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112B -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112B
CN103391112B CN201210144859.0A CN201210144859A CN103391112B CN 103391112 B CN103391112 B CN 103391112B CN 201210144859 A CN201210144859 A CN 201210144859A CN 103391112 B CN103391112 B CN 103391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hannel
detection
joint
decision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4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112A (zh
Inventor
严伟
王乃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48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1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中,依据码道功率,对码道进行排序,使得功率大的码道率先进行检测和判决,通过反馈和滤波,消除对功率较小码道的干扰;由于功率大的码道判决的准确性高,对后续码道或符号的错误传递的概率小,所以,通过码道排序,自适应地选择码道的判决和反馈顺序,能够有效地降低和消除错误传递。进一步地,对码道功率设置一个门限,将码道功率与门限比较,对于功率低于门限的码道,在后向滤波反馈时不进行判决,直接反馈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通过这种自适应地判决反馈的方法,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功率较小码道的严重错误传递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多用户扩频无线通信系统的均衡技术。
背景技术
在一个码分多址(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简称“CDMA”)系统中,在时变的多径信道传播时,会同时存在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Interference,简称“ISI”)和多址干扰(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简称“MAI”)。传统的接收机通常由一组匹配滤波器组成,但是由于匹配滤波把MAI作为噪声处理,所以解调性能会过早地出现瓶颈。而最优的多用户检测器(Multiple-User Detector,简称“MUD”)复杂度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呈现指数级上升,很难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实现性能和计算复杂度的折中,一般采用次优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如基于迫零(Zero Forcing,简称“ZF”)和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uare-Error,简称“MMSE”)均衡。
同时,结合判决反馈均衡技术(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简称“DFE”),可以得到基于判决反馈的ZF和MMSE算法,即ZF-DFE和MMSE-DFE,进一步提高接收机性能。所谓判决反馈是指接收端对已解调数据进行判决后,通过反馈回路,消除对当前解调数据的干扰,使得当前数据获得更好的解调性能。
然而,尽管判决反馈技术在一般场景下,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算法的性能。但是,由于多址干扰、符号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对于符号的判决,很有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当存在这种误判时,反馈回路会把上一符号(码道)的判决错误传递到当前和后续符号(码道)的检测,这种在判决反馈系统中常见的现象,称为错误传递(Error Propagation,简称“EP”)。错误传递包括符号间的错误传递和码道间的错误传递。当存在这种错误传递时,就会严重影响算法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使得在采用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技术中,降低和消除错误传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
根据所述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包含:码道排序模块,用于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码道排序模块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依据码道功率,对码道进行排序,使得功率大的码道率先进行检测和判决,通过反馈和滤波,消除对功率较小码道的干扰;由于功率大的码道判决的准确性高,对后续码道或符号的错误传递的概率小,所以,通过码道排序,自适应地选择码道的判决和反馈顺序,能够有效地降低和消除错误传递。
另外,在所述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步骤中,可以在将得到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之前,先将该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则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如果所述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则禁止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将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这种自适应地判决反馈的方法,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功率较小码道的严重错误传递。
另外,在所述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步骤中,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或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联合检测。本发明能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均衡算法,应用广泛,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所有码道的组合信道冲击响应排列成的矩阵B生成系统矩阵A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的码道排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的码道重排序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根据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本实施方式依据码道功率,对码道进行排序,使得功率大的码道率先进行检测和判决,通过反馈和滤波,消除对功率较小码道的干扰;由于功率大的码道判决的准确性高,对后续码道或符号的错误传递的概率小,所以,通过码道排序,自适应地选择码道的判决和反馈顺序,能够有效地降低和消除错误传递。下面以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假设第k个码道的N个发送数据第k个码道的扩频序列、信道化码加权因子和扰码复合后的码,称为扩频码。假设第k个码道的扩频码因子为Q,第k个码道的扩频码为第k个码道的信道冲激响为其中,W表示信道估计的窗长,T表示转置。
第k个码道扩频码c(k)和信道冲激响为h(k)进行卷积得到组合信道冲激响应为:
b ( k ) = c ( k ) * h ( k ) = ( b 1 ( k ) , b 2 ( k ) , . . . , b Q + W - 1 ( k ) ) T
所有码道的组合信道冲激响应b(k)可以排列成一个矩阵B:
B = b 1 ( 1 ) b 1 ( K ) . . . . . . b Q ( 1 ) b Q ( K ) b Q + 1 ( 1 ) b Q + 1 ( K ) . . . . . . b Q + W + 1 ( 1 ) b Q + W + 1 ( K ) - - - ( 1.1 )
其中,K表示码道总数。可以通过如图1所示方式由矩阵B生成系统矩阵A。
那么,接收序列e可表示为式(1.2):
e=Ad+n                                            (1.2)
其中,d=(d1,d2,…,dN)T∈CKN×1为一个数据块(N个符号)内所有码道的数据符号组成的向量,为所有码道的第i个数据符号组成的向量,n为噪声向量。
ZF均衡的估计值可以用式(1.3)表示:
d ^ ZF = ( A H R n - 1 A ) - 1 A H R n - 1 e - - - ( 1.3 )
其中,Rn为噪声n的协方差矩阵,AH是系统矩阵A的共轭转置矩阵,右上标-1表示矩阵的求逆。
由于AHRn -1A矩阵求逆的复杂度很高,直接求逆代价太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AHRn -1A矩阵的厄米特(Herimitian)性质,对AHRn -1A进行Cholesky分解,如式(1.4)所示:
AHRn -1A=LH·L                                (1.4)
其中,L是一个上三角矩阵,LH是L的共轭转置矩阵。将式(1.4)代入式(1.3),可得
d ^ ZF = ( L ) - 1 · ( L H ) - 1 · A H R n - 1 e - - - ( 1.5 )
为了描述基于判决反馈的ZF算法,对接收序列进行改进,如式(1.6)所示:
e ′ = L · d ^ ZF = L · ( L ) - 1 · ( L H ) - 1 · A H R n - 1 e
= ( L H ) - 1 · A H R n - 1 e (1.6)
= L · d + ( L H ) - 1 · A H R n - 1 n
= diag ( L ) · d + diag ‾ ( L ) · d + ( L H ) - 1 · A H R n - 1 n
其中,diag(L)表示矩阵L的对角线元素构成的对角阵,考虑到L是一个上三角矩阵,对符号dj的判决,可以通过使用dj之前的符号(即序号大于j的符号)的判决反馈和滤波后得到。如果符号d的判决按照序号j的倒序进行(即由序号大的符号开始),则式(1.6)中的只依赖于已判决的符号。判决可以使用下面的递归公式进行:
d ‾ ZF - DFE , K · N = Q ( e K · N ′ / l K · N , K · N )
d ‾ ZF - DFE , K · N - j = Q ( ( e K · N - j ′ - Σ j ′ = 1 j diag ‾ ( L ) K · N - j , K · N - j + j ′ · d ‾ ZF - DFE , K · N - j + j ′ ) / l K · N - j , K · N - j ) - - - ( 1.7 )
其中,j=1…(K·N-1),Q(·)表示符号的判决操作(进行比特判决后,重新调制)。式(1.7)中的符号判决值从式(1.6)中减掉,得到新的统计量
t = e ′ - diag ‾ ( L ) · d ‾ ZF - DFE (1.8)
= diag ( L ) · d + diag ‾ ( L ) · ( d - d ‾ ZF - DFE ) + ( L H ) - 1 · A H R n - 1 n
如果之前的判决值都正确,则式(1.8)转化为
t=diag(L)·d+(LH)-1·AHRn -1n                         (1.9)
对t进行缩放后,可得
t′=(diag(L))-1·t=d+(diag(L))-1·(LH)-1·AHRn -1n    (1.10)
由此可得,只需要对t′j进行判决,即能得到符号判决值在编码系统中,给译码器的输入往往是软信息,即可将t′直接作为ZF-DFE的软输出现有技术中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DFE联合检测结构如图2所示,对接收信号e依次进行白化匹配滤波和前向滤波得到e′=(LH)-1·AHRn -1e,接着与经后向滤波的符号判决值相减得到式(1.8)中的统计量t,接着对t进行缩放得到t′,并将t′直接作为ZF-DFE的软输出输出,供后续解调使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CDMA与DFE相结合,除了能够有效消除码间干扰ISI,还能够很好地消除多址干扰MAI。MAI的消除过程如下所述:
1.对倒数第一个码道的接收信号进行符号判决(因为L是一个上三角矩阵,所以先判决出倒数第一个码道),然后重构倒数第一个码道的符号;
2.计算倒数第二个码道的符号时,减去重构的倒数第一个码道的符号,然后进行判决,同时重构倒数第二码道的符号;
3.依次类推,计算倒数第k个码道的符号时,减去重构的前k-1个码道的符号,然后进行判决,直至最后一个码道。
由此可知,对于CDMA系统中的DFE,实际上是以降低大功率码道的性能为代价,来提高小功率码道的性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进入前向滤波器之前,对码道按功率进行排序,功率较高的码道排在倒数第一个码道,优先进行判决(功率越高,判决越准),然后按照功率递减的顺序,依次对码道进行干扰消除和判决。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301,对接收信号e进行白化匹配滤波,得到匹配滤波数据eMF
接着,在步骤S302中,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由于在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对各码道的接收信号进行了白化匹配滤波,因此在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进行排序时,需要对经白化匹配滤波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码道排序。也就是说,根据码道功率,自适应地对匹配滤波数据eMF进行倒序排列,得到排序后的匹配滤波数据e′MF;同时对信道矩阵B和缩放(Rescale)因子也进行对应的排序。
具体地说,可以参照图4通过列间置换进行码道排序,首先利用B矩阵计算第k个码道对应的信号功率p(k),如式(1.11)所示:
p ( k ) = Σ j = 0 W + Q - 2 ( b j , k ) * · b j , k - - - ( 1.11 )
其中,bj,k表示矩阵B 的第j行、第k列元素。
根据码道功率p(k)大小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码道序号i满足式(1.12):
p(1)≤…≤p(i)≤p(i+1)≤…≤p(K)                    (1.12)
由此,可得式(1.13)的映射关系:
k→i                                                (1.13)
其中,k表示码道重排前的序号;i表示码道重排后的序号。
根据式(1.13),对匹配滤波数据eMF和矩阵B进行排序,同时也对缩放(Rescale)因子进行排序。
接着,在步骤S303至S307中,根据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
具体地说,在步骤S303中,对排序后的匹配滤波数据e′MF进行前向滤波;
步骤S304,计算经过前向滤波和后向滤波的数据之间的差值e′;
步骤S305,对得到的差值e′进行缩放,也就是根据缩放因子进行幅度调整,得到判决统计量t′;t′的一路数据进入步骤308,另一路进入步骤306;
步骤306,对于判决统计量t′进行符号判决,得到符号判决值
步骤307,对符号判决值进行后向滤波,然后反馈到步骤S304,供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使用。
在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之后,执行步骤S308,对码道顺序进行重排,重排后的码道顺序与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前的码道顺序相同。也就是说,按照步骤S302中码道排序的相反顺序,对ZF-DFE的输出结果进行码道重排,由于将判决统计量t′直接作为ZF-DFE的输出结果输出,所以在此也可以看作对判决统计量t′进行重排。
由于在步骤S302中,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对匹配滤波数据、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进行了排序,因此,在完成联合检测后,需要对ZF-DFE的输出结果进行重新排序,使重排后的码道顺序与步骤S302中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前的码道顺序相同。具体地说,可以按照式(1.13)的逆映射,对码道数据进行重新排列,恢复原有码道的顺序,如图5所示,其中i→k表示式(1.13)中k→i的逆映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以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算法的联合检测为例,具体地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ZF算法,其思想很容易推广到基于判决反馈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等其它联合检测技术。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主要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一种门限技术,能够自适应地选择码道的符号判决值或者原值进行判决反馈,具体地说,对码道功率设置一个门限,将码道功率与门限比较,对于功率低于门限的码道,在后向滤波反馈时,不进行判决,直接反馈原值。这种自适应地判决反馈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功率较小码道的严重错误传递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仍以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步骤S601至S606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301至S306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607,根据码道功率和预设的门限的比较结果,自适应地选择符号判决值或者原值进行反馈;该预设的门限值一般通过仿真获得。
具体地说,在步骤S607中,将码道功率与预设的门限β进行比较,如果该码道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β,则将步骤S606中的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如果该码道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则禁止将该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将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t′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
步骤S608,对步骤S607中选择的符号判决值或者原值t′进行后向滤波后,反馈到步骤S604,供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使用。
接着执行步骤S609,对码道顺序进行重排,该步骤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308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如图7所示,包含:白化匹配滤波模块、码道排序模块、联合检测模块、重排序模块;其中,白化匹配滤波模块,用于对各码道的接收信号进行白化匹配滤波;码道排序模块对经白化匹配滤波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码道排序。
码道排序模块,用于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码道排序模块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由于码道排序模块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大小,对码道进行了排序,相应地,联合检测模块需要将根据排序后的码道顺序进行对应排序后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作为用于进行联合检测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此外,联合检测模块可以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或基于判决反馈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联合检测。
重排序模块,用于在联合检测模块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后,对码道顺序进行重排,重排后的码道顺序与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前的码道顺序相同。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主要在于: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联合检测模块还包含判断子模块和控制子模块用于通过一种门限技术,自适应地选择码道的符号判决值或者原值进行判决反馈,这种自适应地判决反馈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功率较小码道的严重错误传递的问题。
具体地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将得到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之前,将该码道的信号功率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控制子模块,用于在判断子模块判定码道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门限时,将该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在判断子模块判定码道功率小于预设门限时,禁止将该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将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示意图,接收信号首先在白化匹配滤波模块进行匹配滤波,接着对匹配滤波后的数据在码道排序模块根据码道功率,自适应地调整码道的顺序(码道功率小的在前,码道功率大的在后),与此对应的是在完成检测后,码道重排模块对码道进行重新排序,即恢复码道的原来排序。值得一提的是,在图8中,根据码道功率和预设的门限β进行比较,通过开关控制,自适应地选择反馈符号判决值或原值。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
根据所述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在将得到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之前,先将该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则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如果所述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门限,则禁止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将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步骤中,用于进行联合检测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为根据所述排序后的码道顺序进行对应排序后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之后,对码道顺序进行重排,重排后的码道顺序与所述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前的码道顺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对各码道的接收信号进行白化匹配滤波;
所述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的步骤中,对经白化匹配滤波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码道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的步骤中,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或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联合检测。
7.一种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码道排序模块,用于对需联合检测的码道,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信号功率越大的码道,排在越后;
联合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码道排序模块排序后的码道顺序,从后往前依次对码道中的接收信号进行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检测模块包含以下子模块:
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将得到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之前,将该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
控制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门限时,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在所述判断子模块判定所述功率小于所述预设门限时,禁止将所述符号判决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将进行符号判决之前的原值用于后续码道的联合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检测模块将根据所述排序后的码道顺序进行对应排序后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作为用于进行联合检测的信道矩阵和缩放因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重排序模块,用于在所述联合检测模块得到各码道中的接收信号的符号判决值后,对码道顺序进行重排,重排后的码道顺序与所述根据码道的信号功率的大小进行排序前的码道顺序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还包含:
白化匹配滤波模块,用于对各码道的接收信号进行白化匹配滤波;
所述码道排序模块对经白化匹配滤波后的接收信号进行码道排序。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检测模块采用的联合检测为基于判决反馈的迫零ZF联合检测,或采用基于判决反馈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联合检测。
CN201210144859.0A 2012-05-10 2012-05-10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3911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4859.0A CN103391112B (zh) 2012-05-10 2012-05-10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4859.0A CN103391112B (zh) 2012-05-10 2012-05-10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112A CN103391112A (zh) 2013-11-13
CN103391112B true CN103391112B (zh) 2015-08-12

Family

ID=49535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4859.0A Active CN103391112B (zh) 2012-05-10 2012-05-10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11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319A (zh) * 2007-04-09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CN10139980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753169A (zh) * 2008-11-28 2010-06-2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中排序的块判决反馈均衡方法
CN101997787A (zh) * 2009-08-25 2011-03-3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035568A (zh) * 2010-11-05 2011-04-27 意法·爱立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干扰消除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319A (zh) * 2007-04-09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CN101399803A (zh) * 2007-09-27 2009-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753169A (zh) * 2008-11-28 2010-06-23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中排序的块判决反馈均衡方法
CN101997787A (zh) * 2009-08-25 2011-03-30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035568A (zh) * 2010-11-05 2011-04-27 意法·爱立信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干扰消除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112A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3486B2 (en) Multicell joint detection method in slot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EP1779537B1 (en) Reduced complexity soft value generation for mimo jd-grake receivers
EP1222746B1 (en) Receiver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of cdma signals
US7944903B2 (en) Multi-cell joint-detection method in time-slotted CDMA system
EP1533928B1 (en) Space-time coding/decoding method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
CN101997787B (zh) 一种最小均方误差-判决反馈均衡的联合检测方法
JP4324612B2 (ja) 直交コードcdma信号検出方法
CN1913390B (zh) 一种基于Cholesky分解实现干扰消除的方法
Klein et al. Equalizers for multi-user detection i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obile radio systems
EP2847871A1 (en) Symbol-level code-specific joint detection for cdma receivers
CN103391112B (zh) 基于判决反馈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753169B (zh) 一种td-scdma中排序的块判决反馈均衡方法
CN100373836C (zh) 一种并行干扰对消方法及其装置
CN101390318A (zh) 符号级适配方法,用于实现该方法的存储器、均衡器以及接收机
US8787427B2 (en) Chip-level processing for joint demodulation in CDMA receivers
Brandt-Pearce Signal separation using fractional sampling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CN103067311A (zh) 盲信道冲激响应合并方法和系统
CN101931593B (zh) 一种信道均衡方法及其装置
Baier et al. Survey of linear block estimation algorithms for the detection of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transmitted over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s
Ribeiro et al. Zero-forcing equalization for time-varying systems with memory
CN100365943C (zh) 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的码分多址通讯系统多用户检测方法
Zhou et al. Joint detection based on MMSE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a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Khalaj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for space-time coded CDMA via decision-feedback equalization
Al-Kamali et al.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linear equalization for multirate downlink CDMA systems
Bottomley Block equalization and generalized MLSE arbitration for the HSPA WCDMA up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201206 fourth A406 room 3, 1258 Mingyu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Ming Yu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No. 1258

Patentee befor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