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100B -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3100B
CN103403100B CN201280010759.7A CN201280010759A CN103403100B CN 103403100 B CN103403100 B CN 103403100B CN 201280010759 A CN201280010759 A CN 201280010759A CN 103403100 B CN103403100 B CN 103403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thalocyanine compound
aqueous solution
metal
functional group
guan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3100A (zh
Inventor
夜久英信
三好大辅
村嶋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03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3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1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32Treatment of phthalocyanine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83Solutions of dy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为了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本发明中,在水中混合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上述鸟嘌呤四链,使上述酞菁化合物溶解于上述水中。

Description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G-四联体螺旋(G-quadruplex)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酞菁化合物具有大的π平面结构,所以酞菁化合物难溶于水。
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使酞菁化合物溶解于水中的方法。更具体而言,使用磺基、磺基的金属盐、羧基或羧基的金属盐修饰酞菁化合物。该官能团的修饰能够使酞菁化合物溶解于水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92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70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200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使用利用这些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酞菁化合物也会发生沉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
(a)在水中混合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上述鸟嘌呤四链,使上述酞菁化合物在上述水中溶解的工序。
上述工序(a)中,优选同时混合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上述鸟嘌呤四链。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
(b)在含有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上述鸟嘌呤四链,使上述酞菁化合物在上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上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
(c)在含有上述鸟嘌呤四链和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使上述酞菁化合物在上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d)在含有上述鸟嘌呤四链和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混合上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使上述酞菁化合物在上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优选上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上述酞菁化合物含有铜、锌、钴或镍作为配位金属。
优选上述酞菁化合物不含配位金属。
优选上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选自镁离子、镍离子、钴(II)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II)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上述鸟嘌呤四链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01)、5’-TGGGGT-3’(序列编号:02)或5’-GGGTTTGGG-3’(序列编号:03)的4条DNA形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A~1B和比较例1A~1C的结果的照片。
图2是表示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结果的照片。
图3是表示实施例4和比较例4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图4是表示实施例5和比较例5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图5A是表示实施例6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图5B是表示实施例6在650纳米的吸光度的经时变化的测定结果。
图6是表示实施例7在650纳米的吸光度的经时变化的测定结果。
图7是表示实施例8在650纳米的吸光度的经时变化的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溶解酞菁化合物。
用语“G-四联体螺旋”是指由富含鸟嘌呤碱基的四条DNA链形成的四链DNA。
能够形成G-四联体螺旋的DNA序列的例子为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1)、5’-TGGGGT-3’(序列编号2)或5’-GGGTTTGGG-3’(序列编号3)
二价金属阳离子的例子为钙离子、镁离子、钴例子、铅离子或二价铜离子。
酞菁化合物由阴离子性的官能团修饰。阴离子性的官能团的例子为羧基或磺基。也可以使用该官能团的金属盐。
混合二价金属阳离子、酞菁化合物和G-四联体螺旋,可以得到溶解有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
具体的4个混合方式如下所述:
(a)在水中混合二价金属阳离子、酞菁化合物和G-四联体螺旋。优选同时混合它们。
(b)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和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G-四联体螺旋。
(c)在含有G-四联体螺旋和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二价金属阳离子。或者
(d)在含有G-四联体螺旋和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混合酞菁化合物。
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中使用的全部单链DNA从TSUKUBAOLIGOSERVICECO.,LTD.购入。酞菁化合物从Sigma-AldrichCo.LLC.购入。
(实施例1A)
实施例1A中,混合表1所示的试剂,得到水溶液。
[表1]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mM MgCl2
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100μ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100微升)
G-四联体螺旋1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1)的DNA形成。利用圆偏光二色性(CD)光谱解析技术,确认了包括序列编号1的DNA形成了分子内G-四联体螺旋结构。
这样操作得到的水溶液在摄氏80℃保温2分钟。接着,水溶液以2℃/分钟的速度被冷却到摄氏20度。之后,水溶液在室温放置12天。
(实施例1B)
实施例1B中,除了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2代替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A同样的实验。
G-四联体螺旋2由包括5’-TGGGGT-3’(序列编号2)的DNA形成。利用圆偏光二色性(CD)光谱解析技术,确认了包括序列编号2的DNA形成了分子内G-四联体螺旋结构。
(比较例1A)
比较例1A中,除了使用包括5’-TTTTTTTTTTTT-3’(序列编号4)的单链DNA(以下,称为“ssDNA”)代替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A同样的实验。
(比较例1B)
比较例1B中,除了使用包括5’-AGAAGAGAAAGA-3’(序列编号5)和3’-TCTTCTCTTTCT-5’(序列编号5的反义序列)的双链DNA(以下,称为“dsDNA”)代替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A同样的实验。
(比较例1C)
比较例1C中,除了不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A同样的实验。
图1是表示实施例1A~1B和比较例1A~1C的结果的照片。
从图1可知,在实施例1A~1B中,没有观察到沉淀物。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A~1C中,观察到了沉淀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除了使用100μM四磺酸酞菁水合物代替100μM铜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A同样的实验。
(比较例2)
比较例2中,除了不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2同样的实验。
图2是表示实施例2和比较例2的结果的照片。
从图2可知,在实施例2中,没有观察到沉淀物。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观察到了沉淀物。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混合表2所示的试剂,得到水溶液。
[表2]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mM MgCl2
100μM镍(II)酞菁-四磺酸四钠盐
100μ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100微升)
这样操作得到的水溶液在摄氏80℃保温2分钟。接着,水溶液以2℃/分钟的速度被冷却到摄氏20度。之后,水溶液在室温放置3小时。
(比较例3)
比较例3中,除了不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实验。
在实施例3中,没有观察到沉淀物。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观察到了沉淀物。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混合表3所示的试剂,得到水溶液。
[表3]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mM CoCl2
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100μ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100微升)
这样操作得到的水溶液在摄氏80℃保温2分钟。接着,水溶液以2℃/分钟的速度被冷却到摄氏20度。之后,水溶液在室温放置3小时。
(比较例4)
比较例4中,除了不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4同样的实验。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商品名:UV-1800)测定通过实施例4和比较例4得到的水溶液的吸光度。
图3表示它们的吸光度的结果。
如图3所示,实施例4中,在300纳米~400纳米的波长和600纳米~700纳米的波长分别观察到第一吸光峰和第二吸光峰。
第一吸光峰是酞菁化合物所特有的吸光峰,称为“Soret带”。第二吸光峰是酞菁化合物所特有的吸光峰,称为“Q带”。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中没有观察到这些峰。因此,确认了比较例4中,酞菁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凝集,形成了沉淀。
如上所述,可知,实施例4中,酞菁化合物溶解在水溶液中。另一方面,比较例4中,酞菁化合物没有溶解在水溶液中。
(实施例5)
实施例5中,混合表4所示的试剂,得到水溶液。
[表4]
50mM MES-LiOH(pH:7)
100mM NaCl
10mM CuCl2
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100μ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100μL)
这样操作得到的水溶液在摄氏80℃保温2分钟。接着,水溶液以2℃/分钟的速度被冷却到摄氏20度。之后,水溶液在室温放置3小时。
(比较例5)
比较例5中,除了不使用100μMG-四联体螺旋1以外,进行与实施例5同样的实验。
与实施例4时同样,测定了通过实施例5和比较例5得到的水溶液的吸光度。
图4表示实施例5和比较例5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如图4所示,实施例5中,在300纳米~400纳米的波长和600纳米~700纳米的波长分别观察到第一吸光峰(Soret带)和第二吸光峰(Q带)。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5中没有观察到这些峰。因此,确认了比较例5中,酞菁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凝集,形成了沉淀。
从上述记载可知,实施例5中,酞菁化合物溶解在水溶液中。另一方面,比较例5中,酞菁化合物没有溶解在水溶液中。
(实施例6)
实施例6中,在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和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G-四联体螺旋。
实施例6中,混合表5所示的试剂,制备+Mg水溶液。
[表5]
+Mg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mM MgCl2
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总量:50微升)
混合表6所示的试剂,制备-Mg水溶液。-Mg水溶液与+Mg水溶液不同,不含有Mg离子。
[表6]
-Mg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总量:50微升)
制备+Mg水溶液和-Mg水溶液之后,立刻测定+Mg水溶液和-Mg水溶液的吸光度。图5A表示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如图5A所示,+Mg水溶液的吸光度小于-Mg水溶液的吸光度。这意味着在制备+Mg水溶液之后,酞菁化合物在镁离子的存在下立刻凝集而形成了沉淀。
之后,+Mg水溶液和-Mg水溶液放置于摄氏25度。
在从+Mg水溶液的制备完成时开始经过了210分钟的时刻,在+Mg水溶液中添加5纳摩尔的干燥G-四联体螺旋。
测定+Mg水溶液和-M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
表7表示在650纳米波长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表7的左栏的“时间(分钟)”表示从水溶液的制备完成时开始经过的时间。
[表7]
图5B表示根据表7制成的曲线图。
从图5B可以理解,在添加G-四联体螺旋之前,+M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减少。这意味着酞菁化合物发生了沉淀。
另一方面,在添加了G-四联体螺旋之后,+M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增加。在从+Mg水溶液的制备开始经过了1110分钟的时刻,+Mg水溶液具有高于-Mg水溶液的吸光度。这意味着酞菁化合物溶解在+Mg水溶液中。
从这些结果可知,在含有酞菁化合物和镁离子的水溶液中添加G-四联体螺旋,则酞菁溶解在+Mg水溶液中。
(实施例7A)
实施例7A中,在含有G-四联体螺旋和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二价金属阳离子。
实施例7A中,混合表8所示的试剂,制备+G水溶液。制得的+G水溶液在摄氏80℃中保温2分钟。接着,水溶液以2℃/分钟的速度被冷却到摄氏20度。以下,将该步骤称为“退火”。
[表8]
+G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0μM铜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100μ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50微升)
混合表9所示的试剂,制备-G水溶液。-G水溶液与+G水溶液不同,不含有G-四联体螺旋1。
[表9]
-G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0μM铜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总量:50微升)
+G水溶液和-G水溶液在摄氏25度放置45分钟。
之后,在+G水溶液和-G水溶液中添加MgCl2。添加后的Mg离子的浓度为100mM。
在摄氏25度测定+G水溶液和-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
表10表示吸光度的测定结果。表10的左栏的“时间(分钟)”表示从添加MgCl2的时刻开始经过的时间。
[表10]
图6表示根据表10制成的曲线图。
从图6可以理解,在添加Mg2+之后,+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增加。这意味着酞菁化合物溶解在+G水溶液中。
另一方面,在添加Mg2+之后,-G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降低。这意味着酞菁化合物没有溶解在-G水溶液中,发生了沉淀。
(实施例7B)
实施例7B中,除了不进行退火以外,进行与实施例7A同样的实验。结果在表10和图6中表示。
(实施例8A)
实施例8A中,在含有G-四联体螺旋和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混合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
实施例8A中,混合表11所示的试剂,制备+G2水溶液。与实施例7A时同样,对制得的+G2水溶液进行了退火。
[表11]
+G2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0mM MgCl2
100mM G-四联体螺旋1
(总量:50微升)
混合表12所示的试剂,制备-G2水溶液。-G2水溶液与+G2水溶液不同,不含有G-四联体螺旋1。
[表12]
-G2水溶液
50mM MES-LiOH(pH:7)
100mM KCl
100mM MgCl2
(总量:50微升)
+G2水溶液和-G2水溶液在摄氏25度放置180分钟。
之后,在+G2水溶液和-G水溶液中添加100μM铜(II)酞菁-3,4’,4’’,4’’’-四磺酸四钠盐。
在摄氏25度测定+G2水溶液和-G2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
表13表示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的测定结果。
[表13]
图7表示根据表13制成的曲线图。
从图7可以理解,在添加酞菁化合物之后,+G2水溶液在650纳米的波长的吸光度高于-G2水溶液的吸光度。这意味着酞菁化合物溶解在+G2水溶液中,但是酞菁化合物没有溶解在-G2水溶液中,发生了沉淀。
(实施例8B)
实施例8B中,除了不进行退火以外,进行与实施例8A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图7和表13中表示。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于以下的技术领域中。
(1)CD-R
CD-R需要对半导体激光敏感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酞菁化合物对光、热和温度稳定,因此,酞菁化合物可以作为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使用(参照日本特开平5-1272号公报)。
(2)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需要遮蔽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近红外线光。酞菁化合物遮蔽该近红外线光(参照日本特开2001-106689号公报)。
(3)水性油墨用的色素
参照专利文献3。

Claims (17)

1.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a)在水中混合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所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所述鸟嘌呤四链,使所述酞菁化合物在所述水中溶解的工序,
其中,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选自镁离子、钴(II)离子和铜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鸟嘌呤四链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01)或5’-TGGGGT-3’(序列编号:02)的4条DNA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中,同时混合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所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所述鸟嘌呤四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含有铜、锌、钴或镍作为配位金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不含配位金属。
6.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b)在含有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所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所述鸟嘌呤四链,使所述酞菁化合物在所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其中,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选自镁离子、钴(II)离子和铜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鸟嘌呤四链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01)或5’-TGGGGT-3’(序列编号:02)的4条DNA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含有铜、锌、钴或镍作为配位金属。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不含配位金属。
10.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c)在含有所述鸟嘌呤四链和所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混合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使所述酞菁化合物在所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其中,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选自镁离子、钴(II)离子和铜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鸟嘌呤四链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01)或5’-TGGGGT-3’(序列编号:02)的4条DNA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含有铜、锌、钴或镍作为配位金属。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不含配位金属。
14.一种得到溶解有二价金属阳离子、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和鸟嘌呤四链的水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的工序:
(d)在含有所述鸟嘌呤四链和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中混合所述利用阴离子性官能团修饰得到的酞菁化合物,使所述酞菁化合物在所述水溶液中溶解的工序,
其中,所述二价金属阳离子为选自镁离子、钴(II)离子和铜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鸟嘌呤四链由包括5’-GGGTTAGGGTTAGGGTTAGGG-3’(序列编号:01)或5’-TGGGGT-3’(序列编号:02)的4条DNA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离子性官能团为选自羧基、羧基的金属盐、磺基和磺基的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含有铜、锌、钴或镍作为配位金属。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酞菁化合物不含配位金属。
CN201280010759.7A 2011-08-04 2012-05-29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3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0678 2011-08-04
JP2011-170678 2011-08-04
PCT/JP2012/003486 WO2013018260A1 (ja) 2011-08-04 2012-05-29 G-quadruplexを用いて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を水に溶解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100A CN103403100A (zh) 2013-11-20
CN103403100B true CN10340310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62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75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3100B (zh) 2011-08-04 2012-05-29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8753A1 (zh)
JP (1) JP5260803B1 (zh)
CN (1) CN103403100B (zh)
WO (1) WO2013018260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210A (zh) * 2008-05-27 2010-11-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G-quadruplex检测方法、形成G-quadruplex的DNA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CN102006871A (zh) * 2009-04-09 2011-04-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端粒酶反应的抑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9210A (zh) * 2008-05-27 2010-11-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G-quadruplex检测方法、形成G-quadruplex的DNA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CN102006871A (zh) * 2009-04-09 2011-04-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端粒酶反应的抑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ionic phthalocyanines targeting G-quadruplexes and inhibiting telomerase 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ive DNA duplexes;Hidenobu Yaku et al.;《Chem. Commun.》;20100701;第46卷;第5740-5742页 *
pH-Mediated Fluorescence and G-Quadruplex Binding of Amido Phthalocyanines;Jawad Alzeer et al.;《Biochemistry》;20100409;第49卷;第4339–434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48753A1 (en) 2014-02-20
WO2013018260A1 (ja) 2013-02-07
JP5260803B1 (ja) 2013-08-14
JPWO2013018260A1 (ja) 2015-03-05
CN103403100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 et al. Azaacenes as active elements for sensing and bio applications
Long et al. A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iron (III)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iron (III) in human blood serum
Zhou et al. A Series of Open‐Framework Aluminoborates Templated by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d'Aléo et al. Two‐Phot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of Lanthanide Bioprobes
Cheng et al. Fluorescence and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ATP based on a strategy of self-promoting aggregation of a water-soluble polythiophene derivative
Wang et al.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aceous nanodots from MnII‐coordinating functional knots
Balamurugan et al. Triple action polymer probe: carboxylic distilbene fluorescent polymer chemosensor for temperature, metal-ions and biomolecules
Zhu et al. Zinc-based CPs for effective detection of Fe 3+ and Cr 2 O 7 2− ions
Kaur et al. Highly selective colorimetric sensor for Zn2+ based on hetarylazo derivative
Dai et al. A one-step synthesized acridine-based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copper (II) ions and living cell imaging
Yu et al. A novel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ng fluoride anions: from water and toothpaste samples
Gupta et al. Development of chalcone-based derivatives for sensing applications
Li et al. Two mono-and dinuclear Eu (III) enantiomeric pairs based on chiral bis-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es, luminescent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CN101768151A (zh) 2-(2-吡啶基)-8-磺酰氨基喹啉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应用
Akram et al. Bifunctional chemosensor based on a dye-encapsul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r2O72− and Fe3+ ions
CN103403100B (zh) 使用g-四联体螺旋在水中溶解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Camerel et al. Copper–Metallomesogen Structures Obtained by Ionic Self‐Assembly (ISA): Molecular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ing Driven by Cooperativity
Li et al. Two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3D {P5W30}‐Based Heteropolyoxotungstates with Transition‐Metal/Ln–Carboxylate–Ln Connectors
Cross et a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ehn cryptand—europium and terbium (III) complexes to anions compared to a coordinatively saturated systems
Wenge et al. Synthetic GFP chromophore and control of excited-state proton transfer in DNA: an alternative concept for fluorescent DNA labels with large apparent Stokes’ shifts
Carmona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ationic surfactants and 5, 10, 15, 20-tetrakis (4-sulfonatophenyl) porphyrin tetrasodium salt as seen by electric conductometry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CN102006871B (zh) 端粒酶反应的抑制方法
Sun et al. Ultrastable Anti‐Acid “Shield” in Layered Silver Coordination Polymers
Sun et al. Novel luminescent heterobimetallic Ln–Cu (I) 3D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5-(4-pyridyl) isophthalic acid as heteroleptic ligand.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Ciampolini et al. Synthesis of 1, 2-bis (1, 4, 7, 10-tetra-azadodecanyl) ethane, a double-ring fully saturated macrocycle containing 12-membered tetra-aza subuni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