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8766A -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68766A CN103368766A CN2013100586564A CN201310058656A CN103368766A CN 103368766 A CN103368766 A CN 103368766A CN 2013100586564 A CN2013100586564 A CN 2013100586564A CN 201310058656 A CN201310058656 A CN 201310058656A CN 103368766 A CN103368766 A CN 1033687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ume
- machine
- data
- resume data
- storage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1000254032 Acrid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9 data en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6—Real estate
- G06Q50/163—Real estat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使得能够在保持履历一贯性的同时,降低处理负荷以及通信量。履历转送装置(211)具有:履历缓冲器(231),其对第一控制装置(101)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履历转送部分(221),其根据来自中心(301)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在履历缓冲器(231)内保持的履历数据;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其保持按每台控制装置来确定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已发送ID表(232)和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其分别保持按每台控制装置来确定最后发送到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的已发送ID、已发送序列编号和已发送日期时间;以及履历ID,其确定发送给中心(301)的最后的履历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网络收集在设备机器中产生的履历信息以对设备机器进行管理等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收集由办公室(大楼)和工厂等的设备机器产生的履历信息以进行出入管理、能源管理和设备机器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设备机器管理在地区网络(Local Network)内进行。即使在通过因特网进行管理的场合,也使用特定的客户专用服务器和网络等来组建专用的系统。近年来,已经提出了由众多的客户利用同一个系统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化)云方式的服务模式。
在经由因特网来管理设备机器的场合,在收集由设备机器产生的控制和状态变化的履历时,优选设置成不对相同的履历进行重复收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其通过对服务器保持的可下载的数据和客户端的订单履历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提供数据,由此来进行履历管理,以防止因用户的误操作等而重复获取相同的信息。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其在对连续发送的数据进行转送时,在发生了数据在途中丢失的场合,根据以前的数据履历信息,检索与应答(Acknowledge)编号相一致的项目,并且检索相一致的履历中的最新的履历信息,将其设定在数据的履历信息中,以此来修正数据的应答编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92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339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由服务器和客户端同时对已经收集的内容进行管理,所以需要针对每一个内容附加标记,该技术没有对内容连续地并且大量地更新以及异常发生后的恢复等作出考虑。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当数据在数据转送途中发生了丢失时,对数据的编号进行修正,由于是在一个通信内进行修正,所以需要在该通信内持续进行编号的修正。
在上述信息处理系统中,中心机器管理的设备机器的数量庞大,对在各个设备机器中连续并且大量发生的控制和变化的履历进行统一管理时,如果每次产生履历时均需要进行处理,则会导致对中心机器的负荷增加。此外,例如在进行灾害恢复后的履历收集时,如果将所有设备机器的所有履历都发送到中心机器,则会导致区分没有必要再次登录的已获取履历和有必要进行登录的未获取履历时的处理负荷以及网络通信量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使得即使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转送,保持履历的一贯性,同时,通过高效率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转送,能够降低处理负荷和通信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通过网络连接多个第一机器、多个第二机器以及第三机器,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器具有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第一应答部分,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保持与该第一机器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一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二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在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内保持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二机器具有第二履历存储部分、第二应答部分、第一列表以及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一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二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三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保持在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内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一列表中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对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列表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确定最后发送给所述第三机器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三机器具有第三履历存储部分,所述第三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二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二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即使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转送,保持履历的一贯性,同时,通过高效率地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转送,从而能够降低处理负荷和通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二站点(采用了将履历转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合并在一起,对其他控制装置进行履历转送的方式)内的各部分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三站点(采用了将履历转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合并在一起的方式)内的各部分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履历转送装置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控制装置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将履历转送装置和控制装置合并在一起时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中心所具有的站点管理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信息装置所具有的站点履历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履历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履历缓冲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已发送ID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已发送履历信息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已获取履历信息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履历转送装置所具有的机器地址表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说明履历转送装置从各个控制装置获取履历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控制装置根据履历转送装置的请求发送履历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履历转送装置根据来自中心的请求发送履历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履历转送装置再起动后获取履历并确定履历ID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根据履历转送装置确定的履历ID进行履历登录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进行大楼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经由网络收集在设备机器中产生的履历等的信息并进行设备机器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1具有中心301、第一站点(Site)201、第二站点202、第三站点203以及客户端PC401。该等机器通过全球网络(GlobalNetwork)3连接。其中,第一站点201至第三站点203构造成以独立或者合并的方式至少具有作为设备机器的控制装置以及将该等控制装置(设备机器)中产生的履历信息转送到中心301侧的履历转送装置。图1的结构是示例结构,站点以及客户端PC的数量并不仅限于图1的结构。
以下对中心301和第一站点201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中心301具有站点履历表331、站点管理表332以及履历发送请求部分321。站点履历表331按照每个站点来构成,具有第一站点履历表341、第二站点履历表342、第三站点履历表343,…。
第一站点201具有履历转送装置211、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第三控制装置103以及客户端PC402。履历转送装置211具有履历转送部分221、履历缓冲器231、已发送ID表232、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以及机器地址表235。此外,第一控制装置101至第三控制装置103分别具有履历应答部分122、机器控制部分121以及履历表103。其中,第一控制装置101至第三控制装置103相当于第一机器,履历转送装置211相当于第二机器,中心301相当于第三机器。
接着对中心301内的各个部分的结构以及通过全球网络3与中心301连接的各种机器的结构进行说明。中心301是对多个站点进行统一管理的服务器装置群。全球网络3是因特网和电话线路等公共网络,将中心301、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第三站点203以及客户端PC401彼此连接。
中心301具有站点履历表331(第三履历存储部分)、站点管理表332(第三列表)以及履历发送请求部分321。在站点履历表331中保持中心301分别对第一站点201(履历转送装置21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后从所述各个站点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另一方面,在站点管理表332中按照每个站点来保持用于确定由第一站点201(履历转送装置21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分别发送给中心301的最后的履历数据的履历ID。
具体来说是,中心301的履历发送请求部分321从站点管理表332中分别获取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的各自的履历ID和通信对象地址,并且通过向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分别发送履历ID+1来提出获取履历的请求。
履历发送请求部分321在接收到分别从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后,将第一站点201的履历数据追加到第一站点履历表341中,将第二站点202的履历数据追加到第二站点履历表342中,并且将第三站点203的履历数据追加到第三站点履历表343中,并且按照从各个站点发送来的最后的履历数据的ID对站点管理表332进行更新。
履历发送请求部分321定期地或者在从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或者第三站点203接收到通知后,分别对第一站点201、第二站点202以及第三站点203提出履历发送请求。
在客户端PC401中,经由全球网络3向中心301发送对履历信息的检索请求,并将从中心301发送来的履历信息进行格式设计后后显示在客户端PC401的画面上,由此,使用者可以对履历信息的内容进行确认。也就是说,中心301从客户端PC401接收到对履历信息的检索请求后,从站点履历表331中获取与检索请求相一致的履历数据,并将该履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PC401中。
以下对第一站点201内的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站点201例如是在大楼内构筑的系统。各个站点没有必要与建筑物一对一地构成,也可以在一个大楼内组建多个站点,或者针对多个大楼共同组建一个站点。
第一站点201通过全球网络3与中心301连接,通过履历转送装置211与中心301进行通信。第一站点201内的地区网络5是布置在大楼内等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地区网络5将履历转送装置211、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第三控制装置103以及客户端PC402彼此连接。
履历转送装置211具有履历转送部分221(第二应答部分)、履历缓冲器231(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第一列表)、已发送ID表232、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第二列表)以及机器地址表235。
履历转送部分221分别向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和第三控制装置103提出履历发送请求,并将由各控制装置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保存在履历缓冲器231中。此外,履历转送部分221根据来自中心301的请求发送保持在履历缓冲器231内的履历数据。
在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中保持按照每个控制装置来确定分别从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和第三控制装置103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的已获取序列编号以及已获取日期时间(第一信息)。另一方面,在已发送ID表232和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中分别保持按照每个控制装置来确定最后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的已发送ID、已发送序列编号和已发送日期时间(第二信息)。
具体来说是,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履历转送部分221在从中心301接收到发送履历ID的请求时,从履历缓冲器231获取履历数据后将其发送给中心301,并且对已发送ID表232和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进行更新。
此外,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履历转送部分221从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和机器地址表235中分别获取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和第三控制装置103的各自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已获取日期时间以及通信地址,并经由地区网络5向各个控制装置提出履历发送请求。另一方面,履历转送部分221在接收到分别从第一控制装置101、第二控制装置102和第三控制装置103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后,将履历数据追加到履历缓冲器231中,并对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进行更新。
在客户端PC402中,经由地区网络5向履历转送装置211发送对履历信息的检索请求,并将从履历转送装置211发送来的履历信息进行格式设计后显示在客户端PC402的画面上,由此,使用者可以对履历信息的内容进行确以。
也就是说,履历转送装置211在从客户端PC402接收到对履历信息的检索请求后,从履历缓冲器231中获取与检索请求相一致的履历数据,并将该履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PC402中。其中,来自客户端PC402的对履历信息的检索请求是针对日期时间或者履历数据内容的检索请求,履历转送装置211在将所请求的日期时间以及履历数据的内容与履历缓冲器231中的履历数据逐一进行比较后,获取日期时间在所请求的日期时间以后的履历数据以及与所请求的内容部分一致的履历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PC402。
以下将第一控制装置101作为代表对第一控制装置101至第三控制装置103进行说明。第一控制装置101通过地区网络5与履历转送装置211连接。第一控制装置101具有履历应答部分122(第一应答部分)、机器控制部分121以及履历表131(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在履历表131中保持与该第一控制装置101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履历应答部分122根据来自履历转送部分221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保持在履历表131中的履历数据。
具体来说是,第一控制装置101的履历应答部分122在从履历转送部分221接收到履历数据的发送请求后,从履历表131中获取履历数据,并将履历数据发送给履历转送部分221。第一控制装置101的机器控制部分121进行门、电动锁、传感器、触点、数字测量器、模拟测量器等机器的控制,并将控制结果以及从机器输入的值等登录在履历表131中。第一控制装置101将履历数据登录在履历表131中后,将发生了履历这一事宜通知履历转送装置211。
此后参照图2对第二站点202内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二站点202具有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控制装置105以及地区网络6。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具有履历转送部分222、履历缓冲器231、已发送ID表232、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机器地址表235、履历应答部分124、机器控制部分125以及履历表132。
第二站点202与第一站点201不同,将履历转送装置和控制装置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构成部分合并为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但各个部分的功能与第一站点201中的履历转送装置211和第一控制装置101相同。因此,针对第二站点202中的与第一站点201内的构成部分相等的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地区网络6是在大楼内等布置的LAN等网络,将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和控制装置105彼此连接。控制装置105的结构与第一站点201中的第一控制装置101的结构相同。
以下参照图3对第三站点203内的各个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三站点203具有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3。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3的结构与第二站点202中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的结构相同。第三站点203与第二站点202不同,其没有设置地区网络6,由于网络结构简单,所以能够方便大楼内的施工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站点内的结构例示了第一站点201、第2站点202和第三站点203,但站点内的履历转送装置、控制装置以及履历转送/控制装置的数量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配置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
接着对履历转送装置211、第一控制装置101以及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的各个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进行说明。图4是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履历转送装置211具有FROM(Flash Read Only Memory,瞬间只读存储器)251、SRAM(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252以及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253作为存储装置。
其中,FROM251是记录内容长期不会消失的存储介质。在履历转送装置211的电源断电时,FROM251中的记录内容不会消失,但其写入速度慢,在写入次数上有一定限制。在FROM251中保持内容变更少的信息即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Operating System/Application Image)261以及机器地址表235。
SRAM252相当于第二存储装置,其是通过采用蓄电池和电容器等进行备份从而能够以低消耗电力对内容进行保持的存储介质。SRAM252在履历转送装置211的电源断电时,只要能够从蓄电池和电容器等进行供电,就能够对内容进行保持,但其价格高,实现大容量化有困难。SRAM252保持容量小的信息即已发送ID表232、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以及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
DRAM253相当于第一存储装置,其是在电源接通的状态下对内容进行保持的存储介质。在履历转送装置211的电源断电时,其内容消失,但其能够确保大容量。在DRAM253中保持电源断电后能够重新组建的信息即履历转送部分221的程序和作为大容量数据的履历缓冲器231。
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261具有履历转送装置211动作时所需的程序,该等程序在履历转送装置211起动时装载到DRAM253上后开始执行程序。履历转送部分221的程序包含在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261内,并在履历转送装置211起动后执行。
图5是第一控制装置101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第一控制装置101具有FROM151、SRAM152以及DRAM153。
在FROM151中保持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161,在SRAM152中保持履历表131,并且在DRAM153中保持履历应答部分122和机器控制部分121。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161中包括履历应答部分122和机器控制部分121的动作程序,具有第一控制装置101动作时所需的程序。
图6是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的各构成部分在存储装置中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具有FROM254、SRAM255以及DRAM256。
在FROM254中保持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261以及机器地址表235,在SRAM255中保持已发送ID表232、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以及履历表132,并且在DRAM256中保持有履历转送部分222、履历应答部分124、机器控制部分125以及履历缓冲器231。操作软件/应用软件镜像261中包括履历转送部分222、履历应答部分124以及机器控制部分125的动作程序,具有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动作时所需的程序。
以下参照图7至图14对中301、履历转送装置211以及第一控制装置101各自所具有的各种列表进行说明。
图7是中301所具有的站点管理表332的示例的说明图。站点管理表332用于管理各个站点的地址和履历ID,具有站点编号栏、站点地址栏以及履历ID栏作为列表项目。其中,站点编号是以唯一方式分配给站点的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站点编号1分配给第一站点201,将站点编号2分配给第二站点202,将站点编号3分配给第三站点203。此外,站点地址是各个站点在全球网络3上的地址,履历ID是从各个站点的履历转送装置发送来的履历数据的最新的ID,与站点履历表341的ID以及履历缓冲器231的I D相对应。
图8是中301所具有的站点履历表的示例的说明图。在站点履历表中保持各个站点的履历,具有ID栏、机器编号栏、日期时间栏以及内容栏作为列表项目。在ID栏、机器编号栏、日期时间栏以及内容栏中分别保持分别从各个履历转送装置发送来的履历数据的ID、机器编号、日期时间以及内容。站点履历表是以年为单位长期保存的列表。在图8的站点履历表中例示了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站点201相对应的第一站点履历表341中的内容,而其他的第二站点履历表342和第三站点履历表343的情况与第一站点履历表341相同。
图9是第一控制装置101所具有的履历表131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履历表131中保持履历数据,其列表项目由序列编号栏、日期时间栏以及内容栏构成。序列编号是在第一控制装置101中产生的履历数据的连续编号,从1开始,每发生一个履历数据就递增1(Increment)。在日期时间栏中保持履历数据发生的日期和时间。另一方面,在内容栏中保存在第一控制装置101中产生的机器的控制内容和机器状态等的变化内容。
在履历表131中只保持由第一控制装置101产生的履历数据,与履历转送装置211中的履历缓冲器231相比,履历表131中的数据保持量少。也就是说,由于其存储容量有限,所以对存储数量进行限制,在存储数量超过了限制时,从旧的履历数据开始进行删除。其他的控制装置102~105所具有的履历表的情况与第一控制装置101的履历表相同。
图10是履历转送装置211所具有的履历缓冲器231的示例的说明图。履历缓冲器231用于对各个控制装置的履历数据进行管理,具有ID栏、机器编号栏、序列编号栏、日期时间栏以及内容栏作为列表项目。
ID是在履历转送装置211中分配的连续编号,从控制装置获取的履历数据每增加1件,该ID就递增1(递加1)。机器编号与机器地址表235中的机器编号相对应,在机器编号栏中保持发送了履历数据的控制装置的机器编号。在序列编号栏、日期时间栏以及内容栏中保持从各个控制装置分别发送来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日期时间以及内容。由于履历缓冲器231用于保持各个控制装置的履历数据,所以与履历表101相比,能够保持的数据量大。由于履历缓冲器231的存储容量有限,所以对存储数量进行限制,在存储数量超过了限制时,从旧的履历数据开始进行删除。其他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213所具有的履历缓冲器的情况与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履历缓冲器231相同。
图11是履历转送装置211所具有的已发送ID表232的示例的说明图。已发送ID表232用于管理已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ID,具有已发送ID栏作为列表项目。在已发送ID栏中保存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中的最后发送的履历数据的ID。其他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213所具有的已发送ID表的情况与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已发送ID表232相同。
图12是履历转送装置211所具有的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的示例的说明图。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用于管理每个控制装置的已经发送的履历数据,具有机器编号栏、已发送序列编号栏以及已发送日期时间栏。在机器编号栏中保持与机器地址表235中的机器编号相对应的编号,在已发送序列编号栏和已发送日期时间栏中分别保存履历缓冲器231的履历数据中、履历缓冲器231的机器编号与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的机器编号相一致的履历数据中的最后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以及履历数据的日期时间。其他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213所具有的已发送履历信息表的情况与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相同。
图13是履历转送装置211所具有的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的示例的说明图。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用于管理每个控制装置的已经获得的履历数据,具有机器编号栏、已获取序列编号栏以及已获取日期时间栏作为列表项目。在机器编号栏中保持与机器地址表235中的机器编号栏相对应的编号,在已获取序列编号栏和已获取日期时间栏中分别保持从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控制装置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中的最后接收到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以及履历数据的日期时间。其他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213所具有的已获取履历信息表的情况与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相同。
图14是履历转送装置211所具有的机器地址表235的示例的说明图。机器地址表235用于对控制装置的地址进行管理,具有机器编号栏和通信地址栏作为列表项目。机器编号是以唯一的方式分配给站点内的控制装置的数值。机器地址表235与第一站点201相对应,机器编号1相当于第一控制装置101,机器编号2相当于第二控制装置102,并且机器编号3相当于第三控制装置103。通信地址表示各个控制装置在地区网络5上的地址。其他的履历转送/控制装置212,213所具有的机器地址表的情况与履历转送装置211的机器地址表235相同。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9对具有以上构成部分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履历转送装置211从各个控制装置收集履历数据时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履历获取处理定期或者在从各个控制装置接收到履历数据发生通知时执行。
首先,履历转送装置211参照机器地址表235(参照图14)对每个机器编号反复进行步骤S111至步骤S114的处理(步骤S101)。也就是说,从机器地址表235获取与各个控制装置的机器编号相对应的通信地址(步骤S111),并且参照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参照图13),获取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步骤S112)。
接着,向与该机器编号相对应的通信地址发送履历发送请求,请求其发送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的组(步骤S113),并在DRAM253上确保用于保持按照所发送的履历请求返送回来的履历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在该返送回来的履历数据中附加机器编号后将其保存在该临时存储区域中(步骤S114)。
接着,按照时间上从旧到新的顺序对保存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内的履历数据进行分类(步骤S102)。此时,维持各个履历数据和与该履历数据对应的机器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后,获取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上进行了分类的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并针对各履历数据,反复执行步骤S121和步骤S122的处理(步骤S103)。
也就是说,将在临时存储区域上获得的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追加到履历缓冲器231(参照图10)的末尾(步骤S121)。此时,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ID为追加前的履历缓冲器231上的ID中的最大值+1。在履历缓冲器231的存储数量超过了一定数量时,删除履历缓冲器231的开头部分的履历。此外,也可以设置成在履历缓冲器231的存储数量达到了一定数量的特定比率时,通知并请求中心301进行履历的收集。
然后,在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参照图13)上,确定与在步骤S121中追加的机器编号相对应的行,按照在步骤S121中追加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以及日期时间分别更新与该机器编号相对应的行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步骤122)。在以上的步骤S121和步骤S122的反复处理结束后,释放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
以下参照图16所示的流程图对第一控制装置101根据履历转送装置211的请求发送履历数据时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履历发送处理在第一控制装置101起动时开始。接着以第一控制装置101为代表进行说明,而第二控制装置102和第三控制装置103的情况与第一控制装置101相同。
首先,第一控制装置101等待来自履历转送装置211的履历发送请求(包括履历转送装置211侧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在发生了履历发送请求时,获取该履历发送请求(步骤S201)。
接着,从所获取的履历发送请求获取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步骤S202)。此外,针对履历表131(参照图9)中的各个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检索分别与所获取的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步骤S203)。
也就是说,步骤S204中判断是否存在序列编号以及日期时间分别相一致的履历数据,在存在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时,进入到步骤205中,判断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是否为履历表131中的最后的履历数据。在不存在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时,进入到步骤206。
在不存在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时,判断为履历表131中的履历数据全部是新发生的履历数据,从履历表131的开头部分起,将所有履历数据发送给履历转送装置211(步骤S206)。
此外,在判断为相一致的履历数据是履历表131中的最后的履历数据时,判断为履历表131中没有新的履历数据,通知履历转送装置211履历数据的件数为0(步骤S207)。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相一致的履历数据不是履历表131中的最后的履历数据时,则判断为是与履历表131的中途的履历数据相一致的场合,在所请求的履历数据后存在未获取的履历数据,此时,将从相一致的履历数据的下一个履历数据开始到最后为止的履历数据发送给履历转送装置211(步骤S208)。在以上的处理结束后,再次开始履历发送处理。
接着参照图17所示的流程图对履历转送装置211根据来自中心301的请求发送履历数据时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履历发送处理在履历转送装置211起动时执行。
履历转送装置211等待来自中心301的履历发送请求(包括中心301侧的履历ID+1),在发生了履历发送请求时,获取该履历发送请求(步骤S301)。
接着,从所获取的履历发送请求获取履历ID(步骤S302),并且获取履历缓冲表231(参照图10)中的履历ID以后的履历数据,针对各个履历数据反复进行步骤S311至步骤S313的处理(步骤S303)。
也就是说,将从履历缓冲表231中获取的履历数据发送到中心301(步骤S311),并按照所发送的履历数据的ID对已发送ID表232(参照图11)中的已发送ID进行更新(步骤S312)。
此后,在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参照图12)中确定与所发送的履历数据的机器编号相一致的机器编号的行,并按照所发送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对该行的已发送序列编号以及日期时间进行更新(步骤313)。在以上的处理结束后,再次开始履历发送处理。
以下参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对履历转送装置211再起动后获取履历数据并确定履历ID时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履历恢复处理(获取)在履历转送装置211再起动时执行。
履历转送装置211从已发送ID表232(参照图11)获取已发送ID(步骤S401)。并且获取机器地址表235(参照图14)的各行,针对具有分别与该等机器编号对应的通信地址的控制装置,反复进行步骤S411至步骤S419的处理(步骤S402)。
也就是说,履历转送装置211从机器地址表235获取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通信地址(步骤S411),从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参照图12)获取与机器编号对应的已发送序列编号以及已发送日期时间(步骤S412)。并且,针对具有所获得的通信地址的控制装置,通知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发送日期时间的组,并请求发送履历数据(步骤S413)。
此后,履历转送装置211等待控制装置发送履历数据,在控制装置发送来履历数据后,判断发送来的履历数据是否为接续在所请求的履历数据后面的履历数据(步骤S414)。也就是说,当从控制装置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在1件以上,并且开头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不是接在所通知的已获取序列编号之后的编号时,判断为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不是连在所请求的履历数据后面的履历数据。
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不是连在所请求的履历数据后面的履历数据,也就是开头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不是接在所通知的已获取序列编号之后的编号(编号不连续)时,进入步骤S415。此时,履历转送装置211在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中确定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行,并将所确定的行的已发送序列编号设定为零(步骤S415)。也就是说,在此后的处理中,将从控制装置发送来的所有的履历数据均视为新的履历数据。
另一方面,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是连在所请求的履历数据后面的履历数据时,也就是开头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是接在所通知的已获取序列编号之后的编号(编号连续)时,直接进入步骤S416。也就是说,此时将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中的已发送序列编号的下一个序列编号以后的履历数据视为新的履历数据。
接着,履历转送装置211将已获取序列编号作为零,并向具有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通信地址的控制装置提出发送履历数据的请求(步骤S416)。由此,履历转送装置211从开头起获取控制装置所具有的所有的履历数据。
此后,为了保持控制装置根据履历发送请求发送来的履历数据,在DRAM253上确保临时存储区域,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中附加机器编号,并将附加机器编号后的履历数据保存在DRAM253上的临时存储区域中(步骤S417)。
然后,履历转送装置211在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中确定与机器编号相对应的机器编号的行,并判断所确定的行的已发送序列编号是否不为零(步骤S418)。在判断为已发送序列编号不为零(编号连续)时,进入步骤S419,而在判断为已发送序列编号为零(编号不连续)时,直接结束处理。
在已发送序列编号不为零(编号连续)时,从已发送ID表232的已发送ID中减去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的已发送序列编号与保存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内的开头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之间的差值,并将减法运算得到的结果作为已发送ID表232的已发送ID重新进行更新(步骤S419)。在以上的处理结束后,进行图19所示的履历恢复处理(登录)。
以下参照图1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根据由履历转送装置211确定的履历ID对履历数据进行登录时的步骤。该履历恢复处理(登录)在图18所示的履历恢复处理(获取)执行后执行。
按照时间上从旧到新的顺序对保存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内的履历数据进行分类(步骤S501)。此时,维持各个履历数据和与该履历数据相对应的机器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接着,获取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上进行了分类的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并对各个履历数据反复执行步骤S511至步骤S513的处理(步骤S502)。也就是说,进行将已发送到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登录在履历缓冲器231内的处理。
首先,判断临时存储区域内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是否比与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中的机器编号相对应的已发送序列编号小(步骤S511)。在判断为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比已发送序列编号小的场合,将该履历数据判断为是已发送到中心301的履历数据,并进入步骤S512。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不比已发送序列编号小的场合,将该履历数据判断为是还未发送的履历数据,结束步骤S502的反复处理(步骤S511至步骤S513),并进入步骤S503。
在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比已发送序列编号小的场合,将在临时存储区域内进行了分类的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追加到履历缓冲器231的末尾(步骤S512)。此时,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ID为追加前的履历缓冲器231上的ID中的最大值+1。在履历缓冲器231的存储数量超过了一定数量时,删除履历缓冲器231的开头部分的履历数据。
然后,在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中,确定与追加的履历数据机器编号相对应的行,并按照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更新该行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步骤513)。此后,将追加在履历缓冲器231中的履历数据从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中删除。
此后,获取没有经过上述步骤S502的反复处理(步骤S511至步骤S513)处理而残留在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中的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并针对各个组反复进行步骤S521和步骤S522的处理(步骤S503)。也就是说,进行将还未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登录到履历缓冲器231中的处理。
首先,将履历数据和机器编号的组追加到履历缓冲器231的末尾(步骤S521)。此时,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ID为追加前的履历缓冲器231上的ID中的最大值+1。在履历缓冲器231的存储数量超过了一定数量时,删除履历缓冲器231的开头部分的履历。
然后,在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中,按照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序列编号和日期时间更新与所追加的履历数据的该机器编号相对应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在步骤S521和步骤S522的反复处理结束后,释放DRAM253的临时存储区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是通过全球网络3来连接多个控制装置(第一机器)、多个履历转送装置(第二机器)以及中心301(第三机器)的信息处理系统。第一控制装置101具有履历表131(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履历应答部分122(第一应答部分),该履历表131保持与该第一控制装置101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该履历应答部分122根据来自履历转送装置211的数据发送请求发送保持在履历表131内的履历数据。
履历转送装置211具有履历缓冲器231(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和履历转送部分221(第二应答部分),该履历缓冲器231对第一控制装置101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履历数据,该履历转送部分221根据来自中心301的数据发送请求发送保持在履历缓冲器231内的履历数据。并且,履历转送装置211还具有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第一列表)、已发送ID表232和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第二列表)、以及履历ID(第三信息),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保持按照每台控制装置来确定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的已获取序列编号和已获取日期时间(第一信息),已发送ID表232和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分别保持按照每台控制装置来确定最后发送到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的已发送ID、已发送序列编号和已发送日期时间(第二信息),该履历ID确定最后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
中心301具有履历转送装置211和站点管理表332(第三列表),该履历转送装置211向履历转送装置211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且保持从履历转送装置211发送来的履历数据,该站点管理表332按照每台履历转送装置来保持履历ID。
在上述信息处理系统中,在中心301将履历ID发送到履历转送装置211时,履历转送装置211发送在根据履历ID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第一步骤)。此外,在履历转送装置211将已发送序列编号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01时,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在根据已发送序列编号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第二步骤)。
也就是说,在通过履历转送装置211从第一控制装置101收集履历数据时,收集在根据已发送序列编号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另一方面,在履历转送装置211将履历数据转送(上传)到中心301时,履历转送装置211发送在根据确定最后发送给中心301的履历数据的履历ID所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
由此,在确定履历数据已经发送到哪里以及从哪里开始还未发送时,不根据时间信息来确定,而是根据序列编号以及履历ID来确定,所以能够防止遗漏收集或者遗漏转送相同时间的数据以及时间轴不同的不同类数据。其结果,能够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履历数据的收集和转送,从而能够保持履历数据的一贯性。此外,区分没有必要进行登录的已获取履历和有必要进行登录的未获取履历时的处理负担小,能够抑制对重复的履历数据进行收集和转送。其结果,能够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通过高效率地进行收集和转送,能够降低处理负荷以及通信量。
尤其是,在存储内容在履历转送装置211的电源断电时消失的第一存储装置上构建履历缓冲器231,在存储内容在电源断电时被保持的第二存储装置上构建已获取履历信息表234和已发送ID表232以及已发送履历信息表233。
此时,履历转送装置211在电源断电后再次起动时,将向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已获取序列编号后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作为在履历ID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保持,并且将请求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履历表131所保持的所有履历数据后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的履历数据中、未被保持在履历转送装置211内的履历数据作为在履历ID之前登录的履历数据进行保持。
如此,在电源断电后再起动时,根据履历ID来确定履历数据的已发送/未发送,由此能够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对履历数据进行收集和转送,从而能够保持履历数据的一贯性。并且,由于区分已发送/未发送的履历数据时的处理负担小,能够抑制对履历数据的重复收集和转送。其结果,能够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其通过高效率地进行收集和转送履历数据,从而能够降低处理负荷以及通信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履历转送装置212被构造成具有履历表132(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履历应答部分124(第一应答部分),该履历表132保持与履历转送装置212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该履历应答部分124根据来自自身的数据发送请求对保持在履历表132内的履历数据进行发送,履历转送装置212将自身发送的履历数据保持在履历表132中。如此,由于能够构造成将控制装置组合在履历转送装置内的结构,所以能够灵活地组建系统,能够简化网络的结构,使得能够方便地进行施工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构造成具有客户端PC402(第四机器)的结构,客户端PC402具有请求部分和显示部分,该请求部分向履历转送装置212提出获取履历数据的请求,显示部分显示从履历转送装置212获取的履历数据。此时,履历转送装置212根据来自客户端PC402的请求而发送从第一控制装置101发送来并保持的履历数据。通过该客户端PC402,使用者可以确认履历信息的内容。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该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信息处理系统
101~105控制装置(第一机器)
122,124,126履历应答部分(第一应答部分)
121,125,127机器控制部分
131,132,133履历表(第一履历存储部分)
201~203站点
211,212履历转送装置(第二机器)
221,222履历转送部分(第二应答部分)
231履历缓冲器(第二履历存储部分)
232已发送ID表
233已发送履历信息表(第二列表)
234已获取履历信息表(第一列表)
235机器地址表
151,251,254FROM
152,252,255SRAM(第二存储装置)
153,253,256DRAM(第一存储装置)
301中心(第三机器)
321履历发送请求部分
331,341~343站点履历表(第三履历存储部分)
332站点管理表(第三列表)
401,402客户端PC(第四机器)
Claims (6)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多个第一机器、多个第二机器以及第三机器,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器具有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第一应答部分,
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保持与该第一机器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一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二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在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内保持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二机器具有第二履历存储部分、第二应答部分、第一列表以及第二列表,
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一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二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三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保持在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内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一列表中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对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列表中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对最后发送给所述第三机器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三机器具有第三履历存储部分,
所述第三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二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二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机器具有确定发送给所述第三机器的最后的履历数据的第三信息,
所述第三机器具有按每台所述第二机器来保持所述第三信息的第三列表,
在所述第三机器将所述第三信息发送给该第二机器时,所述第二机器发送在根据该第三信息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
在所述第二机器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该第一机器时,所述第一机器发送在根据该第二信息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储内容在所述第二机器的电源断电时消失的第一存储装置上构建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
在所述电源断电时对存储内容进行保持的第二存储装置上构建所述第一列表、所述第二列表以及/或者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第二机器在电源断电后再次起动时,从所述第二列表获取所述第二信息,将向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后从所述第一机器返回的履历数据作为在所述第三信息后登录的履历数据进行保持,并且将向所述第一机器请求发送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所保持的全部履历数据后从所述第一机器返回的履历数据中、没有被保持在该第二机器内的履历数据作为在所述第三信息前登录的履历数据进行保持。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机器具有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第一应答部分,
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保持与该第二机器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一应答部分根据来自自身的数据发送请求,发送保持在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内的履历数据,
将自身发送的履历数据保持在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内。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四机器,所述第四机器具有请求部分和显示部分,所述请求部分向所述第二机器请求获取履历数据,所述显示部分显示从所述第二机器获取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二机器根据来自所述第四机器的请求,发送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并保持的履历数据。
6.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网络连接第一机器、第二机器以及第三机器,
所述第一机器具有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和第一应答部分,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保持与其自身的控制以及状态变化有关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一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二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在所述第一履历存储部分内保持的履历数据,
所述第二机器具有第二履历存储部分、第二应答部分、第一列表、第二列表、以及第三信息,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一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二应答部分根据来自所述第三机器的数据发送请求而发送在所述第二履历存储部分内保持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一列表中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对从所述第一机器发送来的最新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列表保持按每台所述第一机器来对最后发送给所述第三机器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对发送给所述第三机器的最后的履历数据进行确定,
所述第三机器具有第三履历存储部分和第三列表,所述第三履历存储部分向所述第二机器提出数据发送请求,并保持从所述第二机器发送来的履历数据,所述第三列表中按每台所述第二机器来保持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当所述第三机器将第三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机器时,所述第二机器发送在根据该第三信息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当所述第二机器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机器时,所述第一机器发送在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履历数据之后登录的履历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71742 | 2012-03-27 | ||
JP2012071742A JP5612012B2 (ja) | 2012-03-27 | 2012-03-27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8766A true CN103368766A (zh) | 2013-10-23 |
CN103368766B CN103368766B (zh) | 2017-04-05 |
Family
ID=4923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8656.4A Active CN103368766B (zh) | 2012-03-27 | 2013-02-25 |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2453B2 (zh) |
JP (1) | JP5612012B2 (zh) |
CN (1) | CN1033687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33428A (ja) * | 2015-08-05 | 2017-02-09 |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改札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装置 |
JP6822262B2 (ja) * | 2017-03-24 | 2021-01-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接続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835414B2 (ja) * | 2018-07-20 | 2021-02-24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7619A1 (en) * | 2002-07-10 | 2004-0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lay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erver |
CN1677419A (zh) * | 2004-03-31 | 2005-10-0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消息分发系统、服务器、移动终端、数据存储单元与方法 |
CN1754371A (zh) * | 2003-02-28 | 2006-03-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内容历史日志收集系统 |
US20100036837A1 (en) * | 2008-08-07 | 2010-02-11 | Fujitsu Limited | Information search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earch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4018634A1 (en) * | 1993-02-01 | 1994-08-18 | Lsc, Inc. | Archiving file system for data server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environment |
JPH08320800A (ja) * | 1995-05-25 | 1996-12-03 | Hitachi Ltd | メッセージ回復処理方式 |
JPH11143744A (ja) * | 1997-11-06 | 1999-05-28 | Sekisui Chem Co Ltd | データ送信システム |
JP3446693B2 (ja) * | 1999-01-27 | 2003-09-1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0307624A (ja) * | 1999-04-26 | 2000-11-02 | Fujitsu Denso Ltd | 送信情報中継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中継装置 |
JP2001159985A (ja) * | 1999-12-02 | 2001-06-12 | Sun Corp | 二重化装置 |
JP2004102448A (ja) * | 2002-09-05 | 2004-04-02 | Toshiba Corp |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2005092576A (ja) | 2003-09-18 | 2005-04-07 | Canon Inc | データ提供装置及びデータ提供方法 |
JP4325438B2 (ja) * | 2004-03-01 | 2009-09-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334505B2 (ja) | 2005-05-31 | 2009-09-30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中継方法 |
JP5029004B2 (ja) * | 2006-12-26 | 2012-09-19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分析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
JP4259588B2 (ja) * | 2007-03-30 | 2009-04-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2010003020A (ja) * | 2008-06-18 | 2010-01-07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8190832B2 (en) * | 2009-01-29 | 2012-05-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ata storag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through a write activity level metric recorded in high performance block storage metadata |
US8682904B1 (en) * | 2010-04-27 | 2014-03-25 | Google Inc. | System of intuitive sorting of a table based on a column containing fractions |
JP5691745B2 (ja) * | 2011-03-31 | 2015-04-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US9053109B1 (en) * | 2011-09-15 | 2015-06-09 | Symantec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data storage for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
-
2012
- 2012-03-27 JP JP2012071742A patent/JP561201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2-04 US US13/758,026 patent/US92624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5 CN CN201310058656.4A patent/CN1033687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7619A1 (en) * | 2002-07-10 | 2004-0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lay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erver |
CN1754371A (zh) * | 2003-02-28 | 2006-03-2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内容历史日志收集系统 |
CN1677419A (zh) * | 2004-03-31 | 2005-10-05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消息分发系统、服务器、移动终端、数据存储单元与方法 |
US20100036837A1 (en) * | 2008-08-07 | 2010-02-11 | Fujitsu Limited | Information search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earch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8766B (zh) | 2017-04-05 |
US9262453B2 (en) | 2016-02-16 |
JP2013205930A (ja) | 2013-10-07 |
JP5612012B2 (ja) | 2014-10-22 |
US20130262529A1 (en) | 2013-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93328B2 (en) |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 |
CN110995513B (zh) | 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平台 | |
WO2015179406A1 (en) | Restricted accounts on a mobile platform | |
CN110740155B (zh) | 分布式系统中的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2701085A1 (en) | Cloud computing-based data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5100708A (zh) | 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750757B (zh) | 一种基于HBase的数据存储方法和设备 | |
WO2013132910A1 (ja) | ホスト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ホスト提供方法 | |
CN110597673B (zh) | 存储系统的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808839B (zh) | 一种区块链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3368766A (zh) | 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US20120246311A1 (en) | Session management system, session management device,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session management program | |
US2013023220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dating messages | |
CN104348905B (zh) | 一种离线推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205744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
CN113407356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210077176A (ko) | 뉴럴 블록 클러스터 기반의 안전한 블록 체인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111475678B (zh) | 推送搜索结果的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 |
CN104685488A (zh) | 用于创建供远程计算机使用的虚拟磁盘镜像的系统和方法 | |
US11381642B2 (en) |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suitable for sensor data | |
US10218650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Sabri et al. | Pengguna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alam industri pembinaan di Malaysia | |
JP2018049332A (ja) | データ検索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検索方法 | |
CN109947727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6547365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分散コンソール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