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8072A - 回转窑 - Google Patents

回转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8072A
CN103528072A CN201310495430.0A CN201310495430A CN103528072A CN 103528072 A CN103528072 A CN 103528072A CN 201310495430 A CN201310495430 A CN 201310495430A CN 103528072 A CN103528072 A CN 103528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n
kiln body
transmission device
burner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54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长征
陈久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ZHENG MAOR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ZHENG MAOR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ZHENG MAOR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ZHENG MAOR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954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8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8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8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包括窑头、窑体、窑尾、轮带、托轮、大齿圈、传动装置、基础;托轮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上,轮带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上,窑体通过轮带设置托轮上;窑体上穿套固定大齿圈,传动装置设置在基础上,传动装置输出端与大齿圈齿轮啮合;窑体中设置扬料板,窑头上设有窑头罩;所述窑头上设有活性污泥进料装置、可燃性废物进料装置;所述扬料板为O形挂链,O型挂链设置在窑体内壁上;所述窑头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尾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头罩上方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测温装置。采用该回转窑干化PTA工艺活性污泥,燃烧充分,焚烧效果好,污泥干化功效优,节约能源,密封性能好。

Description

回转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属于垃圾焚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污泥,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难题,在PTA 工艺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钴、锰重金属以及有机化合物外和无机化合物。,因为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其干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热能,同时由于含水率高,流动性差,处理难度较大,利用流化床焚烧炉;热解焚烧炉;多层床焚烧炉都难以实现,回转窑转动缓慢,吞吐量大的特点,能够实现污泥与热风的充分接触,干化焚烧效果好。
目前对化纤行业PTA废水产生的活性污泥干化提取氧化钴锰,国内也有不少人做过研究工作。建设一套先进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是一个及其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项目,包括若干系统,涉及的专业领域也很广,整个过程包括:收集运输、分析鉴别、进料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净化系统、烟气在线监控系统、产品收集包装系统。而现有的回转窑焚烧炉,通常包括窑头、窑体、窑尾、轮带、托轮、挡轮、大齿圈、传动装置、基础、燃烧器、一次进风装置和二次进风装置。托轮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上。轮带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上,窑体通过轮带设置托轮上。窑体上穿套固定大齿圈,传动装置输出端与大齿圈齿轮啮合。窑体中设置扬料板。燃烧器设置在窑尾。但是采用这种结构的回转窑为单进料方式,增加了二次燃烧室的天然气用量,耗费能源。工业回转窑抄板(扬料板)在活性污泥干化焚烧时,污泥在高温情况下会粘附于扬料板,影响污泥与热空气交汇及下料速度,长时间运作扬料板上的污泥会结焦,要不定期的清理。密封系统常采用迷宫密封、剖环式圆周密封或半柔性密封,密封效果不理想。回转窑窑体的自身总量较重,加上物料启动时阻力较大,必须配备大功率电机启动,启动后随着窑体运动惯性,继续使用大功率电机运转,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回转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回转窑,采用该回转窑干化PTA工艺活性污泥,燃烧充分,焚烧效果好,污泥干化功效优,节约能源,密封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转窑,包括窑头、窑体、窑尾、轮带、托轮、大齿圈、传动装置、基础;托轮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上,轮带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上,窑体通过轮带设置托轮上;窑体上穿套固定大齿圈,传动装置设置在基础上,传动装置输出端与大齿圈齿轮啮合;窑体中设置扬料板,窑头上设有窑头罩;所述窑头上设有活性污泥进料装置、可燃性废物进料装置;所述扬料板为O形挂链,O型挂链设置在窑体内壁上;所述窑头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尾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头罩上方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测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电机、附属电机和减速器,主电机和附属电机分别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输出端与所述大齿圈齿轮啮合,主电机功率大于附属电机功率。
进一步地,设有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窑尾上设有自动喷粉机、燃烧器,自动喷粉机和燃烧器为整体结构,燃烧器上设有二次进风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O形挂链设置在窑头至窑尾之间的前四分之三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改变过去单进料方式,采用回转窑头双进料方式,即污泥一个进料系统,可燃性废物一个进料系统,活性污泥与可燃性废物从窑头一并加入,在烟气出口处加装测温点,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可燃性废物进料系统自动提高进料速度,确保出口烟气温度稳定,保障了回转窑窑内可燃物充分,大大提高了污泥干化功效。由于烟气出口温度相对较高较稳定,减少了二次燃烧室的天然气用量,节约了能源。
第二,采用O型挂链式杨料,改变了传统工业回转窑的扬料方式,污泥与沉附与窑底部的链条接触,当窑体传动时污泥随着链条一并拉起,链条与链条间自由滑落撞击,污泥迅速下落与热风充分接触,避免了污泥干化时粘附与扬料板现象。
第三,回转窑窑体的自身总量较重,加上物料启动时阻力较大,必须配备大功率电机启动,启动后随着窑体运动惯性,消耗功率较小,配置一台低功率电机完全可以带动窑体传动,采用大功率启动低功率运转,大大节约了电源。
第四,密封系统在过去的迷宫密封、剖环式圆周密封、半柔性密封基础上,采用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相结合,使窑头窑尾的密封效果提高,漏风率低,适应了径向、轴向的转动变化,回转窑漏风率低于5%,强化了焚烧效果。
第五,回转窑尾焚烧炉采用自动喷粉机与燃烧器相结合,自动喷粉机可以将部分可燃性废物直接喷入窑桶,自动喷粉机结合二次进风装置,使可燃性废物成雾化状态,燃烧充分,如果可燃性废物温度不够,燃烧器经过PLC控制系统,自动进行补充,始终保持炉内温度稳定,有效节约了天然气能源,实现了以废治废,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窑头、2窑体、3窑尾、4轮带、5托轮、6大齿圈、7传动装置、8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回转窑,包括窑头1、窑体2、窑尾3、轮带4、托轮5、大齿圈6、传动装置7、基础8、燃烧器、自动喷粉机和二次进风装置。
托轮5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8上。轮带4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2上。窑体2通过轮带4设置托轮5上。
托轮5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8上,轮带4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2上,窑体2通过轮带4设置托轮5上。
窑体2上穿套固定大齿圈6。传动装置7设置在基础8上,传动装置7输出端与大齿圈6齿轮啮合。
窑头1上设有窑头罩。
窑体2中设置扬料板。扬料板为O形挂链,O型挂链设置在窑体内壁上,O形挂链设置在窑头至窑尾之间的前四分之三位置。工业回转窑抄板(扬料板)在活性污泥干化焚烧时,污泥在高温情况下会粘附于扬料板,影响污泥与热空气交汇及下料速度,长时间运作扬料板上的污泥会结焦,要不定期的清理,采用O型挂链式杨料,改变了传统工业回转窑的扬料方式,污泥与沉附与窑底部的链条接触,当窑体传动时污泥随着链条一并拉起,链条与链条间自由滑落撞击,污泥迅速下落与热风充分接触,避免了污泥干化时粘附与扬料板现象。
窑头1上分别设有活性污泥进料装置、可燃性废物进料装置。窑头上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测温装置。本发明改变过去单进料方式,采用回转窑头双进料方式,即污泥一个进料系统,可燃性废物一个进料系统,活性污泥与可燃性废物从窑头一并加入。窑头罩上方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测温装置。在烟气出口处加装测温点,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可燃性废物进料系统自动提高进料速度,确保出口烟气温度稳定,保障了回转窑窑内可燃物充分,大大提高了污泥干化功效。由于烟气出口温度相对较高较稳定,减少了二次燃烧室的天然气用量,节约了能源。
窑头1与窑体2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窑尾3与窑体2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密封系统在过去的迷宫密封、剖环式圆周密封、半柔性密封基础上,采用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相结合,使窑头窑尾的密封效果提高,漏风率低,适应了径向、轴向的转动变化,回转窑漏风率低于5%,强化了焚烧效果。
传动装置7包括主电机、附属电机和减速器,主电机和附属电机分别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输出端与所述大齿圈齿轮啮合,主电机功率大于附属电机功率。
回转窑窑体的自身总量较重,加上物料启动时阻力较大,必须配备大功率电机启动,启动后随着窑体运动惯性,消耗功率较小,配置一台低功率电机完全可以带动窑体传动,采用大功率启动低功率运转,大大节约了电源。主电机和辅电机之间的功率关系根据回转窑长径比决定。
窑尾上设有自动喷粉机、燃烧器,自动喷粉机和燃烧器为整体结构,燃烧器上设有二次进风装置。上述回转窑还可以设有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连接燃烧器。燃烧器设置在窑尾,燃烧器上设置二次进风装置。
燃烧器经过PLC控制系统,自动进行补充,始终保持炉内温度稳定,有效节约了天然气能源,实现了以废治废,经济环保。回转窑尾焚烧炉采用自动喷粉机与燃烧器相结合,自动喷粉机可以将部分可燃性废物直接喷入窑桶,自动喷粉机结合二次进风装置,使可燃性废物成雾化状态,燃烧充分,如果可燃性废物温度不够,燃烧器经过PLC控制系统,自动进行补充,始终保持炉内温度稳定,有效节约了天然气能源,实现了以废治废,经济环保。

Claims (5)

1. 一种回转窑,包括窑头、窑体、窑尾、轮带、托轮、大齿圈、传动装置、基础;托轮通过轴承设置在基础上,轮带穿套并固定连接在窑体上,窑体通过轮带设置托轮上;窑体上穿套固定大齿圈,传动装置设置在基础上,传动装置输出端与大齿圈齿轮啮合;窑体中设置扬料板,窑头上设有窑头罩;其特征是,所述窑头上设有活性污泥进料装置、可燃性废物进料装置;所述扬料板为O形挂链,O型挂链设置在窑体内壁上;所述窑头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尾与窑体之间的密封结构为迷宫密封与鱼鳞片密封;所述窑头罩上方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上设有测温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电机、附属电机和减速器,主电机和附属电机分别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输出端与所述大齿圈齿轮啮合,主电机功率大于附属电机功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其特征是,设有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燃烧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窑尾上设有自动喷粉机、燃烧器,自动喷粉机和燃烧器为整体结构,燃烧器上设有二次进风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其特征是,所述O形挂链设置在窑头至窑尾之间的前四分之三位置。
CN201310495430.0A 2013-10-22 2013-10-22 回转窑 Pending CN103528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5430.0A CN103528072A (zh) 2013-10-22 2013-10-22 回转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5430.0A CN103528072A (zh) 2013-10-22 2013-10-22 回转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8072A true CN103528072A (zh) 2014-01-22

Family

ID=4993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5430.0A Pending CN103528072A (zh) 2013-10-22 2013-10-22 回转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80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7868A (zh) * 2014-11-03 2015-02-04 厦门中科城环新能源有限公司 适用于污泥中温下炭化处理的外热式热解炭化炉
CN106352695A (zh) * 2016-09-08 2017-01-25 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节能的方法
CN107631629A (zh) * 2017-11-02 2018-01-26 江苏绿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档支撑超短窑体的新型回转窑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7868A (zh) * 2014-11-03 2015-02-04 厦门中科城环新能源有限公司 适用于污泥中温下炭化处理的外热式热解炭化炉
CN106352695A (zh) * 2016-09-08 2017-01-25 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窑节能的方法
CN107631629A (zh) * 2017-11-02 2018-01-26 江苏绿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档支撑超短窑体的新型回转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9599B (zh) 湿污泥焚烧炉
CN201999838U (zh) 污泥处理系统
CN102153256A (zh) 污泥处理方法及污泥处理系统
CN104829080A (zh) 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CN204986974U (zh) 自动旋转清灰燃烧炉
CN103528072A (zh) 回转窑
CN203991654U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系统
CN207113543U (zh) 一种烟道气余热利用装置
CN204675975U (zh) 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CN105668980B (zh) 一种污泥热干化装置
CN103075873B (zh) 固体废料处理设备及固体废料处理方法
CN203672163U (zh) 一种余热回收循环装置
CN207646125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畜禽粪便生物炭生产设备
CN103435246B (zh) 一种城市污泥干化装置
CN103964668B (zh) 一种污泥处理的工艺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3116031U (zh) 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烟气余热焚烧污泥的系统
CN104534478A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
CN203823764U (zh) 生活垃圾焚烧炉
CN202692637U (zh) 一种用于生产有机肥料的滚筒烘干机
CN104310732B (zh) 一种污泥高温等离子玻璃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1413667B (zh) 窑外焚烧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
CN108386846A (zh) 一种高效节能旋转垃圾燃料热水炉
CN107795997A (zh) 一种焚烧垃圾装置
CN104176896B (zh) 一种污泥干燥处理方法
CN205909297U (zh) 一种污泥燃烧式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