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7429A -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7429A
CN103427429A CN2013103657896A CN201310365789A CN103427429A CN 103427429 A CN103427429 A CN 103427429A CN 2013103657896 A CN2013103657896 A CN 2013103657896A CN 201310365789 A CN201310365789 A CN 201310365789A CN 103427429 A CN103427429 A CN 103427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available
power
battery
storag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57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7429B (zh
Inventor
刘念
段力铭
张建华
刘宗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657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7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7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系统包括电力调度中心,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和分散储能设备;方法包括:确定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和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模型参数;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则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并将其调节至预期功率。本发明考虑了分散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在分散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辅助调节时,能够有效兼顾分散储能的运行安全并确保分散储能准确执行电力调度指令。

Description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分散储能设备是指设置在楼宇、商铺、住宅以及小型发电站等各种场所的储能装置,可以把输出不稳定的风力发电或太阳能电力充入到分散型蓄电系统中,使其平稳地向系统输出。而在电力消费量激增(减)时,也可从分散储能设备中瞬间输出(存储)电能,使电网电压、频率稳定,还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与其配套的储能规模的扩大将为电力系统提供巨大的备用容量。另外,电动汽车的普及使得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分散储能在参与电力系统的辅助调节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智能电网的大环境下,分散储能甚至将革命性的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现状。
然而,目前分散储能的无序控制状态不仅没有对电网运行带来上述效益,以电动汽车并网充电为例,它反而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挖掘分散储能对电网的调节潜力,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可控的分散储能设备进行有效的能量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分散储能设备并不属于电网运营商的资产,这就对分散储能参与系统辅助调节带来两个难题:1)利用分散储能进行系统调节时,如何兼顾用户资产安全,保障分散储能的安全运行?2)即使在电力市场的激励措施下也无法对所有分散储能设备进行完全的调度控制,如何避免用户的随机行为影响分散储能设备准确执行电力调度指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电力调度中心,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和分散储能设备;
所述电力调度中心与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相连;
所述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与分散储能设备相连;
所述电力调度中心用于通过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向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和预调节时间的调节指令;
所述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判断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当判断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时,调节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
所述分散储能设备用于计算预调节时间内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并发送至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N和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SOC;
步骤2: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包括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极化电阻、电池电压常数和电池内阻;
步骤3:电力调度中心向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4: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步骤5: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则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6;
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具体为,当有功功率Pset小于等于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时,则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
步骤6: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反馈至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调度中心重设有功功率Pset,并重新向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7: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接收电力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后,返回步骤4;
步骤8: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并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实际功率调节至预期功率。
所述提取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具体包括:
子步骤101:采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k;
子步骤102: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为由q组单体电池组串联组成的储能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由p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
子步骤103:调用每个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
子步骤104:分别计算每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和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
其中,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31
Unom(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Qnom(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C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实验时的放电倍率;
η(k)为单体电池的电池效率;
所述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41
Qexp(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子步骤105:采用方程组分别计算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所述方程组为:
U exp ( k ) = E 01 ′ - K 1 Q ( k ) Q ( k ) - Q exp ( k ) ( Q exp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exp ( k ) ) U nom ( k ) = E 01 ′ - K 1 Q ( k ) Q ( k ) - Q nom ( k ) ( Q nom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nom ( k ) ) U full ( k ) = E 01 ′ - R 1 CQ ( k ) + A 1 ;
A1为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
K1为单体电池的极化电阻;
E′01为单体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
Uexp(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Q(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Ufull(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exp(·)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指数运算;
子步骤106: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其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5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 B = 1 p B 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的计算公式为A=qA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极化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56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的计算公式为E'0=qE'01
所述步骤4包括:
子步骤201:令j=1,任取Pa≤Pj≤Pb,将Pj作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其中,Pa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小放电功率,Pb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
子步骤202:令s=1,并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52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放电初始端电压;
其中, b = E 0 ′ - K ( 1 - SOC ) Q ( k ) SOC + Aexp [ - B ( 1 - SOC ) Q ( k ) ] ;
c = ( K SOC - R ) P j ;
A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
B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
K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极化电阻;
R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
E′0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
子步骤203:根据公式 U s = E 0 ′ - KQ ( K ) Q ( k ) - h s [ i s + h s ] + Aexp ( - B h s ) - R i s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第k次放电/充电时的端电压;
其中, h s = ( 1 - SOC ) Q ( k ) + Σ l = 1 s P j U l - 1 Δt ;
i s = P j U s - 1 ;
Δt为第一设定值;
子步骤204: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是否满足Us<Umin,或者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是否满足Us>Umax;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满足Us<Umin,或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满足Us>Umax,则执行子步骤206;否则,执行子步骤205;
Umin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满放状态的放电截止电压;
Umax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满充状态的充电截止电压;
子步骤205:令s=s+1,返回步骤子步骤203;
子步骤206:根据公式tj=s·Δt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以功率Pj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放电截止或者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充电截止的持续时间tj
子步骤207:判断j>m是否成立,如果j>m,则执行子步骤208;否则,令j=j+1,任取Pa≤Pj≤Pb且Pj≠Pr,r=1,2,...,j-1,返回子步骤202;
其中,m为第二设定值;
子步骤208:确定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71
的tj对应的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功率Pj,将其记为P′max
|(SOC,T)-(SOC,tj)|为(SOC,T)和(SOC,tj)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包括欧式距离、马氏距离或者hausdoff距离;
子步骤209:根据公式Pmax=min(P′max,Pm)计算预调节时间T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Pm为电池管理系统对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限制功率。
所述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采用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072
其中,Pτ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Pτmax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τ=1,2,...,N,N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
本发明考虑了分散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以分析计算得出的分散储能电池调节能力作为修正电力调度预调节指令的参考和协调分配可用储能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依据,在分散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辅助调节时,能够有效兼顾分散储能的运行安全并确保分散储能准确执行电力调度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结构图;
图2是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工作流程图。
图3是储能电池寿命测试放电特性曲线。
图4是分散储能电池最大充电/放电功率计算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图1是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包括:电力调度中心,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和分散储能设备。其中,电力调度中心与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相连,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与分散储能设备相连。
电力调度中心用于通过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向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和预调节时间的调节指令。
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判断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当判断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时,调节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分散储能设备的电气状态,分析并计算储能单元、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桩在参与电网削峰填谷、电网电压频率辅助调节时候的输出功率,进而协调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充放电行为。
分散储能设备用于计算预调节时间内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并发送至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分散储能设备为家庭、单位自备的储能设备、为平抑新能源发电间歇性的储能设备、微电网内的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桩的总称。家庭、单位自备的储能设备主要作为停电状况下的应急电源。与新能源发电配套的储能设备主要用于平抑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微电网内的储能设备作用为参与微电网的电压、频率的辅助调节,维持微电网的独立稳定运行。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桩为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放电设备,其作用为对电动汽车提供充电电能,或者,在电动汽车放电的情况下将电动汽车的电能反馈给电网。
图2是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N和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SOC。
步骤2: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包括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极化电阻、电池电压常数和电池内阻。
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101:采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k。
子步骤102: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为由q组单体电池组串联组成的储能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由p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
子步骤103:调用每个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
对于每一个分散储能设备,由于具备充电和放电的功能,所以其都可以等效为一个储能电池。常用的储能电池通常由q组单体电池组串联组成,且每个单体电池组包括p个并联的单体电池。每一个单体电池都有自己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又称寿命曲线或者放电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因此,可以先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为储能电池,再提取其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
子步骤104:分别计算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和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
以Olivier Tremblay提出的电池模型为分析储能电池调节能力的基础,电池模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01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02
其中,U(t)为单体电池的端电压,i(t)为单体电池的充/放电电流,R1为单体电池的等效内阻,Q为单体电池的容量(Ah),t为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持续时间,A1为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B1为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K1为单体电池的极化电阻,R1为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E′01为单体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A1、B1、K1、R1为和E′01为拟合系数,i(t)>0表示放电,i(t)<0表示充电。
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R 1 = U nom ( k ) 1 - &eta; ( k ) Q nom ( k ) C - - - ( 3 )
公式(3)中,Unom(k)为单体电池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Qnom(k)为单体电池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如图3所示。C为单体电池寿命测试实验时的放电倍率,η(k)为单体电池的电池效率。
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
B 1 = 3 Q exp ( k ) - - - ( 4 )
公式(4)中,Qexp(k)为单体电池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见图3。
子步骤105:采用如下方程组分别计算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U exp ( k ) = E 01 &prime; - K 1 Q ( k ) Q ( k ) - Q exp ( k ) ( Q exp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exp ( k ) ) U nom ( k ) = E 01 &prime; - K 1 Q ( k ) Q ( k ) - Q nom ( k ) ( Q nom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nom ( k ) ) U full ( k ) = E 01 &prime; - R 1 CQ ( k ) + A 1 - - - ( 5 )
方程组(5)中,A1为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K1为单体电池的极化电阻,E′01为单体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Uexp(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Q(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Ufull(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exp(·)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指数运算。上述方程组(5)是关于A1、K1和E′01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其解可求且唯一。利用该方程组可计算出A1、K1和E′01
子步骤106: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其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12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的计算公式为A=qA1,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极化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2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的计算公式为E'0=qE'01
步骤3:电力调度中心向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4: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为保护储能电池安全,电池管理系统会设定电池满充退出电压Umax以及满放退出电压Umin。充电时,当电池端电压高于Umax时,储能电池停止充电;放电时,当电池端电压低于Umin时,储能电池停止工作。以储能电池的放电为例,已知储能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为SOC,令储能电池由SOC至满放状态持续的时间为t,放电截止电压U(t)=Umin,放电电流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22
(Pmax为最大放电功率,Pmax<0),注意到直接将上述条件代入式(1)、式(2)中形成的方程组为超越方程,直接求解Pmax具有一定的难度。假设恒功率放电或者恒功率充电过程中储能电池在短时间内的端电压几乎不变,求解Pmax的离散化处理如下述子步骤:
子步骤201:令j=1,任取Pa≤Pj≤Pb,将Pj作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其中,Pa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小放电功率,Pb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
子步骤202:令s=1,并利用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23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放电初始端电压。
储能电池t=0时刻的电路方程为:
U 0 = E 0 - KQ Q - h 0 [ h 0 + i 0 ] + Aexp ( - B h 0 ) - R i 0 h 0 = ( 1 - SOC ) Q i 0 = P U 0 - - - ( 6 )
其中,P为放电功率,求解方程组(6)得储能电池放电初始时刻的端电压为:
U 0 = b &PlusMinus; b 2 + 4 c 2 - - - ( 7 )
公式(7)中, b = E 0 &prime; - K ( 1 - SOC ) Q ( k ) SOC + Aexp [ - B ( 1 - SOC ) Q ( k ) ] , c = ( K SOC - R ) P j . A、B、K、R和E′0的含义和取值已经在子步骤106中进行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子步骤203:根据公式 U s = E 0 &prime; - KQ ( k ) Q ( k ) - h s [ i s + h s ] + Aexp ( - B h s ) - R i s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第k次放电/充电时的端电压。
若Δt为一个较小的数时,则在Δt时间内储能电池的端电压几乎不变,即有Us=Us-1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35
根据这一假设,将上述公式(1)和(2)离散化得到公式(8)、(9)和(10)如下:
U s = E 0 &prime; - KQ ( k ) Q ( k ) - h s [ i s + h s ] + Aexp ( - B h s ) - R i s - - - ( 8 )
h s = ( 1 - SOC ) Q ( k ) + &Sigma; l = 1 s P j U l - 1 &Delta;t - - - ( 9 )
i s = P j U s - 1 - - - ( 10 )
上述公式中,Δt为设定值。
子步骤204: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是否满足Us<Umin,或者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是否满足Us>Umax;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满足Us<Umin,或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满足Us>Umax,则执行子步骤206;否则,执行子步骤205。
子步骤205:令s=s+1,返回步骤子步骤203。
子步骤206:根据公式tj=s·Δt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以功率Pj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放电截止或者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充电截止的持续时间tj
子步骤207:判断j>m是否成立,如果j>m,则执行子步骤208;否则,令j=j+1,任取Pa≤Pj≤Pb且Pj≠Pr,r=1,2,...,j-1,即Pj应当与前几次取的功率Pr都不相同。然后,返回子步骤202。其中,m为设定值。
子步骤208:确定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41
的tj对应的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功率Pj,将其记为P′max
本发明核心是求取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初始荷电状态为SOC的充/放电池持续时间T时的最大充放电功率,即计算PT(SOC,T)。问题在于,直接求取PT困难,因而通过间接的手段循环计算多组电池在初始荷电状态为SOC条件下,以任意充/放电功率Pj充放电时,电池的稳定持续工作时间tj,循环计算的结果是生成了元素个数为m的时间数据集合,记为{tj(SOC,Pj)}。注意到每一个tj都和一组(Pj,SOC)对应,也就是说,每一个Pj都和一组(tj,SOC)相对应,从而有功率集合{Pj(SOC,tj)}。那么很显然,在集合{Pj(SOC,tj)}中,当(SOC,tj)与(SOC,T)最接近时,(SOC,tj)所对应的功率也应当是最接近最大充/放电功率PT(SOC,T)的值。因此,将满足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42
的tj对应的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功率Pj记为P′max。|(SOC,T)-(SOC,tj)|的物理意义为(SOC,tj)与(SOC,T)的距离。其计算可以采用欧式距离、马氏距离或者hausdoff距离。比如采用欧式距离,则 | ( SOC , T ) - ( SOC , t j ) | = ( SOC - SOC ) 2 + ( T - t j ) 2 = | T - t j | . 即与预调节时间T最接近的tj对应的功率Pj最接近最大充/放电功率PT(SOC,T),将其记为P′max
子步骤209:根据公式Pmax=min(P′max,Pm)计算预调节时间T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Pm为电池管理系统对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限制功率。
步骤5: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则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6。
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具体为,当有功功率Pset小于等于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时,则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
通过步骤4计算出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预调节时间T内自身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记为Pτmax。其中,Pτmax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则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52
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当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53
时,说明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反之,则说明分散储能设备不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
步骤6: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反馈至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调度中心重设有功功率Pset,并重新向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7: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接收电力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后,返回步骤4。
步骤8: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并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实际功率调节至预期功率。
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采用公式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61
其中,Pτ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Pτmax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充电/放电最大功率,τ=1,2,...,N,N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功率调节为Pτ
实施例2
以下以一个实际的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为例,采用数据的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实现过程。本实施例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数量N=38。
步骤1:确定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N和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SOC。表1是可用分散储能系统的电气状态统计表,其中给出了38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和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SOC。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62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71
表1
步骤2: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包括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极化电阻、电池电压常数和电池内阻。
表2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寿命测试数据。其中取出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相关数据。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91
表2
将表2的数据代入实施例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模型参数,结果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192
表3
步骤3:电力调度中心向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本实施例给出的某时刻接电力调度指令为:Pset=3MW、T=0.5h。
步骤4: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图4是分散储能电池最大充电/放电功率计算流程图,将表1-3数据代入图4所示的算法中即得到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表4是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的计算结果表。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202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211
表4
步骤5: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则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6。
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具体为,当有功功率Pset小于等于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时,则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
步骤6: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反馈至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调度中心重设有功功率Pset,并重新向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7: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接收电力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后,返回步骤4。
步骤8: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并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实际功率调节至预期功率。表5是根据计算生成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指令表。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221
Figure BDA0000369713600000231
表5
本发明提出的用户侧分散储能的实时功率分配算法及装置,考虑了分散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以分析计算得出的分散储能电池调节能力作为修正电力调度预调节指令的参考和协调分配可用储能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依据。思路清晰严谨,算法的计算机实现简单,在分散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辅助调节时,能够有效兼顾分散储能的运行安全并确保分散储能准确执行电力调度指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电力调度中心,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和分散储能设备;
所述电力调度中心与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相连;
所述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与分散储能设备相连;
所述电力调度中心用于通过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向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和预调节时间的调节指令;
所述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用于判断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当判断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时,调节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
所述分散储能设备用于计算预调节时间内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并发送至分散储能能量管理系统。
2.一种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N和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初始荷电状态SOC;
步骤2:提取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包括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极化电阻、电池电压常数和电池内阻;
步骤3:电力调度中心向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4: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计算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步骤5: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则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6;
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是否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具体为,当有功功率Pset小于等于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时,则分散储能设备具备执行电力调度的调节能力;
步骤6: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之和反馈至电力调度中心,电力调度中心重设有功功率Pset,并重新向可用分散储能设备发送包含有功功率Pset和预调节时间T的调节指令;
步骤7:可用分散储能设备接收电力调度中心的调度指令后,返回步骤4;
步骤8: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并将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实际功率调节至预期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提取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模型参数具体包括:
子步骤101:采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次数k;
子步骤102:将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为由q组单体电池组串联组成的储能电池,所述单体电池组由p个单体电池并联而成;
子步骤103:调用每个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
子步骤104:分别计算每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和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
其中,所述单体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21
Unom(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Qnom(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电压相对恒定阶段的终点nom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C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实验时的放电倍率;
η(k)为单体电池的电池效率;
所述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31
Qexp(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子步骤105:采用方程组分别计算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所述方程组为:
U exp ( k ) = E 01 &prime; - K 1 Q ( k ) Q ( k ) - Q exp ( k ) ( Q exp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exp ( k ) ) U nom ( k ) = E 01 &prime; - K 1 Q ( k ) Q ( k ) - Q nom ( k ) ( Q nom ( k ) + CQ ( k ) ) - R 1 CQ ( k ) + A 1 exp ( - B 1 Q nom ( k ) ) U full ( k ) = E 01 &prime; - R 1 CQ ( k ) + A 1 ;
A1为单体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
K1为单体电池的极化电阻;
E′01为单体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
Uexp(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具有指数函数特征阶段的终点exp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Q(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剩余电量;
Ufull(k)为单体电池的寿命测试数据曲线的放电开始时刻full对应的单体电池端电压;
exp(·)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指数运算;
子步骤106: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指数区域电压幅值、极化电阻和电池电压常数;
其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4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的计算公式为 B = 1 p B 1 ;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的计算公式为A=qA1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极化电阻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43
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的计算公式为E'0=qE'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包括:
子步骤201:令j=1,任取Pa≤Pj≤Pb,将Pj作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放电功率;其中,Pa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小放电功率,Pb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
子步骤202:令s=1,并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44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放电初始端电压;
其中, b = E 0 &prime; - K ( 1 - SOC ) Q ( k ) SOC + Aexp [ - B ( 1 - SOC ) Q ( k ) ] ;
c = ( K SOC - R ) P j ;
A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电压幅值;
B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指数区域时间常数的倒数;
K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极化电阻;
R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内阻;
E′0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电池电压常数;
子步骤203:根据公式 U s = E 0 &prime; - KQ ( K ) Q ( k ) - h s [ i s + h s ] + Aexp ( - B h s ) - R i s 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第k次放电/充电时的端电压;
其中, h s = ( 1 - SOC ) Q ( k ) + &Sigma; l = 1 s P j U l - 1 &Delta;t ;
i s = P j U s - 1 ;
Δt为第一设定值;
子步骤204: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是否满足Us<Umin,或者判断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是否满足Us>Umax;如果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放电时满足Us<Umin,或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充电时满足Us>Umax,则执行子步骤206;否则,执行子步骤205;
Umin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满放状态的放电截止电压;
Umax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满充状态的充电截止电压;
子步骤205:令s=s+1,返回步骤子步骤203;
子步骤206:根据公式tj=s·Δt计算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以功率Pj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放电截止或者由初始荷电状态SOC至充电截止的持续时间tj
子步骤207:判断j>m是否成立,如果j>m,则执行子步骤208;否则,令j=j+1,任取Pa≤Pj≤Pb且Pj≠Pr,r=1,2,...,j-1,返回子步骤202;
其中,m为第二设定值;
子步骤208:确定满足公式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61
的tj对应的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功率Pj,将其记为P′max
|(SOC,T)-(SOC,tj)|为(SOC,T)和(SOC,tj)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包括欧式距离、马氏距离或者hausdoff距离;
子步骤209:根据公式Pmax=min(P′max,Pm)计算预调节时间T内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
Pm为电池管理系统对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的限制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每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采用公式
Figure FDA0000369713590000062
其中,Pτ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预期功率,Pτmax为第τ个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等效的储能电池在预调节时间T内的最大充电/放电功率,τ=1,2,...,N,N为可用分散储能设备的数量。
CN201310365789.6A 2013-08-21 2013-08-21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 Active CN103427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5789.6A CN103427429B (zh) 2013-08-21 2013-08-21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5789.6A CN103427429B (zh) 2013-08-21 2013-08-21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429A true CN103427429A (zh) 2013-12-04
CN103427429B CN103427429B (zh) 2015-04-15

Family

ID=4965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5789.6A Active CN103427429B (zh) 2013-08-21 2013-08-21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742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931A (zh) * 2015-04-18 2015-06-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可放电容量评估方法
CN104834980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绿色数据中心电费的负载调度方法
CN105260618A (zh) * 2015-11-04 2016-01-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储能系统典型曲线挖掘方法
CN106253316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功率与荷电状态的预测方法
CN106384175A (zh) * 2016-11-04 2017-02-0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CN109802426A (zh) * 2018-11-14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77805A (zh) * 2019-07-03 2019-09-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082947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大数据智能储能支撑电网动态安全的方法与系统
CN112865153A (zh) * 2021-03-02 2021-05-2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扩容方法、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251A (zh) * 2011-02-24 2011-06-22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实时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02157985A (zh) * 2011-04-20 2011-08-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类型大容量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的电池功率控制方法
CN202084990U (zh) * 2010-11-25 2011-12-21 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池储能监控调度系统
CN103001331A (zh) * 2012-11-13 2013-03-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储能电站的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CN103187807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锂-液流电池联合储能电站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84990U (zh) * 2010-11-25 2011-12-21 上海市电力公司 电池储能监控调度系统
CN102104251A (zh) * 2011-02-24 2011-06-22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实时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102157985A (zh) * 2011-04-20 2011-08-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多类型大容量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的电池功率控制方法
CN103187807A (zh) * 2011-12-31 2013-07-0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锂-液流电池联合储能电站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001331A (zh) * 2012-11-13 2013-03-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储能电站的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1931A (zh) * 2015-04-18 2015-06-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可放电容量评估方法
CN104834980A (zh) * 2015-05-26 2015-08-12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绿色数据中心电费的负载调度方法
CN105260618B (zh) * 2015-11-04 2017-11-2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储能系统典型曲线挖掘方法
CN105260618A (zh) * 2015-11-04 2016-01-2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储能系统典型曲线挖掘方法
CN106253316A (zh) * 2016-08-24 2016-12-2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功率与荷电状态的预测方法
CN106384175B (zh) * 2016-11-04 2019-10-1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CN106384175A (zh) * 2016-11-04 2017-02-0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CN109802426A (zh) * 2018-11-14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316347B2 (en) 2018-11-14 2022-04-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802426B (zh) * 2018-11-14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689026B2 (en) 2018-11-14 2023-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277805A (zh) * 2019-07-03 2019-09-2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0277805B (zh) * 2019-07-03 2023-04-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CN11082947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大数据智能储能支撑电网动态安全的方法与系统
CN110829474B (zh) * 2019-11-21 2021-10-01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用大数据智能储能支撑电网动态安全的方法与系统
CN112865153A (zh) * 2021-03-02 2021-05-2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扩容方法、控制方法
CN112865153B (zh) * 2021-03-02 2024-05-14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扩容方法、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429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7429B (zh)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方法
Peters et al.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i-Ion batteries and the role of key parameters–A review
CN104795833B (zh) 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Dallinger et al. Smart grid agent: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CN102208818B (zh) 基于小波滤波的兆瓦级风光储发电系统出力平滑控制方法
Dragičević et al. Capacity optim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battery storage in an autonomous telecommunication facility
Sundström et al. Optimization methods to plan th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 fleets
Singh et al. Real-time coordin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to support the grid at the distribution substation level
CN102214934B (zh) 基于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的风光发电出力平滑控制方法
CN109217290B (zh) 计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CN102163849B (zh) 基于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反馈的风电出力自适应平滑方法
CN103997052B (zh) 一种多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3001239A (zh) 一种自治型微电网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Gundogdu et al. A fast battery cycle counting method for grid-ti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subjected to microcycles
CN111612363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量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26788A (zh) 基于充电侧充电状态计算电池soc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Stroe et al. Suggested operation of grid-connected lithium-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primary frequency regulation: Lifetime perspective
Taylor et al. Optimal operation of grid-ti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onsidering detailed device-level battery models
Beltran et al. Lithium ion batteries ageing analysis when used in a PV power plant
Ahsan et al. Dynamic battery operational cost modeling for energy dispatch
CN108429271A (zh) 用于频率调节的混合储能系统微能源网优化方法及系统
Trongwanichnam et al. Impact of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oad planning to load factor and total generation cost in a power system
De Beer et al. Influences of energy throughput on the life of various battery technologies
Bera et al. Lifetime revenue from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battery degradation
CN10990287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Nian

Inventor after: Duan Lim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nhua

Inventor after: Liu Zongqi

Inventor after: Liu Jie

Inventor before: Liu Nian

Inventor before: Duan Lim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nhua

Inventor before: Liu Zongq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NIAN DUAN LIMING ZHANG JIANHUA LIU ZONGQI TO: LIU NIAN DUAN LIMING ZHANG JIANHUA LIU ZONGQI LIU JI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