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0829A - 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0829A
CN103460829A CN 201280017243 CN201280017243A CN103460829A CN 103460829 A CN103460829 A CN 103460829A CN 201280017243 CN201280017243 CN 201280017243 CN 201280017243 A CN201280017243 A CN 201280017243A CN 103460829 A CN103460829 A CN 10346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heat
heat exchanger
plate body
exchan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8001724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0829B (zh
Inventor
舟田直之
安井伸行
佐桥隆博
栗原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60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221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60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07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60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824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60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2009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60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2009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6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0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0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Air circulating in closed loop within cabinets wherein heat is removed through air-to-air heat-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28D1/03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1/0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with U-flow or serpentine-flow inside the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6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 F28F21/065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th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其设置在机壳内,具备主体壳体、鼓风风扇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使设有L字状鼓风道的第一板体和设有U字状鼓风道的第二板体交替离开规定间隔并重合而形成,在层叠第一面设有第一流入口,在层叠第二面设有第一流出口,在层叠第三面设有第二流入口和第二流出口,层叠第一面朝向鼓风风扇,所述热交换装置以第一流出口与第一吹出口相接、第二流出口与第二吹出口相接、且第二流入口与第二吸入口相接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的基站由于会流过几十安培以上的电流,因此也表现为发热体。即,为了使基站的动作稳定化,基站的冷却极为重要。这样的便携式电话的基站为了进行冷却,如下这样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3是具备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电子设备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3所示,作为便携式电话的基站的电子设备装置100具备:收纳有成为发热体的接收发送器102的机壳103;装配在机壳103的开口部上的热交换装置101。并且,热交换装置101具备主体壳体111、外部气体用的第一鼓风机112及机壳103内用的第二鼓风机113、热交换器114。在此,主体壳体111具有外部气体的第一吸入口107和第一吹出口108、以及机壳103内的空气的第二吸入口109和第二吹出口110。
第一鼓风机112及第二鼓风机113设置在主体壳体111内。热交换器114在主体壳体111内进行外部气体与机壳103内的空气的热交换。并且,鼓风机(第一鼓风机112、第二鼓风机113)和控制电路115设置在不同的区域。而且,控制电路115不设置在输送含有尘埃的外部气体的第一鼓风机112侧,而与机壳103侧的第二鼓风机113相邻设置。
这样,在现有的热交换装置101中,在主体壳体111内收纳有外部气体的第一鼓风机112、机壳103内的空气的第二鼓风机113、热交换器114。因此,主体壳体111自身变大。另一方面,随着便携式电话的基站的小型化不断进展,从而要求热交换装置101小型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90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其设置在机壳内,具备:主体壳体,其在前表面设有吸入外部气体的第一吸入口和吹出外部气体的第一吹出口,且在背面设有吸入机壳内的空气即内部气体的第二吸入口和吹出内部气体的第二吹出口;鼓风风扇,其设置在主体壳体内,将外部气体吸入并吹出;热交换器,其在主体壳体内进行外部气体与内部气体的热交换,热交换器通过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交替离开规定间隔并重合而形成,第一板体在表面设有L字状鼓风道,第二板体在表面设有U字状鼓风道,在通过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的重合而形成的层叠面中的作为任一面的层叠第一面上,设有将从第一吸入口吸入的外部气体向热交换器吸入的第一流入口,在层叠面中的与层叠第一面相邻的层叠第二面上,设有将外部气体从热交换器吹出的第一流出口,在与层叠第二面对置的层叠第三面上,设有将内部气体向热交换器吸入的第二流入口和将内部气体从热交换器吹出的第二流出口,层叠第一面朝向鼓风风扇,热交换装置以第一流出口与第一吹出口相接、第二流出口与第二吹出口相接、且第二流入口与第二吸入口相接的方式配置。
这样的热交换装置通过U字状鼓风道而在同一面上设置第二吸入口和第二吹出口。其结果是,由于在主体壳体内有效配置热交换器,因此热交换装置得以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设置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内部的图。
图3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及发热体收纳装置的内部的图。
图4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板体重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将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板体重合后的状态的详图。
图8是该热交换装置的主体壳体组图。
图9是该热交换装置的主体壳体立体图。
图10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吹出口立体图。
图11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吹出口剖视图。
图12是该热交换装置的循环风扇的立体图。
图13是具备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电子设备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设置例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大厦1的屋顶2设有便携式电话的基站3。基站3具备箱状的机壳4和在机壳4内设置的接收发送器5。在机壳4的前表面开口部设有开闭自如的门7。在门7上安装有热交换装置6。热交换装置6设置在机壳4内。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内部的图,图3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及发热体收纳装置的内部的图。如图2、图3所示,热交换装置6具备主体壳体12、在主体壳体12内设置的将外部气体19吸入并吹出的鼓风风扇13;在主体壳体12内进行外部气体19与内部气体20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4。在此,主体壳体12在前表面12f上设有吸入外部气体19的第一吸入口8和吹出外部气体19的第一吹出口9。另外,主体壳体12在背面12g上设有吸入机壳4内的空气即内部气体20的第二吸入口10和吹出内部气体20的第二吹出口11。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使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板体重合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如图4~图6所示,热交换器14为大致长方形的合成树脂制。热交换器14通过使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交替离开规定间隔并多张重合而形成。在具备短边和长边的长方形形状的第一板体15a及第二板体15b的表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整流壁A21a、整流壁B21b。并且,在第一板体15a、第二板体15b的表面上分别设有L字状鼓风道16a、U字状鼓风道16b。即,在将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重合时,在第一板体15a与第二板体15b之间,通过整流壁A21a、整流壁B21b形成L字状鼓风道16a、U字状鼓风道16b。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通过薄的合成树脂板的真空成形而形成。整流壁A21a、整流壁B21b、以及在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的周围设置的后述的遮蔽壁设置成中空的凸状。
更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在L字状鼓风道16a中,外部气体19从设置在下部短边侧的第一流入口14a流入,并沿着L字型的整流壁A21a朝向上部短边侧前进。然后,外部气体19在上部短边侧的跟前向一方的长边侧弯曲,并从在一方的长边上部侧设置的第一流出口14b流出。
另外,在第二板体15b表面上设有多个以长边侧为U字的底部的整流壁B21b。即,在U字状鼓风道16b中,内部气体20沿着U字型的整流壁B21b以一方的长边侧上部为第二流入口14c而流入,并沿着短边前进,之后在另一方的长边侧弯曲。然后,内部气体20沿着长边前进,并在下部短边侧弯曲后,从与第二流入口14c设置在同一长边的下部的第二流出口14d流出。
如图2、4所示,这样的热交换器14将热交换器的底面14g作为外部气体19的第一流入口14a。另外,外部气体19的第一流出口14b设置在一个侧面上部,并与第一吹出口9连接。在与第一流出口14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内部气体20的第二流入口14c。并且,内部气体20的第二流出口14d设置在与设有第二流入口14c的面同一面的下部,并与第二吹出口11连接。
并且,如图2所示,鼓风风扇13设置在朝向第一流入口14a送入外部气体19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从在机壳4的上部设置的内部气体用的循环风扇17(在图2中未图示)将机壳4内的被加热后的内部气体20向内部气体20的第二流入口14c送入。
这样,将从第一吸入口8吸入的外部气体19向热交换器14吸入的第一流入口14a设置在通过重合而形成的层叠面18中的作为任一面的层叠第一面18a上。另外,将外部气体19从热交换器14吹出的第一流出口14b设置在层叠面18中的与层叠第一面18a相邻的层叠第二面18b上。而且,在与层叠第二面18b对置的层叠第三面18c上设有将内部气体20向热交换器14吸入的第二流入口14c和将内部气体20从热交换器14吹出的第二流出口14d。
另外,鼓风风扇13朝向层叠第一面18a。并且,第一流出口14b以与第一吹出口9相接的方式配置,第二流出口14d以与第二吹出口11相接的方式配置,第二流入口14c以与第二吸入口10相接的方式配置。
接着,使用图3,对热交换装置6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机壳4内因接收发送器5而成为高温的内部气体20通过在机壳4内的顶面附近设置的循环风扇17被从第二吸入口10向热交换器14内送入。机壳4内的高温的内部气体20流入到第二吸入口10之后立即向热交换器14内流入。另一方面,低温的外部气体19通过鼓风风扇13的运转而被从第一吸入口8吸入,并被向第一流入口14a输送。在热交换器14中,进行低温的外部气体19与高温的内部气体20的热交换,冷却后的内部气体20被从第二吹出口11向机壳4内吹出,且外部气体19被从第一吹出口9再次向热交换装置6外放出。
如图6所示,热交换装置6使用长方形状的第一板体15a、第二板体15b,因此热交换面积大且热交换效率良好。并且,通过U字状鼓风道16b将内部气体20从图3所示的机壳4侧面吸入,并向机壳4侧面吹出。并且,由于循环风扇17以旋转轴相对于机壳4的顶面垂直的方式设置,因此成为纵向的大小受到抑制的紧凑的热交换装置6。
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二板体15b上,在成为U字状鼓风道16b的外周侧的三边上设有第一遮蔽壁22a。并且,在第二板体15b的外周的剩余一边(长边)的中央部设有第二遮蔽壁22b。即,在第一遮蔽壁22a与第二遮蔽壁22b之间形成有第二流入口14c和第二流出口14d。并且,在第一遮蔽壁22a的下部、即在最外侧的U字状鼓风道16b的第二流出口14d跟前的部分,朝向第二流出口14d设置上升坡度,来形成积液部23。
换言之,U字状鼓风道16b中,第二流入口14c设置在铅垂方向上方,第二流出口14d设置在比第二流入口14c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另外,在正面观察U字状鼓风道16b时,第二板体15b由包含第二边15d在内的四边形成,该第二边15d在具备第二流入口14c和第二流出口14d的第一边15c的最下部与该第一边15c交叉。并且,第二板体15b具有:在第一边15c以外的三边的外周上设置的第一遮蔽壁22a;在第一边15c上的除了第二流入口14c和第二流出口14d之外的部位设置的第二遮蔽壁22b。另外,在第二边15d上朝向第二流出口14d设置上升坡度。
对这样的结构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机壳4内被加热后的高温的内部气体20在热交换器14内通过与外部气体19的热交换而被冷却。此时,存在内部气体20中含有的水分发生结露的情况。或者,存在通过循环风扇17将水分向热交换器14内送入的情况。积液部23存放热交换器14内的水分,使其不会向热交换器14外流出。因此,可防止水的浸入所引起的机壳4内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或故障。
如图4、图6所示,在将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重合时,对热交换器14的周围进行热熔敷,以防空气从L字状鼓风道16a及U字状鼓风道16b向热交换器14外泄漏。即,对第一遮蔽壁22a、第二遮蔽壁22b、第三遮蔽壁22c及第四遮蔽壁22d的重合的部分进行热熔敷。此时,若对熔敷面整体同时进行熔敷,则会导致热交换器14整体的尺寸精度变差,熔敷变得不充分。
因此,如图4所示,在第一板体15a及第二板体15b的重合方向上通过直线状的熔敷线14e暂时固定后,对熔敷面整体进行熔敷而形成热交换器14。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确保热交换器14的尺寸精度。另外,全面地进行熔敷来制成没有泄漏的热交换器14。并且,在图6所示的热熔敷后的接合面14f上通过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剂等施加防水涂层,以防水分浸入到热交换器14内。
另外,热交换器14中,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交替重合。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在重合方向的端部将第一板体15a或第二板体15b连续重合多张。例如可以在重合方向的端部将第一板体15a或第二板体15b连续重合两张。由于第一板体15a及第二板体15b为合成树脂制的薄板,因此在重合时,端部的一张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将相同形状的板体多张重合来确保端部的强度,使其难以变形。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器的板体重合后的状态的详图。如图7所示,第二板体15b的第二遮蔽壁22b与第一板体15a的第三遮蔽壁22c嵌合。此时,在第三遮蔽壁22c上形成有插入到第二遮蔽壁22b整体的第一突起部22e。在第二遮蔽壁22b上形成有插入到第一突起部22e的多个第二突起部22f。第二突起部22f至少设置在第二遮蔽壁22b的两端。即,在第二遮蔽壁22b上具有第二突起部22f和第二突起部22f以外的部分即低的部分22g。并且,当第二遮蔽壁22b和第三遮蔽壁22c嵌合时,第二突起部22f的顶部抵接于第一突起部22e的顶部,第一突起部22e的顶部抵接于第二遮蔽壁22b的低的部分22g。并且,在第二流入口14c及第二流出口14d的第二遮蔽壁22b侧端部,第一突起部22e与第二突起部22f抵接。因此,第一板体15a和第二板体15b被牢固地重合,且第二流入口14c和第二流出口14d被精度良好地形成。这样的方式在其他流入口、流出口中也同样,流入口、流出口的端部被牢固地重合。
另外,如图6所示,在正面观察L字状鼓风道16a时,第一板体15a由作为两个短边的第三边15e和第四边15f、及作为两个长边的第五边15g和第六边15h这四边形成。并且,第一板体15a具有在L字状鼓风道16a的弯曲外侧的第三边15e和第五边15g的外周上设置的第三遮蔽壁22c、在第六边15h的一部分上设置的第四遮蔽壁22d。
接着,使用图8~图11对主体壳体12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主体壳体组图。如图8所示,主体壳体12具备:背面12g侧的背板12a;在前表面12f侧设置的箱体12b;覆盖鼓风风扇13的风扇外壳12c。并且,在背板12a上固定有将热交换器14嵌入的框体12d。箱体12b覆盖框体的前表面12j和框体的底面12k。框体12d覆盖热交换器14的没有第一流入口14a、第一流出口14b等的顶面、侧面。在热交换器14的第一流出口14b、第二流出口14d附近的两侧面的下方部具备排水孔12e。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主体壳体立体图。如图9所示,在背板12a上,与第二流入口14c、第二流出口14d对置而分别设有第二吸入口10、第二吹出口11。在第二流入口14c与第二吸入口10之间以及第二流出口14d与第二吹出口11之间分别设置密封件26、密封件27,来确保气密性。并且,在背板12a上,且在热交换器的底面14g与框体12d相接的部分上设有向前表面12f侧具有下降坡度的V肋28。另外,框体12d在前表面12f侧的端部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凸缘12i。在框体12d对箱体12b进行固定时,从前表面12f侧向背面12g侧进行螺纹紧固。
箱体12b形成为覆盖热交换器14的前表面和热交换器的底面14g的形状。箱体12b以将热交换器14向背板12a压入的方式安装。在箱体12b的前表面上部的与第一流出口14b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吹出口9,在箱体的底面12h的与第一流入口14a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吸入口8。在箱体的底面12h的端部设有与V肋28对应的V字弯曲部29。并且,在第一吸入口8的外周内表面侧设有密封件30。
对在这样的主体壳体12中安装热交换器14时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热交换器14以使热交换器的底面14g的背面12g侧的边与V肋28的基部抵接的方式收纳在框体12d内。然后,将箱体12b从热交换器14的前表面侧安装。在箱体12b的安装之际,在将箱体12b和框体12d通过螺纹紧固等进行固定时,热交换器14被紧压到背板12a侧。并且,V肋的前表面侧的面28a与在箱体12b上设置的V字弯曲部29抵接,使向背面12g侧紧压的力向上方侧分散。因此,热交换器14被向背面12g侧、上方侧两方向紧压,从而紧压密封件26、密封件27、密封件30而被密闭。这样,通过V肋的前表面侧的面28a与V字弯曲部29抵接而由背板12a和箱体12b来夹持安装热交换器14。
另外,框体12d利用凸缘12i来承接箱体12b,并通过螺钉或铆钉进行固定。即,由于螺钉或铆钉与热交换器14成为不干涉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在不损伤热交换器14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取下。
另外,如图8所示,鼓风风扇13由梯形形状的风扇外壳12c覆盖。风扇外壳12c中,将梯形的一面作为吸入口,将梯形的上底侧(梯形的长边侧)的侧面朝向第一流入口14a,并将上述这两个面开口。并且,鼓风风扇13是涡轮式的离心鼓风机。鼓风风扇13的旋转轴与风扇外壳12c的成为吸入口的面垂直设置。在这样的风扇外壳12c中,从离心式的鼓风风扇13吹出的空气与风扇外壳12c的侧面碰撞,并在下底面(梯形的短边侧)侧升压。然后,空气向在上底面(梯形的长边侧)设置的第一流入口14a流动。此时,由于形成为第一流入口14a侧的吹出侧扩宽的梯形形状,因此空气的停滞少,从而使外部气体19效率良好地向热交换器14流入。
另外,在风扇外壳12c的底面附近设有放泄孔31,将浸入到热交换装置6内的水分排出。放泄孔31设置在鼓风风扇13的旋转方向前方侧,将水分顺利地排出。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吹出口立体图,图11是该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吹出口剖视图。如图10、11所示,在箱体12b上设有第一吹出口9,第一吹出口9与热交换器14的第一流出口14b连通。在第一吹出口9上安装有与第一吹出口9连结的百叶窗32。百叶窗32包括作为外部气体19的吹出空气所通过的窗板部32a和在窗板部32a的周围设置的安到箱体12b上的框部32b。在框部32b与窗板部32a之间,且在箱体12b侧设有槽部32c。
并且,在箱体12b的第一吹出口9的周围设有与槽部32c嵌合的折弯部33。折弯部33朝向吹出下游侧。在这样的第一吹出口9中,以使折弯部的顶部33a与百叶窗32的前表面12f侧设置的槽部的底部32d抵接的方式将折弯部33与槽部32c嵌合。
并且,折弯部33与热交换器14之间填充有填塞(caulking)材料34,以防水滴浸入箱体12b内。另外,在折弯部33与热交换器14之间形成有被实施了基于填塞材料34的填塞处理的大致90度的壁部35,因此能够确认填塞材料34的涂敷情况。
另外,穿过图9所示的箱体12b夹着在框体12d上设置的凸缘12i来进行百叶窗32的螺纹紧固。这样,百叶窗32通过凸缘12i固定于箱体12b。因此,在百叶窗32的螺纹紧固时,热交换器14不会受到损伤。需要说明的是,百叶窗32也可以铆钉紧固。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循环风扇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循环风扇17设置在机壳4(图3)的顶面,且配置在厚度薄的箱形的壳体41中。循环风扇17在内部具备涡轮式的离心鼓风机42,在下表面设有循环风扇吸入口43,且在一个侧面设有循环风扇吹出口44。在循环风扇吹出口44呈格子状地设有横档。在循环风扇吹出口44的内侧设有对吹出气流进行整流的多个整流板45。整流板45在循环风扇吹出口44的上游侧以上边与壳体41的顶面相接的方式配置。另外,整流板45以上游侧的边向循环风扇17的叶轮所产生的气流的高压侧倾斜的方式设置。即,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朝向下游侧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循环风扇17的叶轮中,在叶轮的主板(与循环风扇吸入口43相反侧的面)侧风速变快。在该风速快的部分设有整流板45,在风速比较慢的部分没有设置整流板45,从而降低阻力,实现上下方向的风速的均匀化。另外,虽然在循环风扇吹出口44处存在气流分布的不平衡,但通过整流板45的倾斜,使均匀化后的气流向图3所示的热交换器14流入。通过将均匀化后的空气向热交换器14送入,从而提高热交换器14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如图8所示,在主体壳体12上,在位于热交换器14的下部的位置(即框体12d的侧面下部)设有排水孔12e。由于通过图3所示的鼓风风扇13、循环风扇17将空气送入热交换器14,因此主体壳体12的内部成为正压。即使水通过图9所示的密封件26、27、30的间隙等而浸入到图8所示的主体壳体12内,在正压空气的作用下也能将水从在框体12d的侧面下部设置的排水孔12e压出。并且,使水不会从图3所示的位于下游的主体壳体12的第二吹出口11流出。其结果是,可防止水的侵入引起的机壳4内的电子设备发生误动作或故障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作为设置面积受限的通信设备的基站、其他室外设置设备中的冷却设备来说是极其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大厦
2  屋顶
3  基站
4  机壳
5  接收发送器
6  热交换装置
7  门
8  第一吸入口
9  第一吹出口
10  第二吸入口
11  第二吹出口
12  主体壳体
12a 背板
12b 箱体
12c 风扇外壳
12d 框体
12e 排水孔
12f 前表面
12g 背面
12h 箱体的底面
12i 凸缘
12j 框体的前表面
12k 框体的底面
13  鼓风风扇
14  热交换器
14a 第一流入口
14b 第一流出口
14c 第二流入口
14d 第二流出口
14e 熔敷线
14f 接合面
14g 热交换器的底面
15a 第一板体
15b 第二板体
15c 第一边
15d 第二边
15e 第三边
15f 第四边
15g 第五边
15h 第六边
16a L字状鼓风道
16b U字状鼓风道
17  循环风扇
18  层叠面
18a 层叠第一面
18b 层叠第二面
18c 层叠第三面
19  外部气体
20  内部气体
21a 整流壁A
21b 整流壁B
22a 第一遮蔽壁
22b 第二遮蔽壁
22c 第三遮蔽壁
22d 第四遮蔽壁
22e 第一突起部
22f 第二突起部
22g 低的部分
23  积液部
26、27、30  密封件
28  V肋
28a V肋的前表面侧的面
29  V字弯曲部
31  放泄孔
32  百叶窗
32a 窗板部
32b 框部
32c 槽部
32d 槽部的底部
33  折弯部
33a 折弯部的顶部
34  填塞材料
35  壁部
41  壳体
42  离心鼓风机
43  循环风扇吸入口
44  循环风扇吹出口
45  整流板

Claims (12)

1.一种热交换装置,设置在机壳内,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壳体,其在前表面设有吸入外部气体的第一吸入口和吹出所述外部气体的第一吹出口,且在背面设有吸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即内部气体的第二吸入口和吹出所述内部气体的第二吹出口;
鼓风风扇,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将所述外部气体吸入并吹出;
热交换器,其在所述主体壳体内进行所述外部气体与所述内部气体的热交换,
所述热交换器通过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交替离开规定间隔并重合而形成,
所述第一板体在表面设有L字状鼓风道,
所述第二板体在表面设有U字状鼓风道,
在通过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而形成的层叠面中的作为任一面的层叠第一面上,设有将从所述第一吸入口吸入的所述外部气体向所述热交换器吸入的第一流入口,
在所述层叠面中的与所述层叠第一面相邻的层叠第二面上,设有将所述外部气体从所述热交换器吹出的第一流出口,
在与所述层叠第二面对置的层叠第三面上,设有将所述内部气体向所述热交换器吸入的第二流入口和将所述内部气体从所述热交换器吹出的第二流出口,
所述层叠第一面朝向所述鼓风风扇,
所述热交换装置以所述第一流出口与所述第一吹出口相接、所述第二流出口与所述第二吹出口相接、且所述第二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吸入口相接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U字状鼓风道中,所述第二流入口设置在铅垂方向上方,所述第二流出口设置在比所述第二流入口靠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
在正面观察所述U字状鼓风道时,所述第二板体由包含第二边在内的四边形成,该第二边在具备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的第一边的最下部与该第一边交叉,
并且,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在所述第一边以外的三边的外周上设置的第一遮蔽壁、及在所述第一边上的除了所述第二流入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以外的部位设置的第二遮蔽壁,
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第二流出口设有上升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第二板体的重合方向上通过直线状的熔敷线暂时固定后,进行熔敷而形成所述热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熔敷后的接合面上施加防水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重合方向的端部连续重合所述第一板体或所述第二板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正面观察所述L字状鼓风道时,所述第一板体由作为两个短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及作为两个长边的第五边和第六边这四边形成,并且,所述第一板体具有在所述L字状鼓风道的弯曲外侧的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五边的外周上设置的第三遮蔽壁、及在所述第六边的一部分上设置的第四遮蔽壁,
在所述第二遮蔽壁上形成有插入到所述第三遮蔽壁的内侧的多个第二突起部,
在所述第三遮蔽壁上形成有插入到所述第二遮蔽壁中的多个第一突起部,
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三遮蔽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遮蔽壁中的所述第二突起部以外的部分,由此所述第三遮蔽壁和所述第二遮蔽壁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壳体具备:
所述背面侧的背板;
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框体;
覆盖所述框体的前表面和所述框体的底面的箱体;以及
覆盖所述鼓风风扇的风扇外壳,
所述箱体在所述第一吹出口的周围设有朝向吹出下游侧的折弯部,
对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形成的壁部实施有填塞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与所述第一吹出口连结的百叶窗,
所述百叶窗由所述外部气体所通过的窗板部和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框部构成,并且在所述框部与所述窗板部之间设有与所述折弯部嵌合的槽部,
所述折弯部的顶部与所述槽部的底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板上,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面与所述框体相接的部分上设有向所述前表面侧具有下降坡度的V肋,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V字弯曲部,通过所述V肋的所述前表面侧的面和所述V字弯曲部抵接而由所述背板和所述箱体来夹持安装所述热交换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所述前表面侧的端部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凸缘,利用所述凸缘承接所述箱体来进行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百叶窗通过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箱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流入口与所述第二吸入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与所述第二吹出口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
CN201280017243.5A 2011-04-08 2012-04-04 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1034608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6036 2011-04-08
JP2011-086035 2011-04-08
JP2011086039A JP2012222131A (ja) 2011-04-08 2011-04-08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11-086038 2011-04-08
JP2011-086037 2011-04-08
JP2011-086039 2011-04-08
JP2011086036A JP5830716B2 (ja) 2011-04-08 2011-04-08 熱交換装置
JP2011086037A JP5682424B2 (ja) 2011-04-08 2011-04-08 熱交換装置
JP2011086035A JP2012220092A (ja) 2011-04-08 2011-04-08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11086038A JP2012220095A (ja) 2011-04-08 2011-04-08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PCT/JP2012/002335 WO2012137490A1 (ja) 2011-04-08 2012-04-04 熱交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829A true CN103460829A (zh) 2013-12-18
CN103460829B CN10346082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96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7243.5A Active CN103460829B (zh) 2011-04-08 2012-04-04 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96665A4 (zh)
CN (1) CN103460829B (zh)
WO (1) WO201213749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4506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和投影仪
CN111295551A (zh) * 2017-10-30 2020-06-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2035B (zh) * 2012-10-15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板、热交换器及通信基站的机柜
CN103635067B (zh) * 2013-10-31 2015-12-30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ipx6等级机柜的风道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3798A (zh) * 2005-09-20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JP2010286228A (ja) * 2009-05-12 2010-12-24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11014715A (ja) * 2009-07-02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放熱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11036857A1 (ja) * 2009-09-24 2011-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7053B2 (ja) 1996-12-24 2006-04-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沸騰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筐体冷却装置
US7108052B2 (en) * 2003-06-26 2006-09-19 Tellabs Petaluma, Inc. Low-cost method of forming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increase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JP4848718B2 (ja) * 2005-09-29 2011-1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WO2009078168A1 (ja) * 2007-12-17 2009-06-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3798A (zh) * 2005-09-20 2008-07-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JP2010286228A (ja) * 2009-05-12 2010-12-24 Panasonic Corp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JP2011014715A (ja) * 2009-07-02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放熱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11036857A1 (ja) * 2009-09-24 2011-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4506A (zh) * 2015-04-08 2016-10-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和投影仪
CN106054506B (zh) * 2015-04-08 2018-06-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和投影仪
CN111295551A (zh) * 2017-10-30 2020-06-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0829B (zh) 2015-11-25
EP2696665A1 (en) 2014-02-12
WO2012137490A1 (ja) 2012-10-11
EP2696665A4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2332B (zh) 冷却装置
CN101233798B (zh)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CN103460829A (zh) 热交换装置
CN203206644U (zh) 手持式电子装置
EP3045832B1 (en) Air conditioner
WO2016208223A1 (ja) 室外機
CN204176767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JP5277647B2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US20150342086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heating element hous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14251737A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EP3045834B1 (en) Air conditioner
US9890963B2 (en) Air conditioner ventilation and pre-cooling device
CN101438639A (zh) 直流空调系统的通风机盖
CN103912926A (zh) 室外单元
CN203120362U (zh) 具有导风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4879917A (zh) 热水机
WO2013136810A1 (ja) 電子機器
CN106015087A (zh) 贯流风轮、贯流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205119323U (zh) 防尘、防湿、散热型户外数字标牌
JP5682424B2 (ja) 熱交換装置
JP2012220092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CN101454626A (zh) 直流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护罩及组件
JP2000018649A (ja) 空気調和機用空冷式室外機
JP5830716B2 (ja) 熱交換装置
JP5966340B2 (ja) 熱交換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発熱体収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