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9551A - 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9551A
CN103489551A CN201210195769.4A CN201210195769A CN103489551A CN 103489551 A CN103489551 A CN 103489551A CN 201210195769 A CN201210195769 A CN 201210195769A CN 103489551 A CN103489551 A CN 103489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te
strutting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57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9551B (zh
Inventor
陈建
汪昌银
钟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sata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Sensata Technologies Holland BV
Original Assignee
Sensata Technologies Holland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sata Technologies Holland BV filed Critical Sensata Technologies Holland BV
Priority to CN2012101957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9551B/zh
Priority to EP13172159.9A priority patent/EP2674949B1/en
Priority to KR1020130068254A priority patent/KR101887708B1/ko
Priority to JP2013125182A priority patent/JP6366906B2/ja
Publication of CN103489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9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9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9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器件,包括:电子元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两个相对侧面上;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一端子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二端子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以及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接触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设置成当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破裂时,推动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件脱离接触。

Description

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器件,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的故障控制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
背景技术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被广泛地用于电流限制电路中,包括用于制冷设备例如冰箱的电机启动控制电路。现有技术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在经历长时间使用后,其物理结构可能会退化,在工作期间可能在器件内部产生异常的热量而产生火花,导致器件中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元件损坏破裂成碎片。由于破裂的碎片仍然可能与左右端子连接,会导致破裂面之间产生电弧放电、过热、过电流等等一系列问题。
受让人为Murata Manufacturing Co.,Ltd.,的美国专利No.6,172,593描述了一种现有技术的电子器件,其具有两个弹簧接触部和两个非导电接触部,在电子器件的整个工作期间四个接触部都与热敏电阻接触,而且两个弹簧接触部分别焊接到左右端子上。这样,一方面,与热敏电阻密切接触的材料(非导电接触部)需要能够耐受高温,通常采用耐高温塑料材料,因而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当热敏电阻没有以电流断开的方式破裂时,热敏电阻的裂开碎片仍然通过弹簧接触部分与左右端子保持电连接,从而可能导致电弧放电和过热。
申请人为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2347123描述了一种热敏电阻器件,其具有三个弹性支撑件和一对绝缘偏移柱,其中两个弹性支撑焊接到一个端子上,第三个弹性支撑件焊接到另一端子上,所述一对偏移柱设置成与热敏电子元件分隔开。所述一对偏移柱不与热敏电子元件接触,因而不需要能够耐受高温的昂贵材料。但是,当热敏电阻没有以电流断开的方式破裂时,热敏电阻的裂开碎片仍然有可能通过弹性支撑件与左右端子保持电连接,从而可能导致电弧放电和过热。
因此,现有的热敏电阻器件在热敏电阻故障尤其是破裂时并不一定能可靠地消除电弧放电和过热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电子器件,当其中的电子元件例如热敏电子元件损坏例如破裂时,能够可靠地断开回路,从而充分消除电弧放电和过热等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器件,包括:电子元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两个相对侧面上;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一端子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二端子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以及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接触的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设置成当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破裂时,推动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件脱离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器件,当电子元件破裂时,第三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力将电子元件碎片推开以使电子元件碎片不再接触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从而断开电子元件与其中一个端子的电连通,彻底断开回路,充分消除电弧放电和过热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装配状态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在盖移除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I剖切的剖视图,其中电子元件以示意且透明的方式示出;
图5是示出电子元件正常工作时,电子元件和各支撑件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电子元件故障时,电子元件和各支撑件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示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示图;以及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电子器件故障时,电子元件和各支撑件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器件100例如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装配状态立体图。图2示出了该电子器件100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如图2所示,该电子器件100包括盖1、基座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电子元件5。电子元件5例如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碟。电子元件5具有第一电极51和第二电极52,分别位于电子元件5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电子器件10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7,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51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71;以及第二支撑件8,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81。所述第一支撑件7安装到所述第一端子3上并与所述第一端子3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8安装到所述第二端子4上并与所述第二端子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3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8可以与所述第二端子4成一体。第二支撑件8是刚性支撑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是刚性支撑件。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也可以是弹性支撑件。
电子器件100还包括第三弹性支撑件6。该第三弹性支撑件6例如是弹簧。第三弹性支撑件6包括在第二接触部81附近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的第三接触部63。优选地,所述第三接触部6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81间隔开。可选地,第三接触部63也可以与第二接触部81接触或重叠。
第三弹性支撑件6优选地包括第一弹性部61和第二弹性部62。第一弹性部61提供所述第三接触部63。第二弹性部62包括第四接触部64。第四接触部64在与第二接触部81和第三接触部63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
图3是图1所示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在盖移除状态下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71比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第四接触部64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71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71位于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换句话说,在图3中,第二接触部81和第四接触部64位于第一接触部71的径向两侧。第一接触部71抵靠电子元件5的第一电极51的大致中心位置。第二接触部81抵靠电子元件5的第二电极52的一侧。第一弹性部61经由第三接触部63在第二电极52的该侧将弹性力作用在电子元件5上。第二弹性部62经由第四接触部64在第二电极52的另一侧将弹性力作用在电子元件5上。由此,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抵抗第一弹性部61和第二弹性部62的弹性力,分别产生朝向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接触部71与第一电极51、第二接触部81与第二电极52形成更紧密的接触。这进一步使得电子元件5与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形成更可靠的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所述第二弹性部62在所述电子器件上施加的弹性力必须大于所述第一弹性部61在所述电子器件上施加弹性力,才能使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分别产生朝向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以实现紧密接触。
图5示出了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第一支撑件7(第一接触部71)、第二支撑件8(第二接触部81)、第一弹性部61(第三接触部63)、第二弹性部62(第四接触部64)分别在电子元件5上施加作用力。其中,第一支撑件7在电子元件5上施加的力通常大于第二支撑件8在电子元件5上施加的力。当电子元件5发生故障时,靠近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设置的第一支撑件7施加的力增加了沿着穿过中心的平面断裂的可能性。
图6示出了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5沿着穿过中心附近的平面断裂,包括第三接触部63的第一弹性部61的弹性力驱使电子元件5的碎片移动远离第二接触部81,使得电子元件5的碎片与第二接触部81分隔开。即,使得第二支撑件8与第二电极52脱离接触。由于第二支撑件8为刚性支撑件,其自身没有压缩距离,因此当第一弹性部61推开碎片时,第二支撑件8不再与电子元件5接触。在此故障状态下,第三弹性支撑件6与第二支撑件8及第二端子4电绝缘。例如,第三弹性支撑件6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或者,当第三弹性支撑件6由导电材料制成时,使第三弹性支撑件6与第二支撑件8及第二端子4分隔开或者例如通过绝缘材料隔离。由此,断开电子元件5与第二端子4的电连通,将电子元件5的碎片从回路中彻底断开,防止出现短路状态。
在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第一弹性部61可以包括两个弹性叉部61a,61b,相应地具有与第二电极52接触的两个第三接触部63。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接触部81位于所述两个第三接触部63之间并与所述两个第三接触部63间隔开。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的连线交叉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两个第三接触部63间隔开。优选地,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的连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两个第三接触部63间隔开。在冰箱起动器的热敏电阻器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两个第三接触部63间隔开的距离通常小于约2毫米,但不限于此。同样的,所述第二弹性部62在所述电子元件5上施加的弹性力大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61a,61b在所述电子元件5上施加的弹性力之和。当正常工作时,使得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分别产生朝向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实现紧密接触。当发生故障时,分别设置在第二接触部81两侧的两个弹性叉部61a,61b能够更可靠地将电子元件5的碎片推离第二接触部81,使得第二支撑件8与第二电极52脱离接触,从而将电子元件5的碎片从回路中彻底断开。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弹性部61不限于包括两个弹性叉部61a,61b,而是可以具有其它个数的弹性叉部,只要能够在正常工作时保持整个电子器件100的平衡,又能够实现当电子元件5发生故障时将碎片推离第二接触部81的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100’的示图。其中除了第三弹性支撑件6’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外,其它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本相同,因而省略相同部件的描述。
图7中的电子器件100’包括分离的第三弹性支撑件6’和第四弹性支撑件9’。第三弹性支撑件6’包括在第二接触部81’附近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的第三接触部63’。优选地,所述第三接触部63’与所述第二接触部81’间隔开。可选地,第三接触部63’也可以与第二接触部81’接触或重叠。
第四弹性支撑件9’包括第四接触部64’,其在与第二接触部81’和第三接触部63’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
第一接触部71’比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第四接触部64’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71’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71’位于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四接触部64’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第一接触部71’抵靠电子元件5’的第一电极51’的大致中心位置,第二接触部81’抵靠电子元件5’的第二电极52’的一侧。第三弹性支撑件6’经由第三接触部63’在第二电极52’的该侧将弹性力作用在电子元件5’上。第四弹性支撑件9’经由第四接触部64’在第二电极52’的另一侧将弹性力作用在电子元件5’上。由此,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抵抗第三弹性支撑件6’和第四弹性支撑件9’弹性力,分别产生朝向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接触部71’与第一电极51’、第二接触部81’与第二电极52’形成更紧密的接触。这进一步使得电子元件5’与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形成更可靠的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所述第四弹性支撑件9’在所述电子器件上施加的弹性力必须大于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6’在所述电子器件上施加弹性力,才能使第一支撑件7’和第二支撑件8’分别产生朝向电子元件5’的作用力,以实现紧密接触。
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5’沿着穿过中心附近的平面断裂,包括第三接触部63’的第三弹性支撑件6’的弹性力驱使电子元件5’的碎片移动远离第二接触部81’,使得电子元件5’的碎片与第二接触部81’分隔开。即,使得第二支撑件8’与第二电极52’脱离接触。由于第二支撑件8’为刚性支撑件,其自身没有压缩距离,因此当第三弹性支撑件6’推开碎片时,第二支撑件8’不再与电子元件5’接触。在此故障状态下,第三弹性支撑件6’及第四弹性支撑件9’与第二支撑件8’及第二端子4’电绝缘。例如,第三弹性支撑件6’及第四弹性支撑件9’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或者,当第三弹性支撑件6’及第四弹性支撑件9’由导电材料制成时,使第三弹性支撑件6’及第四弹性支撑件9’与第二支撑件8’及第二端子4’分隔开或者例如通过绝缘材料隔离。由此,断开电子元件5’与第二端子4’的电连通,将电子元件5’的碎片从回路中彻底断开,防止出现短路状态。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弹性支撑件6’也可以具有两个或其它个数的弹性叉部,在此不再累述。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示图。
电子器件100”包括第一支撑件7”,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51”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71”;第二支撑件8”,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81’’;以及第五支撑件10”,其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不同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电极52”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五接触部82”。所述第一支撑件7”安装到所述第一端子3”上并与所述第一端子3”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8”和第五支撑件10”分别安装到所述第二端子4”上并与所述第二端子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8”与所述第五支撑件10”可以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8”和第五支撑件10”可以与所述第二端子4”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3”成一体。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7”是刚性支撑件。优选地,第二支撑件8”和第五支撑件10”是弹性支撑件。
电子器件100”还包括第三弹性支撑件6”。该第三弹性支撑件6”例如是弹簧。第三弹性支撑件6”包括在与第一接触部71”附近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极51”接触的第三接触部63”。优选地,所述第三接触部63”与所述第一接触部71”间隔开。可选地,第三接触部63”也可以与第一接触部71”接触或重叠。
和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三弹性支撑件6”也可以包括两个或其它个数的弹性叉部。所述第一接触部71”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71”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的距离小于2毫米。
所述第一接触部71”比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五接触部82”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81”与所述第五接触部82”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71”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71”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81”和所述第五接触部82”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5”的中心。
弹性的所述第二支撑件8”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二弹性力。弹性的所述第五支撑件10”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五弹性力。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6”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一弹性力。第二弹性力和第五弹性力的合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力。由此,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弹性力、第二弹性力和第五弹性力使得第一支撑件7”产生朝向第一电极的51”作用力,以使得第一支撑件7”与第一电极51”保持紧密接触。
在故障状态下当电子元件破裂时,所述第一弹性力推动电子元件碎片远离第一支撑件7”,使得第一支撑件7”与第一电极51”脱离接触,如图9所示。由于第一支撑件7”为刚性支撑件,其自身没有压缩距离,因此当第三弹性支撑件6’′推开碎片时,第一支撑件7”不再与电子元件5”接触。在此故障状态下,第三弹性支撑件6’′与第一支撑件7’′及第一端子3’′电绝缘。例如,第三弹性支撑件6’′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或者,当第三弹性支撑件6’′由导电材料制成时,使第三弹性支撑件6’′与第一支撑件7’′及第一端子3’′分隔开或者例如通过绝缘材料隔离。由此,断开电子元件5’′与第一端子3’′的电连通,将电子元件5’′的碎片从回路中彻底断开,防止出现短路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很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4)

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
电子元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一端子并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一接触部;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到所述第二端子并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且电连接的第二接触部;以及
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接触的第三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设置成当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破裂时,推动电子元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件脱离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当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破裂时,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所述一个支撑件及与所述一个支撑件电连接的端子电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所述一个为刚性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刚性支撑件,所述第三接触部在所述第二接触部附近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提供所述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在与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的第四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部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一弹性部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故障状态下当电子元件破裂时,所述第一弹性力推动电子元件碎片远离第二支撑件,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二电极脱离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力和所述第二弹性力使第一支撑件产生朝向第一电极的作用力以及使第二支撑件产生朝向第二电极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电极保持紧密接触以及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二电极保持紧密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部包括两个弹性叉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的弹性力大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的弹性力之和。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连线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的距离小于2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碟。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子成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子成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第四弹性支撑件,所述第四弹性支撑件包括在与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的第四接触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部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性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当在故障状态下电子元件破裂时,所述第一弹性力推动电子元件碎片远离第二支撑件,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二电极脱离接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力和所述第二弹性力使第一支撑件产生朝向第一电极的作用力以及使第二支撑件产生朝向第二电极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电极保持紧密接触以及使得第二支撑件与第二电极保持紧密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两个弹性叉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性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的弹性力大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的弹性力之和。
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连线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
26.根据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的距离小于2毫米。
27.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
28.根据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碟。
29.根据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子成一体。
30.根据权利要求18-27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子成一体。
3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刚性支撑件,所述第三接触部在所述第一接触部附近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支撑件,所述第五支撑件包括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的第五接触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五接触部更靠近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五接触部跨过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为弹性支撑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五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五弹性力,所述第三弹性支撑件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施加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与所述第五弹性力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弹性力。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故障状态下当电子元件破裂时,所述第一弹性力推动电子元件碎片远离第一支撑件,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电极脱离接触。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力和所述第五弹性力使第一支撑件产生朝向第一电极的作用力,以使得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电极保持紧密接触。
38.根据权利要求32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三弹性支撑件包括两个弹性叉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
39.根据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两个弹性叉部间隔开的距离小于2毫米。
40.根据权利要求32中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五接触部的直线经过所述电子元件的中心。
41.根据权利要求31-40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碟。
42.根据权利要求31-40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五支撑件成一体。
43.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31-40中任一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五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端子成一体。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端子成一体。
CN201210195769.4A 2012-06-14 2012-06-14 电子器件 Active CN103489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5769.4A CN103489551B (zh) 2012-06-14 2012-06-14 电子器件
EP13172159.9A EP2674949B1 (en) 2012-06-14 2013-06-14 PTC device with casing and means for breaking contact in case of failure
KR1020130068254A KR101887708B1 (ko) 2012-06-14 2013-06-14 전자 디바이스
JP2013125182A JP6366906B2 (ja) 2012-06-14 2013-06-14 電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5769.4A CN103489551B (zh) 2012-06-14 2012-06-14 电子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9551A true CN103489551A (zh) 2014-01-01
CN103489551B CN103489551B (zh) 2018-06-12

Family

ID=4982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5769.4A Active CN103489551B (zh) 2012-06-14 2012-06-14 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95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083A (zh) * 2017-10-31 2018-02-02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US11823820B2 (en) 2021-08-06 2023-11-21 Hangzhou Star Shuaier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TC start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676A (en) * 1994-06-10 1998-06-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nic part such as PTC thermistor and casing for the same with a fuse
CN1231054A (zh) * 1996-09-20 1999-10-06 西门子松下部件公司 用于半导体电阻,如正温系数热敏电阻的接触组件
DE19824781A1 (de) * 1998-06-03 1999-12-16 Siemens Matsushita Components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insbesondere Schaltkaltleiter
CN102347123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控制故障热敏电阻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202615954U (zh) * 2012-06-14 2012-12-19 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电子器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0676A (en) * 1994-06-10 1998-06-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Electronic part such as PTC thermistor and casing for the same with a fuse
CN1231054A (zh) * 1996-09-20 1999-10-06 西门子松下部件公司 用于半导体电阻,如正温系数热敏电阻的接触组件
DE19824781A1 (de) * 1998-06-03 1999-12-16 Siemens Matsushita Components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insbesondere Schaltkaltleiter
CN102347123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控制故障热敏电阻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202615954U (zh) * 2012-06-14 2012-12-19 森萨塔科技麻省公司 电子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083A (zh) * 2017-10-31 2018-02-02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US11823820B2 (en) 2021-08-06 2023-11-21 Hangzhou Star Shuaier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TC sta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9551B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6112B2 (en) Electric device
JP5278846B2 (ja) 切り離し機構付spd
US11152769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horn spark gap accommodated in an insulating housing
CN101626156B (zh) 过压保护元件
CN202615954U (zh) 电子器件
US20100219929A1 (en) Thermal fuse with current fuse function
US20170148602A1 (en) Switch module with a built-in structure of anti-surge and dual disconnection
CN104160460A (zh) 过电压保护器
RU2558383C2 (ru) Элемент защиты от перенапряжения
CN109994347B (zh) 一种防短路的可恢复熔断器
CN110086144A (zh) 保护装置
TW201337997A (zh) 用於高電流之可重複熔絲
JP2010211928A (ja) 遮断板付spd
US9564718B2 (en) Power plug and power receptacle with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function
US20180190414A1 (en) Varistor with an isolating arrester
JP5552660B2 (ja) 分離器付spd
CN103489551A (zh) 电子器件
KR102385996B1 (ko) 퓨즈기능을 갖는 친환경 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의 버스바 및 이를 적용한 친환경 자동차의 배터리 팩
KR101887708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
CN104081600B (zh) 过电压防护放电器
CN213660102U (zh) 过电压保护元件和过电压保护器
CN109103708A (zh) 一种电插头可循环过热保护自动熔断器及其使用方法
TWI805729B (zh) 變阻器熱保護裝置
CN105489455A (zh) 一种带双绝缘子的热熔断体
JP6903615B2 (ja) 感温ペレット型温度ヒュー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