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924A -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924A
CN103502924A CN201280021186.8A CN201280021186A CN103502924A CN 103502924 A CN103502924 A CN 103502924A CN 201280021186 A CN201280021186 A CN 201280021186A CN 103502924 A CN103502924 A CN 103502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ersonal digital
digital assistant
mode
assista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1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924B (zh
Inventor
森永康夫
塚本昌克
太田学
樋口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02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9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07Static hand or a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07Static hand or arm
    • G06V40/11Hand-related biometrics; Hand pos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移动信息终端,可以不受用户的抓持特征的个体差异左右,而高精度地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获取抓持压力分布;抓持压力记录器,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该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以及操作状态判定部,当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在每个单位时间的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Description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抓持移动信息终端时的抓持特征来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单手/双手操作等)的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始使用具备触摸面板作为用户界面的移动信息终端。在采用了触摸面板的移动信息终端中,用户通过用手指触摸或划过画面,可以直观地操作移动信息终端。而且,最近的移动信息终端大多数还在内部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在此种移动信息终端中,匹配加速度传感器侦测到的重力方向,可以自动切换显示画面的显示方向。因此,用户能够视情况以各种抓持状态、操作状态使用移动信息终端。例如,用户可以用右手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仅用右手指(主要是右手拇指)进行操作,或者用左手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仅用左手指(主要是左手拇指)进行操作,或者用右手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仅用左手指(主要是左手食指)进行操作,或者用左手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仅用右手指(主要是右手食指)进行操作。除此以外,用户例如可以不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是放在桌子上等用右手指或左手指进行操作,还可以用双手抓着移动信息终端而用两个手指(主要是双手拇指)进行操作。
这样,移动信息终端的抓持状态、操作状态即便产生各种变化,以往的移动信息终端也无法进行适合各抓持状态及各操作状态的画面显示。例如,用右(左)手抓着而想要以右(左)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以下将该操作方法称为单手操作)时,在触摸面板的右上角或左下角、左上角或右下角就会产生该右(左)手拇指难以按压到的区域。当该区域显示着图标、链接等时,用户难以在单手操作的状态下按压该区域上显示的图标、链接。例如,当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站在电车内而想要操作移动信息终端时,用户会单手抓着电车的拉手环或扶手以防备电车摇晃,用另一只手对移动信息终端进行单手操作。
如上所述,在触摸面板上的右(左)手拇指难以按压到的区域内,显示着用户想要按压的图标、链接等时,用户只能忍耐到电车的下一次停车时进行该操作,在电车停车时用双手操作移动信息终端,或者在电车行驶时暂时不抓持吊环或扶手等,而临时用双手操作移动信息终端。在电车行驶时不抓持吊环或扶手等的情况下,当电车大幅度摇晃时,用户有可能失去平衡而跌倒。此外,当电车拥挤时,有撞到其他乘客或踩踏其他乘客脚的危险。另外,例如在用户单手拎着无法背负的货物的状态下,想要用另一只手操作移动信息终端时也会产生同样的不便。这种情况下,用户必须将货物暂时放到地面后再操作移动信息终端。
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通过如下方法解决所述问题,即,利用配置在壳体左边缘上侧的触控传感器(以下称为左传感器)、配置在壳体右边缘上侧的触控传感器(以下称为右传感器),根据左右传感器中的拇指的侦测状态、及触摸面板的侦测状态,来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是左手单手操作/右手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哪一种。具体来说,若将(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的侦测状态表示成○=侦测、×=未侦测,例如当左右传感器、触摸面板均未侦测到时,可表示成(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于此,若将初始状态S1定义成用户未抓持便携终端且未触摸触摸面板的状态,则初始状态S1可以表示成(×、×、×)。若侦测到从该初始状态(×、×、×)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左手拇指贴在便携终端的壳体左边缘上侧,过渡至左手单手保持状态S2。若侦测到从左手单手保持状态S2(○、×、×)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拇指活动而即将触摸触摸面板,过渡至左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而且,若侦测到从左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拇指已触摸触摸面板,过渡至左手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此外,若侦测到从左手单手保持的状态S2(○、×、×)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是用左手单手保持并用右手指操作了触摸面板,过渡至左保持右操作的状态S5。
右手的情况也相同。若侦测到从初始状态(×、×、×)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右手拇指贴在便携终端的壳体右边缘上侧,过渡至右手单手保持状态S6。若侦测到从右手单手保持状态S6(×、○、×)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拇指活动而即将触摸触摸面板,过渡至右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而且,若侦测到从右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拇指已触摸触摸面板,过渡至右手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8。此外,若侦测到从右手单手保持的状态S6(×、○、×)变化成状态(×、○、○),则判断为是用右手单手保持并用左手指操作了触摸面板,过渡至右保持左操作的状态S9。这样,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是左手单手操作/右手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哪一种,从而变更触摸面板上操作按钮的配置,以便在任何保持状态下均容易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698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想要利用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管理当前的用户的保持状态时,会产生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并未考虑到用户的抓持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认为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中对于用户的保持状态的管理无法实现一定以上的精度。例如,在左保持右操作的状态S9中,用户并不一定是用左手拇指贴在便携终端的壳体左边缘上侧。用户也许未将左手拇指贴在便携终端的壳体左边缘上侧,而是在拇指指尖朝用户面部的方向上转动拇指,用拇指的根部按压壳体左边缘中央部。当用户抓着便携终端的下方时,配置在壳体左边缘上侧的左传感器的侦测结果有可能变成未侦测到。这种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无法准确管理用户的保持状态,无法进行与各保持状态相适的操作按钮的配置变更。
第二个问题是,左传感器、右传感器、触摸面板所示的一个侦测状态指代的用户保持状态根据过渡路径不同而存在多个。例如,侦测状态(×、×、×)根据过渡路径不同,而作为初始状态S1、左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右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的任一者的保持状态被管理。例如,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判断侦测状态(×、×、×)为左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3,但事实上该判断结果为误判断,实际上正确的是右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此时,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在之后向状态(×、×、○)过渡时,会将过渡后的保持状态误判断为左手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实际上,由于是从右手单手操作前的状态S7过渡成状态(×、×、○),因此正确判断是过渡至右手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8。这样,对于从误判断结果的左手单手操作后的状态S4至此后的过渡目的地的判断,将会不断重复进行误判断。
因此,专利文献1的便携终端中,当用户的保持状态的判断流程的任一处发生误判断时,后面的过渡的判断结果将全部错误。这样就存在如下问题,基于错误的判断结果进行触摸面板的操作按钮的配置变更,反而会让用户感觉繁琐,增大用户的不便。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用户抓持特征的个体差异左右,而能以高精度判断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的移动信息终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抓持压力记录器、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及操作状态判定部。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抓持压力记录器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获取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操作状态判定部在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可以不受用户抓持特征的个体差异左右,以高精度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纵显示时的双手操作的抓持特征的图。
图1B是表示纵显示时的单手操作的抓持特征的图。
图2A是表示横显示时的双手操作的抓持特征的图。
图2B是表示横显示时的单手操作的抓持特征的图。
图3A是表示单手操作时操作指向上方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3B是表示单手操作时操作指向下方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3C是表示伴随操作指移动的抓持压力变动区域的图。
图4是例示全体实施例的便携终端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图。
图5表示说明抓持压力变动点的位置与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图5A表示纵显示、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5B表示纵显示、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5C表示横显示、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5D表示横显示、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6表示说明抓持压力变动点的位置与画面方向及操作状态的关系的图,图6A表示以上下为顶底的纵显示进行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6B表示以上下为顶底的纵显示进行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6C表示以右左为顶底的横显示进行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6D表示以右左为顶底的横显示进行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7A是例示画面方向未知且进行左手单手操作时的操作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7B是例示画面方向未知且进行右手单手操作时的操作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7C是表示将图7A与图7B的操作指移动区域重叠所得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8A是例示画面方向已知且进行左手单手操作时的操作指移动区域的图。
图8B是表示根据图8A的操作指移动区域所得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9A是例示抓持压力变动点位于相对下侧时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9B是例示抓持压力变动点位于相对上侧时的最佳配置区域的图。
图10是例示触摸面板记录器记录的日志的图,图10A表示纵显示进行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10B表示纵显示进行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10C表示横显示进行左手单手操作的情况,图10D表示横显示进行右手单手操作的情况。
图11是例示可操作目标的最佳配置的图,图11A表示图标的情况,图11B表示键盘的情况,图11C表示链接的情况。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4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4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5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5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6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6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7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7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部附加相同编号,且省略重复说明。
<术语说明>
[移动信息终端]
作为将移动信息终端具体化的设备例,有便携终端、PDA、便携游戏机、电子记事本、电子书籍专用终端等。然而,并不限于列举的这些设备,只要是(1)一边抓持一边使用且使用时可获取抓持压力、(2)单手操作及双手操作均可操作、(3)具备触摸面板的设备,则任何设备均可设为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在实施例的说明中将便携终端作为具体例而详细地进行说明。
[单手操作/双手操作]
右手抓持移动信息终端而用右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左手抓持而用左手拇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均称为单手操作。此外,右手抓持移动信息终端而用左手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左手抓持而用右手指操作触摸面板的情况均称为双手操作。
[显示方向/画面方向]
将移动信息终端的长方形显示画面的长边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显示、或作为左右方向进行显示而进行区分的显示的方向称为显示方向。此外,将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的顶底的方向称为画面方向、或顶底方向。
[纵显示/横显示]
将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方向是以显示画面长边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朝向的情况称为纵显示。此外,将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方向是以显示画面长边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朝向的情况称为横显示。
[操作指]
将接触移动信息终端的触摸面板而操作移动信息终端的手指称为操作指。
[变动点]
后述全体实施例中出现的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针对各压力传感器算出的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时,该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被称为变动点。
[变动次数/变动次数超过点]
在后述实施例2、4、6、7、8中出现的变动次数计数部所计数的各压力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变成变动点的次数被称为变动次数。此外,该变动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被称为变动次数超过点。
[抓持压力变动点]
在统称所述变动点和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称为抓持压力变动点。
[可操作目标]
对显示在移动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上且用户可操作的目标的统称。具体来说有图标、链接、键盘等。
<单手操作与双手操作的抓持特征差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信息终端并不限于便携终端,可以是各种设备,但为了便于理解说明,本发明的全体实施例中是以具备触摸面板的便携终端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1B、图2A,2B、图3A,3B,3C,说明用户抓持具备触摸面板的便携终端时的用户的左手指的状态。图1A,1B是纵显示时的单手操作与双手操作的抓持特征差异的对比图。便携终端2具有大体长方形,其一面设有长方形的显示画面2D。触摸面板形成在显示画面2D上,但并未图示。图2A,2B是横显示时的单手操作与双手操作的抓持特征差异的对比图。图3A,3B,3C是单手操作时的抓持压力变动的说明图。图1A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抓持/右手操作时的左手的情况。图1B表示进行纵显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左手的情况。
对比图1A、图1B,可知左手的食指IND、中指MID、无名指ANN、小指LIT的抓持位置差异不大,拇指的位置差异大。也就是说,如图1A那样进行纵显示/左手抓持/右手操作时,为了不妨碍右手指的操作、或者为了让用户便于阅读显示画面2D,用户的左手拇指THM退避至不与显示画面2D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此,如图1B那样进行纵显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为了对用户期望的可操作目标进行按压,用户的左手拇指THM在触摸面板2D的大体中央处等待。这一点当然在画面方向为横方向时也完全相同(图2B是进行横显示/左手抓持/右手操作时的左手的情况,图2B是进行横显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左手的情况)。
单手操作时,可发现双手操作时不会出现的固有特征。图3A是表示纵显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逆时针方向的可动区域界线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纵显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顺时针方向的可动区域界线的状态的图。另外,图3A,3B均表示将用户能够容易移动的范围设为可动区域的情况。用户如图3A,3B那样能够移动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可知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指尖部是以拇指根部与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点为中心画出圆弧状的轨迹。而且,可知左手拇指的根部与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点附近(图3C的虚线包围的椭圆区域2R)的抓持压力会随着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旋转、按压动作而时刻发生变动。
另一方面,参照图1A、图2A可知,在双手操作时,并不限于所述图3C的虚线包围的椭圆区域2R,在便携终端2的任何区域均不会产生大的抓持压力变动。据此,当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何区域产生超过规定值的抓持压力变动时,可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状态,而当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何区域均未产生超过规定值的抓持压力变动时,可判定为双手操作状态。此外,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何区域产生所述抓持压力变动的次数(变动次数)多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断为单手操作状态,而在规定时间内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任何区域变动次数少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断为双手操作状态。本发明着眼于这一点,实现高精度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
<压力传感器阵列11>
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全体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80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图4是例示全体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图。图4仅为例示,本发明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配置位置并无任何限定。然而,本发明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必须能够在单手操作时的操作指(拇指)的根部与便携终端2的边缘部的接触位置测量抓持压力变动,所以理想的是均等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全体边缘部。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便携终端2具备的压力传感器阵列11由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上端边的压力传感器阵列U、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左端边的压力传感器阵列L、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阵列R、及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下端边的压力传感器阵列B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U包括4个压力传感器11-U1、11-U2、11-U3、11-U4。压力传感器阵列L包括7个压力传感器11-L1、11-L2、11-L3、11-L4、11-L5、11-L6、11-L7。压力传感器阵列R包括7个压力传感器11-R1、11-R2、11-R3、11-R4、11-R5、11-R6、11-R7。压力传感器阵列B包括4个压力传感器11-B1、11-B2、11-B3、11-B4。这样,便携终端2通过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例如在所述图3C的虚线椭圆区域2R产生大的抓持压力变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阵列11-L5、11-L6等观测该抓持压力变动。在利用右手抓持右手操作进行单手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利用压力传感器11-R5、11-R6等来观测抓持压力变动。
<抓持压力记录器12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本发明的全体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记录器12用于后述操作状态的判定,因此,针对压力传感器阵列11具备的全体压力传感器(11-U1~11-U4、11-L1~11-L7、11-R1~11-R7、11-B1~11-B4),对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观测到的值作为时间序列数据。
<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2,14,16,18,20,22,24,26所示的本发明的全体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作为根据上述抓持压力记录器12中记录的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最简单地判定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区别的方法,考虑根据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是否有急剧的抓持压力变动来进行判定的方法。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是用来检测该急剧的抓持压力变动的有无的构成部。具体来说,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从抓持压力记录器12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各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作为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可以使用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的一次微分值。
<变动次数计数部23b的动作>
接着,说明图14,18,22,24,26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4、6、7、8的便携终端20、40、60、7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作为根据所述抓持压力记录器12中针对各压力传感器记录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判定单手操作/双手操作的区别的方法,考虑根据任意压力传感器中规定时间内观测到几次急剧的抓持压力变动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变动次数计数部23b是用来对该规定时间内的急剧的抓持压力变动的出现次数进行计数的构成部。具体来说,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每个规定时间区间内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
<操作状态判定部14、24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5A~5D,说明图12,14,20,22所示的实施例1、2、5、6中的便携终端10、20、50、6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14或24的动作原理。图5A~5D是抓持压力变动点2G的位置与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图5A,5B中以黑四角显示显示画面2D的显示方向为纵显示且单手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图5C,5D中以黑四角显示显示方向为横显示且单手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例如,图5A、5B中,以黑四角分别表示左右各7个压力传感器(11-L1~11-L7及11-R1~11R7)。这些黑四角表示的压力传感器之中,例如压力传感器11-L1、11-L2等乍一看会认为作为与作为操作指的拇指THM的根部接触的部分而过于靠上。但是,在用户将便携终端2的画面方向的顶底颠倒(以图纸下方向为顶方向的朝向)而进行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压力传感器11-L1、11-L2等有可能与作为操作指的右手拇指THM的根部接触。同样地,在用户将便携终端2的画面方向的顶底颠倒(以图纸下方向为顶方向的朝向)而进行左手抓持/左手操作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11-R1、11-R2等有可能与作为操作指的左手拇指THM的根部接触。在作为横显示的情况的图5C,5D中也是相同的。
这样,当用户进行单手操作时,便携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的任一个必定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另一方面,当用户进行双手操作时,便携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均不会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实施例1、2、5、6中的各便携终端10、20、50、60(图12,14,20,22)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14、24在上下左右端边的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另一方面,操作状态判定部14、24在上下左右端边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均未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
<操作状态判定部34、44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6A~6D,说明图16,18,24,26所示的实施例3、4、7、8中的便携终端30、40、7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34或44的动作原理。图6A~6D是抓持压力变动点的位置与画面方向及操作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A以黑四角显示显示画面2D的显示方向为纵显示、且画面方向是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方向而进行左手抓持/左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图6B以黑四角显示显示方向为纵显示、且画面方向是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方向而进行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图6C以黑四角显示显示方向为横显示、且画面方向是以朝图纸的右侧方向为顶方向而进行左手抓持/左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图6D是以黑四角显示显示方向为横显示、且画面方向是以朝图纸的右侧方向为顶方向而进行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有可能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另一方面,与所述同样地,当用户进行双手操作时,便携终端2的上下左右端边的压力传感器均不会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
这样,在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能确定、且观测到抓持压力变动的压力传感器的位置(抓持压力变动点)位于哪个端边也能确定的情况下,便携终端30、40、70、80(图16,18,24,26)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34或44使用这两个信息(顶底的方向及抓持压力变动点的位置),不仅可以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而且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还可以判定是左手抓持/左手操作还是右手抓持/右手操作。具体来说,便携终端30、40、70、80具备的操作状态判定部34或44在以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为基准而便携终端30、40、70、80的右端边存在抓持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抓持右手操作,在以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为基准而便携终端30、40、70、80的左端边存在抓持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30、40、70、80的任意端边均不存在抓持压力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
<配置区域获取部51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7A,7B,7C,说明图20,22所示的实施例5、6中的便携终端50、6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51的动作原理。图7A,7B,7C是例示在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未知的情况下根据抓持压力变动点规定的配置区域的图。图7A是例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可操作范围2F的图。可操作范围2F可以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为基准点而求出。例如,可操作范围2F可规定为具有预先规定的一定宽幅的扇状区域,以便处于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及顺时针方向的操作指的可动角度内,且操作指容易进行按压。拇指THM的可动角度也存在个体差异,但通常可设为90°左右。扇状区域的半径方向宽度也存在手指长度的个体差异,因此,理想的是决定为如手小的人能按压的区域和手大的人能按压的区域重合的适当的宽度。
图7B例示在与图7A相同的位置上产生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且用户将顶底颠倒(以图纸下方向为顶方向的朝向)使用而进行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尽管抓持压力变动点2G产生在与图7A相同的位置上,但是能够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为基准点求出的可操作范围2F却与图7A的情况不同。必须要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已知,才能知道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与以此为基准求出的可操作范围2F的关系会变成图7A的位置关系还是会变成图7B的位置关系。但是,在像便携终端50,60那样不具有顶底方向判断功能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将包含图7A中规定的标准可操作范围2F与图7B中规定的标准可操作范围2F两者的点图案所示的范围决定为配置区域2FA。抓持压力变动点对于此种标准配置区域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在便携终端出厂前,配置区域与对于抓持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一起被存储到配置区域存储部52。相对位置信息可以是例如配置区域的重心座标位置与抓持压力变动点的座标位置,或者也可以是座标上的这两个座标位置间的距离与角度。因此,使用便携终端时若获取了抓持压力变动点的位置,则即便显示画面2D的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未知时,也可以通过使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存储的配置区域,相对于获取的抓持压力变动点,基于相对位置信息进行移动,从而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细节在下文叙述,但实施例5、6中的便携终端50、60均不具备画面方向获取部31,不会预先获取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因此,实施例5、6中的便携终端50、60的配置区域获取部51是对应从操作状态判定部14、24获取的抓持压力变动点2G,移动图7C中以点图案表示的配置区域2FA而设定最佳配置区域。
<配置区域获取部71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8A,8B、图9A,9B,说明图24所示的实施例7中的便携终端70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71的动作原理。图8A,8B是例示在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抓持压力变动点规定的配置区域的图。图9A,9B是例示因抓持压力变动点差异所致的配置区域的变化的图。图8A是例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时的操作指(左手拇指THM)的可操作范围2F的图。与所述同样地,可操作范围2F可以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为基准点而求出,可操作范围2F可规定成具有预先规定的一定宽度的扇状区域,以便处于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及顺时针方向的操作指的可动角度内,且操作指容易进行按压。
图8A,8B是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已知的情况,因此,预先将图8A中求出的可操作范围2F直接如图8B中以点图案表示的区域那样决定为配置区域2FA,且与对于抓持压力变动点2G的相对位置信息一起存储到配置区域存储部52。细节在下文叙述,但实施例7中的便携终端70具备画面方向获取部31,该画面方向获取部31可以获取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因此,实施例7中的便携终端70的配置区域获取部71基于该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及从操作状态判定部44获取的抓持压力变动点2G,设定以点图案表示的最佳配置区域2FA。当然,如图9A、9B所示,抓持压力变动点2G的位置、与可操作范围2F(配置区域2FA)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因此,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上下移动,则可操作范围2F(配置区域2FA)也会随之上下移动。关于这一点,如前面所述那样图7A,7B,7C的情况也相同,若抓持压力变动点2G上下移动,则随之图7C所示的配置区域2FA也上下移动。
<配置区域获取部81的动作原理>
接着,参照图10A~10D,说明图26所示的实施例8中的便携终端80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81的动作原理。图10A~10D是例示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80具备的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图。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80具备的触摸面板记录器82将(操作状态+画面方向)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分别按各个(操作状态+画面方向)进行记录。例如,图10A例示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方向),操作状态判定部44判定操作状态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左手抓持/左手操作+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的时间区间内由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图10B例示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方向),操作状态判定部44判定操作状态为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右手抓持/右手操作+以图纸上侧方向为顶)的时间区间内由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图10C例示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朝图纸的右侧方向为顶方向),操作状态判定部44判定操作状态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左手抓持/左手操作+以图纸右侧方向为顶)的时间区间内由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图10D例示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朝图纸的右侧方向为顶方向),操作状态判定部44判定操作状态为右手抓持/右手操作的情况下,满足该条件(右手抓持/右手操作+以图纸右侧方向为顶)的时间区间内由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
另外,图中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是以虚线十字标记显示。此时,考虑到拇指大小,可以将以作为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的十字标记为中心具有规定半径的圆区域(图中虚线表示的圆)视作构成所述配置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获取内部包含这些所有圆区域的范围作为最佳配置区域2FA。这样,实施例8中的便携终端80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81基于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来获取最佳配置区域2FA,因此,可以照顾到用户的个体差异,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目标配置修正部53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11A,11B,11C,说明图20,22,24,26所示的实施例5、6、7、8中的便携终端50、60、70、80(任意一个设为便携终端2)具备的目标配置修正部53的动作。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由配置区域获取部51、71、81设定的最佳配置区域,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如所述那样,所谓可操作目标,是显示在便携终端2的显示画面2D上可以被用户操作的目标的统称。具体来说,是图标、链接、键盘等。若设图11A,11B,11C中以虚线包围的区域为最佳配置区域2FA,则例如通过像图11A那样将配置在便携终端2的显示画面2D上可点击的显示图标移动到最佳配置区域2FA内,提升用户的便利性。此外,例如通过像图11B那样将显示画面2D内的显示键盘重新配置到最佳配置区域2FA内,可以适当地支持用户制作文档或关键词检索等。此外,例如像图11C那样在网页浏览器上正显示的页面上显示着链接的情况下,通过将该链接重新配置排列到最佳配置区域2FA内,用户可以轻松地继续浏览网页。
实施例1
参照图12、13,详细说明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的构成的框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及操作状态判定部14。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抓持压力记录器12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S12)。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SS13a)。操作状态判定部14在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用户对便携终端10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S14)。另一方面,操作状态判定部14在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均未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用户对便携终端10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S14)。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10,当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发生急剧变动时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所有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均未发生急剧变动时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因此,可不受用户的抓持特征的个体差异左右,以高精度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单手操作还是双手操作。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14、15,详细说明进一步提升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的操作状态判定精度的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20。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20的构成的框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2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2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及操作状态判定部24。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及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实施例1的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该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中追加了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以及实施例1中的操作状态判定部14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操作状态判定部24。
抓持压力记录器12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S12)。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SS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每个规定时间区间内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SS23b)。操作状态判定部24针对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所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时间区间,将用户对便携终端20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S24)。另一方面,操作状态判定部24在所有压力传感器中均不存在所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将用户对便携终端20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S24)。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20,操作状态判定部24在任意压力传感器中规定时间内所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在所有压力传感器中规定时间内所计数的变动次数均不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双手操作,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1的效果外,还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操作状态判定。例如,在实际上并非操作指的位置的部位因受到冲击而受到冲击的部位附近的压力传感器所示的值急剧变动的情况下,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有时会将其误判定为操作指的动作,但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20只不过将这些压力传感器所示的值的急剧变动次数计数为变动次数1次,当任意压力传感器中变动次数超过规定次数时才会将用户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因此,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所述那样的误判定。这样,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20可以进行比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更高精度的操作状态判定。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6、17,详细说明进一步扩展了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的操作状态判定功能的实施例3的便携终端30。图1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30的构成的框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3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3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画面方向获取部31、及操作状态判定部34。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1不具备的画面方向获取部31;以及实施例1中的操作状态判定部14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操作状态判定部34。
抓持压力记录器12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S12)。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SS13a)。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便携终端30的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S31)。操作状态判定部34基于获取到的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及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在便携终端30中的位置(变动点),来判定用户对便携终端30的操作状态(S34)。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30,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且操作状态判定部34使用两个信息(顶底的方向、变动点的位置)可以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左手抓持/左手操作、还是右手抓持/右手操作、或者是双手操作,因此,除了可以获得实施例1的效果外,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扩展的操作状态判定。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18、19,详细说明进一步扩展了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20的操作状态判定功能的实施例4的便携终端40。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40的构成的框图。图1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4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4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画面方向获取部31、及操作状态判定部44。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及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2不具备的画面方向获取部31;及实施例2中的操作状态判定部24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操作状态判定部44。
抓持压力记录器12对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11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S12)。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获取各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SS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对每个规定时间区间内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次数(变动次数)进行计数(SS23b)。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便携终端40的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S31)。操作状态判定部44基于获取的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及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在便携终端40中的位置(变动次数超过点),来判定用户对便携终端40的操作状态(S44)。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40,画面方向获取部31获取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操作状态判定部44使用两个信息(顶底的方向、变动次数超过点的位置)可以判定用户的操作状态是左手抓持/左手操作、还是右手抓持/右手操作、或者是双手操作,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2的效果外,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扩展的操作状态判定。
实施例5
接着,参照图20、图21,详细说明在实施例1的便携终端10附加了最佳配置区域获取功能、基于最佳配置区域的可操作目标的配置修正功能后的实施例5的便携终端50。图2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50的构成的框图。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5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5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操作状态判定部14、配置区域获取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及目标配置修正部53。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1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1不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目标配置修正部53。由此,本实施例中,对附加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编号的构成部省略其说明。
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预先存储着配置区域的形状、及抓持压力变动点对于此配置区域的相对位置信息。配置区域的形状例如可设为在<配置区域获取部5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形状。配置区域获取部51获取由操作状态判定部14获取到的抓持压力变动点、及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存储的配置区域和该抓持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来设定最佳配置区域(S51)。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设定好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S53)。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50,配置区域获取部51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设定好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1的效果外,还可以始终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上配置可操作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例6
接着,参照图22、图23,详细说明在实施例2的便携终端20附加了最佳配置区域获取功能、基于最佳配置区域的可操作目标的配置修正功能后的实施例6的便携终端60。图2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60的构成的框图。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6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6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操作状态判定部24、配置区域获取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及目标配置修正部53。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2不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51、配置区域存储部52、目标配置修正部53。由此,本实施例中,对附加与实施例2相同的编号的构成部省略其说明。
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预先存储图8A,8B中说明的配置区域2FA的形状、及抓持压力变动点2G。配置区域2FA的形状例如可以设为在<配置区域获取部5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形状。配置区域获取部51获取由操作状态判定部24获取到的变动次数超过点、及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存储的配置区域和对于该抓持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来设定最佳配置区域(S51)。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获取到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S53)。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60,配置区域获取部51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设定好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2的效果外,还可以始终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上配置可操作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例7
接着,参照图24、图25,详细说明在实施例4的便携终端40附加了最佳配置区域设定功能、基于最佳配置区域的可操作目标的配置修正功能的实施例7的便携终端70。图2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70的构成的框图。图2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7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7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画面方向获取部31、操作状态判定部44、配置区域获取部71、配置区域存储部52、及目标配置修正部53。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4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具备实施例4不具备的配置区域获取部71、配置区域存储部52、目标配置修正部53。由此,本实施例中,对附加了与实施例4相同的编号的构成部省略其说明。
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预先存储配置区域的形状、及与抓持压力变动点的相对位置信息。配置区域的形状例如可以设为在<配置区域获取部7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形状。配置区域获取部71获取由操作状态判定部44获取到的变动次数超过点、及配置区域存储部52中存储的配置区域和相对位置信息,来设定最佳配置区域(S71)。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获取到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S53)。
另外,在步骤S31中检测到显示画面方向为横方向时,如图2A,2B所示单手操作的手指可操作范围窄,因此,理所当然地是用一只手抓持便携终端,用另一只手操作,或者双手抓持并用双手操作,而不用修正目标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70,配置区域获取部71设定最佳配置区域,目标配置修正部53基于设定好的最佳配置区域,来修正可操作目标的配置,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4的效果外,还可以始终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上配置可操作目标,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实施例8
接着,参照图26、图27详细说明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80,该实施例8的便携终端80通过将实施例7的便携终端70中从配置区域存储部52的配置区域获取的最佳配置区域改成从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获取,可以照顾用户的个体差异而进行可操作目标的配置修正。图2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80的构成的框图。图2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80的动作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80具备压力传感器阵列11、抓持压力记录器12、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画面方向获取部31、操作状态判定部44、配置区域获取部81、触摸面板记录器82、及目标配置修正部53。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23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13a、变动次数计数部23b。与实施例7的不同点在于:实施例7中的配置区域存储部52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触摸面板记录器82;及实施例7中的配置区域获取部71在本实施例中变更为配置区域获取部81。由此,本实施例中,对附加了与实施例7相同的编号的构成部省略其说明。
触摸面板记录器82将操作状态及画面方向(顶底的方向)一定的时间区间内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按照各操作状态及画面方向进行记录。配置区域获取部81基于由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的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来设定最佳配置区域(S81)。如<配置区域获取部81的动作原理>中说明的那样,配置区域获取部81可以考虑拇指大小而将以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为中心具有规定半径的圆区域视作构成最佳配置区域的一部分的区域,设定包含全体圆区域的范围作为最佳配置区域。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80,触摸面板记录器82记录触摸面板的操作日志,配置区域获取部81基于该记录的操作日志设定最佳配置区域,因此,除了可获得实施例7的效果外,还可以照顾用户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可操作目标的配置修正,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此外,上述各种处理并不限于按照记载而时间序列地执行,还可以根据执行处理的装置的处理能力或需要而并列执行或者单独执行。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此外,在由计算机实现上述构成的情况下,各装置应具有的功能的处理内容是通过程序来描述。而且,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处理功能。
描述该处理内容的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是磁记录装置、光盘、磁光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
此外,该程序的流通例如可以通过将记录着该程序的DVD、CD-ROM等可移动记录介质销售、转让、出租等而进行。而且,还可以构成为,将该程序预先存储在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传输此程序,从而使该程序流通。
执行此种程序的计算机例如首先将可移动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或从服务器计算机传输的程序暂时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装置中。然后,执行处理时,该计算机读取自身记录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依照读出的程序执行处理。此外,作为该程序的其他执行形态,计算机可以从可移动记录介质直接读取程序,依照此程序执行处理,且还可以在每次从服务器计算机向该计算机传输程序时,逐次地依照收到的程序执行处理。此外,还可以构成为,根据不从服务器计算机向该计算机传输程序,而是仅通过其执行指示与结果获取来实现处理功能的所谓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式服务,来执行上述处理。另外,本形态中的程序包含用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且以程序为标准的信息(并非对计算机直接发出的指令但是具有规定计算机的处理的性质的数据等)。
此外,该形态中,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规定程序而构成本装置,但这些处理内容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利用硬件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移动信息终端,具备获取抓持压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阵列,且包括:
抓持压力记录器,对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
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具备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该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部获取所述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以及
操作状态判定部,在所述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部还包括:
变动次数计数部,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对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次数、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部构成为,
对于所述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时间区间,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还包括
画面方向获取部,获取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部构成为,
基于所述获取到的画面方向、及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以下称为变动点,判定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还包括
画面方向获取部,获取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部构成为,
基于所述获取到的画面方向、及所述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超过点,判定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在所述时间区间内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部构成为,
在以所述画面方向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右端边存在所述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抓持右手操作,在以所述画面方向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左端边存在所述变动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信息终端,其中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部构成为,
在以所述画面方向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右端边存在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区间内的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右手抓持右手操作,在以所述画面方向为基准而所述移动信息终端左端边存在所述变动次数超过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时间区间内的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左手抓持左手操作。
7.一种操作状态判定方法,在使用具备获取抓持压力分布的压力传感器阵列的移动信息终端时进行,该操作状态判定方法包括:
抓持压力记录步骤,对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记录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
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步骤,包含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子步骤,该抓持压力变动量计算子步骤中获取所述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抓持压力的时间序列变化,判定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以及
操作状态判定步骤,在所述任意压力传感器中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状态判定方法,其中
所述抓持压力变动点检测步骤还包含:
变动次数计数子步骤,在每个规定时间区间内对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次数、以下称为变动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步骤,
针对所述计数的变动次数超过规定值的时间区间,将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判定为单手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状态判定方法,还包括:
画面方向获取步骤,获取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画面方向,
所述操作状态判定步骤,
基于所述获取到的画面方向、及所述抓持压力的单位时间变动量超过规定值的压力传感器在移动信息终端中的位置,判定所述移动信息终端的用户对该移动信息终端的操作状态。
10.一种可读取记录介质,记录着在计算机上执行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使用移动信息终端时的操作状态判别方法的程序。
CN201280021186.8A 2011-06-24 2012-06-20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0399A JP5453351B2 (ja) 2011-06-24 2011-06-24 移動情報端末、操作状態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1-140399 2011-06-24
PCT/JP2012/065731 WO2012176801A1 (ja) 2011-06-24 2012-06-20 移動情報端末及び操作状態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924A true CN103502924A (zh) 2014-01-08
CN103502924B CN103502924B (zh) 2016-08-31

Family

ID=47422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18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924B (zh) 2011-06-24 2012-06-20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6637B2 (zh)
EP (1) EP2672367A4 (zh)
JP (1) JP5453351B2 (zh)
CN (1) CN103502924B (zh)
WO (1) WO201217680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1330A (zh) * 2015-03-24 2015-06-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5117428A1 (zh) * 2014-08-22 2015-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
CN105183235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边缘防误触的方法
CN106168876A (zh) * 2015-04-20 2016-1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471497A (zh) * 2015-12-22 2019-11-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8879B2 (en) 2000-07-06 2006-12-12 At&T Corp. Bioacoustic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SE533704C2 (sv) 2008-12-05 2010-12-07 Flatfrog Lab Ab Pekkänslig apparat och förfarande för drivning av densamma
US8908894B2 (en) 2011-12-01 2014-12-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hrough a human body
US10168835B2 (en) 2012-05-23 2019-01-0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Spatial resolution in touch displays
CN104662496B (zh) 2012-09-11 2017-07-07 平蛙实验室股份公司 在基于ftir的投影型触摸感测装置中的触摸力估计
WO2014168567A1 (en) 2013-04-11 2014-10-16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omographic processing for touch detection
JP6157263B2 (ja) * 2013-08-01 2017-07-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379244B (zh) 2013-05-28 2019-04-1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4281378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单手掌控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5005847A1 (en) 2013-07-12 2015-01-15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Partial detect mode
TWI679575B (zh) * 2013-10-11 2019-12-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可攜式資料處理裝置的方法
US10108984B2 (en) 2013-10-29 2018-10-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tecting body language via bone conduction
US9594433B2 (en) 2013-11-05 2017-03-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sture-based controls via bone conduction
US9349280B2 (en) 2013-11-18 2016-05-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srupting bone conduction signals
US10678322B2 (en) 2013-11-18 2020-06-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ssure sensing via bone conduction
US9715774B2 (en) 2013-11-19 2017-07-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uthenticating a user on behalf of another user based upon a unique body signature determined through bone conduction signals
US9405892B2 (en) 2013-11-26 2016-08-0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venting spoofing attacks for bone conduction applications
CN104750400B (zh) * 2013-12-27 2017-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和装置
EP2905679B1 (en) * 2014-01-07 2018-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electronic device
WO2015108479A1 (en) 2014-01-16 2015-07-23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Light coupling in tir-based optical touch systems
US10126882B2 (en) 2014-01-16 2018-11-13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IR-based optical touch systems of projection-type
US10161886B2 (en) 2014-06-27 2018-12-25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Detection of surface contamination
KR20160013760A (ko) * 2014-07-28 2016-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신호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에 대한 압력 측정 방법 및 압력을 측정하는 디바이스
JP6619132B2 (ja) * 2014-08-28 2019-12-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589482B2 (en) 2014-09-10 2017-03-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one conduction tags
US9882992B2 (en) 2014-09-10 2018-01-3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ata session handoff using bone conduction
US9582071B2 (en) 2014-09-10 2017-02-2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vice hold determination using bone conduction
US10045732B2 (en) 2014-09-10 2018-08-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asuring muscle exertion using bone conduction
US9600079B2 (en) 2014-10-15 2017-03-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urface determination via bone conduction
EP3250993B1 (en) 2015-01-28 2019-09-04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Dynamic touch quarantine frames
US10318074B2 (en) 2015-01-30 2019-06-1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ouch-sensing OLED display with tilted emitters
WO2016130074A1 (en) 2015-02-09 2016-08-18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touch system comprising means for projecting and detecting light beams above and inside a transmissive panel
EP3265855A4 (en) 2015-03-02 2018-10-3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component for light coupling
US20170060398A1 (en) * 2015-09-02 2017-03-02 Sap Se Dynamic display of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in hand-held devices
EP4075246A1 (en) 2015-12-09 2022-10-19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Stylus for optical touch system
US20170277327A1 (en) * 2016-03-25 2017-09-28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etecting grip strength
CN110986917B (zh) * 2016-06-13 2021-10-01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轨迹感测系统及其轨迹感测方法
JP6740389B2 (ja) * 2016-06-20 2020-08-12 ヘルケ、ミハエル ハンドヘルド電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適応的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10761657B2 (en) 2016-11-24 2020-09-0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Automatic optimisation of touch signal
HUE059960T2 (hu) 2016-12-07 2023-01-28 Flatfrog Lab Ab Ívelt érintésérzékelõ eszköz
EP3458946B1 (en) 2017-02-06 2020-10-2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coupling in touch-sensing systems
WO2018174788A1 (en) 2017-03-22 2018-09-27 Flatfrog Laboratories Object characterisation for touch displays
EP3602259A4 (en) 2017-03-28 2021-01-20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TOUCH DETECTION DEVICE AND ITS ASSEMBLY PROCESS
US10635255B2 (en) * 2017-04-18 2020-04-28 Google Llc Electronic device response to force-sensitive interface
US10303030B2 (en) * 2017-05-08 2019-05-28 Reald Spark, Llc Reflective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US20190026120A1 (en) * 2017-07-21 2019-01-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ustomizing mobile device operation based on touch points
CN117311543A (zh) 2017-09-01 2023-12-29 平蛙实验室股份公司 触摸感测设备
US11307760B2 (en) * 2017-09-25 202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567610B2 (en) 2018-03-05 2023-01-3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Detection line broadening
US10770037B2 (en) * 2018-03-15 2020-09-0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10831316B2 (en) 2018-07-26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urface interface
US11943563B2 (en) 2019-01-25 2024-03-26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Videoconferenc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0584685A (zh) * 2019-09-29 2019-12-20 福建工程学院 具有弹性稳定单元和掌宽调节功能的握力计及其使用方法
US10812639B1 (en) 2019-12-17 2020-10-20 Robert Bosch Gmbh Pressure chamber and associated pressure sensors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999421B1 (en) 2019-12-17 2021-05-04 Robert Bosch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pressure sensors in an electric device
EP4104042A1 (en) 2020-02-10 2022-12-2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Improved touch-sensing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850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Ntt Docomo Inc 携帯端末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71405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根据用户的接触模式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3486A (en) * 1990-04-19 1992-04-07 Grippi Victor J Fingerprint/signature synthesis
GB9415627D0 (en) 1994-08-01 1994-09-21 Marshall James Verification apparatus
US20050084138A1 (en) * 2002-02-13 2005-04-21 Inkster D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person
JP4699955B2 (ja) * 2006-07-21 2011-06-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5441299B2 (ja) * 2006-11-01 2014-03-1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コントローラ装置
EP3654141A1 (en) * 2008-10-06 2020-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epending on a user's contact patter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850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Ntt Docomo Inc 携帯端末
JP2009169820A (ja) * 2008-01-18 2009-07-30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101714055A (zh) * 2008-10-06 2010-05-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根据用户的接触模式显示图形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7428A1 (zh) * 2014-08-22 2015-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
CN105468245A (zh) * 2014-08-22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
CN105468245B (zh) * 2014-08-22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
CN104731330A (zh) * 2015-03-24 2015-06-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68876A (zh) * 2015-04-20 2016-11-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183235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边缘防误触的方法
CN105183235B (zh) * 2015-10-19 2018-02-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边缘防误触的方法
CN110471497A (zh) * 2015-12-22 2019-11-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便携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46637B2 (en) 2015-09-29
WO2012176801A1 (ja) 2012-12-27
EP2672367A1 (en) 2013-12-11
CN103502924B (zh) 2016-08-31
US20140028604A1 (en) 2014-01-30
JP5453351B2 (ja) 2014-03-26
JP2013008196A (ja) 2013-01-10
EP2672367A4 (en)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924A (zh) 移动信息终端及操作状态判定方法
CN103502914B (zh) 移动信息终端以及配置区域取得方法
US991604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sing virtual keyboard
CN104641337A (zh) 显示图形键盘
CN104049759A (zh) 触摸屏和行为感知联合的指令输入与防护方法
CN105339884A (zh) 用户输入的分类
CN101408814A (zh) 姿态确定装置及方法
CN103186329A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摸输入控制方法
CN102428436A (zh) 触摸屏、相关的操作方法和系统
CN104081328A (zh) 智能触摸屏键激活检测
CN104461231B (zh) 信息显示控制装置以及信息显示控制方法
US9262651B2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intended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when performing contact interaction
EP3029555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put from capacitive input pad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and system
CN103098008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程序及信息存储介质
CN106095298A (zh) 用于电容性输入装置的混合检测
CN105528153A (zh) 截屏方法、截屏装置及电子装置
JP2014186530A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5045471A (zh) 触摸操作输入装置、触摸操作输入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9074203A (zh) 在电容标签中编码数据
CN103207686B (zh) 一种指点杆、指点杆信息转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02404A (zh) 相对方位确定方法及装置
KR101204794B1 (ko) 위치인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위치 인식 방법
CN109918008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122344A (zh) 显示控制设备、信息装置、显示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KR20070116200A (ko) 전자펜 기표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