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3752B -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3752B
CN103453752B CN201310389338.6A CN201310389338A CN103453752B CN 103453752 B CN103453752 B CN 103453752B CN 201310389338 A CN201310389338 A CN 201310389338A CN 103453752 B CN103453752 B CN 103453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brown coal
drying
drier
in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93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3752A (zh
Inventor
王存文
皮金林
汪寿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3893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3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3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7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褐煤干燥及其综合高效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本发明的干燥设备包括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褐煤干燥过程为:以蒸汽为加热介质,该蒸汽进入干燥器和干燥器内褐煤进行干燥换热;同时褐煤中脱出的水分被加热成二次蒸汽,该二次蒸汽通过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的外套管实现气固分离,排出干燥器外,回收待利用。本发明不仅能回收从褐煤中脱除的水分,同时还能降低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褐煤综合利用项目的能量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褐煤干燥及其综合高效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高含水量褐煤的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含量(50%左右)、高水分含量(30%以上)、低热值(14MJ/kg左右)的煤种。因其热值低、容易自燃、不宜长途运输,褐煤长期被视作一种劣质煤炭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褐煤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在中国,褐煤目前主要用做坑口电厂燃料、坑口气化原料。
中国褐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左右,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黑龙江和云南等省区,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因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缺水地区的褐煤资源,提高褐煤综合利用价值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
预干燥和干燥是褐煤作为锅炉燃料或气化原料或其他深加工原料的第一步。为满足工艺要求,褐煤的气力输送需要脱除表面水,因此作为大型锅炉燃料和流化床、气流床原料等伴随有流化和气力输送过程的褐煤转化过程,褐煤需要脱水。
褐煤脱水后转化,不仅是工艺要求,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以作锅炉燃料为例:当含水量35wt%、发热量12MJ/kg的褐煤,通过干燥,将褐煤中水分含量降到9wt%~12wt%后,其发热量可增至16~18MJ/kg,相当于褐煤热值提高了45%~55%,此时用作燃料,锅炉净效率提高了2%~2.8%,燃料量减少8%~11%,烟气量降低3%~4%,褐煤干燥后再用作锅炉燃料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
当褐煤作为气化原料时,降低含水量,可以大幅度降低氧气的消耗,同时也可以降低煤耗。例如褐煤采用气流床气化,当气化原料中水含量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单位有效气的氧气消耗会降低0.65个百分点左右,降低气化原料的水分含量对于降低氧气消耗和空分装置的规模,效果是显著的。降低原料含水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气化产物中有效气含量,这意味着投资强度大的气化装置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褐煤综合利用的转化项目,褐煤的预干燥和干燥是很重要的一步。
褐煤干燥的能量消耗很大,是褐煤综合利用项目全部过程中能量消耗最大的过程,以脱除外表水为目的预干燥过程,每脱除1吨水分需要消耗1.42~1.8吨低压蒸汽,相当于原料褐煤的10%以上是用于自身的水分脱除。褐煤深加工转化项目也是水资源消耗强度大的项目,一个处理褐煤能力1000万吨/年的煤基烯烃项目,水资源消耗约2000万吨/年。在缺水地区建设褐煤转化项目,水资源匮乏,成为褐煤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所有的干燥和预干燥方法包括管式干燥机干燥,转筒干燥,和蒸汽流化床干燥,均不能有效利用干燥副产的二次蒸汽的能量,因此干燥过程能量利用效率低;目前所有的干燥和预干燥方法,除蒸汽流化床干燥外,均不能有效回收干燥过程从褐煤中脱除的水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本发明能回收干燥过程中从褐煤中脱除的水分,同时降低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褐煤综合利用项目的能量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设备,包括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壁、外套管、及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所述外套管全部或部分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所述干燥器壁上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及水出口,蒸汽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中流动,与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外的褐煤热交换后,被冷却成液体,经干燥器壁上的水出口排出,所述褐煤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与外套管之间自上向下流动,褐煤被加热、及干燥后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通过所述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上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干燥器为单层干燥器或多层干燥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多孔气固分离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烧结金属和陶瓷的复合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为上端封闭的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蒸汽在内管自下向上流动,至内管上部末端折返再由内套管环隙自上向下流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的外壁可以设计成各种形式的外翅片管,翅片的角度要保证褐煤粒料向下流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干燥器顶部设置有褐煤加料装置和均布装置,下部设置有褐煤均匀排料装置。
一种利用所述干燥设备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干燥过程为:为: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该蒸汽进入干燥器和干燥器内褐煤进行干燥换热,褐煤被加热、及干燥;同时间接换热干燥器将褐煤中脱出的水分加热成二次蒸汽,该二次蒸汽通过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的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经干燥器蒸汽排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次蒸汽的回收利用有下述三种方式,分别为:
a)将二次蒸汽通过间接空气冷却或其他方式冷却,冷却后回收褐煤中被干燥除去的水分;这种方式,流程简单,投资节省,适合于低压蒸汽富余的项目,从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由于其中惰性气体含量低,经过空冷器或其它方式间接冷却后,大部分被冷凝成液体,褐煤干燥出的水分被回收,惰性气体从空气冷却器后面的分离器被排出。
或b)利用二次蒸汽升压设备,将二次蒸汽升压后,作为干燥热源回用;这种方式,使用了热泵原理,能量利用效率最高,但是在工艺流程中增加了二次蒸汽升压设备;从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被升压至2~5bar,与补充低压蒸汽混合,回用作间接加热干燥热源。混合蒸汽在干燥褐煤过程中被凝结成冷凝液,再通过疏水器排出惰性气体,冷凝液被回收。
或c)采用非等压多级串连干燥流程设置,以较高压力的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下一级压力干燥器的热源;最后一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间接空气冷却或其它方式冷却,回收褐煤中的被干燥除去的水分;这种方式,利用了大部分二次蒸汽的潜热,使得干燥过程能耗大幅度降低,同时减少了二次蒸汽升压装置的配置;此工艺中加压干燥器采用锁斗进料和排料;
一个典型的非等压三级干燥例子为:一级干燥压力为7~13bar,加热蒸汽压力为13~25bar。二级干燥压力为3~6bar,加热蒸汽为来自一级干燥的二次蒸汽。三级干燥压力为1常压,加热蒸汽为来自二级干燥的二次蒸汽。
同时,一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二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二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三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从三级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经过空气冷却或其它方式间接冷却后,大部分被冷凝成液体,水分被回收,惰性气体经分离器被排出。
上述方案中,经破碎处理后的褐煤,粒度≤6.3mm,贮存于碎煤仓中,碎煤仓中的褐煤经过加料和均布装置被均匀加料致干燥器上部;褐煤自上而下,通过重力差向下流动,被蒸汽管束间接加热并逐步干燥,干燥后的褐煤通过排料装置,均匀排出;干燥过程产生的二次蒸汽,通过气固分离元件被引出干燥器外。
其中,通过控制褐煤的加料和排料速度以控制褐煤的干燥程度,干燥后褐煤的含水量控制在8wt%~12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蒸汽间接加热,干燥过程中避免了惰性气体的漏入,二次蒸汽中惰性气体含量低,二次蒸汽的可利用价值高。
(2)本发明使用的干燥设备结构简单,干燥过程伴随有二次蒸汽的分离,本发明不仅能回收从褐煤中脱除的水分,同时还能降低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褐煤综合利用项目的能量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益。
(3)本发明中,由于二次蒸汽中惰性气体的含量低,蒸汽分压高,单纯冷却即可回收干燥产生的水分,这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节约有极大的价值。
(4)本发明中,通过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回用,或采用三级差压干燥,可以有效的减少外用蒸汽消耗,并且二次蒸汽作为干燥热源完成热交换冷凝后,冷凝液可被回收。
(5)本发明适用于褐煤燃料锅炉的褐煤干燥、褐煤为原料的气流床气化的预干燥、流化床气化的干燥、及褐煤热解提质等干燥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回收干燥水分的干燥流程,其中X02001为干燥器,C02001为引风机,M02001为底部搅拌器,V02001分离罐,X02002输送机,V02002为分离罐,E02001为空冷器,1为碎煤的加料管路,2为来自外界的低压过热蒸汽的管路,3为不凝气排放管路,4为冷凝液的回收利用管路,5为干煤输送管路。
图2为二次蒸汽升压后作为干燥热源回用,并回收干燥水分的干燥流程,其中X02001为干燥器,C02002为蒸汽压缩机,M02001为底部搅拌器,V02001分离罐,X02002输送机,V02002为分离罐,1为碎煤的加料管路,2为来自外界的低压过热蒸汽的管路,3为不凝气排放管路,4为冷凝液的回收利用管路,5为干煤输送管路。
图3为多级差压干燥流程,其中X02001A、X02001B、X02001C为干燥器,M02001A、M02001B、M02001C为底部搅拌器,V02001分离罐,X02002A、X02002B、X02002C为输送机,V02002A、V02002B、V02002B为分离罐,E02001为空冷器,C02001为引风机,1为碎煤的加料管路,2为来自外界的低压过热蒸汽的管路,3为不凝气排放管路,4为冷凝液的回收利用管路,5为干煤输送管路。
图4为典型的多层干燥器示意图,其中1为蒸汽出口,2为水出口,3为蒸汽进口,4为碎煤进口,5为干煤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回收褐煤干燥水分的褐煤预干燥工艺。褐煤处理能力为500万吨/年,其工艺流程见图1。
回收干燥水分的褐煤预干燥工艺主要包括:褐煤预处理,褐煤移动床预干燥,二次蒸汽冷凝液回收,加热蒸汽冷凝液回收。
1、褐煤预处理系统:从界区来的富含水量为15wt%~55wt%,煤粒为≤300mm的褐煤进入原料煤料仓,经卸料皮带机、上料皮带机送入双辊破碎机,带有高合金材质的双辊破碎机将物料破碎到双辊间隙大小。经破碎后的煤粒在≤30mm,出破碎机经上料皮带机送入筒仓,从筒仓出来的煤粒进入弛张筛,粗煤粒去可逆锤式破碎机,被高速旋转的锤头击向反击板,煤粒被破碎至≤6.3mm,与筛分的细煤粒混合,送碎煤仓贮存。
2、移动床干燥系统预干燥:褐煤预处理得到的合格煤粒,在此系统中通过间接干燥脱除外在水分。移动床干燥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干燥器(图1-X02001)、底部搅拌器(图1-M02001)、及输送机(图1-X02002)。粒径≤6.3mm煤粒从干燥器顶部加料装置加入,在干燥器中自上向下移动,被来自蒸汽管束的热量干燥,干燥后从干燥器底部的排料装置排出,送下游工序。其中蒸汽管束中是外供低压蒸汽,在管束中流动,与管束外褐煤进行热交换,被冷凝后,冷凝液汇聚并经干燥器水出口排出干燥器。褐煤干燥过程中,褐煤中所含水分被加热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通过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经汇聚后,经干燥器壁蒸汽出口排出干燥器,再送入空冷器设备(图1-E02001)。所述的外套管由烧结金属材料(不锈钢粉末烧结材料、铜粉末烧结材料或钛粉末烧结材料)制成,加热介质为低压蒸汽,蒸汽压力≤0.5MPa、温度为130~180℃。通过加料和排料速度控制褐煤中的水分脱至8wt%~15wt%。干燥器配置有蒸汽反吹系统,定期对气固分离元件(外套管)进行反吹冲洗。
3、二次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从干燥器来的二次蒸汽,经空冷器(图1-E02001)冷凝冷却后,再经分离器(图1-V02001),不凝气通过分离器排空,蒸汽冷凝液被回收。
4、加热介质冷凝液回收系统。加热蒸汽完成与褐煤的换交热后被冷凝,冷凝液汇聚并经干燥器水出口排出干燥器后,进入分离器(图1-V02002),不凝气通过分离器排空,蒸汽冷凝液被回收。
典型工艺指标如下:
(1)原料和产品
—处理规模:500万吨/年
—干燥前含水量:34%(ar基)
—干燥后含水量:15%(ar基)
(2)消耗指标
—补充低压蒸汽:206万吨/年
—回收蒸汽冷凝液:125万吨/年
—设备动力轴功率:1400Kw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的褐煤预干燥工艺。褐煤处理能力为500万吨/年,其工艺流程见图2。
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的褐煤预干燥工艺主要包括:褐煤预处理,移动床干燥系统预干燥,二次蒸汽升压后作为加热蒸汽回用,加热蒸汽冷凝液回收。
1、褐煤预处理系统:从界区来的富含水量为15wt%~55wt%,煤粒为≤300mm的褐煤进入原料煤料仓,经卸料皮带机、上料皮带机送入双辊破碎机,带有高合金材质的双辊破碎机将物料破碎到双辊间隙大小。经破碎后的煤粒在≤30mm,出破碎机经上料皮带机送入筒仓,从筒仓出来的煤粒进入弛张筛,粗煤粒去可逆锤式破碎机,被高速旋转的锤头击向反击板,煤粒被破碎至≤6.3mm,与筛分的细煤粒混合,送碎煤仓贮存。
2、移动床干燥系统预干燥:褐煤预处理得到的合格煤粒,在此系统中通过间接干燥脱除外在水分。移动床干燥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干燥器(图2-X02001)、底部搅拌器(图2-M02001)、及输送机(图2-X02002)。粒径≤6.3mm煤粒从干燥器顶部加料装置加入,在干燥器中自上向下移动,被来自蒸汽管束的热量干燥,干燥后从干燥器底部的排料装置排出,送下游工序。其中蒸汽管束中是外供低压蒸汽和升压后二次蒸汽的混合蒸汽,在管束中流动,与管束外褐煤进行热交换,被冷凝后,冷凝液汇聚并经干燥器水出口排出干燥器。褐煤干燥过程中,褐煤中所含水分被加热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通过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经汇聚后,经干燥器壁蒸汽出口排出干燥器。所述的外套管由陶瓷材料(普通陶瓷)制成,加热介质为低压蒸汽,蒸汽压力≤0.5MPa、温度为130~180℃。通过加料和排料速度控制褐煤中的水分脱至8wt%~15wt%。干燥器配置有蒸汽反吹系统,定期对气固分离元件(外套管)进行反吹冲洗。
3、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回用。从干燥器出来的二次蒸汽,经过分离器(图2-V02001),去除一部分蒸汽冷凝液,再利用蒸汽压缩机(图2-C02002)对蒸汽升压至3~6bar,返回到低压蒸汽管道,作为加热介质进入干燥器。
4、加热介质冷凝液回收系统。加热蒸汽完成与褐煤的换交热后被冷凝,冷凝液汇聚并经干燥器水出口排出干燥器后,进入分离器(图2-V02002),不凝气通过分离器排空,蒸汽冷凝液被回收。
典型工艺指标如下:
(1)原料和产品
—处理规模:500万吨/年
—干燥前含水量:34%(ar基)
—干燥后含水量:15%(ar基)
(2)消耗指标
—补充低压蒸汽:68万吨/年
—回收蒸汽冷凝液:125万吨/年
—设备动力轴功率:9960Kw。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三级非等压褐煤预干燥工艺。褐煤处理能力为500万吨/年,其工艺流程见图3。
三级非等压干燥热源的褐煤预干燥工艺主要包括:褐煤预处理,褐煤移动床预干燥、蒸汽冷凝液回收。
1、褐煤预处理系统:从界区来的富含水量为15wt%~55wt%,煤粒为≤300mm的褐煤进入原料煤料仓,经卸料皮带机、上料皮带机送入双辊破碎机,带有高合金材质的双辊破碎机将物料破碎到双辊间隙大小。经破碎后的煤粒在≤30mm,出破碎机经上料皮带机送入筒仓,从筒仓出来的煤粒进入弛张筛,粗煤粒去可逆锤式破碎机,被高速旋转的锤头击向反击板,煤粒被破碎至≤6.3mm,与筛分的细煤粒混合,送碎煤仓贮存。
2、褐煤预移动床干燥系统:这是一个非等压三级干燥系统,包括一级加压干燥器(图3-X02001A)、二级加压干燥器(图3-X02001B)、及三级常压干燥器(图3-X02001C),其中加压干燥器采用锁斗进料和排料。一级干燥器的干燥压力为7~13bar,加热蒸汽压力为13~25bar。二级干燥器的干燥压力为3~6bar,加热蒸汽为来自一级干燥的二次蒸汽和补充蒸汽。三级干燥器的干燥压力为1常压,为来自二级干燥的二次蒸汽和补充蒸汽。
褐煤预处理来的合格煤粒,在非等压三级干燥系统中通过间接干燥脱除外在水分。粒径≤6.3mm煤粒在干燥机内自上向下移动,被来自蒸汽管束的热量干燥。自蒸汽管束中为加热蒸汽,与褐煤进行热交换后,在管束中被冷凝。蒸汽冷凝液和不凝气混合物被汇聚后,排出干燥器。褐煤干燥过程中,褐煤中所含水分被加热产生二次蒸汽,二次蒸汽通过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经汇聚后,经干燥器壁蒸汽出口排出干燥器。所述的外套管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通过加料和排料速度控制褐煤中的水分脱至8wt%~15wt%。干燥机配置有蒸汽反吹系统,定期对气固分离元件(外套管)进行反吹冲洗。
3、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
一级干燥器的加热蒸汽完成热交换后,被冷凝,冷凝液经分离器(图3-V02002A)后,不凝气被排出,冷凝液被回收;一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二级干燥器的加热热源后,蒸汽被凝结成冷凝液,经分离器(图3-V02002B)后,不凝气被排出,冷凝液被回收;二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三级干燥器的加热热源后,蒸汽被凝结成冷凝液,经分离器(图3-V02002C)后,不凝气被排出,冷凝液被回收;从三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经过空冷器(图3-E02001)间接冷却后,再经过分离器(图3-V02001),部分不凝气被排出,冷凝液体被回收。
典型工艺指标如下:
(1)原料和产品
—处理规模:500万吨/年
—干燥前含水量:34%(ar基)
—干燥后含水量:15%(ar基)
(2)消耗指标
—补充低压蒸汽:120万吨/年
—回收蒸汽冷凝液:125万吨/年
—设备动力轴功率:1500Kw。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典型干燥器的基本结构,具体示意图见图4。
如图所示,所述干燥器为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壁、外套管、及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所述外套管全部或部分由烧结金属和陶瓷复合的材料(一层金属与一层陶瓷复合的材料)制成,所述干燥器壁上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及水出口,蒸汽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中流动,与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外的褐煤热交换后,被冷却成液体,经干燥器壁上的水出口排出,所述褐煤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与外套管之间自上向下流动,褐煤被加热、及干燥后产生二次蒸汽,所述二次蒸汽通过所述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上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所述述干燥器可以为单层干燥器或多层干燥器,图4所示的为多层干燥器;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为上端封闭的内套管式蒸气冷凝加热元件,蒸汽在内管自下向上流动,至上部末端折返再由内环隙自上向下流动;上述干燥器顶部设置有褐煤加料装置和均布装置,下部设置有均匀排料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实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因此所引申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干燥器壁、外套管、及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所述外套管全部或部分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所述干燥器壁上设有蒸汽进口、蒸汽出口、及水出口,蒸汽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中流动,与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外的褐煤热交换后,被冷却成液体,经干燥器壁上的水出口排出,所述褐煤在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与外套管之间自上向下流动,褐煤被加热干燥后产生二次蒸汽,所述二次蒸汽通过所述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上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所述多孔气固分离材料为烧结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烧结金属和陶瓷复合的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为单层干燥器或多层干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为上端封闭的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蒸汽在内管自下向上流动,至内管上部末端折返再由内套管环隙自上向下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式蒸汽冷凝加热元件的外壁为外翅片管,外翅片管的角度为能保证褐煤粒料向下流动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顶部设置有褐煤加料装置和均布装置,干燥器下部设置有均匀排料装置。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干燥设备的褐煤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干燥过程为: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该蒸汽进入干燥器和干燥器内褐煤进行干燥换热,褐煤被加热干燥;同时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干燥器将褐煤中脱出的水分加热成二次蒸汽,该二次蒸汽通过由多孔气固分离材料制成的外套管进行气固分离,再经干燥器壁的蒸汽出口排出,回收待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蒸汽有以下三种回收利用的方式:a)将二次蒸汽通过空冷器冷却或其他方式冷却,冷却后回收水分;或b)利用蒸汽升压设备,将二次蒸汽升压,作为干燥热源回用,回用后的二次蒸汽完成热交换后得到冷凝水,回收该冷凝水;或c)采用非等压多级串连设置,以较高压力的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中间压力干燥器的热源,中间压力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常压干燥器的热源,最后一级干燥器的二次蒸汽,冷却冷凝回收水分或用作其他低温加热热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蒸汽升压至2~5bar,作为干燥热源回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压多级串连设置为:一级干燥压力为7~13bar,加热蒸汽压力为13~25bar;二级干燥压力为3~6bar,加热蒸汽为来自一级干燥的二次蒸汽;三级干燥压力为常压,加热蒸汽为来自二级干燥的二次蒸汽;同时,一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二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二级干燥器产生的二次蒸汽用作三级干燥热源后,凝结成冷凝液被回收;三级干燥器引出的二次蒸汽,经过空气冷却或其它方式间接冷却后,水分被回收。
CN201310389338.6A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3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338.6A CN103453752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338.6A CN103453752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752A CN103453752A (zh) 2013-12-18
CN103453752B true CN103453752B (zh) 2015-10-28

Family

ID=49736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933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3752B (zh) 2013-08-30 2013-08-30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37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98509A1 (en) 2015-05-26 2016-11-30 Alstom Technology Ltd Lignite drying in a lignite fired power plant with a heat pump
EP3098549B1 (en) 2015-05-26 2018-07-11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Lignite drying with a heat recovery circuit
EP3098397A1 (en) 2015-05-26 2016-11-30 Alstom Technology Ltd Lignite drying integration with a water/steam power cycle
EP3098548A1 (en) 2015-05-26 2016-11-30 Alstom Technology Ltd Lignite drying with closed loop heat pump
CN109631503B (zh) * 2018-11-27 2020-11-24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煤调湿工艺余热利用方法及其装置
CN113625796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唐山市宝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输送两效蒸发煤料调湿装置及在线控制湿度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15781C2 (de) * 1991-05-15 1994-09-22 Umwelt & Energie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ocknung mit Abdampfnutzung
CN201166523Y (zh) * 2008-01-17 2008-12-17 邹平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束干燥机的换热装置
CN101476826A (zh) * 2009-01-21 2009-07-08 武汉工程大学 脉动流强化传热换热器
CN10176966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黄龙 可重复利用的增压过热蒸汽干燥方法及装置
CN102080924A (zh) * 2011-02-23 2011-06-01 徐斌 一种对固体物料进行蒸发脱水的蒸煮器
CN102192638A (zh) * 2011-03-15 2011-09-21 陈社庭 一种实现褐煤低温干燥的方法
CN102967121A (zh) * 2012-11-30 2013-03-13 山东科院天力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废热蒸汽热量可回收利用的过热蒸汽褐煤干燥系统及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15781C2 (de) * 1991-05-15 1994-09-22 Umwelt & Energie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ocknung mit Abdampfnutzung
CN201166523Y (zh) * 2008-01-17 2008-12-17 邹平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管束干燥机的换热装置
CN101769669A (zh) * 2009-01-05 2010-07-07 黄龙 可重复利用的增压过热蒸汽干燥方法及装置
CN101476826A (zh) * 2009-01-21 2009-07-08 武汉工程大学 脉动流强化传热换热器
CN102080924A (zh) * 2011-02-23 2011-06-01 徐斌 一种对固体物料进行蒸发脱水的蒸煮器
CN102192638A (zh) * 2011-03-15 2011-09-21 陈社庭 一种实现褐煤低温干燥的方法
CN102967121A (zh) * 2012-11-30 2013-03-13 山东科院天力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废热蒸汽热量可回收利用的过热蒸汽褐煤干燥系统及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752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3752B (zh) 一种回收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工艺及其设备
Osman et al. Drying of low-rank coal (LRC)—a review of recent patents and innovations
CN102964047B (zh) 污泥干化的处理方法
CN102965170B (zh) 节能环保褐煤型煤制备工艺及系统
CN101738077A (zh) 一种褐煤干燥脱水设备
WO2011060620A1 (zh) 一种干燥干选联合原煤提质设备及方法
CN103949316A (zh) 一种利用工业余热超细粉碎干燥褐煤与挥发分的收集方法
CN102061211B (zh) 水泥生产中一体化褐煤催化轻度热解提质集成系统及工艺
CN105505467A (zh) 一种褐煤气化制气及干馏提质耦合工艺
CN102002412A (zh) 利用饱和蒸汽进行褐煤提质的方法
CN103123205B (zh) 一种流化移动串置式蒸汽干燥系统及工艺
CN103803769A (zh) 一种立式分区间且带有粉碎和安全监控功能的污泥干化方法及其设备
CN105157399B (zh) 高湿煤的分段脱水干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5373351U (zh) 一种热平衡圆盘烘干机
CN103423988B (zh) 一种回收利用褐煤水分的低能耗褐煤干燥系统和干燥工艺
CN103045321B (zh) 褐煤干燥提质的方法
CN103602360B (zh) 褐煤流化床干燥与提质的装置及其工艺
CN105327765A (zh) 一种高水分低阶煤制粉与水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994127A (zh) 低阶煤多级流化床煤化工多联产系统及其方法
CN112896019B (zh) 一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车
CN105907413A (zh) 低阶粉煤的低温干馏工艺
CN204944131U (zh) 高湿煤的分段脱水干燥系统
CN204786512U (zh) 一种具有煤干燥及水回收功能的直吹式制粉系统
CN105567337B (zh) 处理低阶煤的系统和方法
CN202968512U (zh) 节能环保褐煤型煤制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