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325A -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325A
CN103516325A CN201310262863.1A CN201310262863A CN103516325A CN 103516325 A CN103516325 A CN 103516325A CN 201310262863 A CN201310262863 A CN 201310262863A CN 103516325 A CN103516325 A CN 103516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ovable electrode
fixed
fixed electrod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28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泽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16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3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 H03B5/3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 H03B5/32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 being a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the resonator being an acoustic wave device, e.g. SAW or BAW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oscillators covered by H03B
    • H03B2200/006Functional aspects of oscillators
    • H03B2200/0062Bias and operating point

Landscapes

  • Micromachine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本发明提供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使振动器件的大小增加并能够进行频率调整的振动器件。振动器件具备:振子(3),其具有能相对于基板移位的梁(39)、从上述梁延伸的梳齿状的可动电极(41、42)和固定在上述基板(60)上且插在上述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固定电极(31、32);振荡电路,其使上述振子进行振荡;以及偏置电路,其向上述可动电极与上述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Description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器件、电子设备等。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有利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在半导体基板上设有MEMS元件的振荡器。在这样的振荡器中,使用MEMS元件作为振子,将目标频率的时钟脉冲输出到外部电路等。以下,将这样的MEMS振荡器、以及包括振子(或振动板)和必要的振荡电路等并向外部输出目标频率的时钟脉冲的器件称为振动器件。另外,以下,将用作振子的MEMS元件称为MEMS振子。
作为现有的MEMS振子,公知如下这样的器件:具备以悬浮在基板上的状态由支承部件保持的可动电极和与可动电极隔着微小的距离进行配置的固定电极,通过向这些电极之间提供交流电压来使可动电极振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可通过使MEMS振子与振荡电路组合来构成振动器件(MEMS振荡器)。通过振荡电路提供上述交流电压,振荡电路能够以由共振频率决定的频率来维持可动电极的振荡。因此,振动器件可产生稳定的频率的信号。
但是,例如,由于可动电极的尺寸偏差等,一般,MEMS振子的共振频率会产生偏差。因此,需要利用某些方法来校正共振频率的偏差。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记载了通过向振子的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来调整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中公开了通过对振动体(与可动电极对应)施加拉伸应力来校正共振频率的偏差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2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1113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是平行的平板形状,作用于电极之间的静电力是非线形的。因此,具有如下这样的问题:当利用偏置电压使共振频率大幅变化时,力相对于电压变化而大幅变化,非线形的动作随着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发明中,虽然能够抑制与共振频率调整相伴的上述非线形动作增加的问题,但需要另外在与振子相同的平面上设置产生拉伸应力的新电极。因此,具有振动器件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可提供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使振动器件的大小增加的、可进行频率调整的振动器件。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具备:振子,其具有能够移位的梁、从所述梁延伸出的梳齿状的可动电极、和插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固定电极;振荡电路,其使所述振子进行振荡;以及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中,所述可动电极包括在俯视中隔着所述梁配置在一侧的梳齿状的第1可动电极以及配置在另一侧的梳齿状的第2可动电极,所述固定电极包括插在所述第1可动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第1固定电极以及插在所述第2可动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第2固定电极,所述偏置电路具备:第1偏置电路,其向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1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及第2偏置电路,其向所述第2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中,所述振子具备:所述可动电极,在该可动电极中,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可动电极电连接;以及所述固定电极,在该固定电极中,所述第1固定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电绝缘。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中,所述振子具备:所述可动电极,在该可动电极中,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可动电极电绝缘;以及所述固定电极,在该固定电极中,所述第1固定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电连接。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中,上述振子的上述梁的两端固定在上述基板上。
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包含:振子,其具有相对于基板可移位的梁、从梁延伸的梳齿状可动电极和固定在基板上的梳齿状固定电极;振荡电路,其使振子进行振荡;以及偏置电路,其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这里,在振子内,固定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因此,构成可利用从偏置电路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使静电力作用在两个电极之间而使可动电极移位的所谓梳状驱动器。
例如,当通过静电力将可动电极吸引至固定电极时,对支承可动电极的梁施加拉伸应力,所以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变高。因此,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可通过调整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来进行共振频率的调整。
此时,并非如专利文献1的发明那样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为平行的平板形状,所以没有非线形动作根据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的问题。另外,因为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相互吸引,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产生拉伸应力的电极。即,也没有振动器件的尺寸变大的问题。因此,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使振动器件的大小增加,并能够调整频率。
这里,虽然利用具有弹性的梁来支承振子的可动电极,但是,关于可动电极,也可以是梳齿状电极在俯视中隔着梁的两侧分别延伸。此时,可动电极包含具有一侧的梳齿状电极的第1可动电极和具有另一侧的梳齿状电极的第2可动电极。并且,固定电极也可以包含插在第1可动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第1固定电极和插在第2可动电极中之间的梳齿状的第2固定电极。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偏置电路可向第1可动电极与第1固定电极之间、第2可动电极与第2固定电极之间分别提供独立的直流偏置电压。因此,可利用这些直流偏置电压之差来调整对梁施加的拉伸应力,结果,能够扩大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的调整范围。
此外,可以将第1可动电极与第2可动电极电连接,将第1固定电极与第2固定电极电绝缘。在此情况下,能够向第1固定电极与第2固定电极分别提供独立的直流偏置电压,而且能够提供相位相差180度的交流电压。因此,能够大范围地调整共振频率,且能够利用交流电压使可动电极大幅度地振动。
这里,也可以相反地将第1可动电极与第2可动电极电绝缘,将第1固定电极与第2固定电极电连接。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大范围地调整共振频率,且能够利用交流电压使可动电极大幅度地振动。
另外,振子可以是梁的两端固定在基板上的双臂梁构造。通过采用双臂梁构造,可以高效地向梁提供拉伸应力,并能够大范围地调整共振频率。
[应用例6]
本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具备:振子,其具有梁、从所述梁延伸出的梳齿状的可动电极、和插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固定电极,所述梁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能够移位;振荡电路,其使所述振子进行振荡;以及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所述固定电极在构成所述可动电极的电极的一侧配置有第3固定电极。
[应用例7]
在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中,所述固定电极在构成所述可动电极的电极的另一侧配置有第4固定电极,所述第3固定电极与所述第4固定电极电绝缘,所述偏置电路具备:第3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第3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及第4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第4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包含:振子,其具有相对于基板能够移位的可动电极和固定在基板上的固定电极;振荡电路,其使振子进行振荡;以及偏置电路,其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这里,利用一端固定在基板上的具有弹性的梁来支承可动电极。并且,固定电极包含第3固定电极,该第3固定电极具有插在构成可动电极的电极的一侧(例如,相对于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远离梁的固定部的一侧)的梳齿状电极。因此,构成利用从偏置电路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使静电力作用在两个电极之间而使可动电极向一方(例如,远离梁的固定部的方向)进行移位的所谓梳状驱动器。
例如,当通过静电力将可动电极吸引到固定电极(这里是第3固定电极)时,对支承可动电极的梁施加拉伸应力,所以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变高。因此,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可通过调整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来进行共振频率的调整。
此时,并非如专利文献1的发明那样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为平行的平板形状,所以没有非线形动作根据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的问题。另外,因为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相互吸引,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产生拉伸应力的电极。即,也没有振动器件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因此,这些应用例的振动器件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使振动器件的大小增加,能够调整频率。另外,通过采用单臂梁构造,振子可采用各种形状的可动电极,并能够进行灵活的设计。
这里,固定电极可包含第4固定电极,该第4固定电极具有相对于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与第3固定电极不同的另一侧(例如,接近于梁的固定部的一侧)的梳齿状电极。此时,将第3固定电极与第4固定电极电绝缘,偏置电路能够向可动电极与第3固定电极之间、可动电极与第4固定电极之间分别提供独立的直流偏置电压。因此,可利用这些直流偏置电压之差来调整对梁施加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结果能够扩大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的调整范围。
[应用例8]
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
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使振动器件的大小增加,并能够调整频率。因此,具有上述应用例的振动器件的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既小型又能够根据期望的准确频率的时钟脉冲进行动作。例如,在电子设备是钟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尺寸,并能够进行精度高的时刻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中的可动电极的变形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梳齿状电极之间的静电力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1变形例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2变形例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2变形例的振动器件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图10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中的可动电极的振动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的电路结构例的图。
图14是示意性示出第3变形例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性示出第3变形例的振动器件的MEMS振子的侧视图。
图16是应用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7的(A)~(C)是示出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意性示出包含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振子的俯视图。
图19是示意性示出包含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振子的侧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间的静电力的图。
标号说明
1振动器件;2振荡电路;3振子;3A振子;3B振子;4偏置电路;4A第1偏置电路;4B第2偏置电路;4C第3偏置电路;4D第4偏置电路;20相位反转放大电路;30电极;31第1固定电极;32第2固定电极;34固定电极;35第3固定电极;36第4固定电极;37可动电极;38绝缘体;39梁;41第1可动电极;42第2可动电极;60基板;62固定部;64支承部件;100时钟脉冲;100A交流信号;100B交流信号;103振子;110控制信号;110A控制信号;110B控制信号;110C控制信号;130电极;131固定电极;133可动电极;160基板;162固定部;164支承部件;300电子设备;330操作部;360通信部;370显示部;380声音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的限定。另外,以下说明的全部结构并不是本发明的必须构成要件。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框图。振动器件1包含振荡电路2、振子3、偏置电路4。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子3是MEMS振子,如后所述,具备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偏置电路4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来调整振子3的共振频率。并且,振荡电路2由使振子3振荡的电路构成。
偏置电路4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110来调整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另外,振荡电路2将目标频率的时钟脉冲100输出到振动器件1的内部或外部电路等。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俯视图。此外,为了在MEMS振子或电极之间的静电力的说明中使用,在图2以后根据需要来图示相互垂直的3个轴(X轴、Y轴、Z轴)。图2是从Z轴正方向观察振子3的俯视图。
如图2那样,振子3具备配置在基板60上的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电极包含固定在基板60上的第1固定电极31和第2固定电极32。第1固定电极31和第2固定电极32夹着支承可动电极的梁39而相对地配置。第1固定电极31以及第2固定电极32具备向梁39延伸并与梁39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梳齿状电极。
可动电极由具有弹性的梁39支承,可相对于基板60进行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梁39与可动电极形成为一体。并且,作为梁39的两端的固定部62固定在基板60上,可动电极为双臂梁构造。
可动电极具有插在第1固定电极31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电极。即,可动电极具有在图2的俯视图中从梁39向Y轴正方向延伸并插在第1固定电极31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电极。这里,将可动电极中的包含从梁39向Y轴正方向延伸的电极的部分作为第1可动电极41。
另外,可动电极具有插在第2固定电极32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电极。即,可动电极具有在图2的俯视图中从梁39向Y轴负方向延伸并插在第2固定电极32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电极。这里,将可动电极中的包含从梁39向Y轴负方向延伸的电极的部分作为第2可动电极42。此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图示,第1固定电极31的电极的一部分进入第1可动电极41,第2固定电极32的电极的一部分进入第2可动电极42,第1可动电极41以及第2可动电极42是可动电极的一部分而并不包含固定电极的电极。
第1可动电极41与上述第2可动电极42电连接。另一方面,第1固定电极31与第2固定电极32电绝缘。因此,在第1可动电极41与第1固定电极31之间、第2可动电极42与第2固定电极32之间可独立地提供交流电压或直流偏置电压。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可称为包含图2所示的两个振子3A、3B。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侧视图,是从Y轴负方向观察到的图。与从图2的第2固定电极32侧观察第1固定电极31侧的情况相对应。此外,为了表示梳齿状电极,使一部分透过并用虚线表示。
如图3所示,可动电极隔开空隙配置在基板60上。支承可动电极的梁39通过固定部62经由支承部件64固定在基板60上。如图3所示,可动电极具有与支承部件64的高度相当的空隙,所以能够在X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Y方向)进行移位。
可动电极(在图3中为第2可动电极42)的梳齿状电极和固定电极(在图3中为第2固定电极32)的梳齿状电极如图3所示那样彼此插入而构成梳状驱动器,在该梳状驱动器中,可动电极根据向这些电极之间提供的电压而移动。
图4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中的可动电极的变形的图。具体地说示出如下这样的状况:通过提供直流偏置电压,对支承可动电极的梁39施加拉伸应力,使其以向第2固定电极32侧靠近的方式变形。并且,从振荡电路2(参照图1)向第1固定电极31、第2固定电极32提供相位相差180度的交流电压,图4所示的可动电极在Y轴方向振动。此外,对与图2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这里,详细说明直流偏置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置电路4(参照图1)包含独立的第1偏置电路(未图示)和第2偏置电路(未图示),第1偏置电路向第1可动电极41与第1固定电极31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第2偏置电路向第2可动电极42与第2固定电极32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此时,第1偏置电路和第2偏置电路能够独立地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利用所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而使后述的静电力作用,所以可动电极稳定地被吸引至电位差更大的固定电极侧(在图4的例子中为第2固定电极32侧)。并且,通过向第1固定电极31、第2固定电极32提供相差180度的交流电压,可动电极以其共振频率大幅进行振动。
这里,与没有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状态(参照图2)相比,通过对与可动电极一体化并支承可动电极的梁39施加拉伸应力,提高了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即,可利用第1偏置电路和第2偏置电路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之差,调整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因为不是仅利用1个偏置电路,而是利用独立的2个偏置电路(第1偏置电路、第2偏置电路)的电压差来进行调整,所以能够扩大可动电极的共振频率的调整范围。
另外,在振子3中,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与固定电极的梳齿状电极彼此插入,构成可动电极根据向这些电极之间提供的电压进行移动的梳状驱动器,以下对此结构的优点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彼此插入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静电力的图。此外,假设图5的电极30与构成图2中的振子3一部分的电极30对应,图5上方的电极是可动电极,下方的电极是固定电极,而进行说明。
在图5中考虑Y轴正方向的静电力Fes。当设梳齿状电极的高度(在图5中为Z轴方向)为h、梳齿状电极的间隔(在图5中为X轴方向)为g、Y轴方向的梳齿状电极的初始重叠距离为y0、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在Y轴正方向的移位为y、相对的梳齿状电极为n对时,静电力Fes由下式(1)表示。
F es = - ϵ r ϵ 0 nh V 2 2 g · · · ( 1 )
这里,ε0是真空的介电常数,εr是充满电极之间的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另外,V是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按照式(1),静电力Fes不具有对移位y或初始重叠距离y0的依赖性。这意味着通过设为采用彼此插入的梳齿状电极的构造,即使进行频率调整也不受非线形动作的影响。
为了对此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求出作为比较例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力。图18是示意性示出包含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振子103的俯视图。图18是从Z轴正方向观察振子103。
该比较例的振子103具备配置在基板160上的固定电极131和可动电极133。固定电极131固定在基板160上,可动电极133通过固定部162固定在基板160上,其它部分是隔开空隙配置在基板160上的单臂梁构造。
图19是示意性示出包含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振子103的侧视图。如上所述,固定电极131固定在基板160上,可动电极133通过固定部162经由支承部件164固定在基板160上。
图20是用于说明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之间的静电力的图。假设图20的电极130与构成图19中的振子103一部分的电极130对应,图20上方的电极是可动电极,下方的电极是固定电极,而进行说明。
在图20中考虑Z轴正方向的静电力Fes。当设相对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面积为A、Z轴方向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的初始间隔为z0、可动电极在Z轴正方向的移位为z时,静电力Fes由下式(2)表示。其中,在图20中根据电极的X轴方向的边长度和Y轴方向的边长度来求出面积A。
F es = - Aϵ r ϵ 0 V 2 2 ( z 0 + z ) 2 · · · ( 2 )
这里,与式(1)相同,ε0是真空的介电常数,εr是充满电极之间的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V是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在比较例那样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极中,由式(2)可知,作用在电极之间的静电力Fes是非线形的,当利用偏置电压使共振频率大幅变化时,力相对于电压变化而大幅变化,非线形的动作变得明显。
另一方面,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彼此插入的梳齿状电极中,如式(1)所示,作用在电极之间的静电力Fes没有对移位y(与式(2)的移位z对应)的依赖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没有非线形的动作根据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的问题。另外,因为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相互吸引,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产生拉伸应力的电极。即,没有振动器件1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可采用这样的振子3,利用例如图6所示的电路结构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如上所述,振子3可称为包含2个振子3A、3B(参照图2)。并且,振子3A、3B接收相位相差180度的交流信号100A、100B,从而使双臂梁构造的可动电极在图2的Y轴方向大幅振动。
振荡电路2包含相位反转放大电路20,经由电容器输出相位相差180度的交流信号100A、100B。并且,将该交流信号的一方(例如交流信号100B)作为目标频率的时钟脉冲100输出。
为了将振子3的共振频率调整为期望值,需要利用偏置电路4向电极之间提供适当的直流偏置电压。在图6的电路结构例中,偏置电路4包含通过电阻分割来向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第1偏置电路4A以及第2偏置电路4B。
第1偏置电路4A根据控制信号110A来变更可变的电阻值R2A,并调整第1可动电极41(参照图2)与第1固定电极31(参照图2)之间的直流偏置电压。另外,第2偏置电路4B根据控制信号110B来变更可变的电阻值R2B,并调整第2可动电极42(参照图2)与第2固定电极32(参照图2)之间的直流偏置电压。此外,控制信号110A以及控制信号110B与图1的控制信号110相对应。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可通过调整偏置电路4(参照图1)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来进行共振频率的调整。此时,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并不是平行的平板形状,所以没有非线形动作根据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的问题。另外,因为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相互吸引,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产生拉伸应力的电极。即,也没有振动器件1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2.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采用图7~图9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此外,对与图1~图6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其框图与第1实施方式(图1)相同,省略说明。
2.1.第1变形例
图7是示意性示出第1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俯视图。本变形例的振子3和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1可动电极41和上述第2可动电极42电绝缘。具体地说,通过绝缘体38将2个可动电极分离。另一方面,固定电极34进行了电连接,不是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使第1固定电极31(参照图2)和第2固定电极32(参照图2)分离。
本变形例交换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的处理。但是,振子3包含2个振子3A、3B,这是相同的,能够实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电路结构(参照图6)。并且,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增加其大小,能够进行频率调整。
2.2.第2变形例
图8是示意性示出第2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俯视图。本变形例的振子3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仅具备1组固定电极(第1固定电极31)和可动电极(第1可动电极41)。此时,通过偏置电路4(参照图1)在这些电极之间调整直流偏置电压来调整振子3的共振频率。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的电路结构例的图。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仅包含1个振子3,振荡电路2采用反相器和反馈电阻进行相位调整。此外,偏置电路4可以是与图6的第1偏置电路4A相同的电路结构。
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并且能够进行频率调整。另外,关于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可动电极的振动幅度不能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大,但能够减小振子3的电路面积,所以可实现尺寸更小的振动器件1。
3.第2实施方式
采用图10~图13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图1~图9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其框图与第1实施方式(图1)相同,省略说明。
图10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俯视图,从Z轴正方向观察振子3。如图10那样,振子3具备配置在基板60上的可动电极37和固定电极(第3固定电极35、第4固定电极36)。
可动电极37由一端经由固定部62固定在基板60上的具有弹性的两根梁39支承。如图10那样,可动电极37为单臂梁构造,设置有从各个梁39梳齿状地突起的电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电极37为了抑制振动能量向基板60泄露,而采用具有彼此在反方向振动的两根梁39的音叉构造,但是,梁39也可以是1根的构造。
固定电极包含固定在基板60上的第3固定电极35、第4固定电极36。第3固定电极35和第4固定电极36分别具备向梁39延伸并与梁39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梳齿状电极。固定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这里,第3固定电极35的梳齿状电极相对于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远离固定部62的一侧。另一方面,第4固定电极36的梳齿状电极相对于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接近于固定部62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固定电极35与上述第4固定电极36电绝缘,偏置电路4(参照图1)包含独立的第3偏置电路(未图示)和第4偏置电路(未图示),第3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37与第3固定电极35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第4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37与第4固定电极36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此时,第3偏置电路和第4偏置电路可独立地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图1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侧视图,是从Y轴负方向观察的图。此外,为了示出梳齿状电极,使一部分透过并用虚线表示。
如图11那样,可动电极37隔开空隙配置在基板60上。支承可动电极37的梁39与可动电极37构成一体,一端通过固定部62经由支承部件64固定在基板60上。如图11那样,可动电极37具有与支承部件64的高度相当的空隙,固定部62以外的部件可受到静电力进行移位。
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与固定电极(第3固定电极35、第4固定电极36)的梳齿状电极如图11所示彼此插入,构成可动电极根据向这些电极之间提供的电压进行移动的梳状驱动器。
这里,第3固定电极35的梳齿状电极相对于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插在远离固定部62的一侧。因此,当向可动电极37与第3固定电极35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时,使静电力作用而使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接近第3固定电极35侧。即,在远离固定部62的方向(X轴正方向)上,静电力(参照图10的F1)作用于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
另一方面,第4固定电极36的梳齿状电极相对于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插在接近于固定部62的一侧。因此,当向可动电极37与第4固定电极36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时,使静电力作用而使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接近第4固定电极36侧。即,在接近固定部62的方向(X轴负方向)上,静电力作用于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偏置电路4(参照图1)包含独立的第3偏置电路和第4偏置电路,第3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37与第3固定电极35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下,设为正方向偏置电压),第4偏置电路向可动电极37与第4固定电极36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下,设为负方向偏置电压)。由此,只要正方向偏置电压与负方向偏置电压相等,则相互抵消,但在这些电压不同的情况下平衡被打破,以对可动电极37的梁39施加拉伸应力(在X轴正方向上作用的力)或压缩应力(在X轴负方向上作用的力)的方式进行作用。利用此性质,能够使可动电极37的共振频率进行变化。
这里,关于可动电极37的振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通过向第3固定电极35和第4固定电极36提供交流电压,使可动电极以其共振频率在Y方向上进行振动。
图12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中的可动电极37的振动的图。可动电极37是为了抑制向基板60泄露振动能量而具有彼此在相反方向进行振动的两根梁39的音叉构造。因此,在该例中,一个(上侧)梁39在Y轴正方向进行移位,另一个(下侧)梁39在Y轴负方向进行移位。另外,在此例中正方向偏置电压高于负方向偏置电压,图10的F1表示的静电力进行作用。因此,将可动电极37的梳齿状电极稳定地吸引至第3固定电极35侧,进行共振频率的调整。
采用这样的振子3,利用例如图13所示的电路结构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如上所述,振子3可通过2个独立的偏置电路即第3偏置电路4C和第4偏置电路4D来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第3偏置电路4C和第4偏置电路4D分别由包含可变电阻的电阻分割电路(参照图6)构成,或者可采用其它偏置电路(例如采用晶体管的电路),该可变电阻能够利用控制信号110C、110D进行调整。此外,关于振荡电路2,与图9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可通过调整偏置电路4向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来进行共振频率的调整。此时,因为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不是平行的平板形状,所以没有非线形动作根据可动电极的移位而变得明显的问题。另外,因为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相互吸引,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产生拉伸应力的电极。即,也没有振动器件1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4.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采用图14~图15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此外,对与图1~图13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其框图与第1实施方式(图1)相同,省略说明。
图14是示意性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第3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俯视图。本变形例的振子3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不包含第4固定电极36。因此,与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相比,电路构造变得简单,例如可期待制造的合格率提高。
图15是示意性示出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的振子3的侧视图,是从Y轴负方向观察的图。此外,为了示出梳齿状电极,而使一部分透过并用虚线进行显示。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仅存在相对于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插在远离固定部62的一侧的第3固定电极35的梳齿状电极。因此,通过来自偏置电路4的直流偏置电压,在可动电极37的梁39上仅作用拉伸应力(在X轴正方向上作用的力)。此外,采用这样的振子3,利用例如图9所示的电路结构实现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
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没有可动电极的非线形动作,也不会增加其大小,并能够进行频率调整。此外,本变形例的振动器件1在可动电极37上仅作用拉伸应力,所以共振频率的调整幅度不能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大。但是,如上所述,电路构造变得简单,例如可期待制造合格率提高。
5.电子设备
采用图16~图17来说明关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的应用例即电子设备300。此外,对与图1~图15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6是应用例的电子设备300的功能框图。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300构成为包含振动器件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320、操作部33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340、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50、通信部360、显示部370、声音输出部380。此外,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300可省略或变更图16的构成要素(各部)的一部分,或者可成为附加其它构成要素后的结构。
如上所述,振动器件1例如能够输出通过直流偏置电压校正在其制造时产生的共振频率偏差后的高精度的振荡信号(时钟脉冲)。
CPU320根据在ROM340等中存储的程序,采用振动器件1所输出的振荡信号(时钟脉冲)来进行各种计算处理或控制处理。具体地说,CPU320进行与来自操作部330的操作信号相应的各种处理、为了与外部进行数据通信而控制通信部360的处理、发送用于使显示部370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信号的处理、使声音输出部380输出各种声音的处理等。
操作部330是由操作键或按钮开关等构成的输入装置,将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至CPU320。
ROM340存储有用于供CPU320进行各种计算处理或控制处理的程序或数据等。
RAM350作为CPU320的作业区域进行使用,临时存储从ROM340读出的程序或数据、从操作部330输入的数据、CPU320根据各种程序执行的运算结果等。
通信部360进行用于建立CPU320与外部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各种控制。
显示部370是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装置,根据从CPU320输入的显示信号来显示各种信息。
声音输出部380是扬声器等输出声音的装置。
根据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300,可通过振动器件1获得准确的频率的时钟脉冲。因此,CPU320等能够准确地进行各种计算处理或控制处理。此外,因为振动器件1可小型化,所以可考虑应用到进行高度运算处理的便携设备等。
图17(A)、图17(B)以及图17(C)是示出电子设备300外观的一例的图。电子设备300例如可以是图17(A)所示的钟表,或者可以是图17(B)所示的便携型导航终端。或者,电子设备300如图17(C)所示可以是智能手机或移动电话等。此外,在图17(A)~图17(C)中图示的按钮等与操作部330相对应,液晶画面等与显示部370相对应。
图17(A)所示的钟表为了准确地显示时刻而需要准确频率的时钟脉冲。另外,图17(B)所示的便携型导航终端为了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定位系统)显示使用者的准确位置而需要准确频率的时钟脉冲。并且,在图17(C)的智能手机中,需要用于通信的准确频率的时钟脉冲。而且,因为这些都是便携设备,所以需要小型化。本应用例的电子设备300可通过采用振动器件1来满足这些要求。
6.其它
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所限定,在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即,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仅为一例,而并非被这些所限定。例如,还能够适当组合各个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例如,CPU320可构成为具备作为频率调整部的功能并生成控制信号110的结构,或者在振动器件1中包含独立的频率调整部。
本发明包含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置换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的非本质部分后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能够起到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能够达成同一目的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对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附加公知技术后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振动器件,其具备:
振子,其具有能够移位的梁、从所述梁延伸出的梳齿状的可动电极、和插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固定电极;
振荡电路,其使所述振子进行振荡;以及
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
所述可动电极包括在俯视中隔着所述梁配置在一侧的梳齿状的第1可动电极以及配置在另一侧的梳齿状的第2可动电极,
所述固定电极包括插在所述第1可动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第1固定电极以及插在所述第2可动电极之间的梳齿状的第2固定电极,
所述偏置电路具备:
第1偏置电路,其向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1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及
第2偏置电路,其向所述第2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
所述振子具备:
所述可动电极,在该可动电极中,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可动电极电连接;以及
所述固定电极,在该固定电极中,所述第1固定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电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
所述振子具备:
所述可动电极,在该可动电极中,所述第1可动电极与所述第2可动电极电绝缘;以及
所述固定电极,在该固定电极中,所述第1固定电极与所述第2固定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
所述振子的所述梁的两端被固定。
6.一种振动器件,其具备:
振子,其具有梁、从所述梁延伸出的梳齿状的可动电极、和插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梳齿状电极之间的梳齿状固定电极,所述梁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能够移位;
振荡电路,其使所述振子进行振荡;以及
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所述固定电极在构成所述可动电极的电极的一侧配置有第3固定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器件,其中,
所述固定电极在构成所述可动电极的电极的另一侧配置有第4固定电极,
所述第3固定电极与所述第4固定电极电绝缘,
所述偏置电路具备:
第3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第3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以及
第4偏置电路,其向所述可动电极与所述第4固定电极之间提供直流偏置电压。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备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振动器件。
CN201310262863.1A 2012-06-28 2013-06-27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5163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5110 2012-06-28
JP2012145110A JP2014011531A (ja) 2012-06-28 2012-06-28 振動デバイス、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325A true CN103516325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77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2863.1A Pending CN103516325A (zh) 2012-06-28 2013-06-27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02202A1 (zh)
JP (1) JP2014011531A (zh)
CN (1) CN1035163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889A (zh) * 2014-02-25 2016-10-26 诺思罗普·格鲁曼·利特夫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分开的、电绝缘的活动结构的微机械组件以及用于运作这种组件的方法
CN111051236A (zh) * 2017-08-09 2020-04-21 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 Mems振动元件的制造方法及mems振动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5190A (ja) * 2018-06-11 2019-1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物理量センサ
WO2021247836A1 (en) 2020-06-03 2021-12-09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s for targeting shp-2 to overcome resist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3183B1 (ko) * 1996-10-31 2003-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액츄에이터의상보형정전구동장치
US6127676A (en) * 1998-02-20 2000-10-03 Tseng; Hsin Te Photo sensing device with means to eliminate light beam interference
EP1217735B1 (en) * 2000-12-21 2007-11-14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Time base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micromechanical tuning fork resonator
WO2010011288A1 (en) * 2008-07-22 2010-01-28 Trustees Of Boston University Switching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889A (zh) * 2014-02-25 2016-10-26 诺思罗普·格鲁曼·利特夫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分开的、电绝缘的活动结构的微机械组件以及用于运作这种组件的方法
CN111051236A (zh) * 2017-08-09 2020-04-21 国立大学法人静冈大学 Mems振动元件的制造方法及mems振动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02202A1 (en) 2014-01-02
JP2014011531A (ja) 2014-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6078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resonance of an oscillat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KR100896880B1 (ko) 일체형 미세역학 음차 공명기를 구비한 타임 베이스
CN103715987B (zh) 振荡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EP2339293A1 (en) Integrate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gyroscope with improved driving structure
US20030183007A1 (en) Rotational speed sensor
CN103516325A (zh) 振动器件、电子设备
CN102947674A (zh) 用于角速率传感器的mems结构
CN107147370B (zh) 一种基于振动模态耦合的mems振荡器及控制方法
CN109425332B (zh) 调节驱动频率和感测频率之间的失配的mems陀螺仪
CN102889888A (zh) 振动陀螺元件、陀螺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02195603B (zh) 压电振荡器
CN101971494A (zh) 共振器及共振器阵列
CN102959851A (zh) 振动发电器、振动发电装置、及搭载有振动发电装置的电气设备和通信装置
EP3636588A1 (en) Mems frequency-tuning springs
JP2007175577A (ja) Mems振動子
JP6435631B2 (ja) 角速度センサ
CN102762954A (zh) 改进的微机械共振器
US8933759B1 (en) Dynamic damping in a quartz oscillator
KR100198308B1 (ko) 진동 자이로스코프
JP5953980B2 (ja) 振動デバイス、電子機器
US9970763B2 (en) Gyro sensor,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gyro sensor
JP2010223666A (ja) 力センサー素子、及び力センサー装置
JP5039959B2 (ja) 発振器
JP6200172B2 (ja) 外力検出装置
JP5135628B2 (ja) 発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