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562A -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562A
CN103493562A CN201280019942.3A CN201280019942A CN103493562A CN 103493562 A CN103493562 A CN 103493562A CN 201280019942 A CN201280019942 A CN 201280019942A CN 103493562 A CN103493562 A CN 103493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terminal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9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562B (zh
Inventor
示泽寿之
野上智造
今村公彦
中岛大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9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基站和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能高效地通知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基站构成小区来与终端进行通信。基站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终端,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基站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如利用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先进长期演进)、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而成的无线LAN、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存取全球互通)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小区、发送站、发送装置、eNodeB)及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站、移动站、接收装置、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各自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通过使用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将数据信号进行空间复用,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
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实现基站与终端的数据通信,需要基站对终端进行各种控制。因此,基站利用特定的资源对终端通知控制信息,由此进行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数据通信。例如,基站对终端通知资源的分配信息、数据信号的调制及编码信息、数据信号的空间复用数信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由此实现数据信号。如此的控制信息可使用非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方法。
另外,利用下行链路的MIMO技术的通信方法可使用例如将同一资源分配至不同终端的多用户MIMO方式、或多个基站互相协作而进行数据通信的CoMP(Cooperative Multipoint:协作多点)方式等的各种方法。
图14是示出进行多用户MIMO方式的一例的图。在图14中,基站1401通过下行链路1404对终端1402进行数据通信,通过下行链路1405对终端1403进行数据通信。此时,终端1402及终端1403进行利用多用户MIMO的数据通信。下行链路1404及下行链路1405在频率方向及时间方向使用同一数据。另外,下行链路1404及下行链路1405利用预编码技术等,分别控制波束,由此,互相进行正交性的维持或同一信道干扰的降低。由此,基站1401对终端1402及终端1403,可实现使用同一资源的数据通信。
图15是示出进行CoMP方式的一例的图。在图15中,示出利用覆盖率较广的宏基站1501、与相较于该宏基站覆盖率较窄的RRH(RemoteRadio Head:远程无线电头)1502构筑使用异质网络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形。此处,考虑宏基站1501的覆盖率是包含RRH 1502的覆盖率的一部分或全部而构成的情形。在图15所示的例中,利用宏基站1501及RRH1502构筑异质网络构成,宏基站1501与RRH 1502互相协作,各自通过下行链路1505及下行链路1506,进行针对终端1504的数据通信。宏基站1501通过线路1503与RRH 1502连接,且可与RRH 1502发送接收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线路1503可分别使用光纤等的有线线路或使用中继技术的无线线路。此时,宏基站1501及RRH 1502各自部分或全部使用同一频率(资源),由此,宏基站1501构筑的覆盖率的区域内的综合的频率利用效率(发送容量)可提高。
终端1504位于基站1501或RRH 1502的附近的情形,可与宏基站1501或RRH 1502进行单小区通信。再者,终端1504位于RRH 1502构筑的覆盖率的端附近(小区边缘)的情形,需要对于来自宏基站1501的同一信道干扰的对策。作为宏基站1501与RRH 1502的多小区通信(协作通信),有人研究通过使用在邻接基站间互相协作的CoMP方式,而减轻或抑制小区边缘区域对终端1504的干扰的方法。例如,作为如此的CoMP方式,研究有非专利文献2中所揭示的方法。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2011年3月,3GPP TS 36.212 V10.1.0(2011-03)。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urther Advancements for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Release 9),2010年3月,3GPPTR 36.814.V9.0.0(2010-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可进行如多用户MIMO方式及CoMP方式的MIMO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一个基站可提供的发送容量提高,故,可收纳的终端的数量亦增加。因此,基站对终端使用现有的资源通知控制信息的情形下,会发生分配控制信息的资源不足的情形。该情形时,基站难以高效分配针对终端的数据,而成为妨碍发送效率提高的要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可高效通知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遵循本发明的某局面,基站构成小区来与终端进行通信。基站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终端,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基站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2)优选地,基站在未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基站在已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或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3)优选地,基站在未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基站在已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4)优选地,用于发送第1控制信道的第1发送端口是用于在小区内公共的参考信号即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用于发送第2控制信道的第2发送端口是用于终端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即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5)优选地,第1控制信道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第2控制信道配置于与第1控制信道区域不同地被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
(6)遵循本发明的另一局面,终端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终端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终端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7)优选地,终端在未通过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终端在已通过RRC信令在终端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道以及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8)优选地,终端在未通过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终端在已通过RRC信令在终端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9)优选地,终端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道以及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终端在终端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10)优选地,终端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终端在终端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11)优选地,用于发送第1控制信道的第1发送端口是用于在小区内公共的参考信号即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用于发送第2控制信道的第2发送端口是用于终端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即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12)优选地,第1控制信道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第2控制信道配置于与第1控制信道区域不同地被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
(13)遵循本发明的又一局面,在通信系统中,构成小区的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基站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终端,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基站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终端通过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终端对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4)遵循本发明的又一局面,通信方法在构成小区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中执行。通信方法具有: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步骤,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以及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的步骤。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5)遵循本发明的又一局面,通信方法在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中执行。通信方法具有: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步骤,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以及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的步骤。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6)集成电路在构成小区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中实现。集成电路实现如下功能: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终端的功能,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以及将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的功能。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7)集成电路在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中实现。集成电路实现如下功能: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功能,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以及对映射有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的功能。连接状态是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空闲状态是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在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可高效通知针对终端的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进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10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10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4是示出基站101映射的一个资源块对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基站101映射的信道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用以设定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流程的图。
图7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终端102中的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0是示出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载波聚合的小区的频率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进行多用户MIMO方式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进行CoMP方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本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发送装置、小区、发送点、发送天线群、发送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及终端(终端装置、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UE)。
图1是示出进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数据发送的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在图1中,基站101为与终端102进行数据通信,通过下行链路103,将控制信息及信息数据发送至终端102。
此处,控制信息被实施检错编码处理等,映射至控制信道。经实施纠错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的控制信道,经由第1控制信道(第1物理控制信道)区域、或与第1控制信道区域不同的第2控制信道(第2物理控制信道)区域而被发送接收。其中,此处所言的物理控制信道是物理信道的一种,是物理帧上所规定的控制信道。
此外,自一个观点而言,第1控制信道是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相使用同的发送端口(天线端口)的物理控制信道。另外,第2控制信道是与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使用相同的发送端口的物理控制信道。终端102对第1控制信道,使用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进行解调,对第2控制信道,使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进行解调。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为小区内的全部终端所公共的参考信号,且是因插入至大致所有的资源而为任一终端皆可使用的参考信号。因此,第1控制信道在任一终端皆可解调。另一方面,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为仅插入至所分配的资源的参考信号,可以与数据相同的方式适应性地进行波束成形处理。因此,在第2控制信道中,可获得适应性的波束成形的增益。
另外,自不同的观点而言,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第1控制信道)是位于物理子帧的前部的OFDM符号(符号)上的物理控制信道,可配置于这些OFDM符号上的系统频带宽度(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全局。另外,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是位于物理子帧的较第1控制信道更后方的OFDM符号上的物理控制信道,可配置于这些OFDM符号上的系统频带宽度内的一部分的频带中。因第1控制信道配置于位于物理子帧的前部的控制信道专用的OFDM符号上,故终端102可较物理数据信道用的后部的OFDM符号更先接收信号及进行解调。另外,仅监控控制信道专用的OFDM符号的终端亦可接收第1控制信道。另外,由于第1控制信道是于CC全局中扩散配置,故可使小区间干扰随机化。另外,第1控制信道区域是固有地设定于基站101的区域,且是连接于基站101的所有终端所公共的区域。另一方面,第2控制信道配置于通信中的终端通常接收的共享信道(物理数据信道)用的后部的OFDM符号上。另外,通过进行频分复用,可使第2控制信道彼此或第2控制信道与物理数据信道正交复用(无干扰的复用)。另外,第2控制信道区域是终端102固有地设定的区域,是按每个连接于基站101的终端而设定的区域。另外,第1控制信道区域与第2控制信道区域配置于同一物理子帧中。此处,OFDM符号为映射各信道的位的时间方向的单位。
另外,自不同的观点而言,第1控制信道是小区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是可取得(检测)闲置状态的终端及连接状态的终端的双方的物理信道。另外,第2控制信道是终端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是仅可取得连接状态的终端的物理信道。此处,闲置状态是基站未储存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息的状态(RRC_IDLE状态)、移动站进行间歇接收(DRX)的状态等、不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状态。另一方面,连接状态是终端保持有网络的信息的状态(RRC_CONNECTED状态)、移动站不进行间歇接收(DRX)的状态等、可直接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状态。第1控制信道是不依存于终端固有的RRC信令而终端可接收信号的信道。第2控制信道是基于终端固有的RRC信令而设定的信道,是基于终端固有的RRC信令而终端可接收信号的信道。即,第1控制信道是基于预先所限定的设定,任一终端皆可接收的信道,第2控制信道是容易变更终端固有的设定的信道。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10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图2中,基站101具备上级层201、数据信道生成部202、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3、预编码部204、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5、发送信号生成部206、及发送部207。
上级层201生成针对终端102的信息数据,并将所生成的信息数据输出至数据信道生成部202。
数据信道生成部(共享信道生成部)202对上级层201输出的信息数据进行自适应控制,生成针对终端102的数据信道(共享信道)。具体而言,数据信道生成部202进行用以进行纠错编码的编码处理、用以实施终端102所固有的扰码的扰码处理、用以使用多值调制方式等的调制处理、用以进行MIMO等的空间复用的层映射处理等。
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3生成终端102所固有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数据信道解调用参考信号、终端固有控制信道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DRS(DedicatedReference Signal:专用参考信号)、Precoded RS、用户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 RS),并将该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复用至数据信道生成部202所生成的数据信道。
预编码部204对利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3输出的数据信道及终端固有参考信号,进行终端102所固有的预编码处理。此处,预编码处理优选以使终端102可效率良好地接收信号的方式(例如,以使接收功率成为最大的方式,或以使来自邻接小区的干扰较小的方式,或以使对邻接小区的干扰较小的方式),对生成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等。另外,利用预先所决定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可使用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发送分集式(SFBC(Spatial Frequency Block Code:空频块码)、STBC(Spatial Time Block Code:空时块码)、TSTD(Time SwitchedTransmission Diversity:时间切换发送分集)、FSTD(Frequency SwitchedTransmission Diversity:频率切换发送分集)等),但并非限于此。此处,反馈PMI被分成多种情形,预编码部204将该多个PMI进行乘法等的运算,可进行预编码处理。
此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是使用在基站101与终端102中互相已知的信号。再者,数据信道及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利用预编码部204,进行终端102所固有的预编码处理。因此,当终端102解调数据信道时,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可估计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及预编码部204的预编码权重的均衡信道。即,基站101无需对终端102通知预编码部204的预编码权重,而可解调经预编码处理的信号。另外,在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映射控制信道的情形,该控制信道在基站101中与数据信道同样地进行预编码处理。另外,该控制信道在终端102中与数据信道同样利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估计传输路径状况,进行解调处理。
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5为测量基站101与终端102之间的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生成在基站101及终端102中互相已知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传输路径状况测量用参考信号、CRS(Common RS)、Cell-specific RS、Non-precoded RS、小区固有控制信道解调用参考信号)。所生成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被复用成利用预编码部204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数据信道及终端固有参考信号。
此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若为基站101及终端102共同已知的信号,则可使用任意的信号(系列)。例如,可使用基于基站101所固有的序号(小区ID)等的预先分配的参数的随机数及伪噪声系列。另外,作为在天线端口间正交的方法,可使用使映射传输路径状况测量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在天线端口间互相为空(零)的方法、使用伪噪声系列的码分复用方法、或将这些加以组合的方法等。此外,传输路径状况测量用参考信号可不复用至所有子帧,可仅复用至一部分的子帧。
另外,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是利用预编码部204的预编码处理后复用的参考信号。因此,终端102使用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可测量基站101与终端102之间的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且可解调未进行利用预编码部204的预编码处理的信号。
发送信号生成部206将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5输出的信号,在各个天线端口的资源元素中进行映射处理。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部206将数据信道映射至后述的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区域,将通过第2控制信道区域发送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再者,发送信号生成部206将控制信道映射至后述的第1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区域的情形,将该控制信道复用至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205所输出的信号中。此处,基站101可将多个给终端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
发送部207对从发送信号生成部206输出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保护间隔的附加、向射频的转换处理等之后,从至少一个发送天线数(发送天线端口数)的发送天线进行发送。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终端102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在图3中,终端102具备接收部301、接收信号处理部302、控制信道处理部303、数据信道处理部304、以及上级层305。
接收部301利用至少一个接收天线数(接收天线端口数)的接收天线,接收基站101所发送的信号。接收部301对该接收的信号进行从射频向基带信号的转换处理、所附加的保护间隔的去除、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Fourier Transform)等的时间频率转换处理。
接收信号处理部302将基站101中映射的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具体而言,接收信号处理部302将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和/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第1控制信道或第2控制信道、以及映射至数据信道区域的数据信道进行解映射。
控制信道处理部303搜索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检测。此处,控制信道处理部303设定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作为搜索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区域。该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方法,是以基站101是否通过对终端102通知的上级层的控制信息(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即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而决定。
即,利用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由此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搜索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检测。另外,不利用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不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搜索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检测。
此处,控制信道处理部303将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情形,使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另外,控制信道处理部303将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进行解调的情形,使用小区固有参考信号。
另外,控制信道处理部303从所设定的控制信道区域中搜索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识别。具体而言,控制信道处理部303将基于控制信息的种类、所映射的资源的位置、所映射的资源的大小等而获得的控制信道的候补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解调及译码处理,逐次进行搜索。控制信道处理部303使用附加至控制信息中的检错码(例如,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作为判定是否为给终端102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另外,如此的搜索方法亦被称为盲解码。
另外,接收信号处理部302识别所检测的控制信道的结果,在解映射的数据信道中包含给终端102的数据信道的情形,将该数据信道输出至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另外,控制信息信号在终端102全体(亦包含上级层)中共享,使用于数据信道的解调等、终端102的各种控制。
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对所输入的数据信道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处理、传播路径补偿处理(滤波处理)、层解映射处理、解调处理、解扰处理、解码处理等,且输出至上级层305。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传播路径估计处理中,基于复用至所输入的数据信道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估计(传播路径估计)针对各层(秩、空间复用)的各个资源元素的振幅与相位的变动(频率响应、传递函数),由此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此外,数据信道处理部304针对未映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基于已映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在频率方向及时间方向进行插值,由此进行传播路径估计。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传播路径补偿处理中,对所输入的数据信道进行使用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的传播路径补偿,由此检测(复原)每层的数据信道。作为其检测方法,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可使用ZF(Zero Forcing:迫零)基准或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差)基准的均衡、干扰去除等。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层解映射的处理中,将每层的信号于各个码字中进行解映射处理。以后,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对每个码字进行处理。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解调处理中,基于所使用的调制方式进行解调。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解扰处理中,基于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解扰处理。数据信道处理部304在译码处理中,基于所实施的编码方法,进行纠错译码处理。
图4是示出基站101映射的一个资源块对的一例的图。图4表示两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对)。一个资源块是以频率方向上12子载波与时间方向上七个OFDM符号而构成。将一个OFDM符号当中各个子载波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块对是在频率方向上排列,且该资源块对的数量可在每个基站中设定。例如,该资源块对的数量可设定成6~110个。此时的频率方向的宽度被称为系统频带宽度。另外,资源块对的时间方向被称为子帧。将各个子帧当中、时间方向上前后的七个OFDM符号各者皆称为时隙。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资源块对亦简称为资源块。
画有网格线的资源元素当中、R0~R1分别表示天线端口0~1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此处,图4所示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虽为两个天线端口的情形,但可改变其数量,例如可映射相对一个天线端口或四个天线端口的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另外,小区固有参考信号最大可设定成四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3)。
画有网格线的资源元素当中、D1~D2分别表示CDM(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码分复用)组群1~CDM组群2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另外,CDM组群1及CDM组群2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分别利用Walsh码等的正交码得以CDM。另外,CDM组群1及CDM组群2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互相被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此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因应映射至其资源块对的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利用八个天线端口(天线端口7~14),最大可映射至8秩为止。另外,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因应映射的秩数,可改变CDM的扩频码长度或所映射的资源元素的数量。
例如,秩数为1~2的情形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作为天线端口7~8,是由2码片的扩频码长度构成,且被映射至CDM组群1。秩数为3~4的情形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作为天线端口7~10,是由2码片的扩频码长度构成,且被映射至CDM组群1(天线端口7~8)及CDM组群2(天线端口9~10)。秩数为5~8的情形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作为天线端口7~14,是由4码片的扩频码长度构成,且被映射至CDM组群1及CDM组群2。
另外,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中,各天线端口的正交码是进而叠加扰码。该扰码是基于自基站101通知的小区ID及扰码ID而生成的。例如,扰码是自基于从基站101通知的小区ID及扰码ID产生的伪噪声系列而生成的。例如,扰码ID是示出0或1的值。另外,所使用的扰码ID及天线端口被联合编码,表示这些的信息亦可被索引化。
画有网格线的资源元素当中、以开端的第1~3的OFDM符号构成的区域,是作为配置第1控制信道的区域而设定。另外,配置第1控制信道的区域中,可对每个子帧中设定其OFDM符号数。另外,涂白的资源元素表示配置第2控制信道或共享信道的区域。另外,配置第2控制信道或共享信道的区域可在每个资源块对中进行设定。另外,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或映射至共享信道区域的数据信道的秩数、与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的秩数,可各自不同地设定。
此处,资源块可因应通信系统使用的频率频带宽度(系统频带宽度)而改变其数量。例如,可使用6~110个的资源块,亦将其单位称为分量载波。再者,基站对终端,利用频率聚合,亦可设定多个分量载波。例如,基站对终端,以20MHz构成一个分量载波,通过在频率方向连续和/或非连续地设定5个分量载波,可使合计的通信系统可使用的频带宽度为100MHz。
图5是示出基站101映射的信道的一例的图。图5示出将以12资源块对构成的频率频带作为系统频带宽度的情形。第1控制信道即PDCCH配置于子帧的开端的1~3的OFDM符号中。第1控制信道的频率方向是跨系统频带宽度而配置。另外,共享信道在子帧中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以外的OFDM符号中。
此处,说明PDCCH的构成的细节。PDCCH是由多个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构成。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使用的CCE的数量,依存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频带宽度、构成PDCCH的OFDM符号数、及因应使用于通信的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数。CCE是由多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以一个OFDM符号及一条子载波规定的资源)构成。
对在基站与终端的间使用的CCE,赋与用以识别CCE的序号。CCE的编号,是基于预先决定的规则而进行。此处,CCE_t表示CCE序号t的CCE。PDCCH是利用包含多个CCE的集合(CCE Aggregation)而构成。将构成该集合的CCE的数称为「CCE聚合等级」(CCE aggregation level)。构成PDCCH的CCE聚合等级是因应设定于PDCCH的编码率、及包含于PDCCH的DCI的位数,在基站中设定。此外,有可能对终端使用的CCE聚合等级的组合是预先决定。另外,将包含n个CCE的集合称为「CCE聚合等级n」。
1个资源元素组群是利用频率区域邻接的4个下行链路资源元素构成。再者,1个CCE是利用分散于频率区域及时间区域的9个不同的资源元素组群构成。具体而言,对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全体,对经编号的所有资源元素组群,利用区块交织,以资源元素组群单位进行交织,利用交织后的序号连续的9个资源元素组群构成1个CCE。
在各终端中,设定检索PDCCH的区域SS(Search Space:搜索空间)。SS是由多个CCE构成。由从最小的CCE起序号连续的多个CCE构成SS,且序号连续的多个CCE的数量是预先决定的。各CCE聚合等级的SS是由多个PDCCH的候补的集合体构成。SS被分类为从最小的CCE起序号在小区内公共的CSS(Cell-specific SS)、与从最小的CCE起序号为终端固有的USS(UE-specific SS)。在CSS中,可配置分配有系统信息或关于寻呼的信息等、多个终端阅读的控制信息的PDCCH、或分配有表示向下级的发送方式的后退或随机存取的指示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准许的PDCCH。
基站使用终端中所设定的SS内的1个以上的CCE发送PDCCH。终端使用SS内的1个以上的CCE进行接收信号的译码,且进行用以检测给自身的PDCCH的处理(称为盲解码)。终端对每个CCE聚合等级设定不同的SS。其后,终端使用每个CCE聚合等级所不同的SS内的预先决定的组合的CCE进行盲译码。换言之,终端对每个CCE聚合等级所不同的SS内的各PDCCH的候补进行盲译码。将终端的该一系列的处理称为PDCCH的监控。
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第2控制信道(X-PDCCH、PDCCH onPDSCH、Extended PDCCH)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以外的OFDM符号中。第2控制信道区域与共享信道区域配置于不同的资源块中。另外,可配置第2控制信道区域与共享信道区域的资源块是设定于每个终端中。另外,配置第2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可使用与共享信道相同的方法决定。即,基站101将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部分资源作为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设定,并映射表示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OFDM符号数的信息,由此,可实现配置第2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的决定。
另外,预先规定配置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例如可设为子帧的开端的第4的OFDM符号。此时,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OFDM符号的数量为2以下的情形,配置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资源块对的第2~3的OFDM符号不映射信号而为空。此外,设定为空的资源可进而映射其他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另外,设定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可通过上级层的控制信息而设定。另外,图5所示的子帧被时间复用,第2控制信道区域可设定于每个子帧中。
基站及终端可与PDCCH同样由多个CCE构成终端用以检索X-PDCCH的SS。即,基站及终端自作为图5所示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设定于终端中的区域内的多个资源元素构成资源元素组群,进而自多个资源元素构成CCE。由此,基站及终端可与上述的PDCCH的情形同样地构成用于终端检索(监控)X-PDCCH的SS。
或,基站及终端可使终端用以检索X-PDCCH的SS与PDCCH不同,而自一个以上的资源块构成。即,用以检索X-PDCCH的SS是以作为图5所示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设定的区域内的资源块为单位,利用包含一个以上的资源块的集合(RB Aggregation)构成。将构成该集合的RB的数称为「RB聚合等级」(RB aggregation level)。由从最小的RB起序号连续的多个RB构成SS,且预先决定序号连续的一个以上的RB的数。各RB聚合等级的SS是由多个X-PDCCH的候补的集合体构成。
基站使用终端中所设定的SS内的1个以上的RB发送X-PDCCH。终端使用SS内的1个以上的RB进行接收信号的译码,且进行用以检测给自身的X-PDCCH的处理(进行盲译码)。终端对每个RB聚合等级设定不同的SS。其后,终端使用每个RB聚合等级所不同的SS内的预先决定的组合的RB,而进行盲译码。换言之,终端对每个RB聚合等级所不同的SS内的各X-PDCCH的候补进行盲译码(监控X-PDCCH)。
基站101对终端102通过第2控制信道区域通知控制信道的情形,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后,将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通过第1控制信道区域通知控制信道的情形,不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而将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
另一方面,终端102利用基站101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形,将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另外,终端102不利用基站101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形,不将第2控制信道中的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
以下,说明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在针对一个终端的每个控制信息中被处理,且与数据信道同样进行扰码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另外,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与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共同进行终端102所固有的预编码处理。此时,利用适于终端102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处理为宜。
另外,由一个以上的资源块构成SS的情形,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可在子帧的前方的时隙(第1时隙)与后方的时隙(第2时隙)分别包含不同的控制信息而被映射。例如,在子帧的前方的时隙中,映射包含基站101对终端102发送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分配信息(下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控制信道。另外,在子帧的后方的时隙中,映射包含终端102对基站101发送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分配信息(上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控制信道。此外,亦可在子帧的前方的时隙中,映射包含基站101对终端102的上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控制信道,在子帧的后方的时隙中,映射包含终端102对基站101的下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控制信道。
另外,在第2控制信道的前方和/或后方的时隙中,亦可映射针对终端102或其他终端的数据信道。另外,在第2控制信道的前方和/或后方的时隙中,亦可映射针对终端102或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包含终端102)的控制信道。
另外,在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中,利用基站101复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终端102利用所复用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将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处理。另外,使用天线端口7~14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此时,映射至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可利用多个天线端口进行MIMO发送。
例如,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是利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及扰码而得以发送。具体而言,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是利用预先规定的天线端口7及扰码ID而生成的。
另外,例如,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是利用通过RRC信令或PDCCH信令通知的天线端口及扰码ID而生成的。具体而言,作为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使用的天线端口,通过RRC信令或PDCCH信令,通知天线端口7或天线端口8的任一者。作为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的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使用的扰码ID,通过RRC信令或PDCCH信令,通知0~3的任一值。
以下,作为利用基站101的针对终端102的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方法(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方法、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设定方法)的一例,示出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及发送模式的设定隐式地成为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设定的情形。基站101对终端102,通过上级层的控制信息,通知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Radio ResourceConfigDedicated),由此设定第2控制信道。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用以进行资源块的设定/变更/释放、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等的控制信息。
图6是示出用以设定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流程的图。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终端102基于针对来自基站101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进行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的设定后,对基站101通知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设定完成。
图7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一例的图。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包含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PhysicalConfigDedicated)而构成。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规定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的控制信息。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包含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CQI-ReportConfig)、天线信息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AntennalnfoDedicated)、以及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XPDCCH-ConfigDedicated)而构成。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用于规定用以报告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的设定信息。天线信息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用于规定基站101的终端固有的天线信息。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用于规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信息。
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是包含非周期性的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cqi-ReportModeAperiodic)、以及周期性的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CQI-ReportPeriodic)而构成。非周期性的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是通过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用以非周期性地报告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的设定信息。周期性的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设定信息是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用以周期性地报告下行链路103的传输路径状况的设定信息。
天线信息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包含发送模式(transmissionMode)而构成。发送模式是表示基站101对终端102进行通信的发送方法的信息。例如,发送模式作为发送模式1~10预先得以规定。发送模式1是使用利用天线端口0的单天线端口发送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2是使用发送分集式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3是使用循环延迟分集式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4是使用闭环空间复用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5是使用多用户MIMO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6是使用利用单天线端口的闭环空间复用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7是使用利用天线端口5的单天线端口发送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8是使用利用天线端口7~8的闭环空间复用方式的发送模式。发送模式9是使用利用天线端口7~14的闭环空间复用方式的发送模式。另外,发送模式1~9亦被称为第1发送模式。
发送模式10被定义为与发送模式1~9不同的发送模式。例如,发送模式10可设为使用CoMP方式的发送模式。此处,由CoMP方式的导入而引起的扩展包含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优化与精度的提高(例如,在CoMP通信时导入适宜的预编码信息或基站间的相位差信息等)等。另外,发送模式10可设为使用将可以发送模式1~9所示的通信方式实现的多用户MIMO方式进行扩展(高度化)的通信方式的发送模式。此处,多用户MIMO方式的扩展包含传输路径状况报告的优化与精度的提高(例如,在多用户MIMO通信时导入适宜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等)、复用至同一资源的终端间的正交性的提高等。
另外,发送模式10除了发送模式1~9所示的全部或部分的通信方式以外,可设为使用CoMP方式和/或经扩展的多用户MIMO方式的发送模式。例如,发送模式10除了发送模式9所示的通信方式以外,可设为使用CoMP方式和/或经扩展的多用户MIMO方式的发送模式。另外,发送模式10可设为可设定多个传输路径状况测量用的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S)的发送模式。另外,发送模式10亦被称为第2发送模式。
此外,基站对设定成可使用多个发送方式的发送模式10的终端发送数据信道时,即使不通知使用多个发送方式的任一者,仍可进行通信。即,终端若设定成可使用多个发送方式的发送模式10,则接收数据信道时,即使不通知使用多个发送方式的任一者,仍可与基站进行通信。
此处,第2发送模式是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即,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成第1发送模式的情形,将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的情形,将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道映射至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另一方面,终端102由基站101设定成第1发送模式的情形,对第1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另外,终端102由基站101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的情形,对第1控制信道或第2控制信道的任一者进行盲译码。
另外,终端102被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的情形,基于是否利用基站101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切换(选择)进行盲译码的控制信道。即,终端102由基站101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且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情形,将第2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另外,终端102不由基站101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且不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情形,将第1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
另外,终端102由基站101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且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之后,设定成第1发送模式的情形,将第1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此外,终端102由基站101设定成第2发送模式,且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后,设定成部分或全部的第1发送模式的情形,可将第2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
此外,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第2发送模式),可设为可使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模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例如可为发送模式8~10。另外,仅可设定第1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第1发送模式),可设为无法使用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模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仅可设定第1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例如可为发送模式1~7。
图8是示出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一例的图。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XPDCCH-SubframeConfig-r11)而构成。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用于规定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信息。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是包含子帧设定图案(subframeConfigPattern-r11)、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xpdcch-Config-r11)而构成。
子帧设定图案是表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的信息。例如,子帧设定图案为n位的位图形式的信息。各位所示的信息表示是否为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的子帧。即,子帧设定图案可将n个子帧作为周期设定。此时,映射同步信号及广播信道等的特定的子帧可除外。具体而言,将各个子帧中所规定的子帧序号以n相除的余数与子帧设定图案的各位对应。例如,作为n,预先规定8或40等的值。相对子帧设定图案的某子帧的信息为「1」的情形,该子帧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相对子帧设定图案的某子帧的信息为「0」的情形,该子帧不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另外,映射终端102用以与基站101取得同步的同步信号及广播基站101的控制信息的广播信道等的特定的子帧可不作为第2控制信道预先设定。另外,在子帧设定图案的另一例中,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的子帧的图案预先索引化,且表示该索引的信息作为子帧设定图案规定。
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是包含资源分配类型(resourceAllocationType-r11)、资源分配信息(resourceBlockAssignment-r11)、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xpdcch-Start-r11)、及应答信号的控制信息(pucch-Config-r11)而构成。
资源分配类型是表示指定在子帧内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的资源块的信息的形式(类型)的信息。另外,资源分配信息是指定作为第2控制信道设定的资源块的信息,基于资源分配类型的形式而规定。
例如,资源分配类型可规定类型0~2。资源分配类型为类型0的情形,资源分配信息是可分配至将多个连续的资源块作为单位规定的每个资源块组群的位图形式的信息。此外,资源块组群的资源块数可因应系统频带宽度而规定。资源分配类型为类型1的情形,资源分配信息是在以资源块组群为单位而由多个子集规定的资源块组群子集中,可分配至多个资源块组群子集内的每个资源块的位图形式的信息。另外,资源分配信息亦包含表示所选择的资源块组群子集的信息。资源分配类型为类型1的情形,资源分配信息表示在连续的资源块中,成为分配的开始的资源块的信息、与表示分配的资源块数的信息。
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是在子帧中,表示成为第2控制信道的开始的OFDM符号的位置的信息。例如,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表示1~3的任一者。此外,如图5的说明,第2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可通过PCFICH而识别。另外,第2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可预先规定。该情形时,亦可不通知OFDM符号的开始位置。
应答信号的控制信息是通知表示终端102是否正确接收以第2控制信道通知的控制信息所示的数据信道的应答信号(例如,ACK(Acknowledge)或NACK(Negative ACK)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
如以上,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利用RRC信令,将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包含于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中而进行通知。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变更所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同样利用RRC信令,通知针对包含变更参数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另外,基站101解放(释放)所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同样利用RRC信令对终端102进行通知。例如,基站101将针对不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通知至终端102。另外,基站101亦可将用以解放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控制信息通知至终端102。
图9是示出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的接收处理的流程的图。在步骤S102中,终端102利用RRC信令接收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在步骤S103中,终端102进行针对所接收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识别,进行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的设定处理。在步骤S104中,终端102判定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中是否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情形,在步骤S106中,终端102识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并设定第2控制信道。在步骤S107中,终端102在所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搜索(盲译码)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不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情形,在步骤S105中,终端102在预先设定的第1控制信道中,搜索(盲译码)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并进行检测。在步骤S108中,终端102将检测出的控制信道进行识别。此外,在步骤S108中,无法检测出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的情形,结束对该子帧的接收处理。在步骤S109中,终端102基于检测出的控制信道,进行用以接收数据信道的设定,而接收数据信道。
通过使用以上所说明的方法,基站101可高效通知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息。即,基站101对终端102,在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可映射控制信道。因此,基站101可将对多个终端通知的控制信道高效地进行资源分配的调度。另外,终端102利用基站101,通过第1控制信道区域或第2控制信道区域,可映射控制信道。因此,终端102可削减搜索控制信道的候补数,从而可进行高效的接收处理。
在以上的例中,可在第1控制信道区域中映射针对被设定成发送模式1~10的终端的控制信道,在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映射针对被设定成发送模式10的终端的控制信道。即,基站101可不论对终端102设定的发送模式,而通过第1控制信道区域通知控制信道。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发送模式10的情形时,可通过第2控制信道区域通知控制信道。因此,基站101可进行考虑以发送模式10可实现的通信方式的资源分配的调度。
特别是,在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发送模式10中,由于基站101可对终端102进行CoMP通信方式与多用户MIMO通信方式等,故可进行考虑这些通信方式的资源分配的调度。另外,由于基站101可将第1控制信道设定至所有终端,故可保持对于无法设定发送模式10的终端的后向兼容性。另外,由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的控制信道的通知可不设定第2控制信道而实现,故可降低RRC信令中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负担。
基站101切换仅或使用第1控制信道、或使用第2控制信道而进行控制信道的通知,终端102在基站101的指示下切换监控(盲译码)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区域。更具体而言,基站101决定给终端102的控制信道的发送时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区域,并显式或隐式地通知至终端。另外,基站101将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号传递至终端。终端102从基站101显式或隐式地接收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旨意的通知的情形,基于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监控第2控制信道。另一方面,终端102不从基站101显式或隐式地接收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旨意的通知的情形,仅监控第1控制信道。
该控制信道的切换是基于从基站101向终端102的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显式或隐式的通知而控制。在上述的说明中,虽已说明基于从基站101通知至终端102的发送模式及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而隐式通知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例子,但并非限于此。
例如,预先规定在基站101与终端102之间,可在第1发送模式下仅使用第1控制信道,在第2发送模式下使用第2控制信道。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且,基站101通过对终端102通知发送模式,隐式地对终端102通知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信息,被通知第2发送模式的终端102监控第2控制信道。另外,被通知第1发送模式的终端102仅监控第1控制信道。即,基于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的发送模式,隐式地切换终端102监控的控制信道。
另外,在另一例中,预先规定在基站101与终端102之间,(i)RRC信令等的信令中不包含任何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信息等),或,通过释放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不在终端内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的情形时,仅使用第1控制信道;(ii)利用信令通知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并在终端内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的情形时,可使用第2控制信道。且,基站101以是否利用从基站101向终端102的信令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隐式地对终端102通知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基站101对终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的情形,终端102监控第2控制信道。另外,基站不对终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的情形,终端102不监控第2控制信道而仅监控第1控制信道。即,基于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的控制信息、即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隐式地切换终端102监控的控制信道。
另外,在另一例中,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信息。另外,基站101经由RRC信令等的信令,向终端102显式通知表示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表示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表示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第2控制信道。另外,表示基站101对终端102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表示不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仅监控第1控制信道。另外,基于是否设定表示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信息,基站101及终端102可切换终端102监控的控制信道。
另外,在另一例中,基站101对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区域的设定信息。另外,基站101经由物理控制信息等的信令,向终端102通知第2控制信道的有效/无效。经由第1控制信道通知表示第2控制信道有效的控制信息的情形,终端102从通知第2控制信道有效的子帧起开始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另外,经由第1控制信道或第2控制信道通知第2控制信道无效的情形,终端从通知第2控制信道无效的子帧之后的子帧起停止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此外,第2控制信道的有效/无效可使用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码点(表示控制信息格式内的位序列为特定的位序列的情形时有效等)表示,亦可通过以特定的码掩蔽(表示以特定的码掩蔽的情形为有效等)表示。
如此,若为利用基站101的显式或隐式的通知,则终端102可应其而切换信道。
如此,根据一个视点,基站101及终端102将小区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以及终端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进行切换。由此,基站101能对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道进行考虑了各个终端的状态(空闲状态或连接状态等)的资源分配的调度处理。即,(i)在终端进行初始接入的情形、收纳于基站的终端数较少而未迫近PDCCH的容量的情形、或在进行间歇接收的情形等下,终端102使用空闲状态的终端也能接收的小区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ii)在收纳于基站的终端数变多而迫近PDCCH的容量的情形下,终端102增加对仅连接状态的终端能取得的终端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进行使用的比例。
另外,特别是在控制信道的容量特别紧迫的情况下,终端102切换到终端固有控制信道。终端固有控制信道由于是对各个终端固有地设定,因此,基站101能自适应地控制还包含小区固有控制信道在内的总的控制信道的容量。例如,基站101对应于通知控制信道的终端的数量自适应地设定/变更/释放终端固有控制信道。另外,由于终端固有控制信道能对各个终端个别地设定,因此,基站101在设定/变更/释放终端固有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仅对成为对象的终端进行通知来予以实现。另外,基于小区固有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的通知由于能不设定终端固有控制信道就能实现,因此能降低RRC信令中的控制信息的开销。
另外,为了得到该效果,将第1控制信道设为使用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的物理控制信道,将第2控制信道设为使用与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的物理控制信道,但并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在第1控制信道和第2控制信道都使用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相同的发送端口的情形等第1控制信道和第2控制信道使用相同的发送端口的情形下,只要各个控制信道分别是小区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以及终端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也起到上述的效果。另外,为了得到该效果,使配置第1控制信道的资源与配置第2控制信道的资源不同,但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在第1控制信道和第2控制信道都使用PDSCH区域、且第1控制信道经由广播信道被设定的情形等第1控制信道和第2控制信道配置在相同的资源中的情形下,只要各个控制信道分别是小区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以及终端固有的物理控制信道,也起到上述的效果。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利用从基站101向终端102的信令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形,终端102虽进行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利用从基站101向终端102的信令,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此时,终端102除了一个子帧中的第2控制信道以外,亦监控相同的子帧中的第1控制信道。即,终端102在一个子帧中,在检索第1控制信道的SS中检索第1控制信道,在检索第2控制信道的SS中检索第2控制信道。
此时的SS的设定方法或监控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例如,在第1控制信道区域中设定CSS及USS(第1USS),在第2控制信道区域中设定USS(第2USS)。若利用自基站101向终端102的信令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则终端102在CSS中检索第1控制信道,在USS中检索第2控制信道。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已说明基站101用以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为终端102所固有的信息的情形,但并非限定于此。即,基站101用以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亦可为基站101所固有的信息。例如,基站101可通过广播控制信道(B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对各终端广播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由此,基站101可降低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负担。另外,基站101可通过RRC信令,将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作为相对基站101所固有的信息即无线资源的小区固有设定信息(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的一部分,通知至各终端。由此,基站101无需将第2控制信道的设定于每个终端中进行调度,故可减少调度处理的负荷。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已说明基站101对终端102,基于是否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切换终端102进行盲译码的控制信道的方法,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基站101可通过RRC信令或PDCCH,对终端102通知表示是否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信息。该情形时,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亦可通过广播控制信道进行广播。另外,基站101可通过RRC信令,将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作为相对基站101所固有的信息即无线资源的小区固有设定信息的一部分,通知至各终端。由此,基站101可高效地对终端102进行设定。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已说明基站101对终端102,基于是否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切换终端102进行盲译码的控制信道的方法,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基站101可对每个子帧设定是否设定第2控制信道,并通过RRC信令或PDCCH通知表示该点的位图形式的信息。该情形时,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亦可通过广播控制信道进行广播。另外,基站101可通过RRC信令,将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作为相对基站101所固有的信息即无线资源的小区固有设定信息的一部分,通知至各终端。由此,基站101可高效地对终端102进行设定。另外,基站101可高效地对终端102进行调度。
另外,基站101使用位图形式的信息,对每个子帧设定是否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该每个子帧的设定可基于基站101或其他基站中的ABS(Almost Blank Subframe:几乎空白的子帧)的设定而决定。例如,在邻接于基站101的基站与设定成ABS的子帧同时被发送的基站101的子帧中,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第1控制信道。另外,在邻接于基站101的基站与不设定成ABS的子帧同时被发送的基站101的子帧中,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第2控制信道。此处,ABS是包含共享信道、第1控制信道、和/或第2控制信道的信道中,降低(还包含无发送)发送功率而发送的子帧。通过使用该ABS,可降低对与邻接于设定ABS的基站的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终端的干扰。因此,可实现在基站间的干扰调整(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另外,终端102可基于从基站101通知的测量资源限制图案,而选择进行盲译码的控制信道。例如,测量资源限制图案是限制服务小区的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的测量的信息、限制邻接的基站的RRM的测量的信息、及限制服务小区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的信息。特别是,限制服务小区的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的信息是对终端102作为两个子帧子集而设定。终端102在该子帧子集表示的子帧中测量传输路径状况,并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终端102可进而基于该子帧子集,选择进行盲译码的控制信道。例如,终端102在一方的子帧子集表示的子帧中,将第1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另外,终端102在又一方的子帧子集表示的子帧中,将第2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另外,两个子帧子集、与两个控制信道的链路可预先规定,亦可利用RRC信令设定。再者,在表示将第2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的子帧中,未自基站101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时,终端102将第1控制信道进行盲译码。
[第2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同样具备基站101及终端102。以下,以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基站101具有多个小区,且可通过载波聚合对终端102设定进行数据通信的服务小区。此处,小区亦被称为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且可设定各自固有的小区ID。
图10是示出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载波聚合的小区的频率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10中,示出基站101可进行利用三个小区(CC、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的情形。此时,进行载波聚合的小区可于频率方向连续和/或非连续地进行配置,各小区的系统频带宽度可设定成不同。
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载波聚合的情形,可对终端102固有地设定服务小区(服务CC)。此时,基站101对终端102,作为服务小区,可设定一个主小区(PCC、主CC、PCell)及一个以上的辅小区(SCC、辅CC、SCell)。
此处,主小区是在终端102中以主频率(Primary frequency)进行数据通信的小区,对基站101进行初始连接处理或重连处理。另外,主小区是在来自其他小区(基站、CC)的越区切换处理当中作为主小区示出的小区。另外,主小区可通过越区切换处理进行变更。另外,主小区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送。
此处,辅小区是在终端102中以辅频率(Secondary frequency)进行数据通信的小区,可通过RRC信令进行设定(亦包含追加/释放/变更)。例如,辅小区可在建立RRC的连接的时间点设定,可用以提供追加的无线资源。
再者,以RRC信令设定的辅小区可激活(有效、激活)或去激活(无效、去激活)地设定。此处,辅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是为降低终端102的电池消耗而设定。终端102不接收(不监控)去激活地设定的辅小区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信道。另外,辅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的设定是利用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的信令(MAC信令)以及针对去激活的定时器而进行。即,终端102通过MAC信令,对每个辅小区通知表示激活或去激活的位图形式的信息。辅小区被设定成激活的情形,终端102使该辅小区为激活。另外,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后,直到针对去激活的定时器示出的时间为止,终端102不接收控制信道和/或数据信道的情形,终端102使该辅小区为去激活。另外,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后,直到针对去激活的定时器示出的时间为止,终端102接收控制信道和/或数据信道的情形,终端102使该辅小区为激活。
例如,在图10的例中,基站101对终端102,将小区2作为主小区设定,将小区3作为辅小区设定。再者,基站101对终端102,可分别对每个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
利用基站101对主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该主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另外,不利用基站101对主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该主小区的第1控制信道。另外,利用基站101激活辅小区,且对该辅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该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另外,不利用基站101激活辅小区,且不对该辅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该辅小区的第1控制信道。
另外,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的情形,终端102基于预先规定的方法或从基站101通知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的情形,不论是否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终端102不监控该辅小区的第1控制信道及第2控制信道。由此,终端102可减少控制信道的监控处理。另外,在另一例中,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的情形,不论是否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终端102不监控该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由此,基站101可通过该辅小区对终端102通知控制信息。另外,在另一例中,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且设定有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监控该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由此,基站101可通过该辅小区对终端102通知控制信息。
另外,在各小区中,终端102或监控第1控制信道或监控第2控制信道的切换,可应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方法。即,终端102的控制信道的切换是如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那样,基于从基站101向终端102的是否使用第2控制信道的显式或隐式的通知而控制。
另外,基站101对终端102,可在主小区中预先规定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小区。该情形时,用以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可使用针对图8所示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另外,在主小区中预先规定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终端102对主小区设定从基站101通知的第2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
图11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1中,示出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载波聚合,并对终端102的主小区及辅小区个别地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在图11所示的例中,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除了针对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以外,亦包含针对辅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PhysicalConfigDedicatedSCell-r11)而构成。此外,针对图11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可设为针对主小区的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
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规定针对主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的控制信息。针对辅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规定针对辅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的控制信息。另外,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以及针对辅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各自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构成的。
图11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与以图8说明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相同,可对主小区及辅小区分别独立设定。另外,第2控制信道可设定至主小区或辅小区的任一者。该情形时,仅在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小区中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
通过使用图11所示的方法,基站101可对终端102高效设定主小区及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另外,由于针对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各小区的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包含于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故,基站101可根据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状况与基站101的状况,适应性地对终端102进行设定。
图12是示出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2中,示出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载波聚合,并对终端102的主小区及辅小区个别地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在图12所示的例中,针对无线资源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包含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构成的。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以外,亦包含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XPDCCH-ConfigDedicatedSCell-r11)而构成。此外,图12中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可设为主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
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用于规定主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信息。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用于规定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的设定信息。另外,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以及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是各自包含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而构成的。
图12的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与图8所说明的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相同,可对主小区及辅小区独立设定。另外,第2控制信道可对主小区或辅小区的任一者分别设定。该情形时,仅在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小区中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或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
通过使用图12所示的方法,基站101可对终端102高效地设定主小区及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另外,由于各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包含于针对物理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故,基站101可一方面降低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负担,并根据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状况与基站101的状况,对终端102适应性地进行设定。
图13是示出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另一例的图。以下,说明与图8所说明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的不同点。包含于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而构成的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是进而包含分配小区ID(schedulingCellld-r11)而构成。
分配小区ID是表示利用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小区的信息。另外,分配小区ID是从设定于终端102的服务小区或基站101可作为载波聚合设定的小区之中选择。另外,分配小区ID可设定一个或多个小区。设定多个分配小区ID的情形,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各个小区,可作为公共的设定信息。另外,设定多个分配小区ID的情形,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可针对各个小区个别地设定。
另外,分配小区ID表示的小区表示辅小区,且该辅小区被设定成去激活的情形,终端102基于预先规定的方法或自基站101通知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不论所通知的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终端102不监控辅小区的第1控制信道及第2控制信道。由此,终端102可减少控制信道的监控处理。另外,在另一例中,与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的设定无关,终端102将监控辅小区的第1控制信道或第2控制信道的任一者。由此,基站101可通过该辅小区对终端102通知控制信息。
另外,图13所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可作为主小区和/或辅小区的控制信息被通知、设定。此外,仅自一个小区通知的情形,图13所示的第2控制信道的终端固有设定信息作为主小区的控制信息通知设定为宜。
通过使用图13所示的方法,基站101可对终端102高效地设定主小区及辅小区的第2控制信道。另外,通过将分配小区ID包含于第2控制信道的子帧设定信息而设定,基站101可一方面降低针对终端102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负担,并根据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状况与基站101的状况,对终端102适应性地进行设定。
通过使用以上所说明的方法,除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效果以外,基站101对终端102设定载波聚合,并对主小区和/或辅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可高效地进行设定。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针对主小区的控制信息设定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控制信息,并对辅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情形,进而追加设定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针对辅小区的控制信息,但并非限定于此。即,为了对主小区及辅小区设定第2控制信道,可设定针对各个小区的控制信息。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使用资源元素或资源块作为数据信道、控制信道、PDSCH、PDCCH及参考信号的映射单位,使用子帧或无线帧作为时间方向的发送单位进行说明,但并非限于此。即便使用以任意的频率与时间构成的区域及时间单位取代这些,仍可获得相同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关于使用经预编码处理的RS进行解调的情形进行说明,且作为与经预编码处理的RS对应的端口,使用与MIMO的层等效的端口进行说明,但并非限于此。除此以外,对与互不相同的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通过应用本发明,亦可获得相同的效果。例如,不使用PrecodedRS而使用Unprecoded RS,且作为端口,可使用与预编码处理后的输出端等效的端口或与物理天线(或物理天线的组合)等效的端口。
本发明的基站101及终端102中动作的程序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且,以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被临时储存于RAM,其后,存储于各种ROM或HDD,且根据需要利用CPU读取,进行修正、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可为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性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的任一者。另外,通过执行所加载的程序,不仅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基于该程序的指示,通过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处理,亦有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形。
另外,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形时,可在可移式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而加以流通,或在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而连接的数据保存管理计算机中加以发送。该情形,数据保存管理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亦包含于本发明。另外,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101及终端102的一部分、或全部典型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基站101及终端102的各功能块,可单独芯片化,可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而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并非限于LSI,可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而实现。另外,基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形,亦可使用由该技术而成的集成电路。
以上,虽参照图式详述该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构成并非限于该实施方式,亦包含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关于适宜组合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揭示的技术步骤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亦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亦包含取代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要件、即取得相同的效果的要件彼此的构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宜使用于无线基站装置、无线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标号说明
101、1401  基站
102、1402、1403、1504  终端
103、1404、1405、1505、1506  下行链路
201、305  上级层
202  数据信道生成部
203  终端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
204  预编码部
205  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复用部
206  发送信号生成部
207  发送部
301  接收部
302  接收信号处理部
303  控制信道处理部
304  数据信道处理部
1501 宏基站
1502 RRH
1503 线路

Claims (17)

1.一种基站,构成小区来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基站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
所述基站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
在未将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所述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在已将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所述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1控制信道或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中,
在未将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所述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在已将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所述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
用于发送所述第1控制信道的第1发送端口是用于在所述小区内公共的参考信号即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用于发送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第2发送端口是用于所述终端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即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1控制信道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2控制信道配置于与所述第1控制信道区域不同地被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
6.一种终端,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其中,
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
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未通过所述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在已通过所述RRC信令在所述终端设定有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控制信道以及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未通过所述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在已通过所述RRC信令在所述终端设定有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控制信道以及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在所述终端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在所述终端为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1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
用于发送所述第1控制信道的第1发送端口是用于在所述小区内公共的参考信号即小区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用于发送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第2发送端口是用于所述终端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即终端固有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第1控制信道配置于第1控制信道区域,
所述第2控制信道配置于与所述第1控制信道区域不同地被设定的第2控制信道区域。
13.一种通信系统,是构成小区的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
所述基站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所述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
所述终端对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4.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该基站构成小区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和
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的步骤,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5.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该终端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具有:
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步骤,其中所述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和
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的步骤,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6.一种在基站中实现的集成电路,该基站构成小区来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集成电路实现如下功能:
将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设定至所述终端的功能,其中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和
将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映射至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的功能,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17.一种在终端中实现的集成电路,该终端与构成小区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集成电路实现如下功能:
通过作为上级层的控制信息的RRC信令被所述基站设定第2控制信道的监控的功能,其中所述第2控制信道是与不管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以及空闲状态的哪一者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检测的第1控制信道不同的控制信道,且仅在所述终端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能进行检测;和
对映射有针对所述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2控制信道进行搜索的功能,
所述连接状态是所述终端正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所述空闲状态是所述终端未保持网络的信息的状态。
CN201280019942.3A 2011-04-27 2012-04-20 基站 Active CN103493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9261A JP5810399B2 (ja) 2011-04-27 2011-04-27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1-099261 2011-04-27
PCT/JP2012/060682 WO2012147640A1 (ja) 2011-04-27 2012-04-20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562A true CN103493562A (zh) 2014-01-01
CN103493562B CN103493562B (zh) 2017-02-15

Family

ID=47072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942.3A Active CN103493562B (zh) 2011-04-27 2012-04-20 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36858A1 (zh)
EP (1) EP2704503B1 (zh)
JP (1) JP5810399B2 (zh)
CN (1) CN103493562B (zh)
WO (1) WO20121476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0001A1 (en) 2016-08-31 2018-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network node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08024354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7654B (zh) * 2013-03-08 2019-01-1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20160028520A1 (en) 2013-03-08 2016-01-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503612A4 (en) * 2016-12-23 2019-08-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MX2019008097A (es) * 2017-01-05 2019-09-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US10856263B2 (en) * 2017-09-08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ized search space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10651906B1 (en) 2019-02-15 2020-05-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dicating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 resour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526A (zh) * 2008-11-03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US20090252077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CN101627564A (zh) * 2007-03-09 2010-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公共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044391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trol channel in ofdm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33209A (fi) * 1993-07-14 1995-01-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lähetystehon säätämiseksi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ssä sekä tilaajapäätelaite
JP3822997B2 (ja) * 1998-03-19 2006-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放送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US6339713B1 (en) * 1998-08-11 2002-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Decreasing battery consumption of mobile terminals by decreasing monitoring of the multiple access channel downlinks
KR100857750B1 (ko) * 2004-03-05 2008-09-09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수신 다이버시티 제어용 방법 및 장치
JP4358158B2 (ja) * 2005-03-31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および割当方法
EP1855424B1 (en) * 2006-05-12 2013-07-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serv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for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354263B2 (ja) * 2006-07-12 2013-1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
EP2104370B1 (en) * 2007-01-09 2020-08-12 Sun Patent Trust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signal mapping method
CA2720484C (en) * 2008-04-25 2013-08-13 Ntt Docomo, Inc. Emergency-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US8687545B2 (en) * 2008-08-11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42801C (en) * 2008-11-04 2016-07-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AU2009313191B2 (en) * 2008-11-10 2014-03-1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ition to a battery efficient state or configuration by indicating en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US20100130218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ggreg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US8005039B2 (en) * 2008-12-30 2011-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405691B1 (en) * 2009-03-06 2019-1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KR101637356B1 (ko) * 2009-04-08 201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893426A1 (en) * 2009-04-23 2021-10-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20099419A1 (en) * 2009-06-23 2012-04-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an error packet in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a packet in response to the retransmission request
JP5511105B2 (ja) * 2009-09-28 2014-06-04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ンネルの拡張
US8457079B2 (en) * 2009-10-05 2013-06-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US8804586B2 (en) * 2010-01-11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1959249B (zh) * 2010-01-30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成载波管理方法与设备
CN102158807B (zh) * 2010-02-11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cch通知信息的监听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KR101684867B1 (ko) * 2010-04-07 2016-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간 다중화 이득을 이용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US8842622B2 (en) * 2011-01-07 2014-09-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ception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CA2832067C (en) * 2011-04-01 2019-10-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to a network
WO2012138097A2 (ko) * 2011-04-03 2012-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7564A (zh) * 2007-03-09 2010-01-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公共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252077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bsfn subframes to send unicast information
CN101404526A (zh) * 2008-11-03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处理方法
US20110044391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ontrol channel in ofdm system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0001A1 (en) 2016-08-31 2018-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network node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09644442A (zh) * 2016-08-31 2019-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控制信道监视方法、网络节点及其控制信道配置和传输方法
US10602564B2 (en) 2016-08-31 2020-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network node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US11252776B2 (en) 2016-08-31 2022-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network node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09644442B (zh) * 2016-08-31 2023-10-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控制信道监视方法、网络节点及其控制信道配置和传输方法
CN108024354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WO2018082551A1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US10555296B2 (en) 2016-11-03 2020-0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109371B2 (en) 2016-11-03 2021-08-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22286B2 (en) 2016-11-03 2023-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024354B (zh) * 2016-11-03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0399B2 (ja) 2015-11-11
EP2704503A8 (en) 2014-05-14
EP2704503B1 (en) 2017-05-31
WO2012147640A1 (ja) 2012-11-01
US20140036858A1 (en) 2014-02-06
EP2704503A1 (en) 2014-03-05
EP2704503A4 (en) 2014-12-10
CN103493562B (zh) 2017-02-15
JP2012231375A (ja)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561A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49357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4205970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650367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9510337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93562A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503539A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20140185528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509194A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493563B (zh) 基站
JP2014023018A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