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724B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724B
CN103373724B CN201210112300.XA CN201210112300A CN103373724B CN 103373724 B CN103373724 B CN 103373724B CN 201210112300 A CN201210112300 A CN 201210112300A CN 103373724 B CN103373724 B CN 103373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solvent
suspens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23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724A (zh
Inventor
吴以舜
谢承佑
张源炘
彭晟书
陈静茹
林庚蔚
林君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Ene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rage Inc filed Critical Enerage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1123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3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3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悬浮步骤,将一石墨烯片加入一溶剂中,以获得一石墨悬浮液,其中石墨烯片为多层堆栈的石墨烯材料;一剥离步骤,使用机械力量将石墨悬浮液中的石墨烯片剥离成为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而获得一石墨烯悬浮液;一分离步骤,将石墨烯悬浮液中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与少部分未被剥离的石墨烯片分离,去除少部分未被剥离的石墨烯片后,获得一石墨烯分散液;以及一活性物质添加步骤,加入一活性物质至石墨烯分散液中,活性物质与石墨烯分散液中的单层石墨烯结合成为石墨烯复合材料,而获得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

Description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是关于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层石墨,又称为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石墨键(sp2)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的晶格结构,因此仅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石墨键为共价键与金属键的复合键,可说是绝缘体与导电体的天作之合。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ndre Geim与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利用胶带剥离石墨的方式,证实可得到单层的石墨烯,并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也是最坚硬的材料,导热系数高于奈米碳管与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亦比奈米碳管或硅晶体高,电阻率比铜或银更低,是目前世界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这些独特的电荷机械性质使得加入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更多功能化,不但表现出优异的力学及电学性能,还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但是结构完整的石墨烯是由不含任何不稳定键的苯六元环组合而成的二维晶体,化学稳定性高,其表面呈惰性状态,与其它介质(如溶剂等)相互作用较弱,且石墨烯的片与片之间存在较强的凡得瓦力,容易产生团聚,使其难溶于水以及其它常用的有机溶剂,因而限制了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中国专利CN10181219A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阻隔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用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对氧化石墨烯的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表面接上活性官能基,然后再将修饰后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经修饰后的石墨烯采用机械分散的方式分散到聚烯烃溶液中,在起始剂作用下使聚烯烃交联结合,得到奈米复合材料。但该方法采用的石墨烯在制作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团聚,且采用机械分散的方式很难将修饰后的石墨烯均匀分散在聚烯烃基体中,因而使制备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质提高不明显。
中国专利CN101781459A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将氧化石墨加到醇类分散剂中以超音波分散,形成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混合液;再加入苯胺进行分散;低温下,于混合液中滴加氧化剂与无机酸的溶液,搅拌聚合;离心、洗涤后得到氧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向上述产物的水悬浮液中加入高浓度的碱液,加热搅拌,分离后将得到的复合材料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分离干燥得到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
世界专利WO2011/045269 A1号公开了一种藉由碱金属盐制备石墨烯溶液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中石墨在极性有机溶剂中以碱金属盐还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聚芳族化合物随着搅拌而溶于极性有机溶剂中;之后,将碱金属(还原剂)较佳以稍微化学计量过量,供应至该溶液中;然后随着搅拌将石墨加入还原剂中,进行此步骤直到获得一安定石墨烯溶液;再将10g铝粉(300mesh)加入所制得的石墨烯溶液中并搅拌使其均化;之后,将此溶液暴露于氧中并烧结,以获得2%石墨烯/铝复合材料。
美国专利US2010081057号制备一种石墨烯材料结合的金属氧化物的奈米复合材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悬浮液中提供石墨烯;用表面活性剂分散该石墨烯;在该经分散的石墨烯溶液中添加金属氧化物前驱物以形成第二悬浮液,从该第二悬浮液中将金属氧化物沉淀在经分散的石墨烯表面上,形成奈米复合材料。该奈米复合材料在超过约10C的充电/放电速率时,具有为没有石墨烯的金属氧化物材料至少两倍的比容量。
中国专利CN 102000590号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石墨烯/FePt奈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奈米复合材料制备领域。主要步骤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用Hummers法将其氧化得到氧化石墨,将氧化石墨、等物质的量的氯铂酸(H2PtCl6·(H2O)6)与硝酸铁一起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联胺并用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为10~10.5,于120℃下以油浴加热,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5~3小时,收集沉淀并洗涤、干燥后得到石墨烯/FePt奈米催化剂。此专利宣称可减少燃料电池催化剂中贵金属铂的负载量,从而降低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为避免因为石墨烯非常容易聚集堆栈进而影响产物特性,多数的现有技术均使用氧化石墨作为前躯物先行制备奈米复合材料,再将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此类方式将限制石墨烯的取得来源,且石墨经氧化再于复合材料中还原会有还原程度不足的问题,影响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一悬浮步骤,将一石墨烯片加入一溶剂中,该石墨烯片悬浮于该溶剂中,以获得一石墨悬浮液,其中该石墨烯片为多层堆栈的石墨烯材料;一剥离步骤,使用一机械力量将该石墨悬浮液中的该石墨烯片剥离成为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悬浮于该溶剂中,而获得一石墨烯悬浮液,该石墨烯悬浮液中包括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及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一分离步骤,将该石墨烯悬浮液中的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与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分离,去除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后,获得一石墨烯分散液,该石墨烯分散液中包括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均匀分散于其中;以及一活性物质添加步骤,加入一活性物质至该石墨烯分散液中,该活性物质与该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结合成为一石墨烯复合材料,而获得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
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溶剂的表面张力大于35mJ/m2且小于55mJ/m2
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溶剂与该石墨烯片的一接触角小于80度。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溶剂选自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inone)、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N,N-二甲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N-乙烯基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N-辛基吡咯烷酮(1-Octyl-2-pyrrolidone)、苯胺(aniline)、苯甲醇(benzyl alcohol)、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以及松油醇(terpineol)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溶剂进一步包括一界面活性剂。该界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石墨悬浮液的浓度小于5g/L。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剥离步骤中的该机械力量使用超音波震荡。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分离步骤使用离心分离。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活性物质选自高分子聚合物、陶瓷粉体、金属粉体、碳粉及石墨粉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干燥步骤,紧接于该活性物质添加步骤之后,用以干燥该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得到一石墨烯复合材料粉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石墨烯片的TEM显微结构。
图3为石墨烯悬浮液。
图4为石墨烯分散液。
图5为单层石墨烯材料的TEM显微结构。
图6为单层石墨烯材料的AFM影像。
图7为石墨烯/磷酸锂铁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结构。
图8为依实验示例1-实验示例3所制得的钮扣型电池的连续充放电结果。
图9为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结构。
图10(a)为实验示例4中的充放电测试结果。
图10(b)为实验示例4中的交流阻抗分析结果。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1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11  悬浮步骤
S13  剥离步骤
S15  分离步骤
S17  活性物质添加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参考图1,本发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石墨烯的制备方法S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悬浮步骤,将石墨烯片加入溶剂中,使石墨烯片悬浮于该溶剂中,以获得石墨悬浮液,其中石墨烯片为多层堆栈的石墨烯材料。步骤S13剥离步骤,使用机械力量将石墨悬浮液中的石墨烯片剥离成为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悬浮于溶剂中,而获得石墨烯悬浮液,石墨烯悬浮液中包括单层石墨烯材料及少部分未被剥离的石墨烯片。步骤S15分离步骤,将石墨烯悬浮液中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与少部分未被剥离的石墨烯片分离,去除少部分未被剥离的石墨烯片后,获得石墨烯分散液,石墨烯分散液中包括单层石墨烯材料均匀分散于其中。步骤S17活性物质添加步骤,加入活性物质至石墨烯分散液中,活性物质与石墨烯分散液中的单层石墨烯结合成为石墨烯复合材料,而获得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
步骤S11悬浮步骤中的石墨烯片可以各种制备法制得,但石墨烯片由于凡得瓦力的缘故非常容易形成聚集,难以直接用机械力量将其再分离,当石墨烯材料置入表面张力相近的溶剂中时,再辅以机械力量会较容易分离聚集的石墨烯。石墨的表面张力约为54mJ/m2,石墨烯的表面张力则约为47mJ/m2,因此步骤S11中所使用的溶剂表面张力应大于35mJ/m2并小于55mJ/m2,而溶剂与石墨烯片的接触角小于80度。
上述溶剂选自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inone)、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N,N-二甲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N-乙烯基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N-辛基吡咯烷酮(1-Octyl-2-pyrrolidone)、苯胺(aniline)、苯甲醇(benzyl alcohol)、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以及松油醇(terpineol)的至少其中之一。步骤S11悬浮步骤中所得的石墨悬浮液的浓度小于5g/L。
步骤S13剥离步骤使用机械力量的方式将石墨烯片于表面张力相近的溶剂中进行进一步的剥离。一般而言,机械力量使用超音波震荡的效果为最佳。若于溶剂中进一步加入一界面活性剂,则当石墨烯片藉由机械力量被剥离成为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之后,界面活性剂可迅速吸附于单层石墨烯材料的表面,防止其再次聚集。该界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而单层石墨烯材料的厚度小于3nm。
步骤S15分离步骤将石墨烯悬浮液中少部分仍无法剥离为单层石墨烯材料的石墨烯片进行分离,去除这少部分的石墨烯片后,即获得完全由单层石墨烯材料均匀分散其中的石墨烯分散液。一般而言,上述的分离方法使用离心分离的效果最佳。
步骤S17活性物质添加步骤将一活性物质加入石墨烯分散液中,将活性物质与石墨烯分散液均匀混合,即可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所述活性物质选自高分子聚合物、陶瓷粉体、金属粉体、碳粉及石墨粉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S1可进一步包括另一步骤(图中未示),即干燥步骤,紧接于步骤S17活性物质添加步骤之后,用以干燥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粉体。
以下实验示例1-实验示例10说明以石墨烯分散液结合活性材料应用于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电极的电化学应用及导热复合材料与导电浆的应用。单层石墨烯材料的二维奈米片状的结构,有利于形成连续的导电导热网络,因此提升活性材料的电化学与热传导性能。
实验示例中所使用的石墨烯片使用热剥离还原方法制备。取石墨粉10g置于230mL的硫酸(H2SO4)中,在冰浴中缓慢加入30g过锰酸钾(KMnO4)持续搅拌,过程中将溶液维持于20℃以下,完成之后于35℃下持续搅拌至少40分钟,再缓慢加入460mL的去离子水于混合溶液中,保持水浴温度35℃继续搅拌至少20分钟,待反应结束后,将1.4L去离子水与100mL双氧水(H2O2)加入溶液中,静止放置24小时,最后以5%盐酸(HCl)清洗过滤,并于真空环境中干燥,而得到石墨氧化物粉体。
将所获得的石墨氧化物粉体置于真空环境下瞬间接触1100℃热源1分钟以进行剥离,形成预还原的石墨烯片,再将该石墨烯片置于1400℃的5%氢气/95%氩气中0.5小时,进行还原及热处理,即可得到氧含量低于1.5wt%的石墨烯片,其TEM显微结构如图2所示。
做为此处实验示例的石墨烯分散液,取上述石墨烯片0.5g加入10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均匀搅拌形成石墨烯悬浮液,如图3所示。其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表面张力约为42-47mJ/m2,与石墨烯材料相近,可做为一有效分散溶剂。
将石墨烯悬浮液放入超音波震荡中2小时,再以离心机以4000rpm转速离心1小时,将石墨烯悬浮液与离心沉淀的石墨烯片分离,即可得到具有单层石墨烯材料均匀分散其中的石墨烯分散液,其浓度小于0.5mg/mL,如图4所示。单层石墨烯材料的TEM显微结构如图5所示。单层石墨烯材料的厚度小于2nm,如图6的AFM影像所示。
[实验示例1-实验示例3]
实验示例1-实验示例3说明将石墨烯分散液应用于锂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以提升高速充放电的表现。分别取0.05g、0.1g、0.2g的石墨烯片加入10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均匀搅拌形成石墨悬浮液,将石墨悬浮液放入超音波震荡中2小时,形成石墨烯悬浮液,再经过离心步骤得到石墨烯分散液,将该石墨烯分散液与17g磷酸锂铁(LiFePO4)陶瓷粉末进行混合搅拌,再以烘箱加热烘干,即可得到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粉体。所得的石墨烯/磷酸锂铁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结构如图7所示。
取实验示例1-实验示例3所获得的石墨烯/磷酸锂铁复合材料做为锂电池正极材料,以锂箔做为负极材料,电解液为六氟磷锂,并按常规工艺组装为钮扣型电池后,进行1C及10C速率的充放电测试,其结果如表一所示,其连续充放电的结果如图8所示。
表一
结果显示,与未使用复合材料的情况相比,石墨烯/磷酸锂铁复合材料的表面积、导电度及高速充放电的电容量均大幅提升。
[实验示例4]
实验示例4采用以石墨烯分散液结合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材料。活性炭主要用于超级电容器,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电化学性能好、电容量高等特点,但其孔洞大多为微孔,孔洞直径小于2nm,不利高速充放电时电解液离子的进出。本实验示例即以石墨烯分散液结合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材料,石墨烯的高表面积可提供高速充放电时的电容量,弥补传统活性炭电容的不足。实施方式取均匀分散的石墨烯分散液4mL,再加入3g活性炭进行混合搅拌,最后以烘箱加热烘干即可得到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粉体。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结构如图9所示。
将所获得的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按常规工艺组装成为钮扣型超级电容,其中以亲水型不织布做为隔离膜,电解液则是选用氢氧化钾,并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充放电测试及交流阻抗分析。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如图10(a)、图10(b)所示。结果显示,与未使用复合材料相比,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高速充放电的电容量不但大幅提升,同时也拥有较低的组件阻抗值。
[实验示例5-实验示例6]
实验示例5-实验示例6与实验示例4的目的相同,均采用以石墨烯分散液结合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材料;惟其实施方式是分别取石墨烯片0.1g及0.2g加入10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均匀搅拌形成石墨烯悬浮液,将该悬浮液放入超音波震荡2小时,即可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分散液。再加入16g活性炭进行混合搅拌,最后以烘箱加热烘干即可得到一均匀分散的复合材料粉体。
将所获得的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做为超级电容正负极材料,以聚丙烯多孔膜做为隔离膜,电解液为六氟磷锂,并按常规工艺组装为钮扣型超级电容后,进行不同电流密度的充放电测试及交流阻抗分析。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如表二所示。
表二
结果显示,适当的石墨烯/活性炭复合材料量不但有助于提升高速充放电的电容,同时也可降低的组件阻抗值。
[实验示例7]
实验示例7说明将石墨烯分散液应用于奈米金属粒子复合材料,做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取0.1g氯化铂(PtCl6)均匀分散于超纯水中,再加入500mL石墨烯分散液中均匀搅拌,形成石墨烯分散液,过滤该石墨烯分散液并干燥后,放入高温炉中,以700℃的5%氢气/95%氩气中进行还原热处理1小时,即可得到铂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将石墨烯/铂复合材料与溶液均匀混合配置成为一浆料,利用网版印刷涂布于质子交换膜的两侧,干燥后即可得到一质子交换膜电极组。
[实验示例8]
实验示例8说明将石墨烯分散液应用于高分子与陶瓷复合材料,改善其热传导表现,有利于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应用。取500mL石墨烯分散液加入1mL硅烷偶合剂(silane coupling agent,3-aminopropyltrithoxysilane)均匀搅拌,再依照5∶1∶0.1的比例分别加入环氧树脂(cresol novolacepoxy)、硬化剂(phenol novolac)与硬化促进剂(triphenyl phosphine)均匀溶解,最后再加入与环氧树脂相同体积的氮化铝(aluminum nitride)粉体均匀搅拌3小时,将浆料放入真空烘箱中以80℃烘干,烘干之后的产物再研磨至40mesh以下。将所得到的粉体放入模具中以175℃及50Kg/cm3的条件热压5分钟,即可得到一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试片进行热传导系数测试,与未使用石墨烯分散液的试片相比,使用石墨烯分散液的试片热传导值可由4W/mK提升至5.5W/mK。
[实验示例9]
实验示例9说明将石墨烯分散液应用于导电复合材料制备为石墨烯导电浆,提升导电浆的导电表现。取0.1g石墨烯片加入100mL松油醇中形成石墨悬浮液,再加入0.01g聚乙烯吡咯烷酮,经超音波震荡3小时后,以1000rpm转速离心0.5小时,将石墨烯悬浮液与离心沉淀的石墨烯片分离,即可得到均匀分散的石墨烯分散液,在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黏结剂乙基纤维素10wt%并滴入湿润分散剂(BYK-190)与静电助剂(BYK-ES80),再加入25g导电石墨均匀混合搅拌形成导电复合浆料,将该浆料利用刮刀涂布于PET基材上,测得片电阻为70Ω/sq。
[实验示例10]
实验示例10的步骤与实验示例9完全相同,惟并无添加石墨烯片于松油醇溶剂中,该石墨浆料测得片电阻为150Ω/sq,与实验示例9相较,显示石墨烯片分散于松油醇溶剂中形成石墨烯分散液后,可有效提升导电性。
本发明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由于本方法不以石墨经氧化再于复合材料中还原的方式来制得石墨烯,因此不会有还原程度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特点在于,所制得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可充分发挥石墨烯的特性,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性能。以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说明性用途用于电池、电容器、燃料电池、油漆、其它涂料或触媒。熟悉本发明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可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其它应用。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5)

1.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悬浮步骤,将一石墨烯片加入一溶剂中,该石墨烯片悬浮于该溶剂中,以获得一石墨悬浮液,其中该石墨烯片为多层堆栈的石墨烯材料,该石墨悬浮液的浓度小于5g/L,该溶剂的表面张力大于35mJ/m2且小于55mJ/m2,使该溶剂与该石墨烯片的一接触角小于80度,且该溶剂还包括一界面活性剂;
一剥离步骤,使用一机械力量将该石墨悬浮液中的该石墨烯片剥离成为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悬浮于该溶剂中,而获得一石墨烯悬浮液,该石墨烯悬浮液中包括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及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
一分离步骤,将该石墨烯悬浮液中的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与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分离,去除少部分未被剥离的该石墨烯片后,获得一石墨烯分散液,该石墨烯分散液中包括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材料均匀分散于其中;以及
一活性物质添加步骤,加入一活性物质至该石墨烯分散液中,该活性物质与该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所述多个单层石墨烯结合成为一石墨烯复合材料,而获得一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
其中该溶剂选自苯甲酸芐酯(benzyl benzoate)、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inone)、γ-丁内酯(γ-Butyrolactone)、N,N-二甲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N-乙烯基吡咯烷酮(1-Vinyl-2-pyrrolidone)、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N-辛基吡咯烷酮(1-Octyl-2-pyrrolidone)、苯胺(aniline)、苯甲醇(benzyl alcohol)、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以及松油醇(terpineol)的至少其中之一,而该界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剥离步骤中的该机械力量使用超音波震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离步骤使用离心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物质选自高分子聚合物、陶瓷粉体、金属粉体、碳粉及石墨粉的至少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干燥步骤,紧接于该活性物质添加步骤之后,用以干燥该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得到一石墨烯复合材料粉体。
CN201210112300.XA 2012-04-17 2012-04-17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373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2300.XA CN103373724B (zh) 2012-04-17 2012-04-17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2300.XA CN103373724B (zh) 2012-04-17 2012-04-17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724A CN103373724A (zh) 2013-10-30
CN103373724B true CN103373724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45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2300.XA Active CN103373724B (zh) 2012-04-17 2012-04-17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3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1235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石墨烯纳米片的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1726B (zh) * 2014-07-21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倍率活性炭/活性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0318B (zh) * 2015-07-23 2017-11-14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石墨烯水性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7529B (zh) * 2015-12-16 2018-06-05 杭州万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的简易生产方法
CN105605654B (zh) * 2016-02-03 2018-12-04 湖州浔烯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热型纳米地热地板
CN105869770B (zh) * 2016-03-30 2017-10-27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剥离制备石墨烯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447026A1 (en) * 2017-08-24 2019-02-27 RD Graphene Limited 3d graphene
CN108529607B (zh) * 2018-01-19 2020-08-18 同济大学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8704500A (zh) * 2018-04-04 2018-10-26 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在金属粉末中分散的方法
US11581527B2 (en) 2018-04-27 2023-02-1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thyl cellulose as a dispersant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production
CN109553093A (zh) * 2018-12-29 2019-04-02 厦门十维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溶胀制备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CN111003706A (zh) * 2019-11-25 2020-04-14 苏州盈顺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导热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15A (zh) * 2009-10-13 2010-03-1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石墨烯材料的生产方法
CN101781459A (zh) * 2010-02-04 2010-07-2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1015A (zh) * 2009-10-13 2010-03-1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石墨烯材料的生产方法
CN101781459A (zh) * 2010-02-04 2010-07-2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724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3724B (zh)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Critical role of ultrathin graphene films with tunable thickness in enabling highly stable sodium metal anodes
Wei et al. Efficient coupling of nanoparticles to electrochemically exfoliated graphene
Kim et al. Current collectors for flexible lithium ion batteries: A review of materials
Wu et al. Engineering empty space between Si nanoparticl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Wang et al. Highly porous graphene on carbon cloth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flexible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s
Ding et al. One-step electrochemical composite polymerization of polypyrrole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ized graphene/carbon nanotubes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
CN101383231B (zh) 以单层石墨材料为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
Zhang et al. Tailoring the interfaces of silicon/carbon nanotube for high rate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Liu et al.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electrospun silicon-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by surface coating a second layer of carbon
Simotwo et al. Polyaniline-based electrodes: recent application in supercapacitors and next generat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ang et al. Intertwined network of Si/C nanocables and carbon nanotubes as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CN103165894B (zh) 石墨烯羟基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25051B (zh) 电流收集层结构
CN102760582B (zh) 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镍电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0147254A1 (ko) 고밀도 슈퍼 커패시터의 전극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Barazandeh et al. High-performance freestanding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based on polypyrrole coated nickel cobalt sulfide nanostructures
CN10272346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单层MoS2/石墨烯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Ye et al. Uniquely Arranged Graphene‐on‐Graphene Structure as a Binder‐Free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Fang et al. Fabrication and supercapacitive properties of a thick electrode of carbon nanotube–RuO2 core–shell hybrid material with a high RuO2 loading
Obraztsov et al. Graphene Acid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Carboxylation Boosts Storage Capacity in Graphene
CN103854881A (zh) 一种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Azam et al. Direct growth of vertically align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conducting substrate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ionic liquids
CN10518600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铜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ao et a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capacitance of RuO2· xH2O loaded on benzenesulfonic functionalized MWC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