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8708B -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8708B
CN103398708B CN201310296005.9A CN201310296005A CN103398708B CN 103398708 B CN103398708 B CN 103398708B CN 201310296005 A CN201310296005 A CN 201310296005A CN 103398708 B CN103398708 B CN 103398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sub
mrow
sensitive
mod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60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8708A (zh
Inventor
王伟
吕晓永
李欣
宋鸿儒
韩莉莉
赵清
杨博
范岳
朱玮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zheng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960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8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8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8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8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8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结构,主要是为了提高微机械陀螺的增益来提高灵敏度。本发明设计的微机械陀螺结构把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应用在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而且采用双敏感模态结构,即敏感模态拥有两个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分别通过检测质量块与驱动模态的驱动框架和解耦框架相连,实现双敏感模态与驱动模态的解耦。完全的二自由度结构可以增加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3dB带宽,提高陀螺系统的稳定性;双敏感模态可以提高陀螺系统的整体输出增益,提高系统的灵敏度。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以及高灵敏度的优点,并且避免了真空封装,有利于广泛的实际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结构。
背景技术
微机械陀螺的发展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对微机械陀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在,微机械陀螺已经被应用到电子、汽车工业以及智能导航系统等领域,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微机械陀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器件结构的设计,如何设计良好的微机械陀螺结构来提升微机械陀螺的性能。而对微机械陀螺的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二自由度结构和多自由度结构:二自由度微机械陀螺结构的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都采用单自由度振动结构,主要是通过两个模态的共振频率匹配来实现增益的提升,从而提高灵敏度;多自由度微机械陀螺把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应用到驱动模态或敏感模态,利用二自由度振动结构提供稳定的平坦区域来提高陀螺系统的带宽,从而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稳定性。
目前的多自由度微机械陀螺结构设计中,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主要采用动态吸振器结构或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来实现模态的解耦,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增强陀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24320.9,名称为“一种四自由度微机械陀螺”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微机械陀螺在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都采用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通过解耦框架和检测质量块连接在一起,该微机械陀螺尽管保证了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稳定性,但是陀螺系统的增益较低,从而影响微机械陀螺的灵敏度或分辨率。因此,如何保证陀螺系统稳定性的带宽的同时来提高陀螺系统的增益,是现在多自由度微机械陀螺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限制了多自由度微机械陀螺的应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系统带宽,同时具有较高的系统增益,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驱动框架1、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解耦框架2、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第一静敏感梳齿11和第一动敏感梳齿12、第二静敏感梳齿13和第二动敏感梳齿14构成;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为电容梳齿式驱动单元,所述的驱动单元设置在驱动框架1上,驱动框架1通过弹簧梁一15与锚点一24相连,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三17与锚点二25相连,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二16相连,构成驱动模态。第一检测质量块3通过弹簧梁四18与驱动框架1相连、通过弹簧梁一15与第一检测框架5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通过弹簧梁四18与锚点三26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通过弹簧梁五19与第一敏感质量块7相连,第一敏感质量块7通过弹簧六20与锚点四27相连,第一静敏感梳齿11和第一动敏感梳齿12构成的敏感单元设置在第一敏感质量块7上,形成敏感模态的单元一;第二检测质量块4通过弹簧梁七21与解耦框架2相连、通过弹簧梁三17与第二检测框架6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通过弹簧梁七21与锚点五28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通过弹簧梁八22与第二敏感质量块8相连,第二敏感质量块8通过弹簧梁九23与锚点六29相连,第二静敏感梳齿13和第二动敏感梳齿14构成的敏感单元设置在第二敏感质量块8上,形成敏感模态的单元二,单元一和单元二构成敏感模态;通过检测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上敏感单元的电容变化来计算外部的输入角速度。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
1、由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构成的驱动模态和由第一静敏感梳齿11和第一动敏感梳齿12、第二静敏感梳齿13和第二动敏感梳齿14、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构成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均为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其中驱动单元和敏感单元的梳齿数量由驱动框架1、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质量来确定;
2、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结构,双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均为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分别通过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与驱动模态的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相连,从而实现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振动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陀螺结构框架简化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陀螺结构简化模型。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陀螺驱动模态驱动框架的动态响应。
图5是本发明的陀螺驱动模态解耦框架的动态响应。
图6是本发明的陀螺驱动模态相位调制后的总动态响应。
图7是本发明的陀螺敏感模态敏感单元一的输出。
图8是本发明的陀螺敏感模态敏感单元二的输出。
图9是本发明的陀螺敏感模态相位调制后的总输出。
图10是本发明的驱动模态的幅频响应。
图11是本发明的敏感模态的幅频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第一静敏感梳齿11和第一动敏感梳齿12、第二静敏感梳齿13和第二动敏感梳齿14。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构成的驱动单元被设置在驱动框架1上,驱动框架1和锚点一24通过弹簧梁一15相连,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二16相连,解耦框架2和锚点二25通过弹簧梁三17相连,从而构成微机械陀螺的驱动模态。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驱动框架1通过弹簧梁四18相连,并和第一检测框架5通过弹簧梁一15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和锚点三26通过弹簧梁四18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一敏感质量块7通过弹簧梁五19相连,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锚点四27通过弹簧梁六20相连,第一静敏感梳齿11和第一动敏感梳齿12构成的敏感单元被设置在第一敏感质量块7上,从而形成双敏感模态的单元一;第二检测质量块4和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七21相连,并和第二检测框架6通过弹簧梁三17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和锚点五28通过弹簧梁七21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通过弹簧梁八22相连,第二敏感质量块8和锚点六29通过弹簧梁九23相连,第二静敏感梳齿13和第二动敏感梳齿14构成的敏感单元被设置在第二敏感质量块8上,从而形成双敏感模态的单元二,单元一和单元二共同构成敏感模态。通过检测敏感单元的梳齿电容变化可以计算外部的输入角速度。
第一检测质量块3通过弹簧梁四18、弹簧梁一15分别和驱动框架1、第一检测框架5相连,从而将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单元一连接在一起,实现驱动模态到敏感模态单元一的能量转化;第二检测质量块4通过弹簧梁七21、弹簧梁三17分别和解耦框架2、第二检测框架6相连,从而将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单元二连接在一起,实现驱动模态到敏感模态单元一的能量转化;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构成了双敏感模态。
结合图2可以看出,驱动模态由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以及弹簧梁一15、弹簧梁二16、弹簧梁三17构成,使驱动模态成为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从图2中的敏感模态可以看出,敏感模态包括单元一和单元二,单元一由第一检测质量块3、第一敏感质量块7以及弹簧梁四18、弹簧梁五19、弹簧梁六20构成,形成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单元二由第二检测质量块4、第二敏感质量块8以及弹簧梁七21、弹簧梁八22、弹簧梁九23构成,形成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从而构成双敏感模态。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起到连接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作用,同时实现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之间的运动隔离。
工作方式:陀螺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通过驱动框架1上的驱动单元对驱动框架1施加的正弦驱动力,使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以及相连的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一起在驱动方向x上做简谐振动;当有沿z轴的外界角速度Ωz输入时,由于陀螺效应中的哥氏效应,会产生沿敏感方向y的哥氏力作用在敏感模态单元一和单元二的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上,从而使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与相连的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以及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在敏感方向y上做简谐振动。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运动会引起设置在其上的敏感单元的电容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电容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沿z轴输入的角速度Ωz。由于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的简谐运动有一定的相位差,因此在对两个敏感模态的输出信号采取相加运算之前,先对敏感单元二的输出信号进行相位调整。
理论依据:从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结构的简化框架图1和模型图2可以看出,驱动模态是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因此驱动模态的动态方程如下:
( m d + m 1 ) x · · 1 + ( c 1 + c 2 ) x · 1 - c 2 x · 2 + ( k 1 + k 2 ) x 1 - k 2 x 2 = F d - - - ( 1.1 )
( m f + m 1 ) x · · 2 + ( c 2 + c 3 ) x · 2 - c 2 x · 1 + ( k 2 + k 3 ) x 2 - k 2 x 1 = 0 - - - ( 1 . 2 )
其中,x1、x2为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在驱动方向x上的运动,分别为xi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i=1,2)。md、mf、m1分别为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的质量,k1、k2、k3分别为连接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的弹簧梁一15、弹簧梁二16、弹簧梁三17的刚度系数,c1、c2、c3为与弹簧梁一15、弹簧梁二16、弹簧梁三17对应的阻尼系数。Fd为施加在驱动框架1上的正弦驱动力。
从设计的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的简化框架图1可以看出,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分别通过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与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相连,由于哥氏效应产生的哥氏力分别通过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作用在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上,因此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在驱动方向x上的运动x1和x2均需要求解。
根据振动力学中有阻尼二自由度强迫振动的知识可以求解出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在驱动方向上的运动x1、x2的表达式如下:
x 1 = ( k 2 + k 3 - ( m f + m 1 ) ω 2 + jω ( c 2 + c 3 ) ) F d Δ d ( ω ) - - - ( 1.3 )
x 2 = ( k 2 + jω c 2 ) F d Δ d ( ω ) - - - ( 1.4 )
其中,ω为驱动频率,j为虚数的单位,
Δd(ω)=(k1+k2-(md+m12+jω(c1+c2))(k2+k2-(mf+m12+jω(c2+c3))-(k2+jωc2)2。把驱动模态的解用一般的三角函数形式表示,如下:
其中,X1、X2分别为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的振动幅值,分别为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相对于驱动力的相位延迟。
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均为完全的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因此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的动态方程均可以表示如下:
( m 1 + m 2 ) y · · 1 + ( c 4 + c 5 ) y · 1 - c 5 y · 2 + ( k 4 + k 5 ) y 1 - k 5 y 2 = F c - - - ( 1 . 8 )
m 3 y · · 2 + ( c 6 + c 5 ) y · 2 - c 5 y · 1 + ( k 6 + k 5 ) y 2 - k 5 y 1 = 0 - - - ( 1.9 )
其中,y1、y2为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连同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在敏感方向y上的运动,分别为yi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i=1,2)。m2、m3分别为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质量,k4、k5、k6分别为敏感模态的弹簧梁四18和弹簧梁七21、弹簧梁五19和弹簧梁八22、弹簧梁六20和弹簧梁九23的刚度系数,c4、c5、c6为与弹簧梁四18和弹簧梁七21、弹簧梁五19和弹簧梁八22、弹簧梁六20和弹簧梁九23对应的阻尼系数。Fc为由于外部角速度输入时哥氏效应产生的哥氏力。因为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运动会引起单元的电容变化,因此在敏感模态的求解时只需要求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运动y2
根据振动力学的知识,可以求解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在敏感方向y上的运动解如下:
y 2 = ( k 5 + jω c 5 ) F c Δ s ( ω ) - - - ( 1.10 )
其中,
Δs(ω)=(k4+k5-(m1+m22+jω(c4+c5))(k5+k6-m3ω2+jω(c5+c6))-(k5+jωc5)2。如果不考虑驱动模态的相位差,则把敏感模态的解用一般的三角函数形式表示,如下:
y2=Y2cos(ωt+θ)        (1.11)
Y2为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振动幅值,θ为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相对于哥氏力的相位延迟。
下面对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的操作原理和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从陀螺系统的解(1.3)、(1.4)和(1.10)中可以得到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特征方程如下:
( k 1 + k 2 - ( m d + m 1 ) ω 2 ) ( k 2 + k 3 - ( m f + m 1 ) ω 2 ) - k 2 2 = 0 - - - ( 1.12 )
( k 4 + k 5 - ( m 1 + m 2 ) ω 2 ) ( k 5 + k 6 - m 3 ω 2 ) - k 5 2 = 0 - - - ( 1.13 )
设定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结构频率如下:
ω d 1 2 = k 1 + k 2 m d + m 1 , ω d 2 2 = k 2 + k 3 m f + m 1 , ω s 1 2 = k 4 + k 5 m 1 + m 2 , ω s 2 2 = k 5 + k 6 m 3 - - - ( 1.14 )
则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特征方程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 ω d 1 2 - ω 2 ) ( ω d 2 2 - ω 2 ) - k 2 2 ( m d + m 1 ) ( m f + m 1 ) = 0 - - - ( 1.15 )
( ω s 1 2 - ω 2 ) ( ω s 2 2 - ω 2 ) - k 5 2 ( m 1 + m 2 ) m 3 = 0 - - - ( 1.16 )
求解特征方程(1.15)和(1.16)可以得到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共振频率:
ω dH , L = 1 2 ( ω d 1 2 + ω d 2 2 ± ( ω d 1 2 - ω d 2 2 ) 2 + k 2 2 ( m d + m 1 ) ( m f + m 1 ) ) - - - ( 1.17 )
ω sH , L = 1 2 ( ω s 1 2 + ω s 2 2 ± ( ω s 1 2 - ω s 2 2 ) 2 + k 5 2 ( m 1 + m 2 ) m 3 ) - - - ( 1.18 )
根据振动力学可以求得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中驱动框架1、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二检测框架6(连同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二检测质量块4)的反共振频率ωd0、ωs0
ω d 0 = k 2 + k 3 m f + m 1 , ω s 0 = k 5 + k 6 m 3 - - - ( 1.19 )
设定ωd1d2d0和ωs1s2s0,则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共振频率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ω dH , L = ω d 0 2 ± k 2 2 ( m d + m 1 ) ( m f + m 1 ) - - - ( 1.20 )
ω sH , L = ω s 0 2 ± k 5 2 ( m 1 + m 2 ) m 3 - - - ( 1.21 )
从(1.20)和(1.21)可以看出,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反共振频率分别处于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两个共振频率之间,因此为保证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拥有较高的带宽以及更好地确定稳定频率的范围,将驱动力的驱动频率与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反共振频率设为相等,即ωdd0s0。令ΔddHdL,ΔssHsL,代入到(1.20)和(1.21)可以解得:
k 2 = Δ d ( m d + m 1 ) ( m f + m 1 ) ω d 0 2 - 0.25 Δ d 2 k 1 = ( m d + m 1 ) ω d 0 2 - k 2 k 3 = ( m f + m 1 ) ω d 0 2 - k 2 - - - ( 1.22 )
k 5 = Δ s ( m 1 + m 2 ) m 3 ω s 0 2 - 0.25 Δ s 2 k 4 = ( m 1 + m 2 ) ω s 0 2 - k 5 k 6 = m 3 ω s 0 2 - k 5 - - - ( 1.23 )
上式为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刚度系数的设计方程,在确定了陀螺结构的物理参数以及频率区间的设定后,可以根据(1.22)和(1.23)来计算出设计各个弹簧梁所需要的刚度值。对于设计方程,只要在参数设定时满足条件ωd0>0.5Δd和ωs0>0.5Δs,则就可以达到结构的实际实现,有效地提高了陀螺结构的设计空间。
仿真结果:根据陀螺的工作原理以及陀螺系统的求解,得到仿真结果如图4-图11所示。微机械陀螺驱动模态的动态响应如图4-图6所示,图4为驱动框架1的动态响应曲线,图5为相位调制后的解耦框架2的动态响应曲线,图6为驱动模态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的总体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经过驱动框架1与解耦框架2的相位差调制后的解耦框架响应信号2与驱动框架1的响应信号相位基本一致,满足输出信号的加和要求。
图7-图9为敏感模态单元一和单元二在一定角速度输入时的响应以及信号的总体输出响应曲线。图7为单元一第一敏感质量块7的响应输出,图8为单元二第二敏感质量块8的响应输出,从敏感模态总体输出响应曲线图9可以看出,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也满足输出信号的加和要求,这和驱动模态的动态响应是一致的。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双敏感模态的双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可以有效地利用双敏感模态提高陀螺系统的灵敏度。
从驱动模态的幅频特性图10可以看出,双敏感模态的幅频特性明显优于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以及单敏感模态的幅频特性,比之前的单敏感模态微机械陀螺的增益提高了大约8dB,并且在4.9kHz和5.1kHz之间具有稳定的频率区域,以5kHz为中心频率的3dB带宽大于200Hz。本发明的敏感模态的单元一和单元二为相同的完全二自由度振动结构,因此具有相同的幅频特性如图11。从图11可以看出,敏感模态的稳定频率区域也在4.9kHz和5.1kHz之间,以中心频率5kHz的3dB带宽优于200Hz。从微机械陀螺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的幅频特性曲线可以看出,两个模态的稳定区域完全匹配,从4.9kHz到5.1kHz为陀螺系统提供的3dB带宽优于200Hz,保证了陀螺系统的稳定性。而双敏感模态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增益,提高了陀螺系统的灵敏度。

Claims (1)

1.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其结构特征在于:结构主要由驱动框架(1)、解耦框架(2)、静驱动梳齿(9)和动驱动梳齿(10)、第一检测质量块(3)、第二检测质量块(4)、第一检测框架(5)、第二检测框架(6)、第一敏感质量块(7)、第二敏感质量块(8)、第一静敏感梳齿(11)、第一动敏感梳齿(12)、第二静敏感梳齿(13)、第二动敏感梳齿(14)构成;动驱动梳齿(10)设置在驱动框架(1)上,驱动框架(1)和锚点一(24)通过弹簧梁一(15)相连,驱动框架(1)和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二(16)相连,解耦框架(2)和锚点二(25)通过弹簧梁三(17)连接,构成完全的二自由度的驱动模态;第一动敏感梳齿(12)设置在第一敏感质量块(7)上,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第一检测框架(5)通过弹簧梁一(15)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和锚点三(26)通过弹簧梁四(18)相连,第一检测框架(5)和第一敏感质量块(7)通过弹簧梁五(19)相连,第一敏感质量块(7)和锚点四(27)通过弹簧梁六(20)连接,构成完全二自由度的敏感模态单元一;第二动敏感梳齿(14)设置在第二敏感质量块(8)上,第二检测质量块(4)和第二检测框架(6)通过弹簧梁三(17)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和锚点五(28)通过弹簧梁七(21)相连,第二检测框架(6)和第二敏感质量块(8)通过弹簧梁八(22)相连,第二敏感质量块(8)和锚点六(29)通过弹簧梁九(23)连接,构成完全二自由度的敏感模态单元二;第一检测质量块(3)和驱动框架(1)通过弹簧梁四(18)相连,把敏感模态单元一和驱动模态连接在一起,第二检测质量块(4)和解耦框架(2)通过弹簧梁七(21)相连,把敏感模态单元二和驱动模态连接在一起,敏感模态单元一和敏感模态单元二共同构成敏感模态,通过检测敏感模态的电容变化来计算外部的输入角速度。
CN201310296005.9A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Active CN103398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6005.9A CN103398708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6005.9A CN103398708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8708A CN103398708A (zh) 2013-11-20
CN103398708B true CN103398708B (zh) 2015-10-21

Family

ID=4956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6005.9A Active CN103398708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8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3450A1 (de) * 2015-07-17 2017-01-19 Robert Bosch Gmbh MEMS Drehratensensor mit kombiniertem Antrieb und Detektion
CN109668550B (zh) * 2019-02-28 2021-08-13 东北大学 一种全解耦的三自由度微机械陀螺
CN113137959B (zh) * 2020-01-17 2022-06-17 北京大学 一种微机械音叉陀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528A (zh) * 2005-11-11 2006-05-03 中北大学 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带宽的差分式微机械陀螺
CN101368826A (zh) * 2008-09-25 2009-0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采用隔振框架解耦的硅微陀螺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19318A (zh) * 2008-08-18 2011-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微机电系统
CN102252668A (zh) * 2011-06-23 2011-11-23 南京理工大学 硅微角振动输出陀螺仪
CN102288172A (zh) * 2011-07-07 2011-12-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放大质量块运动速度的电容式微机械陀螺
CN102435185A (zh) * 2011-09-01 2012-05-02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内外桁架式三框架微机械陀螺结构
CN102510995A (zh) * 2010-06-16 2012-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复合传感器
CN102645211A (zh) * 2012-04-25 2012-08-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四自由度微机械陀螺
CN10317552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微陀螺仪以及微陀螺仪的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308545A1 (en) * 2001-05-02 2002-11-1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n-resonant four degrees-of-freedom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US7377167B2 (en) * 2004-02-27 2008-05-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nresonant micromachined gyroscopes with structural mode-decoupling
WO2007086849A1 (en) * 2006-01-25 2007-08-0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obust six degree-of-freedom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with anti-phase drive schem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of the same
JP5379160B2 (ja) * 2008-07-25 2013-12-25 ベーリンガー インゲルハイム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11β−ヒドロキシステロイドデヒドロゲナーゼ1の環状インヒビター
JP5206709B2 (ja) * 2009-03-18 2013-06-1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可動体を備えている装置
JP4968298B2 (ja) * 2009-09-04 2012-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振動型角速度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528A (zh) * 2005-11-11 2006-05-03 中北大学 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带宽的差分式微机械陀螺
CN102119318A (zh) * 2008-08-18 2011-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微机电系统
CN101368826A (zh) * 2008-09-25 2009-02-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采用隔振框架解耦的硅微陀螺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10995A (zh) * 2010-06-16 2012-06-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复合传感器
CN102252668A (zh) * 2011-06-23 2011-11-23 南京理工大学 硅微角振动输出陀螺仪
CN102288172A (zh) * 2011-07-07 2011-12-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放大质量块运动速度的电容式微机械陀螺
CN102435185A (zh) * 2011-09-01 2012-05-02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一种内外桁架式三框架微机械陀螺结构
CN103175521A (zh) * 2011-12-23 2013-06-26 马克西姆综合产品公司 微陀螺仪以及微陀螺仪的操作方法
CN102645211A (zh) * 2012-04-25 2012-08-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四自由度微机械陀螺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三自由度水平轴硅微机械陀螺结构设计与仿真;熊敏敏等;《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0930;第2卷(第3期);全文 *
双框架硅微机械振动陀螺仪鲁棒控制研究;方玉明等;《仪器仪表学报》;20050630;第26卷(第6期);全文 *
对称解耦硅微陀螺仪结构设计研究;刘梅等;《传感技术学报》;20080331;第21卷(第3期);全文 *
振动式微机械陀螺的带宽特性分析;陆学斌等;《传感技术学报》;20080229;第21卷(第2期);全文 *
新型谐振式微机械陀螺设计与仿真;樊尚春等;《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90228;第17卷(第1期);全文 *
朱奎宝等.一种新型三自由度谐振式MEMS陀螺.《微纳电子技术》.2009,第46卷(第12期),全文. *
殷勇等.一种双质量硅微陀螺仪.《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第16卷(第6期),全文. *
殷勇等.结构解耦的双质量微陀螺仪结构方案设计与仿真.《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38卷(第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8708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9229B2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rejection of acceleration noise
KR101823325B1 (ko) 개선된 자이로스코프 구조체 및 자이로스코프
CN108020220B (zh) 一种切向驱动双差分蝶翼式硅微陀螺及其应用方法
CN101067555B (zh) 力平衡式谐振微机械陀螺
CN109737943B (zh) 高精度mems陀螺仪
CN105203132A (zh) 一种谐振式振动陀螺的输出频率检测方法
CN103398708B (zh) 一种双敏感模态的微机械陀螺
US11585659B2 (en) MEMS wave gyroscope
CN102798386A (zh) 三自由度谐振硅微机械陀螺仪
CN102645211A (zh) 一种四自由度微机械陀螺
US6293148B1 (en) Structural design for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a surface-micromachined vibratory gyroscope
CN103697875B (zh) 管脚式压电固体波动模态匹配陀螺
CN103234536B (zh) 一种压电驱动三自由度扭转振动mems陀螺的设计方法
JP6527235B2 (ja) ジャイロスコープ
CN112963480B (zh) 一种机抖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的可控减振装置及方法
CN103115620B (zh) 一种四自由度微机械陀螺阵列
CN212320730U (zh) 三轴mems陀螺仪
CN102662074A (zh) 采用摆动质量块的框架式振动角速率传感器及测量系统
CN105953781A (zh) 一种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音叉式微机械陀螺传感器
CN109668550B (zh) 一种全解耦的三自由度微机械陀螺
Verma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2-DOF drive and 1-DOF sense gyro-accelerometer
US12050104B2 (en) MEMS gyroscope
Yang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ew three-axis micro-gyroscope
CN205449087U (zh) 外支撑四质量块mems谐振式陀螺仪
Pinrod et al. High-overtone bulk diffraction wave gyrosco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7

Address after: 212400 No.16, Konggang New District, Jur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EZHENG SPECI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50001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fice, 145 Nantong Avenue,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Heilongjiang

Patentee befor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