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883A -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3883A
CN103503883A CN201310521360.1A CN201310521360A CN103503883A CN 103503883 A CN103503883 A CN 103503883A CN 201310521360 A CN201310521360 A CN 201310521360A CN 103503883 A CN103503883 A CN 103503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ester
benzene thiophene
thiophene bacterium
triazole
flutriaf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13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晓东
高明
赵超
褚小静
吴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evencontinent Gre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213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38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883A/zh
Priority to CN201410546131.XA priority patent/CN104351209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制剂辅助成分组成,所述活性成分由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组成,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50至50:1,其中,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戊唑醇、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及己唑醇中的一种。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的成分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属于两种不同机理的杀菌剂,两者复配不会产生抵触,在一定范围内对抗性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防治效果显著,对农作物安全无药害,且复配后对哺乳动物急性毒性降低,提高了安全性。田间试验表明: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扩大了杀菌谱,对作物白粉病、叶斑病、稻曲病、黑星病、纹枯病、立枯病等病害有特效,且用药量少。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作用,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苯噻菌酯是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噻菌酯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持效时间长等特点,对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常见的白粉病、锈病、叶斑病、褐斑病、霜霉病和稻瘟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该类化合物除高效抑菌作用外,还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促进粮食增产丰收。种类主要包括:戊唑醇、粉唑醇、三唑酮、三唑醇、丙环唑、己唑醇、环唑醇、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英文名称:Tebuconazole,化学名:(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
三唑酮,英文名称:Triadimefon,又名百理通,粉锈宁。是一种具有较强内吸性的杀菌剂,具有双向传导功能,并且具有预防、铲除、治疗和熏蒸作用,持效期较长。对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有特效,对玉米、高粱等黑穗病、玉米圆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丙环唑原药,英文名称: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葡萄炭疽病,西瓜蔓枯病,草莓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番茄炭疽病,辣椒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粉唑醇,英文名称:Flutriafol,化学名:2,4′-二氟-α-(1h-1,2,4-三唑-1甲基)二苯基甲醇,是一种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地防治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等。
己唑醇,英文名称:Hexaconazole,化学名:(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对水稻上稻曲纹枯病、小麦纹枯白粉锈病、葡萄白腐黑痘炭疽病均有优良的防效。
在农业生产中,真菌性病害是危害作物生长主要因素,种类多、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目前控制作物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化学防治。长期化学防治必然结果是诱导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导致药剂对病害防治效果下降,造成农业减产。目前报道小麦白粉病、黄瓜霜霉病、果树条锈病等病害对许多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现有技术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单剂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使用成为农药应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复配配方不仅可以扩大农药防治对象和应用范围,提高药效,降低毒性、药害和残留,还可以克服和减缓抗药性产生。然而并不是任意两种农药单剂都可以这样复配使用,因这种复配也存在着问题,如有些活性成分虽然各自使用问题不大,但是复配使用后,在他们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苯噻菌酯与戊唑醇、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己唑醇的复配组合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抗性低、安全性好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制剂辅助成分组成,所述活性成分由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组成,其中,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戊唑醇、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及己唑醇中的一种。
上述活性成分中,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50至50:1。
进一步,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25至25:1。
进一步,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10至5:1。
进一步,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5。
根据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包括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及悬乳剂。上述制剂中,活性成分的质量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5%,优选为5%~85%,更优选为10~7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或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上述的不同制剂类型,活性成分的含量范围有所述不同。通常,按重量百分比计,液体制剂含1%~70%的活性成分,效果更好的为5%~65%;固体制剂含5%~85%的活性成分,效果更好的为10%~70%。
根据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所用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可以根据要制成的剂型的需要来添加,常见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乳化剂、稳定剂、填料等。
所述分散剂可以为例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聚羧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脂肪胺聚氧乙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润湿剂可以为例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NNO、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茶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崩解剂可以为例如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钠、硫酸铵、氯化铝、氯化镁、无水硫酸钠、氯化钙、聚丙烯酸乙酯、膨润土、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粘结剂可以为例如选自明胶、阿拉伯胶、淀粉、硅酸钠、聚醋酸乙烯酯、酚醛树脂、黄原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丙烯酸钠、糊精、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消泡剂可以为例如选自硅油、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乳化剂可以为例如选自烷基苯磺酸钙、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稳定剂可以为例如选自BHT、丁二酸、己二酸、草酸、山梨醇钠、甲苯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磷酸三丁酯、三乙醇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填料可以为例如选自高岭土、膨润土、淀粉、轻质碳酸钙、生石灰、硅藻土、方解石、活性白土、粘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这样有利于活性成分在植物表面充分展布,通常,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制剂总量的5%~50%,其余为其他添加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果树、蔬菜及禾谷类作物的常见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述病害为植物真菌性病害,包括但不限于白粉病、叶斑病、稻曲病、黑星病、纹枯病、立枯病等。
为此,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上述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蔬菜及禾谷类作物的纹枯病、炭疽病、白粉病、条锈病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活性成分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属于两种不同机理的杀菌剂,两者在一定范围内复配不会产生抵触,而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用药量小且扩大了杀菌谱。本发明的活性成分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均属于低毒杀菌剂,二者复配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药害,且对作物具有调节作用,适用于多种作物的病害防治。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环境安全,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室内盆栽法。
试验药剂均有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应用实施例一
1.苯噻菌酯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毒力测定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准则》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其中,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求得药剂对靶标病菌的EC50值。根据孙沛云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2.苯噻菌酯与丙环唑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靶标选择辣椒炭疽病菌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菌丝能沿水平方向、有一定生长速率且周缘生长整齐的真菌。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加入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处理不少于3个重复。将培养好的培养皿中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子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中期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朝上,盖上皿盖,于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其中,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求得药剂对靶标病菌的EC50值。根据孙云沛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3.苯噻菌酯与三唑酮复配对甜瓜白粉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选用感病甜瓜品种盆栽,待幼苗长至2叶~3叶期备用。将发病甜瓜叶片上24h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孢子均匀抖落接种于处理的2~3叶期盆栽甜瓜苗上,每处理不少于3盆,每盆10株。将复配药剂根据预试试验配制成5~7个系列浓度,接种24h后用喷雾法将药剂均匀喷洒于备用的甜瓜苗上,自然晾干。设不含药剂的空白对照。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20℃~24℃的条件下培养10d。待空白对照病发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每处理至少调查50片叶,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数据分析方法: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051
将防治效果换算为几率值,药物浓度转换为对数值,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对数值与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毒力指数级混用的共毒系数(CTC值),CTC值大于100为增效作用,小于100为拮抗作用。
4.苯噻菌酯与粉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同苯噻菌酯与三唑酮复配对甜瓜白粉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的测试方法。
5.苯噻菌酯与己唑醇复配对小麦条锈病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材料为小麦感条锈病麦类作物品种,每盆播种20粒种子,出苗后选定其中10株,长至2叶1心期备用。将发病叶片上24h内产生的锈菌新鲜夏孢子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的纯净水洗下,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的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的悬浮液,备用。
试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供接菌试验,每处理1盆,4次重复。每盆喷菌液5mL,接种24h后喷药液。药液由申请人将原药配制成所需要的制剂,在预处理基础上设置系列浓度,并设只有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接种后黑暗保湿培养12h以上,保湿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为25℃~20℃,然后移至恒温室,在温度18℃~24℃的条件下培养,每天光照12h以上。待空白对照发病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分级标准:
0级:无孢子堆;
1级: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6%-10%;
5级: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11%-25%;
7级: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孢子堆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数据分析方法: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061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062
将防治效果换算为几率值,药物浓度转换为对数值,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对数值与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依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毒力指数及混用的共毒系数(CTC值),CTC值大于100为增效作用,小于100为拮抗作用。
上述毒力测定结果如以下表所示: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1苯噻菌酯和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苯噻菌酯1+戊唑醇50 0.50 162.38
苯噻菌酯1+戊唑醇25 0.28 177.65
苯噻菌酯1+戊唑醇10 0.22 221.34
苯噻菌酯1+戊唑醇5 0.12 266.51
苯噻菌酯5+戊唑醇1 0.25 240.54
苯噻菌酯25+戊唑醇1 0.20 188.77
苯噻菌酯50+戊唑醇1 0.25 200.82
苯噻菌酯 0.51 -
戊唑醇 0.74 -
由表1可知,苯噻菌酯、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EC50分别为0.50mg/L和0.74mg/L。苯噻菌酯和戊唑醇在50:1至1:50的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162.38~266.51。其中,苯噻菌酯:戊唑醇=1:5时,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266.51。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2苯噻菌酯和丙环唑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苯噻菌酯1+丙环唑50 4.25 164.57
苯噻菌酯1+丙环唑25 2.38 195.60
苯噻菌酯1+丙环唑10 1.98 211.59
苯噻菌酯1+丙环唑5 1.70 225.70
苯噻菌酯5+丙环唑1 3.65 180.24
苯噻菌酯25+丙环唑1 4.53 168.52
苯噻菌酯50+丙环唑1 4.19 162.81
苯噻菌酯 5.43 -
丙环唑 4.47 -
由表2可知,苯噻菌酯、丙环唑对辣椒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5.43mg/L和4.47mg/L,二者相差不大。苯噻菌酯和丙环唑在50:1至1:50的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162.81~225.70。其中,苯噻菌酯:丙环唑=1:5时,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225.70。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3苯噻菌酯和三唑酮复配对甜瓜白粉病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苯噻菌酯1+三唑酮50 4.25 179.37
苯噻菌酯1+三唑酮25 2.38 191.60
苯噻菌酯1+三唑酮10 2.12 188.9
苯噻菌酯1+三唑酮5 1.70 222.30
苯噻菌酯5+三唑酮1 3.65 171.24
苯噻菌酯25+三唑酮1 4.53 149.7
苯噻菌酯50+三唑酮1 4.19 202.81
苯噻菌酯 10.43 -
三唑酮 11.47 -
由表3可知,苯噻菌酯、三唑酮对甜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10.43mg/L和11.47mg/L。苯噻菌酯和三唑酮在50:1至1:50的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149.7~222.3。其中,苯噻菌酯:三唑酮=1:5时,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222.30。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4苯噻菌酯和粉唑醇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苯噻菌酯1+粉唑醇50 8.25 160.50
苯噻菌酯1+粉唑醇25 7.58 185.52
苯噻菌酯1+粉唑醇10 6.54 227.86
苯噻菌酯1+粉唑醇5 5.60 280.70
苯噻菌酯5+粉唑醇1 6.75 182.54
苯噻菌酯25+粉唑醇1 8.43 155.50
苯噻菌酯50+粉唑醇1 8.19 166.84
苯噻菌酯 10.33 -
粉唑醇 9.67 -
由上表4可知,苯噻菌酯、粉唑醇对黄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10.33mg/L和9.67mg/L。苯噻菌酯和粉唑醇在50:1至1:50的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155.50~280.70。其中,苯噻菌酯:粉唑醇=1:5时,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280.70。
毒力测定结果五
表5苯噻菌酯和己唑醇复配对小麦条锈病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苯噻菌酯1+己唑醇50 4.38 132.50
苯噻菌酯1+己唑醇25 4.00 175.50
苯噻菌酯1+己唑醇10 3.86 198.2
苯噻菌酯1+己唑醇5 3.25 210.85
苯噻菌酯5+己唑醇1 6.08 142.46
苯噻菌酯25+己唑醇1 7.45 135.18
苯噻菌酯50+己唑醇1 8.10 126.84
苯噻菌酯 12.63 -
己唑醇 5.58 -
由表5可知,苯噻菌酯、己唑醇对小麦条锈病的EC50分别为12.63mg/L和5.58mg/L。苯噻菌酯和己唑醇在25:1至1:50的范围内复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132.50~210.85,苯噻菌酯:己唑醇=50:1时的复配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为126.84。其中,苯噻菌酯:粉唑醇=1:5时,增效效果最为明显,共毒系数最大为210.85。
实施应用例二
实施例1  15%苯噻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2%、戊唑醇13%、烷基萘磺酸盐3%、NNO2%、丙三醇1.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乙醇2%、BHT1.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15%苯噻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2  60%苯噻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10%、戊唑醇50%、十二烷基硫酸钠5%、聚羧酸盐2%、聚乙二醇2%、甲基纤维素1.5%、丁二酸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60%苯噻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3  1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5%、粉唑醇10%、木质素磺酸盐5%、润湿剂2%、聚乙二醇2%、丙三醇5%、羧甲基纤维素钠1.5%、顺丁橡胶1.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1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4  7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25%、粉唑醇50%、脂肪胺聚氧乙烯5%、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2%、乙二醇2%、丁基缩水甘油醚1.5%、羟乙基纤维素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7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5  10%苯噻菌酯·三唑酮悬浮剂
苯噻菌酯3%、三唑酮7%、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阿拉伯胶2%、黄原胶0.5%、乙二醇4%、二乙醇胺1.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10%苯噻菌酯·三唑酮悬浮剂。
实施例6  20%苯噻菌酯·丙环唑悬浮剂
苯噻菌酯7%、丙环唑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5%、烷基苯磺酸钙盐2.6%、乙二醇2%、聚氧化乙烯0.8%、环氧大豆油1.7%、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20%苯噻菌酯·丙环唑悬浮剂。
实施例7  43%苯噻菌酯·丙环唑悬浮剂
苯噻菌酯17%、丙环唑2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烷基苯磺酸钙盐3.2%、聚乙二醇2%、聚丙烯酰胺0.8%、甘露醇1.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43%苯噻菌酯·丙环唑悬浮剂。
实施例8  40%苯噻菌酯·己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8%、己唑醇32%、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5%、聚乙烯醇2.4%、阿拉伯胶1.5%、丙三醇2.1%、木糖醇1.7%、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40%苯噻菌酯·己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9  70%苯噻菌酯·己唑醇悬浮剂
苯噻菌酯7%、己唑醇6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聚羧酸盐2%、聚乙二醇2%、聚丙烯酸钠0.8%、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磨砂机研磨4h制得70%苯噻菌酯·己唑醇悬浮剂。
实施例10  10%苯噻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8%、戊唑醇2%、木质素磺酸盐8%、NNO5%、淀粉5%、氯化镁1%、硅酸钠2%、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10%苯噻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1  30%苯噻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18%、戊唑醇12%、木质素磺酸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5%、氯化铝2.1%、聚醋酸乙烯酯4.2%、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30%苯噻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2  1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8%、粉唑醇2%、木质素磺酸盐8%、淀粉5%、无水硫酸钠3.1%、聚醋酸乙烯酯6.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1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3  6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33%、粉唑醇27%、木质素磺酸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淀粉5%、氯化镁1%、山梨醇钠2%、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6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4  1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8%、粉唑醇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拉开粉BX2.5%、碳酸氢钠2%、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10%苯噻菌酯·粉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5  10%苯噻菌酯·三唑酮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8%、三唑酮2%、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皂角粉2.5%、碳酸氢钠2%、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10%苯噻菌酯·三唑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6  30%苯噻菌酯·三唑酮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5%、三唑酮25%、甲基纤维素8%、拉开粉BX5%、氯化钠11%、聚乙烯醇4%、山梨醇钠0.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30%苯噻菌酯·三唑酮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7  75%苯噻菌酯·丙环唑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7%、丙环唑68%、聚羧酸盐5.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氯化钙4.4%、聚乙烯醇1.1%、己二酸1%、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75%苯噻菌酯·丙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8  75%苯噻菌酯·丙环唑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7%、丙环唑68%、脱糖木质素磺酸钠6.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5%、硫酸钠4%、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4%、草酸1.5%、膨润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75%苯噻菌酯·丙环唑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9  20%苯噻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7%、己唑醇13%、脱糖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聚丙烯酸乙酯4%、黄原胶1.1%、BHT1.5%、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20%苯噻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0  45%苯噻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11%、己唑醇34%、脱糖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硫酸钠4%、聚乙烯醇1%、丁基缩水甘油醚0.5%、轻质碳酸钙加至100%,混合,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挤压造粒,干燥即得45%苯噻菌酯·己唑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1  5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苯噻菌酯5%、粉唑醇5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3%、脱糖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硫酸钠25%、聚乙烯醇4%、硅油0.4%、丁基缩水甘油醚0.5%、水加至100%,混合制得5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实施例22  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苯噻菌酯10%、粉唑醇2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2.5%、脱糖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硫酸钠25%、乙二醇4%、硅油0.2%、丁基缩水甘油醚0.5%、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实施例23  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苯噻菌酯10%、粉唑醇25%、润湿剂聚氧羧酸盐类2.5%、分散剂脱糖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硫酸铵5%、乙二醇4%、硅油0.2%、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实施例24  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苯噻菌酯10%、粉唑醇2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2.5%、脱糖木质素磺酸钠4%、茶枯4%、硫酸钠25%、甲基纤维素2.4%、三甘醇1.3%、硅油0.2%、丁基缩水甘油醚0.5%、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5%苯噻菌酯·粉唑醇悬乳剂。
实例25  30%苯噻菌酯·戊唑醇乳油
苯噻菌酯15%、戊唑醇15%、乳化剂603#5%、乳化剂500#2%、乳化剂EL-3602%、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制得乳油制剂。
实例26  40%苯噻菌酯·粉唑醇乳油
苯噻菌酯10%、粉唑醇30%、乳化剂600#5%、乳化剂500#1%、乳化剂EL-3602%、溶剂DMF10%、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制的乳油制剂。
实例27  20%苯噻菌酯·三唑酮乳油
苯噻菌酯5%、三唑酮15%、乳化剂1601#4%、乳化剂500#2%、农乳34#1%、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制的乳油制剂。
实例28  25%苯噻菌酯·丙环唑乳油
苯噻菌酯5%、丙环唑20%、乳化剂603#5%、乳化剂500#2%、乳化剂EL-3602%、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制的乳油制剂。
实例29  52%苯噻菌酯·己唑醇乳油
苯噻菌酯2%、戊唑醇50%、乳化剂602#5%、乳化剂500#1%、乳化剂EL-402%、溶剂油100#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制的乳油制剂。
实例30  70%苯噻菌酯·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10%、戊唑醇60%、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3%、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5%、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制的可湿性粉剂。
实例31  75%苯噻菌酯·粉唑醇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25%、粉唑醇50%、润湿剂脂肪醇硫酸盐3%、分散剂聚羧酸盐5%、木质素磺酸钙2%、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制的可湿性粉剂。
实例32  70%苯噻菌酯·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10%、三唑酮60%、润湿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5%、木质素磺酸钙1%、填料白炭黑10%、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制的可湿性粉剂。
实例33  80%苯噻菌酯·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20%、三唑酮60%、润湿剂十八烷基丁二酸钠3%、分散剂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钙2%、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制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34  26%苯噻菌酯·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1%、三唑酮25%、润湿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分散剂EO-PO嵌段共聚物3%、木质素磺酸钠1%、高岭土补足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混合制的可湿性粉剂。
以上实施例中,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比例均可在1:50至50:1的增效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表6本发明的实施例1~9悬浮剂的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31
表7本发明的实施例10~20水分散粒剂的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42
表8本发明的实施例21~24悬乳剂的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43
表9本发明的实施例25~29乳油的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44
表10本发明的实施例30~34可湿性粉剂的主要技术指标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45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51
杀菌组合物防治葡萄白粉病病菌田间药效试验
对实施例1~34的杀菌组合物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地点为江苏无锡滨湖区,供试药剂由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药前调查葡萄白粉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10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d、14d和21d分别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Figure BDA0000403906200000161
由上表11可以看出,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有较好的效果,7d防效均≥85%好于三种对照药剂苯噻菌酯、三唑酮和己唑醇,对葡萄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复配,持效期有了一定延长,实施例1~34的14d、21d防效明显均高于三种对照药剂。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发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对葡萄无药害。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其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制剂辅助成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由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组成,其中,所述三唑类杀菌剂为戊唑醇、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及己唑醇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50至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25至2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10至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噻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质量比为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及悬乳剂。
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蔬菜及禾谷类作物的病害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为纹枯病、炭疽病、白粉病、条锈病。
CN201310521360.1A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35038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1360.1A CN103503883A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410546131.XA CN104351209B (zh) 2013-10-29 2014-10-16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1360.1A CN103503883A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883A true CN103503883A (zh) 2014-01-15

Family

ID=4988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1360.1A Pending CN103503883A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201410546131.XA Active CN104351209B (zh) 2013-10-29 2014-10-16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6131.XA Active CN104351209B (zh) 2013-10-29 2014-10-16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50388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5740A (zh) * 2014-09-26 2015-01-07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7094774A (zh) * 2017-05-06 2017-08-29 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苯噻菌酯的协同增效组合物
CN107156140A (zh) * 2017-06-05 2017-09-1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8064855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丙硫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012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3155927A (zh) * 2013-03-28 2013-06-19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A87950C2 (uk) * 2006-05-03 2009-08-25 Дау Агросайенсиз Ллс Спосіб розпилення пестициду зі зменшеним знесенням аерозолю
CN103141493A (zh) * 2013-04-02 2013-06-12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与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25509A (zh) * 2013-04-06 2013-06-05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苯噻菌胺与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012A (zh) * 2011-07-21 2012-01-04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3155927A (zh) * 2013-03-28 2013-06-19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5740A (zh) * 2014-09-26 2015-01-07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8064855A (zh) * 2016-11-11 2018-05-25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丙硫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094774A (zh) * 2017-05-06 2017-08-29 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苯噻菌酯的协同增效组合物
CN107156140A (zh) * 2017-06-05 2017-09-1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1209B (zh) 2016-04-13
CN104351209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7540A (zh) 一种含氟唑菌酰羟胺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15777B (zh) 一种含乙嘧酚和甲基硫菌灵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37162B (zh) 一种含有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255740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18257A (zh) 杀菌类农药组合物
CN103960251A (zh)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90A (zh) 一种氰烯菌酯与三唑类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22465B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3916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48424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03883A (zh)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44742A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和丙硫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8294014A (zh) 一种防治根腐病的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57152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15169A (zh) 一种含二氰蒽醌的农用杀菌复配组合物
CN100360020C (zh) 氟硅唑与醚菌酯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0757B (zh) 含有肟菌酯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
CN107242242A (zh) 包含灭菌丹和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4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04732B (zh) 一种含zj5337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910B (zh) 含甲磺酰菌唑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206407B (zh) 一种含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30945B (zh) 含有肟菌酯和氟菌唑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04730B (zh) 一种含碳酸苄酯‑2,3,8‑三甲基‑6‑七氟异丙基‑4‑喹啉酯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14190392B (zh)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