的步骤406处的来自UE的ACK/NACK发射)的资源上接收并处理ACK/NACK信息。
在第三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下,UE被调度以发送SR和ACK/NACK发射两者,且在步骤808处,e-NB对被指派给ACK/NACK和SR发射两者的资源执行盲ACK/NACK解调和解码。在步骤808后,在步骤810处,e-NB确定ACK/NACK是否在ACK/NACK资源上被正确地解调和解码,且如果被正确地解调和解码,那么获得ACK/NACK信息,且此外,e-NB确定UE未请求SR。如上文所描述,在图7中,ACK/NACK信息经由ACK/NACK资源的传达(步骤706)仅与UE对ACK/NACK信息的传达相关联(即,无SR)。
也在步骤808后,在步骤814处,e-NB确定ACK/NACK是否在SR资源上被正确 地解调和解码,且如果被正确地解调和解码,那么获得ACK/NACK信息,且此外,e-NB确定UE请求了SR。如上文所描述,在图7中,ACK/NACK信息经由SR资源的传达(步骤708)与UE对ACK/NACK信息的传达以及SR的信令相关联。
参看图9,展示说明根据另一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902处,UE确定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在图9的实例中,展示针对DL单输入多输出(SIMO)、具有秩1的DL MIMO和具有秩2的DL MIMO的情况。在DL SIMO和具有秩1的DL MIMO两者中,发射单个下行链路层或流,且可传达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在具有秩2的DL MIMO中,发射两个或两个以上下行链路层或流,且通常发送两个位的ACK/NACK,每一位对应于一特定层或流;另外,可发送一个位的SR。
在与DL SIMO相关联的第一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904处,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来发射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在与DLMIMO秩1相关联的第二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906处,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来发射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
在与DL MIMO秩2相关联的第三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908处,将ACK/NACK信息限于一个位,且在步骤910处,可使用一个位利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来传达SR。作为说明,如果DL MIMO秩2发射的两个层或流均被正确地接收,那么可将ACK/NACK位设定为“真”或“ACK”;否则,发送“假”或“NACK”。
e-NB经配置以处理与步骤904、906和910相关联的由UE发射的通信中的每一者。
参看图10,展示说明根据另一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002处,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如上文所论述,SR的发射资源可为经由上层信令(例如,L3信令)而先验已知的。另外,(例如)借助于明确映射到针对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的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指派,先验地知晓由接收器指派给ACK/NACK发射的资源。因此,从以上信息看出,可确定UE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SR发射,或其是否被调度以仅发送ACK/NACK发射,或其是否被调度以发送SR发射和ACK/NACK发射两者。
在步骤1004处,作出下行链路发射是否对应于SR子帧的确定,在下行链路发射对应于SR子帧的情况下,UE将被调度以发送SR发射和ACK/NACK发射两者。如果下行链路发射对应于SR子帧,那么流程图继续进行到步骤1006,在步骤1006处,调度器使UE限于DL发射模式。举例来说,DL发射模式可限于单层或单流发射模式,例如,SIMO或具有秩1的MIMO。因而,仅需要ACK的一个位,且可使用一个位来发射SR。 因此,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而发射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如果在步骤1004处,UE未被调度以发送SR发射和ACK/NACK发射两者,那么DL发射模式不受限制,且可启用MIMO秩2发射。在此情况下,不需要SR位,且可利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而使用两个位,每一位针对与MIMO秩2发射相关联的每一层或流。从而改良链路级性能。
参看图11,展示说明根据另一方面的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102处,UE确定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在图11的实例中,展示针对DL单输入多输出(SIMO)、具有秩1的DL MIMO和具有秩2的DL MIMO的情况。在DL SIMO和具有秩1的DL MIMO两者中,可传达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在具有秩2的DL MIMO中,通常发送两个位的ACK/NACK,每一位对应于一特定层;另外,可发送一个位的SR。
在与DL SIMO相关联的第一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1104处,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来发射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在与DLMIMO秩1相关联的第二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1106处,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QPSK调制来发射一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
在与DL MIMO秩2相关联的第三DL发射模式下,在步骤1108处,UE使用经由ACK/NACK信道的8PSK调制来发射两个位的ACK/NACK和一个位的SR。由于具有秩2的MIMO用户通常为内部用户,所以8PSK与QPSK之间的链路级差异通常将不是对此些用户的限制因素。
依靠前述内容,应了解,已揭示了各种方面,以下内容包含说明性的但非包括一切的列举: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其包含: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来在非ACK/NACK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在另一方面中,当UE被调度以同时发射服务请求和ACK/NACK时,可在服务请求资源发射ACK/NACK信息。在额外方面中,服务请求资源上存在ACK/NACK信息进一步指示服务请求。
或者,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在UE被调度以发射服务请求但未被调度以发射ACK/NACK时,在服务请求资源上发射服务请求。
作为另一替代,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在UE被经调度以发射服务请求但被调度以发射ACK/NACK时,在ACK/NACK资源上发射ACK/NACK。
作为额外替代方案,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在UE被调度以同时发射服务请求和ACK/NACK时,在ACK/NACK资源上发射ACK/NACK,其中ACK/NACK资源上存在ACK/NACK信息进一步指示服务请求的不存在。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结合非ACK/NACK资源来盲处理ACK/NACK资源以获得来自UE的ACK/NACK发射;以及在成功地处理来自非ACK/NACK资源的ACK/NACK发射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信道的信令。在另一额外方面中,非ACK/NACK资源为服务请求资源,且其中第二信道的信令包含服务请求的信令。或者,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含在成功地处理来自ACK/NACK资源的ACK/NACK发射的情况下,确定缺少第二信道的信令。明确地说,非ACK/NACK资源可为服务请求资源,其中所述确定缺少第二信道的信令包含确定服务请求未被发送。
在又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流将ACK/NACK反馈信息限制为单个位;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
在又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调度UE的发射模式的方法: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将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限制为单个流。在另一方面中,当UE被调度以同时发射服务请求和ACK/NACK时,UE可被限于DL SIMO或具有秩1的DL MIMO。
在又一个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确定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针对UE的单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以及针对UE的多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8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多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
在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已提供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的装置。已提供用于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来在非ACK/NACK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的装置。
在又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已提供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的装置。已提供用于结合非ACK/NACK资源来盲处理ACK/NACK资源以获得来自UE的ACK/NACK发射的装置。已提供用于在成功地处理来自非ACK/NACK资源的ACK/NACK发射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信道的信令的装置。
在又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已提供用于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流将ACK/NACK反馈信息限制为单个位的装置。已提供用于经由 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已提供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的装置。已提供用于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将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限制为单流的装置。
在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已提供用于确定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的装置。已提供用于针对UE的单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的装置。已提供用于针对UE的多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8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多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的装置。
在另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经配置以执行前述方法中的任一者的电子装置。
在一个方面中,已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的指令: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来在非ACK/NACK资源上发射ACK/NACK信息。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的指令: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结合非ACK/NACK资源来盲处理ACK/NACK资源以获得来自UE的ACK/NACK发射;以及在成功地处理来自非ACK/NACK资源的ACK/NACK发射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信道的信令。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的指令: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流,将ACK/NACK反馈信息限制为单个位;以及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
在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的指令: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将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限制为单流。
在又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各项的操作的指令:确定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针对UE的单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以及针对UE的多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8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多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
在又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处理器经配置以 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来在非ACK/NACK资源发射ACK/NACK信息。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用于存储数据。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处理器经配置以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结合非ACK/NACK资源来盲处理ACK/NACK资源以获得来自UE的ACK/NACK发射;以及在成功地处理来自非ACK/NACK资源的ACK/NACK发射的情况下确定第二信道的信令。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用于存储数据。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处理器经配置用于: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发射流将ACK/NACK反馈信息限制为单个位;以及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用于存储数据。
在一个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处理器经配置以用于: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将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限制为单流。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用于存储数据。
在另一方面中,已提供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处理器经配置以用于:确定UE的下行链路发射模式;针对UE的单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Q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单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以及针对UE的多流下行链路发射模式,经由ACK/NACK信道来8PSK调制ACK/NACK信息的多个位和服务请求信息的第二位。存储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用于存储数据。
在又一额外方面中,已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确定UE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以及基于所述UE的所确定的上行链路发射模式来在不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相关联的资源上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
在图12中,基础节点1200具有计算平台1202,其提供用于致使计算机接收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模块(例如代码组)。明确地说,计算平台1202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例如,存储器)1204,其存储由处理器1212执行的多个模块(例如,电子组件或逻辑电路)1206到1210,处理器1212还控制用于与eNB(图13)通信的发射器/接收器组件1214。明确地说,提供用于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模块1206。提供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模块1208。提供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和第 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模块(模块)1210。
在图13中,用户设备(UE)1300具有计算平台1302,其提供用于致使计算机发射经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模块。明确地说,计算平台1302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例如,存储器)1304,其存储由处理器1314执行的多个模块(例如,电子组件或逻辑电路)1306到1310,处理器1314还控制用于与eNB(图12)通信的发射器/接收器组件1316。明确地说,提供用于确定分别被指派有第一和第二资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需要同时发射的模块1306。提供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的选定控制信道而不指示未选定控制信道的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模块1308。提供用于发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中具有所述第一和第二资源中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道两者的非对应资源的选定控制信道的模块1310。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法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微粒、光场或光微粒或其任一组合来表示可贯穿以上描述而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可将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装置、电路和算法步骤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这种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在其功能性方面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将此功能性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导致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所述功能可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而传输。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和通信媒体(包括促进将计算机程序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任何媒体)。存储媒体可为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举例来说,且并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于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携载或存储所要程序代码装置且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而且,严格地说,任何连接都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 它远程来源传输软件,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线缆、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包括在媒体的定义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磁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各物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装置和电路可用以下各项来实施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一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还可将处理器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在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上述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驻存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示范性存储媒体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且向存储媒体写入信息。在替代方案中,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式。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终端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组件驻存在用户终端中。
提供所揭示实施例的先前描述是为了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无意限于本文中所展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赋予与本文中所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鉴于上文所描述的示范性系统,已参看若干流程图描述了可根据所揭示的标的物来实施的方法。虽然为了阐释的简单起见而将方法展示并描述为一系列步骤,但将理解并了解,所主张的标的物不受所述步骤的次序限制,因为一些步骤可以与本文中所描绘并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其它步骤同时发生。此外,可能并非需要所有所说明的步骤来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另外,应进一步了解,本文中所揭示的方法能够存储在制品上,以促进将此些方法运送和传送到计算机。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意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装置、载体或媒体存取的计算机程序。
应了解,被称为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的任何专利、公开案或其它揭示材料仅在被并入材料不与本发明中所陈述的现有定义、叙述或其它揭示材料冲突的意义上完全或部分地并入本文中。由此,且在必要的程度上,如本文中明确陈述的揭示内容替换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的任何冲突材料。被称为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但与本文中所陈述的现有定义、叙述或其它揭示材料冲突的任何材料或其部分将仅在被并入材料与现有揭示材料之间不产生冲突的意义上并入。

Claims (2)

1.一种用于多路复用控制信息的方法,其包含:
确定指派给用于发射服务请求的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和指派给用于发射数据应答的第二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之间存在冲突;
确定下行链路DL发射模式为具有秩2发射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以及
响应于所述确定,通过实施反馈限制来多路复用所述应答和所述请求,所述反馈限制要求应答发射用于应答两个下行链路流的成功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通过正交移相键控QPSK调制所述多路复用的数据应答和服务请求。
CN201310459435.8A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Active CN103532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724208P 2008-02-08 2008-02-08
US61/027,242 2008-02-08
US12/365,845 2009-02-04
US12/365,845 US8855630B2 (en) 2008-02-08 2009-02-04 Enhanced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techniqu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CN2009801043980A CN101939942B (zh)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3980A Division CN101939942B (zh)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2691A CN103532691A (zh) 2014-01-22
CN103532691B true CN103532691B (zh) 2017-05-17

Family

ID=4093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9435.8A Active CN103532691B (zh)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CN2009801043980A Active CN101939942B (zh)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3980A Active CN101939942B (zh) 2008-02-08 2009-02-05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855630B2 (zh)
EP (1) EP2243244B1 (zh)
JP (1) JP5372964B2 (zh)
KR (2) KR20120084821A (zh)
CN (2) CN103532691B (zh)
AU (1) AU2009212368A1 (zh)
BR (1) BRPI0908811B1 (zh)
CA (1) CA2712913C (zh)
ES (1) ES2660158T3 (zh)
HU (1) HUE038145T2 (zh)
IL (1) IL207105A0 (zh)
MX (1) MX2010008679A (zh)
RU (1) RU2486680C2 (zh)
TW (2) TWI430638B (zh)
WO (1) WO200910021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5630B2 (en) * 2008-02-08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ultiplexing system and techniqu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KR101715938B1 (ko) * 2009-03-03 2017-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293486A1 (en) * 2009-09-03 2011-03-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Feedback scheme for providing feedback on plural transmissions
EP2491671B1 (en) * 2009-10-19 2021-06-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diversity and multiplexing for harq-ack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861535B2 (ja) * 2010-03-30 2012-0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移動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750143B2 (en) 2010-04-02 2014-06-1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Extend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reporting via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CN102215595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调度请求传输方法
US8879437B2 (en) 2010-08-13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ward compatible LTE system design for asymmetric uplink/downlink spectrum
CN102082645A (zh) * 2010-12-30 2011-06-01 电子科技大学 载波聚合下harq的ack/nack反馈方法
CN107508621B (zh) 2012-02-16 2021-02-05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U2013240631B2 (en) * 2012-03-26 2016-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MIMO ranks and related devices
US9537634B2 (en) * 2012-06-07 2017-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EPDC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91754B2 (en) 2012-06-14 2016-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US9294230B2 (en) 2012-07-02 2016-03-22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CN108155977B (zh) * 2012-08-03 2021-02-05 苹果公司 用于传送上行控制信息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692550B2 (en) 2012-11-29 2017-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veform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US20160119940A1 (en) * 2013-05-15 2016-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bs for identifying ue transmits sr, and method and ue for transmitting sr to bs
US10425200B2 (en) 2016-04-13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justment request
US10069555B2 (en) 2016-04-13 2018-09-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US10805893B2 (en) * 2016-08-19 2020-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niversal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for new radio
US10225826B2 (en) * 2017-03-24 2019-03-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 format lengths
EP3644564A4 (en) * 2017-08-03 2020-07-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MULTI-SERVICE DATA MULTIPLEX TRANSMISSIO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EP3634026B1 (en) 2017-08-10 2021-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506621B2 (en) * 2017-11-30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haring in a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KR102609731B1 (ko) 2018-01-05 2023-1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상향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92007A1 (en) 2018-04-05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handling for csi reporting on pusc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498A (zh) * 2001-02-16 2004-04-21 ��˹��ŵ�� 用于下行链路分组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12005A (zh) * 2004-12-22 2008-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上行链路中的mc-cdma复用
EP1947878A1 (en) * 2005-11-11 2008-07-23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CN101536362A (zh) * 2006-05-08 2009-09-16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确认和发射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
US8254316B2 (en) * 2005-12-15 2012-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OS-based multi-protocol uplink access
CN101939942B (zh) * 2008-02-08 2013-10-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2856B2 (en) 2001-05-03 2006-05-09 Qualcomm, In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58504B2 (en) 2001-05-21 2007-0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mode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forward and/or reverse 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US7321780B2 (en) 2003-04-30 2008-01-22 Motorola, Inc. Enhanced uplink rate selection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during soft handoff
UA83256C2 (ru) 2003-10-02 2008-06-25 Кве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эйтед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множества каналов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одном канале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US20050250497A1 (en) 2004-05-05 2005-11-10 Amitava Ghosh Acknowledgement method for ACK/NACK signaling to facilitate UE uplink data transfer
JP2006033778A (ja) 2004-06-17 2006-02-02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基地局、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KR100754660B1 (ko) * 2004-06-19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부호 부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EP1718098B1 (en) 2004-12-15 2008-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upport of guaranteed bit-rate traffic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EP2120382B1 (en) 2005-07-25 2012-10-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process restri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on-scheduled control data via uplink channels
JP4684045B2 (ja) 2005-08-30 2011-05-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制御方法、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CN1983914B (zh) * 2005-12-16 2011-04-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及系统
WO2007081564A2 (en) 2006-01-03 2007-07-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chedul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US7680206B2 (en) * 2006-01-31 2010-03-16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Selec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level and spatial rate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omain modulation systems
US20080080635A1 (en) * 2006-10-02 2008-04-03 Nokia Corporation Advanced feedback signaling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systems
EP2076981A4 (en) * 2006-10-26 2013-05-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
BRPI0819146B1 (pt) 2007-01-30 2020-09-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fornecer uma notificação de recebimento,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processar informações recebidas em um recurso de programação de execução e me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US7916621B2 (en) * 2007-02-05 2011-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MO control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68785A1 (en) * 2007-04-30 2008-10-30 Mccoy James W UE-autonomous CFI reporting
US7649831B2 (en) * 2007-05-30 2010-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316959A1 (en) * 2007-06-19 2008-12-25 Rainer Bachl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s over uplink channels
KR20090015778A (ko) 2007-08-08 2009-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 전송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498A (zh) * 2001-02-16 2004-04-21 ��˹��ŵ�� 用于下行链路分组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12005A (zh) * 2004-12-22 2008-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上行链路中的mc-cdma复用
EP1947878A1 (en) * 2005-11-11 2008-07-23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US8254316B2 (en) * 2005-12-15 2012-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OS-based multi-protocol uplink access
CN101536362A (zh) * 2006-05-08 2009-09-16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下行链路确认和发射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9942B (zh) * 2008-02-08 2013-10-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plexing the Scheduling Request in the Uplink;Alcatel-Lucent;《3GPP DRAFT,3GPP TSG一RAN WG1 #50bis》;20070812;第2页第2节至第3页第3节 *
nokia siemens networks,nokia.Multiplexing of Scheduling Request with ACK/NACK and/or CQI.《3GPP DRAFT R1-080312;3GPP TSG WG1 Meeting #51bis》.2008,第1页第2.1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0638B (zh) 2014-03-11
CA2712913A1 (en) 2009-08-13
US20090201869A1 (en) 2009-08-13
ES2660158T3 (es) 2018-03-21
WO2009100217A2 (en) 2009-08-13
HUE038145T2 (hu) 2018-09-28
TW200943879A (en) 2009-10-16
CA2712913C (en) 2013-11-26
EP2243244A2 (en) 2010-10-27
RU2486680C2 (ru) 2013-06-27
CN101939942B (zh) 2013-10-30
KR101177632B1 (ko) 2012-08-27
JP5372964B2 (ja) 2013-12-18
RU2010137350A (ru) 2012-03-20
BRPI0908811A2 (pt) 2020-08-18
JP2011511603A (ja) 2011-04-07
KR20100126729A (ko) 2010-12-02
KR20120084821A (ko) 2012-07-30
CN101939942A (zh) 2011-01-05
IL207105A0 (en) 2010-12-30
EP2243244B1 (en) 2017-12-20
BRPI0908811B1 (pt) 2021-03-09
TW201328275A (zh) 2013-07-01
MX2010008679A (es) 2010-08-31
CN103532691A (zh) 2014-01-22
AU2009212368A1 (en) 2009-08-13
WO2009100217A3 (en) 2009-11-26
TWI500306B (zh) 2015-09-11
US8855630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2691B (zh)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增强型多路复用系统和技术
CN103873200B (zh) 用于多载波操作的反馈信息的传输
CN102113376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处理测量间隙的方法和装置
EP21795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6104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571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41517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信号通知特定类型的资源元素的方法
CN102461001B (zh) 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方法
CN10197864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520776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54373B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KR20110099727A (ko) 셀룰러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업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
CN102511192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4967496A (zh)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CN102687417A (zh) 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中配置传输模式的方法
CN10234927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定时
CN112436927A (zh) 侧链路传送方法和装置
US1190968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060016466A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시스템에서복합 재전송을 위한 맵 메시지 구성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에이알큐 할당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