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194A -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8194A
CN103428194A CN2012105730891A CN201210573089A CN103428194A CN 103428194 A CN103428194 A CN 103428194A CN 2012105730891 A CN2012105730891 A CN 2012105730891A CN 201210573089 A CN201210573089 A CN 201210573089A CN 103428194 A CN103428194 A CN 103428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medium
optical line
resource allocation
terminal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30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洛厄尔·兰姆
格伦·克雷默
瑞安·希思
爱德华·博伊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adcom Corp
Zyray Wireles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yray Wireles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yray Wireless Inc filed Critical Zyray Wireles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28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71Provisions for the electrical-optical layer interface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扩展多点控制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介质间适配器可被设置在适配器节点中,所述适配器节点可接口PON域中的上游光线路终端和非PON域中的下游装置。介质间适配器通过带有受控延迟地且无争用地传递所有通信流量实现了多个服务质量(QoS)域的端到端服务的实现方式。

Description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多点控制协议,特别是用于将扩展的多点控制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这样的点对多点系统中,在前端的单个光线路终端(OLT)可被设计为与在各终端节点处的多个光网络单元(ONU)通信。该方案通过多个网络节点来平衡被共享的光纤设备。一般,OLT在下游方向上向所有ONU广播其传输。另一方面,ONU中的每一个在上游方向上在预先分配的时隙中向OLT进行传输。
发明内容
(1)一种方法,包括:经由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和终端站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在所述终端站和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经由第一有线链路耦接至所述光线路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利用被所述光线路终端分配至所述终端站的资源分配标识符来辅助实现,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终端站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许可带宽;以及,一旦所述终端站与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相关联,经由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和所述终端站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经由第二有线链路耦接至所述光线路终端。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逻辑链路标识符(LLID)。
(3)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分配标识符(AllocID)。
(4)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站的无线通信根据点对多点无线协议。
(5)根据(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将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插入被所述光线路终端通信至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的以太网帧的前导。
(6)根据(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终端站从由所述终端站从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的以太网帧中提取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
(7)一种方法,包括:向光线路终端注册终端站,通过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经由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所通信的注册消息来辅助实现所述注册,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包括支持与所述光线路终端有线通信的第一物理层装置以及支持与所述终端站无线通信的第二物理层装置;经由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利用在所述注册期间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分配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终端站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许可带宽;将所述终端站与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相关联,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包括支持与所述光线路终端有线通信的第三物理层装置以及支持与所述终端站无线通信的第四物理层装置;以及,经由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利用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
(8)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逻辑链路标识符(LLID)。
(9)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分配标识符(AllocID)。
(10)根据(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站的无线通信根据点对多点无线协议。
(11)根据(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终端站从由所述终端站从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的以太网帧内提取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
(12)一种移动装置,包括:物理层装置,被配置为经由无线链路从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网络通信流量;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提取所述第一网络通信流量中的以太网帧内所包含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被耦接至所述介质间适配器的光线路终端分配至所述网络装置,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网络装置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网络装置许可带宽。
(13)根据(12)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层装置是点对多点无线协议物理层装置。
(14)根据(13)所述的网络装置,进一步包括点对多点无线协议介质访问控制模块。
(15)根据(14)所述的网络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点对多点无线协议介质访问控制模块进行接口的IEEE 802.3ah介质访问控制模块。
(16)根据(15)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被所述IEEE802.3ah介质访问控制模块从所述以太网帧中的VLAN标签字段中提取出来。
(17)根据(12)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逻辑链路标识符(LLID)。
(18)根据(12)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分配标识符(AllocID)。
附图说明
为了描述其中可获得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和特征的方式,将通过对附图中示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的引用来进行对上面被简单描述的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描述。应理解这些图示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并不应因此认为限制了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来描述和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细节,其中:
图1示出了点对多点通信网络的示例。
图2示出了将多点控制协议扩展至混合介质访问系统的示例。
图3示出了将多点控制协议扩展至混合介质访问系统的另一个示例。
图4示出了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中的适配器节点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图5示出了通过介质间适配器的处理的示例。
图6示出了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上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通信的示例。
图7示出了在中间适配器节点处映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示例。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处理的示例。
图9示出了将多点控制协议扩展到WiFi网络的示例。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处理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被详细描述如下。虽然讨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但应理解这仅用于示例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使用其他构件和配置。
在光纤安装的高成本阻碍了光纤向终端网络单元的扩展的多种情况下,可采用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例如,诸如在通信网络中的基于PON的DSL和基于PON的以太网、电缆多系统运营商(MSO)网络中的基于同轴电缆的以太PON(EPoC)、无线网络中的基于PON的WiFi、WiMAX、3G、LTE等、以及基于PON的电线网络这样的混合介质访问系统可被使用。在这些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中,将存在多种管理和服务质量(QoS)域。
为应对在域边界处的不匹配,介质间适配器(medium-to-mediumadaptor)被设置以便可以与PON域中的上游OLT和非PON域中的下游设备交互。介质间适配器通过带有受控延迟地并无争用地传递所有通信流量(traffic)来实现多个QoS域间的端到端的服务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介质间适配器可被配置为映射与PON域中的上游OLT通信的网络通信流量中所包含的帧结构(例如,以太网帧的前导或GPON封包法(GEM)或xGPON封包(xGEM)帧的报头)的报头部分中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和与非PON域中的下游设备通信的网络通信流量中所包含的以太网帧中的资源分配标识符。资源分配标识符被OLT分配至终端网络单元,使该终端网络单元可以向OLT报告状态,并由OLT向该终端网络单元许可带宽。PON域和非PON域的端对端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通信实现了在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中的端对端的QoS控制。例如,在包括每个均与PON域中的OLT交互并支持非PON无线网络域(例如WiFi)的多个介质间适配器的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中,即使移动站在多个介质间适配器的覆盖区域间漫游,移动站的端对端QoS的控制也可以得到保持。
图1示出使PON域与非PON域进行接口的点对多点的通信网络的示例。如示,点对多点网络包括经由PON与多个适配器节点130-n通信的单个OLT 110。所示PON包括分路器120,所述分路器120使单个馈送线缆被分为用于独立适配器节点130-n的多股线缆。每个适配器节点130-n可与诸如由其他同轴电缆、铜双绞线、光纤介质、无线等网络链路支持的非PON域进行接口。
这里,应注意,PON域可代表诸如由IEEE802.3、GPON、BPON、xGPON规定的EPON,或由ITU-T规定的NGPON等。总的来说,PON的优势在于其允许多个网络节点共享光纤设备。在下游方向,OLT 110被配置为向终端网络单元广播包含数据包的帧,所述终端网络单元负责提取指向该位置的特定数据包,于此同时,在上游方向,终端网络单元被设计为使用例如时分多址(TDMA)通信协议以避免数据包间的冲突的方式进行传输。
在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中,适配器节点130-n被配置为与PON域和非PON域进行接口。图2示出可被配置为将多点控制协议扩展至混合介质访问系统的适配器节点的使用示例。如示,OLT 210经由适配器节点220与终端网络单元230通信。OLT 210和适配器节点220之间的通信由PON介质240辅助实现。适配器220和终端网络单元230之间的通信由非PON介质250辅助实现,所述非PON介质250可包括例如同轴电缆、铜双绞线、光纤介质、无线等网络链路。
在提供PON域与非PON域之间的接口时,适配器节点220可被配置为包括介质间适配器221。如示,适配器节点220包括被配置为分别与OLT210中的PON物理层装置(PHY)212和PON介质访问控制(MAC)214协作的PON PHY 222和PON MAC 226。适配器节点220还包括被配置为分别与终端网络单元230中的非PON PHY 232和非PON MAC 234协作的非PON PHY 224和非PON MAC 228。这里,应注意,根据非PON域的通信是否使用非PON MAC,在介质间适配器221中可选地包括非PONMAC 228来辅助实现诸如寻址和非PON信道访问的控制。例如,如果非PON域包括WiFi链路,介质间适配器221可被配置为包括补充的802.11MAC以与终端网络单元230中的802.11MAC协作。应理解的是,在非PON域中使用的非PON MAC的需要和/或具体类型将是取决于实现方式的。
如图2进一步所示,终端网络单元230还包括位于可选非PON MAC234顶部的PON MAC 236。位于终端网络单元230中的PON MAC 236顶部的是扩展PON协议238。在应用至IEEE 802.3EPON的一个示例中,扩展PON协议包括下层的多点控制协议(MPCP)和上层的操作、管理和维护(OAM)。在应用至ITU-T GPON的另一个示例中,扩展PON协议包括下层物理层操作和维护(PLOAM)和上层的操作管理控制接口(OMCI)。
终端网络单元230中的扩展PON协议238被设计为与OLT 210中的扩展PON协议216协作提供多个管理和QoS域间的端到端服务。如图2所示,介质间适配器221还被设计为与OLT 210中的扩展PON协议216协作。总的来说,扩展PON协议216可被设计为控制终端网络单元230的工作并配置中间适配器节点220以带有受控延迟地并无争用地传递任意的和所有的通信流量。更具体地,扩展PON协议210可被设计为控制终端网络单元230的工作并配置中间适配器节点220以调度传输窗口来避免冲突或争用。
下面将更详细描述辅助实现端对端服务的提供的适配器节点220的工作。这里,应注意,终端网络单元230中的PON MAC 236和扩展PON协议238将不知道其工作所在的具体非PON介质。
在更详细描述适配器节点220的工作之前,应注意本发明的原理并不限于具有单个中间适配器节点的端对端链路。如图3中所示,多点控制协议可扩展至包括多个中间适配器节点的混合介质访问系统。如示,OLT 310经由多中间适配器节点320A、320B等被耦接至终端网络单元330。在多种实现方式中,除了OLT 310和适配器节点320A之间的PON域外,中间适配器节点320A、320B等可被用于辅助实现多个非PON域间的端对端服务。如将理解的那样,每个非PON域可表示使用不同非PON域介质的被独立操作的域。如示,OLT 310中的扩展PON协议312可被设计为控制终端网络单元330的工作并配置中间适配器节点320A、320B等以带有受控延迟地并不争用地传递任意的和所有的通信流量。
图4示出了可辅助实现多个管理和QoS域间的端对端服务的中间适配器节点的实施方式。在所示的示例中,适配器节点400包括与上游OLT进行接口的PON PHY 402和与下游设备(例如,终端网络单元或其他中间适配器节点)进行接口的非PON PHY 404。如果适配器节点与上游适配器节点进行接口,那么适配器节点可包括非PON PHY。
适配器节点400还包括介质间适配器410。总的来说,介质间适配器410被设计为在非PON域上扩展多点控制协议并在上游和下游域之间提供数据桥接。在图4所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介质间适配器410包括位于PON PHY 402上的PON MAC 412和MAC控制413。介质间适配器410还包括位于非PON PHY 404上的非PON MAC 414和MAC控制415。该示例实施方式可被用于辅助实现与上游PON域和下游非PON域的通信。如果中间适配器节点辅助实现了与上游非PON域的通信,那么介质间适配器还可包括位于PON MAC下面的非PON MAC。
如图4中进一步所示,介质间适配器410还可包括动态带宽分配(DBA)代理(agent)416。总的来说,DBA代理416辅助实现根据MAC控制413中的带宽分配和报告处理所掌控的下游带宽分配消息和上游状态报告消息的带宽分配机制。总的来说,带宽分配消息可用于向网络单元分配传输时隙,与此同时,状态报告消息可用于向OLT回报情况。这些报告可帮助OLT进行智能分配决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适配器节点400可被设计为包括按服务的统计计数、告警触发、和阈值交叉警报以实现统一的告警监视和性能监控。
在应用至IEEE 802.3EPON的一种示例中,带宽分配消息由基于开始时间和长度来识别时隙的EPON GATE消息表示,而状态报告消息由EPON REPORT消息表示。在应用至ITU-T GPON的另一种示例中,带宽分配消息通过在GEM/XGEM帧的报头中使用US BW映射来实现,所述带宽分配消息基于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识别时隙,而状态报告消息通过使用PLOu块中的上游Ind字段或DBRu字段来请求上游传输时隙而实现。
为了确保中间适配器节点400在所调度的传输窗中传递通信流量来避免网络内的冲突或争用,MAC控制413内的带宽分配处理可控制位于传输队列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所述传输队列保存接收自非PON域中的下游设备的通信流量。应理解,传输队列还可以包括由中间适配器节点400生成的并且将被上行传送至OLT的消息通信流量(例如,REPORT消息)。
为了辅助实现在调度传输窗中的数据的传输,中间适配器节点被设计为带有受控延迟地传递通信流量。例如,在其中OLT检测新连接的终端网络单元并获知这些终端网络单元的往返延迟的自动发现阶段期间,中间适配器节点可被配置为在一致的时间段的延迟之后传递消息。该一致的时间段可被定义为足够容纳适配器节点的处理的延迟时间段。
通过由中间适配器节点引入受控延迟时间段,OLT可准确地确定OLT和终端网络单元之间的往返延迟。该准确度是实现OLT向多个终端网络单元调度带宽分配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OLT中的DBA代理期望在时间t接收来自终端网络单元的数据,那么实际上在时间t-RTT时带宽分配消息将被发送至终端网络单元,其中RTT是到终端网络单元(包括由中间适配器节点引入的任意受控延迟)的往返时间。
图5示出了介质间适配器处理的其他示例。如示,介质间适配器500可包括同步映射模块。该同步映射模块可被配置为解决与非PON域中的同步相比PON域中的同步差别的问题。在多种示例中,同步映射模块可被配置为解决用于PON域和非PON域中的传输率、时钟、介质访问等中的差别问题。
在一种应用中,同步映射模块可被用于辅助实现全双工/半双工调配,其中在PON域采用全双工模式,在非PON域采用半双工模式。这里,OLT、适配器节点和终端网络单元可提供上游和下游通信流量的统一的管理。更具体地,扩展PON协议可被用于调度终端网络单元的上游传输和介质间适配器的下游传输来与非PON域中的时隙一致。
介质间适配器500处理的另一示例是编码适配,其中,第一种形式的编码用于PON域,第二种形式的编码用于非PON域。为了在PON域和非PON域之间提供接口,介质间适配器500可在编码将要在非PON域上发送的通信流量之前,解码PON通信流量以产生由介质间适配器处理的未编码的通信流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非PON域进行编码的通信流量之前被使用PON编码进行编码。应理解,介质间适配器可被配置为解决PON域与非PON域边界之间的容量、等待时间、误码率(BER)、前向纠错(FEC)、安全等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如上所述,中间适配器节点所包括的介质间适配器可被配置为进行多种适配以提供PON域与非PON域之间的接口。应理解,适配的具体类型将取决于非PON域的具体实现方式。无论这些不同的潜在适配是怎样的,介质间适配器均被设计为实现多个管理和QoS域间的端到端服务。为了辅助实现这种多个管理和QoS域间的端到端服务的实现方式,由OLT向终端网络单元分配的资源分配标识符(例如LLID或AllocID)被在PON域和非PON域间端到端地通信。
图6示出了在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上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通信的示例。如示,混合介质访问系统包括在PON介质640上辅助实现OLT 610和中间适配器620之间通信的PON域,以及在非PON介质650上辅助实现中间适配器节点620和终端网络单元630之间通信的非PON域。如上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被OLT 610分配至终端网络单元630并使得终端网络单元630可以向OLT 610报告状态,OLT 610向终端网络单元630许可带宽。如示,所分配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在PON域和非PON域上被端到端传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介质间适配器可被配置为将与PON域中的OLT610通信的网络通信流量中所包含的帧结构的报头部分中的资源分配标识符映射到与非PON域中的终端网络单元630通信的网络通信流量中所包含的以太网帧中的资源分配标识符。资源分配标识符映射的此映射处理被设计为实现OLT与终端网络单元之间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端到端通信,从而实现端到端服务实现方式。
图7示出了在中间适配器节点映射资源分配标识符以辅助实现混合介质访问系统上的通信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如示,PON域中的帧结构包括报头部分和帧部分。在一种示例中,帧部分包括目的地MAC地址(DA)字段、源MAC地址(SA)字段、虚拟局域网(VLAN)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顺序(FCS)字段。对于PON域的通信流量,资源分配标识符被包括在帧结构的报头部分中。
为了在PON域和非PON域之间映射通信流量,PON域通信流量的报头部分被移除。如示,端到端服务的实现方式所需要的资源分配标识符被从PON域通信流量的报头部分提取出来,并被插入非PON域通信流量的帧部分。在所示示例中,资源分配标识符可被插入以太网帧的VLAN字段的16位部分中。应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并不限于将资源分配标识符插入以太网帧的VLAN字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资源分配标识符可被插入以太网帧的其他被定义的字段或位于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内被定义的偏移部分。
不管资源分配标识符被插入以太网帧内的哪个位置,在以太网帧内包含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资源分配标识符可以在非PON域上被通信以被终端网络单元接收。在接收的终端网络单元处,以太网帧可被解析,资源分配标识符被提取以供终端网络单元处的PON MAC和扩展PON协议使用。
为了进一步示出中间适配器节点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映射处理,现将参照图8的流程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处理。如示,处理在步骤802开始,其中,中间适配器节点经由PON PHY从OLT接收网络通信流量。在步骤804,中间适配器节点的介质间适配器将从所接收的网络通信流量中包含的帧结构的报头部分提取资源分配标识符。如上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被OLT分配至终端网络站并被用于向终端网络站许可带宽,并使得终端网络站可以向OLT回报状态。
接着,在步骤806处,提取后的资源分配标识符被插入以太网帧所定义的字段中或位于以太网帧的所定义的偏移位置。资源分配标识符被插入的具体的字段或位置将取决于实现方式。最终,在步骤808处,包括资源分配标识符的以太网帧经由中间适配器节点的非PON PHY被传输至下游非PON域。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资源分配标识符从报头部分到帧部分的这种映射本身使得资源分配标识符可以被在非PON域上传送以供终端网络单元使用。这实现了跨多域的点对点服务的端对端模拟的建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非PON域中的非PON PHY可被增强以利用用于资源分配标识符通信的其他的标签或字段来识别以太网帧。
在非PON域上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通信使得PON的点对点的多点协议被扩展以提供具有PON域和非PON域的混合网络的管理和控制。为了示出混合网络上的这样的管理和控制的应用,现讨论对具有IEEE 802.11非PON域的混合网络的示例应用。
图9示出了这样的混合网络的示例。如示,混合网络900包括经由PON与多个适配器节点930-n通信的单个OLT 910。在这种示例中,每个中间适配器节点930-n与由无线网络链路支持的802.11非PON域接口。每个中间适配器节点930-n将包括802.11非PON PHY和介质间适配器,所述介质间适配器包括将实现与无线终端网络单元940的通信的802.11非PON MAC。现将参照图10描述这样混合网络的工作,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处理的流程图。在该示例图示中,对EPON消息收发进行参考。应理解,等价的消息收发可被用于ITU-T GPON框架的背景中。
当终端网络单元940进入混合网络中的适配器节点930-1的范围时,终端网络单元940将首先通过与适配器节点930-1中的802.11非PON PHY和802.11非PON MAC的通信来建立与适配器节点930-1的WiFi连接。一旦在适配器节点930-1和终端网络单元940之间建立WiFi连接,在之后终端网络单元940可在步骤1002经由适配器节点930-1注册OLT 910。在这个处理中,终端网络单元将响应由OLT 910利用发现GATE消息发起的自动发现处理。在终端网络单元940将其本地时钟设置为在发现GATE消息中所接收的时间戳之后,在等待发现GATE消息所指示的初始化时隙的开始时间后的随机延迟时段后,终端网络单元940将传输REGISTER_REQ消息。所传输的消息将包括终端网络单元940的MAC地址以及代表REGISTER_REQ消息被终端网络单元940发送的时间的时间戳。该时间戳使OLT 910可以确定从OLT 910到终端网络单元940的往返时间。一旦解析并校验REGISTER_REQ消息,OLT 910可发布包含被分配到终端单元940的资源分配标识符的REGISTER消息。
在终端网络单元940注册OLT 910之后,在步骤1004处,终端单元940可利用所分配的资源分配标识符与OLT 910通信。在该处理中,可在OLT 910和终端网络单元940之间经由适配器节点930-1利用资源分配标识符通信常规的GATE和REPORT消息。在包括PON域和非PON域的混合网络上的这样的通信通过适配器节点930-1实现,所述适配器节点930辅助实现PON域和非PON域之间的接口以在OLT 910和终端网络单元940之间传递通信流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OLT 910将继续监控和调整用于经由适配器节点930-1到终端网络940的连接的往返时间值,以确保当终端网络单元940在适配器节点930-1的范围内移动时通过PON域的同步可以被保持。
当终端网络单元940在混合网络900的覆盖区域中移动时,在步骤1004处终端网络单元可将自身与新的无线接入点相关联。该处理在图9中被示出为将终端网络单元940利用适配器930-1的通信改变为终端网络单元940利用适配器930-2的通信。如上所述,适配器节点930-2经由与OLT 910的通信而与PON域接口。这样,适配器节点930-2将还包括802.11非PON PHY以及包括802.11非PON MAC的介质间适配器,所述802.11非PON MAC将实现与无线终端网络单元940的通信。
关于终端网络单元940从适配器节点930-1到适配器节点930-2的改变可由适配器节点930-2和终端网络单元940中所包括的802.11非PONPHY和802.11非PON MAC辅助实现。特别地,关于终端网络单元940从适配器节点930-1到适配器节点930-2的改变将不要求重新注册OLT910。这里,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终端网络单元940和OLT 910之间的在步骤1006的通信将被利用通过终端网络单元940经由适配器节点930-1对OLT 910的注册获得的相同的资源分配标识符辅助实现。为了辅助实现终端网络单元940经由适配器节点930-2与OLT 910的通信,OLT 910将再次继续监控和调整用于经由适配器节点930-2到终端网络单元940的连接的往返时间值,以确保当终端网络单元940在适配器节点930-2的范围内移动时通过PON域的同步可以被保持。这里,应注意,在经由适配器节点930-1和适配器节点930-2与OLT通信中的相同资源分配标识符的使用使得当终端网络单元940在混合网络的不同覆盖区域中漫游时,端对端QoS可被控制。
应理解,对端到端服务的控制的具体形式将取决于实现方式。重要的是,对端到端服务的这样的控制可在不同形式的混合网络间进行扩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点控制协议的扩展可实现电力管理以提高能源效率。例如,如果非PON域网络装置支持低电力模式工作,低电力模式工作的管理可由OLT利用资源分配标识符管理。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提供机器和/或计算机可读存储和/或介质,存储其上的机器代码和/或计算机程序具有可由机器和/或计算机执行的至少一个代码段,从而使得机器和/或计算机进行本文所述的步骤。
通过浏览上述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所述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显著特征,但本发明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可被以在阅读所公开发明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多种方式实行和实现,因此,上述描述不应被认为不包括这些其他的实施方式。而且,还应理解,此处所采用的措词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不应被认为有所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方法,包括:
经由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和终端站之间的第一无线链路在所述终端站和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经由第一有线链路耦接至所述光线路终端,其中,所述通信利用被所述光线路终端分配至所述终端站的资源分配标识符来辅助实现,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终端站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许可带宽;以及
一旦所述终端站与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相关联,经由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和所述终端站之间的第二无线链路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经由第二有线链路耦接至所述光线路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是逻辑链路标识符(LLID)或分配标识符(Alloc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站的无线通信根据点对多点无线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将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插入被所述光线路终端通信至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的以太网帧的前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终端站从由所述终端站从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的以太网帧中提取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
6.一种方法,包括:
向光线路终端注册终端站,通过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经由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所通信的注册消息来辅助实现所述注册,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包括支持与所述光线路终端有线通信的第一物理层装置以及支持与所述终端站无线通信的第二物理层装置;
经由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利用在所述注册期间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分配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终端站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终端站许可带宽;
将所述终端站与第二介质间适配器相关联,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包括支持与所述光线路终端有线通信的第三物理层装置以及支持与所述终端站无线通信的第四物理层装置;以及
经由所述第二介质间适配器利用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在所述终端站和所述光线路终端之间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终端站从由所述终端站从所述第一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的以太网帧内提取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
8.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物理层装置,被配置为经由无线链路从介质间适配器接收网络通信流量;以及
介质访问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提取所述第一网络通信流量中的以太网帧内所包含的资源分配标识符,其中,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被耦接至所述介质间适配器的光线路终端分配至所述网络装置,所述资源分配标识符使得所述网络装置能够向所述光线路终端报告状态并通过所述光线路终端向所述网络装置许可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物理层装置是点对多点无线协议物理层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装置,进一步包括点对多点无线协议介质访问控制模块。
CN2012105730891A 2012-05-25 2012-12-25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34281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1726P 2012-05-25 2012-05-25
US61/651,726 2012-05-25
US13/495,057 US9615153B2 (en) 2012-05-25 2012-06-13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n extended multipoint protocol to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US13/495,057 2012-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194A true CN103428194A (zh) 2013-12-04

Family

ID=47602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30891A Pending CN103428194A (zh) 2012-05-25 2012-12-25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15153B2 (zh)
EP (1) EP2667633A2 (zh)
CN (1) CN103428194A (zh)
TW (1) TWI4746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38A1 (zh) * 2013-06-24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以及信息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5779B2 (en) * 2012-04-20 2018-09-11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drop in a fiber-to-the-home network
US8818188B2 (en) * 2012-10-05 2014-08-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ffic generation and analysis for ONU emulation
US9246583B2 (en) * 2012-12-28 2016-01-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round trip delay in a unified optical-coaxial network
JP2019029953A (ja) * 2017-08-03 2019-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TWI832793B (zh) * 2022-12-01 2024-02-11 新加坡商瑞昱新加坡有限公司 光纖網路單元及其省電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8048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Whan-Jin Sung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managing link status of optical network units and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mploying same
US20060098680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Kelesoglu Mehmet Z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trict priority weighted round robin scheduling mechanism
US20090245805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reless Data Utilizing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643B1 (en) * 1997-10-14 2003-06-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ssag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network
KR100462477B1 (ko) * 2002-12-10 2004-1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더넷 pon에서의 다지점제어 프로토콜 처리장치
KR100617734B1 (ko) * 2003-03-19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더넷 수동 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의 논리적 mac구현방법과 그 방법을 실현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US7355996B2 (en) 2004-02-06 2008-04-08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monitoring with bandwidth constraints
US7961705B2 (en) * 2003-04-30 2011-06-14 Lightwaves Systems, Inc. High bandwidth data transport system
US7398054B2 (en) * 2003-08-29 2008-07-08 Zih Corp. Spatially selective UHF near field microstrip coupler device and RFID systems using device
US7664019B2 (en) * 2004-08-23 2010-02-16 Teknov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 qualities in a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4725228B2 (ja) 2005-07-28 2011-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Ponシステム、ロジカルリンク割当方法およびロジカルリンク割当装置
CN101048010B (zh) 2006-03-31 2013-02-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实现存储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JP4168059B2 (ja) * 2006-04-10 2008-10-22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Ponシステムおよび局側装置
US7873039B2 (en) 2006-06-29 2011-01-18 Broadlight Ltd. Enhanced optical line terminal controller
KR100819257B1 (ko) * 2006-08-31 2008-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송시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radio over fiber시스템 및 방법
US7961737B2 (en) 2006-12-21 2011-06-14 Alcatel Lucent Ethernet/TMPLS hybrid network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frame creation method
JP4333737B2 (ja) 2006-12-26 2009-09-1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ギガビット受動型光加入者ネットワークで用いられる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JP5188170B2 (ja) 2007-12-21 2013-04-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olt
JP5114184B2 (ja) 2007-12-21 2013-01-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onu及びolt
JP5040695B2 (ja) 2008-02-07 2012-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Pon局側装置、pon上り回線通信方法、pon上り回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9319758B2 (en) 2008-10-21 2016-04-19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729372B (zh) 2008-10-29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通信系统中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光线路终端
US8249104B2 (en) 2008-10-30 2012-08-2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over Ethernet
US8737834B2 (en) 2009-06-29 2014-05-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20110035594A1 (en) * 2009-07-27 2011-02-10 Barbara Ann Fox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lective message tagging
EP2462751B1 (en) 2009-09-09 2013-06-05 Broadcom Corporati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ver coaxial (epoc)
US8265484B2 (en) 2009-12-15 2012-09-11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signal transport ove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20120141139A1 (en) 2010-08-17 2012-06-07 Umesh Bakhru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Electrical-Optical Reach Extension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8976688B2 (en) 2011-06-17 2015-03-10 Calix, Inc. Grant scheduler for optical network devices
US8917993B2 (en) 2011-06-17 2014-12-23 Calix, Inc. Scheduling delivery of upstream traffic based on downstream traffic in optical networks
EP2719192B1 (en) 2011-06-28 2015-06-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method of providing end-to-end connection in a unified optical and coaxial network
US8913549B2 (en) 2011-08-11 2014-12-16 Cortina Access, Inc. Congestion control in an optical lin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8048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Whan-Jin Sung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managing link status of optical network units and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mploying same
US20060098680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Kelesoglu Mehmet Z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trict priority weighted round robin scheduling mechanism
US20090245805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reless Data Utilizing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6238A1 (zh) * 2013-06-24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以及信息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9804A (zh) 2013-12-01
TWI474682B (zh) 2015-02-21
US9615153B2 (en) 2017-04-04
EP2667633A2 (en) 2013-11-27
US20130315593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6064B (zh)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中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发现方法
US915422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relay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reach extension
CN101924649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光网络单元的远程管理方法和系统
US8457493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control method
CN103428194A (zh) 用于将扩展多点协议应用于无线访问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US9413480B2 (en) Access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tical fiber network
CN105580300A (zh) 一种波长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27289B (zh) 一种wdm-e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中远端设备获取波长值方法
CN106537826A (zh) 无源光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4125518A (zh) 一种利用无源光网络实现变电站内数据报文传输的方法
CN101674501A (zh)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注册流程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09121275A1 (zh) 光网络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34709A (zh) 用于支持光网络单元在多个无源光网络之间迁移的方法
CN108370270A (zh) 动态带宽的分配方法、装置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4144360A (zh) 用于重配置光网络单元的波长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6338A (zh) 一种点到多点光接入系统中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882063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非对称系统业务映射方法
CN101741592B (zh) 多业务传送网中管理gpon支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291270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光网络单元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2377481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CN104243092A (zh) 光网络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以及信息传输方法
WO2019042457A1 (zh) 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8111A (zh) 将多点控制协议扩展至混合介质访问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KR100713526B1 (ko) 기가 비트 이더넷에서 다중 링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91522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1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17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