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0831A -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00831A CN104600831A CN201510037306.9A CN201510037306A CN104600831A CN 104600831 A CN104600831 A CN 104600831A CN 201510037306 A CN201510037306 A CN 201510037306A CN 104600831 A CN104600831 A CN 1046008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bus
- load
- load circuit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隔离变换装置、直流母线、储能电路、两组负载电路。其中,储能电路包括储能元件、限流元件、放电元件;两组负载电路中:第一负载电路为小功率普通负载,第二负载电路为大功率冲击性负载。本发明设置储能电路,既能解决大功率冲击性负载的电源容量需求问题,减小供电系统容量从而降低电源成本;又能保证低电压穿越期间控制系统供电的持续性。同时,本发明通过限流元件给储能元件缓慢充电,从而限制系统功率;通过放电元件向直流母线快速放电,从而保障其它负载电路的供电连续性。充分发挥了储能元件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利用效率,并且方案简单,容易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发电的并网容量越来越大,逆变器的并网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防止电网短时故障情况下逆变器大面积脱网,目前对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要求也越来越高。术语“低电压穿越”,指的是电网电压短时跌落到一定程度甚至到0时,逆变器在满足低电压穿越曲线的范围内不允许停机,同时要向电网注入无功电流以支撑电网电压的恢复(如,GB19964-2012中对光伏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并网点电压跌至0,逆变器应能不脱网连续运行0.15秒)。
一般采用从电网交流侧自取电的供电方式,逆变器因其独特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模式,对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有以下两个特殊的需求:
1、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电压跌落到20%以下甚至0%时,逆变器控制系统不允许失电;
2、存在大功率冲击性负载,对供电电源的容量要求较高。术语“大功率冲击性负载”,指的是会有瞬时大功率消耗的负载,如:主并网接触器控制线圈为感性负载,动作瞬时功率需求大(可达1.5kW以上),但维持的功率很小。
为了满足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控制系统不失电,逆变器通常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作为供电电源。UPS供电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成本较高;
2、UPS使用环境要求苛刻,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各种恶劣环境的要求;
3、电池的寿命短,并且需要定期维护;
4、逆变器系统中存在接触器线圈这样的大功率冲击性负载,对UPS功率容量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既能解决大功率冲击性负载的电源容量需求问题,减小供电系统容量从而降低电源成本;又能保证低电压穿越期间控制系统供电的持续性。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隔离变换装置(1)、直流母线(2)、储能电路(3)、两组负载电路(4);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一侧与交流输入连接,另一侧与直流母线(2)连接,第一负载电路(5)与直流母线(2)连接,第二负载电路(6)通过储能电路与直流母线(2)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储能电路(3)包括储能元件(7)、限流元件(8)、放电元件(9);所述限流元件和放电元件并联后连接到储能元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由开关(10)、变压器(11)、整流器(12)、DC/DC变换器(13)依次连接组合而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两组负载电路(4)中,第一负载电路(5)为小功率普通负载;第二负载电路(6)为大功率冲击性负载。
上述方案中:所述储能元件(7)至少包含1个电容。
上述方案中:所述限流元件(8)至少包含1个电阻。
上述方案中:所述放电元件(9)至少包含1个二极管。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供电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交流输入经过隔离变换装置(1)以设定电压汇入直流母线(2),
-第一负载电路(5)直接从直流母线上(2)取电,
-直流母线(2)通过限流元件(8)给储能元件(7)充电,储能元件(7)给第二负载电路(6)供电,抑制直流母线(2)的电压波动,
-当发生低电压穿越,交流输入电压下降到隔离变换装置(1)的动作门槛值以下时,隔离变换装置(1)停止输出,储能元件(7)继续给第二负载电路(6)供电,同时通过放电元件(9)快速给直流母线(2)供电,维持第一负载电路(5)的运行。
上述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的动作门槛值范围为正常工作电压的2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储能电路(3):一方面,能够在控制接触器分/合时为接触器线圈这样的大功率冲击性负载(6)提供电压支撑;另一方面,在低电压穿越期间为直流母线(2)提供支撑,保证所有负载电路的供电。同时满足了逆变器对供电系统的两个特殊需求,充分发挥了储能元件在不同工况下的利用率。
2)当发生低电压穿越,交流输入电压下降到隔离变换装置(1)的动作门槛值,隔离变换装置(1)停止输出时,本发明方案通过放电元件(9)向直流母线(2)快速放电,可以迅速支撑直流母线电压,保障所有负载电路的供电连续性。
3)在供电系统启动或储能元件(7)的电压下降时,本发明通过限流元件(8)给储能元件(7)缓慢充电,有效的限制了系统功率,降低设备成本。
4)本发明方案可取代UPS,减小了整个逆变器设备的成本,同时省去UPS可为逆变器节省空间,减小了设备体积。
5)本发明方案储能元件采用电容,与UPS方案的电池相比寿命更长,更加环保,维护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储能元件充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储能元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向负载供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储能元件在低电压穿越状态下向负载供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包括隔离变换装置(1)、直流母线(2)、储能电路(3)、两组负载电路(4)。
其中,储能电路(3)包括储能元件(7)、限流元件(8)、放电元件(9);两组负载电路(4)中:第一负载电路(5)为小功率普通负载,第二负载电路(6)为大功率冲击性负载。
本发明设置储能电路(3),既能解决大功率冲击性负载的电源容量需求问题,减小供电系统容量从而降低电源成本;又能保证低电压穿越期间控制系统供电的持续性。同时,本发明通过限流元件(8)给储能元件(7)缓慢充电,从而限制系统功率;通过放电元件(9)向直流母线(2)快速放电,从而保障其它负载电路的供电连续性。
以图2所示为例,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逆变器供电系统其使用方法如下:
电源系统从交流侧取电,经开关(10)、变压器(11)、AC/DC整流器(12)、DC/DC变换器(13)后,以设定的工作电压汇入直流母线(2)。
其中,开关(10)控制供电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变压器(11)将电网电压隔离变换成交流电;AC/DC整流器(12)通过不控整流或者PFC整流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DC/DC变换器(13)将整流器(12)输出电压转换成设定的直流电汇入直流母线(2)。
后级负载电路分两个部分:第一负载电路(5)为小功率普通负载,第二负载电路(6)为大功率冲击性负载。
第一负载电路(5):从直流母线上取电,直接给控制、监测等装置供电;或经DC/DC(14)变换为合适的直流电给驱动、风机、采样、开关量信号等元件供电。
第二负载电路(6):从直线母线上取电,通过储能电路(3)给接触器线圈等大功率冲击性负载供电。
储能电路(3)由储能电容C1、限流电阻R1、放电二极管D1组成。其工作状态如下:
1)系统启动时,AC/DC(12)、DC/DC(13)启动并通过限流电阻R1给储能电容C1缓慢充电,从而限制系统功率。如图3所示。
2)当第二负载电路(6)的接触器线圈等大功率冲击性负载需要瞬态大功率时,直接从储能电容C1上抽取能量,储能电容容量大,因而电压不会大幅跌落。如图4所示。
3)储能电容C1能量损失后再通过限流电阻R1从直流母线(2)上取电补充能量。
4)当发生低电压穿越,交流输入电压低于门槛值(30%额定电压)时,AC/DC(12)、DC/DC(13)停止向直流母线(2)提供能量,直流母线电压开始降低,储能电容C1一方面提供接触器线圈较小的维持功率、另一方面通过二极管D1向直流母线(2)快速放电,维持直流母线电压,保证第一负 载电路(5)的正常工作。如图5所示。
5)低电压穿越结束后AC/DC(12)、DC/DC(13)重新启动,再通过限流电阻R1给储能电容C1补充能量。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隔离变换装置(1)、直流母线(2)、储能电路(3)、两组负载电路(4);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一侧与交流输入连接,另一侧与直流母线(2)连接,第一负载电路(5)与直流母线(2)连接,第二负载电路(6)通过储能电路与直流母线(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3)包括储能元件(7)、限流元件(8)、放电元件(9);所述限流元件和放电元件并联后连接到储能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由开关(10)、变压器(11)、整流器(12)、DC/DC变换器(13)依次连接组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负载电路(4)中,第一负载电路(5)为小功率普通负载;第二负载电路(6)为大功率冲击性负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7)至少包含1个电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元件(8)至少包含1个电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元件(9)至少包含1个二极管。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供电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交流输入经过隔离变换装置(1)以设定电压汇入直流母线(2),
-第一负载电路(5)直接从直流母线上(2)取电,
-直流母线(2)通过限流元件(8)给储能元件(7)充电,储能元件(7)给第二负载电路(6)供电,抑制直流母线(2)的电压波动,
-当发生低电压穿越,交流输入电压下降到隔离变换装置(1)的动作门槛值以下时,隔离变换装置(1)停止输出,储能元件(7)继续给第二负载电路(6)供电,同时通过放电元件(9)快速给直流母线(2)供电,维持第一负载电路(5)的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供电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换装置(1)的动作门槛值范围为正常工作电压的20%-6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7306.9A CN104600831A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7306.9A CN104600831A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00831A true CN104600831A (zh) | 2015-05-06 |
Family
ID=5312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37306.9A Pending CN104600831A (zh) | 2015-01-23 | 2015-01-23 |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00831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1668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苏州景新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逆变器供电专用电源模块 |
CN105811463A (zh) * | 2016-05-11 | 2016-07-27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带冲击负荷补偿装置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
CN108667134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电路和方法 |
CN109390928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辅助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
CN110797877A (zh) * | 2019-11-04 | 2020-02-14 | 宁波伊士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发生器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高压发生器 |
CN113991782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供电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9776A (zh) * | 2012-03-26 | 2012-08-08 |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变换器的辅助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102769340A (zh) * | 2012-07-03 | 2012-11-07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触器线包的供电电路 |
CN202721616U (zh) * | 2012-08-13 | 2013-02-06 | 江苏旭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单元储能电路 |
CN202772663U (zh) * | 2012-10-09 | 2013-03-06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通信设备用交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 |
CN103138383A (zh) * | 2013-02-27 | 2013-06-05 |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辅助供电装置及方法 |
CN103475017A (zh) * | 2013-09-23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
CN104104237A (zh) * | 2014-06-20 | 2014-10-15 | 任磊 | 一种具备高低电压穿越功能的变频器 |
CN204012740U (zh) * | 2014-06-28 | 2014-12-10 | 广东元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一体化系统 |
-
2015
- 2015-01-23 CN CN201510037306.9A patent/CN1046008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9776A (zh) * | 2012-03-26 | 2012-08-08 | 深圳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力变换器的辅助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102769340A (zh) * | 2012-07-03 | 2012-11-07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触器线包的供电电路 |
CN202721616U (zh) * | 2012-08-13 | 2013-02-06 | 江苏旭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单元储能电路 |
CN202772663U (zh) * | 2012-10-09 | 2013-03-06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通信设备用交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 |
CN103138383A (zh) * | 2013-02-27 | 2013-06-05 |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辅助供电装置及方法 |
CN103475017A (zh) * | 2013-09-23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自适应移动微电网的能量交互系统 |
CN104104237A (zh) * | 2014-06-20 | 2014-10-15 | 任磊 | 一种具备高低电压穿越功能的变频器 |
CN204012740U (zh) * | 2014-06-28 | 2014-12-10 | 广东元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储一体化系统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1668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苏州景新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逆变器供电专用电源模块 |
CN105071668B (zh) * | 2015-07-30 | 2019-01-01 | 北京景新电气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光伏逆变器供电专用电源模块 |
CN105811463A (zh) * | 2016-05-11 | 2016-07-27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带冲击负荷补偿装置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
CN108667134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供电电路和方法 |
CN109390928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辅助供电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
CN110797877A (zh) * | 2019-11-04 | 2020-02-14 | 宁波伊士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发生器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高压发生器 |
CN110797877B (zh) * | 2019-11-04 | 2022-06-21 | 宁波伊士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发生器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高压发生器 |
CN113991782A (zh) * | 2021-10-28 | 2022-01-28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供电系统 |
CN113991782B (zh) * | 2021-10-28 | 2023-12-19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星载准两级脉冲载荷电源供电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7266B (zh) | 一种多功能光伏ups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023344B (zh) | 一种通用的智能电网电力电子装置 | |
CN104600831A (zh) | 一种逆变器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及方法 | |
CN203368044U (zh) | 双向交直流多电源多负载安全隔离微电网系统 | |
CN103545905A (zh) |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5656067B (zh) | 一种多级型在线式移动储能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579120A (zh) | 一种光伏发电离网运行时的控制方法 | |
CN104682431A (zh) |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自启动方法及其自启动系统 | |
CN103457296B (zh) | 一种独立运行微电网主控电源切换方法 | |
CN202333830U (zh) | 分布式电源系统蓄电池储能变流器 | |
CN204424922U (zh) | 一种新型风光储混合式离/并网发电装置 | |
CN103633727A (zh) |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 |
CN202798128U (zh) | 一种具有自启动功能的独立光伏供电系统 | |
CN106786755A (zh) | 一种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2172281U (zh) | 一种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 | |
CN203747661U (zh) | 风电变流器的预充电装置及风电变流器 | |
CN202906774U (zh) | 一种辅助电源电路可自动断电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 | |
CN204886684U (zh) | 一种具有高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储能型变频器 | |
CN203859575U (zh) | 混合电力光伏储能系统逆控一体机 | |
CN205791774U (zh) | 高效率的不间断电源装置 | |
CN102223136A (zh) | 非储能型风力发电与电网互补供电的电机驱动系统 | |
CN204441905U (zh) |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自启动系统 | |
CN206517073U (zh) | 一种新型友好型智能微电网 | |
CN206790117U (zh) | 一种微电网控制系统 | |
CN116404679A (zh) | 微电网补偿装置及微电网补偿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