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818A -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4818A CN103424818A CN2012101533127A CN201210153312A CN103424818A CN 103424818 A CN103424818 A CN 103424818A CN 2012101533127 A CN2012101533127 A CN 2012101533127A CN 201210153312 A CN201210153312 A CN 201210153312A CN 103424818 A CN103424818 A CN 103424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 light
- conversion component
- transmission module
- cor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及光波导,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均包括电路基板、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及盖体,该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间隔装设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盖体装设于电路基板上,该盖体上对应该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开设有两个通孔。该电路基板上设有定位部,该盖体上设有卡持部,该盖体上的卡持部与该电路基板上的定位部卡持相接,以将该盖体装设于电路基板上;该盖体背离该定位部的一侧设有卡设部;该光波导对应该卡设部形成有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卡设部卡持相接以将该光波导装设于盖体上。本发明提供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可拆解进行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重复拆解使用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通信有高速化、大容量化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光通信中,需采用光学元件进行光电讯号的转换。现有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封装时,光学元件封装在电路基板上,一盖体通过UV固化胶固定于电路基板并位于光学元件上方,光纤通过UV固化胶固定于盖体上并通过透镜与光学元件进行光耦合。然而,UV固化胶固化为不可逆过程。由于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封装过程中,对于各元件位置的精度要求很高,当元件位置出现偏差时,盖体不能拆解进行重复利用,而光纤则需裁剪掉被粘贴部分才能进行循环利用,致使成本提高,也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重复拆解利用以降低成本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一种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及连接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间进行光传输的光波导,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均包括电路基板、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及盖体,该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间隔装设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盖体装设于电路基板上,该盖体上对应该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开设有两个通孔。该电路基板设有定位部,该盖体上设有卡持部,该盖体上的卡持部与该电路基板上的定位部卡持相接,以将该盖体装设于电路基板上;该盖体背离该定位部的一侧设有卡设部;该光波导对应该卡设部形成有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卡设部卡持相接以将该光波导可拆卸地装设于盖体上。
本发明提供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电路基板设有定位部,盖体上对应定位部设有卡持部,从而盖体不需用UV固化胶或者其它胶就可通过定位部与卡持部直接卡持配合装设于电路基板上。盖体上还设有卡设部,光波导对应卡设部设有插接部,从而将光波导装设于盖体上。因此,盖体可以进行拆解进行重复利用,而光波导也不需进行裁剪切割就可进行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100 |
第一光电转换组件 | 20 |
电路基板 | 22、42 |
底面 | 224 |
安装面 | 226 |
装设槽 | 2262 |
定位部 | 2264 |
发光元件 | 24、44 |
受光元件 | 26、46 |
盖体 | 28、48 |
本体 | 282 |
第一通孔 | 2824、4824 |
第二通孔 | 2826、4826 |
卡设部 | 2828 |
卡持部 | 284 |
第二光电转换组件 | 40 |
光波导 | 60 |
第一芯层 | 62 |
第一耦光端 | 624 |
第二芯层 | 64 |
第二耦光端 | 642 |
包层 | 66 |
插接部 | 662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100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及连接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之间的光波导60。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用于进行转换光电信号,光波导60用于传输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之间的光信号。本实施例中,光波导60为柔性光波导。
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包括电路基板22、发光元件24、受光元件26及盖体28。发光元件24与受光元件26间隔装设于电路基板22上,盖体28与电路基板22卡持相接并位于发光元件24及受光元件26的上方。
电路基板22包括相对设置的底面224及安装面226。安装面226上凹设有一个装设槽2262。安装面226上邻近装设槽2262的两端对称地凹设有两个定位部2264。电路基板22可由树脂、玻璃或陶瓷等具有绝缘性的材质形成。电路基板22还布设有电路(图未示),以用于驱动及控制发光元件24及受光元件26或其它组件(图未示)工作。
发光元件24与受光元件26间隔装设于装设槽2262内。发光元件24与电路基板22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用于将其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受光元件26与电路基板22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用以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24为激光二极管,受光元件26为光电二极管,并通过锡球阵列固定装设于装设槽2262的底部上,以能够进行循环利用。可以理解,发光元件24与受光元件26也可通过银胶固定装设于电路基板22上。
盖体28包括本体282及凸设于本体282上的两个卡持部284。本体282大致呈板状,其上对应发光元件24贯通开设有第一通孔2824,对应受光元件26贯通开设有第二通孔2826。本体282两端凹设有呈槽状的卡设部2828。卡持部284凸设于本体282背离卡设部2828一侧,其插设于电路基板22上的定位部2264中并与定位部2264卡持配合,以将盖体28装设于电路基板22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2824与第二通孔2826的孔径与发光元件24的发光面积及受光元件26的受光面积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结构几乎相同,其包括电路基板42、发光元件44、受光元件46及盖体48。发光元件44与受光元件46间隔装设于电路基板42上,盖体48与电路基板42卡持相接并位于发光元件44及受光元件46的上方。其中,盖体48的第一通孔4824对应受光元件46,第二通孔4826对应发光元件44,以方便与光波导60组装于一起。可以理解,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结构可完全设置成一样。
光波导60包括第一芯层62、第二芯层64及包覆于第一芯层62、第二芯层64上的包层66。构成第一芯层62及第二芯层64的材料相同,其折射率高于包层66材料,以使光信号于光路中全反射,从而沿设计之光路传输。第一芯层62与第二芯层64平行设置,且结构形状相似,均大致呈U形。光波导60上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耦光端624,其为第一芯层62的端部朝向电路基板22延伸并包覆较薄的包层66构成。第一芯层62的端面露出包层66。其中一个第一耦光端624穿设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第二通孔2826,并与位于第二通孔2826下方的受光元件26对准,另一个第一耦光端624穿设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第一通孔4824,并与位于第一通孔4824下方的发光元件24对准。
光波导60的端部上还设置有第二耦光端642,其为第二芯层64的端部朝向电路基板22延伸并包覆较薄的包层66构成。第二芯层64的端面露出包层66。一个第二耦光端642穿设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第一通孔2824,并与该第一通孔2824下方的发光元件24对准;另一个第二耦光端642穿设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第二通孔4826,并与第二通孔4826下方的受光元件26对准。包层66的外表面上,邻近第一耦光端624及第二耦光端642对应盖体28上的卡设部2828分别凸设并朝向盖体28弯折形成插接部662,以与盖体28上的卡设部2828卡持配合,从而将光波导60固定装设于盖体28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耦光端624、第二耦光端642与第一通孔2824孔径及第二通孔2826的孔径相匹配,以避免漏光。
组装时,先将发光元件24及受光元件26通过锡球阵列间隔焊接于电路基板22上的装设槽2262内。再将盖体28盖设于电路基板22上,且卡持部284插设于定位部2264中并与定位部2264卡持于一起,即完成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组装。其后,按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方式完成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组装,只是将受光元件46对应第一通孔4824,发光元件44对应第二通孔4826。之后,将光波导60的插接部662插设卡持于卡设部2828上。其中,第一耦光端624穿过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第二通孔2826,并与受光元件26对准;另一个第一耦光端624穿过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第一通孔4824,并与发光元件44对准;第二耦光端642穿过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第二通孔4826,并发光元件44对准;另一个第二耦光端642穿过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第一通孔2824,并与受光元件26对准。即完成光电转换传输模块100的组装。
使用时,当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发光元件24接收到电路基板22上驱动电路传过来的电信号,其将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发射到与其对准的第二耦光端642。光信号沿第二芯层64传输,并到达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相接的另一第二耦光端642。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受光元件46接收到由第二芯层64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将信号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传输到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同样,当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的发光元件24接收到电信号,其将电该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发射到与其对准的第一耦光端624。光信号沿第一芯层62传输,并到达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相接的另一第一耦光端624。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的受光元件26接收到由第一芯层62传输过来的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将信号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传输到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
本发明提供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100,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组件20、第二光电转换组件40及光波导60。电路基板22设有定位部2264,盖体28上对应定位部2264设有卡持部284,从而盖体28不需用UV固化胶或者其它胶,而是通过定位部2264与卡持部284直接卡持配合装设于电路基板22上。盖体28上还设有卡设部2828,光波导60对应卡设部2828设有插接部662,以将光波导60装设于盖体28上。盖体28可以进行拆解进行重复利用,而光波导60也不需进行裁剪切割就可进行重复利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及组装成本。此外,由于不需胶体进行固定,避免了胶体引起的溢胶等问题,且方便了封装。另外,发光元件24、44及受光元件26、46通过锡球阵列焊接于装设槽的底部上代替了传统上用银胶的固定方式。
可以理解,光波导60的插接部662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盖体28上的卡设部2828的位置对应插接部662的位置与数量;可以将插接部662设置成孔状,对应地卡设部2828设置成柱状以插入插接部662中卡持配合。
可以理解,电路基板22的定位部2264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盖体28上的卡持部284的位置对应定位部2264的位置与数量;可以将定位部2264凸设成柱状,对应地盖体28上的卡持部284设置成孔状,以将定位部2264插入卡持部284中卡持配合。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包括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及连接于该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间进行光传输的光波导,该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与该第二光电转换组件均包括电路基板、发光元件、受光元件及盖体,该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间隔装设于该电路基板上;该盖体装设于电路基板上,该盖体上对应该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开设有两个通孔;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基板上设有定位部,该盖体上对应设有卡持部,该盖体上的卡持部与该电路基板上的定位部卡持相接,以将该盖体与该电路基板可拆卸地装设于一起;该盖体上背离该定位部的一侧设有卡设部,该光波导对应该卡设部形成有插接部,该插接部与该卡设部卡持相接以将该光波导可拆卸地装设于盖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基板上凹设有装设槽,该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间隔装设于装设槽的底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通过锡球阵列焊接于装设槽的底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波导包括第一芯层及包覆于第一芯层的包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波导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耦光端,第一耦光端由第一芯层朝向电路基板延伸而成,一个第一耦光端穿设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的一个通孔并与该第二光电转换组件的发光元件对准,另一第一耦光端穿设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的一个通孔并与该第二光电转换组件的受光元件对准,以实现将信号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传入第一光电转换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的孔径与该第一芯层端部的宽度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波导还包括第二芯层,该第二芯层由包层包覆,并与第一芯层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波导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耦光端,第二耦光端由第二芯层朝向电路基板延伸而成,一个第二耦光端穿设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的另一个通孔并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的发光元件对准,另一第二耦光端穿设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的另一个通孔并与第二光电转换组件的受光元件对准,以实现将信号从第一光电转换组件传入第二光电转换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通孔的孔径与该第二芯层端部的宽度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转换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芯层、第二芯层的折射率高于包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533127A CN103424818A (zh) | 2012-05-17 | 2012-05-17 |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533127A CN103424818A (zh) | 2012-05-17 | 2012-05-17 |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4818A true CN103424818A (zh) | 2013-12-04 |
Family
ID=4964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533127A Pending CN103424818A (zh) | 2012-05-17 | 2012-05-17 |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481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3363A (zh) * | 1985-05-13 | 1986-11-19 | Amp公司 | 电气接插件 |
US20020181882A1 (en) * | 1996-12-31 | 2002-12-05 | Hibbs-Brenner Mary K. | Flexible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
US20050013554A1 (en) * | 2003-05-19 | 2005-01-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Opto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arrangements |
US20060269288A1 (en) * | 2005-05-31 | 2006-11-30 |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optical harness |
US20070267569A1 (en) * | 2006-05-17 | 2007-11-22 | Fuji Xerox Co., Ltd. |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20080013880A1 (en) * | 2006-03-31 | 2008-01-17 | 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 | Optical circuit board, an optical backplane and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2
- 2012-05-17 CN CN2012101533127A patent/CN10342481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3363A (zh) * | 1985-05-13 | 1986-11-19 | Amp公司 | 电气接插件 |
US20020181882A1 (en) * | 1996-12-31 | 2002-12-05 | Hibbs-Brenner Mary K. | Flexible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
US20050013554A1 (en) * | 2003-05-19 | 2005-01-20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Opto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arrangements |
US20060269288A1 (en) * | 2005-05-31 | 2006-11-30 |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 High density optical harness |
US20080013880A1 (en) * | 2006-03-31 | 2008-01-17 | 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 | Optical circuit board, an optical backplane and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70267569A1 (en) * | 2006-05-17 | 2007-11-22 | Fuji Xerox Co., Ltd. |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81205B (zh) | 光电复合配线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US9028156B2 (en) | Optical modul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dium | |
JP5246136B2 (ja) | 光送受信器 | |
JP5457656B2 (ja) | 光電気変換装置 | |
US8608390B2 (en) |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 |
US8942525B2 (en)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 |
US7457492B2 (en) | Multichannel optical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ultichannel opticalcommunication module | |
CN103383483A (zh) | 一种基于45°光纤阵列的并行光学发射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2037896B1 (ko) | 다채널 광모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US9071353B2 (en) | Optical module,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 |
CN102375185A (zh) | 光收发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049323B (zh) | 光模块 | |
US8888381B2 (en) | Optical module base and optical module | |
US20130170799A1 (en) |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 |
JP2011215547A (ja) | 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 |
CN103424818A (zh) | 光电转换传输模块 | |
TWI767609B (zh) | 光收發模組及光收發裝置 | |
CN207352218U (zh) | 一种双端面光纤阵列 | |
JP2009229601A (ja) | 光モジュール | |
JP2016200623A (ja) | 光配線基板、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アクティブケーブル | |
TW201346365A (zh) | 光電轉換傳輸模組 | |
TW201346367A (zh) | 光纖連接組件及其使用之光電轉換模組 | |
CN103424817A (zh) | 光纤连接组件及其使用的光电转换模组 | |
CN105334589A (zh) | 双向光传输次组件 | |
KR101082988B1 (ko) | 연성 광보드 상의 광소자 집적 구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