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419A -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419A
CN103513419A CN201310263653.4A CN201310263653A CN103513419A CN 103513419 A CN103513419 A CN 103513419A CN 201310263653 A CN201310263653 A CN 201310263653A CN 103513419 A CN103513419 A CN 103513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eat
scanning apparatus
light scanning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36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3419B (zh
Inventor
冨冈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projection is obtained by line scan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78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曝光装置具备多棱镜马达、fθ透镜、隔热室。由于多棱镜马达(71)边发热边旋转驱动,所以与fθ(85)的左壁(812)侧的温度相比,fθ透镜(85)的右壁(810)侧的温度容易变低。曝光装置(123)在fθ透镜(85)的上方,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凹部(80D)。而且,在fθ透镜(85)的右壁(810)侧的上方覆盖凹部(80D)的方式配置板(500),形成隔热室。由此,通过板(500)抑制fθ透镜(85)的右壁(810)侧的热向上方排出。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像保持体上形成静电潜影的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在保持图像的感光体鼓上形成静电潜影的光扫描装置。作为光扫描装置的曝光装置,有时在壳体内具备激光二极管、透镜、多棱镜、多棱镜马达、fθ透镜、反射镜。
通过透镜将从激光二极管射出的激光导向多棱镜。然后,入射在通过马达旋转驱动的多棱镜上的激光,在多棱镜的镜面上反射偏转后,通过fθ透镜,并在反射镜上反射。由此,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激光的同时,将激光导向在副扫描方向上旋转的感光体鼓的鼓面。
已知由于伴随着多棱镜的旋转,多棱镜马达散发出的热在壳体内偏向一方分布,所以fθ透镜上会产生温度梯度,可能会招致fθ透镜的折射率的不均匀性。因此,有时在壳体内部的高温部分与低温部分之间配置热传导构件以谋求壳体内的温度的均匀化。
另外,有时在安装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框架与曝光装置的壳体之间配置金属构件。分别与壳体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对应地,改变连接在本体框架上的金属构件的形状,以形成放热性能差,进而谋求壳体的温度的均匀化。
然而,在上述的技术中,需要在曝光装置的壳体内外配置高价的热传导构件。因此,导致曝光装置或安装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构思而成,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抑制透镜的折射率因多棱镜马达散发出的热而产生局部差异。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其具备:
壳体,具有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交的第二壁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的上方的顶板;
激光光源,输出激光;
多棱镜,配置在通过所述壳体划定的内部空间内且旋转驱动,具备使所述激光偏转的多个镜面;
多棱镜马达,以所述镜面在面向所述第一壁部之后面向所述第二壁部的方式使所述多棱镜旋转;
fθ透镜,在所述多棱镜马达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使通过所述多棱镜偏转的所述激光发生折射;
隔热室,配置在所述fθ透镜延伸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一侧的所述fθ透镜的上方区域,隔绝从所述内部空间放出的热。
例如,在多棱镜使激光偏转时,如果多棱镜旋转,那么此时从多棱镜马达散发出的热容易积蓄在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相交的区域。具体而言,fθ透镜在多棱镜马达与第二壁部之间在与第一壁部相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因此,上述的热会对fθ透镜的靠近第一壁部的区域进行加热。其结果是,fθ透镜的靠近第一壁部的区域与远离第一壁部的区域之间产生温度梯度。所述温度梯度导致fθ透镜的热膨胀的局部差异。因此,在fθ透镜的延伸设置方向上,fθ透镜的折射率产生差异。
然而,本发明中,在fθ透镜的远离第一壁部的一侧的区域的上方,配置有对从内部空间放出的热进行隔绝的隔热室。因此,在fθ透镜的靠近第一壁部的区域,内部的热从内部空间经由壳体的顶板排出。另一方面,在fθ透镜的远离第一壁部的区域,通过隔热室抑制内部的热的排出。因此,抑制了fθ透镜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断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斜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概略显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构造的图。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在其他实施形态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上的其他装置。此外,以下说明采用的「上」、「下」、「前」、「后」、「左」「右」表示方向的用语,仅用于使说明更加简明,并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具备容纳用于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各种各样的装置的框体200。框体200包括限定框体200的上面的上壁201、限定框体200的底面的底壁220、立设在上壁201与底壁220之间的背面壁230(图2)、立设在背面壁230的相反侧的前壁235。排纸部210配置在上壁201的中央部。排纸部210由从上壁210的前方部分到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排纸部210将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另外,前壁235配置有手动托盘240。手动托盘240可以下端为支点上下旋转(图2中箭头D1)。手动托盘240的上端侧向下方旋转时,框体200上形成的开口部290打开。开口部290与框体200的本体内部空间260(配置空间)连通。使用者经开口部290可抵达容纳在框体200的本体内部空间260内的各种各样的装置。手动托盘240向上方旋转时,开口部290关闭。其结果是,防止使用者误进入本体内部空间260。
打印机100具备盒110、拾取辊112、第一供应辊113、第二供应辊114、运送辊115、阻却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
盒110的内部容纳有片材P。盒110具备支承片材P的提升板111。提升板111以向上推压片材P的顶部边缘的方式倾斜。
拾取辊112配置在通过提升板111向上推压的片材P的顶部边缘上方。拾取辊112旋转时,片材P从盒110被引出。
第一供应辊113配置在拾取辊112的下游。第一供应辊113将片材P送至更加下游的位置。第二供应辊114配置在手动托盘240的支点附近。第二供应辊114将手动托盘240上的片材P引至框体200内。使用者可选择性地使用容纳在盒110内的片材P或放置在手动托盘240的上片材P。
运送辊115配置在第一供应辊113、第二供应辊114的下游。运送辊115将由第一供应辊113、第二供应辊114送出的片材P运送至更加下游的位置。
阻却辊对116限定垂直于运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片材的位置。由此,调整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的位置。阻却辊对116将片材P供应至图像形成部120,以便与图像形成部120进行的图像形成的时间一致。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体鼓121、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光扫描装置)、显影装置124、调色剂容器125、转印辊126、清洁装置127。
感光体鼓121具有大致圆筒体的形状。感光体鼓121在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且保持与该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图像。
带电器122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体鼓121的周面大致同样地带电。曝光装置123在通过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照射激光。基于可与该激光打印机100通信连接的个人电脑的外部装置(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照射。其结果是,在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此外,后面对曝光装置123进行详细描述。
显影装置124向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向显影装置124供应调色剂。调色剂容器125按照顺序或根据需要向显影装置124供应调色剂。当显影装置124向感光体鼓121供应调色剂时,则形成在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其结果是,在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形成了调色剂图像。
转印辊126配置成可旋转地抵接感光体鼓121的周面。自阻却辊对116运来的片材P,在通过感光体鼓121与转印辊126之间时,形成在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片材P上。
清洁装置127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片材P上之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鼓12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127清洁后的感光体鼓121的周面,再次通过带电器122的下方而同样地带电。之后,重新进行上述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
打印机100在图像形成部120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侧还具备对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130。定影装置130具备使片材P上的调色剂熔融的加热辊131、使片材P紧密接触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当片材P通过加热辊131与压力辊132之间时,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P上。
打印机100还具备配置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多个运送辊对133、配置在运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片材P由运送辊对133向上方运送,最终由排出辊对134从框体200排出。从框体200排出的片材P重叠在排纸部210上。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显示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的内部构造的斜视图。另外,图4是曝光装置123的平面图。此外,图3及图4相当于移除了曝光装置123的顶板80T(图5)的状态。曝光装置123具备壳体80、激光二极管81(激光光源)、透镜部82、83、多棱镜马达单元7、fθ透镜85、反射镜86。
壳体80是容纳曝光装置123的各构件的框体。俯视时壳体80由大致矩形形状构成,其是在上下方向上具备规定的厚度的扁平形状的框体。壳体80具备壳体本体80G、顶板80T(图5)。壳体本体80G分别通过右壁810、后壁811、左壁812(第一壁部)、前壁813(第二壁部)划定右方、后方、左方、前方。顶板80T安装在壳体本体80G的上方,与右壁810、后壁811、左壁812、前壁813连接。壳体80的内部形成有配置各种光学构件等的内部空间S。
激光二极管81对图形之外的图像存储器生成并输出的图像数据信号调制成激光,并进行发射(输出)。激光二极管81配置在壳体80的右壁810的内侧。该激光二极管81与进行激光的发射时间等控制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电连接。透镜部82、83例如由准直仪透镜、棱镜等构成,其具有将入射的激光转换成平行光的功能。
多棱镜马达单元7配置在壳体80的大致中央部。多棱镜马达单元7在基板上具备多棱镜马达71和多棱镜72。多棱镜马达71上输入有驱动电流,并以规定的旋转周数使多棱镜72旋转。多棱镜72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呈正五角形的平板状,且具备多个镜面。多棱镜72沿图3及图4中的箭头DP方向旋转驱动。换言之,多棱镜马达71以多棱镜72的多个镜面在面向左壁812之后面向前壁813的方式使多棱镜72旋转。多棱镜72在多棱镜马达71的作用下旋转的同时,使来自透镜部83的激光偏转,向fθ透镜85扫描。
fθ透镜85在多棱镜马达单元7的前方沿左右方向配置。fθ透镜85在多棱镜马达71与前壁813之间沿与左壁812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俯视时fθ透镜85呈大致拱形。具体而言,fθ透镜85的中央部向多棱镜72突出,fθ透镜85的两端部向反射镜86(前壁813)突出。fθ透镜85具有使在多棱镜72偏转的激光发生折射,并在感光体鼓121上等速扫描的功能。反射镜86设置成用于使来自fθ透镜85的激光发生反射,将其导向感光体鼓121。
另外,壳体80具备突出部801。突出部801是从左壁812的内壁部向内部空间S内延伸设置的壁部。突出部801将左壁812与前壁813相交的角部划分至左壁812侧和前壁813侧。突出部801从左壁812的内壁向右方延伸设置后,向后方弯曲,再向多棱镜马达单元7弯曲。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配置在突出部801的正右侧。另外,突出部801的顶端部802(隔离壁)在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的后方朝向多棱镜72的镜面延伸设置。即,突出部801的顶端部802配置成面向fθ透镜85的左壁812侧的端部的朝向多棱镜72侧的区域。
该曝光装置123将从激光二极管81射出的激光经透镜部82、83导向多棱镜72。然后,入射在旋转的多棱镜72上的激光,在多棱镜72的镜面上反射偏转后,通过fθ透镜85,在反射镜86上反射。由此,激光在沿规定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图3中箭头A方向)进行水平扫描的同时,被导向绕垂直于所述扫描方向的轴心(副扫描方向,图3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的感光体鼓121的鼓面上。
如果多棱镜马达71旋转驱动,则从多棱镜马达71发出的热,在伴随多棱镜马达71的旋转形成的层流的作用下在壳体80内扩散。然后,如图4的区域H所示,被加热的空气分散在从多棱镜马达单元7到左壁812与fθ透镜85相交的角部。其结果是,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靠近左壁812的区域)比右端部LB(远离左壁812的区域)温度更高,fθ透镜85产生温度梯度。因此,左端部LA与右端部LB相比更加热膨胀,fθ透镜85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折射率产生差异。该折射率的差异招致感光体鼓121上的静电潜影发生变形,导致打印机100形成图像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形态中,可适当地抑制fθ透镜85的左右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图5是本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的斜视图,其与图3比较,不同点在于其具备顶板80T。另外,图6及图7是曝光装置123的断面图。图6是沿图5的H1-H2截取的断面图,图7是沿图5的L1-L2截取的断面图。
曝光装置123具备隔热室50。隔热室50配置在fθ透镜85的远离左壁812的一侧的区域的上方,隔绝从内部空间S向上方传递的热。隔热室50通过凹部80D、板500(护盖构件)、立壁80T5划定。
凹部80D是顶板80T上的位于fθ透镜85的上方且沿fθ透镜85形成的凹部。凹部80D配置成覆盖从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图4)到右端部LB的上方。
板500是安装在顶板80T的上面的板状构件。板500覆盖凹部80D的远离左壁812的一侧的区域(右端部LB)的上方。本实施形态中,板500是贴在曝光装置123的壳体80的上表面上的用于显示激光二极管81的激光的安全标准的显示标签。板500显示激光二极管81的激光级别等。
立壁80T5是在凹部80D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上下方向立设在凹部80D的内部的壁部。立壁80T5划定隔热室50的左侧(左壁812侧)。
参照图6,凹部80D配置在被积存在区域H的空气(图4)加热的fθ透镜85(左端部LA)的上方。凹部80D的前方、后方及下方分别由凹部前壁80T2、凹部后壁80T3、凹部底壁80T1划定。从变成高温的fθ透镜85经凹部底壁80T1传递至凹部80D的热,作为上升气流,排放至曝光装置123的上方。即,由于板500没有设置在凹部80D的fθ透镜85(左端部LA)的上方区域,所以传递至凹部80D的热排放至曝光装置123的上方。
另一方面,参照图7,隔热室50配置在fθ透镜85(右端部LB)的上方。在隔热室50的内部形成空气层。隔热室50由凹部80D和配置在凹部80D的上方的板500划定。在fθ透镜85的右端部LB的上方,顶板80T具备凹部内壁80T4。于是,凹部80D由凹部内壁80T4、凹部底壁80T1、凹部前壁80T2划定。此外,顶板80T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凹部内壁80T4的形态。即,在图7(右端部LB)中,如图6所示,凹部80D可以由凹部后壁80T3、凹部底壁80T1、凹部前壁80T2划定。该情况下,板500从凹部前壁80T2的上方延伸设置到凹部后壁80T3的上方。
fθ透镜85的右端部LB仅被从左端部LA传递的热及从内部空间S传递的热加热。然后,热从fθ透镜85的右端部LB传递至凹部底壁80T1。然而,所述热被隔热室50隔绝,难以排放至曝光装置123的上方。因此,从fθ透镜85传递至凹部底壁80T1的热量减少,fθ透镜85(右端部LB)的温度降低得以抑制。此外,在隔热室50配置成接触fθ透镜85的上表面部分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确保上述的隔热效果,可实现壳体80内的温度的均匀性。例如,较为理想的是,凹部底壁80T1配置成接触fθ透镜85的上表面部分。而且,本实施形态中,立壁80T5划定隔热室50的左方。因此,隔热室50的内部的密闭性提高,隔热室50的隔热效果得以促进。换言之,由于立壁80T5将凹部80D的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的上方与右端部LB的上方隔开,所以可抑制传递至该左端部LA的上方的凹部80D部分的热,流向右端部LB的上方侧的凹部80D部分(隔热室50)。
此外,如前所述,壳体80具备从左壁812的内壁部向内部空间S内延伸设置的突出部801。而且,突出部801的顶端部802在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的后方,朝向多棱镜72的镜面延伸设置。因此,可抑制积存在区域H的暖空气接触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因此,可抑制fθ透镜85的左端部LA的温度上升,进而可进一步抑制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而且,本实施形态中,具备安装曝光装置123的本体内部空间260。参照图1及图2,打印机100具备风机550(空气流发生部件)(图2)、风路555(冷却风路)。
风机550配置在上壁201的排纸部210的左侧的上壁左侧部201F(图1)的内部。此外,未图示的吸气口面向风机550配置在壳体200的外壁上。风机550与未图示的马达连接而旋转驱动。风机550使空气流从壳体200的外部流入本体内部空间260。
风路555沿曝光装置123的顶板80T引导通过风机550吸入的空气流。风路555通过排纸部210的下表面、曝光装置123的上表面(顶板80T)划定。在风机550的作用下流入本体内部空间260的空气流,通过风路555沿顶板80T从左壁812流向右壁810(图5中的箭头A1、A2)。此时,所述空气流通过顶板80T的靠近fθ透镜85的左壁812的区域的上方。其结果是,通过所述空气流,促进从靠近fθ透镜85的左壁812的区域放热。另外,所述空气流通过隔热室50的上方。因此,可将从靠近fθ透镜85的左壁812的区域的上方吸收的热供应至隔热室50。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抑制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从多棱镜马达71散发出的热积蓄在区域H(图4),对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的区域进行加热。其结果是,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的区域(左端部LA)与远离左壁812的区域(右端部LB)之间产生温度梯度。在所述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导致fθ透镜85的热膨胀产生局部差异,在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fθ透镜85的折射率可能会产生差异。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对从内部空间S放出的热进行隔绝的隔热室50,配置在fθ透镜85的远离左壁812的一侧的区域的上方。因此,在远离fθ透镜85的左壁812且温度比左壁812附近区域低的区域,抑制从曝光装置123的内部向外部释放热量。另一方面,由于在靠近fθ透镜85的左壁812且温度较高的区域上方未设置隔热室,因此无法抑制从曝光装置123的内部向外部释放热量。因此,可抑制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的产生。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形态,隔热室50在fθ透镜85的上方的顶板80T部分通过沿fθ透镜85形成的凹部80D、覆盖凹部80D的远离左壁812的一侧的区域的上方的板500划定。因此,通过形成于顶板80T的凹部80D及板500的简单结构,划定隔热室50的一部分。因此,由于抑制了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所以不需要在曝光装置123上配置高价的热传导构件。因此,与配置所述热传导构件的情况比较,实现了曝光装置123的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形态,隔热室50连接在凹部80D和板500上,其还通过隔离隔热室50的左壁812侧的端部的立壁80T5划定。因此,堵塞了隔热室50的左壁812侧,改善了隔热室50的密闭性。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形态,板500是用于显示激光二极管81的激光的安全标准的显示标签。因此,能够将用于显示激光二极管81的激光的安全标准的显示标签兼作板500。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形态,具备将空气流引入壳体200内的本体内部空间260的风机550、沿顶板80T引导流入本体内部空间260的空气流的风路555。因此,由风机550引入本体内部空间260的空气流,被引导至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的区域的上方的顶板80T。其结果是,促进了从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且温度较高的区域放热。因此,进一步抑制了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形态,风路555将空气流从左壁812引向隔热室50。因此,空气流在被引导至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的区域的上方的顶板80T之后,被引导至隔热室50的上方。因此,可将从fθ透镜85的靠近左壁812的区域的上方吸收的热供应至隔热室50,进一步抑制在远离fθ透镜85的左壁812且温度比左壁812附近区域低的区域,从曝光装置123的内部向外部释放热量。其结果是,进一步抑制了fθ透镜85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及具备其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采用如下变形实施形态。
(1)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对板500是用于显示激光二极管81的激光的安全标准的显示标签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板500可以是用于划定隔热室50的上方的专用的板。该情况下,板500可以采用多孔质的弹性构件、树脂制的板状构件等。具体而言,在板500采用多孔质的弹性构件的情况下,积存在隔热室50内的热慢慢放出。因此,抑制了隔热室50内蓄积过量的热。
(2)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对凹部80D在顶板80T的fθ透镜85的上方沿fθ透镜85形成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图8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形态所涉及的曝光装置123A的斜视图。另外,图9是曝光装置123A的隔热室50A的沿L3-L4(图8)截取的断面图。图10是曝光装置123B的隔热室50B的沿L3-L4(图8)截取的断面图。如图8及图9所示,凹部80DA可以形成在fθ透镜85A及反射镜86A的上方的范围内。该情况下,板500A配置在凹部80DA的上方的远离左壁812A且温度比左壁812A附近区域低的区域。因此,fθ透镜85A内,适当地抑制了远离左壁812A的区域的放热,抑制了fθ透镜85A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形态:如图10所示,隔热室50B的内部划分成多个隔间80DB。在该情况下,划分而成的各个隔热室抑制了从fθ透镜85B及反射镜86B向上方放热。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趣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各种修正形态和变更形态。另外,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记载的举例说明的实施形态。

Claims (13)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具有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交的第二壁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的上方的顶板;
激光光源,输出激光;
多棱镜,配置在通过所述壳体划定的内部空间内且旋转驱动,具备使所述激光偏转的多个镜面;
多棱镜马达,以所述镜面在面向所述第一壁部之后面向所述第二壁部的方式使所述多棱镜旋转;
fθ透镜,在所述多棱镜马达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使通过所述多棱镜偏转的所述激光发生折射;
隔热室,配置在所述fθ透镜延伸的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一侧的所述fθ透镜的上方区域,隔绝从所述内部空间放出的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室形成为:通过护盖构件覆盖沿所述fθ透镜形成在所述fθ透镜的上方的所述顶板上的凹部的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一侧的区域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隔热室的所述凹部的底部相当的部分接触所述fθ透镜的上表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室具备立设在所述凹部内的、连接在所述护盖构件上的、隔离所述隔热室的所述第一壁部侧的端部的立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盖构件是用于显示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安全标准的显示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盖构件是多孔质的弹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盖构件是树脂制的板状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装置具备配置成面向所述fθ透镜的所述第一壁部侧的端部的朝向所述多棱镜侧的区域的隔离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装置还具备使通过所述fθ透镜的激光发生反射而将激光导向感光体鼓的反射镜,
所述隔热室形成在所述fθ透镜及所述反射镜的上方跨越所述fθ透镜及所述反射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室的内部设置有在该隔热室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在从所述fθ透镜的配置位置朝所述反射镜的配置位置的方向上分割该隔热室的隔离壁。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
通过所述光扫描装置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的像保持体;
向所述像保持体的表面供应调色剂的显影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具有配置所述光扫描装置的配置空间;
空气流发生部件,配置在所述框体内,使空气流流入所述配置空间;
冷却风路,将流入所述配置空间的所述空气流引导至与所述顶板的所述fθ透镜的靠近所述第一壁部的区域的上方对应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路将所述空气流从所述第一壁部引向所述隔热室。
CN201310263653.4A 2012-06-28 2013-06-27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513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4947A JP2014010195A (ja) 2012-06-28 2012-06-28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4947 2012-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19A true CN103513419A (zh) 2014-01-15
CN103513419B CN103513419B (zh) 2015-10-21

Family

ID=48771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3653.4A Active CN103513419B (zh) 2012-06-28 2013-06-27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42149B2 (zh)
EP (1) EP2680056B1 (zh)
JP (1) JP2014010195A (zh)
CN (1) CN1035134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6739B1 (ko) * 2016-11-21 2018-02-08 주식회사 신도리코 선형 레이저 광원을 이용한 3차원 프린터
JP7423229B2 (ja) * 2019-09-13 2024-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156A (zh) * 2002-06-07 2004-01-21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
CN1573594A (zh) * 2003-05-30 2005-02-02 株式会社理光 能防止图像质量因光偏转器产热而劣化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JP2006003503A (ja) * 2004-06-16 2006-01-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3224A (ja) * 2004-08-10 2006-02-23 Ricoh Co Ltd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69585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Taku Amada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4856A (ja) * 1997-07-24 1999-02-16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
JPH11183835A (ja) * 1997-12-24 1999-07-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67302B2 (ja) 2001-01-11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8158B2 (ja) * 2006-05-26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22790B2 (ja) * 2007-03-06 2012-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8556A (ja) 2007-11-22 2009-06-11 Kyocera Mita Corp 光走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156A (zh) * 2002-06-07 2004-01-21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
CN1573594A (zh) * 2003-05-30 2005-02-02 株式会社理光 能防止图像质量因光偏转器产热而劣化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JP2006003503A (ja) * 2004-06-16 2006-01-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3224A (ja) * 2004-08-10 2006-02-23 Ricoh Co Ltd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69585A1 (en) * 2006-09-15 2008-03-20 Taku Amada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19B (zh) 2015-10-21
EP2680056B1 (en) 2014-12-31
JP2014010195A (ja) 2014-01-20
US20140002570A1 (en) 2014-01-02
EP2680056A1 (en) 2014-01-01
US8842149B2 (en) 2014-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538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02999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lurality of paper output trays
US99042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2957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llecting cas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25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ir blower for cooling
US8432427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20110235142A1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JP2016188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冷却装置
CN103513419A (zh)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62295A (zh) 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010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93427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9310763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intake duct
JP46615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31186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4964988U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687035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5018567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charge tray used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62527B2 (ja) 電磁シールドボックス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3464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84910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7531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834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18254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26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