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3663A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3663A CN103423663A CN2012101610833A CN201210161083A CN103423663A CN 103423663 A CN103423663 A CN 103423663A CN 2012101610833 A CN2012101610833 A CN 2012101610833A CN 201210161083 A CN201210161083 A CN 201210161083A CN 103423663 A CN103423663 A CN 103423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
- backlight module
- reflector plate
- blooming group
- bloo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光源、一光学膜组以及一反射片。光源面朝一第一方向。光学膜组一侧邻近于该光源上方且平行该第一方向。反射片一侧邻近光源下方且与光学膜组间隔设置,并在第一方向上自距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起朝光学膜组弯曲,且反射片在其切线方向与第一方向夹一渐大之锐角,直到邻近该光学膜组的位置为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反射片反射而射至光学膜组。借由反射片的弯曲设计,使光源发出的光线能经反射片反射至光学膜组,取代先前技术的导光板,而达到降低成本及轻量化背光模块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面板被广泛的运用于现今的生活中,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及电视等等电子产品。然而,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一般采用背光模块来提供液晶面板光源。
而一般背光模块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通常用于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以及通常用于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图1是现有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示意图,该侧光式背光模块1包含一导光板11、一光源12、一光学膜组13及一反射片14。光源12设置在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处,光学膜组13设置在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2,反射片14设置在出光面112的相反面。光源12射出的光由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1后,经反射而由出光面112射出,再送入光学膜组13作为后续液晶面板的利用。
但是导光板成本高,且对于追求侧光式背光模块的轻量化而言,导光板的重量是一可改善的重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轻量化的背光模块。
于是,本发明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光源、一光学膜组以及一反射片。
该光源面朝一第一方向。该光学膜组一侧邻近于该光源上方且平行该第一方向。该反射片一侧邻近该光源下方且与该光学膜组间隔设置,并在该第一方向上自距该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起朝该光学膜组弯曲,且该反射片在其切线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夹一渐大之锐角(换言之,该反射片的切平面与该第一方向之夹角为锐角,且沿该第一方向逐渐增大),直到邻近该光学膜组的位置为止。该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该反射片反射而射至该光学膜组。
本发明背光模块还包含数个设置于该反射片下方的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在该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并支撑该反射片。
本发明背光模块,每一支撑单元包括数个垂直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支撑柱,及一沿垂直该第一方向之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长形支撑平台,该反射片具有数个分别供其中一对应支撑柱穿伸的穿孔,且自距该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起,越远离该光源的支撑平台的顶面越靠近该光学膜组,并且供该反射片抵靠设置。
本发明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平行该光学膜组且位于该反射片下方的背板,该背板具有数个分别供一对应支撑柱的一端插设的固定孔,且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用以支撑该光学膜组。
本发明背光模块还包含一供该光源设置并邻近该光学膜组一侧的固定件,该光源包括一电路板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LED芯片,该固定件包括一垂直该第一方向设置的长条状固定件本体、一自该固定件本体上半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上延伸壁、一自该固定件本体下半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下延伸壁、二分别自该上延伸壁及该下延伸壁相向延伸的卡壁、一由所述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界定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一朝向该第一方向的开口,且该滑槽供该电路板容置固定。
本发明背光模块,该固定件的滑槽还具有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后开口,该后开口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的后端;该固定件还包括一连接于该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的前端的侧壁,该后开口供该光源的电路板滑入该滑槽,该侧壁用以挡止该电路板。
本发明背光模块,该固定件还包括一自该上延伸壁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供该光学膜组设置固定。
本发明背光模块,该固定件本体由数个平行该第一方向的散热鳍片组成。
本发明背光模块还包含另一在该第一方向上与前述光源间隔相向的光源,该光学膜组位于所述二光源上方,且该反射片的两相反侧分别邻近对应一光源下方且与该光学膜组间隔设置,该反射片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该光学膜组弯曲直到邻近该光学膜组的位置后,继续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远离该光学膜组弯曲,且以该反射片的切线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夹一渐小之锐角(换言之,该反射片的切平面与该第一方向之夹角为锐角,且沿该第一方向逐渐减小)远离该光学膜组,并在距离该另一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开始不弯曲,使该反射片中央朝该光学膜组隆起,并形成二对称曲面。
本发明背光模块,该光学膜组包括一邻近所述二光源的扩散板,及至少一叠置于该扩散板上的光学膜。
本发明之功效在于:借由反射片的弯曲设计,而让光源发出的光线能经反射片反射至光学膜组,取代先前技术的导光板而能降低成本及轻量化背光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现有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一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固定件与一光源;
图5是图4取Ⅴ-Ⅴ直线的剖面图;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固定件与该光源;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数个支撑单元、一背板、二固定件与二光源;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反射片、所述支撑单元、该背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光源;
图9是一剖面图,说明本发明背光模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二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且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参阅图2与图3为本发明背光模块之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背板2、一反射片3、二光源4、数个支撑单元5、二固定件6及一光学膜组7。
背板2为长方形的水平板体,且用来承载支撑单元5及固定件6,并具有数个间隔的固定孔21。
两固定件6沿一平行该背板2的第一方向A彼此间隔地设置于背板2的两相对侧。以位于右侧的固定件6举例来说,参阅图4与图5,该固定件6包括一垂直第一方向A设置的长条状固定件本体61、一自固定件本体61上半部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上延伸壁62、一自固定件本体61下半部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下延伸壁63、二分别自上延伸壁62及下延伸壁63相向延伸的卡壁64、一由所述固定件本体61、上延伸壁62、下延伸壁63与卡壁64界定的滑槽65、一连接于固定件本体61、上延伸壁62、下延伸壁63与卡壁64的前端的侧壁68,及一自上延伸壁62沿第一方向A延伸并供光学膜组7(见图3)设置固定的支撑板66。固定件本体61之远离该滑槽65的表面形成数个散热鳍片。
前述两卡壁64未相连,该滑槽65因此具有一朝向第一方向A的开口69,此外,该滑槽65还具有一垂直第一方向A的后开口67,后开口67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61、上延伸壁62、下延伸壁63与卡壁64的后端。也就是说,后开口67与侧壁68是分别位于固定件6的前、后两相反端。
参阅图2及图4,两光源4分别设置于固定件6内。每一光源4包括一细长板状的电路板41,及数个间隔设置于电路板41上的LED芯片42。电路板41容置固定于滑槽65,LED芯片42沿电路板41的长轴方向排列,并且由固定件6的开口69外露,而使两光源4的LED芯片42相向发光。由于电路板41与固定件本体61相贴附,而能够让LED芯片42产生的热传导至固定件本体61,再借由散热鳍片散出。
参阅图4、图5及图6,电路板41垂直该下延伸壁63,并以平行于固定件本体61长轴的方向,由后开口67滑入滑槽65,并在完全滑入滑槽65后受到侧壁68的挡止而定位。这种抽取式的固定件6结构,让光源4可以轻易的组装与更换。
此外,LED芯片42芯片的数目单复数不拘,主要是看实际产品尺寸以及对亮度的需求,并不以本实施例所示为限。
参阅图3与图7,支撑单元5位于两固定件6之间,并在第一方向A上间隔排列的设置于背板2上。每一支撑单元5包括数个垂直该第一方向A间隔排列并插设于固定孔21的支撑柱51,及一沿垂直第一方向A之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支撑柱51的长形支撑平台52。其中一支撑单元5位于背板2的中央,也就是说该支撑单元5分别与两光源4的垂直距离相等,其余支撑单元5则对称地分布于中央支撑单元5的两侧,且最外侧的两支撑单元5是分别位于对应邻近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所述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是自邻近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起往中央的支撑单元5止,越远离光源4的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越远离背板2,但中央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并不会高于固定件6的支撑板66顶面。在实际的设置上,为了方便说明,以其中一侧的支撑单元5作说明。首先选定自邻近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的位置,并在此位置上设置一支撑单元5,调整此处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与下延伸壁63的上表面(也就是面向支撑板66的一面)同高;接着调整位于背板2中央的支撑单元5,使其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与光学膜组7间保持一适当的距离,并在最外侧的支撑单元5与中央的支撑单元5间设置一支撑单元5,并调整该支撑单元5的支撑平台52高度位于最外侧的支撑平台52与中央的支撑平台52之间,且所述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可设计为具有弧度,使所述三个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能够以一平滑曲线相连。
参阅图3与图8,反射片3最外两侧分别位于一对应的光源4下并固定于下延伸壁63。反射片3具有数个分别供其中一对应支撑柱51穿伸的穿孔31,且反射片3用胶合的方式抵靠且固定设置于支撑平台52的顶面521,而让反射片3在第一方向A上自距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起朝光学膜组7弯曲,且反射片3在其切线方向与第一方向A夹一渐大之锐角,直到邻近光学膜组7的位置后,继续在第一方向上A朝远离光学膜组7弯曲,且以反射片3的切线方向与第一方向A夹一渐小之锐角远离光学膜组7,并在距离另一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开始不弯曲,使反射片3中央朝上隆起,并形成二对称曲面。
参阅图2与图3,光学膜组7平行于第一方向A地位于反射片3上方,并且两侧设置固定于固定件6的支撑板66上,并同时受到支撑柱51的支撑。具体而言,光学膜组7包括一邻近所述二光源4的扩散板72,及至少一叠置于扩散板72上的光学膜71,其中,光学膜71可以是增亮膜、菱镜片、扩散片等其中之一,其数量可以是数个,也可以是多种光学膜71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光学膜组7与反射片3的中央隆起处恒保持一距离,此距离可以视实际需求做调整,如光线经反射片3反射后的出光量等。
光源4发出的光线经反射片3反射而射至光学膜组7,再由光学膜组7将光导入液晶面板(图未示)作后续的应用,例如:应用于LCD监视器、光学广告牌等等。
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二较佳实施例只有一光源4,且反射片3只从一侧距光源4发出光强度50%处起朝光学膜组7弯曲,形成一平滑曲面,也就是说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反射片3相当于第一较佳实施例反射片3的其中一半。
综上所述,本发明借由弯曲的反射片3,并配合支撑单元5,而让光源4发出的光线能经反射片3反射至光学膜组7,取代先前技术的导光板而能降低成本,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至少一光源、一光学膜组以及一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该光源面朝一第一方向,该光学膜组一侧邻近于该光源上方且平行该第一方向,该反射片一侧邻近该光源下方且与该光学膜组间隔设置,并在该第一方向上自距该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起朝该光学膜组弯曲,且该反射片在其切线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夹一渐大之锐角,直到邻近该光学膜组的位置为止;该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该反射片反射而射至该光学膜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数个设置于该反射片下方的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在该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列并支撑该反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单元包括数个垂直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支撑柱,及一沿垂直该第一方向之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长形支撑平台,该反射片具有数个分别供其中一对应支撑柱穿伸的穿孔,且自距该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起,越远离该光源的支撑平台的顶面越靠近该光学膜组,并且供该反射片抵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平行该光学膜组且位于该反射片下方的背板,该背板具有数个分别供一对应支撑柱的一端插设的固定孔,且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用以支撑该光学膜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供该光源设置并邻近该光学膜组一侧的固定件,该光源包括一电路板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LED芯片,该固定件包括一垂直该第一方向设置的长条状固定件本体、一自该固定件本体上半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上延伸壁、一自该固定件本体下半部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下延伸壁、二分别自该上延伸壁及该下延伸壁相向延伸的卡壁、一由所述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界定的滑槽,该滑槽具有一朝向该第一方向的开口,且该滑槽供该电路板容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滑槽还具有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后开口,该后开口位于所述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的后端;该固定件还包括一连接于该固定件本体、上延伸壁、下延伸壁与卡壁的前端的侧壁,该后开口供该光源的电路板滑入该滑槽,该侧壁用以挡止该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还包括一自该上延伸壁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供该光学膜组设置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本体由数个平行该第一方向的散热鳍片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另一在该第一方向上与前述光源间隔相向的光源,该光学膜组位于所述二光源上方,且该反射片的两相反侧分别邻近对应一光源下方且与该光学膜组间隔设置,该反射片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该光学膜组弯曲直到邻近该光学膜组的位置后,继续在该第一方向上朝远离该光学膜组弯曲,且以该反射片的切线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夹一渐小之锐角远离该光学膜组,并在距离该另一光源发出光强度50%处开始不弯曲,使该反射片中央朝该光学膜组隆起,并形成二对称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组包括一邻近所述二光源的扩散板,及至少一叠置于该扩散板上的光学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10833A CN103423663A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10833A CN103423663A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3663A true CN103423663A (zh) | 2013-12-04 |
Family
ID=4964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10833A Pending CN103423663A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3663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1724A (ja) * | 1998-06-26 | 2000-01-14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CN1696796A (zh) * | 2005-06-21 | 2005-11-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
US20080192507A1 (en) * | 2006-01-21 | 2008-08-14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reflective plate |
TW200916917A (en) * | 2007-09-07 | 2009-04-16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CN201795372U (zh) * | 2010-04-21 | 2011-04-13 | 广东昭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源倒置且使用自由曲面反射器的led背光结构 |
-
2012
- 2012-05-23 CN CN2012101610833A patent/CN1034236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1724A (ja) * | 1998-06-26 | 2000-01-14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CN1696796A (zh) * | 2005-06-21 | 2005-11-1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
US20080192507A1 (en) * | 2006-01-21 | 2008-08-14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reflective plate |
TW200916917A (en) * | 2007-09-07 | 2009-04-16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CN201795372U (zh) * | 2010-04-21 | 2011-04-13 | 广东昭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源倒置且使用自由曲面反射器的led背光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21565B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1968190B (zh) | 背光模块 | |
CN103777382A (zh) | 弯曲显示装置 | |
CN101776246B (zh) | 一种导光板以及包含该导光板的照明装置与背光模组 | |
CN102679275B (zh) | 散热铝挤结构及相应的背光模块 | |
CN102313209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US9007547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 |
US20100135042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Microstructure | |
CN104749818A (zh) |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 |
CN202598303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2434821A (zh) | 背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278163B (zh) |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2518984A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2158424U (zh) | 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13152521A1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CN101191945B (zh) | 背光模组 | |
CN104565988B (zh) | 光源模块 | |
CN201606740U (zh) | 一种led侧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 | |
US20140241007A1 (en) | Reflector,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16748370U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CN202469773U (zh) |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7096639U (zh) | 一种背光模组 | |
CN201191340Y (zh) | 背光模组 | |
CN102971662A (zh) |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 |
WO2015062259A1 (zh) | 导光元件、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