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4175B -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4175B
CN106384175B CN201610974202.5A CN201610974202A CN106384175B CN 106384175 B CN106384175 B CN 106384175B CN 201610974202 A CN201610974202 A CN 201610974202A CN 106384175 B CN106384175 B CN 106384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r
power
indicate
charg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42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4175A (zh
Inventor
张有兵
杨晓东
任帅杰
叶森
单炜炜
陈宇
卢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6109742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4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4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4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4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4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本发明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微电网中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进行实时分配的方法。该方法该综合考虑EV历史充电行为以及当前的入网信息,建立了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结合EV电池损耗程度、充放电迫切程度、反向充电能力以及信用度四项评价指标,确定EV可调度能力的优先调度权,结合个采样周期内功率补偿需求,制定广义的功率分配准则。为了充分体现调度优先权的合理性,本发明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SA阈值,当优先调度权取值大于所设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本发明实现对电动汽车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改善系统的负荷特性、减小微电网运行的总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一次能源消耗殆尽情况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能量网架结构亟需转变。强调互动的现代电力系统供需关系中,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资源已然被视为在需求侧接入系统的虚拟发电机组,是能源互联时代不可或缺的新型分布式能源。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并网(vehicle to grid,V2G)思想的提出,使电动汽车以DR的形式参与电网“双向互动”。就目前情形来看,一方面,电动汽车因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正受到各国政府、汽车行业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在这种推广势头的作用下,将来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将给配网带来大量的负荷增长,可能会对配网造成负荷峰谷差加剧、线路过载等负面影响。实现并网EV能量的可调度能力的准确评估,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是如何有效地将EV作为移动储能单元参与配电网的运行调控、实现对规模化EV优化调度的关键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汽车控制方式的实时性较差、负荷特性较差、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对电动汽车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改善系统的负荷特性、减小微电网运行的总成本的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面向微电网系统的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集群,基于可调度能力(schedulableability,SA)的概念,建立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实时功率分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Δt为采样周期长度,对整个优化时域T={1,2,3,...,K}进行采样,对于任意采样点有t∈T,其中K为采样点总数;
S2:令初始采样点t=1为电动汽车接入充电设施的时段;
S3:采集第t个采样点供需两侧的信息;
S4:建立EV可调度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即SA综合评估模型;从局域配电网的电能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第l辆电动汽车(l=1,2,...,n,以下简称电动汽车l)的历史入网信息及此次入网信息,综合评估得到电动汽车l可调度能力
S5:根据第t个采样点所有入网的电动汽车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调度优先权,并制定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
S6:根据第t个采样点处的所有入网EV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SA阈值;
S7:根据系统功率补偿需求量,考虑步骤S6中的入网车辆SA阈值,修正电动汽车的功率实时分配准则;
S8:t≥K时,即完成该采样时间内的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t<K时,t=t+1,转至S3,继续对下一个采样周期进行新的功率分配;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供需两侧的信息包括:分布式风、光发电单元出力和常规负荷需求;,电动汽车l的接入时间Tin,l,期望离网时间Tout,l,电池的容量Qs,l,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S0,l,且0≤S0,l≤1,期望SOC。
再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建立SA综合评估模型的步骤如下:
S41:读入当前车辆的信息,确定每一个采样点处电动汽车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
式中,为电动汽车l在采样周期Δt内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Tout,l表示电动汽车预期离网时间;SE,l表示电动汽车l在第t个采样点结束时需要达到的荷电状态;Pc,l、ηc,l分别表示电动汽车l的额定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Tm,l表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持续时间Tsy,l=Tout,l-Tin,l内所包含的采样点集,SEV,min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期间需要保持的最小荷电状态;
S42:其次确定每一采样点处系统功率补偿需求量和补偿需求状态,补偿需求量为:
Pcom(t)=PW(t)+PPV(t)-LB(t) (2)
补偿状态为:
式中,Pcom(t)、φ(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系统所需功率补偿量;PW(t)、PPV(t)和LB(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的风机、光伏出力和常规负荷;φG2V、φV2G分别表示系统处于充电、放电补偿需求状态,且φV2G=φG2V=1,φV2GφG2V=0;
S43:选取SA评估指标,建立SA评估体系;
选出四项评估指标,设由评估指标所组成的初始决策矩阵表示为:Q=(qlj)n×4,其中,j=1,2,3,4,四项评估指标包括逆向指标:电动汽车l电池的损耗程度ql1和充电迫切程度ql2;正向指标:EV反向供电能力ql3和EV用户信用度ql4
电动汽车l电池损耗程度ql1以及充电迫切程度ql2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其中:
式中,νTem,l表示温度加速因数;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初始荷电状态S0,l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ΔDOD,i表示电池放电深度DODi对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Ycyc,l表示电动汽车l的历史充放电循环次数,Tem0,l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时的环境温度;
式中,φG2V表示系统是否需要充电补偿的状态,“是”为1,“否”为0;Sl(t-1)表示第t-1个采样点电动汽车的SOC;
EV反向供电能力ql3以及EV用户信用度ql4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式中,X表示一定时间周期内第l辆EV参与调度的总次数;分别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的起始时间和预期离网时间;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时离开电网的时间;因此,由式(10)可知,对于第x次参与调度时,电动汽车的离网时间越接近预期离网时间电动汽车信用度越大,当电动汽车在完成调度后离网时,信用度为1;
S44:执行SA综合评估方法,过程如下:
对各指标属性值:ql1、ql2、ql3以及ql4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评估矩阵记为:D=(dlj)n×4,其中:
式中,dl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电动汽车l的第j个指标的属性值;对于正项指标ql3和ql4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ql1和ql2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ξj表示qlj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
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wSj、wOj,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赋权法,利用AHP确定四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时,首先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作为AHP的准则层,其次通过主观衡定四个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重要性来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最后经过一致性检验便可确定四个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比较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属性值的变化程度来确定客观权重,变化程度越高则客观权重越大,反之越小;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分别组成向量wS、wO,根据乘法组合法融合得出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综合权重系数:进而得出接入微电网的电动汽车l的SA的值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计算过程如下:
结合步骤S4采样周期内的系统功率补偿需求,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如下:
式中,Pl(t)表示电动汽车在采样点t处的功率。
所述步骤S6中,SA阈值计算过程如下:
所述步骤S7中,对电动汽车重新进行功率分配执行过程如下:
当可调度能力超过该采样周期内的阈值时,即根据式(13)重新调整该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调整后的调度优先权记为新的实时功率分配准则表示如下:
根据所有入网电动汽车的SA评估值初步确定对每一辆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为充分体现调度优先权的合理性,通过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一个合理的SA阈值,当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的评估值大于该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
本发明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微电网中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进行实时分配的方法。该方法该综合考虑EV历史充电行为以及当前的入网信息,建立了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结合EV电池损耗程度、充放电迫切程度、反向充电能力以及信用度四项评价指标,确定EV可调度能力的优先调度权,结合个采样周期内功率补偿需求,制定广义的功率分配准则;为了充分体现调度优先权的合理性,本发明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SA阈值,当优先调度权取值大于所设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流程简单,该实时控制方法只需要根据充放电设施的数据库内容(入网参数,电池状况及历史数据等),便可以对EV的可调度能力进行评估。
2.能够优先选出更加合适参与调度的车辆,在满足用户充电需求及考虑分布式风、光发电单元出力的前提下,使EV能够准确地实时响应系统能量补偿需求,有效改善了系统的负荷特性,同时提高了供需两侧的经济性。
3.实用性强,该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基于可调度能力,相比与日前调度,面对出行情况具有较大随机性的单辆EV时更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RES出力、常规负荷曲线图。
图3是微电网补偿需求量和EV功率分配曲线图。
图4是EV功率分配与调度优先权变化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4,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面向微电网系统的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集群,基于可调度能力(schedulable ability,SA)的概念,建立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实时功率分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Δt为采样周期,对整个优化时域T={1,2,3,...,K}进行采样,对于任意采样点有t∈T,其中K为采样点总数;
S2:令初始采样点t=1为电动汽车接入充电设施的时段;
S3:采集第t个采样点供需两侧的信息;
S4:建立EV可调度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即SA综合评估模型;从局域配电网的电能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第l辆电动汽车(l=1,2,...,n,以下简称电动汽车l)的历史入网信息及此次入网信息,综合评估得到电动汽车l可调度能力
S5:根据第t个采样点所有入网的电动汽车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调度优先权,并制定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
S6:根据第t个采样点处的所有入网EV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SA阈值;
S7:根据系统功率补偿需求量,考虑步骤S6中的入网车辆SA阈值,修正电动汽车的功率实时分配准则;
S8:t≥K时,即完成该采样时间内的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t<K时,t=t+1,转至S3,继续对下一个采样周期进行新的功率分配;
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供需两侧的信息包括:分布式风、光发电单元出力(RES)和常规负荷需求;电动汽车l的接入时间Tin,l,期望离网时间Tout,l,电池的容量Qs,l,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S0,l,且0≤S0,l≤1,期望SOC。
再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建立SA综合评估模型的步骤如下:
S41:读入当前车辆的信息,确定每一个采样点处电动汽车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
式中,为电动汽车l在采样周期Δt内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Tout,l表示电动汽车预期离网时间;SE,l表示电动汽车l在第t个采样点结束时需要达到的荷电状态;Pc,l、ηc,l分别表示电动汽车l的额定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Tm,l表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持续时间Tsy,l=Tout,l-Tin,l内所包含的采样点集;SEV,min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期间需要保持的最小荷电状态;
S42:其次确定每一采样点处系统能量补偿需求量和补偿需求状态,补偿需求量为:
Pcom(t)=PW(t)+PPV(t)-LB(t) (18)
补偿状态为:
式中,Pcom(t)、φ(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系统所需功率补偿量;PW(t)、PPV(t)和LB(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的风机、光伏出力和常规负荷,φG2V、φV2G分别表示系统处于充电、放电补偿需求状态,且φV2G=φG2V=1,φV2GφG2V=0;
S43:选取SA评估指标,建立SA评估体系;
选出四项评估指标,设由评估指标所组成的初始决策矩阵表示为:Q=(qlj)n×4,其中,j=1,2,3,4,四项评估指标包括逆向指标:电动汽车l电池的损耗程度ql1和充电迫切程度ql2;正向指标:EV反向供电能力ql3和EV用户信用度ql4
电动汽车l电池损耗程度ql1以及充电迫切程度ql2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其中:
式中,νTem,l表示温度加速因数;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初始荷电状态S0,l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ΔDOD,i表示电池放电深度DODi对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Ycyc,l表示电动汽车l的历史充放电循环次数;Tem0,l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时的环境温度;
式中,φG2V表示系统是否需要充电补偿的状态,“是”为1,“否”0;Sl(t-1)表示第t-1个采样点电动汽车的SOC;
EV反向供电能力ql3以及EV用户信用度ql4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式中,X表示一定时间周期内第l辆EV参与调度的总次数; 分别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的起始时间和预期离网时间;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时离开电网的时间;因此,由式(10)可知,对于第x次参与调度时,电动汽车的离网时间越接近预期离网时间电动汽车信用度越大,当电动汽车在完成调度后离网时,信用度为1;
S44:执行SA综合评估方法,过程如下:
对各指标属性值:ql1、ql2、ql3以及ql4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评估矩阵记为:D=(dlj)n×4,其中:
式中,dl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电动汽车l的第j个指标的属性值;对于正项指标ql3和ql4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ql1和ql2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ξj表示qlj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
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wSj、wOj,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赋权法,利用AHP确定四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时,首先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作为AHP的准则层,其次通过主观衡定四个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重要性来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最后经过一致性检验便可确定四个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比较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属性值的变化程度来确定客观权重,变化程度越高则客观权重越大,反之越小;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分别组成向量wS、wO,根据乘法组合法融合得出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综合权重系数:进而得出接入局域配电网电动汽车l的SA的值
所述步骤S5中,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计算过程如下:
结合步骤S4采样周期内的系统功率补偿需求,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如下:
式中,Pl(t)表示电动汽车在采样点t处的功率。
所述步骤S6中,SA阈值计算过程如下:
所述步骤S7中,对电动汽车重新进行功率分配执行过程如下:
当可调度能力超过该采样周期内的阈值时,即根据式(13)重新调整该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调整后的调度优先权记为新的实时功率分配准则表示如下:
根据所有入网电动汽车的SA评估值初步确定对每一辆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为充分体现调度优先权的合理性,通过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一个合理的SA阈值,当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的评估值大于该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
本发明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微电网中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进行实时分配的方法。该方法该综合考虑EV历史充电行为以及当前的入网信息,建立了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结合EV电池损耗程度、充放电迫切程度、反向充电能力以及信用度四项评价指标,确定EV可调度能力的优先调度权,结合个采样周期内功率补偿需求,制定广义的功率分配准则。为了充分体现调度优先权的合理性,本发明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SA阈值,当优先调度权取值大于所设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某居民区局域配电网的总负荷包括常规负荷和电动汽车集群负荷。居民区接入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为750kVA,效率为0.95,设计算时间长度为24h,时间间隔t为0.05h。该微电网服务的电动汽车规模为25辆。电动汽车的相关参数设置及负荷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表1中,rd表示EV日行驶里程,假设EV每天只充一次电,且充至期望荷电状态SE,l后开始第二次出行,用户在电池电量不足以满足次日充电需求SE,l时开始充电。定义S0,l=(SE,l-rd/Ra),其中,Ra为EV充电至充至期望状态后的可行驶里程。SEV,max、SEV,min分别表示EV电池SOC的上、下限,Tout,l~N(8.92,3.242)表示Tout,l满足正态分布。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EV的充电行为,抽样获得日内24h内25辆电动汽车的入网信息和日充电需求数据。在Matlab中采用YALMIP和Cplex对按照步骤S5~S7所得出的功率分配方法进行建模、求解,得到微电网需求量和EV功率分配图和EV功率分配与调度优先权变化关系曲线。
由说明书附图3可知,系统中的EV集群在一天内的功率分布趋势能实时跟随系统能量补偿需求。结合说明书附图3中系统实际补偿需求量分布和说明书附图4中两EV的功率分配情况可知,整体看来,在两辆EV入网的时段内,功率分布趋势均与系统实际补偿需求保持一致,符合预期效果。对比两辆EV功率分配的具体情况可知,在两者共同的入网时段内,EV1在每一采样周期内响应补偿需求的能量普遍大于EV2,结合两者的调度优先权值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实时功率分配的大部分采样周期内EV1调度优先权均大于EV2的调度优先权,因此在进行功率分配时,EV1的响应能力较高,分配功率较大。
综上可知,本发明基于EV可调度能力分析模型,根据所有入网电动汽车的SA评估值初步确定对每一辆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并通过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一个合理的SA阈值,当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的评估值大于该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有效改善了系统的负荷特性,同时提高了供需两侧的经济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5)

1.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Δt为采样周期长度,对整个优化时域T={1,2,3,...,K}进行采样,对于任意采样点有t∈T,其中K为采样点总数;
S2:令初始采样点t=1为电动汽车接入充电设施的时段;
S3:采集第t个采样点供需两侧的信息;
S4:建立电动汽车EV可调度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即SA综合评估模型;从局域配电网的电能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第l辆电动汽车的历史入网信息及此次入网信息,l=1,2,...,n,综合评估得到电动汽车l可调度能力
建立SA综合评估模型的步骤如下:
S41:读入当前车辆的信息,确定每一个采样点处电动汽车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
式中,为电动汽车l在采样周期Δt内需要保持的荷电状态;Tout,l表示电动汽车预期离网时间;SE,l表示电动汽车l在第t个采样点结束时需要达到的荷电状态;Pc,l、ηc,l分别表示电动汽车l的额定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Tm,l表示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持续时间Tsy,l=Tout,l-Tin,l内所包含的采样点集;SEV,min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期间需要保持的最小荷电状态;
S42:其次确定每一采样点处系统能量补偿需求量和补偿需求状态,补偿需求量为:
Pcom(t)=PW(t)+PPV(t)-LB(t) (2)
补偿状态为:
式中,Pcom(t)、φ(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系统所需功率补偿量;PW(t)、PPV(t)和LB(t)分别表示采样点t处的风机、光伏出力和常规负荷,φG2V、φV2G分别表示系统处于充电、放电补偿需求状态,且φV2G=φG2V=1,φV2GφG2V=0;
S43:选取SA评估指标,建立SA评估体系;
选出四项评估指标,设由评估指标所组成的初始决策矩阵表示为:Q=(qlj)n×4,其中,j=1,2,3,4,四项评估指标包括逆向指标:电动汽车l电池的损耗程度ql1和充电迫切程度ql2;正向指标:EV反向供电能力ql3和EV用户信用度ql4
电动汽车l电池损耗程度ql1以及充电迫切程度ql2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其中:
式中,νTem,l表示温度加速因数;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初始荷电状态S0,l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ΔDOD,i表示电池放电深度DODi对容量衰减的加速因数;Ycyc,l表示电动汽车l的历史充放电循环次数,Tem0,l表示电动汽车l入网时的环境温度;
式中,φG2V表示系统是否需要充电补偿的状态,“是”为1,“否”0;Sl(t-1)表示第t-1个采样点电动汽车的SOC;
EV反向供电能力ql3以及EV用户信用度ql4的属性值分别表示如下:
式中,X表示一定时间周期内第l辆EV参与调度的总次数;分别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的起始时间和预期离网时间;表示第x次参与调度时离开电网的时间;因此,由式(10)可知,对于第x次参与调度时,电动汽车的离网时间越接近预期离网时间电动汽车信用度越大,当电动汽车在完成调度后离网时,信用度为1;
S44:执行SA综合评估方法,过程如下:
对各指标属性值:ql1、ql2、ql3以及ql4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评估矩阵记为:D=(dlj)n×4,其中:
式中,dl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电动汽车l的第j个指标的属性值;对于正项指标ql3和ql4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对于逆向指标ql1和ql2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ξj表示qlj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
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wSj、wOj,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赋权法,利用AHP确定四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时,首先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作为AHP的准则层,其次通过主观衡定四个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重要性来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最后经过一致性检验便可确定四个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标准差和平均值最大化方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比较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属性值的变化程度来确定客观权重,变化程度越高则客观权重越大,反之越小;将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的主客观权重分别组成向量wS、wO,根据乘法组合法融合得出四个评估指标ql1、ql2、ql3以及ql4综合权重系数:进而得出接入局域配电网电动汽车l的SA的值
S5:根据第t个采样点所有入网的电动汽车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调度优先权,并制定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
S6:根据第t个采样点处的所有入网EV的可调度能力,确定该采样周期内的入网车辆的SA阈值;
S7:根据系统功率补偿需求量,考虑步骤S6中的入网车辆SA阈值,修正电动汽车的功率实时分配准则;
S8:t≥K时,即完成该采样时间内的电动汽车的功率分配,t<K时,t=t+1,转至S3,继续对下一个采样周期进行新的功率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供需两侧的信息包括:分布式风、光发电单元出力RES和常规负荷需求;电动汽车l的接入时间Tin,l,期望离网时间Tout,l,电池的容量Qs,l,电池的初始荷电状态S0,l,且0≤S0,l≤1,期望SO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计算如下:
结合步骤S4采样周期内的系统功率补偿需求,电动汽车的功率广义分配准则如下:
式中,Pl(t)表示电动汽车在采样点t处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SA阈值计算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对电动汽车重新进行功率分配执行过程如下:
当可调度能力超过该采样周期内的阈值时,即根据式(13)重新调整该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调整后的调度优先权记为新的实时功率分配准则表示如下:
根据所有入网电动汽车的SA评估值初步确定对每一辆电动汽车的调度优先权,通过在每个采样周期设定一个SA阈值,当电动汽车的优先调度权的评估值大于该阈值时,系统对其重新进行功率分配,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的实时控制。
CN201610974202.5A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384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202.5A CN106384175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202.5A CN106384175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4175A CN106384175A (zh) 2017-02-08
CN106384175B true CN106384175B (zh) 2019-10-11

Family

ID=5795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4202.5A Active CN106384175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41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4454A (zh) * 2017-06-06 2017-08-29 重庆大学 计及电动汽车功率可调控域的最优潮流节点电价计算方法
CN108923536B (zh) * 2018-07-12 2020-09-0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可调度潜力分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93718B (zh) * 2018-08-01 2022-03-11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适应于v2g的选择电动汽车入网调控方法
CN109217290B (zh) * 2018-08-28 2020-12-04 南京理工大学 计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CN109886578A (zh) * 2019-02-25 2019-06-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停车场内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
CN110011342B (zh) * 2019-04-04 2020-09-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集群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优化管理方法
CN111211564B (zh) * 2020-01-17 2021-06-04 南京东博智慧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需求响应方法
CN114148213B (zh) * 2021-11-30 2024-03-0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电网和电动车电网互动协调综合控制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429A (zh) * 2013-08-21 2013-12-04 华北电力大学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CN106004503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李明轩 一种用于频率调节的多电动汽车充电站间功率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7429A (zh) * 2013-08-21 2013-12-04 华北电力大学 用户侧分散储能设备的实时功率分配系统和分配方法
CN106004503A (zh) * 2016-07-08 2016-10-12 李明轩 一种用于频率调节的多电动汽车充电站间功率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timal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ispatching Strategy for 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Customer’s Benefit;YANG Xiaodong 等;《Proceedings of the 35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20160729;第8507-8513页 *
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模型及策略研究;朱忆洋 等;《电气时代》;20160910(第9期);第110-1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4175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4175B (zh)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电动汽车实时控制方法
CN106712061B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可调度能力的日内优先调度方法
CN106972481B (zh) 规模化充电设施接入有源配电网的安全性量化评估方法
CN106410861B (zh) 一种基于可调度能力的微电网优化运行实时控制方法
CN103241130B (zh) 一种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573317B (zh) 一种换电站充放电策略优化控制的方法
CN103903090B (zh) 基于用户意愿和出行规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分配方法
CN104852399B (zh) 光储微网系统的储能容量动态优化方法
CN109657993A (zh) 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能源局域网储能系统自动需求响应方法
CN105068419B (zh) 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0363332A (zh) 一种基于个体行为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
CN108599267B (zh)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出行相关性的机组组合调度方法
CN108376985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建立及节点电压计算方法
CN108805322A (zh) 一种私家车的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
CN106058994B (zh) 一种降低配电网网损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Cheng et al. Coordinated operation strateg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the multi-s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considering the risk of controllable resources
Liang et al. Modeling of PEV charging load based on trip chain theory and the impact of PEV on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6709634A (zh) 一种计及电动汽车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Huang et al. Optimal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within campus microgrids
Hong et al.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Onlin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N114692965A (zh) 基于数模混合驱动的电动汽车集群可调度潜力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285033A (zh)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不确定性的建筑能源优化调度方法
Zhao et al. Location planning of smart charging station based on fuzzy TOPSIS method
Liu et al. Hierarchical and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load
CN110429593A (zh) 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配电最优容载比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