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2563A -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2563A
CN103522563A CN201310498110.0A CN201310498110A CN103522563A CN 103522563 A CN103522563 A CN 103522563A CN 201310498110 A CN201310498110 A CN 201310498110A CN 103522563 A CN103522563 A CN 103522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tube
tyre
counterdie
acting cylinde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81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2563B (zh
Inventor
王继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hangdo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hangd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hangdo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hangdo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981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2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2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2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2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2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属于车辆轮胎成型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一对立柱,在一对立柱的一侧各设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活动横梁的两端与设在一对立柱上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内胎上模固定在活动横梁的中部;底座,位于支架的下部且固定在一对立柱之间;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设在底座上;内胎下模,在对应于底座的上方与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胎内模,固定在底座上,内胎上模朝向内胎下模的一侧构成上模腔,内胎下模朝向内胎上模的一侧构成下模腔,特点:在滑动横梁的一端及另一端各设有一个三位置导向机构,三位置导向机构与立柱滚动配合。体积小,节省成本;保证内胎的成型质量;作业强度轻;对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有效蔽护。

Description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轮胎成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周知之理,在车辆内胎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内胎硫化,硫化的功用是使线性高分子经交联而形成网状的高分子结构,从物理意义上讲,使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因此硫化的更确切的定义为交联或架桥。在车辆内胎生产行业,当要将由前道工序获得的内胎放入内胎模具内付诸硫化时,首先需对内胎进行成型,该成型又可称预成型或整形,成型的目的是使内胎的圆整度和大小一致,藉以避免凹鼓情形,即防止内胎出现此凹彼鼓或此鼓彼凹的不圆整现象出现,以避免内胎在置入内胎模具内硫化时被内胎模具夹伤并且在内胎上遗留夹痕(疤痕)而影响内胎的质量造成瑕疵乃至导致内胎的报废。因此,在将内胎送入硫化工序之前的成型工序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十分重要,如果成型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那么仍然不足以避免在硫化工序中损及内胎情形的发生。目前,对内胎成型所采取的措施是公认的充气法,将内胎定位在专用的并且与内胎适配的模具上,然后借助于内胎上的气门嘴将气体充入内胎。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内胎充气成型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722661B推荐的“内胎冲气成型装置”,该专利方案客观上能够兑现其说明书第0016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将用于驱使内胎上模相对于内胎下模合拢或斥开的作用缸(专利称第一作用缸)设置在支架的顶横梁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的上方,因而导致体积大,给包装和运输造成麻烦即显著增大包装运输成本,为了节约包装运输成本,通常将作用缸从支架上卸下,以分体方式包装并运输,并且在抵达使用方后再由使用方进行组装,这种处置方式带来顾此失彼的问题,所谓的顾此即为得以节约包装材料以及缩小运输体积而降低生产厂商的包装运输成本,而所谓的失彼即为增加了用户的安装工作量,并且一旦安装效果得不到保证,那么会严重影响使用;其二,由于内胎上模与活动横梁的居中位置固定,又由于活动横梁的两端各通过导轨滑动座与支架的立柱上的导轨滑动配合,并且前述的作用缸的作用缸柱与内胎上模的中央连接,因而在作用缸柱驱使内胎上模运动时,由于导轨滑动座与导轨之间的滑动配合效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活动横梁会出现窜动现象,尽管窜动程度并非显著,但是会造成内胎上模与内胎下模的闭合效果欠缺,最终影响内胎的成型质量;其三,由于内胎上、下模的相向合拢或斥开的动作需由工人通过对换向阀的手动操作实现,因而工人的操作强度大并且影响作业效率;其四,由于支架的下部四周均处于裸露状态,因而导致整体观瞻性受到影响,尤其不利于对设置在支架下部的用于驱使内胎下模运动的作用缸(专利称第二作用缸)的保护。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继而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的实验室作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缩小体积而藉以节省包装运输成本和有利于避免活动横梁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窜动而藉以保障内胎上模与内胎下模之间的配合效果并且保障对内胎的成型质量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并且省力而藉以减轻工人作业强度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对用于驱使内胎下模运动的内胎下模作用缸良好蔽护而藉以体现良好的观瞻性以及整体性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包括一支架,该支架具有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立柱,并且在一对立柱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设置有一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朝向上;一活动横梁和一内胎上模,活动横梁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柱中的其中一根立柱上的所述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一对立柱中的另一根立柱上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内胎上模固定在活动横梁的中部;一底座,该底座位于所述支架的下部并且固定在所述的一对立柱之间;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且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朝向上;一内胎下模,该内胎下模在对应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与所述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一胎内模,该胎内模以腾空状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且位于所述内胎上、下模之间,所述的内胎上模朝向内胎下模的一侧构成有一上模腔,而所述的内胎下模朝向内胎上模的一侧构成有一下模腔,上、下模腔彼此对应,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横梁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三位置导向机构,三位置导向机构与所述立柱滚动配合。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支架的一对立柱中的任择一根立柱上设置有一电气控制箱,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以及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与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又一个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围绕底座的四周固定有底座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立柱各由立柱底板、第一立柱侧板和第二立柱侧板构成,第一立柱侧板折弯构成于立柱底板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第二立柱侧板折弯构成于立柱底板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立柱侧板相对应,在第一立柱侧板朝向第二立柱侧板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纵向滚轮导槽,在第二立柱侧板朝向第一立柱侧板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纵向滚轮导槽,第一、第二纵向滚轮导槽彼此对应,设置在所述活动横梁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所述三位置导向机构同时与所述的立柱底板、第一纵向滚轮导槽以及第二纵向滚轮导槽构成滚动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三位置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第二滚轮座、第一、第二纵向滚轮、第一横向滚轮和第二横向滚轮,第一滚轮座以及第二滚轮座以彼此对称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活动横梁上,第一纵向滚轮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朝向所述第一纵向滚轮导槽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纵向滚轮导槽构成滚动副,第二纵向滚轮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朝向所述第二纵向滚轮导槽的一侧并且与第二纵向滚轮导槽构成滚动副,第一横向滚轮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朝向所述立柱底板的一侧并且与立柱底板构成滚动副,第二横向滚轮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朝向所述立柱底板的一侧并且同样与立柱底板构成滚动副。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胎上模的中央部位固定在上模固定盘上,并且在该上模固定盘朝向所述活动横梁的一侧固定有一组以间隔状态分布的上模固定盘吊杆,在一组上模固定盘吊杆的上端固定有一吊杆固定板,吊杆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横梁的中部固定,其中:在上模固定盘上开设有一与外界贯通的充气管让位槽;在所述的胎内模上开设有一气门嘴槽,并且在胎内模的胎内模固定盘上开设有一充气管让位孔,在胎内模固定盘上并且朝向所述内胎下模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支撑杆,该一组支撑杆在穿过内胎模后与所述的底座的顶部固定;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和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均为气缸或油缸,并且在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该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与所述活动横梁连接,在所述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胎下模固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上,在该内胎下模固定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支撑杆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支撑杆的数量相等的支撑杆让位孔,所述支撑杆穿过支撑杆让位孔后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所述的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在对应于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的位置与内胎下模固定盘连接,在内胎下模固定盘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导杆,该一组导杆与底座的顶部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一底座顶板,所述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以垂直悬臂状态固定在底座顶板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底座顶板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缸柱让位孔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导杆的位置设置有一组数量与导杆的数量相等的导套,所述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在穿过所述的缸柱让位孔后通过所述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与所述内胎下模固定盘连接,所述的一组导杆与导套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立柱的底部各设置有立柱水平调整螺钉,而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水平调整螺钉。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内胎上模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内胎下模的一侧构成有一凸缘配合台阶槽,而在内胎下模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内胎上模的一侧构成有一台阶槽配合凸缘,该台阶槽配合凸缘与凸缘配合台阶槽相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一对立柱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设置了一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因而改变了已有技术将用于驱动活动横梁的作用缸设置于支架的顶部,不仅可以显著缩小体积,而且可以节省包装和运输成本;之二,由于在活动横梁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设置了与立柱滑动配合的三位置导向机构,因而活动横梁在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的作用下可体现平稳的运动效果,不会出现窜动而得以确保内胎上、下模之间的配合效果,进而保证内胎的成型质量;之三,由于设置了电气控制箱,因而能够体现方便操作,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之四,由于在底座的周围设置了底座面板,因而具有良好的观瞻性和整体效果,并且能对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有效蔽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支架1,该支架1具有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立柱11,并且支架1的顶部封闭。在一对立柱11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设置有一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朝向上。具体是:在立柱11上固定作用缸固定座115 ,将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缸体与该作用缸固定座115固定,并且使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穿过开设在作用缸固定座115上的缸柱让位通孔1151。
由图1所示,前述的一对立柱11各由立柱底板111、第一立柱侧板112和第二立柱侧板113构成,第一立柱侧板112在立柱底板11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折弯构成,而第二立柱侧板113在立柱底板11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构成,并且第一、第二立柱侧板112、113相互对应,在第一立柱侧板112朝向第二立柱侧板113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31,而在第二立柱侧板113朝向第一立柱侧板11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此外,在一对立柱11的底部各设置有立柱水平调整螺钉114。
为了方便操作者的操作,在一对立柱11的右侧的一根立柱上设置有一电气控制箱12,当然该电气控制箱12也设置于一对立柱11中的左侧的一根立柱上。前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在本实施例中择用油缸,并且与电气控制箱12电气控制连接,然而也可择用气缸,也就是说不能以油缸或气缸的选择变化而限制本发明。由于本实施例是以油缸充任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因而还示出设置在支架1的下方的并且位于立柱11的一侧的一油泵油箱10。由图所示,在前述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的末端构成有一窄缩的并且带有螺纹的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
给出了一活动横梁3,该活动横梁3的一端(图示的左端)与设置在一对立柱11中的其中一根立柱(左侧的一根立柱)上的前述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的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连接,并且由限定螺母2111限定,限定螺母2111旋配在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穿过活动横梁3的一端端部;活动横梁3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与设置在一对立柱11中的另一根立柱(位于右侧的一根)上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的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连接,并且同样由限定螺母2111限定。
给出了一内胎上模4 ,该内胎上模4固定在活动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由图所示,内胎上模4的中央部位固定在上模固定盘42上,并且在该上模固定盘42朝向前述活动横梁3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上模固定盘吊杆421(本实施例为四根),在对应于一组上模固定盘吊杆421的上端固定有一吊杆固定板4211,而吊杆固定板4211用吊杆固定板螺钉42111与活动横梁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固定。在上模固定盘42上还开设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充气管让位槽422。在前述的内胎上模4朝向下面还要描述的内胎下模7的一侧构成有上模腔41 ,在内胎上模4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内胎下模7的一侧构成有一凸缘配合台阶槽43。
给出了一底座5,该底座5位于支架1的下部并且固定在一对立柱11之间,在围绕该底座5的四周用螺钉固定有一底座面板51,而在底座5的顶部固定有一底座顶板52,在该底座顶板52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缸柱让位孔521,并且在顶座底板52上还设置有一组导套522(本实施例为两个),在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水平调整螺钉53。
给出了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以垂直悬臂状态固定在前述底座顶板52朝向下的一侧,并且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朝向上,构成于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末端的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穿过前述的缸柱让位孔521。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在本实施例中同样择用油缸,并且与电气控制箱12电气控制连接,具体如同对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描述。
上面已提及的内胎下模7对应于内胎上模4的下方并且与前述的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连接。由图所示,内胎下模7固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上,在该内胎下模固定盘72上开设有一组支撑杆让位孔721,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722,前述的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穿过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722并且用旋配于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上的锁定螺母6111限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朝向前述底座顶板52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导杆723(本实施例为一对),导杆723与前述的导套522滑动配合,因为导套522的数量与导杆723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在内胎下模7朝向内胎上模4的一侧构成有下模腔71,该下模腔71与上模腔41相配合,在内胎下模7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内胎上模4的一侧构成有台阶槽配合凸缘73,在内胎上、下模4、7合模时,该台阶槽配合凸缘73与前述的凸缘配合台阶槽43相配合。
给出了一胎内模8,该胎内模8腾空状态固定在前述底座5上并且位于内胎上、下模4、7之间,在胎内模8上开设有一气门嘴槽81,并且在胎内模8的胎内模固定盘82上开设有一充气管让位孔821,此外,在胎内模固定盘82上并且朝向内胎下模7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支撑杆822(四根),该一组支撑杆822在穿过前述内胎下模固定盘72上的支撑杆让位孔721后与开设在底座板52上的支撑杆螺孔523固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除了在前述的一对立柱11的面对面的一侧各设置一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外,还在活动横梁3的一端(左端)和另一端(右端)各设置有一个三位置导向机构9,三位置导向机构9与立柱11的前述立柱底板111、第一立柱侧板112以及第二立柱侧板113共同构成滚动副。
前述三位置导向机构9的优选而非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滚轮座91、92、第一、第二纵向滚轮93、94、第一横向滚轮95和第二横向滚轮96,第一滚轮座91以及第二滚轮座92以彼此对称的状态各用螺钉固定在前述的活动横梁3上,第一纵向滚轮93通过第一纵向滚轮轴931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91朝向前述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构成滚动副,第二纵向滚轮94通过第二纵向滚轮轴941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92朝向前述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的一侧并且与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构成滚动副,第一横向滚轮95通过第一横向滚轮轴951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91朝向前述立柱底板111的一侧并且与立柱底板111构成滚动副,第二横向滚轮96通过第二横向滚轮轴961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92朝向前述立柱底板111的一侧并且同样与立柱底板111构成滚动副。由此可知,第一、第二纵向滚轮93、94分别与第一、第二立柱侧板112、113的配合以及第一、第二横向滚轮95、96与立柱底板111的配合而形成三位置的导向关系,从而可以确保活动横梁3上下平稳运动,使内胎上、下模4、7的合模效果充分保障。
当要对内胎成型时,先将内胎套置到胎内模8上,并且使内胎上的气门嘴嵌入气门嘴槽81内,再将途经充气管让位槽422和充气管让位孔821引入的充气管与气门嘴配接,而后由操作者对电气控制箱12上的按钮操作,使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以及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同时进入工作状态,具体是: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向缸体内回缩即下行,带动活动横梁3下行,由活动横梁3的下行而使内胎上模4朝着内胎下模7的方向运动,同时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向缸体外伸展,带动内胎下模7朝向内胎上模4的方向运动,直至使内胎上、下模4、7合模,此时内胎下模7上的台阶槽配合凸缘73与内胎上模4上的凸缘配合台阶槽43接触。在该状态下,套置在胎内模8上的内胎便整体地对应于由上、下模腔41、71共同形成的模腔内,然后对与气门嘴配接的充气管充气(开启空压机),达到设定的压力并且经工艺要求的保压时间后,由操作者对电气控制箱12上的按钮操作,使前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以及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反向工作,内胎上、下模4、7相互斥开,将内胎从胎内模8上取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包括一支架(1),该支架(1)具有一对彼此纵向并行的立柱(11),并且在一对立柱(11)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设置有一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朝向上;一活动横梁(3)和一内胎上模(4),活动横梁(3)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柱(11)中的其中一根立柱上的所述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一对立柱(11)中的另一根立柱上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连接,内胎上模(4)固定在活动横梁(3)的中部;一底座(5),该底座(5)位于所述支架(1)的下部并且固定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1)之间;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设置在所述底座(5)上,并且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朝向上;一内胎下模(7),该内胎下模(7)在对应于所述底座(5)的上方与所述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连接;一胎内模(8),该胎内模(8)以腾空状态固定在所述底座(5)上,并且位于所述内胎上、下模(4、7)之间,所述的内胎上模(4)朝向内胎下模(7)的一侧构成有一上模腔(41),而所述的内胎下模(7)朝向内胎上模(4)的一侧构成有一下模腔(71),上、下模腔(41、71)彼此对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横梁(3)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三位置导向机构(9),三位置导向机构(9)与所述立柱(11)滚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的一对立柱(11)中的任择一根立柱上设置有一电气控制箱(12),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以及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与电气控制箱(12)电气控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5)上并且围绕底座(5)的四周固定有底座面板(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立柱(11)各由立柱底板(111)、第一立柱侧板(112)和第二立柱侧板(113)构成,第一立柱侧板(112)折弯构成于立柱底板(11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第二立柱侧板(113)折弯构成于立柱底板(11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立柱侧板(112)相对应,在第一立柱侧板(112)朝向第二立柱侧板(113)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在第二立柱侧板(113)朝向第一立柱侧板(11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第一、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21、1131)彼此对应,设置在所述活动横梁(3)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所述三位置导向机构(9)同时与所述的立柱底板(111)、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以及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构成滚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位置导向机构(9)包括第一、第二滚轮座(91、92)、第一、第二纵向滚轮(93、94)、第一横向滚轮(95)和第二横向滚轮(96),第一滚轮座(91)以及第二滚轮座(92)以彼此对称的状态固定在所述的活动横梁(3)上,第一纵向滚轮(93)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91)朝向所述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纵向滚轮导槽(1121)构成滚动副,第二纵向滚轮(94)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92)朝向所述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的一侧并且与第二纵向滚轮导槽(1131)构成滚动副,第一横向滚轮(95)枢轴设置在第一滚轮座(91)朝向所述立柱底板(111)的一侧并且与立柱底板(111)构成滚动副,第二横向滚轮(96)枢轴设置在第二滚轮座(92)朝向所述立柱底板(111)的一侧并且同样与立柱底板(111)构成滚动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胎上模(4)的中央部位固定在上模固定盘(42)上,并且在该上模固定盘(42)朝向所述活动横梁(3)的一侧固定有一组以间隔状态分布的上模固定盘吊杆(421),在一组上模固定盘吊杆(421)的上端固定有一吊杆固定板(4211),吊杆固定板(4211)与所述活动横梁(3)的中部固定,其中:在上模固定盘(42)上开设有一与外界贯通的充气管让位槽(422);在所述的胎内模(8)上开设有一气门嘴槽(81),并且在胎内模(8)的胎内模固定盘(82)上开设有一充气管让位孔(821),在胎内模固定盘(82)上并且朝向所述内胎下模(7)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支撑杆(822),该一组支撑杆(822)在穿过内胎模(7)后与所述的底座(5)的顶部固定;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2)和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均为气缸或油缸,并且在所述的活动横梁驱动作用缸柱(21)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该作用缸柱连接螺纹头(211)与所述活动横梁(3)连接,在所述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的末端构成有一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胎下模(7)固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上,在该内胎下模固定盘(7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组支撑杆(822)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支撑杆(822)的数量相等的支撑杆让位孔(721),所述支撑杆(822) 穿过支撑杆让位孔(721)后与所述底座(5)的顶部固定,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722) ,所述的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在对应于该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连接孔(722)的位置与内胎下模固定盘(72)连接,在内胎下模固定盘(72)朝向所述底座(5)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导杆(723),该一组导杆(723)与底座(5)的顶部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5)的顶部固定有一底座顶板(52),所述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6)以垂直悬臂状态固定在底座顶板(52)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底座顶板(52)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缸柱让位孔(521)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导杆(723)的位置设置有一组数量与导杆(723)的数量相等的导套(522),所述的内胎下模驱动作用缸柱(61)在穿过所述的缸柱让位孔(521)后通过所述作用缸柱螺纹连接头(611)与所述内胎下模固定盘(72)连接,所述的一组导杆(723)与导套(522)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立柱(11)的底部各设置有立柱水平调整螺钉(114),而在所述底座(5)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水平调整螺钉(5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内胎充气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胎上模(4)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所述内胎下模(7)的一侧构成有一凸缘配合台阶槽(43),而在内胎下模(7)的边缘部位并且朝向内胎上模(4)的一侧构成有一台阶槽配合凸缘(73),该台阶槽配合凸缘(73)与凸缘配合台阶槽(43)相配合
CN201310498110.0A 2013-10-22 2013-10-22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Active CN103522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8110.0A CN103522563B (zh) 2013-10-22 2013-10-22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8110.0A CN103522563B (zh) 2013-10-22 2013-10-22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2563A true CN103522563A (zh) 2014-01-22
CN103522563B CN103522563B (zh) 2015-09-09

Family

ID=4992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8110.0A Active CN103522563B (zh) 2013-10-22 2013-10-22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25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005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山东迅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自动入模的内胎硫化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7740A (en) * 1959-01-07 1961-08-29 Mcneil Machine & Eng Co Press for shaping and curing pneumatic tires
CN201291592Y (zh) * 2008-11-21 2009-08-19 广州华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生产用充气夹具
CN101722661A (zh) * 2009-11-30 2010-06-09 常熟市常东机械有限公司 内胎冲气成型装置
US20110088812A1 (en) * 2009-10-21 2011-04-21 Mcneil & Nrm, Inc. Combination loader and post cure inflator
CN203580156U (zh) * 2013-10-22 2014-05-07 常熟市常东机械有限公司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7740A (en) * 1959-01-07 1961-08-29 Mcneil Machine & Eng Co Press for shaping and curing pneumatic tires
CN201291592Y (zh) * 2008-11-21 2009-08-19 广州华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生产用充气夹具
US20110088812A1 (en) * 2009-10-21 2011-04-21 Mcneil & Nrm, Inc. Combination loader and post cure inflator
CN101722661A (zh) * 2009-11-30 2010-06-09 常熟市常东机械有限公司 内胎冲气成型装置
CN203580156U (zh) * 2013-10-22 2014-05-07 常熟市常东机械有限公司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8005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山东迅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自动入模的内胎硫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2563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4448Y (zh) 一种用于汽车u型骨架的打弯模具
CN203580156U (zh)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CN103522563B (zh) 内胎充气成型装置
CN207535232U (zh) 一种汽车精密塑胶零件的塑胶模具
CN102735130B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位置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2173068B (zh) 工程车子午线轮胎平开式活络模具及由其生产轮胎的方法
CN209288020U (zh) 一种汽车天窗横梁弯曲液压机
CN103752704B (zh) 一种拉延模具用凹模及拉延模具
CN203804056U (zh) 汽车翼子板冲压模具
CN205463955U (zh) 一种汽车净化器异型隔热罩内凹加工专用模具
CN210816992U (zh) 一种高稳定性汽车零件压塑模具
CN203791479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冲压模具
CN202676074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位置度检测装置
CN101722661B (zh) 内胎冲气成型装置
CN206644373U (zh) 一种防碰撞的合模顺序控制装置以及模具
CN206937956U (zh) 一种热水袋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06083588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调节装置
CN105904629B (zh) 一种液压硫化机调模加力装置及液压硫化机
CN209476994U (zh) 一种汽车内板侧箱整形斜楔机构
CN201544473U (zh) 内胎冲气成型装置
CN204172335U (zh) 成型装置
CN102700094B (zh) 一种合模装置
CN220681498U (zh) 一种易上料的模具
CN209569220U (zh) 一种硫化机气源换向装置
CN109500165A (zh) 一种汽车天窗横梁弯曲液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