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1192B -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01192B CN103501192B CN201310440118.1A CN201310440118A CN103501192B CN 103501192 B CN103501192 B CN 103501192B CN 201310440118 A CN201310440118 A CN 201310440118A CN 103501192 B CN103501192 B CN 1035011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erminal
- field communication
- sent
- encapsul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第三终端在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范围时,可轻松读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且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内的标签数据时,不需要第一终端由存储空间读取数据的过程,使得第三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简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也称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运行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和交换。在终端之间通过NFC进行数据交换时,当数据获取端与数据传输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时,第二终端的MCU会从数据传输端的存储装置内获取保存的数据并通过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信号传输给第一终端。然而,在MCU获取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出错,MCU控制数据传输过程中易造成数据丢失,且数据传输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获取端时,需要由数据传输端从其存储空间中读取数据,耗时且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使得终端间数据传输时不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且传输方便。
本发明提出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优选地,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第一终端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判断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第一终端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
第一终端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
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并实时或定时检测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侦测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时,解码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所述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间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收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优选地,所述封装模块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以及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并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优选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本发明提出的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第三终端在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范围时,可轻松读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且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内的标签数据时,不需要第一终端由存储空间读取数据的过程,使得第三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简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第一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10的第二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封装模块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步骤S20,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可通过蓝牙,红外以及无线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时,将该待发送数据根据通信方式所对应的通信协议进行解码。
可预先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关联关系,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持续通信,第二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或者在第二终端在内部数据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数据或参数发送给第一终端。例如,第一终端每天由第二终端获取天气数据,则第二终端作为在每天相应的时间将天气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时,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近场通讯标签格式的封装得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在第三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一终端内的待发送数据时,此时第三终端作为读写设备,而第一终端处于被动模式为被读写设备,第三终端只需要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距离,则会发送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请求包含所要获取的数据的名称,可激发第一终端上的磁场,第一终端通过该磁场发送相应的待发送数据给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可轻松获取第一终端内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非常方便。第一终端也可将内部存储的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以发送给第三终端。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第三终端在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范围时,可轻松读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且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内的标签数据时,不需要第一终端由存储空间读取数据的过程,使得第三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简捷。
参照图2,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第一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在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第一终端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步骤S12,第一终端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步骤S13,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第一终端可在接收到待发送数据时,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通信方式调用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解码。第二终端也可在将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之前,将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在封装时对待发送数据添加标识头和标识尾,以识别该数据;然后将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近场通讯标准数据时,将该近场通讯标准数据添加数据头,以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
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标签和第二类标签均基于ISO14443A标准,此类标签具有可读、可重新写入的功能,用户可将其配置为只读,此类标签简洁,成本效益好;第三类标签基于Sony FeliCa体系,使用与较复杂的应用,成本较高;第四类标签与ISO14443A、B标准兼容,制造时可预先设定为可读或者可重写或者只读。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封装为相应类型近场通讯标签数据。
参照图3,图3为图1中步骤S10的第二实施例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在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步骤S14,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
步骤S15,第一终端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若解码后的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说明第二终端未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封装,第一终端对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将解码后的数据按照近场通讯协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然后将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第一终端在切换至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时,可作为数据读取端,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其它终端上的数据;在第一终端切换至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时,作为被读写终端,其它终端可通过靠近第一终端预设的距离(优选10cm)获取第二终端上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使得第二终端即可作为数据读写终端读取其它终端上的数据,也可作为被读写终端,用于供其它终端读取其保存的数据。
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终端之间近场通讯的时间间隔,以保证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到第一终端上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若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终端之间近场通讯的时间间隔,则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上的数据时,第一终端可能还处于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则第三终端读取不到第一终端上的数据,则第三终端需要重新获取第一终端上的数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40,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
步骤S50,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数据请求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将该数据请求给第二终端,建立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三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可将待发送数据立即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再将该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第三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或者第二终端每隔一预设的时间间隔向第一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则可在第一终端开机后或者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则将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在到达预设的时间间隔时将该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并实时或定时侦测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步骤S70,所述第一终端侦测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时,解码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步骤S80,所述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步骤S90,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数据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以第一终端中保存的标签数据为Type2Tag类型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终端在系统初始化时建立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讯连接,并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在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之后,则实时侦测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可通过做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如蓝牙、WIFI等,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时,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并判断解码后的数据是否为NDEF(NFC Data ExchangeFormat,NFC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数据,若解码后的数据是NDEF数据,则第一终端将解码后的数据封装为Type2Tag数据,即第二类标签,此类标签具有可读、可重新写入的功能,用户可将其配置为只读,标签简洁,成本效益好;若解码后的数据不是NDEF数据,则将解码后的数据封装为NDEF数据,并将封装后的NDEF数据封装为Type2Tag数据格式并保存;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第一终端切换至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时,若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数据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Type2Tag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提出的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封装模块10,用于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发送模块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可通过蓝牙,红外以及无线等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时,将该待发送数据根据通信方式所对应的通信协议进行解码。
可预先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关联关系,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持续通信,第二终端在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一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或者在第二终端在内部数据或参数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数据或参数发送给第一终端。例如,第一终端每天由第二终端获取天气数据,则第二终端作为在每天相应的时间将天气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时,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近场通讯标签格式的封装得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在第三终端在需要获取第一终端内的待发送数据时,此时第三终端作为读写设备,而第一终端处于被动模式为被读写设备,第三终端只需要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距离,则会发送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请求包含所要获取的数据的名称,可激发第一终端上的磁场,第一终端通过该磁场发送相应的待发送数据给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可轻松获取第以终端内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第三终端在靠近第一终端至预设范围时,可轻松读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不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且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内的标签数据时,不需要第一终端由存储空间读取数据的过程,使得第三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简捷。
参照图8,图8为图7中封装模块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在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封装模块10包括:
解码单元11,用于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封装单元13,用于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第一终端可在接收到待发送数据时,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通信方式调用相应的通信协议进行解码。第二终端也可在将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之前,将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在封装时对待发送数据添加标识头和标识尾,以识别该数据;然后将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的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近场通讯标准数据时,将该近场通讯标准数据添加数据头,以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
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标签和第二类标签均基于ISO14443A标准,此类标签具有可读、可重新写入的功能,用户可将其配置为只读,此类标签简洁,成本效益好;第三类标签基于Sony FeliCa体系,使用与较复杂的应用,成本较高;第四类标签与ISO14443A、B标准兼容,制造时可预先设定为可读或者可重写或者只读。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封装为相应类型近场通讯标签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单元13还用于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以及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解码后的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说明第二终端未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封装,第一终端对接收到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之后,将解码后的数据按照近场通讯协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然后将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切换模块30,用于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第一终端在切换至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时,可作为数据读取端,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其它终端上的数据;在第一终端切换至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时,作为被读写终端,其它终端可通过靠近第一终端预设的距离(优选10cm)获取第二终端上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使得第二终端即可作为数据读写终端读取其它终端上的数据,也可作为被读写终端,用于供其它终端读取其保存的数据。
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小于终端之间近场通讯的时间间隔,以保证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读取到第一终端上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若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大于终端之间近场通讯的时间间隔,则第三终端在读取第一终端上的数据时,第一终端可能还处于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则第三终端读取不到第一终端上的数据,则第三终端需要重新获取第一终端上的数据。
在本发明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2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数据请求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将该数据请求给第二终端,建立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三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可将待发送数据立即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再将该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第三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内保存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或者第二终端每隔一预设的时间间隔向第一终端发送待发送数据,则可在第一终端开机后或者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则将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在到达预设的时间间隔时将该近场通讯标准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的步骤包括:
第一终端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第一终端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第一终端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判断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第一终端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
第一终端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
第一终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获取请求,并实时或定时帧测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侦测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时,解码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所述第一终端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所述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6.一种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将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封装为对应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收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来的所述待发送数据的请求指令时,激发射频磁场以通过激发的射频磁场将封装的所述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切换模块,用于在近场通讯数据接收模式以及近场通讯标签数据读写模式之间,以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模块包括:
解码单元,用于解码接收自第二终端的待发送数据;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解码后的所述待发送数据是否为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
封装单元,用于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接收的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以及若解码后的待发送数据不是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则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封装为近场通讯标准协议数据,并将封装后的近场通讯协议标准数据封装为预设类型的近场通讯标签数据并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通过近场通讯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给第二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40118.1A CN103501192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40118.1A CN103501192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1192A CN103501192A (zh) | 2014-01-08 |
CN103501192B true CN103501192B (zh) | 2016-08-10 |
Family
ID=4986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40118.1A Active CN103501192B (zh) | 2013-09-24 | 2013-09-24 |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011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5390212B2 (en) * | 2015-04-10 | 2020-06-04 |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communication device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6934616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195145A (zh) * | 2018-10-25 | 2019-01-11 | 苏州格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网络安全的蓝牙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
CN111028448B (zh) * | 2019-12-25 | 2021-12-21 | 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卡通系统中pos机与网关之间数据传输方法 |
CN112686358A (zh) * | 2020-12-09 | 2021-04-20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nfc电子标签、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4735A (zh) * | 2009-10-28 | 2010-04-1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图书借阅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201741161U (zh) * | 2010-08-12 | 2011-02-09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非接触式通信数据跟踪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47232B2 (en) * | 2010-05-28 | 2013-10-0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via radio frequency (RF) memory tags |
-
2013
- 2013-09-24 CN CN201310440118.1A patent/CN1035011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4735A (zh) * | 2009-10-28 | 2010-04-1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图书借阅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CN201741161U (zh) * | 2010-08-12 | 2011-02-09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非接触式通信数据跟踪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01192A (zh) | 2014-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01192B (zh) | 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1112008B (zh) | 射频识别通信控制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射频识别系统 | |
US904281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establish NFC link between NFC enabled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proximate distance | |
US8532704B2 (en) | Terminal of supporting enhanc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 |
EP2563046B1 (en) | Termin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ieving an application | |
EP2615869B1 (en) |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8704641B2 (en) |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istance of RF SIM card with the aid of tag identification | |
US20100085907A1 (en) | Wireless relay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and recording medium that records program | |
WO2006030422A3 (en) | Communic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an addressed wide band rfid system | |
KR101605887B1 (ko) | 무선 주파수 인식 기술을 이용한 근거리 통신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9697396B2 (en) | Interactiv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70181222A1 (en) | Antenna function extension apparatus, device, and method | |
EP2680657B1 (en) | Emulation of multiple nfc devices inside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
KR101993959B1 (ko) | 모바일을 이용한 통합 근거리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US20150110119A1 (en) | Virtual gateway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apillary network | |
US11652512B2 (en) | Fast NFC processing | |
US9390300B2 (en) | Coexistence of RF barcodes and other NFC devices | |
CN103929220B (zh) |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 |
US10997378B2 (en) | Tag management device, tag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 |
KR101391079B1 (ko) | 직렬 통신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rfid 리더, rfid 태그, rfid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
JP6497020B2 (ja) | 通信装置 | |
US20220029662A1 (en) | Contactless transponder and method | |
CN110099372B (zh) | 一种音频设备联网方法及系统 | |
JP4935719B2 (ja) | 無線タグシステム、無線タグ | |
US2019009008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of advertising packe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