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1930B -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1930B
CN103451930B CN201210180394.4A CN201210180394A CN103451930B CN 103451930 B CN103451930 B CN 103451930B CN 201210180394 A CN201210180394 A CN 201210180394A CN 103451930 B CN103451930 B CN 103451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ight
grades
pps fiber
methyl naphtha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03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1930A (zh
Inventor
顾金凤
胥正安
清水壮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803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1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1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1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19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该纤维中含有100~7000ppm的甲基萘;L*值在100~8之间,色域宽度广;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照射后,该纤维的耐光坚牢度为1级~4级,耐光牢度佳。染色后的PPS纤维色泽鲜艳、均匀一致,且物理性能受影响很小。本发明拓宽了PPS纤维的应用领域,可用于获得衣料领域的各色域的机织物或针织物。

Description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属于纺织、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简称PPS纤维,其分子结构比较简单,分子主链由苯环和硫原子交替排列,大量的苯环赋予了PPS纤维刚性,大量的硫醚键提供了柔顺性,使其分子结构对称,易于结晶,无极性,电性能好,不吸水。PPS纤维是一种线型高分子量结晶性高聚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阻燃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高温、化学腐蚀等环境中。由于PPS纤维性能优良,目前在环保领域大力开展替代芳砜纶纤维产品的宣传和试用工作,此外,PPS纤维在非织造毡、复合面料、绝缘纸、纺织面料和部分军工产品中也有所应用。
目前,PPS纤维的在纺织面料方面的应用存在两个技术障碍:第一、难染深色。化学结构方面,PPS纤维缺少和染料反应的活性基团;纤维物性方面,取向度较高,纤维分子排列紧密、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染料分子较难进入纤维内部。同等条件下染色,PPS纤维的发色性远高于涤纶。第二、不耐光照。在光照下,PPS纤维易泛黄。PPS纤维原本是不含发色基团的,在光照下,PPS纤维中的S原子发生氧化,形成—SO、—SOO发色基团;此外,PPS纤维大分子中电子重排易形成架桥结构,该结构是强的助色基团。在具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条件下,PPS纤维易发生黄变。
如何解决PPS纤维的在纺织面料方面的应用存的技术障碍,前人已经做了一些探讨。中国授权专利CN101191306B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膨化染色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对芳纶、芳砜纶、聚苯硫醚等结晶度高、取向度高或玻璃转变温度高的纤维进行染色,染色后纤维均匀一致、色泽鲜艳,对物理性能影响很小,日晒牢度佳。该专利并没有解决PPS纤维的浓染性问题,而且事实上PPS纤维的耐光牢度仍存在问题。日本专利P2002-322360A公开了一种解决PPS纤维耐光问题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染液中同时添加染料、少量的含苯甲酸酚类等化合物的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加工,采用该技术手段可以PPS纤维的耐光性得到改善,但该技术在PPS纤维得色深度方面没有限定,通过该技术达不到所有的色域,解决不了浓染问题。日本专利H1-272883公布了一种PPS纤维能染深色的方法,通过甲基萘类、联苯酚类等药剂,促进染料上染PPS纤维,使PPS纤维获得深色效果。该技术虽然解决了PPS难染深色的问题,但没有解决耐光坚牢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越耐光坚牢度、色域宽度广,特别是浓染效果佳的PPS纤维及由上述纤维形成的机织物或编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PPS纤维中含有100~7000ppm的甲基萘;该纤维的L*值在100~8之间;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照射后,该纤维的耐光坚牢度为1级~4级。
上述PPS纤维优选含有下列结构(Ⅰ)或者结构(Ⅱ)的紫外线吸收剂,
(Ⅰ)
其中,R1为氢原子或者氯原子,R2为氢原子或者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3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Ⅱ)
其中,R4为氢原子或者-SO3H,R5为羟基或者为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R6 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7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8为氢原子或者-OCH3
本发明的PPS纤维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照射后,耐光坚牢度优选2级以上,更优选3级以上。
在PPS纤维染液中加入甲基萘,对PPS纤维有一定的膨润作用,使染料、紫外线吸收剂容易进入纤维内部,吸收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染色性以及耐光性。如果染色过程中,使用的甲基萘纯度不高,其含有少量有机杂环化合物,在光照下会发生氧化、产生黄变;此外甲基萘自身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引入发色基团,产生颜色,也会使得PPS纤维的耐光牢度有所下降。所以说使用甲基萘改善PPS纤维染色性能后,还需要通过洗净步骤降低纤维中甲基萘的残留量从而提高耐光性。本发明经过洗净、干燥、热定型后,PPS纤维上的甲基萘的残留量降为7000ppm以下,可以很好地确保耐光性及染色性。
关于膨润剂染色的理论有下列3个方面:(1)在纤维表面成膜性越高,膨润剂的染色促进效果越好;(2)膨润剂对纤维的膨润促进程度越高,膨润剂的染色促进效果越好;(3)膨润剂染料的溶解能力越高,膨润剂的染色促进效果越好。
依据膨润剂染色理论选择膨润剂。第一、甲基萘的疏水性值较高为3.9,与纤维的亲和性较高,在纤维表面成膜性较高;第二、甲基萘对PPS纤维的膨润促进效果较高;第三、甲基萘对染料的溶解能力较高。基于这3点,选择甲基萘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甲基萘虽然可以促进染料、紫外线吸收剂进入PPS纤维,提高纤维的浓染性,但是甲基萘如果在纤维中残留超过一定量的话,就会影响纤维的耐光坚牢度,所以其去除相当关键,本发明中甲基萘的去除主要依靠硅酸钠和保险粉。硅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形成水凝胶,能够捕捉和吸收甲基萘分子;保险粉的强还原作用,能够去除PPS纤维表面的吸附物质,进一步降低甲基萘在PPS纤维表面的残留几率。在还原清洗过程中本发明未使用氢氧化钠进行清洗,因为使用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硅酸钠发生反应,反而会造成硅酸钠沉淀,降低甲基萘的去除效果。
对PPS纤维起作用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类的,UV-A的波长范围是300~420nm,UV-B的波长范围是275~320nm,而PPS纤维对波峰在260~370nm处的易于吸收,从而导致PPS纤维产生黄变。所以为了解决PPS的耐光性,需要对260nm~370nm范围内的紫外线采取对策,故优选具有下列结构(Ⅰ)或者结构(Ⅱ)的紫外线吸收剂,
(Ⅰ)
其中,R1为氢原子或者氯原子,R2为氢原子或者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3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Ⅱ)
其中,R4为氢原子或者-SO3H,R5为羟基或者为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R6 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7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8为氢原子或者-OCH3
结构(Ⅰ)的UV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其吸收波长范围在270~380nm之间;结构(Ⅱ)的UV吸收剂为苯甲酮类UV吸收剂,其吸收波长范围在280~340nm之间。
作为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举例如下:2-(2’-羟基-5’-甲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异丁基-5’-叔丁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并三唑和2-(2’-羟基-3’-十二烷基-5’-甲基)-苯并三唑等。本发明中的苯并三唑类UV吸收剂是以上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苯甲酮类,举例如下:二苯甲酮、4,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等。本发明中的苯甲酮类UV吸收剂是以上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PPS纤维生产方法,可以是一浴染色法也可以是两浴染色法,优选两浴染色法。对于甲基萘的使用量相对于PPS纤维(100重量份),优选1~15重量份,更优选4~8重量份。对于UV吸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PPS纤维(100重量份),优选1~20重量份,更优选5~15重量份。
一浴染色法具体如下:首先将分散染料、UV吸收剂、甲基萘、染色酸、匀染剂混合均匀形成染色浴,浴比为5~50:1;再将待染的PPS纤维投入染色浴中,在120~150℃下,保温10~60min;然后再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50~90℃下清洗5~30min,去除浮色、降低甲基萘的残留量,其中硅酸钠的使用量10~100重量份,保险粉的使用量1~10重量份。
两浴染色法包括UV吸收加工和染色加工,加工先后顺序没有特别限定。将甲基萘、UV吸收剂、染色酸、匀染剂均匀混合后形成UV吸收加工液,浴比为5~50:1;将分散染料、甲基萘、染色酸、匀染剂均匀混合后形成染色加工液,浴比为5~50:1;UV吸收加工条件与染色加工条件一致,均为在120~150℃下保温10~60min。UV吸收加工和染色加工完成后,再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50~90℃下清洗5~30min,去除浮色、降低甲基萘的残留量,其中硅酸钠的使用量10~100重量份,保险粉的使用量1~10重量份。
一浴法处理时,染料和UV吸收剂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染料和UV吸收剂之间存在竞染的关系,染料和UV吸收剂两者都不能充分上染。而两浴染色处理时,染料和UV吸收剂之间,不产生相互作用,染料和UV吸收能够充分上染,故优选两浴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各种色域均能染出,尤其是深色,L*值的范围较宽在100~8之间;
(2)耐光牢度高,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照射后,耐光坚牢度最好可达到3级以上;
(3)染色后纤维色泽鲜艳、均匀一致、染色牢度高,且物理性能受影响较小。
由本发明的PPS纤维形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具有优越的浓染性能及耐光坚牢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甲基萘残留量的测定
首先配置各种浓度(0.2g/L、0.4g/L、0.6g/L、0.8g/L、1.0g/L)的甲基萘的丙酮溶液,作标准曲线,然后将染好的PPS纤维先用丙酮进行萃取3个小时,然后将萃取液进行吸光度测定,将得到的吸光度数值根据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得到样品中残留的甲基萘的残留量(ppm)。
(2)L*值
首先将PPS纤维梳理整齐,然后平铺贴在白色纸板上,使用Datacolor仪进行测定,在标准光源D65照射后,从试料上的全反射光(分光反射率)计算X、Y、Z值,然后变换成各个色系的数据,从而获得L*值。
(3)耐光坚牢度
首先将PPS纤维梳理整齐,然后大约取1.5cm*7cm大小的纤维平铺贴好在规定尺寸(10cm*6.5cm)的白色纸板上,依据JIS0842法,采用紫外线碳极电弧灯光法(第3曝光法)照射后取出判定级别。1级照射为1.5小时、2级照射为3小时、3级照射为5小时,4级照射为20小时。
实施例1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0℃的条件下保温20min。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2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染色加工:将步骤(2)UV吸收加工后的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UV吸收加工。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0.3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2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60℃的条件下清洗10min。其中硅酸钠10重量份、保险粉2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70.15;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860ppm。
实施例2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50:1,处理条件为130℃的条件下保温45min。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8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1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染色加工:将步骤(2)UV吸收加工后的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5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UV吸收加工。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4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30min。其中硅酸钠20重量份、保险粉4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19.32;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680ppm。
实施例3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30:1,处理条件为120℃的条件下保温2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0.3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6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3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染色加工。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15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4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50℃的条件下清洗5min。其中硅酸钠40重量份、保险粉1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73.21;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760ppm。
实施例4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10:1,处理条件为135℃的条件下保温6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8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6重量份和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3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染色加工。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5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12.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50℃的条件下清洗20min。其中硅酸钠60重量份、保险粉10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21.65;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3~4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4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3~4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700ppm。
实施例5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0℃的条件下保温2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0.3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2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染色加工。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5重量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分散液(有效成分40%)1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20min。其中硅酸钠60重量份、保险粉10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71.15;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700ppm。
实施例6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5℃的条件下保温3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6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纤维放入UV吸收加工液中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同步骤(2)的染色加工。其中UV吸收加工液的组成: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5重量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分散液(有效成分40%)1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4)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20min。其中硅酸钠40重量份、保险粉6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23.68;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620ppm。
实施例7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和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5℃的条件下保温3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6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12.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30min。其中硅酸钠40重量份、保险粉10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21.34;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780ppm。
实施例8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和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0℃的条件下保温45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5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1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30min。其中硅酸钠50重量份、保险粉4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24.74;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560ppm。
实施例1-8制得的PPS纤维经过编织或机织工艺,形成机织物或针织物。
比较例1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和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5℃的条件下保温3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甲基萘分散液(有效成分75%)6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21.34;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级;纤维上甲基萘的残留量为7500ppm。与实施例7相比,未进行清洗,所得纤维的浓染性虽然同等,但耐光性却有所降低。
比较例2
(1)待染纤维准备:纤度为1.0dtex的PPS纤维(东丽株式会社制 S301)100重量份;
(2)染色和UV吸收加工:将上述待染PPS纤维放入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浴比为20:1,处理条件为135℃的条件下保温30min。其中染液的组成:分散染料(Dianix Navy CC、德司达无锡染料有限公司)5重量份、苯甲醇分散液(有效成分95%)6重量份、2-(2’-羟基-3’-叔丁基-5’-二叔丁基)-5-氯-苯并三唑分散液(有效成分40%)12.5重量份、染色酸2重量份、匀染剂2重量份;
(3)还原清洗:使用硅酸钠和保险粉在80℃的条件下清洗30min。其中硅酸钠4重量份、保险粉4重量份。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PPS纤维的L*值为38.24;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2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3级照射后,耐光坚牢度达到2~3级。与实施例7相比,所用纤维膨化剂为苯甲醇,所得纤维的浓染性降低,耐光性降低。

Claims (2)

1.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其特征是:该纤维中含有100~7000ppm的甲基萘;该纤维的L*值在100~8之间;紫外线碳精棒弧光灯光照射后,该纤维的耐光坚牢度为2级~4级;该纤维中含有下列结构(Ⅰ)或者结构(Ⅱ)的紫外线吸收剂,
(Ⅰ)
其中,R1为氢原子或者氯原子,R2为氢原子或者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3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Ⅱ)
其中,R4为氢原子或者-SO3H,R5为羟基或者为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R6 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7为氢原子或者羟基;R8为氢原子或者-OCH3
2.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硫醚纤维形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
CN201210180394.4A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1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0394.4A CN103451930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0394.4A CN103451930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1930A CN103451930A (zh) 2013-12-18
CN103451930B true CN103451930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73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039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1930B (zh) 2012-06-04 2012-06-04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193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324A (zh) * 2001-02-21 2003-12-10 东丽株式会社 聚苯硫醚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81975A (zh) * 2001-02-21 2006-06-07 东丽株式会社 聚苯硫醚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91306A (zh) * 2007-12-13 2008-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高温高压膨化染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2883A (ja) * 1988-04-21 1989-10-31 Teijin Ltd ポリフェニレンサルファイド繊維の染色法
JP2003020501A (ja) * 2001-07-05 2003-01-24 Toray Ind Inc 保温肌着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324A (zh) * 2001-02-21 2003-12-10 东丽株式会社 聚苯硫醚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81975A (zh) * 2001-02-21 2006-06-07 东丽株式会社 聚苯硫醚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91306A (zh) * 2007-12-13 2008-06-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一种高温高压膨化染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1930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0388B (zh) 高固着数码纺织印花墨水组合物
CN101492888B (zh) 耐碱型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0078B (zh) 一种棉与涤纶锦纶复合丝织物染色方法
JPS62268877A (ja) ポリ(m−フエニレンイソフタ−ルアミド)繊維の連続染色法
Morris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reactive dye capable of high fixation efficiency on cellulose
CN104892832B (zh) 一种微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固色剂的制备方法
CN105859607B (zh) 二苯甲酮-受阻胺复合型光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5805A (zh) 一种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方法
Evans et al. Dyeing behaviour of cotton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reactive quaternary compounds
CN105350345A (zh) 活性染料的离子液体染色方法
Hou et al. One‐step dyeing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abric, combining pretreatment and dyeing using alkali‐stable disperse dyes
Wei et al. A salt-free and water-saving approach as a gree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reactive dyeing of cotton
CN103451930B (zh) 一种聚苯硫醚纤维及其用途
CN100494234C (zh) 氨基乙烯基聚合物及其抗紫外整理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
Qin et al. Studies on silk fabric dyed with a hemicyanine dye
Mousa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 polyfunctional bis (monochlorotriazine/sulphatoethylsulphone) reactive dye
Youssef et 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nti-UV) Azo-dyes based on γ-acid on Wool Fabrics
CN110258141A (zh) 一种提高醇类有机溶剂-水体系中活性染料固色率的方法
Rong et al. Dyeing properties of PECH‐amine cationized cotton with acid dyes
CN106192467A (zh) 阳离子单体在无盐染色上的应用及改性棉纤维的染色方法
CN104032602B (zh) 防活性染料沾色剂
Dong et al. Union dyeing of the photografted PET/wool blend fabrics with dimethylaminopropyl methacrylamide
Smith et al. High affinity, high efficiency fibre‐reactive dyes
CN105696390B (zh) 天然彩色蚕丝的固色方法
Ahmad et al. A study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exhaust dyeing of cotton with synthesized azo-reactive dyes and their printing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3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central Nihonbashi Muromachi 1-1-2

Patentee after: TORAY INDUSTRIES, Inc.

Address before: 226009 No. 58 Xin Kai Nan Road,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Toray Fib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