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4220B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4220B
CN103444220B CN201180062907.5A CN201180062907A CN103444220B CN 103444220 B CN103444220 B CN 103444220B CN 201180062907 A CN201180062907 A CN 201180062907A CN 103444220 B CN103444220 B CN 103444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codebook subset
transmission path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29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4220A (zh
Inventor
示沢寿之
野上智造
今村公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44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4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5Feed forward of transmit weights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基站、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在基站能够对终端进行自适应控制的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支持预编码处理。基站装置将与第一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终端装置使用上述与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分别选择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码本以及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码本。终端装置将表示该所选择的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码本的信息通知给基站装置。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如基于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或基于IEEE(The 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Wireless LAN、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小区、发送站、发送装置、eNodeB)以及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站、移动台、接收装置、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中分别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能够通过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
在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由在基站以及终端之间都已知的信号构成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导频信号、已知信号),测定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传输路径状况,并基于该测定结果而自适应性地控制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空间复用数(层数、秩数)、预编码权重(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器(Precoder))等,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例如,能够使用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
图20是表示在单小区通信中进行考虑了进行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自适应控制的一例的概略图。如图20所示,基站2001通过下行链路(DOWN链路、下行线路)2003发送(广播)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2002基于接收到的基站2001中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下行链路2003的传输路径状况,并将用于进行自适应控制的信息(反馈信息、报告)通过上行链路(UP链路、上行线路)2004发送(反馈)到基站2001。
另一方面,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基站覆盖的区域设为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结构,能够扩大通信区域。此外,通过在相邻的小区(扇区)之间使用不同的频率,即使是位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终端也不会受到干扰地进行通信,但存在涉及频率利用效率的课题。因此,通过在各个小区(扇区)中重复利用同一频率,能够大幅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但需要与位于小区边缘(小区端)区域的终端的干扰的对策。
其中,作为多小区通信(协调通信),讨论如下方法:通过在相邻小区之间进行相互协调的小区间协调通信,能够减轻或者抑制对于小区边缘区域的终端的干扰。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中作为这样的方式而讨论CoMP(Cooperative Multipoint,多点协作)传输方式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2010年9月、3GPP TS36.213V9.3.0(2010-9)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Physical Layer Aspects(Release 9),2010年3月、3GPP TR36.814V9.0.0(2010-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基站对终端进行单小区发送的情况下和进行多小区发送的情况下,适合的反馈信息不同。在以往的通信方式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是适合单小区通信的通信系统,所以在终端进行多小区通信时使用适合单小区通信的反馈信息,则不能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因此,在基站以及终端支持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双方的情况下,也成为妨碍传输效率的提高的要因。此外,在单小区通信中,也需要进行更灵活的预编码处理,成为妨碍传输效率的提高的要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终端、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在基站能够对终端进行自适应控制的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支持预编码处理。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
(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上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通知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所述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所述码本子集限制信息。
(3)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上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知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和所述第二通信的共用的所述码本子集限制信息。
(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上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切换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该切换信息用于指定所述终端装置将使用所述码本子集限制信息而选择的表示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中的哪个信息反馈。
(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上述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基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通信,所述第二通信为基于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通信。
(6)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分别选择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并将表示所选择的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
(7)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上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为基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通信,所述第二通信为基于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通信。
(8)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知用于对表示用于进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进行功率偏置控制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该功率偏置控制为在所述终端装置运算反馈信息时对于传输路径状况的控制。
(9)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用于对表示用于进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进行功率偏置控制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选择用于进行所述通信的码本,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该功率偏置控制为在所述终端装置运算反馈信息时对于传输路径状况的控制。
(10)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是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将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所述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分别选择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并将表示所选择的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
(11)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是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用于对表示用于进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进行功率偏置控制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该功率偏置控制为在所述终端装置运算反馈信息时对于传输路径状况的控制,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选择用于进行所述通信的码本,并将表示所选择的所述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
(12)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装置,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
(13)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映射有关的信息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分别选择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以及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该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装置作为反馈信息而选择表示用于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以及将表示所选择的用于进行所述第一通信的码本的信息以及表示用于进行所述第二通信的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
(1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通知用于对表示用于进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进行功率偏置控制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该功率偏置控制为在所述终端装置运算反馈信息时对于传输路径状况的控制。
(1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方法是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终端装置使用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用于对表示用于进行通信的预编码权重的码本子集进行功率偏置控制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选择用于进行所述通信的码本,该功率偏置控制为在所述终端装置运算反馈信息时对于传输路径状况的控制;以及将表示用于进行所述通信的码本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基站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支持基站对于终端的预编码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小区通信中进行考虑了进行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自适应控制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基站1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副基站10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10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6是表示主基站101映射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副基站102映射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天线端口数为2时的码本子集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对于天线端口数的码本数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20是表示在单小区通信中进行考虑了进行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自适应控制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作为基站(发送装置、小区、发送点、发送天线群、发送天线端口群、分量载波、eNodeB)的、主基站(第一基站、第一通信装置、服务基站、锚(anchor)基站、第一分量载波)及副基站(第二基站装置、协调基站群、协调基站组、第二通信装置、协调基站、第二分量载波)、以及终端(终端装置、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UE)。另外,副基站也可以是多个。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小区通信中进行考虑了进行数据传输的下行链路的情况下的自适应控制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1中,终端103位于主(primary)基站101和副(secondary)基站102中的各自的小区端区域(边界区域),进行来自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的多小区通信。终端103接收通过主基站101和终端103之间的下行链路104发送的主基站101中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此外,终端103接收通过副基站102和终端103之间的下行链路105发送的副基站102中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通过使用在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中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估计下行链路104以及下行链路105的传输路径状况。终端103基于所估计的传输路径状况,生成用于进行自适应控制的信息(反馈信息)。终端103使用上行链路1606将该反馈信息发送到主基站101。主基站101基于反馈信息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或调度,并通过光纤或使用了中继技术等的线路(X2接口)107,发送用于与副基站102进行多小区通信的控制信息。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使用下行链路104以及下行链路105协调发送针对终端103的数据信号。
另外,即便是在通过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的多小区通信而发送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终端103未知晓副基站102进行协调通信的情况,也能够进行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即,主基站101即便在对终端103进行多小区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在进行单小区通信时使用的控制信息。具体而言,在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对终端103发送同一个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终端103通过对从主基站通知的控制信息进行与单小区通信时相同的处理,从而能够不进行特殊的处理而进行接收处理。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基站10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主基站101为接收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基站、发送对于终端103的控制信息(例如,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发送的信息)的基站等,进行对于终端103的协调通信的基站之一。在图2中,主基站101包括发送信号生成部201、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202、发送部203、接收部204、反馈信息处理部205、上层206。
在接收部204中,通过上行链路(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等)106接收包括从终端103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数据信号。
在接收部204中,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OFDM解调处理、解调处理、解码处理等相对于终端103为了进行信号发送而进行的发送处理的接收处理,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识别反馈信息,输出到反馈信息处理部205。
另外,在与主基站101进行通信的终端103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行链路106使用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Clustered 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OFDMA、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等各种多址方式,复用终端103的数据信号。此外,在主基站101中,能够作为识别每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方法而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主基站101指定各终端103发送反馈信息的资源(通过时间、频率、码、空间区域等分割的用于信号传输的要素),终端103通过该被指定的资源发送反馈信息,主基站101能够识别。此外,通过在各个反馈信息中附加每个终端103所固有的识别信息等也能够实现。
在反馈信息处理部205中,基于被输入的反馈信息生成自适应控制信息,该自适应控制信息用于进行对于发送到终端103的数据信号的自适应控制。在包含对于主基站101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生成主基站101中的自适应控制信息,并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部201。
发送信号生成部201能够基于自适应控制信息,对主基站101中的编码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资源元素映射处理等进行自适应控制。此外,自适应控制信息也可以输出到未图示的上层。
此外,在包含对于副基站102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生成对于后述的副基站102中的编码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资源元素映射处理等的自适应控制信息,并通过X2接口等的线路(优选为光纤等有线线路或使用了中继技术等的固有的无线线路)输出到副基站102。另外,连接基站之间的线路除了对从主基站101到副基站102的自适应控制信息进行通信的情况之外能够在各种用途中使用,例如还能够对从副基站102到主基站101用于进行协调通信的基站信息或控制信息等进行通信。另外,在不包含对于各基站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方法来进行其控制。
这里,说明基于反馈信息的自适应控制的方法。反馈信息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但在以下,说明使用对于基站的推荐发送格式信息(隐性(implicit)传输路径状况信息)和表示传输路径状况(传输路径状态、传输信道)的信息(显性(explicit)传输路径状况信息)的情况。
首先,在作为反馈信息为对于基站的推荐发送格式信息的情况下,设为对基站以及终端都已知的发送格式预先进行了索引化的信息,终端反馈使用了该发送格式的信息,基站使用该信息进行自适应控制。具体而言,由于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为表示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的信息,所以分别能够控制编码处理以及调制处理。由于PMI(Precoding Matrix Index,预编码矩阵索引)为表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所以能够控制预编码处理。由于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为表示层数的信息,所以能够控制层映射处理或生成码字的上层。此外,在还包含有关对于资源的映射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还能够控制资源元素映射处理。这里,PMI还能够根据数据传输的方法、目的、用途等而分为多个种类,其细节在后面叙述。
接着,在作为反馈信息为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使用来自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反馈与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此时,表示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也可以使用固有值分解或量化等各种方法来削减信息量。在基站中,使用被反馈的传输路径状况的信息进行对于终端的控制。例如,在基站中,基于被反馈的信息,能够以在终端接收时能够进行最合适的接收的方式决定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层数、预编码矩阵,其方法能够使用各种方法。
上层206生成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信号,并输出到发送信号生成部201。
发送信号生成部201对上层206输出的数据信号进行基于反馈信息处理部205输出的自适应控制信息的自适应控制,生成对于终端103的发送信号。具体而言,发送信号生成部201进行用于进行纠错编码的编码处理、用于对终端103实施固有的扰频码的扰频处理、用于使用多值调制方式等的调制处理、用于进行MIMO等空间复用的层映射处理、用于进行相位旋转或波束成形等的预编码处理等
这里,预编码处理优选以终端103能够高效地接收的方式(例如,以接收功率成为最大的方式、或者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减小的方式、或者对于相邻小区的干扰减小的方式)对生成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等。此外,能够使用基于预先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环延迟分集)、发送分集(SFBC(Spatial Frequency BlockCode,空频分组编码)、STBC(Spatial Time Block Code,空时分组编码)、TSTD(TimeSwitched Transmission Diversity,时间交换传输分集)、FSTD(Frequency SwitchedTransmission Diversity,频率交换传输分集)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这里,在反馈了PMI被分为多个种类的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对该多个PMI进行乘法运算等运算,进行预编码处理。
这里,在进行预编码处理之前,能够对发送信号复用用于终端103解调发送信号的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DRS(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专用参考信号)、Precoded RS(预编码参考信号)、用户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 RS)。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与对于终端103的发送信号一同进行预编码处理。此外,使用基于Walsh码等正交码的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和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的任一个或者将它们并用,从而使各层的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正交。
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202为了测定主基站101和终端103之间的下行链路104的传输路径状况(第一传输路径状况),生成在主基站101以及终端103中相互已知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RS(Common RS)、Cell-specific RS、Non-precoded RS),并对输入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此时,只要是主基站101以及终端103都已知的信号,则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能够使用任意的信号(序列)。例如,能够使用基于对主基站101预先分配的固有的号码(小区ID)等参数的随机数或似噪声序列。此外,作为使得在天线端口之间正交的方法,能够使用将映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在天线端口之间相互失效(零)的方法、进行使用了似噪声序列的码分复用的方法、或者将它们进行组合的方法等。另外,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既可以不复用到全部子帧,也可以仅复用到一部分子帧。
发送部203对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202输出的发送信号进行对各个天线端口的资源元素的映射处理、从发送天线的发送处理。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副基站102的结构的概略框图。这里,副基站102为在进行对于终端103的协调通信的基站中排除了在图1中说明的主基站101的基站。在图3中,副基站102包括发送信号生成部301、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302、发送部303、上层304。
发送信号生成部301基于从主基站输出的对于终端103的自适应控制信息,对编码处理、调制处理、层映射处理、预编码处理、资源元素映射处理的各个处理进行自适应控制。该自适应控制信息从主基站101通过X2接口等的线路而输入。此外,在从副基站102也发送对于终端103的信息数据信号的协调通信方式(例如,Joint Transmission(联合发送)、Dynamic Cell Selection(动态小区选择)等)中,从主基站101对于终端103的信息数据信号也通过X2接口等的线路而输入。
以下,关于副基站102的动作,以与在图2中说明的主基站10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发送信号生成部301中的预编码处理能够根据对于终端103的协调通信方式而改变动作。首先,在如联合发送(Joint Transmission)或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或动态小区选择(Dynamic Cell Selection)发送等的、从副基站102也发送对于终端103的信息数据信号的协调通信方式中,优选与主基站101协调而以终端103能够进行最适合的接收的方式进行预编码处理。此外,在如协调调度(Coordinated Scheduling)或协调波束成形(Coordinated Beamforming)等的协调通信方式中,优选以能够降低对于终端103的来自副基站102的干扰的方式,对其他的移动终端的信息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也包括发送功率控制)。
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302为了测定副基站102和终端103之间的下行链路105的传输路径状况(第二传输路径状况),生成在副基站102以及终端103中相互已知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并对发送信号生成部301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复用。此时,只要是副基站102以及终端103都已知的信号,则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能够使用任意的信号(序列)。例如,能够使用基于对副基站102预先分配的固有的号码(小区ID)等参数的随机数或似噪声序列。此外,作为使得在天线端口之间正交的方法,能够使用将映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在天线端口之间相互失效(零)的方法、进行使用了似噪声序列的码分复用的方法等。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10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4中,终端103包括接收部401、接收信号处理部402、数据信号处理部403、反馈信息生成部404、发送部405、上层406。
接收部401通过至少一个接收天线数(接收天线端口数)的接收天线,接收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发送的信号,并进行从无线频率到基带信号的变换处理等。接收信号处理部402除去被附加的保护间隔,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等进行时间频率变换处理,变换为频域的信号。此外,接收信号处理部402对在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中映射的信号进行解映射(分离)。接收信号处理部402在被解映射的信号中包含发往终端103的数据信号的的情况下,将该数据信号输出到数据信号处理部403。接收信号处理部402在被解映射的信号中包含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和/或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将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404。此外,控制信息信号在终端103整体(也包括上层)中共享,用于数据信号的解调等在终端103中的各种控制(未图示)。
数据信号处理部403对输入的数据信号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处理、传播路径补偿处理(过滤处理)、层解映射处理、解调处理、解扰处理、解码处理等,并输出到上层406。在传播路径估计处理中,基于对输入的数据信号复用的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估计(传播路径估计)对于各层(秩、空间复用)的各个资源元素中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频率响应、传递函数),求出传播路径估计值。另外,没有映射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基于映射了数据信号解调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在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上进行插补,进行传播路径估计。在传播路径补偿处理中,对输入的数据信号,使用所估计的传播路径估计值进行传播路径补偿,检测(复原)每个层的数据信号。作为该检测方法,能够使用ZF(ZeroForcing,迫零)基准或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误差)基准的均衡、干扰除去等。在层解映射处理中,将每个层的信号进行解映射处理成为各自的码字。之后,对每个码字进行处理。在解调处理中,基于所使用的调制方式进行解调。在解扰处理中,基于所使用的扰频码进行解扰处理。在解码处理中,基于所施加的编码方法进行纠错解码处理。
另一方面,反馈信息生成部404基于输入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生成反馈信息。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5中,反馈信息生成部404包括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501、反馈信息运算部502。
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501使用接收到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对每个基站测定各基站中的发送天线相对于终端103中的接收天线的传输路径状况,并生成每个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接着,反馈信息运算部502基于生成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运算反馈信息。此时,反馈信息运算部502还输入在控制信息信号等中包含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运算反馈信息时考虑。细节在后面叙述。
此外,生成反馈信息的单位能够使用频率方向(例如,每个副载波、每个资源元素、每个资源块、由多个资源块构成的每个子带等)、时间方向(例如,每个OFDM码元、每个子帧、每个时隙、每个无线帧等)、空间方向(例如,每个天线端口、每个发送天线、每个接收天线等)等,还能够将它们进行组合。
此外,在作为反馈信息而生成对于基站的推荐发送格式信息的情况下,在该生成中能够使用各种方法。例如,首先,基于生成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使用固有值分解等而求出能够进行空间复用的最大层数,生成RI。基于生成的RI以及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估计能够进行最合适的接收的预编码矩阵等,生成PMI。在PMI的生成中,例如,也可以将成为候选的预编码矩阵乘以所生成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选择在进行了协调通信时成为最合适的预编码矩阵。此外,也可以使用固有值分解等,从成为候选的预编码矩阵中选择最合适的预编码矩阵。此时,基于所输入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决定成为候选的预编码矩阵。接着,基于所生成的RI、PMI以及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选择对于信息数据信号的调制方式以及编码率,生成CQI。在CQI的生成中,例如,也可以测定接收信号功率与干扰加噪声功率之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接收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SNR(Signal to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损耗等,预先设定对这些测定值满足所需质量的CQI的查找表,求出进行协调通信时的SINR,并从查找表决定CQI。
生成的反馈信息输入到发送部405。发送部405为了将反馈信息生成部404输出的反馈信息发送(反馈)到主基站101,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OFDM信号生成处理、保护间隔插入处理、频率变换处理等,生成上行发送信号。此外,发送部405将生成的上行发送信号通过上行线路(PUCCH或者PUSCH)发送到主基站101。另外,除了主基站101之外,上行发送信号也可以还发送到副基站102。
此外,作为将如以上那样的包括生成的反馈信息的上行发送信号反馈到主基站101的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主基站101指定的PUCCH,分为多个子帧进行发送。此外,也能够通过主基站101指定的PUSCH,在一个子帧中发送所生成的反馈信息的全部或者其一部分。此时,也可以与来自终端103的信息数据信号一并发送。
图6是表示主基站101映射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的一例的图。图6表示在主基站101的天线端口数为8时映射了各自的信号的情况。此外,图6表示一个子帧内的两个资源块,一个资源块由频率方向上12个副载波和时间方向上七个OFDM码元构成。将在一个OFDM码元中各个副载波称为资源元素。也将在各个子帧中时间方向上前后的七个OFDM码元分别称为时隙。
带有斜线的资源元素将天线端口1~8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分别表示为C1~C8。涂满黑色的资源元素表示静噪后的资源元素,设为该资源元素失效(零)。在该例中,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相当于映射了后述的图7所示的副基站102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此外,涂满白色的资源元素映射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另外,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的层数(秩数)最大能够设为8,例如能够将数据信号的层数设为2、将控制信息信号的层数设为1。
这里,资源块根据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宽(系统带宽),能够改变其数目。例如,能够使用6~110个资源块,此外,通过频率汇集(Aggregation),还能够将全部系统带宽设为110个以上。通常分量载波由100个物理资源块构成,在分量载波之间隔着保护频带(Guardband),能够由五个分量载波将全部系统带宽设为500个物理资源块。若将其用带宽表现,则例如分量载波由20MHz构成,在分量载波之间隔着保护频带,能够由五个分量载波将全部系统带宽设为100MHz。
图7是表示副基站102映射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的一例的图。这里,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映射成相对于在图6中说明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成为FDM。在图7的例子中,相对于图6的例子向频率方向偏移了一个副载波。此外,静噪后的资源元素相当于映射了图6所示的主基站101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
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所映射的位置以及信号序列既可以作为控制信息(也包括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而对终端103通知或者广播,也可以基于小区ID等的其他的控制信息而使得终端103能够识别。此外,也能够只通知或者广播或者使得能够识别对于在多个天线端口中的一个天线端口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所映射的位置以及信号序列,并基于其位置以及信号序列,使得关于其他的天线端口也能够识别。
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主基站101以及副基站102对在映射的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中映射相互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分别进行静噪。即,在主基站101映射的信息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中,对副基站102映射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进行静噪。此外,在副基站102映射的信息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中,对主基站101映射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进行静噪。另外,静噪的资源元素也可以是全部或者其一部分。通过进行静噪,终端103能够高效率地估计在进行协调通信的情况下的传输路径状况。此外,作为静噪的方法,也可以首先将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进行映射之后,将协调的其他的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所映射的资源元素的信号进行剔除(删截)。此外,也可以以避免协调的其他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所映射的资源元素的方式映射数据信号或者控制信息信号(速率匹配)。
以下,说明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PMI的反馈信息。此外,以下,码本为在主基站101、副基站102、终端103中都已知的码本化的预编码权重。码本子集为这样的码本的小集团。
图8是表示天线端口数为2时的码本子集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表示在秩数为1的情况下的四个码本(W10、W11、W12、W13)以及在秩数为2的情况下的两个码本(W21、W22)。即,在天线端口数为2的情况下,码本的数目成为6。
终端103使用各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从码本子集中选择合适的码本,并作为PMI而反馈到主基站101。此时,各基站能够对终端103限制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了实现这样的限制,主基站101作为对于终端103的控制信息,将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通知终端103。
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为与各个码本对应的位图形式的控制信息。具体而言,对各码本设定1比特的控制信息,在限制作为PMI而选择的情况下设为“0”,在不限制的情况下设为“1”。即,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天线端口数为2时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成为6比特的位图形式的信息。例如,在限制2的秩数的情况下,与W21以及W22对应的码本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分别设为“0”即可。
图9是表示对于天线端口数的码本数的一例的图。图9中,除了在图8中表示的天线端口数为2的情况之外,还表示天线端口数为4以及8的情况下的每个秩的码本数。在天线端口数为4的情况下,对秩数为4为止的各个秩,分别有16的码本数。此时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为64比特的位图形式的信息。在天线端口数为8的情况下,为了指定预编码权重能够使用两个部分预编码权重。此时,若将各个部分预编码权重设为W1、W2,则预编码权重能够通过将W1和W2进行运算(四则运算、加权乘法运算等)来表示。此外,对W1以及W2的部分预编码权重分别设定码本。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对于W1以及W2的码本数分别依赖秩数而设定。此时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为109比特的位图形式的信息。
这里,码本子集是在各基站和终端103之间预先已知的信息,并且是依赖于基站的天线端口数的信息。即,终端103能够根据各基站广播的控制信息,识别该基站的天线端口数,获知基站使用的码本子集。
此外,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是终端103固有的控制信息,并且是从主基站101通知的信息。作为其通知方法,主基站101能够包含在发往终端103的控制信息(PDCCH或RRC信令等)中。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中,主基站101除了通知用于单小区通信(第一通信)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之外,还能够通知用于多小区通信(第二通信)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使用在单小区通信和多小区通信中共用的码本子集。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终端103基于这些限制信息,从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中,设定可作为用于单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以及可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从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以及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以及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各个PMI,进行对于终端103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能够使用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和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进行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单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和多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一例中,将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作为分别独立的码本子集,预先规定,且能够通知在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中共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优选将单小区通信用的码本数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的码本数设为相同。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通知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终端103基于该限制信息,从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中,分别设定可作为用于单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以及可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从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以及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以及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各个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能够使用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和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进行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由于将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共用,所以不会增大控制信息的开销,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一例中,主基站101除了通知用于与主基站的通信(第一通信)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之外,还能够通知用于与副基站的通信(第二通信)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使用在主基站和副基站中共用的码本子集。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主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副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终端103基于这些限制信息,从预先规定的主基站/副基站共用码本子集中,设定可作为用于主基站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以及可作为用于副基站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从所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主基站的PMI以及适合副基站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主基站的PMI以及适合副基站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各个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能够使用适合主基站的PMI和适合副基站的PMI进行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主基站用的码本子集和副基站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主基站以及副基站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一例中,将主基站用码本子集以及副基站用码本子集作为分别独立的码本子集而预先规定,且能够通知在主基站以及副基站中共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优选将主基站用的码本数以及副基站用的码本数设为相同。
主基站101对终端103通知主基站/副基站共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终端103基于该限制信息,从预先规定的主基站用码本子集以及副基站用码本子集中,分别设定可作为用于主基站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以及作为用于副基站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从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主基站的PMI以及适合副基站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主基站的PMI以及适合副基站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各个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能够使用适合主基站的PMI以及适合副基站的PMI进行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由于将主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副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共用,所以不会增大控制信息的开销,能够实现对于主基站以及副基站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另外,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为各基站固有的控制信息,也可以为从主基站101广播的信息。作为该广播方法,主基站101能够包含在广播信息(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等)中。
另外,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为对每个码本设定的信息,但也可以作为与对将多个码本进行分组的码本对应而设定的信息。具体而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也可以作为与对每个秩的码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了分组的码本对应而设定的信息。例如,可以将在图8中说明的W10和W12进行分组,将W11和W13进行分组。此外,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也可以作为与对横跨多个秩的每个码本索引的码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了分组的码本对应而设定的信息。例如,可以将在图8中说明的W11和W21进行分组,将W12和W22进行分组。这样,通过多个码本进行分组,能够削减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开销。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多个码本子集而通知多个PMI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基于多个码本子集而通知所选择的PMI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3中,反馈信息生成部404包括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1301、反馈信息运算部1302、选择部1303。
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1301使用接收到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对每个基站测定各基站中的发送天线相对于终端103中的接收天线的传输路径状况,生成每个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接着,反馈信息运算部1302基于所生成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运算反馈信息。此时,反馈信息运算部1302还输入在控制信息信号等中包含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运算反馈信息时考虑。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中,主基站101除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之外,还能够通知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使用在单小区通信和多小区通信中共用的码本子集。此外,主基站101能够明示性地(显性地)通知用于指定所通知的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个的切换信息。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此外,主基站101对终端103通知对于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切换信息。该切换信息是用于指定终端103使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信息。终端103基于这些限制信息和该切换信息,在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中,设定可作为用于单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或者可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在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由于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反馈,能够高效地进行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单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和多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一例中,主基站101除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之外,还能够通知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使用在单小区通信和多小区通信中共用的码本子集。此外,主基站101也能够通过与他的控制信息相关联,从而默认地(隐性地)指定所通知的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个。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此外,主基站101对终端103通知反馈模式。此时,与反馈模式对应地,预先规定要使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例如,终端103在被通知适合单小区通信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此外,终端103在被通知适合多小区通信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使用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即,通过与其他的控制信息相关联,从而能够指定所通知的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个。终端103基于这些限制信息和所指定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中,设定可作为用于单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或者可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从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另外,与终端103使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相对应的控制信息,除了使用反馈模式之外,还能够使用发送模式、发送功率控制信息、重发控制信息、自适应调制信息等。此外,终端103使用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除了与主基站101通知的控制信息相对应之外,还能够与在终端103的终端分类信息(UE category)或终端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中包含的控制信息、基站(小区)的控制信息或种类(属性、状态)相对应。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反馈,能够进行高效的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单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和多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一例中,主基站101除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之外,还能够通知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该例中,使用在单小区通信和多小区通信中共用的码本子集。此外,主基站101能够通知用于指定使用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子帧的识别信息以及指定使用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子帧的识别信息。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一例的图。测定子帧识别信息是用于指定使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子帧的控制信息。具体而言,测定子帧识别信息是每个子帧对应1比特的位图形式的信息。即,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为“1”的情况下,表示在该子帧中使用对应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此外,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为“0”的情况下,表示在该子帧中不使用对应的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图16中分别表示对于子帧索引0~9的单小区通信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即,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子帧索引为0、3、7的情况下使用。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在子帧索引为2、4、5、9的情况下使用。在该例中,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以10个子帧为单位重复应用。另外,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仅被设定为一个种类,该识别信息也可以指定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个。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的通知步骤的一例的图。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此外,主基站101对终端103分别通知单小区通信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终端103基于与这些限制信息和这些识别信息对应的子帧索引,从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中,设定可作为用于单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或者可作为用于多小区通信的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这里,对应的子帧也可以作为指示了终端103对主基站101反馈的子帧。此外,对应的子帧也可以作为终端103对主基站101反馈的子帧。此外,对应的子帧也可以作为包含主基站101发送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或副基站102发送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子帧。主基站101发送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副基站102发送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终端103使用这些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各自的传输路径状况,并在设定的可作为PMI而选择的码本子集中,分别选择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终端103分别通知所选择的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主基站101基于被通知的PMI,进行对于终端103的数据传输的调度。
通过使用在以上说明的方法,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反馈,能够进行高效的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单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和多小区通信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说明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并对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进行应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预先规定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通知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并进行应用。
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单小区通信的PMI或者适合多小区通信的PMI反馈,能够进行高效的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由于将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进行共用,所以不会增大控制信息的开销,就能够实现对于单小区通信以及多小区通信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说明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并对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进行应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知主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副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对预先规定的主基站/副基站共用码本子集进行应用。
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主基站的PMI或者适合副基站的PMI反馈,能够进行高效的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不需要分别规定主基站用的码本子集和副基站用的码本子集,能够实现对于主基站以及副基站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说明了通知单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并对预先规定的单小区通信/多小区通信共用码本子集进行应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预先规定主基站用码本子集以及副基站用码本子集,通知主基站/副基站共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并进行应用。
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主基站101不会增大来自终端103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就能够使适合主基站的PMI或者适合副基站的PMI反馈,能够进行高效的调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特性。此外,由于将主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副基站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进行共用,所以不会增大控制信息的开销,就能够实现对于主基站以及副基站的预编码处理的最适合化。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使用码本子集限制信息,能够限制应用的码本子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对应用的码本子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控制作为PMI而选择的概率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主基站101对终端103,作为控制信息的一部分而通知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的一例的图。在图18中,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由2比特表示4种功率偏置值。主基站101能够对终端103按每个码本设定功率偏置值,按每个码本控制终端103可作为PMI而选择的概率。例如,在提高设为对象的码本的选择概率的情况下,主基站101将对于该码本的功率偏置值设定得高。此外,在降低设为对象的码本的选择概率的情况下,主基站101将对于该码本的功率偏置值设定得低。此外,在使得不能选择设为对象的码本的情况下,主基站101将对于该码本的功率偏置值设定得最低。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反馈信息生成部404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在图19中,反馈信息生成部404包括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1901、反馈信息运算部1902。
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1901使用接收到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对每个基站测定各基站中的发送天线相对于终端103中的接收天线的传输路径状况,并生成每个基站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接着,反馈信息运算部1902基于生成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运算反馈信息。此时,反馈信息运算部1902也输入在控制信息信号等中包含的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在运算反馈信息时考虑。
反馈信息运算部1902在进行对于设为对象的码本的运算的情况下,使用对于该码本的功率偏置值,进行对于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所测定的传输路径状况估计值的功率偏置控制。例如,在功率偏置值为3dB的情况下,偏置后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的功率增加3dB。此外,在功率偏置值为-3dB的情况下,偏置后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的功率减少3dB。此外,在功率偏置值为0(真值)的情况下,偏置后的传输路径状况测定值的功率成为0,该码本不能被选择。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法,主基站101对终端103,能够对应用的码本子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控制作为PMI而选择的概率。因此,主基站101能够提高对于终端103的调度的自由度,所以能够提高传输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法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即使在有多个码本子集、即单小区通信用/多小区通信用码本子集、主基站用/副基站用码本子集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另外,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为对每个码本设定的信息,但也可以作为对将多个码本进行了分组的码本设定的信息。具体而言,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也可以作为与对每个秩的码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了分组的码本对应而设定的信息。例如,可以将在图8中说明的W10和W12进行分组,将W11和W13进行分组。此外,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也可以作为与对横跨多个秩的每个码本索引的码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了分组的码本对应而设定的信息。例如,可以将在图8中说明的W11和W21进行分组,将W12和W22进行分组。这样,通过多个码本进行分组,能够削减码本子集功率偏置信息的开销。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基站101和副基站102协调进行通信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基站当然也可以是蜂窝系统中的物理性的基站装置,但除此之外,若是各自扩展小区的同时进行协调的发送装置(包括中继装置)的组(第一发送装置和第二发送装置)或者通过互不相同的天线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发送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同时进行协调的发送装置的组,则能够设为主基站101和副基站102,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例如,还可以设为主基站101为蜂窝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副基站102为被主基站101控制进行动作的发送装置(例如,RRU(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RRE(Remote Radio Equipment,远程无线电设备)、分布式天线(Distributed antenna)),相反,也可以设为副基站102为蜂窝系统中的基站装置,主基站101为被副基站102控制进行动作的发送装置。或者,也可以是主基站101和副基站102都是被蜂窝系统中的物理性的基站装置控制进行动作的发送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主基站101和副基站102的协调通信,主要说明了副基站102与主基站101相邻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是如异构(Heterogeneous)网络那样主基站101的通信区域和副基站102的通信区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的效果。此时,各个基站的分量载波(载波频率)也可以其全部或者一部分重叠。具体而言,在将主基站101设为宏小区、将副基站102设为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Home eNodeB)等比宏小区的通信区域小的通信区域在主基站101的通信区域内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信息数据信号、控制信息信号、PDSCH、PDCCH以及参考信号的映射单位而使用资源元素或资源块、作为时间方向的发送单位而使用子帧或无线帧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使代替这些而使用由任意的频率和时间构成的区域以及时间单位,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预编码处理后的RS进行解调的情况,且作为与预编码处理后的RS对应的端口而使用作为与MIMO的层等价的端口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通过对与互不相同的参考信号对应的端口应用本发明,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能够使用Unprecoded RS而不是PrecodedRS,作为端口而使用作为与预编码处理后的输出端等价的端口或者作为与物理天线(或者物理天线的组合)等价的端口。
在有关本发明的主基站101、副基站102以及终端103中动作的程序为控制CPU等以实现有关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起作用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储存在RAM中,之后在各种ROM或HDD中存储,并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改或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盘、软盘等)等中的任一个。此外,除了通过执行下载的程序而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还存在基于其程序的指示,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的应用程序等共同处理而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情况。
此外,在想要在市场中流通的情况下,能够在可移动式记录介质中存储程序而流通或者转发到经由因特网等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中。此时,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主基站101、副基站102以及终端10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而实现。主基站101、副基站102以及终端10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而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意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括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元素且起到相同的效果的元素之间置换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于无线基站装置或无线终端装置或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方法。
符号说明
101主基站、102副基站、103终端、104、105下行链路、106上行链路、201、301发送信号生成部、202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203、303、405发送部、204、401接收部、205反馈信息处理部、206、304、406上层、302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复用部、402接收信号处理部、403数据信号处理部、404反馈信息生成部、501、1301、1901传输路径状况测定部、502、1302、1902反馈信息运算部、1303选择部、2001基站、2002终端、2003下行链路、2004上行链路。

Claims (10)

1.一种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层,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
接收部,接收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所述接收部接收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对所述终端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报告,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报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一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报告,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二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报告。
4.一种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层,设定有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
发送部,发送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所述发送部发送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一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报告,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二传输路径状况测定用参考信号的报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一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报告,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是基于第二测定子帧识别信息的报告。
7.一种通信方法,在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接收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的接收步骤,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对所述终端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8.一种通信方法,在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有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发送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的发送步骤,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发送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9.一种集成电路,通过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而实现,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层,向所述终端装置通知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
接收部,接收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所述接收部接收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对所述终端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10.一种集成电路,通过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而实现,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层,设定有表示不允许作为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报告的预编码权重的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以及
发送部,发送基于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基于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的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所述发送部发送基于指定所述第一码本子集限制信息和所述第二码本子集限制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控制信息且是从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或者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状况信息报告。
CN201180062907.5A 2010-12-27 2011-12-22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3444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9663A JP5265657B2 (ja) 2010-12-27 2010-12-27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0-289663 2010-12-27
PCT/JP2011/079785 WO2012090851A1 (ja) 2010-12-27 2011-12-22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4220A CN103444220A (zh) 2013-12-11
CN103444220B true CN103444220B (zh) 2018-06-22

Family

ID=4638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2907.5A Active CN103444220B (zh) 2010-12-27 2011-12-22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448B2 (zh)
JP (1) JP5265657B2 (zh)
CN (1) CN103444220B (zh)
WO (1) WO2012090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835331B1 (ko) * 2011-03-29 201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특정 전송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477583B (zh) * 2011-04-19 2016-11-09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预编码方法、预编码装置
US10367558B2 (en) 2012-02-07 2019-07-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ntenna precoder selection with coupled antennas
US10003998B2 (en) * 2012-05-04 2018-06-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overhe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467216B2 (en) * 2012-06-14 2016-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joint-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8093484B (zh) * 2012-07-25 2022-05-17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9094145B2 (en) * 2012-07-25 2015-07-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MP)
CN103580820A (zh) 2012-08-03 2014-02-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ri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027947A2 (en) 2012-08-15 2014-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coding codebook bitmaps in telecommunications
JP6038556B2 (ja) * 2012-09-06 2016-12-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983002B2 (en) * 2012-10-02 2015-03-17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transmission format parameters betwe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993518B2 (ja) 2012-11-09 2016-09-1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194346B2 (en) *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9787378B2 (en) * 2013-01-31 2017-10-10 Nec Corpor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odebook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09473B (zh) * 2013-03-05 2018-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用于垂直波束成形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547358B2 (en)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479298B2 (en) 2013-07-08 2016-10-25 Intel IP Corporatio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for side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R102191290B1 (ko) * 2014-01-29 2020-1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JP2015159356A (ja) 2014-02-21 2015-09-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9531459B2 (en) * 2014-05-09 2016-1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advanced receivers
US20160029232A1 (en) * 2014-07-22 2016-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 reliable link design
WO2016068553A2 (ko) * 2014-10-27 2016-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HUE047135T2 (hu) 2015-01-14 2020-04-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ódkönyv részhalmaz korlátozási jelzése
CN105991213B (zh) * 2015-01-30 2020-0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EP3588889B1 (en) * 2015-02-11 2021-03-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identification in a mim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266128B1 (en) * 2015-03-04 2021-11-1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Intermodulation byproduct cancellation in one or more nodes of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O2016190971A1 (en) * 2015-05-22 2016-12-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ntenna precoder selection with coupled antennas
CN106330272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JP2018530937A (ja) 2015-08-14 2018-10-1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コードブック構成方法およびユーザー機器
EP3387806B1 (en) * 2015-12-09 2020-09-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 higher layer signaling overhead
CN107872260B (zh) 2016-09-28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0463069A (zh) * 2017-04-07 2019-11-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预编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GB2562098B (en) 2017-05-05 2022-0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A3070932C (en) 2017-08-11 2023-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beam-based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signaling
US10568082B2 (en) 2017-09-08 2020-0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ducing higher layer signaling overhead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688230B (zh) * 2017-09-12 2020-03-1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碼書之上行鏈路傳輸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PL3764582T3 (pl) 2017-11-17 2023-0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posoby i aparaty do konfiguracji sygnału referencyjnego śledzenia łącza zstępującego
US11496198B2 (en) 2017-12-09 2022-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9905154A (zh) 2017-12-09 2019-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167621B (zh) * 2017-12-09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199810B (zh) * 2018-02-05 2020-08-18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sfbc传输方式检测的方法与装置
JP7351152B2 (ja) * 2019-09-09 2023-09-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
CN114830548B (zh) * 2019-11-07 2023-07-18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发射含有系数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US11638265B2 (en) * 2019-12-20 2023-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 of uplink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state with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to codebook based transmissions
WO2022056505A1 (en) * 2020-09-11 2022-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ustomization feature vector feedback for machine learning components of a client and a ser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0048A2 (en) * 2008-03-28 200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WO2009157706A2 (en) * 2008-06-25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1908944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CN102160313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预编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909036T4 (tr) * 2007-01-12 2019-07-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ir kablosuz iletişim sisteminde usul ve düzenek.
JP5134018B2 (ja) * 2007-06-23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多入力多出力(mimo)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チャネルの最適化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1635883B1 (ko) * 2009-02-03 2016-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기법
KR20120003781A (ko) 2010-07-05 2012-01-11 주식회사 팬택 송신장치 및 그 통신방법, 수신장치, 그 통신방법
CN101917365B (zh)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0048A2 (en) * 2008-03-28 2009-10-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WO2009157706A2 (en) * 2008-06-25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N102160313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预编码方法
CN101908944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72448B2 (en) 2015-10-27
JP5265657B2 (ja) 2013-08-14
JP2012138753A (ja) 2012-07-19
WO2012090851A1 (ja) 2012-07-05
CN103444220A (zh) 2013-12-11
US20130272250A1 (en)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220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US10454652B2 (en) Methods of enabling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KR102524587B1 (ko) 대규모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CN103503539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5420767B2 (ja) 多地点協調送信のための改善
CN103650367B (zh) 基站、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477680B (zh) 终端、基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EP3051741B1 (en) Enhanced link adaptation
US20120088458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2131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WO2013024742A1 (ja) 端末、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80097548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3493578A (zh) 终端、基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US20170094668A1 (en) Power Control Signaling for Multiuser Superpostion Transmission
US201202245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lay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55360A1 (ja) 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725676B2 (ja) 基地局、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701332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5111929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