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5017B -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5017B
CN103475017B CN201310435026.4A CN201310435026A CN103475017B CN 103475017 B CN103475017 B CN 103475017B CN 201310435026 A CN201310435026 A CN 201310435026A CN 103475017 B CN103475017 B CN 103475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identification module
bus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50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5017A (zh
Inventor
吴鸣
苏剑
刘海涛
季宇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4350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5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5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与能量交互系统。该系统通过电压识别模块、DC/DC双向接口和DC/AC双向接口将电压波动的功率型储能转换为稳定的能量型储能,系统输入端分别设有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A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变压器和AC/DC双向接口连接;D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DC/DC双向接口和直流母线连接,AC/DC双向接口连接至直流母线上;直流母线通过DC/DC双向接口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上,恒压直流母线分别通过DC/AC双向接口和DC/DC双向接口输出稳定的电压,解决由于间歇式电源及交直流供电系统波动,引起的供电电能质量不高、电流方向不确定、两侧电源容量悬殊的问题,实现储能系统灵活配置;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交流侧稳定并网、直流侧稳定接入的高可靠性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供电高可靠性和高电能质量的要求,以及大量具有随即性和间隙性的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以多种方式(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接入方式、不同接入容量、不同并网接口、不同控制方式)接入配电网,给配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储能电池系统依靠单一的DC/DC接口和DC/AC接口实现与交直流电网的互联,可以一定程度的起到优化电网的能量管理与调度,提高用户的能量管理水平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储能系统配置协调运行与能量管理系统后,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电压稳定性,但如何高效稳定接入/退出交直流供用电系统,有效抑制电力系统的频率漂移,改善系统的功角稳定性的作用:对大型供电系统,实现友好接入,起到支撑作用;对关键负荷,实现高可靠性供电,起到稳定保障作用;对分布式电源,起到平抑波动,实现高质量并网,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本发明解决由于间歇式电源及交直流供电系统波动,所引起的供电电能质量不高,电流方向不确定、两侧电源容量悬殊的问题,实现储能系统灵活配置及其所连接的分布式电源及负荷的交流侧稳定并网、直流侧稳定接入的高可靠性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系统通过电压识别模块、DC/DC双向接口和DC/AC双向接口将电压波动的功率型储能转换为稳定的能量型储能。
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电压识别模块、变压器、AC/DC双向接口、DC/DC双向接口、DC/AC双向接口和储能模块;所述系统的输入端分别设有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变压器和AC/DC双向接口连接;所述D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DC/DC双向接口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AC/DC双向接口连接至直流母线上;
所述直流母线通过DC/DC双向接口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上,所述恒压直流母线分别通过DC/AC双向接口和DC/DC双向接口输出稳定的电压。
其中,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和电压识别单元。
其中,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或由单个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代替,所述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电压识别单元和通道选择单元。
其中,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功率型储能元件和能量型储能元件;
所述功率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超级电容(功率型储能)自适应调节实现;
所述能量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储能电池(能量型储能)控制调节实现。
其中,所述DC/DC双向接口的电压变化率小于等于5%,输出直流电压的在50%-300%之间,用于直流输入输出隔离与保护;
所述DC/AC双向接口输出交流电压在50%-200%之间,用于交流输入输出的动态自适应保护。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构思巧妙,接口设计可靠有效,在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移动储能接入电力系统已经获得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动态自适储能系统对于间歇式、不稳定的分布发电或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以及不稳定供电系统的供电是理想的配置方法。本发明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高效接纳绿色电力、节能降损、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发明解决由于间歇式电源及交直流供电系统波动,所引起的供电电能质量不高,电流方向不确定、两侧电源容量悬殊的问题,实现储能系统灵活配置及其所连接的分布式电源及负荷的交流侧稳定并网、直流侧稳定接入的高可靠性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应用于多元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受间歇性、波动性能源输出等影响,流经系统的电压大小、电流大小和方向均具有不确定性。当接入电源模式和电压变化较大时,自适应移动微电网与能量交互系统接口通过自适应识别将输入的电力流送到正确的转化和传输通道和最优的转化和使用位置,如果超过系统自适应电压自适应范围或者频率范围,则启动保护控制策略,屏蔽输入源,以保证系统安全;当接入负荷功率变化较大时,自适应移动微电网与能量交互系统接口通过自适应识别将可以多通道电力流和最优的转化方式送到准确的需求通道,如果超过系统的工作功率,则启动保护控制策略,依次根据配置的电压自适应调整、频率自适应调整、电流自适应调整和设定负荷分级控制,或屏蔽输出源,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接口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该系统通过电压识别模块、DC/DC双向接口和DC/AC双向接口将电压波动的功率型储能转换为稳定的能量型储能。
该系统包括电压识别模块、变压器、AC/DC双向接口、DC/DC双向接口、DC/AC双向接口和储能模块;所述系统的输入端分别设有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变压器和AC/DC双向接口连接;所述D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DC/DC双向接口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AC/DC双向接口连接至直流母线上;直流母线通过DC/DC双向接口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上,所述恒压直流母线分别通过DC/AC双向接口和DC/DC双向接口输出稳定的电压。
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和电压识别单元。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示意一图如图2所示。
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或由单个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代替,所述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电压识别单元和通道选择单元。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
储能模块包括功率型储能元件和能量型储能元件;功率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超级电容自适应调节实现;能量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储能电池控制调节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同时具有交直流双功率方向,交直流双功率自适应保护,控制方式自适应,整定值可分别独立设定,其中:
一、自适应储能配置直流接口即DC/DC双向接口,具有:
(1)高质量电压输出范围,电压稳定性,电压变化率小于等于5%;
(2)宽电压适应范围,输出直流电压的50%-300%;
(3)直流输入输出隔离与保护。
二、自适应储能配置交流接口即DC/AC双向接口,具有:
1)高质量电能输出,电能质量优于国家配电系统供电质量标准;
2)宽电压适应范围,输出交流电压的50%-200%;
3)交流输入输出的动态自适应保护。
三、交直流混合储能模块协调控制具有:
<1>交直流互动模式:能量互补,优化管理;
<2>交直流控制方式:功率互动,高效互动;
<3>交直流互联与隔离:动作快捷,保护迅速。
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应用于多元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受间歇性、波动性能源输出等影响,流经系统的电压大小、电流大小和方向均具有不确定性。当接入电源模式和电压变化较大时,自适应移动微电网与能量交互系统接口通过自适应识别将输入的电力流送到正确的转化和传输通道和最优的转化和使用位置,如果超过系统自适应电压自适应范围或者频率范围,则启动保护控制策略,屏蔽输入源,以保证系统安全;当接入负荷功率变化较大时,自适应移动微电网与能量交互系统接口通过自适应识别将可以多通道电力流和最优的转化方式送到准确的需求通道,如果超过系统的工作功率,则启动保护控制策略,依次根据配置的电压自适应调整、频率自适应调整、电流自适应调整和设定负荷分级控制,或屏蔽输出源,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通过电压识别模块、DC/DC双向接口和DC/AC双向接口将电压波动的功率型储能转换为稳定的能量型储能;
所述系统包括电压识别模块、变压器、AC/DC双向接口、DC/DC双向接口、DC/AC双向接口和储能模块;所述系统的输入端分别设有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变压器和AC/DC双向接口连接;所述DC电压识别模块分别与DC/DC双向接口和直流母线连接;所述AC/DC双向接口连接至直流母线上;
所述直流母线通过DC/DC双向接口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上,所述恒压直流母线分别通过DC/AC双向接口和DC/DC双向接口输出稳定的电压;
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均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和电压识别单元;
所述AC电压识别模块和DC电压识别模块或由单个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代替,所述制式电压自识别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次电压检测单元、电压识别单元和通道选择单元;
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功率型储能元件和能量型储能元件;
所述功率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超级电容自适应调节实现;
所述能量型储能元件一端连接至恒压直流母线,另一端接地,采用储能电池控制调节实现;
所述DC/DC双向接口的电压变化率小于等于5%,所述DC/DC双向接口的电压范围为输出直流电压的50%-300%,用于直流输入输出隔离与保护;
所述DC/AC双向接口的电压范围为输出交流电压的50%-200%,用于交流输入输出的动态自适应保护。
CN201310435026.4A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Active CN103475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5026.4A CN103475017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5026.4A CN103475017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017A CN103475017A (zh) 2013-12-25
CN103475017B true CN103475017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799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5026.4A Active CN103475017B (zh) 2013-09-23 2013-09-23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5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6997B (zh) * 2014-11-28 2017-02-22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分层分布式微电网储能电池配置方法
CN104600831A (zh) * 2015-01-23 2015-05-06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4682375A (zh) * 2015-03-24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的供电设备和供电方法
CN105226702B (zh) * 2015-09-02 2017-09-08 山东大学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动态架构及其重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240A (zh) * 2013-02-22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反灌电流电路、防反灌电流方法及供电系统
CN103248064A (zh) * 2013-04-27 2013-08-14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能源充电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0843B2 (ja) * 2003-01-31 2009-10-0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複合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8240A (zh) * 2013-02-22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反灌电流电路、防反灌电流方法及供电系统
CN103248064A (zh) * 2013-04-27 2013-08-14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能源充电储能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017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612B (zh) 一种基于分层管理的直流微电网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305410A (zh) 一种直流配电系统储能装置自适应虚拟阻抗下垂控制方法
CN110556856B (zh) 不依赖通信的多模式电能路由器及其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04578151B (zh)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无功与电压控制方法
CN104184159A (zh) 光储分布式微网系统中多元储能的协同调度策略
TW201815019A (zh) 行動終端
CN103129564B (zh) 电力机车牵引系统
CN107017617B (zh) 改进的直流微电网中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
CN103475017B (zh)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CN103427430A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及其在微网中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04300570A (zh) 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站无功功率控制方法
CN109390927A (zh) 一种基于soc的无互联通信分布式储能下垂控制方法
CN108199380A (zh) 一种适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双向dc-a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202488205U (zh) 新型串并联变换型ups
CN103066587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CN103904681A (zh) 大功率集中式光伏并网发电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406488A (zh) 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的过电压抑制方法
CN105226687A (zh)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储能系统拓扑结构
CN105322532B (zh) 直流微电网储能优化及协调控制方法
CN110460083B (zh) Lcc-vsc直流输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647296B (zh) 微电网功率平衡控制方法
CN104810845A (zh) 分布式光储能参与母线调节自适应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482611A (zh) 一种可重构双母线航天器电源系统
CN105305493B (zh) 一种用于互联运行的光储独立微电网拓扑
CN105870963A (zh) 一种基于频率电压斜率控制的vsc换流站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