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1631A -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1631A
CN103511631A CN201310261815.0A CN201310261815A CN103511631A CN 103511631 A CN103511631 A CN 103511631A CN 201310261815 A CN201310261815 A CN 201310261815A CN 103511631 A CN103511631 A CN 103511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machinery
gap
rake
waterproof rotating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1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1631B (zh
Inventor
厚见浩史
小田诚
渡边智范
中村义树
稻田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n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n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n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1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1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1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1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44Free-space packings
    • F16J15/447Labyrinth packings
    • F16J15/4476Labyrinth packings with radial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44Free-space packings
    • F16J15/447Labyrinth pack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4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ships, submarines, buoys or torpedo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能够长时间地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防水旋转机构(10)包括箱体(11)、旋转体(14)以及止水部件(15)。旋转体(14)具有配置于箱体(11)的上方的承托部(35),并且由箱体(11)以能够绕铅直轴线(L1)旋转的方式支承。止水部件(15)配置于箱体(11)与承托部(35)之间,并且固定于箱体(11)。在止水部件(15)与承托部(35)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水的浸入的间隙(51、52)。

Description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作为设置有防水构造的旋转机构的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探知船舶的周围的设备,雷达装置众所周知。雷达装置包括配置于船的外部的雷达天线装置。雷达天线装置包括固定部、旋转轴以及天线。固定部通过轴承支承旋转轴。据此,旋转轴能够绕作为旋转中心的铅直轴线旋转。旋转轴支承天线。天线与旋转轴一起绕铅直轴线旋转。天线一边旋转一边发送电波,且接收经物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
该雷达天线装置配置于船的外部,承受海水以及雨水等水分。因此,需要采用防水构造,以使这些水分不会浸入至所述轴承。作为具有旋转机构的装置的防水构造,例如能够列举专利文献1~4所述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88164号公报(第0016段)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74718号公报(说明书摘要)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53464号公报(第0078段、图4)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519782号说明书(第0016段)
可是,专利文献1~4的任何一个都没有特别地考虑绕铅直轴线旋转的装置的防水构造。因此,在专利文献1~4所述的构成中,在具有可绕铅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的机构中,存在无法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的风险。另外,优选的是,在具有可绕铅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的机构中,可长时间维持防水效果。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具有可绕铅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的其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实情,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可绕铅直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的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中,使得能够长时间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
(1)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一方面所涉及的防水旋转机构包括固定部、旋转体以及间隙形成部。所述旋转体具有配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的承托部,并且以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能够以铅直轴线为旋转中心来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间隙形成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且,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水的浸入的间隙。
(2)优选的是,所述间隙形成部具有第1倾斜部。所述第1倾斜部形成为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3)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具有第2倾斜部,该第2倾斜部配置于所述间隙形成部的下方。所述第2倾斜部形成为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4)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间隙具有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第1间隙。
(5)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承托部具有第1对置部。所述间隙形成部具有第2对置部。第2对置部与所述第1对置部水平排列,并与所述第1对置部协同形成所述第1间隙。所述第2对置部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的所述第1对置部的内方。
(6)优选的是,形成于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的所述间隙为多个。
(7)更为优选的是,多个所述间隙形成为以所述铅直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状。
(8)优选的是,还包括油保持部以及接触部。所述油保持部构成为配置于所述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由所述固定部支承,并且,保持油。所述接触部构成为固定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油保持部内的所述油接触。
(9)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接触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油保持部内的空间。在所述油保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迷宫。
(10)优选的是,还包括排水路,该排水路采用所述间隙形成部以及所述固定部来形成。
(11)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路构成为朝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方,并向所述防水旋转机构的外部的空间开放,并且,构成为具有铅直方向的宽度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内方而变宽的区域。
(12)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某一方面所涉及的雷达天线装置包括所述防水旋转机构以及天线,该天线固定于所述承托部,能够以所述铅直轴线为旋转中心来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长时间地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旋转机构的雷达天线装置的侧面图。
图2为防水旋转机构的周边的剖面图,表示以与铅直轴线平行的切断面切断防水旋转机构的状态。
图3为放大并表示防水旋转机构的主要部的剖面图。
图4为用于说明防水旋转机构的防水作用的扩大主要部而得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防水旋转机构;
11 箱体(固定部);
14 旋转体;
15 止水部件(间隙形成部);
35 承托部;
51、52 间隙;
L1 铅直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本发明能够作为防水旋转机构广泛地适用。
[雷达天线装置的构成]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旋转机构的雷达天线装置的侧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雷达天线装置1例如为装备于渔船等船舶的舶用雷达。雷达天线装置1主要用于船舶等物标的探知。另外,在以下中,以搭载有雷达天线装置1的船舶漂浮在无波的状态的海上为前提进行说明。
雷达天线装置1包括雷达天线2以及防水旋转机构10。
天线2为可发送高指向性的脉冲状电波的雷达天线。另外,天线2构成为接收来自物标的反射波即回波信号。天线2通过未图示的电动马达等的动力,可绕作为旋转中心轴的铅直轴线L1旋转。天线2构成为一边改变脉冲状电波的发送方向(改变天线角度)一边反复进行电波的收发。在以上的构成中,雷达天线装置1能够在绕铅直轴线L1跨360°地探知天线2的周围的物标。
另外,在以下中,有时将与铅直轴线L1平行的方向称为“铅直方向Z1”。另外,有时将绕铅直轴线L1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C1”。另外,有时将与铅直轴线L1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R1”。
天线2具有外壳3。外壳3设置为天线2的外装部件。外壳3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而成的细长的形状。外壳3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由防水旋转机构10支承。防水旋转机构10构成为以天线2可绕铅直轴线L1旋转的方式支承天线2,并且,具有防水构造。
防水旋转机构10具有箱体(固定部)11。
箱体11设置为防水旋转机构10的基座部件。箱体11例如收容用于发生脉冲状电波的磁控管(未图示)等。箱体11的下部具有法兰(凸缘)部21。通过螺丝部件等,法兰部21固定于船舶的例如桅杆(未图示)。在法兰部21与所述桅杆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据此,可抑制水从法兰部21的周围向箱体11的内部的浸入。
图2为防水旋转机构10的周边的剖面图,表示以与铅直轴线L1平行的切断面切断防水旋转机构10的状态。如图2所示,箱体11的上部22具有空间形成面23、环状凸部24和第2倾斜部25。
空间形成面23为了配置防水旋转机构10的后述的旋转轴34而设。空间形成面23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空间形成面23形成为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筒状。
在铅直方向Z1上的空间形成面23的的中间部,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29。台阶部29朝向铅直方向Z1中的上侧。在台阶部29的上方,形成有轴承保持部30。
轴承保持部30形成为圆筒状。轴承保持部30的下端部与台阶部29的外周部连续。轴承保持部30形成于箱体11的上部22中的环状凸部24。
环状凸部24设置为从第2倾斜部25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环状凸部24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环状。环状凸部24的内周面具有所述的轴承保持部30。另外,环状凸部24形成空间形成面23的一部分。从环状凸部24的外周部的下端部起,延伸有第2倾斜部25。
第2倾斜部25设置为朝向上方的部分。第2倾斜部25配置于后述的止水部件15的下方。第2倾斜部25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延伸。具体而言,第2倾斜部25具有从环状凸部24起随着向径向R1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形状。换言之,第2倾斜部25形成为笠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倾斜部25相对于水平面的坡度为固定。第2倾斜部25的外周部31(参照图1)向径向R1的外方开放。根据所述的构成,第2倾斜部25上的水因重力而在第2倾斜部25上朝向径向R1的外方流去,向箱体11的外部排出。具有所述的构成的箱体11形成防水旋转机构10的一部分。第2倾斜部25在周向C1的整个范围上形成。
防水旋转机构10包括:箱体11、轴承13、旋转体14、止水部件(间隙形成部)15、迷宫(labyrinth)形成部16和排水路17。
箱体11支承轴承13。
轴承13为了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4而设。轴承13采用滚动轴承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滚动轴承,采用滚珠轴承,作为滚珠轴承能够例示出深沟滚珠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等。
轴承13具有外轮13a、内轮13b以及转动体13c。
外轮13a的外周面嵌合于轴承保持部30。外轮13的外周面例如通过压入固定与轴承保持部30结合。外轮13a的下端部由台阶部29承托。根据所述的构成,外轮13a定位于铅直方向Z1。外轮13a通过滚珠等的转动体13c保持内轮13b。内轮13b的内周面(铅直轴线L1侧的表面)固定于旋转体14的外周面。
旋转体14为了绕作为旋转中心的铅直轴线L1与天线2一体地旋转而设。即、旋转体14构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旋转轴线旋转。旋转体14形成为环状。径向R1也为旋转体14的径向。旋转体14在图2所示的切断面(含有铅直轴线L1的切断面)上形成为T字状。旋转体14的一部分配置于空间形成面23所形成的空间50(后述)内,旋转体14的余下部分配置于箱体11的外部。
旋转体14具有旋转轴34以及承托部35。
旋转轴34设置为与轴承13结合的部分。旋转轴34形成为大致环状,并具有中空的构造。旋转轴34的下部34c以及中间部34b配置于空间形成面23所形成的空间50内。旋转轴34的上部34a从箱体11突出。
在旋转轴34的内部,配置有未图示的波导管(wave guide tube)。来自所述的磁控管(未图示)的脉冲状电波通过该波导管向天线2输出。旋转轴34的中间部34b的外周面嵌合于轴承13的内轮13b的内周面。根据所述的构成,旋转轴34通过一个轴承13,由箱体11支承,并且,可绕铅直轴线L1旋转。在旋转轴34的上部34a中,一体地设置有法兰部36。
法兰部36形成为环状。法兰部36的下部承托内轮13b的上端部。在法兰部36上,固定有承托部35。
承托部35设置为承托天线2的外壳3并且与该外壳3固定的部分。承托部35配置于旋转轴34的上部34a,并且,配置于箱体11的上方。另外,承托部35从上方覆盖箱体11的上部22的一部分地配置。承托部35形成为环状。承托部35例如采用不锈钢材等金属材料来形成。
承托部35具有顶板40,以及多个环状壁41、42。
顶板40设置为防水旋转机构10的上盖。顶板40形成防水旋转机构10的上端部。顶板40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板形状。在顶板40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40a。贯通孔40a与旋转轴34的上部34a嵌合。顶板40的内周部由法兰部36承托。顶板40的内周部采用作为固定部件的螺丝部件37来固定于法兰部36。具体而言,在顶板40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0b。各贯通孔40b在周向C1上等间隔地配置。另外,在法兰部36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螺丝孔36a。在各贯通孔40b中,分别插入螺丝部件37。各螺丝部件37与所对应的螺丝孔36a螺丝结合。根据所述的构成,顶板40与旋转轴34一体地结合。
顶板40与法兰部36协同从上方覆盖旋转轴34与空间形成面23之间的空间50。另外,顶板40从上方覆盖箱体11的第2倾斜部25的一部分与箱体11的环状凸部24。顶板4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并且,水平地延伸。顶板40的下表面与上表面平行地延伸,朝向下方。该下表面与多个环状壁41、42连续。
图3为放大并表示防水旋转机构10的主要部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多个环状壁41、42为了与止水部件15协同来形成多个间隙51、52而设。多个间隙51、52为用于抑制水的浸入的间隙。
多个间隙51、52具有第1间隙51与第2间隙52。各间隙51、52形成于承托部35与止水部件15之间,配置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同心状。多个环状壁41、42配置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环状壁41、42与顶板40采用单一的材料并一体地形成。
作为多个环状壁41、42设置有第1环状壁41与第2环状壁42。
第1环状壁41为了形成第1间隙51而设。第1环状壁41从顶板40的外周部起沿铅直方向Z1向下方延伸。第1环状壁41形成为环状。第1环状壁41配置为环绕环状凸部24。第1环状壁41的下端部与箱体11的第2倾斜部25在铅直方向Z1上对置。第1环状壁41的下端部以及第2倾斜部25协同,从而形成用于供流体出入的出入口43。海水以及雨水等水通过出入口43可在防水旋转机构1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进出。
第1环状壁41的内周面具有第1对置部41a以及倒角部41b。第1对置部41a为了与止水部件15的后述的第2对置部15e协同来形成第1间隙51而设。第1对置部41a形成于第1环状壁41的下部,环绕止水部件15。在第1对置部41a的下方配置有倒角部41b。倒角部41b以随着向径向R1的外方而向下方行进的方式倾斜。具有所述的构成的第1环状壁41环绕第2环状壁42。
第2环状壁42为了形成第2间隙52而设。第2环状壁42从顶板40的外周部起沿铅直方向Z1向下方延伸。第2环状壁42形成为环状。第2环状壁42配置为环绕环状凸部24。第2环状壁42的下端部与环状凸部24的上端部在径向R1上对置。在铅直方向Z1上,第2环状壁42的长度短于第1环状壁41的长度。
第2环状壁42的下部具有第3对置部42a。第3对置部42a为了与止水部件15的后述的第4对置部15f协同来形成第2间隙52而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对置部42a为形成于第2环状壁42的下端部的内周部的倒角部。第3对置部42a以随着向径向R1的内方而向上方行进的方式倾斜。具有所述的构成的第2环状壁42环绕迷宫形成部16。与第2倾斜部42相邻地配置有止水部件15。
止水部件15构成为与承托部35协同,从而抑制水向承托部35与止水部件15之间的浸入。止水部件15配置于箱体11与承托部35之间,位于第2倾斜部25的上方。止水部件15例如采用合成树脂或者金属材料来形成。止水部件15固定于箱体11的环状凸部24。止水部件15不具有与旋转体14直接接触的部分。即、止水部件15与旋转体14协同,从而形成非接触的防水构造。
止水部件15由承托部35从上方覆盖。据此,可抑制止水部件15受到直射日光。因此,止水部件15即使由树脂材料形成,也不会产生起因于日光的劣化。另外,止水部件15配置于由承托部35的顶板40以及第1环状壁41分隔而成的空间内。止水部件15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环状。在止水部件15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5a。
止水部件15具有外周部15b、第1倾斜部15c以及内周部15d。
外周部15b设置为从下侧覆盖承托部35的外周部的部件。外周部15b具有止水部件15的在径向R1上的外侧的端部。外周部15b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与承托部35平行地排列。另外,外周部15b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亦可。外周部15b在俯视观察时,配置于第1环状壁41与第2环状壁42之间。外周部15b的缘部即止水部件15的外周端部具有第2对置部15e。
第2对置部15e与第1环状壁41的下部相邻地配置。外周部15b的缘部具有第2对置部15e。第2对置部15e为了与第1对置部41a协同来形成第1间隙51而设。在第2对置部15e与第1对置部41a之间,形成有第1间隙51。第2对置部15e配置于径向R1上的第1对置部41a的内方。第2对置部15e与第1对置部41a在径向R1上间隔规定的间隔D1地配置。第2对置部15e与第1对置部41a平行地排列。该间隔D1在周向C1上的整个范围中固定地设置。
第1间隙51形成于箱体11与承托部35之间的位置。第1间隙51设置为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并且在铅直方向Z1上开放的间隙。第1间隙51的径向R1上的宽度设定为所述间隔D1。该值例如设定为数mm程度。间隔D1根据轴承13的内部间隙、箱体11的尺寸公差、旋转体14的尺寸公差以及止水部件15的尺寸公差等适宜设定。据此,第1环状壁41与止水部件15配置为并未接触。
形成有与第1环状壁51连续的第1空间44。第1空间44为由顶板40、第1环状壁41、止水部件15的外周部15b以及第2环状壁42分隔而成的环状的空间。第1空间44位于第1间隙51的上方。在径向R1上的第1空间44的内方,形成有第2空间45。第2空间45为由顶板40、第2环状壁42以及止水部件15的内周部15d分隔而成的环状的空间。第1空间44与第2空间45由第2环状壁42分隔。连接第1空间44与第2空间45的第2间隙52采用第1倾斜部15c来形成。
第1倾斜部15c设置为止水部件15的在径向R1上的中间部。第1倾斜部15c配置为环绕环状凸部24。第1倾斜部15c以随着向径向R1的内方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倾斜。换言之,第1倾斜部15c以随着向径向R1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倾斜。第1倾斜部15c在径向R1上从第2环状壁42的外方的位置起向第2环状壁42的内方的位置延伸。通过该构成,第1倾斜部15c与第2环状壁42在铅直方向Z1上排列地配置。
第1倾斜部15c具有第4对置部15f。第4对置部15f形成于第1倾斜部15c的上表面。沿与第4对置部15f正交的方向,排列有第4对置部15f与第2环状壁42的第3对置部42a。第4对置部15f与第3对置部42a间隔至少规定的间隔D2地配置。在第3对置部42a与第4对置部15f之间,形成有第2间隙52。
第2间隙52为了抑制通过第1间隙51以及第1空间44的水浸入第2空间45而设。第2间隙52设置为在与铅直方向Z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向与铅直方向Z1上交叉的方向开放而成的间隙。第2间隙52的宽度设定为至少所述间隔D2。该值例如设定为与间隔D1大致相同的程度。
第2间隙52在随着向径向R1的内方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向上倾斜。即,第2间隙52在与第1间隙51所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在铅直方向Z1上,第2间隙52的位置高于第1间隙51的位置地设定。形成有第2间隙52的第1倾斜部15c与内周部15d连续。
内周部15d设置为固定于箱体11的部分。内周部15d具有止水部件15的在径向R1上的内侧的端部。内周部15d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与承托部35平行地排列。内周部15d配置于箱体11的环状凸部24的上侧。内周部15d固定于环状凸部24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周部15d上,配置有迷宫形成部16。
迷宫形成部16为了抑制通过第2间隙52的水以及水的微粒子到达轴承13而设。迷宫形成部16配置于第2空间45,位于止水部件15与承托部35之间。迷宫形成部16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环状。
迷宫形成部16具有油保持部46、第1分隔壁47和第2分隔壁(接触部)48、48。
油保持部46为保持油53而设,形成为沟状。作为该油53能够例示液体状的油。另外,作为该油能够例示润滑脂所含有的半固体状的油。润滑脂为对基础油(base oil)混合晶胀剂而成的润滑剂。即,在采用半固体状的油时,油保持部46保持润滑脂。如此地,油53为液状或者半固体状,具有流动性。油保持部46固定于箱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油保持部46固定于内周部15d,并通过止水部件15固定于箱体11的环状凸部24。
油保持部46具有一对侧壁46a、46a,以及底壁46b。
一对侧壁46a、46a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筒状,并相互同心地配置。一对侧壁46a、46a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以连接一对侧壁46a、46a的下端部彼此的方式,配置有底壁46b。底壁46b固定于内周部15d。一对侧壁46a、46a与底壁46b协同,从而形成保持油53的空间。底壁46b支承第1分隔壁47。
第1分隔壁47为了划分油保持部46内的空间而设。第1分隔壁47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筒状,并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第1分隔壁47配置于一对侧壁46a、46a之间,并固定于底壁46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铅直方向Z1上,第1分隔壁47的上端的位置设置为与各侧壁46a、46a的上端的位置大致相同。另外,第1分隔壁47不形成为圆筒状亦可。例如,第1分隔壁47采用多个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壁部件来形成亦可。与第1分隔壁47相邻地配置有第2分隔壁48。
第2分隔壁48构成为与第1分隔壁47以及油保持部46协同、从而形成迷宫(之字(锯齿)状路径)49。第2分隔壁48固定于承托部35的顶板40,能够与承托部35一体地绕铅直轴线L1旋转。第2分隔壁48从油保持部46的上方配置。设置有一对第2分隔壁48。各第2分隔壁48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圆筒状,并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各第2分隔壁48配置于一对侧壁46a、46a之间。沿径向R1,一方的侧壁46a、一方的第2分隔壁48、第1分隔壁47、另一方的第2分隔壁48以及另一方的侧壁46a依次排列。各第2分隔壁48的下端部配置于油保持部46内,与油53接触。根据所述的构成,在迷宫形成部16上形成有迷宫49。
迷宫49设置为随着沿径向R1向内方而在铅直方向Z1上起伏的通路。迷宫49形成于油保持部46与第2分隔壁48之间。迷宫49在周向C1的整个范围上形成。迷宫49的一部分充满油53。旋转轴34与空间形成面23之间的空间50与第2空间45由迷宫49以及油53遮断。迷宫形成部16为了防止通过第1间隙51的水进一步浸入而设。另一方面,排水路17为了抑制水向第1间隙51的浸入而设。
具体而言,排水路17为了将通过所述的出入口43的水向出入口43的外部排出而设。排水路17位于承托部35的下方,并且,形成于止水部件15的下方。排水路17在周向C1的整个范围上形成。排水路17利用承托部35、止水部件15和箱体11来形成。
排水路17具有第1区域61、第2区域62、第3区域63以及第4区域64。
在径向R1上,第1区域61、第2区域62、第3区域63以及第4区域64依次排列。第1区域61设置为在径向R1上的排水路17的最外侧的区域。另一方面,第4区域64设置为在径向R1上的排水路17的最内侧的区域。
第1区域61由第1环状壁41的下端部与第2倾斜部25形成。第1区域61为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外部开放的部分。在径向R1上的第1区域61的外方侧的端部形成所述的出入口43。在铅直方向Z1上的第1区域61的高度例如设定为数mm以上。第1区域61内的空间位于第1环状壁41的下端部与第2倾斜部25之间。与第1区域61连续地配置有第2区域62。
第2区域62由止水部件15的外周部15b与第2倾斜部25形成。第2区域62内的空间位于外周部15b与第2倾斜部25之间。第2空间62内的空间与第1间隙51连续。在第2空间62的上方,配置有第1间隙51。第2区域62内的空间为:随着向径向R1上的排水路17的内方,铅直方向Z1上的宽度变小。与第2区域62连续地配置有第3区域63。
第3区域63由止水部件15的第1倾斜部15c与第2倾斜部25形成。第3区域63内的空间位于第1倾斜部15c与第2倾斜部25之间。第1倾斜部15c相对于水平面的坡度大于第2倾斜部25相对于水平面的坡度。据此,第3区域63内的空间为:随着向径向R1上的排水路17的内方,铅直方向Z1上的宽度变小。与第3区域63连续地配置有第4区域64。
第4区域64由止水部件15的内周部15d、第2倾斜部25以及环状凸部24形成。第4区域64内的空间位于内周部15d与第2倾斜部25之间。
第3区域63内的空间的大小以及第4区域64内的空间的大小均大于第2区域62内的空间的大小。据此,浸入至第2区域62的水易于向第3区域63以及第4区域64行进。因此,能够抑制水向第1间隙51的浸入。
[防水旋转机构的防水作用]
接着,说明防水旋转机构10的防水作用。图4为用于说明防水旋转机构10的防水作用的扩大主要部而得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在海水或者雨水等水浸入至出入口43时,该水如箭头A1所示,通过第1区域61内的空间,浸入至第2区域62。浸入至第2区域62的水进而如箭头A2所示,通过第3区域63内的空间到达第4区域64。到达第4区域64的水如箭头A3所示,被环状凸部24等形成第4区域64的部件弹回。据此,第4区域64的水如箭头A4所示,在第2倾斜部25上落下,通过出入口43,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外部排出。
在浸入至第2区域62内的水的流势强时,第2区域62内的水的一部分如箭头A5所示地行进。即,第2区域62的水的一部分通过第1间隙51,向承托部35与止水部件15之间的第1空间44浸入。如箭头A6所示,该水在第2间隙52的周边由第2环状壁42以及第1倾斜部15c弹回。据此,通过第1间隙51的水再次通过第1间隙51向第2区域62排出。
可是,在水的流势强时,或者在存在起因于浪花以及/或者湿气等的水的微粒子时,这些水或者水的微粒子如箭头A7所示,有时通过第2间隙52。该情况下,有时这些水或者水的微粒子到达至迷宫形成部16。可是,迷宫49由积存于油保持部46的油53堵塞。因此,所述的水或者水的微粒子无法通过迷宫49。因此,所述的水或者水的微粒子不会到达轴承13。
根据以上说明的防水旋转机构10,承托部35与止水部件15空开间隙51、52并临近地配置。间隙51、52为用于抑制水的浸入的宽度狭小的间隙。如此,存在止水部件15的结果是,抑制水向防水旋转机构10内的浸入。据此,防水旋转机构10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而且,止水部件15配置于承托部35的下方。据此,从承托部35的下方朝向承托部35的水由止水部件15承托。因此,能够抑制在旋转体14上附着有水。因此,可更可靠地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另外,用于发挥防水效果的止水部件15并非与旋转体14直接接触的构成。即,止水部件15与旋转体14为相互非接触。因此,不会由止水部件15与旋转体14的摩擦引起止水部件15的磨耗以及劣化。据此,能够长时间地可靠地发挥所述的防水效果。因此,在具有可绕铅直轴线L1旋转的旋转体14的防水旋转机构10中,能够长期间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止水部件15的第1倾斜部15c随着向径向R1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据此,能够使附着于第1倾斜部15c的水易于向下方流淌。其结果是,能够使附着于第1倾斜部15c的水易于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外部排出。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箱体11的第2倾斜部25随着向径向R1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据此,能够使附着于第2倾斜部25的水易于向下方流淌。其结果是,能够使附着于第2倾斜部25的水易于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外部排出。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第1间隙51在铅直方向Z1上延伸。据此,即使假设水浸入至第1间隙51内,该水也会朝向铅直方向Z1上方行进。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向承托部35与止水部件15之间的空间的浸入。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止水部件15的第2对置部15e与第1环状壁41的第1对置部41a水平地排列,并与第1对置部41a协同形成第1间隙51。如此,能够通过水平排列地配置第1对置部41a与第2对置部15e这一简单的构成,来形成第1间隙51。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形成有多个间隙51、52。据此,通过多个间隙51、52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内部的浸入,尤其是,水向轴承13的浸入。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多个间隙51、52形成为以铅直轴线L1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向轴承13的浸入。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迷宫形成部16的第2分隔壁48、48与油53协同,从而形成抑制水的浸入的壁。通过该壁,能够抑制水的浸入,尤其是水的微粒子的浸入。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形成有迷宫49。据此,能够更为提高通过迷宫形成部16防止水以及水的微粒子的效果。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形成有排水路17。因此,到达止水部件15的周边的水通过排水路17向防水旋转机构10的外部高效地排出。因此,防水旋转机构10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
另外,根据防水旋转机构10,排水路17构成为朝向径向R1的外方,并向外部的空间开放。另外,排水路17具有第3区域63,该第3区域63随着向径向R1的内方而铅直方向Z1的宽度变大。据此,浸入至排水路17内的水通过第3区域63,在防水旋转机构10的里侧(第4区域64)的宽敞的空间中,于排水路17内反弹。并且,于排水路17内反弹的水随后朝向外部的空间行进。据此,能够更顺畅地排出排水路17内的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限定中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如下地变更并实施亦可。
[变形例]
(1)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止水部件以及箱体分别以具有第1倾斜部以及第2倾斜部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水平地形成第1倾斜部以及第2倾斜部中的至少一方亦可。
(2)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间隙以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第1间隙在与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亦可。
(3)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形成有两个间隙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省略第2间隙亦可。另外,形成3个以上的间隙亦可。
(4)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迷宫形成部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省略迷宫形成部亦可。
(5)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排水路具有随着向径向的内方而铅直方向的宽度变宽的第3区域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排水路的铅直方向的宽度固定亦可。
(6)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防水旋转机构以设置于雷达天线装置的方式为例加以说明,但也可不限于此。例如,防水旋转机构设置于雷达天线装置以外的其他的装置亦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为作为设置有防水构造的旋转机构的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Claims (12)

1.一种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旋转体,具有配置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的承托部,并且能够以铅直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地由所述固定部支承;以及
间隙形成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且配置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
在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水的浸入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形成部具有第1倾斜部,
所述第1倾斜部形成为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第2倾斜部,该第2倾斜部配置于所述间隙形成部的下方,
所述第2倾斜部形成为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的外方而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间隙包括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第1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部具有第1对置部,
所述间隙形成部具有第2对置部,
所述第2对置部与所述第1对置部水平排列,并与所述第1对置部协同形成所述第1间隙,并且配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径向上的所述第1对置部的内方。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间隙为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间隙形成为以所述铅直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圆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保持部,构成为配置于所述间隙形成部与所述承托部之间,由所述固定部支承,并且保持油;以及
接触部,构成为固定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油保持部内的所述油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油保持部内的空间,
在所述油保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形成有迷宫。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路,采用所述间隙形成部与所述固定部来形成,用于排出所述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路构成为朝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外方,并向所述防水旋转机构的外部的空间开放,并且构成为具有随着向所述旋转体的径向内方而铅直方向的宽度变宽的区域。
12.一种雷达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旋转机构;以及
天线,固定于所述承托部,能够以所述铅直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
CN201310261815.0A 2012-06-29 2013-06-27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Active CN103511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6736A JP6002474B2 (ja) 2012-06-29 2012-06-29 レーダアンテナ装置
JP2012-146736 2012-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1631A true CN103511631A (zh) 2014-01-15
CN103511631B CN103511631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77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1815.0A Active CN103511631B (zh) 2012-06-29 2013-06-27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01706A1 (zh)
JP (1) JP6002474B2 (zh)
CN (1) CN1035116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2763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发那科株式会社 旋转编码器
CN110190374A (zh) * 2019-04-28 2019-08-30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体制舰载雷达天线座
CN110703269A (zh) * 2019-09-30 2020-01-17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防护装置和雷达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8688A (en) * 1990-11-27 1992-07-07 Sperry Marine, Inc. Mast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drive system utilizing a ball drive screw and nut assembly
CN1140353A (zh) * 1995-05-29 1997-01-15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防水结构的旋转机械
US20060033288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Hughes Michael R Sealed rotary joint for turret rotator
CN1837654A (zh) * 2005-03-24 2006-09-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防水/防尘结构
CN101187426A (zh) * 2006-11-22 2008-05-28 发那科株式会社 防水、防尘构造
US20110122017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ingle-antenna fm/cw marine rad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1905A (en) * 1939-04-04 1942-05-05 Gen Motors Corp Oil seal or guard
US2557140A (en) * 1948-12-23 1951-06-19 Razdowitz Adolph Rotary joint
US3514778A (en) * 1965-10-29 1970-05-26 Us Navy Drive system for scanning antenna
US3632253A (en) * 1970-01-16 1972-01-04 Rheem Mfg Co Pressure-responsive shaft seal for plastic materials extruders
JPS6185913U (zh) * 1984-11-09 1986-06-05
US4865334A (en) * 1988-11-04 1989-09-12 Ferrofluidics Corporation Long-life multi-stage ferrofluid seals incorporating a ferrofluid reservoir
JP2598710Y2 (ja) * 1993-05-27 1999-08-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モータの冷却構造
DE4438878A1 (de) * 1994-10-31 1996-05-02 Leybold Ag Dichtungssystem für eine vertikal angeordnete Welle
JPH0974718A (ja) * 1995-09-01 1997-03-18 Asmo Co Ltd 自動車用モータの冷却風導入構造
SE507745C2 (sv) * 1996-11-05 1998-07-06 Alfa Laval Ab Tätningsanordning
US6682077B1 (en) * 2001-02-14 2004-01-27 Guy Louis Letourneau Labyrinth seal for disc turbine
JP2003110327A (ja) * 2001-09-27 2003-04-11 Dx Antenna Co Ltd アンテナケースの構造
JP2005053464A (ja) * 2003-07-24 2005-03-03 Denso Corp 車両の前端構造
JP4519782B2 (ja) * 2006-01-31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空中線筐体
FR2913479A1 (fr) * 2007-03-07 2008-09-12 Champeaux Philippe De Joint tournant et rotor correspondant pour appareil a helices entrainees par l'ejection de gaz sous pression sur une pale et de l'helice, notamment pour helicopte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8688A (en) * 1990-11-27 1992-07-07 Sperry Marine, Inc. Mast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drive system utilizing a ball drive screw and nut assembly
CN1140353A (zh) * 1995-05-29 1997-01-15 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防水结构的旋转机械
US20060033288A1 (en) * 2004-08-10 2006-02-16 Hughes Michael R Sealed rotary joint for turret rotator
CN1837654A (zh) * 2005-03-24 2006-09-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防水/防尘结构
CN101187426A (zh) * 2006-11-22 2008-05-28 发那科株式会社 防水、防尘构造
US20110122017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ingle-antenna fm/cw marine rada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2763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发那科株式会社 旋转编码器
CN110190374A (zh) * 2019-04-28 2019-08-30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体制舰载雷达天线座
CN110703269A (zh) * 2019-09-30 2020-01-17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防护装置和雷达系统
CN110703269B (zh) * 2019-09-30 2023-03-10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防护装置和雷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9751A (ja) 2014-01-20
JP6002474B2 (ja) 2016-10-05
CN103511631B (zh) 2017-03-01
US20140001706A1 (en) 201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1631A (zh) 防水旋转机构以及雷达天线装置
US9593687B2 (en) Ceiling fan
US8497593B2 (en) Device for collecting swell energy
RU2414955C2 (ru)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с постоянным магнитом в качестве приводного механизма мешалки
WO2007010551B1 (en) Vertical axis windmill with guiding devices
US10099759B1 (en) Autonomous submersible structure
JP2020101182A (ja) 風力タービンの支持用海上プラットホームおよび付随する海上設備
JP2013124680A (ja) 建設機械の駆動装置
JP6856209B2 (ja) 水中推進装置および水中探査装置
AU2017371381A1 (en) Modular mooring buoy system, and buoyant body and modular unit thereof
KR20170098864A (ko) 세탁기
KR101616440B1 (ko) 흘수 계측 장치
CN104181542A (zh) 一种旋转式声纳探鱼器
CN103863926A (zh) 电梯的卷扬机
EP3702609A1 (en)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AU2021292366B8 (en) Floating or submersible body for acoustic position finding, in particular for de-mining activities
KR101574944B1 (ko) 풍력 발전기용 회전체
ES2732755T3 (es) Instalación de mezcla-separación de líquidos no miscibles
KR20150059006A (ko) 동요저감 장치를 구비한 부유식 풍력발전기
CN110792559A (zh) 一种水陆两栖风力发电装置
CN211936783U (zh) 一种新型加药装置
CN109552901A (zh) 粉体物料方仓卸料装置
JP7213870B2 (ja) 旋回式船舶推進装置の機械要素監視システム
EP2837420B1 (en) Stirring device
CN215894953U (zh) 一种激光雷达扫描监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