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8990B -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8990B
CN103388990B CN201310360192.2A CN201310360192A CN103388990B CN 103388990 B CN103388990 B CN 103388990B CN 201310360192 A CN201310360192 A CN 201310360192A CN 103388990 B CN103388990 B CN 103388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pipeline
fluid flowing
condenser
utiliz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0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8990A (zh
Inventor
刘效洲
李瑞宇
卢坚伟
苏晓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zm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enti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3601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89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8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8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8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89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喷嘴,喷嘴设置在炉体的一侧端壁上;以及烟气管道,烟气管道连接于炉体的另一侧端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其中,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沿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用于使烟气管道的烟气与水、液态氨分别进行热交换的水蒸发器、氨蒸发器。本发明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采用水蒸发器和氨蒸发器两级换热系统能够充分回收利用烟气余热。

Description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陶瓷窑的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全世界都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尤其是对于耗能和污染都较严重的工业窑炉相关产业,如何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该类设备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以陶瓷窑为例,其烟气出口处的烟气温度通常会达到250摄氏度左右。如果将这些高温烟气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中国专利200620057606.X号公开的一种利用烧制陶瓷窑余热的发电装置,包括加热容器、汽轮机、发电机,其中:加热容器安装的窑炉排气管内,加热容器与窑炉排气管之间的间隙构成排气道,加热容器底部安装在窑炉排气口窑炉排气管交界处,加热容器与汽轮机连接,汽轮机与集水箱通过乏汽管道连接接通,集水箱通过水泵与加热容器接通,与汽轮机相连通的抽汽管通过抽汽泵与集水箱连通;集水箱上有一水管引向洗澡室。该专利技术利用烟道中余热使加热容器产生蒸汽进行发电,然而,烟气在加热蒸汽之后大约还有100摄氏度以上的热量被白白浪费掉。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810172025.4号公开的一种用于陶瓷窑道余热回收的发电装置,包括集热板、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散热器、绝热材料,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夹在集热板与散热器中间,集热板紧贴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下侧的热面,散热器紧贴于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上侧的冷面,在散热器上方覆盖有绝热材料。然而,该专利申请所设计的发电装置建造成本太高,尤其不适合于对原有设备的节能减排改造。
因此,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并且对陶瓷窑本身构造变动不大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回收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喷嘴,喷嘴设置在炉体的一侧端壁上;以及烟气管道,烟气管道连接于炉体的另一侧端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其中,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沿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用于使烟气管道的烟气与水、液态氨分别进行热交换的水蒸发器、氨蒸发器。
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案,水蒸发器和氨蒸发器在彼此独立的循环回路中运行。
可选择地,氨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以及氨泵,其中,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氨泵、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氨循环回路。
其中,氨蒸发器可以包括外壳、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逆向平行的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的中隔板、以及穿设在中隔板中的若干热管,其中,热管的蒸发端延伸于烟气流路中,热管的冷凝端延伸于流体流路中,热管内密封的工质为氨。
可选择地,水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风机、水泵以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工质流路和空气流路;来自水泵的水通过管线进入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水蒸发器中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管线进入热交换器的工质流路;来自风机的环境空气通过管线进入热交换器的空气流路并与工质流路内的水蒸汽进行热交换而被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输送至喷嘴,而水蒸汽在热交换器中遇冷变成水再次通过水泵进入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循环。
其中,水蒸发器可以包括外壳、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逆向平行的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的中隔板、以及穿设在中隔板中的若干热管,其中,热管的蒸发端延伸于烟气流路中,热管的冷凝端延伸于流体流路中,热管内密封的工质为水。
其中,热交换器可以为表面式换热器,即,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水蒸发器的循环回路与氨蒸发器的循环回路至少部分共用。
优选地,氨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第二螺杆发电机、第二冷凝器以及氨泵,其中,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第二螺杆发电机、第二冷凝器、氨泵、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氨循环回路。
优选地,水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引射器以及风机,引射器在氨循环回路中布置于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与涡轮发电机之间,并且引射器包括主入口和旁入口,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引射器的主入口,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引射器的旁入口。
优选地,第一冷凝器包括工质流路和空气流路,来自风机的环境空气通过管线进入第一冷凝器的空气流路并与工质流路内的工质进行热交换而被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输送至喷嘴。
优选地,第一冷凝器的工质流路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第二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管线经由水泵连接于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
作为一种可选择操作方式,来自水泵的水通过管线进入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水蒸发器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低压水蒸气,低压水蒸气通过管线进入引射器的旁入口;来自氨泵的液态氨通过管线进入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氨蒸发器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3~5兆帕高压氨蒸汽,3~5兆帕高压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引射器的主入口,低压水蒸气和3~5兆帕高压氨蒸汽经过引射器后变成1.5~3兆帕中压混合蒸汽,1.5~3兆帕中压混合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涡轮发电机做功后变成0.4~0.6兆帕混合蒸汽,0.4~0.6兆帕混合蒸汽通过管线进入第一螺杆发电机做功后变成0.08~0.12兆帕混合蒸汽。0.08~0.12兆帕混合蒸汽经过第一冷凝器后,0.08~0.12兆帕混合蒸汽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后再次通过水泵进入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循环,0.08~0.12兆帕混合蒸汽中的氨蒸汽变为80~120摄氏度氨蒸汽,80~120摄氏度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第二螺杆发电机做功后变成30~50摄氏度氨蒸汽,30~50摄氏度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第二冷凝器中冷凝成液态氨,液态氨再次通过氨泵进入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循环。
可选择地,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可以设置成使得烟气管道的烟气流经水蒸发器、氨蒸发器后分别降温至120~140摄氏度、50~70摄氏度。
可选择地,第一螺杆发电机和第二螺杆发电机可以采用螺杆膨胀机发电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阴阳螺杆槽道中热流体的体积膨胀,推动阴阳螺杆向相反方向旋转,实现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做功过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水蒸发器和氨蒸发器两级换热系统能够充分回收利用烟气余热;(2)、氨蒸发器采用沸点较低的氨作为工质,使得可以利用120摄氏度左右的中温烟气余热获得4兆帕左右的高压氨蒸汽,从而可以利用高压氨蒸汽对涡轮发电机和螺杆发电机做功,并且烟气经氨蒸发器换热以后的温度可控制在60摄氏度左右,因而进一步提高了热回收效率并降低了排放污染;(3)、利用第一冷凝器将空气预热成80摄氏度左右的热空气用于助燃,能够充分提高陶瓷窑燃烧效率;(4)、水蒸发器的循环回路与氨蒸发器的循环回路共用引射器、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以及第一冷凝器,使得结构紧凑、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炉体100、喷嘴120、烟气管道160、水循环回路300以及氨循环回路500。
炉体100内设有炉膛(未图示)。喷嘴120设置在炉体100的一侧端壁上。烟气管道160连接于炉体100的另一侧端壁上以将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190。
在图1所示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水循环回路300与氨循环回路500部分重合。其中,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沿烟气管道160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用于使烟气管道160内的烟气与水、液态氨分别进行热交换的水蒸发器310、氨蒸发器510。
氨蒸发器510具有烟气流路(未图示)和流体流路(未图示),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引射器520、涡轮发电机530、第一螺杆发电机540、第一冷凝器550、第二螺杆发电机560、第二冷凝器570以及氨泵580。其中,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引射器520、涡轮发电机530、第一螺杆发电机540、第一冷凝器550、第二螺杆发电机560、第二冷凝器570、氨泵580、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流体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氨循环回路500。
在图1所示非限制性示例中,氨蒸发器510包括外壳(未图示)、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逆向平行的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的中隔板(未图示)、以及穿设在中隔板中的若干热管(未图示),其中,热管的蒸发端延伸于烟气流路中,热管的冷凝端延伸于流体流路中,热管内密封的工质为氨。
水蒸发器310具有烟气流路(未图示)和流体流路(未图示),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水泵360。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引射器520、涡轮发电机530、第一螺杆发电机540、第一冷凝器550、水泵360、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流体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水循环回路300。
在图1所示非限制性示例中,水蒸发器310包括外壳(未图示)、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逆向平行的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的中隔板(未图示)、以及穿设在中隔板中的若干热管(未图示),其中,热管的蒸发端延伸于烟气流路中,热管的冷凝端延伸于流体流路中,热管内密封的工质为水。
引射器520在氨循环回路500中布置于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与涡轮发电机530之间,并且引射器520包括主入口522和旁入口525。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流体管线连接于引射器520的主入口522,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流体管线连接于引射器520的旁入口525。
第一冷凝器550包括工质流路(未图示)和空气流路(未图示),来自风机600的环境空气(比如,20摄氏度左右的冷风)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第一冷凝器550的空气流路并与工质流路内的工质进行热交换而被预热,预热后的空气(比如,80摄氏度左右的热风)通过流体管线输送至喷嘴120用于助燃。
第一冷凝器550的工质流路包括第一出口552和第二出口555,第一冷凝器550的第一出口552通过流体管线连接于第二螺杆发电机560,第一冷凝器550的第二出口555通过管线经由水泵360连接于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
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示例操作方式,来自水泵360的水通过流体管线进入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水蒸发器310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低压水蒸气,低压水蒸气通过流体管线进入引射器520的旁入口525;来自氨泵580的液态氨通过流体管线进入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氨蒸发器510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4兆帕左右高压氨蒸汽,4兆帕左右高压氨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引射器520的主入口522,低压水蒸气和4兆帕左右高压氨蒸汽经过引射器520后变成2.5兆帕左右中压混合蒸汽,2.5兆帕左右中压混合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涡轮发电机530做功后变成0.5兆帕左右混合蒸汽,0.5兆帕左右混合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第一螺杆发电机540做功后变成0.1兆帕左右混合蒸汽。0.1兆帕左右混合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第一冷凝器550的工质流路,经过第一冷凝器550后,0.1兆帕左右混合蒸汽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后从第二出口555再次经由水泵360通过流体管线进入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即,沿水循环回路300循环);经过第一冷凝器550后,0.1兆帕左右混合蒸汽中的氨蒸汽变为90摄氏度左右氨蒸汽,90摄氏度左右氨蒸汽从第一出口552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第二螺杆发电机560做功后变成40摄氏度左右氨蒸汽,40摄氏度左右氨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第二冷凝器570中冷凝成液态氨,液态氨再次通过氨泵580进入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即,沿氨循环回路500循环)。
在图1所示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设置成使得烟气管道160中的烟气流经水蒸发器310、氨蒸发器510后分别降温至120摄氏度左右、60摄氏度左右。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案,水蒸发器310和氨蒸发器510在彼此独立的循环回路中运行。
其中,氨蒸发器510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涡轮发电机530、第一螺杆发电机540、第一冷凝器550以及氨泵580。其中,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涡轮发电机530、第一螺杆发电机540、第一冷凝器550、氨泵580、氨蒸发器5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流体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氨循环回路500。
其中,水蒸发器310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风机600、水泵360以及热交换器(未图示,其功能和结构与第一冷凝器550类似),热交换器包括工质流路和空气流路。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出口、热交换器的工质流路、水泵360、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流体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水循环回路300。
来自水泵360的水通过流体管线进入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水蒸发器310中与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流体管线进入热交换器的工质流路;来自风机600的环境空气通过管线进入热交换器的空气流路并与工质流路内的水蒸汽进行热交换而被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输送至喷嘴120,而水蒸汽在热交换器的工质流路内遇冷变成水再次通过水泵360进入水蒸发器310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即,沿水循环回路300循环)。
在非限制性替代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可以为表面式换热器,即,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例如,系统中可以不采用第一螺杆发电机540或第二螺杆发电机560。此外,系统各处的温度和压力参数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条件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适当选取。

Claims (7)

1.一种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炉膛;
喷嘴,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一侧端壁上;以及
烟气管道,所述烟气管道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另一侧端壁上以将所述炉膛内产生的烟气排出至烟囱;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沿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用于使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与水、液态氨分别进行热交换的水蒸发器、氨蒸发器;
其中,所述氨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所述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涡轮发电机、第一螺杆发电机、第一冷凝器、第二螺杆发电机、第二冷凝器以及氨泵,其中,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所述涡轮发电机、所述第一螺杆发电机、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螺杆发电机、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氨泵、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氨循环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发器具有烟气流路和流体流路,并且所述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进一步包括引射器以及风机,所述引射器在所述氨循环回路中布置于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与所述涡轮发电机之间,并且所述引射器包括主入口和旁入口,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所述引射器的主入口,所述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所述引射器的旁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包括工质流路和空气流路,来自所述风机的环境空气通过管线进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空气流路并与所述工质流路内的工质进行热交换而被预热,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线输送至所述喷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工质流路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杆发电机,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管线经由水泵连接于所述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水泵的水通过管线进入所述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所述水蒸发器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低压水蒸气,低压水蒸气通过管线进入所述引射器的旁入口;来自所述氨泵的液态氨通过管线进入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并在所述氨蒸发器中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而变成3~5兆帕高压氨蒸汽,3~5兆帕高压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所述引射器的主入口,低压水蒸气和3~5兆帕高压氨蒸汽经过所述引射器后变成1.5~3兆帕中压混合蒸汽,1.5~3兆帕中压混合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所述涡轮发电机做功后变成0.4~0.6兆帕混合蒸汽,0.4~0.6兆帕混合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所述第一螺杆发电机做功后变成0.08~0.12兆帕混合蒸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0.08~0.12兆帕混合蒸汽经过所述第一冷凝器后,0.08~0.12兆帕混合蒸汽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后再次通过所述水泵进入所述水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循环,0.08~0.12兆帕混合蒸汽中的氨蒸汽变为80~120摄氏度氨蒸汽,80~120摄氏度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所述第二螺杆发电机做功后变成30~50摄氏度氨蒸汽,30~50摄氏度氨蒸汽通过管线进入所述第二冷凝器中冷凝成液态氨,液态氨再次通过所述氨泵进入所述氨蒸发器的流体流路的入口循环。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设置成使得所述烟气管道的烟气流经所述水蒸发器、所述氨蒸发器后分别降温至120~140摄氏度、50~70摄氏度。
CN201310360192.2A 2013-08-18 2013-08-18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8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0192.2A CN103388990B (zh) 2013-08-18 2013-08-18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0192.2A CN103388990B (zh) 2013-08-18 2013-08-18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8990A CN103388990A (zh) 2013-11-13
CN103388990B true CN103388990B (zh) 2015-07-22

Family

ID=4953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019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8990B (zh) 2013-08-18 2013-08-18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89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9754B (zh) * 2014-09-26 2019-07-26 广东工业大学 天然气导热油锅炉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04501198B (zh) * 2014-11-28 2018-10-09 陈翔 导热油锅炉余热发电系统
CN104654815B (zh) * 2015-02-06 2018-08-24 陈翔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9073U (zh) * 1991-05-09 1991-11-20 李桂霖 利用低位热能的汽轮机组
CN1163981A (zh) * 1996-01-24 1997-11-05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使用废物作为燃料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2903874Y (zh) * 2006-04-11 2007-05-23 刘焱 利用烧制陶瓷窑余热的发电装置
CN102538495A (zh) * 2012-02-20 2012-07-04 林世鸿 多隧道窑炉余热利用发电系统
CN103195528A (zh) * 2013-03-23 2013-07-10 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窑炉生产工艺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9531B2 (en) * 2009-09-17 2014-10-28 Echogen Power Systems, Llc Heat engines with cascade cycles
US8613195B2 (en) * 2009-09-17 2013-12-24 Echogen Power Systems, Llc Heat engine and heat to electricity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working fluid mass management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9073U (zh) * 1991-05-09 1991-11-20 李桂霖 利用低位热能的汽轮机组
CN1163981A (zh) * 1996-01-24 1997-11-05 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使用废物作为燃料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2903874Y (zh) * 2006-04-11 2007-05-23 刘焱 利用烧制陶瓷窑余热的发电装置
CN102538495A (zh) * 2012-02-20 2012-07-04 林世鸿 多隧道窑炉余热利用发电系统
CN103195528A (zh) * 2013-03-23 2013-07-10 山西易通环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窑炉生产工艺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的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8990A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8591B (zh) 熔铝炉余热利用系统
CN102454980B (zh) 火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
CN102538203B (zh) 一种导热油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4654815A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104456520A (zh) 一种机械压缩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359103A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677125A (zh) 热煤气熔铝炉节能燃烧系统
CN102401369A (zh) 提高火电厂锅炉可回收排烟余热品质并逐级利用的方法
CN103388990B (zh) 陶瓷窑余热利用系统
CN104456610A (zh) 一种蒸汽喷射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279754B (zh) 天然气导热油锅炉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1302291Y (zh) 组合式锅炉冷凝器
CN204268453U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7394816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喷射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5570918A (zh) 一种节能锅炉
CN208154872U (zh) 热水倒串联直燃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CN204421038U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发电系统
CN200996720Y (zh) 多温区高效常压加热炉
CN204176674U (zh) 热载体炉双预热余热节能系统
CN204495082U (zh)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04268454U (zh) 一种机械压缩式热泵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501198A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发电系统
CN102419122A (zh) 两相流空气预热器
CN103161535B (zh) 加热炉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203116073U (zh) 一种高效回收烟气余热加热锅炉助燃空气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8131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Sanshui Baini Town Industrial Road No. 93 four floor

Applicant after: FOSHAN GUANGXU ENERGY SAV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two, south side of Building 1, No. four, Huabao South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GUANGXU ENERGY SAV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DONG INDUSTRY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OSHAN GUANGXU ENERGY SAV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28131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0006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1

Address after: 510006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zhou University,, West Ring Road, No. 1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528131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Sanshui Baini Town Industrial Road No. 93 four floor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GUANGXU ENERGY SAVI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Xiaozhou

Inventor after: Li Ruiyu

Inventor after: Lu Jianwei

Inventor after: Su Xiaojia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zhou

Inventor before: Li Ruiyu

Inventor before: He Zhif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XIAOZHOU LI RUIYU HE ZHIFENG TO: LIU XIAOZHOU LI RUIYU LU JIANWEI SU XIAOJIA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1

Address after: 528403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City Xihuan Road No. 38 on the west side of building second loop zinc shed

Patentee after: DZM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ENTIL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6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zhou University,, West Ring Road, No. 1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