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870A -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4870A
CN103424870A CN2012103527099A CN201210352709A CN103424870A CN 103424870 A CN103424870 A CN 103424870A CN 2012103527099 A CN2012103527099 A CN 2012103527099A CN 201210352709 A CN201210352709 A CN 201210352709A CN 103424870 A CN103424870 A CN 103424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shaft
column vector
cone
birefringece crystal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2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4870B (zh
Inventor
郭汉明
翁晓羽
隋国荣
瑚琦
高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3527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8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扩束镜,将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向外反射镜,与可调扩束镜共有一个中心轴,用于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双折射晶体圆锥体,共有上述中心轴,具有容纳向外反射镜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向外反射镜的锥壁部,对向外反射光束进行双折射使其成为高偏振光束;向内反射组件,共有上述中心轴,具有容纳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壁部,对高偏振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镜,共有上述中心轴,把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

Description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光束产生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柱矢量光束(cylindrical vector beam)由于具有特殊的光束聚焦性质和传播特性可应用到光信息存储、光学显微、平版印刷术,激光加工、光学微操纵、超分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光学系统。
例如,旋转矢量偏振光束可应用于光学显微系统中实现超分辨效应,因为一定的旋转矢量偏振光束经过聚焦后焦点比同一聚焦系统中线偏振光束聚焦的焦点的横向光斑小,实现超分辨效果。柱矢量光束的产生系统是研究和利用旋转矢量偏振光束的必备前提条件。
在先技术中,存在柱矢量光束产生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可调式矢量光束整形系统”,专利号:ZL200410052913.4,该方法存在一些本质不足,主要为:1)所需要必备的条件是系统入射光束需要为旋转矢量偏振光束的特殊形式,比如径向偏振光束或方位角偏振光束,然而,径向偏振光束和方位角偏振光束的产生也属于旋转矢量偏振光束产生范畴,无法实现非旋转矢量偏振光束转化为旋转矢量偏振光束,本质上决定无法实现非相干入射光束向旋转矢量偏振光束的转化过程,对入射光束要求高;2)无法实现出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对的光束横向扩束效应,无法调节出射光束外形尺寸,限制了应用范围;3)无法实现圆环光形矢量光束,对聚焦光学系统中聚焦物镜的高数值孔径区域使用效率低。
国外也有柱矢量光束产生方法公布,参见美国专利US7599069B2,专利名称:Vector beam generator using a passively phase stableoptical interferometer,此方法具有结构复杂、利用光学相干原理导致系统定位要求高、所需要的衍射光学元件不易获得、矢量光束偏振度低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扩束镜,将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向外反射镜,与可调扩束镜共有一个中心轴,用于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双折射晶体圆锥体,共有中心轴,具有容纳向外反射镜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向外反射镜的锥壁部,对向外反射光束进行双折射使其成为高偏振光束;向内反射组件,共有中心轴,具有容纳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壁部,对高偏振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镜,共有中心轴,把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向外反射镜的直径为8.5mm,其横切面顶角为90°。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内曲面为圆柱面,外曲面为圆锥面,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外曲面与中心轴的夹角处于折射晶体的两个折射率参数对应的两个光学全反射角度范围内。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外曲面与中心轴的夹角为40°,中空部直径为8.5mm,锥壁部外直径为11.33mm。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材料为双折射各向异性光学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反射镜与其中向外反射镜机械参数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向内反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向内反射镜。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其中,柱矢量光束的传播方向上沿中心轴对称放置入射二分之一波片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使其成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
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装置产生柱矢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可调扩束镜,使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
通过与可调扩束镜共有一个中心轴的向外反射镜,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
通过与上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且具有容纳向外反射镜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向外反射镜的锥壁部的双折射晶体圆锥体,对外反射光束进行双折射使其成为高偏振光束;
通过与上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且具有容纳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壁部的内反射组件,对高偏振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
通过与上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的反射镜,将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
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通过沿中心轴对称放置的入射二分之一波片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对柱矢量光束进行偏振态调节使其成为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
发明效果与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非旋转矢量偏振光束向柱矢量圆环形光束的转化,对入射光束的偏振态的限制少,对入射光束要求低,使用便利,操作简单、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且可以调节柱矢量光束的偏振态分布和出射光束横向尺寸,调节方法简单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的方位偏振光。
图2(b)为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对称的柱矢量光束。
图2(c)为本实施例中的径向偏振光。
为本发明在本实施中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产生的柱矢量光束示意图。
1-可调扩束镜    2-向外反射镜
3-双折射晶体圆锥体    4-第一向内反射镜
5-第二向内反射镜    6-反射镜
7-旋涡型相位板    8-入射二分之一波片
9-出射二分之一波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作详细阐述。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调扩束镜1为伽利略型。
向外反射镜2的直径为8.5mm,其横切面顶角为90°,向外反射镜2的圆锥顶点指向光入射方向,且与可调扩束镜1共有一个中心轴。
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与上述可调扩束镜1共有一个中心轴,具有容纳向外反射镜2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向外反射镜2的锥壁部。该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的内曲面为圆柱面,外曲面为圆锥面,上述外曲面与中心轴9的夹角处于折射晶体的两个折射率参数对应的两个光学全反射角度范围内。上述外曲面与中心轴的夹角为40°,中空部直径为8.5mm,锥壁部外直径为11.33mm。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的材料为双折射各向异性光学材料。
向内反射组件设有第一向内反射镜4与第二向内反射镜5,第一向内反射镜4、第二向内反射镜5与上述可调扩束镜1共有一个中心轴,具有容纳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的中空部以及环绕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的壁部。
反射镜6与上述可调扩束镜1共有一个中心轴,且与其中向外反射镜2机械参数相同。
柱矢量光束的传播方向上沿中心轴对称放置入旋涡型相位板7、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
步骤1,将入射光束经过可调扩束镜1,使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并射向向外反射镜2。
步骤2,向外反射镜2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光束经过向外反射镜2反射后形成径向传播光束,此时,入射光束所在系统坐标系(x,y,z)与经过向外反射镜2反射之后的坐标系绕z轴旋转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62
轴正方向与z轴正方向相同,根据琼斯矩阵原理,坐标系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63
可表示为:
此外,根据光路转折关系,向外反射镜2与向内反射镜4的矩阵T2、T4表示为:
T 2 = T 4 = 0 0 1 0 1 0 1 0 0 ;
步骤3,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的外曲面与上述中心轴的夹角α处于双折射晶体的寻常光与非寻常光所对应的两个光学全反射角度范围内,如果寻常光折射率no大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寻常光与非寻常光所对应的全反射角分别为αo、αe,其中αo=asin(1/no)、αe=asin(1/ne),因为α大于寻常光的全反射角αo,小于非寻常光的全反射角αe,所以向外反射光束经过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后寻常光全反射,而非寻常光透射,由于寻常光与非寻常光均为线偏振光,由此得到由非寻常光所组成的高偏振光束;反之,如果寻常光折射率no小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则得到由寻常光所组成的高偏振光束。
寻常光与非寻常光分别是沿着其所在坐标系的x轴及y轴偏振光,由于入射光束坐标系经向外反射镜2反射后转换成左手坐标系,即由入射坐标系(x,y,z)转换为(z,y,x),因此,针对不同材料的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其矩阵表示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寻常光折射率no小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即得到寻常光所组成的高偏振光束,此时矩阵表示Po为:
P o = 0 0 0 0 0 0 0 0 1 ;
第二种是寻常光折射率no大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即得到寻常光所组成的高偏振光束,此时矩阵表示Pe为:
P e = 0 0 0 0 1 0 0 0 0 ;
本实施例中,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材料采用方解石,而方解石所对应的寻常光折射率no大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即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矩阵表示应为Pe,向外反射光束经过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后得到由非寻常光所组成的高偏振光束。
步骤4,由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出射的高偏振光束经过第一向内反射镜4反射后,光束所在坐标系绕Z轴旋转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73
角转换成系统坐标系,最终高偏振光束合成为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因此,由向外反射镜、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和第一向内反射镜4组成总的矩阵表示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所对应的寻常光折射率no小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此时总的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74
因为Mo第三行第三列均为0,所以Mo可表示为二维矩阵形式,即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1
第二种是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所对应的寻常光折射率no大于非寻常光折射率ne,此时总的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2
同理,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3
若入射光束偏振态为Ei=[1hi]T,其中h为实数,T代表转置矩阵,则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从第一向内反射镜4出射光束偏振态Eo=MoEi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4
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从第一向内反射镜4出射光束偏振态Ee=MeEi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5
其中,Ee代表具有相位调制因子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86
的方位偏振光,其偏振方向如图3a所示;而Eo代表具有相位调制因子的径向偏振光,其偏振方向如图3c所示,图3中箭头为光束偏振方向。
本实施例中,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材料为方解石,则得到出射光束为由非寻常光组成的高偏振光束,该光束经过第一向内反射镜4反射后形成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偏振态为Ee,如图3a所示,光束偏振方向沿着光束半径切线方向,即得到方位偏振光;
步骤5,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经过第二向内反射镜5和反射镜6后得到以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该柱矢量光束光束尺寸可以自由调制。若入射光束偏振态Ei中h=1,则Eo、Ee相位调制因子可分别化简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2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产生的柱矢量偏振光,旋涡型相位板7透过率分别取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4
则经过旋涡型相位板7的出射光束矩阵表示分别为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5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6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7
Er、Ea分别为设有相位调制因子的圆环形高偏振度径向偏振光束及方位偏振光。
本实施例中,第二向内反射镜5利用材料内全反射圆锥面实现,反射镜6与向外反射2镜机械参数相同,因为从圆锥面反射镜6出射光束的偏振态为Ee,旋涡型相位板7的透过率取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9
则可得到无相位调制因子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Ea。通过调节本方法中的轴向位置可以调节出射光束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在旋涡型相位板7的出射光束上依次设置有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则以上两个波片总的矩阵表示N为:
N = cos 2 β - sin 2 β sin 2 β cos 2 β ;
β为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光轴之间的夹角;针对Er、Ea两种情况,由出射二分之一波片8的出射光束的偏振态分别可表示为Egr=NEr和Ega=NEa,即,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0911
Figure BDA00002162362700101
由Egr、Ega可知,通过调节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光轴之间的夹角β可以改变柱矢量光束偏振态分布,由于本实施例中空双折射晶体圆锥体3材料为方解石,此时,由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出射的柱矢量光束偏振态为Ega;现定义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光轴重合时,β为0;保持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光轴不变,转动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当顺时针旋转时,β为正,反之,为负。当β为0度时,由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出射的光束偏振态如图3a所示,为方位偏振光;当β为-45度时,由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出射的光束偏振态如图3c所示,为径向偏振光;当β为任意值时,由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出射的光束偏振态如图3b所示,其光束偏振方向与径向的夹角φ0等于π/2+2β,由此得到旋转对称的柱矢量光束。以上通过沿中心轴对称放置的入射二分之一波片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对柱矢量光束进行偏振态调节使其成为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
实施方式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通过沿中心轴对称放置的反射镜6、入射二分之一波片8、出射二分之一波片9,对柱矢量光束进行偏振态调节使其成为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从而调节柱矢量光束的偏振态分布和出射光束横向尺寸,调节方法简单便利。

Claims (10)

1.一种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扩束镜,将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
向外反射镜,与所述可调扩束镜共有一个中心轴,用于对所述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所述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所述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
双折射晶体圆锥体,共有所述中心轴,具有容纳所述向外反射镜的中空部以及环绕所述向外反射镜的锥壁部,对所述向外反射光束进行双折射使其成为高偏振光束;
向内反射组件,共有所述中心轴,具有容纳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中空部以及环绕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壁部,对所述高偏振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所述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所述中心轴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
反射镜,共有所述中心轴,把所述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为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向外反射镜的直径为8.5mm,其横切面顶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内曲面为圆柱面,外曲面为圆锥面,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外曲面与中心轴的夹角处于折射晶体的两个折射率参数对应的两个光学全反射角度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外曲面与中心轴的夹角为40°,中空部直径为8.5mm,锥壁部外直径为11.3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材料为双折射各向异性光学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反射镜与其中所述向外反射镜机械参数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向内反射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向内反射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柱矢量光束的传播方向上沿中心轴对称放置入射二分之一波片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使其成为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
9.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产生柱矢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可调扩束镜,使入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束;
通过与所述可调扩束镜共有一个中心轴的向外反射镜,对平行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所述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所述中心轴的向外反射光束;
通过与所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且具有容纳所述向外反射镜的中空部以及环绕所述向外反射镜的锥壁部的双折射晶体圆锥体,对外反射光束进行双折射使其成为高偏振光束;
通过与所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且具有容纳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中空部以及环绕所述双折射晶体圆锥体的壁部的内反射组件,对所述高偏振光束进行反射使其成为沿所述中心轴的垂直方向射向所述中心轴的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
通过与所述中心轴共有一个中心轴的反射镜,将所述圆环形高偏振度柱矢量光束反射为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柱矢量光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产生柱矢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沿所述中心轴对称放置的入射二分之一波片和出射二分之一波片,对所述柱矢量光束进行偏振态调节使其成为特殊偏振态柱矢量光束。
CN201210352709.9A 2012-09-19 2012-09-19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709.9A CN103424870B (zh) 2012-09-19 2012-09-19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709.9A CN103424870B (zh) 2012-09-19 2012-09-19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870A true CN103424870A (zh) 2013-12-04
CN103424870B CN103424870B (zh) 2015-10-28

Family

ID=4964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270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4870B (zh) 2012-09-19 2012-09-19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487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7939A (zh) * 2014-09-23 2015-01-21 武汉博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角向偏振的激光器尾镜组件
CN10456890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柱矢量光束增强拉曼光谱装置及方法
CN105865346A (zh) * 2016-03-02 2016-08-17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贴片零件测高仪
CN108597544A (zh) * 2018-05-10 2018-09-28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束超分辨光存储的小型化光路系统
CN109193317A (zh) * 2018-10-17 2019-01-11 云南大学 一种基于晶体圆锥镜可调谐双高斯空心激光器
CN109212767A (zh) * 2018-09-30 2019-01-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激光合束系统
WO2019015902A1 (de) * 2017-07-21 2019-01-24 Asphericon Gmbh Polarisationswandler mit reflektiver axikonopti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069B2 (en) * 2005-05-06 2009-10-0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Vector beam generator using a passively phase stable optical interferometer
CN201373952Y (zh) * 2009-01-22 2009-12-30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光学微分实现柱矢量光束的系统
CN201378236Y (zh) * 2009-01-22 2010-01-06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计算全息产生柱矢量光束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069B2 (en) * 2005-05-06 2009-10-0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Vector beam generator using a passively phase stable optical interferometer
CN201373952Y (zh) * 2009-01-22 2009-12-30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光学微分实现柱矢量光束的系统
CN201378236Y (zh) * 2009-01-22 2010-01-06 上海理工大学 利用计算全息产生柱矢量光束的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7939A (zh) * 2014-09-23 2015-01-21 武汉博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角向偏振的激光器尾镜组件
CN104297939B (zh) * 2014-09-23 2016-09-28 武汉博问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角向偏振的激光器尾镜组件
CN10456890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柱矢量光束增强拉曼光谱装置及方法
CN105865346A (zh) * 2016-03-02 2016-08-17 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t贴片零件测高仪
WO2019015902A1 (de) * 2017-07-21 2019-01-24 Asphericon Gmbh Polarisationswandler mit reflektiver axikonoptik
DE102017116477B4 (de) 2017-07-21 2021-08-19 Asphericon Gmbh Polarisationswandler mit reflektiver Axikonoptik, Laseroptik,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arisationswandlers
CN108597544A (zh) * 2018-05-10 2018-09-28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束超分辨光存储的小型化光路系统
CN109212767A (zh) * 2018-09-30 2019-01-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激光合束系统
CN109212767B (zh) * 2018-09-30 2020-11-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激光合束系统
CN109193317A (zh) * 2018-10-17 2019-01-11 云南大学 一种基于晶体圆锥镜可调谐双高斯空心激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870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4870B (zh) 产生柱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CN109085667B (zh) 一种超表面消色差线偏光透镜
CN103424880B (zh) 偏振棱镜产生柱矢量偏振光束的装置
CN101403823B (zh) 一种矢量圆环形光束整形装置
CN109490201A (zh) 一种基于光束整形的结构光生成装置和方法
CN101363964B (zh) 可调式圆环形矢量光束产生系统
CN104914492A (zh) 可调贝塞尔光束产生装置及其高阶圆环达曼光栅的设计方法
CN111007587A (zh) 一种全介质、宽带偏振与相位调控超表面及远场超分辨聚焦器件
CN101387759A (zh) 一种光束偏振态调节整形系统
US9323052B2 (en) Lithography pupil shaping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off-axis illumination mode
CN104849779B (zh) 一种能产生长距离Bessel光束的光学元件
CN109782451B (zh) 一种利用光束空间相干结构实现角锥场整形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26248A (zh) 一种利用正交线偏振光束控制焦点旋转的方法
CN104238135B (zh) 一种双焦点距离控制装置
IL271756B2 (en) New constructions of X-ray lenses for convergence of X-rays
CN101975992B (zh) 基于位相与偏振的焦深扩展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31855B (zh) 一种环形光束变换装置及变换方法
CN105242404A (zh) 一种基于切趾波带片产生局域空心光束的方法
Liu et al. Focusing properties of elliptical mirror with an aperture angle greater than π
CN101382663A (zh) 旋转矢量偏振光束产生系统
Cui et al. Foc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vortex passing through a Fresnel zone plate
CN201278056Y (zh) 一种光束整形装置
Ta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 Gaussian focus embedded within spiral patterns in common-path interferometry with phase apertures
GB2512323A (en) Laser beam intensity profile modulator for top hat beams
Zhou et al. A super-oscillatory step-zoom metalens for visible ligh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