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7294A - 电力变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7294A
CN103477294A CN2012800159445A CN201280015944A CN103477294A CN 103477294 A CN103477294 A CN 103477294A CN 2012800159445 A CN2012800159445 A CN 2012800159445A CN 201280015944 A CN201280015944 A CN 201280015944A CN 103477294 A CN103477294 A CN 103477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er circuit
during
power
circuit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7294B (zh
Inventor
宫内拓
安藤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7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72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系统。使第1升压电路(41a~41d)介于各个直流电力线路(La~Ld)中,对该第1升压电路(41a~41d)的升压比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得每个第1周期的第1期间中对应的太阳能电池线(1a~1d)的发电电力达到最大,同时进行控制以使得第2期间中升压比维持在恒定的值,使第1期间与第2期间的合计时间相当于第1周期。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太阳能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升压后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的电力变换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电力变换系统,其具有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通过升压电路升压并供给的电力线路和不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进行升压而直接供给的电源线路,还具有电力调节器(power conditioner)(电力变换装置),该电力调节器将从这两条线路得到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集中后,再将这些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向商用电网叠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9560
在这样的电力变换系统中,升压电路进行使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升压比增减的MPPT动作(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以使得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为最大。此外,在电力调节器(电力变换装置)中也同样地进行MPPT动作,以使得输出的直流电力为最大。
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在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的值)进行监视的同时,使升压电路的升压比增加或者减少,在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对相同一方(若使升压比增加则增加,若使其减少则减少)改变升压比,在电力减少的情况下,对相反的一方(若使升压比增加则减少,若使其减少则增加)改变升压比。通过这些控制,升压电路的升压比向着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为最大值的位置收敛。
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利用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与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力即使添加变换效率也几乎相等的现象而进行。若叠加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的电网的电压为恒定的,则该MPPT动作使输出到电网的电流的目标值增加或减少,使用使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力为最大值(也就是说,向电力调节器输入的电力的最大值)的目标电流值。此外,此时电力调节器内的升压电路的升压比被控制成从逆变器电路输出目标电流值(进行升压,直到流过目标电流值的电流为止)。
若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则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变动,该变动表现为电力调节器的输出电力(输出电流)的变动。因此,若同时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和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则存在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与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干涉的情况,各个MPPT动作变得不容易收敛。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力变换系统为了消除这样的干涉,交替地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与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这样的电力变换系统中,如上所述,在共通的控制电路中,由于选择可进行MPPT动作的电路来顺次进行MPPT动作,故在具有升压电路的电力线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将增减的升压电路的信息设定在共通的控制电路,存在需要变更电路、更新软件等烦杂的作业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升压电路进行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进行的MPPT动作的干涉的电力变换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系统利用逆变器电路将经过第2升压电路后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该第2升压电路控制升压比以使得将多根直流电力线路集中为单一的电力线路后该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达到最大,从多个太阳能电池列的每一个向多根直流电力线路分别供给发电电力,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列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串联而成,该电力变换系统具备:
第1控制部,其使第1升压电路介于各个所述直流电力线路上,对该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得每个第1周期的第1期间中对应的太阳能电池列的发电电力达到最大,并且控制为第2期间内升压比维持在恒定的值,使第1期间与第2期间的合计时间相当于第1周期。
此外,具备第2控制部,该第2控制部对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得每个第2周期的第3期间中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达到最大,并且控制为第4期间中升压比维持在恒定的值,使第3期间与第4期间的合计时间相当于第1周期,
使第1周期与第2周期不同。
根据本发明,在升压电路设定不进行MPPT动作而使升压比恒定的期间。此外,使升压电路和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的开始周期不同。由此,能够抑制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与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的时间带的冲撞。因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此外,升压电路与电力调节器只是MPPT动作的开始周期不同,并不是从其他电路接受指令进行动作。因此,在对升压电路、电力调节器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不需进行特别的设定。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周期比所述第1周期短。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2期间比所述第3期间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4期间比所述第1期间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3期间内的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的变动幅度或者变动率的至少任意一方为目标值以内时,第2控制部使用该目标值来设定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值。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若从第3期间过渡到第4期间时,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的变动幅度或者变动率的至少任意一方为目标值以内,第2控制部将使用该目标值设定的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值设为恒定的值,控制第4期间。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将第1周期的1混入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1期间、禁止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2期间,将第2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3期间、禁止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4期间,使第4期间比第1期间长。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将第2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3期间、禁止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4期间,在第3期间,在向第2升压电路输入的电力的变动量小于规定量时,将在所述逆变器电路变换的交流电力的输出电流的目标值固定在此时的值。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第1升压电路在开始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后,在该可变控制继续到第2期间为止时,以在所述第2期间的开始附近计算出的升压比续升压动作,
第2升压电路在开始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后,在该可变控制继续到第4期间为止时,根据在所述第4期间的开始附近计算出的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流的目标值,继续将所述直流电力变换为所述交流电力的动作。
此外,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升压电路具有对被输入该升压电路的电流或者从该升压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各个所述升压电路开始各个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一种电力变换系统,具备: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所述升压电路将第1期间与第2期间交替反复,该第1期间能够进行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为最大而动作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该第2期间禁止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所述电力变换器将第3期间与第4期间交替反复,该第3期间能够进行使得所述直流电力为最大而动作的所述电力变换器的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该第4期间禁止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所述第3期间的长度构成为能够变更,并且所述第4期间的长度被固定在恒定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的集电箱是电力变换系统的集电箱,该电力变换系统具备: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电路由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构成,
具备对流过该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电力变换器开始工作并且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比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出的电流比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由于开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故启动电力调节器2,在确认了能够将电力从太阳能电池1稳定地取出之后再使升压电路41启动。由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此外,在上述集电箱中,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对停止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动作以后的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的最高值进行存储,在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从所述最高值变为小规定量的值,并且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比所述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此外,本发明的集电箱是电力变换系统的集电箱,该电力变换系统具备: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压电路由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构成,
具备对流过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对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在根据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计算的电力比电力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根据本发明,在向升压电路供给的电力比电力阈值大的情况下,由于开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故启动电力调节器2,在确认了能够将电力从太阳能电池1稳定取出之后再使升压电路41启动。由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动作变得不稳定。
此外,在上述集电箱中,其特征在于,对停止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升压动作以后的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的最高值进行存储,在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从所述最高值变为小规定量的值,并且所述电力比所述电力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此外,在上述集电箱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阈值或者所述电力阈值构成为能够进行变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了升压电路进行的MPPT动作给电力调节器进行的MPPT动作造成的干涉的电力变换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系统具有的集电箱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系统具有的电力调节器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的升压电路启动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和升压比恒定动作时的集电箱的升压电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进行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时的电力调节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以及电力调节器动作时的时序图。
图8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电力变换系统具有的集电箱4的外观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以及电力调节器动作时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采用了在电力调节器2不设置升压电路21的结构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将太阳能电池1a直接与其他升压电路41的输出侧连接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12是在将第4期间设为零的情况下执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以及电力调节器的MPPT动作时的时序图。
图13是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集电箱的升压电路启动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图1是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太阳光发电系统100的结构图。如该图所示,太阳光发电系统100具备:太阳能电池1a~1d以及电力变换系统50。此外,电力变换系统50将太阳能电池1a~1d的供给电力向商用电网30叠加(供给)。
太阳能电池1a~1d分别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的单元串联连接而构成为线状。由于各太阳能电池1a~1d的单元的片数根据设置太阳能电池1a~1d的面积等变化,因此根据设置状态,太阳能电池1a~1d的片数不同。
虽然电力变换系统50能够将各结构要素分开为集电箱4以及电力调节器2而收纳到不同的框体中,但各结构要素也能够不分为集电箱4以及电力调节器2而收纳到单一的框体中。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易于说明,使用各结构要素分开收纳到集电箱4和电力调节器2的情况,进行说明。
集电箱4具有:电力线路(line)(下面仅称为“线路”。)La~Ld,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1a~1d;以及升压单元40a~40d,分别介于该线路La~Ld上。集电箱4集中并输出该线路La~Ld的输出。各个升压单元40a~40d(相当于第1升压电路)具有对各个太阳能电池1a~1d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41a~41d。此外,各个升压电路41a~41d具有进行升压电路41a~41d的升压动作的控制的升压控制电路42a~42d(相当于第1控制部)。各个升压电路41a~41d介于线路La~Ld上。各个升压控制电路42a~42d与升压电路41a~41d连接。此外,升压电路41a~41d的输出侧在集电箱4内连接到一起。集电箱4将这些升压电路41a~41d升压并输出的电力集中到一起,将该集中后的直流电力输出到电力调节器2。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结构的部分付与相同的数字符号(若为太阳能电池则为1),对于各结构之间具有连接关系的部分付与相同的英文符号(对于太阳能电池1和升压电路41之间具有连接关系的要素,分别编号为太阳能电池1a和升压电路41a)。
由于在相同的结构中进行相同的动作的情况下,若进行相同的说明则变得冗长,因此,后面在相同的结构中对共通的动作进行说明时,存在省略末尾的符号a、b、c、d来进行说明的情况。
图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系统具有的集电箱的升压电路的电路图。在升压电路41中使用所谓的非绝缘型升压电路,即构成为具有一对端子88、89、电抗器81、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之类的开关元件82、二极管83以及电容器84。一对端子88、89与太阳能电池1连接,该端子88、89的一个端子(正极侧)88串联连接电抗器81和二极管83。开关元件82在电抗器81和二极管83的连接点、与一对端子的另一个端子之间进行开合。此外,电容器84连接在二极管83与另一个端子之间。
升压电路41具有:检测输入电流的电流传感器85、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传感器86、以及检测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87。升压电路41基于从这些传感器得到的信息,使开关元件82周期性地开合,并且控制打开时间来获得规定的升压比。
电力调节器2具备:升压电路21,其对集电箱4输出的直流电力进行升压;逆变器电路23,其将升压电路21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和电力调节器控制电路22(相当于第2控制部),其进行升压电路21(相当于第2升压电路)以及逆变器电路23的动作的控制。此外,电力调节器2将集电箱4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向商用电网30叠加(供给)。
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系统具有的电力调节器的电路图。关于升压电路21的结构,由于能够使用与升压电路41相同的电路结构,故这里省略说明。虽然升压电路21使用相同的电路结构,但由电力调节器控制电路22进行其他的控制。
逆变器电路23将开关元件51、52串联连接的第1臂、开关元件53、54串联连接的第2臂分别并联而构成。开关元件51~54可以使用半导体开关例如IGBT之类的开关元件。逆变器电路23利用电力调节器控制电路22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周期性地开合各开关元件51~54。逆变器电路23通过该开关元件51~54的开合,将从升压电路21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三相交流电力。此外,在逆变器电路23的后级,设置由电抗器61、62以及电容器63组成的滤波电路(低通滤波器),除去开关元件51~54的开合动作引起的高频。
此外,逆变器电路23具有:电流传感器91,其检测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传感器92,其检测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电压。而且,电力调节器控制电路22使用从升压电路21具有的电压传感器86、87以及电流传感器85、和逆变器电路23具有的电压传感器92、电流传感器91检测出的电流值、电压值,来控制升压电路21和逆变器电路23。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系统50具有的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电力调节器2的动作以及电力变换系统50进行说明。
(集电箱的升压电路的动作)
由于在日照量低的连接开始时,从太阳能电池1取出的电力不稳定,因此电力调节器2的动作容易变得不稳定(向电力调节器2输入的电压有较大变动)。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下,若使升压电路41动作,则升压电路的动作也变得不稳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升压电路41在启动时确认电力调节器2的启动(连接)后,再开始升压。
由于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使用不具有变压器等的非绝缘型升压电路,因此即使升压电路41不进行升压动作,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也会通过电抗器81以及二极管83而将电力向电力调节器2供给,若该电力达到恒定值以上,则即使升压电路41不进行动作,电力调节器2也开始运行。电力调节器2开始运行后,若逆变器电路23启动并开始连接,则流经升压电路41的电流、也就是说电流传感器85检测的电流增加。因此,通过检测该电流,能够确认电力调节器2的启动(连接)。使用附图,对该升压电路41启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启动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升压电路41的启动处理中,使用电流传感器85检测向升压电路41的输入电流Icin(步骤S11),判断输入电流Icin是否超过规定值Icth(步骤S13)。
在输入电流Icin没超过规定值Icth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判断电力调节器未启动,并过渡到步骤S11。此外,在输入电流Icin增加并超过了规定值Icth的情况下,判断电力调节器启动,以预先设定的升压比r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结束启动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在确认了电力调节器2启动且能够从太阳能电池1稳定地取出电力之后,使升压电路41启动,因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动作不稳定。
此外,通过这样,由于在启动时输入电流Icin较小时不进行升压动作,因此能够减少升压电路41的开关元件82的开合次数,延长开关元件82的寿命。
若启动时的动作结束,则升压电路41在每个第1周期的第1期间进行MPPT动作,以使得分别连接的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变为最大。具体来讲,将第1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的第1期间、对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进行禁止(不变更升压比,将升压比维持在恒定值)的第2期间。在第1期间内,升压电路41进行MPPT动作,在第2期间,进行按升压比r恒定的方式动作的升压比恒定动作。这样,升压电路41在每个第1周期内反复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以及升压比恒定动作。
使用附图,对升压电路41反复MPPT动作以及升压比恒定动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表示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和升压比恒定动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若开始该反复动作,则升压电路41将合计型计时器的计数器值T重置为零(T=0)的后开始计时,检测并存储向升压电路41输入的输入电力Pc(对所存储的输入电力的值付与符号Pcd),在步骤S21求出电力差dPc(=(当前的电力Pc)-(上次的电力Pcd))。能够使用电压传感器86以及电流传感器85,检测升压电路41的输入电压Vcin以及输入电流Icin,通过累计该输入电压Vcin和输入电流Icin,求出该输入电力Pc(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
在步骤S22,进行电力差|dPc|<dPcth的判断,在电力差dPc比阈值dPcth小时,固定此时的升压比r(步骤S24)。在电力差dPc比阈值dPcth大时,进入步骤S23,设定新的升压比r=r+dr(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也就是说,在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为最大值附近(|dPc|<dPcth为肯定)的情况下,进行升压比恒定动作,在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不为最大值附近(|dPc|<dPcth为否定)的情况下,进行MPPT动作。
在电力差dPc为正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以与已变更了上一次升压比r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变更升压比r(若使升压比r增加则增加,若使其减少则减少),若电力差dPc为负,则以与已变更了上一次升压比r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变更升压比r(若使升压比r增加则减少,若使其减少则增加)。另外,在最初进行该步骤S33的处理的情况下,预先决定增加升压比r还是减少升压比r,根据该内容变更升压比r。
步骤S25是对进行该MPPT动作的期间进行控制的步骤,在步骤S25,对该计数器值T是否达到相当于第1期间B的时间的值Tth1(结合计数器的时钟适当地设定)进行判断(T>Tth1)。在本流程图中,在步骤S24,dPc<dPcth时,固定升压比r,若判断为T>Tth1,则进入第2期间C,继续该升压比r。
另外,在步骤S22,也可以不判断dPc<dPcth,到对该第1期间B进行计时为止,通过MPPT动作进行升压比r的变更。
此外,在步骤S25通过计时器判断出第1期间B的计时的情况下,在不满足dPc<dPcth时,固定该时刻的升压比r,开始第2期间C。也就是说,暂时结束MPPT动作。
在步骤S26~步骤S28中执行对MPPT动作进行禁止的第2期间C的动作(升压比恒定动作)。具体来讲,若进入第2期间C,首先重置计数器的值T,存储此时的升压比r(步骤S36)。然后,固定于存储的升压比r,来控制电力调节器2(步骤S37),控制进行升压比恒定动作的期间(步骤S38)。在步骤S38,对计数器值T是否达到相当于第2期间C的时间的值Tth2(结合计数器的时钟并适当地设定)进行判断(T>Tth2)。
若经过该第2期间C,在将计时器T的计数器值重置为零(步骤S39)后,再次回到步骤S31,改变升压比r并开始MPP动作。在该第2期间C内,第1期间B的计时结束时的升压比r被固定且被用于控制。
升压电路41以这样的状态,通过反复步骤S21~S29来反复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以及升压比恒定动作。
升压电路41对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是否为最大值附近进行判断,决定MPPT动作或者以无升压比变更(升压比恒定)的方式进行动作,在经过第1期间B后禁止MPPT动作并开始升压比恒定动作。因此,在第1期间B内,在MPPT动作中若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为最大值附近,则升压电路41从MPPT动作切换为升压比恒定动作(参见后述的图7、图9、图12的B’)。
如此,在被固定的第1周期A内,由于能够增加进行升压比恒定动作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进行对电力调节器MPPT动作施加影响的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的期间。
(电力调节器的动作)
若输入电压超过规定值(例如100V左右),则电力调节器2开始连接开始前的初始动作。电力调节器2在初始动作中,若输入电压超过规定值(例如100V左右),则电力调节器2内的升压电路21开始升压。并且,若升压电路21的升压电压为规定值(例如300V左右),则电力调节器2通过逆变器电路23开始生成相位与商用电网同步的交流电力,关闭电网连接用继电器(未图示)并开始连接。
在并入电网时,电力调节器2在每个规定的第2周期X开始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以使得将太阳能电池1a~1d的输出电力集中在一起的直流电力变为最大。具体来讲,将第2周期X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3期间Y、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禁止的第4期间Z。在第3期间Y内,电力调节器2进行MPPT动作,在第4期间Z,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以使得保持电力调节器2的逆变器电路23的输出电流的目标值恒定。这样,在并入电网时,电力调节器2在每个第2周期反复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以及目标电流恒定动作。
将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作为一个例子,如下进行。若将电力调节器2的变换效率设为100%,则供给到升压电路21的输入电力Ppin(输入电流Ipin和输入电压Vpin的乘积)实质上与被叠加到商用电网30的输出电力Ppo相等。(下面,虽然以变换效率为100%进行处理,但在考虑该变换效率的情况下,可以乘以适当的常数来使用)。由于太阳能电池1的发电输出经过集电箱B被供给到电力调节器2,变为输入电力Ppin,因此若太阳能电池1的发电量变动,则该输入电力Ppin的值也变化。此外,由于输入电力Ppin与输出电力Ppo实质上相同,因此若商用电网30的电压恒定(例如在单相3线式中为AC200V),则能够根据向商用电网30供给的输出电流Ipo来求出输入电力Ppin。因此,通过改变输出电流Ipo的值,能够使输出电力Ppo值适合于太阳能电池1的当前的发电电力。
逆变器电路23利用对载波和正弦波状的调制波进行调制而得到的基于PWM方式的开关信号,控制开关元件51~54闭合(ON)/断开(OFF)来输出单相的疑似正弦波。此时由于该疑似正弦波的振幅是从升压电路21输出的电压,因此能够通过改变升压电路21的升压比来控制输出电流Ipo。因此,该当前的太阳能电池1的发电电力的最大值只要利用改变输出电流Ipo的目标值It时输入电力Ppin为最大的目标值It来控制输出电流Ipo即可。
升压电路21基于电流差dIp(=电流Ipo-目标值It)控制开关元件82的闭合占空比。若电流差dIp为正,则减小闭合占空比的值,若为负则增大闭合占空比的值。另外,适当地设定此时的增益。
使用附图,对电力调节器2反复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以及目标电流恒定动作时的动作(并入电网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表示并入电网时的电力调节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若开始并入电网时的动作,则电力调节器2将合计型的计时器的计数器值T重置为零(T=0)的后开始计时,检测并存储向电力调节器2输入的输入电力Ppin,在步骤S31求出电力差dPp(=(当前的电力Ppin)-(上次的电力Ppind))。
在步骤S32进行电力差|dPp|<dPpth的判断,在电力差的绝对值|dPp|小于阈值dPpth时,固定此时的目标值It(步骤S34)。在电力差的绝对值|dPp|大于阈值dPpth时,进入步骤S33设定新的电流的目标值It=It+dI(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也就是说,在输入电力Ppin是最大值附近(|dPp|<dPpth为肯定)的情况下,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在输入电力Ppin不是最大值附近(|dPp|<dPpth为否定)的情况下,进行MPPT动作。
在电力差dPp为正的情况下,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以与已变更额上一次目标值It的内容相同的内容,变更目标值It(若使目标值增加则增加,若使其减少则减少),若电力差dPp为负,则以与已变更了上一次目标值It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变更目标值It(若使目标值增加则减少,若使其减少则增加)。另外,最初进行该步骤S33的处理的情况下,预先决定增加还是减少目标值It,目标值It根据该内容而变更。
步骤S35是对进行该MPPT动作的期间进行控制的步骤,在步骤S35对该计数器值T是否达到相当于第3期间Y的时间的值Tth3(结合计数器的时钟适当地设定)进行判断(T>Tth3)。在本流程图中,在步骤S34,dPp<dPpth时,固定电流的目标值It,若判断为T>Tth3,则进入第4期间Z,继续该目标值It。
另外,在步骤S32,也可以不判断dPp<dPpth,到该第3期间Y被计时为止,通过MPPT动作进行电流的目标值It的变更。
此外,在步骤S35,在通过计时器判断出第3期间Y的计时的情况下,不满足dPp<dPpth时,固定该时刻的目标值It,开始第4期间Z。也就是说,暂时结束MPPT动作。
在步骤S36~步骤S38执行对MPPT动作进行禁止的第4期间Z的动作(目标电流恒定动作)。具体来讲,若进入第4期间Z,则首先重置计数器的值T,存储此时的目标值It(步骤S36)。然后,固定于所存储的目标值It并控制电力调节器2(步骤S37),以控制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的期间(步骤S38)。在步骤S38,对计数器值T是否达到相当于第4期间Z的时间的值Tth4(结合计数器的时钟适当地设定)进行判断(T>Tth4)。
若经过该第4期间Z,则在将计时器T的计数器值重置为零(步骤S39)后,再次返回到步骤S31,改变输出电流Ipo的目标值It,开始MPP动作。在该第4期间Z内,第3期间Y的计时结束时的目标值It被固定并被用于控制。
另外,如果将第4期间Z设为零时间,则在1个周期的X期间内继续该MPPT动作,始终重新计算目标值It。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升压电路21的输入电压Vpin与输入电流Ipin的乘积求出输入电力Ppin,但也可以置换为逆变器电路23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乘积。
以这样的状态,电力调节器2通过反复步骤S31~S39,进行反复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以及目标电流恒定动作的动作。
电力调节器41对输入电力Ppin是否为最大值附近进行判断,决定MPPT动作或者通过输出电流的无目标值变更(目标电流恒定)决定动作,在经过第2周期X后,禁止MPPT动作并开始目标电流恒定动作。因此,若在第3期间Y内,MPPT动作中输入电力Ppin为最大值附近,则升压电路41从MPPT动作切换为目标电流恒定动作(参见后述的图7、图9的Y’)。
通过这样,在恒定的第3周期X内,由于能够增加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升压电路MPPT动作和电力调节器MPPT动作冲撞的(同时进行的)期间。
图7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以及电力调节器动作时的时序图。图7(a)~(d)分别表示升压电路41a~41d进行MPPT动作时的时序图,图7(e)表示电力调节器2进行MPPT动作时的时序图。
在图7(a)~(d)中,露白的期间C相当于上述的禁止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而进行升压比恒定动作的第2期间C,用斜线打阴影的期间B相当于上述的进行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第1期间B。将第1期间B、第2期间C相加的期间A相当于第1周期A。此外,由虚线围绕的期间E相当于升压电路41a~41d没有动作的期间或者进行启动时的动作的期间。
在图7(e)中,露白的期间Z相当于上述的禁止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而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的第4期间Z,用斜线打阴影的期间Y相当于上述的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3期间Y。将第3期间Y、第4期间Z加起来的期间X相当于第2周期X。此外,用点打阴影的期间S相当于电力调节器2进行初始动作的期间。另外,在图7(e)中,电力调节器2没有动作的期间位于进行初始动作的期间的前面,这里省略。
参见图7可见,将第1周期A分为能够进行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第1期间B、禁止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第2期间C,将第2周期X分为能够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3期间Y、禁止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4期间Z。并且,使第1周期A的长度与第2周期X的长度不同。因此,能够将进行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与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时间带错开,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此外,由于升压电路41与电力调节器2只是控制周期不同,并不从其他电路接受指令来进行动作,因此不需要在对这些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上进行特别的设定,能够容易地增加或减少经由对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来供给电力的升压电路的线路。
此外,相比于第1周期A的长度,第2周期X的长度较短。由此,作为并网系统50整体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能够高频率地进行,个别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能够缓慢地进行。
此外,将第2期间C的长度设为比所述第3期间Y的长度长。因此,在不受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影响的第2期间C内,能够完整进行1次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
此外,将第4期间Z的长度设为比所述第1期间B的长度长。因此,能够在第4期间内完整进行1次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
此外,使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开始的周期与其他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开始的周期不同(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所有的第1周期A设定不同的长度)。因此,如图7所示,对于升压电路41a~41d而言,能够将各个升压电路41进行MPPT动作的时间错开。此外,能够减少多个升压电路41a~41d同时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时间带。由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a~41d的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同时干涉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
此外,在使升压电路41a~41d的第1周期A不同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a~41d内,如果输出(例如额定输出电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串联数)越大的太阳能电池,第1周期越长,则对于进行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时输出变大、输出电力的变动变大的太阳能电池而言,进行MPPT动作的机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于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较大干涉的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机会减少,能够进一步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
此外,在使升压电路41a~41d的第1周期A不同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a~41d内,若输出(例如,额定输出电力、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串联数)越大的太阳能电池,第1周期A越短,则由于对于取出电力的太阳能电池而言,进一步增加升压电路41进行MPPT动作的机会,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从太阳能电池1a~1d取出较多电力。
此外,对升压电路41a~41d各自的第1周期A内的第1期间B的长度进行合计的长度,设定为比升压电路41a~41d的任意第2期间C的长度短。
由此,在周期最长的升压电路41的第1周期中,在任意的升压电路41a~41d中,都可以设置不进行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时间带。因此,在周期最长的升压电路41的第1周期中,能够设置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不进行干涉的时间带,能够维持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进行干涉。
本实施例的升压电路41a~41d具有对第1周期A进行变更的结构。图8表示本实施例的集电箱4的外观图。例如,如图8(a)所示,设置升压电路41的个数个旋转式的开关43a~43d,可以使用各个旋转式的开关43a~43d来变更升压电路41a~41d的第1周期A。这种情况下,对旋转式开关43a~43d分别分配升压电路41a~41d,能够根据旋转式开关43a~43d的旋转位置,设定第1周期A的长度。此外,例如,如图8(b)所示,也可以通过看着显示部44的同时操作按钮45,变更升压电路41a~41d的第1周期A。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第2周期X比第1周期A还短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相比于第1周期A,第2周期X较长。对于此外的结构,由于能够使用与到此为止描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图9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集电箱以及电力调节器动作时的时序图。图9(a)~(d)分别表示升压电路41a~41d进行MPPT动作时的时序图,图9(e)表示电力调节器2进行MPPT动作时的时序图。
在图9(a)~(d)中,由于各周期以及期间A~C、E、S、Y~Z进行与图7相同的表现,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相比于第1周期A的长度,第2周期X的长度较长。由此,作为电力变换系统50整体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能够缓慢地进行,个别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能够高频率地进行。
此外,相比于各个升压电路的第1周期A的长度,第4期间的长度较长。由此,在电力调节器2的第4期间中设置所有的升压电路至少进行1次MPPT动作的期间。由此,由于在所有的升压电路41a~41d进行了个别的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之后,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为电力变换系统50整体的输出电力的最大化。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电力调节器2开始动作且通过电流传感器85检测出的电流Icin比电流阈值Icth大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开始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开始MPPT动作),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电力调节器2开始动作且检测向升压电路41供给的电力Pc(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该电力Pc比电力阈值Pcth大的情况下,开始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的方法进行描述。
图14表示对第3实施方式中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a~41d启动时的动作进行表示的流程图。
若开始升压电路41的启动处理,则使用电流传感器85检测向升压电路41输入的输入电流Icin(步骤S41),使用电压传感器86检测向升压电路41输入的输入电力Vcin(步骤S42)。
接下来,在步骤S43,升压电路41对停止升压电路41的升压动作以后的电压传感器86检测的电压Vcin的最高值Vcmax进行更新,并过渡到步骤S44。具体来讲,升压电路41将最高值Vcmax与输入电压Vcin进行比较,在检测出的电压Vcin比最高值Vcmax大的情况下,基于检测出的电压Vcin更新最高值Vcmax(在检测出的电压Vcin不比最高值Vcmax大的情况下,不进行更新)。
在步骤S44,升压电路41对电压Vcin是否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进行判断。在判断为电压Vcin不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返回到步骤S41。此外,在判断为电压Vcin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过渡到步骤S45。这里,对电压Vcin是否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的判断,可以对Vcmax-Vcin是否比规定值小进行判断,也可以对Vcin/Vcmax是否比规定值小或者Vcmax/Vcin是否比规定值大进行判断。
若过渡到步骤S45,则升压电路41由通过步骤S41检测出的输入电流Icin与通过步骤S42检测出的输入电压Vcin的乘积,计算向升压电路41输入的电力Pc。
然后,升压电路41对该电力Pc是否比电力阈值Pcth大进行判断(步骤S46)。在判断为电力Pc不比电力阈值Pcth大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返回到步骤S41。此外,在判断为电力Pc比电力阈值Pcth大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以预先设定的升压比r,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步骤S47),结束启动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电压传感器86检测的电压值Vcin变为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的值的情况下,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由此,由于电力调节器2对开始启动(连接)时的太阳能电池1的电压的下降进行检测,然后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因此能够在确认了电力调节器2的启动之后,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输入电力Pc比电力阈值Pcth大的情况下,升压电路41开始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因此,能够启动(连接)电力调节器2,然后在确认了从太阳能电池1供给规定量的电力之后,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电压传感器86检测的电压值Vcin是从最高值Vcmax变为小规定量的值,并且电力Pc比电力阈值Pcth大的情况下,开始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由此,在由于天气的变化,日照量减少,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Vcin减少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升压电路41启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而上面的说明是为了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显然,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前提下,能够被变更、改良,当然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
(变形例1)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升压电路41在经过固定的第1期间B后,禁止MPPT动作,开始升压比恒定动作,但在判断为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为最大值附近的情况下,也可以禁止MPPT动作进行升压比恒定动作。由此,构成为第1期间B的长度能够根据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而变更,第2期间C的长度被固定在恒定的长度。
具体来讲,由于若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Pc为最大值附近,则过渡到第2期间B,因此第1期间B的长度变短,第1周期A的长度也变短(第1周期A的长度变化)。若第1周期A的长度变化,则开始升压电路的MPPT控制的时间偏移。因此,由于能够错开同时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与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期间,故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施加的影响。
(变形例2)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调节器2在经过恒定的第3期间Y后,禁止MPPT动作,开始目标电流恒定动作,但也可以在判断为输入电力Ppin为最大值附近的情况下,禁止MPPT动作,进行目标电流恒定动作。由此,第3期间Y的长度构成为能够根据输入电力Ppin而进行变更,第4期间Z的长度被固定在恒定的长度。
具体来讲,由于若输入电力Ppin为最大值附近,则过渡到第4期间Z,因此第3期间Y的长度变短,第2周期X的长度也变短(第2周期X的长度变化)。若第2周期X的长度变化,则开始电力调节器2的MPPT控制的时间偏移。因此,由于能够错开同时进行升压电路的MPPT动作与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期间,因此能够抑制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对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施加的影响。
(变形例3)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电力调节器2也设置了升压电路21,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采用不在电力调节器2设置升压电路21的结构。
(变形例4)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1a~1d连接升压电路41a~43c(升压单元40a~40d)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任意1个太阳能电池1上不连接升压电路41(升压单元40),而将太阳能电池1a直接与其他升压电路41的输出侧连接。
(变形例5)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3期间、禁止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的第4期间,来设定恒定的第2周期X,但间也可以将第4期设为零(参见图12)。在这种情况下,实质上总是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由于在第1周期A设置有禁止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的期间,存在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与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的MPPT动作不同时进行的期间,因此假设即使两个MPPT动作产生干涉,也在该期间解除。因此,在编入电力调节器2内的计算机程序的主程序的程序的时间,反复进行电力调节器2的MPPT动作,在每个该反复周期进行最大电力的比较动作,更新升压比。
(变形例6)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箱4的升压电路41使用了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利用使用了变压器141的绝缘型的升压电路140。升压电路140在初级具有串联连接了变压器141的初级线圈和开关元件142的电路。此外,升压电路140在次级具有整流器144,变压器141的次级线圈与整流器144的交流侧连接,在整流器144的直流侧串联连接二极管143,电容器145具有与整流器144和二极管143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的电路。
此外,升压电路140具有:检测输入电流的电流传感器85、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传感器86、以及检测输出电压的电压传感器87,基于从这些传感器得到的信息,使开关元件142周期性地开合来获得规定的升压比。
在利用这样的绝缘型的升压电路140的情况下,若开关元件142断开,则不向电力调节器2供给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力,因此需要从集电箱4启动。在进行这样的动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图4的步骤S11之前增加使升压比恒定并进行动作的步骤,来对应绝缘型升压电路140的动作。另外,图13所示的升压电路140是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一个例子,其他绝缘型的升压电路也是同样的。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电流阈值Icth、电力阈值Pcth来启动升压电路41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但电流阈值Icth、电力阈值Pcth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进行变更,在各升压电路41a~41d也可以使这些阈值不同。
此外,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电压传感器86检测的电压值Vcin变为比最高值Vcmax小规定量的值的情况下,开始升压电路41的动作(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的升压),但也可以适用于第1实施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图4的动作流程的步骤S11的前面或者后面,增加图14的动作流程的步骤S42~S44来实现。由此,在由于天气的变化,日照量减少,太阳能电池1的输出电压Vcin减少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升压电路41启动。
-符号说明-
1a~1d    太阳能电池
2         电力调节器
4         集电箱
21        升压电路
22        电力调节器控制电路
23        逆变器电路
30        商用电网
40a~40d  升压单元
41a~41d  升压电路
42a~42d  升压控制电路
43a~43d  旋转式开关
44      表示部
45      按钮
50      电力变换系统

Claims (18)

1.一种电力变换系统,其利用逆变器电路将经过第2升压电路后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该第2升压电路控制升压比以使得将多根直流电力线路集中为单一的电力线路后该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达到最大,从多个太阳能电池列的每一个向多根直流电力线路分别供给发电电力,各个所述太阳能电池列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串联而成,该电力变换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1控制部,其使第1升压电路介于各个所述直流电力线路上,对该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得每个第1周期的第1期间中对应的太阳能电池列的发电电力达到最大,并且控制为第2期间内升压比维持在恒定的值,使第1期间与第2期间的合计时间相当于第1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2控制部,该第2控制部对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进行可变控制,以使得每个第2周期的第3期间中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达到最大,并且控制为第4期间中升压比维持在恒定的值,使第3期间与第4期间的合计时间相当于第1周期,
使第1周期与第2周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2周期比第1周期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第2期间比第3期间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第4期间比第1期间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第3期间内的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的变动幅度或者变动率的至少任意一方为目标值以内时,第2控制部使用该目标值来设定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从第3期间过渡到第4期间时所述电力线路上的直流电力的变动幅度或者变动率的至少任意一方为目标值以内,第2控制部将使用该目标值设定的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值设为恒定的值,并控制第4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第2期间或者第4期间,作为升压值而被用于各个升压电路的恒定的值,采用在第2期间或者第4期间的开始附近设定的升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第1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1期间、禁止第1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2期间,
将第2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3期间、禁止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4期间,
使第4期间比第1期间长。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第2周期的1个周期分为能够进行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3期间、禁止第2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的第4期间,
在第3期间,在向第2升压电路输入的电力的变动量小于规定量时,将在所述逆变器电路变换的交流电力的输出电流的目标值固定于此时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1升压电路在开始了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后,在该可变控制继续到第2期间为止时,以在所述第2期间的开始附近计算出的升压比继续升压动作,
第2升压电路在开始了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后,在该可变控制继续到第4期间为止时,根据在所述第4期间的开始附近计算出的所述逆变器电路的输出电流的目标值,继续将所述直流电力变换为所述交流电力的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升压电路具有对被输入该升压电路的电流或者从该升压电路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在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各个所述升压电路开始各个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控制。
13.一种电力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
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
所述升压电路将第1期间与第2期间交替反复,在该第1期间内能够进行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力为最大而动作的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在该第2期间内禁止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
所述电力变换器将第3期间与第4期间交替反复,在该第3期间内能够进行使得所述直流电力为最大而动作的所述电力变换器的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在该第4期间内禁止该升压电路的升压比的可变动作,
所述第3期间的长度构成为能够变更,并且所述第4期间的长度固定在恒定的长度。
14.一种电力变换系统的集电箱,该电力变换系统具备:
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
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所述集电箱的特征在于,
由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构成所述升压电路,
该集电箱具备对流过该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
在所述电力变换器开始工作并且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比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电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
对停止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动作以后的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的最高值进行存储,
在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从所述最高值变为小规定量的值,并且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比所述电流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16.一种电力变换系统的集电箱,该电力变换系统具备:具备:
集电箱,其具有分别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线路、以及介于所述线路上并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该集电箱将各个所述线路的输出集中后输出;和
电力变换器,其输入所述集电箱输出的直流电力,将该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叠加到商用电网,所述集电箱的特征在于,
由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构成所述升压电路,
该集电箱具备对流过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传感器、以及对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
在根据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运算出的电力比电力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电箱,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非绝缘型的升压电路的升压动作停止以后的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的最高值进行存储,
在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值从所述最高值变为小规定量的值,并且所述电力比所述电力阈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的升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电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阈值或者所述电力阈值构成为能够进行变更。
CN201280015944.5A 2011-03-30 2012-03-16 电力变换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7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6301 2011-03-30
JP2011-076301 2011-03-30
JP2011-076300 2011-03-30
JP2011076300 2011-03-30
JP2011-101352 2011-04-28
JP2011101352 2011-04-28
PCT/JP2012/056803 WO2012132948A1 (ja) 2011-03-30 2012-03-16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7294A true CN103477294A (zh) 2013-12-25
CN103477294B CN103477294B (zh) 2015-02-25

Family

ID=46930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9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7294B (zh) 2011-03-30 2012-03-16 电力变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08986A1 (zh)
EP (1) EP2693288A4 (zh)
JP (1) JP5903565B2 (zh)
CN (1) CN103477294B (zh)
MY (1) MY185077A (zh)
WO (1) WO20121329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0326A (zh) * 2014-01-10 2016-08-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转换装置
CN110710101A (zh) * 2017-05-31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光伏发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8738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急速充電器
BR112015023958A2 (pt) 2013-03-22 2017-07-1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para acoplar fontes a uma carga, sistema, método para um dispositivo acoplar fontes a uma carga,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mídia
JP6151564B2 (ja) * 2013-05-27 2017-06-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レギュレータ装置
JP5618022B1 (ja) * 2013-06-11 2014-1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5618023B1 (ja) 2013-06-11 2014-11-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US10247764B2 (en) 2013-07-25 2019-04-02 Daihe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provided wi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device used in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6204109B2 (ja) * 2013-08-07 2017-09-27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電力変換回路を制御する制御回路、当該制御回路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当該電力変換装置を備えた電力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158628B2 (ja) 2013-07-29 2017-07-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源機器判定装置、電源機器判定方法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CN103513693B (zh) * 2013-09-29 2016-08-10 沈阳工业大学 基于单变量电流法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15144510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KR101871020B1 (ko) * 2014-03-20 2018-07-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태양광 인버터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JP6303970B2 (ja) 2014-10-17 2018-04-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変換装置
JP2018057212A (ja) * 2016-09-30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11139670B2 (en) * 2017-08-14 2021-10-05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arger circuit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unction and controller circuit thereof
CN107979115B (zh) * 2017-12-18 2019-08-23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KR102518182B1 (ko) * 2018-02-14 2023-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친환경 차량용 컨버터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7281384B2 (ja) * 2019-10-29 2023-05-25 株式会社カネカ 接続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3936A (ja) * 1986-06-11 1987-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
JPH09135575A (ja) * 1995-11-06 1997-05-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の起動方法
JP2001309560A (ja) * 2000-04-27 2001-11-02 Sharp Corp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2238246A (ja) * 2001-02-14 2002-08-23 Sharp Corp 昇圧ユニット、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20100288327A1 (en) * 2009-05-13 2010-11-18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of a photovoltaic string with 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N101958658A (zh) * 2009-07-20 2011-01-2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将dc功率转换到ac功率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8023B2 (ja) * 1998-05-07 2004-09-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
JP2000112545A (ja) * 1998-09-30 2000-04-21 Daihen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TWI494734B (zh) * 2008-05-14 2015-08-01 Nat Semiconductor Corp 在能量產生系統中提供最大功率點追蹤的方法與系統
US8279644B2 (en) * 2008-05-14 2012-10-0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an energy generating system
US20100301676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weatherable units includ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3936A (ja) * 1986-06-11 1987-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
JPH09135575A (ja) * 1995-11-06 1997-05-2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の起動方法
JP2001309560A (ja) * 2000-04-27 2001-11-02 Sharp Corp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2238246A (ja) * 2001-02-14 2002-08-23 Sharp Corp 昇圧ユニット、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20100288327A1 (en) * 2009-05-13 2010-11-18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of a photovoltaic string with 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N101958658A (zh) * 2009-07-20 2011-01-2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将dc功率转换到ac功率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0326A (zh) * 2014-01-10 2016-08-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转换装置
CN105900326B (zh) * 2014-01-10 2019-05-2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转换装置
CN110710101A (zh) * 2017-05-31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0710101B (zh) * 2017-05-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光伏发电系统
US11652442B2 (en) 2017-05-31 2023-05-16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3288A1 (en) 2014-02-05
WO2012132948A1 (ja) 2012-10-04
MY185077A (en) 2021-04-30
JP5903565B2 (ja) 2016-04-13
US20140008986A1 (en) 2014-01-09
EP2693288A4 (en) 2015-03-18
CN103477294B (zh) 2015-02-25
JPWO2012132948A1 (ja) 2014-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294B (zh) 电力变换系统
US10998833B2 (en) Distributed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
US20220077757A1 (en) Serially Connected Inverters
CN103477524B (zh) 集电箱
US79861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version with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and burst mode capability
CN104160577B (zh) 功率变换器电路,电源系统和方法
JP3568023B2 (ja)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
US9531297B2 (en) Solar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7155388B (zh) 转换装置
JP2004194500A (ja) 太陽光発電用電力変換装置
Sharma et al. Solar array fed water pumping system using induction motor drive
WO2010130273A1 (en) Device to extract maximum power from a solar array and process to carry it out
WO20141608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burst mode during power conversion
KR101022570B1 (ko) 임피던스 네트워크를 사용한 일단 구조의 고효율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Meneghetti et al. Multifunctional PV converter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JP5895143B2 (ja) 蓄電装置
Vijayakumar et al. PV based three-level NPC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extended reference current generation method
Khasim et al. Design of multiple input DC-DC converters for interfacing solar/fuel cell/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WO2023068919A1 (en) Energy a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mand and supply of renewable energy in a nanogrid and a method thereof
Singh et 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PV-DG-Battery Based Microgrid with Seamless Dual Mode Control
Meineri et al. Fast MPPT for Residential PV Systems with Low DC-Link Capacitance and Differential Power Processing
Chatterjee et al. A Transformer-less Grid Interactive Converter Topology for PV based Micro Generator
Pham Direct storage hybrid (DSH) inverter: A new concept of intelligent hybrid inverter
Paul et al. Boost/Buck-boost Based Grid Connected Solar PV Micro-inverter with Reduced Number of Switches and Having Power Decoupling Capability
Parihar et al. Least Component Count Off-Grid Solar Photovoltaic Scheme for Rural Household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