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357A -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 Google Patents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357A
CN103384357A CN2013103349823A CN201310334982A CN103384357A CN 103384357 A CN103384357 A CN 103384357A CN 2013103349823 A CN2013103349823 A CN 2013103349823A CN 201310334982 A CN201310334982 A CN 201310334982A CN 103384357 A CN103384357 A CN 103384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re
wireless antenna
circuit board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49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H·汉森
J·T.L.·拉森
J·S·克莱门森
K·R·默勒
C·C·尼尔森
C·尼尔森
M·K·彼德森
J·H·拉斯穆森
S·维克曼
C·维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con AS
Original Assignee
Oticon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con AS filed Critical Oticon AS
Priority to CN2013103349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助听器或音频装置具有适于放置在用户耳垂后方的耳后部件和包括扬声器的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适于插入用户的耳内,以及扬声器单元和耳后部件之间的导线,该导线具有与扬声器单元相对的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耳后部件内相应的插座,其中耳后部件的内部可视部件由普通的U形壳、电池盒和传声器盖板限定,其特征在于耳后部件的所有内部部件互连形成单一的子组件,该子组件可以通过传声器盖板和直立壁之间相互作用的碰锁连接到两个直立壁之间的U形壳上。

Description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9月26日、发明名称为“具有可替换壳体和无线通信的助听器”、申请号为200880131325.6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具有各种无线通信能力的助听器在助听器用户中变得日益流行。在尺寸上没有相当增长的助听器上建立无线通信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天线问题,由于助听器的整体外形尺寸很小,天线必需很小,并同时要靠近给用户提供声音的输出元件,这容易从助听器的输出级拾取噪声,而输出级的高电流和/电压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天线设计的主要挑战。
背景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助听器,其无需任何工具就能容易并直接完成颜色更换。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对噪声的无线天线和具有这种天线的助听器。
US5568162涉及包括一堆元件的天线系统,其包括在接地层上的具有关联低噪声放大器(LNA)(用于从卫星接收高频GPS信号)的GPS平板天线,以及两个扁平带状电缆的法拉第屏蔽(Faraday shield),覆盖每个那些(正交的)铁氧体磁棒磁场天线,并且每个具有用于铁氧体磁棒磁场天线的LNA(用于接收低频校正信号至GPS信号)。第三法拉第屏蔽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铁氧体磁棒磁场天线之间。所有的法拉第屏蔽都接地,以使其没有环路可作为匝间短路,从而避免使得铁氧体磁棒磁场天线不敏感。
WO9707558涉及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ive surface),设计为在一个或多个预定传输频率上传输(允许其通过)电磁辐射。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包括至少两层,从而外层是指至少一个具有周期模式的导电元件的电磁反射层。所述周期模式的导电元件是指具有用于电磁辐射的反射共振频率,其规定是三倍高于所需传输频率。内层放置在距外层合适距离的预定位置。所述内层是指至少一个具有周期模式的孔元件的电磁传输层。所述周期模式的孔元件时为了具有用于电磁辐射的传输共振频率,其实质上与所要的传输频率相同。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无线天线的形状为线圈,其包括:
-绝缘的电导线平行地缠绕在限定线圈轴的绕组上,适于转换线圈内磁场和线圈绕组中的电功率的变化,还有
-阻止电场到达天线的屏蔽罩位于线圈的外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屏蔽罩沿横切线圈轴线的方向包括至少两层导线层,导线间隔地相互连接,每层中有一个延伸的主方向,该方向与线圈的轴线同轴。
由于两层导线具有与线圈轴同轴的延伸主方向,屏蔽可以由密集的导线构成,以确保来自附近电流元件的电场不能到达线圈并干扰线圈内线圈绕组中的磁场和电功率之间的转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层的每根导线覆盖第二层中的导线之间的开口间隙,反之亦然。以这种方式,通过两层屏蔽导线的第一或第二层将阻止电场到达线圈。
优选地,层中横切延伸主方向的导线比该层中两根连续导线间的间隙宽。这种方式确保垂直于层的两层导线之间重叠,特别是考虑到允许偏差时。
优选地,线绕组向上形成线圈,线圈的每端线绕组连接到印刷电路板,而屏蔽罩中的导线连接到相同的印刷电路板。屏蔽罩将必须连到板上规定的零电势,以确保屏蔽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上述的无线天线,其连接到电路板,其中:
-提供连接到电路板的传声器,
-在电路板上提供音频处理器和音频放大器,
-适于将增强的音频信号传输到输出传感器的输出连接,输出传感器提供在并连接到电路板上并用于传递用户可感知的声音信号,
-提供适于从电池接收能量的能量输入装置。
通过上述的安排,可以提供助听器或类似的音频装置,其中无线信号可以在没有来自助听器电路的干扰的情况下转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助听器或类似的音频装置,其具有适于放置在用户的耳垂后面的耳后部件和包括扬声器的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适于插入用户的耳道,在扬声器单元和耳后部件之间有导线,所述导线带有与扬声器单元相对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用于与耳后部件中对应的插座连接。优选地,助听器包括像上面定义的无线天线。在这种助听器中,即使在耳后部件和耳道内的接收器之间的较长导线中引入大的输出电压,导致强大的电噪声场的情况下,无线信号可以在不受噪声的影响下接收和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助听器的立体投影分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助听器的支座的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传声器盖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传声器架的放大视图。
图5为图1中的折叠的柔性印刷板的放大视图。
图6为图1中的电池触点部件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1中的编程插座的放大视图。
图8为图1中的输出插座的放大视图。
图9为图1中的壳体的放大视图。
图10为图1中的电池盒的放大视图。
图11为助听器的立体投影的剖视图。
图12为助听器的后端的剖视图。
图13为助听器的前端的剖视图。
图14为没有外壳的助听器从第一侧看的立体投影视图。
图15为没有外壳的助听器从一不同角度看的立体投影视图。
图16为没有外壳的助听器从另一不同角度看的立体投影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电池弹簧的放大视图。
图18为没有安装传声器的图4中的传声器架从下向上的立体视图。
图19为具有在耳内的部件连接并准备好使用的助听器的立体视图。
图20为能看到壳体内部结构的壳体的立体截面图。
图21为安装有大多数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图22没有外壳的助听器放大部分的截面图。
图23为没有壳体和电池盒的助听器的立体投影视图,更好地显示了编程插座。
图24显示了用于无线天线的屏蔽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设计。
图25为通过屏蔽的第一部分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4中的屏蔽的大比例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榫为小块突出部件,用于插入榫槽形成结合,而榫槽为孔、凹槽或狭槽,部件布局的一些其他零件进入或穿过榫槽安装或通过并紧密地安装。在所有的图1-23中,左下角的图标不是本发明的部分,但显示图中x,y和z方向的实际立体投影。
组成图1所示的助听器的九个部分的术语如下:外壳10、传声器盖板20、电池盒30、支座40、传声器架50、带有元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60、电池触点部件70、编程插座80、输出插座90。
图2所示的支座40通过公知的阴阳榫接头与电池触点部件70、传声器架50和外壳10连接。提供与侧壁41一体的用于输出插座90的榫42、电池盒销43和横向榫槽44。用于输出插座90的榫42上方形成榫槽45,在侧壁41内有另一个榫槽46,与这些榫槽45、46对应,横向榫51、52成形在传声器架50内。图14和18中,显示了刚好放入榫槽46中的榫51,图4、11和18中显示了刚好放入榫槽45中的榫52。通过将榫滑进各自的榫槽,图14和11中所示在支座40和传声器架50之间形成燕尾榫结合。
图6中所示的电池触点部件70中成形的榫71插入榫槽44中配合,使电池触点部件70和支座40相互连接。在支座40中的另一个榫槽47和电池触点部件70中的榫槽72布置在部件的两侧。当支座40和电池架70相互连接时,这些榫槽72和47在一条直线上,使两个部件能一起滑入壳体10并容纳在壳体10的相对内侧的榫11。
电池盒30包括带有盖层32的用于电池销43的凹槽31,允许的电池盒压到电池盒销上的结构,可以实现销43和盖层32之间的铰接运动。这允许电池盒40绕销43转动用于更换电池100,而且电池盒30可以从助听器的其余部分上分离且可以简单地从铰接销43卸下。
拉长的孔49在壁41内,用于为折叠的柔性印刷电路板60提供空间,折叠提供柔性印刷电路板60的基部66和面板67之间的连接,如图5所示。
如图15、5和21所示,安装有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刷板60位于传声器架50和电池触点部件70之间。电子元件包括无源(如电容)和有源部件(如IC元件),他们通过柔性印刷板上的电导线和焊线连接相互连接来提供助听器的功能。柔性印刷板在下文中也称为柔性印刷电路板60,其连接到传声器55和56、电池连接弹簧73和74、输出插座90和编程插座80。如下所述,为了无线传输目的,两个线圈57、63也连接到柔性印刷60。图21中最好地展示了柔性印刷电路板60和其上连接的元件。
在两个传声器55、56之间有一个拾音线圈57,这三个部件都安装在传声器50的下方。在图21中,省略了一个传声器以便更好的视野观察竖直延伸段61。柔性印刷电路板60包括竖直延伸段61,其上有用于接触三个传感器55、56和57的焊点。另外还有一斜坡延伸段62,其靠近编程插座80的销、电池弹簧73、74和无线连接线圈63。图15最好地显示了编程插座80的插针81延伸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60的斜坡延伸段62的外端64内的孔并进一步点焊在那里。电池弹簧73、74的一部分嵌入电池触点部件70的材料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斜坡延伸段62平行于电池触点部件70下表面的区域内,有焊接连接衬垫65。衬垫65显示在图5、21和图14中。弹簧73包括嵌入电池触点部件70的支柱和在电池连接部件70下方的预埋件表面,从而允许在衬垫65处焊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60。另一侧的弹簧74上有类似的连接。在图21中,显示弹簧不带有其嵌入的材料。
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比较柔韧和可折叠材料的薄片,并设计成具有通常的矩形基部部分66、从基部部分66的第一边部分横向延伸并折叠形成竖直延伸段61的窄带、从相对方向的基部部分66的第二边部分横向延伸并向上和周围折叠形成面板67的加宽带和最后从第三边部分延伸并形成斜坡延伸段62的加长带,如图5和21所示,面板67平行于基部部分66。
如图21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60具有安装在其上、靠近斜坡部件64端部的线圈63。线圈63用作接收和传输电磁能,凭此助听器可以使用远程装置来无线通信,远程装置如放在用户的另一只耳朵内的另一个助听器,或向/从用户操作的第三方装置无线通信,第三方装置例如远程控制器或从如电话和MP3播放器等装置将音频信号传输到助听器的流设备。线圈63包括由材料如铁氧体制成的磁芯和缠绕连续绕组中的磁芯周围、形成多个实质上平行的回路的绝缘导线,在线圈的每一端,导线的两端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60内的焊接衬垫上,在此线圈将与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60的IC元件电连通。线圈设计成在绕组电流和磁场之间转换。这种线圈有时也被称为螺旋管。如果线圈内通电流,将从线圈发出磁场,如果由于外部影响线圈内磁场变化,在绕组中产生电流/电势。部件中的电子滤波器和放大器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并调整线圈的尺寸和布置,使通过线圈提供的无线信号的灵敏度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增强。
上面所述的线圈也响应于其所处的电场和这里描述的助听器应用中的电场的变化。由于暴露在电场内的线圈产生的信号被当作噪声,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噪声可以达到对暴露在变化的磁场中的线圈的灵敏度有不利影响的水平。特别是由于输出接收器的连接,为了实际原因其保持不加覆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圈具有连接到其表面的屏蔽,以抑制变化的电场的影响。通常,音频输出传感器是扬声器,但与助听器有关的、产生用户可感知为声音的输出的任何装置众所周知,诸如耳蜗电极或骨振动器,所有这些装置都将会在线圈内产生噪声信号。如本领域所知,屏蔽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金属薄片,其中带有导线图案。为了不干扰磁场内的变化,屏蔽内的导线通常沿垂直于线圈的导线的单个绕组的轴线方向延伸。理想地,简单地通过在线圈周围提供不间断导电材料层来防止电干扰场到达线圈,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暴露在变化的磁场中时,在这个层内产生涡流,而该层也将抑制磁场内的变化。为了避免涡流,导线必需被劈成狭窄的迹线,单个迹线之间有非导电空间。图24显示了在柔性印刷电路板材料中的屏蔽5的一个示例。线8定义了印刷的边界。屏蔽5包括四个面板:焊接面板1、第二面板2、第三面板3和第四面板4,每个面板通过叠加区域7互连到相邻的面板。在叠加区域7中,通常规定确保柔性印刷电路板材料可以沿一条线折叠,折叠不会在该区域中可能的导线上形成裂缝。这个规定包括面板中的切口,在这种情况下,区域7限定了面板中的孔,或可选择地仅忽略该区域内的屏蔽的铜层。四个面板1、2、3、4的每一个通常是矩形并具有大约等于线圈63长度的长边和与线圈同样大小的短边或端部。这样,四个面板可折叠来形成绕线圈63周围的方箱,从而确保在其所有边形成屏蔽。端板9从第三面板3的端部延伸。端板9通过叠加区域7粘在第三面板3上。如图15所示,该端板9向下折叠盖住线圈63的端部。
所有面板上具有间隔且总体平行的、纵向延伸的导线或迹线101。通过提供间隔的导线101,在导线之间提供开口109,而且为避免涡流,开口109是必须的,可是由于开口109允许一些电场穿过屏蔽进入,噪声流在线圈63中产生,开口也减弱了屏蔽的益处。因此,用于屏蔽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两层印刷,如图25,显示了穿过面板的剖面的示意图。面板具有其上带有单独的迹线101的导电迹线或导线上层和其上带有单独的迹线或导线103的导电迹线下层。上部迹线101在图24中显示为白色,下部迹线103显示为灰色阴影。在图25中,两套迹线都用黑色示意性表示。在上层中的每条迹线101覆盖在下层中的迹线103之间的间隙,反之亦然,为了有效地屏蔽噪声,在垂直于屏蔽的方向上,导线间没有开口是很重要的。为这个目的,导线比一个层内的导线之间的间隙稍宽。实施例中显示的导线具有100μm的宽度且导线间的间隙为60μm。假定这种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公差,导线的这种布局和间隙确保没有垂直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开口,柔性印刷电路板没有由接地的至少一个导电材料层覆盖。迹线的厚度是大约12μm。如图25所示,绝缘层105在两套迹线之间。在图24中,点104表示两层迹线之间的导电通路,其穿过绝缘层105。穿透路径104在上层和下层两层内的横向导线107上,以便相互连接各自的迹线,在第一面板1中,提供焊接衬垫108。提供焊接衬垫以确保柔性印刷电路板60中的接地层和柔性印刷电路板中屏蔽5内的所有导线之间的连接。在图25中,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总体尺寸由箭头W和H指示。对于讨论中的线圈,W必须在4-5mm之间,更具体的是4.4mm。H的尺寸在3-4mm之间,优选3.3mm,相当于线圈63的长度。
图26显示了柔性印刷电路板屏蔽的更详细的剖面。在这个图中显示了穿透路径104和焊接衬垫108。还显示了绝缘层105和上层和下层的横向导线107。绝缘层105厚度大约20μm。
线圈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屏蔽适于非平衡放大器,其中线圈产生的电势在接地层或零电势和线圈所在位置处的磁通量变化引起的偏移之间生成并测定。这表示线圈上绕组的一端连接到装置的零电势,而另一端连接到IC元件的输入和/或输出端。连接到IC元件的输入和/或输出端的绕组终端对装置的其他部件中产生的噪声最为敏感,并给这一端提供更好的屏蔽,所提供的额外的面板9可以折叠来覆盖这一端或更有效地覆盖线圈63的整个端部,如图15所示。如图16、21和23所示,线圈63的其他端保持无保护。
在图3中,显示了传声器盖板20,盖板20为具有长和短边的普通矩形。声音入口为贯穿盖板20、平行于长边的开口21形成的裂缝。盖板20具有前端22和后端23以及在前端22沿长边的相对的卡扣凸起24,如图13中的最佳展示。这对卡扣凸起24对应于壳体10中的凹槽14。相同的卡扣凸起25沿长边在后端23,如图12所示。这对卡扣凸起25对应于壳体10中的凹槽15。在卡扣凸起25和24的内侧,开口空间布置在传声器架50和支座40内,允许卡扣凸起与壳体10的凹槽14、15配合地卡入和拔出。在传声器盖板20的后端23,形成位于一对叉状凸起26的顶部的挂钩27,当盖板20到位时,突块26向下延伸到电池销43的每一侧。挂钩27卡住支座40的配合凹槽48。
图4显示了传声器架的细节。传声器架50是声音输入系统的一部分,其包括两个引导通过架50的孔58、59,用于通过传声器盖板20的裂缝21进入的声音传送到传声器55、56,图4中只能看见传声器56。声音输入系统在我们共同待决的已公布的美国专利申请11/515,802中有详述的描述。图18为从下方看的传声器架50,可以看到贯通孔58和59,矩形传声器安装面环绕每个孔,这样传声器可以粘在安装面上以在每个传声器的声音入口孔和各自的孔58、59之间获得声音严格密封。如上所述,榫52和51在图18中也是可见的。当传声器架50和支座40也加入时,在传声器架上的卡扣边缘501卡入支座壁41的凹槽401中,这样两个部件互锁,且在分销店内操作或生产期间不会意外地分开。这个特征在图22中有最好的展示。
如图8所示,圆形凹槽502在两个传声器安装面之间,这个凹槽接收拾音线圈57。用于引导传声器安装的支撑面503和线圈也在传声器架上。
图6中所示的电池触点部件70包括凸轮面75,其具有两个停止点,靠近停止点76和离开停止点77,也可以在图11看到。具有一个凸轮触点36的悬臂(见图11)在电池盒30附近,当电池盒绕铰接销43枢转时,凸轮触点36将沿凸轮面75滑动,当电池盒30关闭时,凸轮触点36将在防止电池盒意外被打开的靠近停止点76停止移动。当开启力作用于外盖33时,凸轮触点36将被迫离开停止点76,沿面75滑动直到到达停止点77,凸轮触点36将在这个停止点停止移动。在电池盒30的这个位置,电池弹簧74被提升离开电池100,助听器与电池100分离。这是由支柱37(见图16)引起的,支柱37与电池盒30一体制造。当电池盒30绕铰接销43从关闭位置到开启位置枢转时,支柱37将插入电池弹簧74和电池100之间,在图17中有最好的展示。支柱37包括楔形外端38,其形状适合于滑入电池100和电池弹簧74之间。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部分打开电池盒30来关闭自己的助听器。如果另一个开启力施加在电池盒30的端部33,盒打开,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电池100。
图7中单独显示了编程插座80,其安装在电池触点部件70的接收孔78内。在图23中,能看到放大的立体投影图中的、在助听器中的该插座,该图是从后面看,不带电池盒30和壳体10。四个连接插针81埋入或固定在编程插座80的材料中,在图7中,从装置内的一个视角看他们都是可见的,相反,同样的插针在图23中从装置外的一个视角看也都是可见的。适合图23中公开的插座的插头(图中未示出)可以与所有四个插针81接触。以这种方式,外部设备如计算机或类似物可以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IC元件,限定助听器的放大和其他信号处理参数的编程信号可以被传输到该IC元件。插座80包括与电池连接部件70上的相应表面701配合的保持面83,这样当插座80导入开口78时,将停靠在合适的位置上。此外,当插座沿助听器的剩下的内部件被导入壳体10时,榫槽84接纳壳体10内的榫12。当编程插头(图中未示出)插入插座80和从插座80抽出时,榫12确保插座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上。
在图8中显示的输出插座90的每一侧都有榫槽91,其对应于支座40上的榫,这样输出插座90滑进与支座40的互锁缝。两个加长的金属套管92放置在插座内的两个对应的孔内,软导线93(见图11、15、21)插入并夹紧在套管92内。导线93在其他端焊接到基部66附近的柔性印刷电路板60的焊点。插座90由圆形前片95组成,仅在接收连接插头112不在位置上时,前片95可以在如图19所示的助听器的前方看见。在部件95前方的凹槽96内有O形环94。在图19中显示的助听器带有通过连接件97连接到连接插头112的接收器98。可以看见插头112插入输出插座90。以这种方式,带有所有助听器元件的壳体可以放在用户耳朵内或后面,而接收盒98插入耳道的外部,通过传声器拾取的声音将通过IC元件内完成的信号处理来增加并输出到接收器,呈现在耳道附近。在接收盒外端的是软保持器99,其将接收盒保持在耳道内的正确位置上。这里,护圈作为相对开放的元件公开,但本领域公知的或较少的公开拱形也可以采用,从而可以显现更高的声音输出水平而不引起反馈的问题。如本领域公知的,也可以提供将耳塞套入套子,接收器紧紧地与套子配合,这种情况下,可以显现甚至更高的声音输出水平而不引起反馈的问题。
如图9的最好展示,壳体10是整体的塑料件并由两个普通的三角形直立相对的壁16、17和弯曲的连接件18组成。如图13所示,在设备的横向剖面内,连接件18带有光滑的圆形的弯曲,在图20所示的设备的纵向剖面中,连接件18总体为直的。助听器的内部件最先装配,然后一起通过滑动导入由榫11引导的直立壁16、17之间。
当装配助听器时,带有传声器架50的支座40、电池触点部件70、在中间位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60、安装在支座内的输出插座90和固定到电池触点部件的编程插座80作为集体子组件,通过榫11的引导被导入壳体10。随后,安装传声器盖板20,挂钩27引入凹槽48,且盖板20向下枢转到将卡扣凸起24、25导入外壳的凹槽14、15。以这样的方式,盖板向下紧紧锁住壳体两侧之间的助听器的所有部件。挂钩27确保装配非常简单,这样当挂钩27被导入凹槽48内时,通过壳体10和传声器盖板20之间的、简单可控的枢转运动,四个卡扣凸起将卡入各自的凹槽。
最后,可以关闭电池盒30之后,通过将凹槽31压到销43上,直到盖层32卡到销43上,将电池盒30连接到电池盒销43上。
打开助听器时,最先将电池盒30从销43拉下来,现在可以使用盒30,因为盖34的最下方边缘33作为传声器盖板20和支座40之间的楔块被导入盖板20和在盖板20的前端22的支座40之间的楔形凹槽28。凹槽28在图15中最好展示。通过将楔块引入该凹槽28,一个向上方向的强作用力施加在传声器盖板20,迫使卡扣凸起24、25向内弯曲并释放在壳体10两侧的夹持。一旦将盖板20从壳体10内的夹持松开,从壳体10中滑出带有剩下部件的支座40相对比较容易。轻松地将电池盒30和盖板20以及壳体10从其余的助听器部件上拿下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允许根据客户喜好选择的不同颜色的壳体、盖板和电池盒在分销店内替换。因此,分销商可以提供各种立等可取的助听器,而无需购买过多的较昂贵的内部装配件。

Claims (10)

1.线圈(63)状的无线天线,包括:
-平行地缠绕在限定线圈轴的绕组上的绝缘电导线,其适于转换线圈内磁场和线圈绕组中的电功率的变化,其中进一步包括:
-防止电场到达天线的屏蔽罩(5),其位于线圈的外部,其中:
-该屏蔽罩沿横切线圈轴线的方向包括至少两层导线(101,103),
-其中为了避免产生涡流,所述导线进一步间隔地相互连接(107),且在每层中有一个延伸的主方向,该方向与线圈的轴线同轴,
-其中第一层中的每一导线(103)覆盖第二层中的导线(101)之间的开口间隙(109),反之亦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在一层中横切延伸主方向的导线比该层中两根连续导线间的间隙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所述线绕组向上形成线圈,线圈的每端连接到印刷电路板,而屏蔽罩中的导线连接到相同的印刷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所述电路板进一步包括:
-连接到其上的传声器,
-音频处理器和音频放大器,
-输出连接件,其适于将增强的音频信号传输到用于传递用户可感知为声音的音频信号的输出传感器,
-能量输入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电池的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所述屏蔽罩(5)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金属薄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用于所述屏蔽罩(5)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两层印刷。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所述屏蔽罩(5)包括四个面板:焊接面板(1)、第二面板(2)、第三面板(3)和第四面板(4),每个面板通过叠加区域(7)互连到相邻的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天线,包括从所述第三面板(3)的端部延伸的端板(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天线,其中所述端板(9)适于通过叠加区域(7)粘在第三面板(3)上,以允许所述端板(9)向下折叠盖住线圈(63)的端部。
10.助听器或音频装置,具有适于放置在用户耳垂后方的耳后部件和包括扬声器的扬声器单元,扬声器单元适于插入用户的耳内,在扬声器单元和耳后部件之间有导线,该导线具有与扬声器单元相对的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耳后部件内相应的插座,其中所述助听器进一步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无线天线。
CN2013103349823A 2008-09-26 2008-09-26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Pending CN103384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49823A CN103384357A (zh) 2008-09-26 2008-09-26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49823A CN103384357A (zh) 2008-09-26 2008-09-26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3256A Division CN102165794A (zh) 2008-09-26 2008-09-26 具有可替换壳体和无线通信的助听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357A true CN103384357A (zh) 2013-11-06

Family

ID=49492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49823A Pending CN103384357A (zh) 2008-09-26 2008-09-26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435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3871A (zh) * 2015-06-24 2017-01-04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天线单元的听力装置
EP3324651A1 (en) * 2015-03-13 2018-05-23 Sivantos Pte. Ltd. Binaural hearing aid system
CN108293169A (zh) * 2015-12-01 2018-07-17 大北欧听力公司 具有柔性载体天线的助听器及相关方法
CN109314830A (zh) * 2016-06-10 2019-02-05 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固持助听器电子构件的电子元件框架、助听器和用于助听器的套装
CN110100353A (zh) * 2016-12-20 2019-08-06 索诺瓦公司 包括开放端部传输线天线的bte听力仪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442U (zh) * 1987-05-13 1989-03-22 龚鹓文 双导式聋哑人听力器系列
US5334800A (en) * 1993-07-21 1994-08-02 Parlex Corporation Flexible shielded circuit board
US5568162A (en) * 1994-08-08 1996-10-22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GPS navigation and differential-correction beacon antenna combination
WO1997007558A1 (en) * 1995-08-17 1997-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tector for one or more electromagnetic sensors
CN1725905A (zh) * 2004-07-21 2006-01-25 西门子测听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助听器系统和在接收音频时运行助听器系统的方法
US20070115198A1 (en) * 2005-11-17 2007-05-24 Oticon A/S Shielded coil for inductive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101002504A (zh) * 2003-11-26 2007-07-18 斯达克实验室公司 无线助听器中的发送接收切换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442U (zh) * 1987-05-13 1989-03-22 龚鹓文 双导式聋哑人听力器系列
US5334800A (en) * 1993-07-21 1994-08-02 Parlex Corporation Flexible shielded circuit board
US5568162A (en) * 1994-08-08 1996-10-22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GPS navigation and differential-correction beacon antenna combination
WO1997007558A1 (en) * 1995-08-17 1997-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tector for one or more electromagnetic sensors
CN101002504A (zh) * 2003-11-26 2007-07-18 斯达克实验室公司 无线助听器中的发送接收切换
CN1725905A (zh) * 2004-07-21 2006-01-25 西门子测听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助听器系统和在接收音频时运行助听器系统的方法
US20070115198A1 (en) * 2005-11-17 2007-05-24 Oticon A/S Shielded coil for inductive wireless application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4651A1 (en) * 2015-03-13 2018-05-23 Sivantos Pte. Ltd. Binaural hearing aid system
CN106303871A (zh) * 2015-06-24 2017-01-04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天线单元的听力装置
CN106303871B (zh) * 2015-06-24 2020-07-14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天线单元的听力装置
CN112954567A (zh) * 2015-06-24 2021-06-11 奥迪康有限公司 听力装置及助听器
CN112954567B (zh) * 2015-06-24 2022-10-11 奥迪康有限公司 听力装置及助听器
CN108293169A (zh) * 2015-12-01 2018-07-17 大北欧听力公司 具有柔性载体天线的助听器及相关方法
CN108293169B (zh) * 2015-12-01 2021-01-19 大北欧听力公司 具有柔性载体天线的助听器及相关方法
US11026029B2 (en) 2015-12-01 2021-06-01 Gn Hearing A/S Hearing aid with a flexible carrier antenna and related method
CN109314830A (zh) * 2016-06-10 2019-02-05 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固持助听器电子构件的电子元件框架、助听器和用于助听器的套装
CN110100353A (zh) * 2016-12-20 2019-08-06 索诺瓦公司 包括开放端部传输线天线的bte听力仪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5794A (zh) 具有可替换壳体和无线通信的助听器
CN206150733U (zh) 具有无线电设备关闭特征结构的耳塞盒
US77085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module
EP227882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sulated electromagnetic shield for use in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US11637364B2 (en) Ring-shaped antenna and ear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828175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384357A (zh) 助听器和无线天线
CN105977642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5826656A (zh)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683984A (zh) 电连接器
JP2021505035A (ja) 携帯電話器用の超小型3軸低周波アンテナとそれを具備する携帯電話
CN112368888A (zh) 组合天线模块
CN110832882B (zh) 扬声器
CN105098324A (zh) 一种近场通讯天线装置
JP2011249881A (ja) 無線端末設置装置
KR101870877B1 (ko) 모바일 기기용 안테나 구조
CN106454607A (zh)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JP4692217B2 (ja) 非接触icカードリーダ装置
CN107889003A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01813029U (zh) 模块电连接器
JP2006093998A (ja) 携帯通信機
CN201766250U (zh) 模块式电连接器
JP659743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JP2007188723A (ja) 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2005033551A (ja) 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