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6091B -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6091B
CN103416091B CN201280012823.5A CN201280012823A CN103416091B CN 103416091 B CN103416091 B CN 103416091B CN 201280012823 A CN201280012823 A CN 201280012823A CN 103416091 B CN103416091 B CN 103416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ell
femto cell
macrocell
data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28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6091A (zh
Inventor
Y·托克格兹
M·亚武兹
V·P·S·马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16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6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6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60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技术。举例而言,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该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该请求,从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该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该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该方法可以包括:向用户设备发送该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该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受2011年3月11日提交的、题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MOBILE ASSIS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的临时申请No.61/452,010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全部内容明确地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概括而言,本申请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更为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反向链路干扰管理。
背景技术
毫微微小区、微小区和微微小区是低功率蜂窝基站,这种低功率蜂窝基站通常以室内方式部署在住宅和企业环境以及热点中,以改善语音和高速率数据覆盖并且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蜂窝运营商受益于用于容量升级和覆盖改善的基础设施部署成本的降低。然而,在改善性能的同时,毫微微小区、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可能导致对网络中其他用户的某种干扰。
举例而言,毫微微小区用户可以被称为家庭用户设备(HUE)或家庭接入终端(HAT)。类似地,宏网络用户是MUE或MAT。毫微微小区被示为家庭节点B(HNB)或家庭接入点(HAP),而宏基站被称为宏节点B(MNB)或宏接入点(MAP)。总接收信号强度与热噪声之比被定义为热噪声增加量(RoT)或噪声增加量。与3GPP术语一致,宏扇区将被称为小区。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基本理解,下文给出了这些方面的简单概要。此概要不是对所有预期方面的泛泛评述,其既不是要标识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要描绘任何方面或所有方面的范围。该概要的目的只是以简单的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下文所给出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接入点包括:请求模块,其被配置为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接收机,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确定模块,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及发射机,其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装置包括:用于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单元;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的单元;以及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的单元。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方法包括: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其中,所述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得出的;以及基于来自所述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控制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RL干扰。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其被配置为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其中,所述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得出的;以及调整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控制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RL干扰。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装置包括:用于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的单元,其中,所述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得出的;以及用于基于来自所述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控制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RL干扰的单元。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其中,所述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得出的;以及基于来自所述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控制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RL干扰。
本申请的优点可以包括:通过改善干扰管理来实现宏小区和低功率基站(例如,毫微微小区、微小区和微微小区等)之间的更好兼容。
应当明白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下文的详细描述,其它方面将变得更为明显,其中,下文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并且描述了各个方面。附图和详细描述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干扰管理系统以减轻毫微微小区与宏小区之间干扰的异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示出了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用于从用户设备的角度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被配置为支持若干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图。
图5示出了包括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图。
图6示出了覆盖图的示例,其中在该覆盖图中,定义了若干个跟踪区域(或路由区域或位置区域),每个跟踪区域包含若干个宏覆盖区域。
图7示出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图。
图8示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9示出了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设备。
图10示出了用于从用户设备的角度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描述,而并非旨在表示可以在其中实现本申请的仅有方面。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每个方面只是提供以作为本申请的示例或说明,而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提供对本申请的透彻理解,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的是,也可以在不使用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申请。在某些例子中,为了避免模糊本申请的概念,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首字母缩写和其它描述性术语可以只是用于方便和清楚的目的,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虽然为了解释的简单,将这些方法示为并且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应该明白和理解的是,这些方法并不受限于动作的顺序,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文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和并且理解的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替代地表示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和事件,例如在状态图中。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为了实现一种方法,并不是所有所示出的动作都是必须的。
在具有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两者的无线系统中,毫微微小区用户可能导致对宏小区的干扰,而宏小区用户也可能与附近的毫微微小区相互干扰。在本发明中,公开了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方法和装置,以减轻或消除上面所提到的干扰。这些方法通常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系统,例如但是不限于WCDMA/HSPA(UMTS)、1xDO、LTE和WiMax等。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低功率基站部署对现有无线网络(例如,宏无线网络等)进行补充,以改善覆盖区域和整体通信性能。举例而言,低功率基站被称为微小区、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本申请将提及毫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是通过毫微微网关连接到宏无线网络的低功率小型基站。然而,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低功率基站(例如,微小区、微微小区,等等)。
在本文中,各个方面是结合用户设备来描述的。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蜂窝设备、多模设备、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置和移动设备等。用户站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或有助于与处理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类似机制的其它处理设备。
图1示出了异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例性示意图,该异构无线通信系统100具有干扰管理(IM)单元105,以减轻毫微微小区110与宏小区130之间的干扰。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毫微微小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示图可以应用于诸如微小区、微微小区等等之类的其它低功率基站。
在一个示例中,IM单元105完全位于或者部分位于毫微微小区110、毫微微用户设备(FUE)120、宏小区130或宏用户设备(MUE)140内。举例而言,可以通过位于毫微微小区110内的相应计算平台112来执行IM单元105,以便经由收发机114进行通信,该收发机114通过天线116进行发射。IM单元105单方面地或者协作地执行方法,以减轻由宏用户设备(MUE)140对毫微微小区110造成的反向链路122(也称为“上行链路”)干扰145。此外,IM单元105还减轻由毫微微小区用户设备(FUE)120对宏小区130造成的反向链路干扰。图1中还示出了:从毫微微小区110到毫微微用户设备(FUE)120的前向链路121(也称为下行链路(DL))、宏小区130、宏用户设备(MUE)140,以及宏小区130与宏用户设备(MUE)140之间的反向链路142和前向链路141。在一个方面,FUE120和MUE140是手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移动设备、蜂窝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设备,等等)。如本文所使用的,FUE和MUE分别表示毫微微小区用户和宏小区用户。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文所给出的示例是使用FUE来示出的,但是其他用户(例如但是不限于,微小区用户、微微小区用户,等等)也可以等同地适用于这些示例。图1中还示出了毫微微小区110的覆盖区域118和宏小区130的覆盖区域138。此外,请注意,术语“接入终端”(AT)一般地应用于FUE或MUE,并且AT可以与FUE或MUE同义地使用。
在一个方面,成功的毫微微小区部署要求仔细考虑反向链路(RL)性能。举例而言,必须与宏小区不同地对毫微微小区进行配置,以处理具有挑战性的射频(RF)干扰。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的覆盖区域可能不一致,这归因于前向链路(FL)发射功率水平的较大差异、对毫微微小区的受限接入、缺少从宏小区到毫微微小区的活动切入,以及/或者出现接近毫微微小区的宏用户(例如,宏用户设备(MUE)),这些条件使得专用于毫微微小区部署以实现RL干扰管理的动态设置的使用成为必要。
毫微微用户设备(FUE)的反向链路(RL)数据速率可以与毫微微小区处观测到的热噪声增加量(RoT)或噪声增加量(NR)水平有关。在一个方面,RoT被定义为给定载波上的总接收信号强度与本底噪声之比。如果所观测到的RoT超过操作RoT阈值,那么可以降低相关联的用户的数据速率。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由毫微微小区向毫微微用户设备(FUE)传送特定的速率分配或者通过向FUE发送忙碌指示,来获得数据速率降低,其中,该忙碌指示可以由该FUE用作输入,以确定前向链路(FL)数据速率。在一个方面,操作RoT阈值是影响毫微微小区用户体验的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对毫微微小区的接入是受限的,那么在毫微微小区部署附近的MUE可以继续由宏小区来服务。即便毫微微小区接入不是受限的,在接近毫微微小区部署时已经处于活动呼叫的MUE也可以保持在宏小区(只要维持该呼叫),这是因为,可能不支持从宏小区到毫微微小区的活动切换。MUE可以在高功率水平下进行发送,以完成与远处宏小区的反向链路(RL)(即,由于非常高的FL发射功率水平,宏小区前向链路(FL)覆盖可能大得多)。同时,MUE可以对毫微微小区造成较高干扰,这可能导致毫微微小区处的较高热噪声增加量(RoT)水平。在另一个方面,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可以工作在相同或相邻载波上。举例而言,由于去往毫微微小区载波的泄漏,MUE可能导致毫微微小区中的较高RoT水平。类似地,由于去往宏小区载波的泄漏,FUE可能导致宏小区中的较高RoT水平。
在另一个示例中,对于高RoT操作,FUE可能需要增加其发射功率以克服较高的宏小区干扰。该高发射功率可能在宏小区网络中产生干扰,特别是当FUE处于具有去往宏小区的较低路径损耗的毫微微小区覆盖边界时。另一个问题是,如果高RoT水平超过毫微微小区的RoT阈值,那么相关联的毫微微小区用户的数据速率可能降低。
在另一个方面,由于毫微微小区可能经历高RoT,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RoT阈值来使毫微微小区操作在高RoT水平下。然而,当具有高RoT水平时,FUE可能不得不以较高功率水平来进行发送,并且因此潜在地影响附近的宏小区。因此,可能必须通过平衡毫微微小区性能与对宏小区的影响来确定RL速率分配。
在一个方面,本文公开了一种算法,该算法使用移动测量报告(例如,导频强度报告)来调整RoT阈值和各个用户分配(例如,FUE的数据分配等),以便在不影响邻近宏小区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毫微微小区用户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术语“邻近”不应被限制为表示特定的距离和位置,这是因为,宏小区是否应当被认为是邻近的或不邻近的,可以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发射功率,所经历的干扰水平、应用和设计选择等)。
在一个示例中,毫微微小区从具有某个报告间隔的活动毫微微小区用户(例如,FUE或移动设备,等等)请求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在一个示例中,当宏小区操作在相邻信道上时,也可以发送毫微微小区信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请求并且报告毫微微小区信标和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毫微微小区可以使用这些导频强度报告来评估FUE可对宏小区产生的干扰量。并且,举例而言,不论RoT水平如何,毫微微小区都可以通过信令来适当地调整FUE的数据速率分配,以最小化对宏小区的影响。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始终启用请求和/或接收导频强度报告。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基于触发事件(例如但是不限于,在毫微微小区处经历具有较大小区外干扰或较大RoT的情况,这可以导致FUE以较高功率水平进行发送并且对邻近宏小区造成较大的风险),来启用请求和/或接收导频强度报告。在一个示例中,一旦触发事件的原因消失,就可以停止请求和/或接收导频强度报告或者其可以减小其报告间隔。
在一个示例中,对于由毫微微小区服务的FUE而言,毫微微小区处的RoT水平(以dB为单位)可以表示为:
RoTf=Io,femto–No,f 式(1)
其中,No,f是毫微微小区本底噪声,Io,femto是毫微微小区处的总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个示例中,FUE可能需要以导频功率水平P来进行发送,以实现要求的信噪比(Ecp/Io)target,从而使得其分组可以被解码。注意,下面的式子是以分贝(dB)来表示。
P–PLf–Io,femto=(Ecp/Io)target 式(2)
其中,PLf是从FUE到毫微微小区的路径损耗。P可以重写成:
P=PLf+RoTf+No,f+(Ecp/Io)target 式(3)
在一个示例中,由FUE的导频信号产生的干扰Ioc,macro(通过宏小区本底噪声来归一化)可以写成:
Ioc,macro–No,m=P–PLm–No,m 式(4)
其中,No,m是宏小区本底噪声,PLm是从FUE到宏小区的路径损耗。在另一个方面,在邻近载波宏小区/毫微微小区部署的情况下,从一个载波到另一个载波的泄漏比可以由FUE计入干扰计算中。替换P,表达式变成:
Ioc,macro–No,m=(PLf–PLm)+RoTf+(No,f-No,m)+(Ecp/Io)target 式(5)
在另一个示例中,为了计算由FUE造成的干扰,毫微微小区需要知道从FUE到毫微微小区与从FUE到宏小区之间的路径损耗差。在一个示例中,该信息可以在假定所观测到的FL路径损耗值和所观测到的RL路径损耗值相似的情况下,通过宏小区上的前向链路(FL)测量报告(例如,导频强度报告)和毫微微小区导频或毫微微小区信标强度来获得。在前向链路(FL)上,Pm,FL和Pf,FL分别对应于宏小区前向链路(FL)发射功率和毫微微小区前向链路(FL)发射功率。并且,(Ecp/Io)FL,macro和(Ecp/Io)FL,femto分别对应于宏小区处的FL信噪比和毫微微小区处的FL信噪比。假设毫微微和宏操作在同一信道上,则
(Ecp/Io)FL,macro–(Ecp/Io)FL,femto=(Pm,FL-Pf,FL)–(PLm–PLf) 式(6)
对于专用信道部署,(Ecp/Io)FL,femto和Pf,FL由相应的信标值(Ecp/Io)FL,beacon和Pbeacon,FL来代替。
在一个示例中,从上面的式(6)获得路径损耗差信息,宏小区处的干扰可以写成:
Ioc,macro–No,m=
RoTf+(No,f-No,m)+[((Ecp/Io)FL,macro–(Ecp/Io)FL,femto]–
(Pm,FL-Pf,FL)+(Ecp/Io)target 式(7)
一旦对干扰进行了估计,毫微微小区就可以决定FUE可安全发送多少额外业务功率,或者可以决定在不引起对邻近宏小区的显著影响的情况下FUE可以使用什么反向链路数据速率。业务功率或反向链路数据速率信息随后被传送到FUE。
图2示出了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流程图。在方框210中,从用户设备请求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在方框220中,响应于该请求,从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在方框230中,基于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评估干扰。在一个示例中,干扰是反向链路(RL)干扰。在方框240中,基于所评估的干扰来调整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方框240之后,在方框250中,向用户设备发送该数据速率分配。
图3示出了用于从用户设备的角度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流程图。在方框310中,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其中,该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得出的。在一个示例中,源小区是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中的一个。在一个示例中,导频强度测量结果包括来自毫微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方框310之后,在方框320中,基于来自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本文所示出的某些示例可以涉及单个FUE、单个毫微微小区、单个MUE和/或单个宏小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影响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所示出的示例可以扩展到包括多个FUE、多个毫微微小区、多个MUE和/或多个宏小区。
图4示出了被配置为支持若干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图,其中实现了本文的公开内容。系统400为多个小区402(例如,宏小区402a-402g)提供通信,其中,每个小区由相应的接入节点404(例如,接入节点404a-404g)服务。如图4中所示,用户设备406(例如,用户设备406a-406l)可以随着时间散布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位置处。在给定的时刻,例如,根据用户设备406是否是活动的以及其是否处于软切换中,每个用户设备406可以在前向链路(FL)和/或反向链路(RL)上与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404进行通信。无线通信系统400可以在较大地理区域上提供服务。举例而言,宏小区402a-402g可以覆盖邻近的一些街区。
图5示出了包括宏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500的示例图。在图5中所示出的示例中,基站510a、510b和510c可以分别是宏小区502a、502b和502c的宏基站。基站510x可以是与用户设备520x进行通信的微微小区502x的微微基站。基站510y可以是与用户设备520y进行通信的毫微微小区502y的毫微微基站。虽然为了简便而没有在图5中示出,但是宏小区可以在边缘处相交叠。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可以位于宏小区内(如图5所示),或者可以与宏小区和/或其它小区相交叠。
无线通信系统500还可以包括中继站,例如,与用户设备520z进行通信的中继站510z。中继站是这样一种站,其从上游站接收数据和/或其它信息传输并且向下游站发送数据和/或其它信息传输。上游站可以是基站、另一中继站或用户设备。下游站可以是用户设备、另一中继站或基站。中继站还可以是对针对其它用户设备的传输进行中继的用户设备。中继站可以发送和/或接收低重用前导码。举例而言,中继站可以通过与微微基站类似的方式来发送低重用前导码,并且可以通过与用户设备类似的方式来接收低重用前导码。
系统控制器530可以耦合到一组基站,并且向这些基站提供协调和控制。系统控制器530可以是单个网络实体或网络实体的集合。系统控制器530可以经由回程与基站510进行通信。回程网络通信534可以有助于采用这种分布式架构的基站510a-510c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基站510a-510c还以相互通信,例如,经由无线或有线回程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500可以是仅包括宏基站(图5中未示出)的同构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500还可以是包括不同类型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和中继站等)的异构通信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基站在无线通信系统500中可以具有不同发射功率水平、不同覆盖区域和对干扰的不同影响。举例而言,宏基站可以具有高发射功率水平(例如,20瓦特),而微微基站和毫微微基站可以具有低发射功率水平(例如,10瓦特)。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同构通信系统和异构通信系统。
用户设备520可以散布于整个无线通信系统500,并且每个用户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举例而言,用户设备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终端(AT)、移动站(MS)、用户设备(UE)、用户单元、站,等等。进一步举例而言,用户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等等。用户设备可以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指的是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用户设备可以能够与宏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和/或其它类型基站进行通信。在图5中,具有双箭头的实线指示用户设备和服务基站之间的所期望的传输,其中,服务基站是被指定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服务于用户设备的基站。具有双箭头的虚线指示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干扰传输。干扰基站是这样一种基站,其在下行链路上对用户设备产生干扰,并且/或者在上行链路上从用户设备观测到干扰。
无线通信系统500可以支持同步或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基站可以具有相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对齐。对于异步操作,基站可以具有不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不对齐。异步操作对于微微基站和毫微微基站可能更为普遍,其中,这些微微基站和毫微微基站可以布置在室内,并且可能不能访问同步源(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一个方面,为了改善系统容量,与各个基站510a-510c相对应的覆盖区域502a、502b或502c可以被划分成多个较小区域(例如,区域504a、504b和504c)。每个较小区域504a、504b和504c可以由各自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BTS,未示出)来服务。如本文或本领域一般所使用的,根据使用术语“扇区”的上下文,术语“扇区”可以指代BTS和/或其覆盖区域。在一个示例中,小区502a、502b和502c中的扇区504a、504b和504c可以由基站510处的天线组形成,其中,每个天线组负责与小区502a、502b和502c的一部分中的用户设备520进行通信。举例而言,服务于小区502a的基站510可以具有对应于扇区504a的第一天线组、对应于扇区504b的第二天线组以及对应于扇区504c的第三天线组。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用在具有扇区化小区和/或非扇区化小区的系统中。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具有任意数量扇区化和/或非扇区化小区的所有适当无线通信网络都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为简单起见,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指代服务于扇区的基站以及服务于小区的基站两者。应当理解的是,如本文所使用的,分离链路(disjoint link)情形中的下行链路扇区是邻居扇区。虽然为了简单起见,下文的描述一般涉及每个用户设备与一个服务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系统,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用户设备可以与任意数量的服务接入点进行通信。
图6示出了覆盖图600的示例,其中,定义了若干跟踪区域602(或路由区域或位置区域),每个跟踪区域包含若干宏覆盖区域604。与跟踪区域602a、602b和602c相关联的覆盖区域由宽线描绘,而宏覆盖区域604由六边形来表示。跟踪区域602还包含毫微微覆盖区域606。在这个示例中,每个毫微微覆盖区域606(例如,毫微微覆盖区域606c)被示为在宏覆盖区域604(例如,宏覆盖区域604b)内。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毫微微覆盖区域606可以不是整体位于宏覆盖区域604内。实际上,对于给定的跟踪区域602或宏覆盖区域604,可以定义大量的毫微微覆盖区域606。此外,可以在给定的跟踪区域602或宏覆盖区域604内定义一个或多个微微覆盖区域(未示出)。
在一个示例中,毫微微小区的所有者可以预订通过移动运营商核心网提供的移动服务(例如,3G移动服务)。此外,用户设备能够在宏环境和较小规模(例如,住所)的网络环境两者中进行操作。换句话说,根据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用户设备可以由宏小区移动网络的接入节点来服务,或者可以由一组毫微微小区(例如,位于相应用户住所内的毫微微小区)中的任何一个毫微微小区来服务。举例而言,当用户不在家时,由标准的宏接入节点来为他服务,而当用户在家时,由毫微微小区来为他服务。此处,应当理解的是,毫微微小区可以与现有用户设备后向兼容。
毫微微小区可以被部署在单个频率上,或者作为替代,毫微微小区可以被部署在多个频率上。根据特定的配置,该单个频率或者该多个频率中的一个或多个频率可以与宏小区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重叠。
在某些方面,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为连接到优选的毫微微小区(例如,用户设备的家庭毫微微小区),只要这种连接性是可能的。举例而言,只要用户设备位于用户的住所内,就可以期望该用户设备仅与家庭毫微微小区进行通信。
在某些方面,如果用户设备操作在宏移动网络内,但是并没有位于其最优选网络(例如,如优选漫游列表中所定义的最优选网络)上,那么该用户设备可以使用更好系统重选(“BSR”)来继续搜索最优选网络(例如,优选的毫微微小区),其中,该BSR可以包括:对可用系统进行周期性扫描以确定更好的系统当前是否可用,并随后尝试与这种优选的系统进行关联。利用获取条目,用户设备可以限制针对特定频带和信道的搜索。举例而言,针对最优选系统的搜索可以周期性地重复。当发现优选的毫微微小区时,用户设备选择该毫微微小区以驻留在其覆盖区域内。
在一个方面,毫微微小区可以是受限的。例如,给定的毫微微小区可以只向特定的用户设备提供特定的服务。在具有所谓的受限(或封闭)关联的部署中,给定的用户设备可以只由宏小区移动网络和定义的一组毫微微小区(例如,位于相应用户住所中的毫微微小区)来服务。
在某些方面,受限毫微微小区(其还可以称为封闭用户组家庭节点B)是向受限设定的用户设备集合提供服务的毫微微小区。必要时,可以临时扩展或者永久扩展该集合。在某些方面,可以将封闭用户组(“CSG”)定义成共享用户设备的共同接入控制列表的接入节点(例如,毫微微小区)集合。区域中的所有毫微微小区(或者所有受限毫微微小区)在其上操作的信道可以称为毫微微信道。
因此,在给定的毫微微小区和给定的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存在各种关系。例如,从用户设备的角度来看,开放毫微微小区可以是指具有非受限关联的毫微微小区。受限毫微微小区可以是指以某种方式受到限制(例如,针对关联和/或注册而受到限制)的毫微微小区。家庭毫微微小区可以是指用户设备被授权以接入和在其上操作的毫微微小区。访客毫微微小区可以是指用户设备被临时授权以接入或在其上操作的毫微微小区。外来毫微微小区可以是指除了可能的紧急情况(例如,911呼叫)以外,用户设备不被授权以接入或在其上操作的毫微微小区。
从受限毫微微小区的角度来看,家庭用户设备可以是指被授权以接入该受限毫微微小区的用户设备。访客用户设备可以是指具有对受限毫微微小区的临时接入的用户设备。外来用户设备可以是指除了可能的紧急情况(例如,如911呼叫)以外,不具有接入受限毫微微小区的许可的用户设备(例如,不具有向受限毫微微小区注册的授权或许可的用户设备)。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的公开内容以毫微微小区为背景描述了各种功能。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微微小区、微小区或另外的低功率基站可以为较大的覆盖区域提供相同或类似的功能。例如,微微小区可以是受限的,可以为给定的用户设备定义家庭微微小区,等等。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针对多个无线用户设备的通信。如上文所提到的,每个用户设备可以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的是从基站到用户设备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的是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这种通信链路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或某种其它类型的系统来建立。
图7示出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图。接入点(AP)700包括多个天线组,其中,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704和706,另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708和710,并且另外的一个天线组包括天线712和714。在图7中,对于每个天线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对于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用户设备716与天线712和7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712和714通过前向链路720向用户设备716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718从用户设备716接收信息。用户设备722与天线706和708进行通信,其中,天线706和708通过前向链路726向用户设备722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724从用户设备7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718、720、724和7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来进行通信。例如,前向链路7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7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组天线和/或它们被设计以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一个方面,天线组被设计为与由接入点700所覆盖区域的扇区中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720和726上的通信中,为了改善不同用户设备716和7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接入点700的发射天线利用波束成形。而且,与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用户设备进行发送的接入点相比,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于其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进行发送的接入点对相邻小区中的用户设备造成的干扰更小。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还可以被称为节点B、e节点B(eNodeB)或某种其它术语。
MIMO系统使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被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这些独立信道也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利用了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额外维度,那么MIMO系统可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较高的吞吐量和/或较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可以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在相同的频率区域上,使得互易性原理允许根据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使得当在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该接入点能够提取前向链路上的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图8示出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示意图。具体地,图8示出了MIMO系统800的接入点810和用户设备850。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点810是以下中的一个:毫微微小区、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在另一示例中,接入点810是宏小区。在接入点810处,将若干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812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814。
在某些方面,每个数据流在相应的发射天线上进行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基于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便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通常而言,导频数据是通过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其可在接收机系统处使用以对信道响应进行估计。随后,基于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对该数据流的经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8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数据存储器832可以存储由接入点810的处理器830或其它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随后,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被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820,该TXMIMO处理器820可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MIMO处理器820随后向NT个收发机(“XCVR”)822a-8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某些方面,TX MIMO处理器8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和正在发送该符号的天线。
每个收发机822接收并且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经调制信号。随后,分别从NT个天线824a-824t发送来自收发机822a-8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用户设备850处,所发送的经调制信号可以由NR个天线852a-852r接收,并且来自每个天线852的接收信号可以被提供给各自的收发机(“XCVR”)854a-854r。每个接收机854对各自的接收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经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
随后,接收(“RX”)数据处理器860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且处理来自NR个收发机854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860随后解调、解交织并且解码每个检测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860进行的处理与接入点810处的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所执行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870周期性地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下文讨论)。处理器8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数据存储器872可以存储由用户设备850的处理器870或其它组件使用的程序代码、数据和其它信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随后,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838进行处理(该TX数据处理器838还从数据源836接收若干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880进行调制,由收发机854a至854r进行调节,并且被发送回接入点810。
在接入点810处,来自用户设备8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824接收,由收发机822调节,由解调器(“DEMOD”)840进行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842处理以提取由用户设备8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随后,处理器830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随后对所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
图8还示出了:通信组件可以包括执行本文所教示的执行干扰控制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举例而言,如本文所教示的,干扰(“INTER.”)控制组件890可以与处理器830和/或接入点810的其它组件协作,以向另一设备(例如,用户设备850)发送信号/从另一设备(例如,用户设备850)接收信号。类似地,干扰控制组件892可以与处理器870和/或用户设备850的其它组件协作,以向另一设备(例如,接入点810)发送信号/从另一设备(例如,接入点810)接收信号。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每个接入点810和用户设备850,两个或更多个所描述的组件的功能性可以由单个组件来提供。举例而言,单个处理组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组件890和处理器830的功能性,并且单个处理组件可以提供干扰控制组件892和处理器870的功能性。
图9示出了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设备900。设备900可以被配置成通信设备,或者被配置成用于在通信设备内使用的处理器或类似设备。如图所示,设备900可以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硬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的功能。
如图所示,设备900可以包括:用于从用户设备请求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电组件910。设备900可以包括:用于响应于请求,从用户设备接收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电组件920。设备900可以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的电组件930。设备900可以包括: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速率分配,从而控制由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的电组件940。
设备90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处理器模块902。在一个方面,设备900可以被配置成通信网络实体,而不是配置成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902可以经由总线904或类似通信耦合来与电组件910-940操作地通信。处理器902可以实现由电组件910-940执行的过程或功能的发起和调度。
在有关方面,设备900可以包括收发机模块906。独立接收机和/或独立发射机可以代替收发机模块906来使用,或者可以连同收发机模块906一起使用。在另外的相关方面,设备90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模块(例如,存储器模块908)。存储器模块908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并且可以经由总线904等操作地耦合到设备900的其它组件。存储器模块908可适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代码、指令和/或数据,以便实现电组件910-940及其子组件或处理器902的过程和行为,或者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存储器模块908可以保存用于执行与电组件910-940相关联的功能的代码/指令。虽然被示为在存储器模块908之外,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电组件910-940可以位于存储器模块908内。
图10示出了用于从用户设备的角度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示例性设备1000。设备1000可以被配置成通信设备,或者被配置成用于在通信设备内使用的处理器或类似设备。如图所示,设备1000可以包括功能方框,这些功能方框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硬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的功能。
如图所示,设备1000可以包括:用于从源小区接收数据速率分配的电组件1010,其中,数据速率分配是基于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一个示例中,源小区是毫微微小区、微小区或微微小区中的一个。在一个示例中,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包括来自毫微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设备1000可以包括:用于基于来自源小区的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控制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RL干扰的电组件1020。
设备100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处理器模块1002。在一个方面,设备1000可以被配置成通信网络实体,而不是配置成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1002可以经由总线1004或类似通信耦合来与电组件1010-1020操作地通信。处理器1002可以实现由电组件1010-1020执行的过程或功能的发起和调度。
在有关方面,设备1000可以包括收发机模块1006。独立接收机和/或独立发射机可以代替收发机模块1006来使用,或者可以连同收发机模块1006一起使用。在另外的相关方面,设备1000可以选择性地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模块(例如,存储器模块1008)。存储器模块1008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并且可以经由总线1004等操作地耦合到设备1000的其它组件。存储器模块1008可适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代码、指令和/或数据,以便实现组件1010-1020及其子组件或处理器1002的过程和行为,或者实现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存储器模块1008可以保存用于执行与电组件1010-1020相关联的功能的代码/指令。虽然被示为在存储器1008之外,但是应当明白的是,电组件1010-1020可以位于存储器模块1008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图2和图3中的示例性流程图中所公开的步骤可以在顺序上相互交换。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流程图中所示出的步骤并不是排他性的,并且在不影响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包括其它步骤,或者可以删除示例性流程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描述的各个说明性的组件、逻辑框、模块、电路和/或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固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固件和软件之间的这种可互换性,上文对各个说明性的组件、方框、模块、电路和/或算法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固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导致背离本申请的范围或精神。
举例而言,对于硬件实现方式,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者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为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者以上的组合内。对于软件,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单元执行。此外,本文所描述的各个说明性流程图、逻辑框、模块和/或算法步骤也可以被编码成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携带该计算机可读指令,或者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计算程序产品中实现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一个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文描述的步骤或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或发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二者,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任意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意可用介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所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进行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的,那么该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以光的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该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所公开方面的以上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得或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进行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方面。

Claims (6)

1.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处从源小区接收针对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请求;
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源小区发送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发送使得所述源小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所述源小区接收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以及
由所述用户设备,基于从所述源小区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控制对所述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所述RL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包括宏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速率分配是至少部分地基于阈值来确定的,所述阈值包括热噪声增加量(RoT)或噪声增加量(NR)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是基于触发事件的,所述触发事件包括小区外干扰或超过阈值的RoT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机,其可操作用于从源小区接收针对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请求;
发射机,其可操作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向所述源小区发送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其中,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发送使得所述源小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所述接收机还可操作用于从所述源小区接收所述数据速率分配;以及
硬件调整模块,其可操作用于基于从所述源小区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控制对所述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所述RL干扰。
6.一种用于提供移动辅助反向链路(RL)干扰管理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用户设备处,从源小区接收针对来自于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导频强度测量结果的请求的单元;
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源小区发送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者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单元,其中,所述对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的发送使得所述源小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宏小区导频强度测量结果或毫微微小区导频或信标强度测量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速率分配,以控制由所述用户设备对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造成的RL干扰;
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从所述源小区接收所述数据速率分配的单元;以及
用于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基于从所述源小区所接收的数据速率分配来调整业务功率水平或数据速率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以控制对所述至少一个非服务小区的所述RL干扰的单元。
CN201280012823.5A 2011-03-11 2012-03-09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6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52010P 2011-03-11 2011-03-11
US61/452,010 2011-03-11
US13/415,749 2012-03-08
US13/415,749 US9008015B2 (en) 2011-03-11 2012-03-08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assis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PCT/US2012/028635 WO2012125508A1 (en) 2011-03-11 2012-03-09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assis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6091A CN103416091A (zh) 2013-11-27
CN103416091B true CN103416091B (zh) 2016-11-09

Family

ID=4587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282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6091B (zh) 2011-03-11 2012-03-09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08015B2 (zh)
EP (1) EP2684392A1 (zh)
JP (1) JP6109754B2 (zh)
KR (1) KR101520367B1 (zh)
CN (1) CN103416091B (zh)
TW (1) TW201242274A (zh)
WO (1) WO2012125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8015B2 (en) * 2011-03-11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assis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P2719229B1 (en) * 2011-06-07 2017-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rot limit
US9526049B2 (en) * 2012-02-23 2016-1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a C-RA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009053B2 (en) * 2013-09-27 2018-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and signaling for network assistance to enable data-IC in small cell cluster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194A (zh) * 2007-11-27 2010-1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自适应路径损耗调整进行干扰管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87195T3 (es) 2001-02-12 2007-12-16 Lg Electronics Inc. Control de la tasa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el enlace inverso en cada estacion movil de manera dedicada.
FI113140B (fi) * 2001-05-25 2004-02-27 Nokia Corp Kanavanvaihto solukkojärjestelmässä
US20040047312A1 (en) * 2002-04-29 2004-03-11 Peter Muszyns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L interference avoidance by DL measurements and IFHO
ATE433261T1 (de) * 2004-08-31 2009-06-15 Panasonic Corp Effiziente rise-over-thermal-steuerung während eines sanften handovers
US7974253B2 (en) 2005-03-08 2011-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a rate indicator
US7885293B2 (en) 2005-03-08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a maximum rate option indicator
US20060229089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Yeliz Tokgoz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6120526A2 (en) * 2005-05-11 2006-11-1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provide enhanced reverse 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612523B2 (ja) * 2005-10-13 2011-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US7813753B2 (en) * 2006-02-27 2010-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60629B2 (en) * 2006-09-07 2012-04-17 Airvana, Corp.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in private access points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US8599705B2 (en) 2008-02-01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US20090247164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ff algorithm and architecture for mobile system
US8737317B2 (en) * 2008-05-13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carrier selection for femtocells
GB2462063B (en) 2008-07-15 2010-11-10 Ip Acces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an uplink transmit power lev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8676125B2 (en) * 2008-11-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9002397B2 (en) 2010-06-29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ransmit power c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185619B2 (en) * 2010-06-29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US9661545B2 (en) * 2010-07-26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of device to mitigate uplink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CN101945482B (zh) * 2010-09-21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点协作CoMP方式的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US9301265B2 (en) * 2010-09-24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US9065584B2 (en) * 2010-09-29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ise-over-thermal threshold
US9008714B2 (en) * 2010-12-23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rise-over-thermal or noise rise threshold
US9008015B2 (en) * 2011-03-11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assis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9456422B2 (en) * 2011-04-21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FEMTO nod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6194A (zh) * 2007-11-27 2010-12-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自适应路径损耗调整进行干扰管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08015B2 (en) 2015-04-14
CN103416091A (zh) 2013-11-27
KR101520367B1 (ko) 2015-05-14
EP2684392A1 (en) 2014-01-15
US20130064189A1 (en) 2013-03-14
JP2014514803A (ja) 2014-06-19
WO2012125508A1 (en) 2012-09-20
KR20140003592A (ko) 2014-01-09
JP6109754B2 (ja) 2017-04-05
TW201242274A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2957B2 (ja) ノードbにおいて自己調整送信電力及び感度レベルを補償する自動化されたパラメータ調整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1510762B1 (ko) 펨토 셀 전개들에서 업링크 간섭을 완화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의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23168478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CN103238350B (zh) 用于在毫微微小区部署中减轻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EP218275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KR101434762B1 (ko) 마이크로 셀에 연결된 무선 통신 장치로부터의 업링크 간섭의 완화
Tolstrup Indoor Radio Plann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2G, 3G and 4G
US2014001659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inter-heterogeneous cell interference adjust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88338B1 (e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 mobile transceiver and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KR20120111248A (ko) 이종 무선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13500636A (ja) アップリンクの肯定応答における干渉の抑制
CN105519160A (zh) 在使用频分双工的无线网络中管理雷达检测
CN102905356B (zh) 异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方法
US8989760B2 (en) Using low-power access points to identify traffic congestion zones
JP2018011249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3026080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ell transmit power to reduce interference of cell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for the same
CN103416091B (zh) 用于移动辅助反向链路干扰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07852258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456423B2 (en) Automated parameter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 self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and sensitivity level at the node B
KR20120070346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패턴 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WO2018073981A1 (ja)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WO2018073980A1 (ja)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CN103415029A (zh)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管理方法
Ardah Indoor Models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