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680A -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8680A
CN103358680A CN2013101025105A CN201310102510A CN103358680A CN 103358680 A CN103358680 A CN 103358680A CN 2013101025105 A CN2013101025105 A CN 2013101025105A CN 201310102510 A CN201310102510 A CN 201310102510A CN 103358680 A CN103358680 A CN 103358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images
priority
use amount
configuration
image ed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25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8680B (zh
Inventor
濑户哲司
井出觉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5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8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2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y grouping or ganging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 G06F3/1263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based on job priority, e.g. re-arranging the order of jobs, e.g. the printing sequ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2High volume print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2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 H04N1/3873Repositioning or masking defined only by a limited number of coordinate points or parameters, e.g. corners, centre; for tri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k Jet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编辑装置及图像编辑方法,在使墨转移到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该图像编辑装置具备:区域分割部,将所述印版上的规定区域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优先顺序给予部,对由所述区域分割部分割而得到的各所述子区域,按照所述墨向所述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使用量推定部,分别推定与所述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两个以上内容图像对应的所述墨的使用量;及配置确定部,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所述配置规则为:在由所述优先顺序给予部给予的所述优先顺序高的所述子区域依次配置由所述使用量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使用量大的各所述内容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墨转移到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的图像编辑装置及图像编辑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印刷领域中,提出有各种用于稳定地再现印刷物的色彩的技术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了根据印刷纸面上的每个面的图案信息来控制墨键的开度的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58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4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对于用于印刷(例如胶版印刷)的印版的每个种类,转移给作为输出介质的纸张的墨量的二维分布的倾向是不同的。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的装置和方法中,不过是能够调整沿纸张的宽度方向(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墨量,而对沿纸张的搬送方向的色彩的不均性起不到任何功效。特别是在印版上分配及配置两个以上内容图像的“拼贴”的情况下,其影响显著。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即使在二维地存在墨的转移量的不均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手法来稳定地再现印刷物的色彩而不要求对印刷机进行复杂调整。
本发明的图像编辑装置是在使墨转移到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区域分割部,将印版上的规定区域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优先顺序给予部,对由区域分割部分割而得到的各子区域,按照墨向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使用量推定部,分别推定与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两个以上内容图像对应的墨的使用量;及配置确定部,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所述配置规则为:在由优先顺序给予部给予的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依次配置由使用量推定部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
这样一来,由于设置有对二维分割而得到的多个子区域按照墨向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顺序给予部和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的配置确定部,其中,上述配置规则为:在由优先顺序给予部给予的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依次配置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因此能够分别对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对优先顺序低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小的内容图像。
一般而言,存在墨的转移量相对越高的区域,色彩再现性越高的倾向。通过在该区域依次配置要求较高色彩再现性的内容图像(墨的使用量大的图像),作为形成在输出介质上的印刷物整体能够稳定地再现色彩。换言之,即使在二维地存在墨的转移量的不均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手法(通过考虑内容图像的配置)来稳定地再现印刷物的色彩而不要求对印刷机进行复杂调整。
另外,优选为,使用量推定部还推定各内容图像内的使用量的分布特性,配置确定部根据由使用量推定部推定的分布特性来进一步确定各内容图像的朝向,使得在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上配置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的部位。
另外,优选为,还具备映射图像生成部,生成模仿印版而得到的图像即将各子区域的位置与优先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的映射图像。
另外,优选为,优先顺序给予部根据印刷机的特性来给予各子区域的优先顺序。
另外,优选为,配置确定部按照配置规则分别确定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使用量处于规定范围内的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将不适用该配置规则的剩余内容图像在剩余的配置预定区域之间自由配置,在增加拼贴设定的自由度这一点上,对操作者来说是方便的。
另外,优选为,配置确定部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使得印版上的可印刷区域中的咬口和/或针的相反侧的端部一致。
另外,优选为,配置确定部还确定对相邻的内容图像进行分割的至少一条分割线的配置位置。
本发明的图像编辑方法是在使墨转移到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的方法,其具备如下步骤:将印版上的规定区域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对分割而得到的各子区域按照墨向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分别推定与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两个以上内容图像对应的墨的使用量;及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其中,上述配置规则为:在所给予的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依次配置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各内容图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对二维分割而得到的多个子区域按照墨向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并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上述配置规则为:在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依次配置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因此能够对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对优先顺序低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小的内容图像。
一般而言,存在墨的转移量相对越高的区域,色彩再现性越高的倾向。通过在该区域依次配置要求较高的色彩再现性的内容图像(墨的使用量大的图像),作为形成在输出介质上的印刷物整体能够稳定地再现色彩。换言之,即使在二维地存在墨的转移量的不均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手法(通过考虑内容图像的配置)来稳定地再现印刷物的色彩而不要求对印刷机进行复杂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辑装置的DTP装置的印刷物生产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DPT装置的电气框图。
图3是供于拼贴的工艺流程的说明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设定画面的第一状态的图像图。
图5是表示第一编辑画面的一例的图像图。
图6是表示第二编辑画面的一例的图像图。
图7是表示推定与各内容图像对应的墨的使用量而得到的结果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各配置预定区域中的配置优先顺序的概略说明图,图8B是表示图7所示的各内容图像的配置结果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墨的使用量在内容图像内的分布特性的示意图。
图10A是表示配置预定区域内的各小区域的配置优先顺序的概略说明图,图10B是表示图7所示的各内容图像的其他配置结果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内容图像的其他配置结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印刷物生产系统
16 服务器装置
18 DTP 装置
20 RIP 装置
26 印版
30 印刷物
32 胶版印刷机
36 纸张
46 显示部
50 存储器
54 拼贴设定部
58 配置区域确定部
60 区域分割部
62 优先顺序给予部
64 印刷作业确定部
66 使用量推定部
68 配置确定部
72 映射图像生成部
80 设定画面
100 第一编辑画面
120 第二编辑画面
138 映射图像
R1~R8 配置预定区域
R11~R14 可配置区域
W1、W2、W3 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图像编辑方法,在与实施该方法的图像编辑装置、程序以及印刷物生产系统的关系上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组装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辑装置的DTP装置18的印刷物生产系统10的概略结构图。
在印刷物生产系统10内分别设置有路由器14、服务器装置16、DTP装置18(图像编辑装置)、RIP装置20、校正机24、制版机28、胶版印刷机32。路由器14是对与网络12的连接进行中继的设备。服务器装置16能够从属于外部网络的未图示的各终端装置经由网络12进行访问。DTP装置18进行包括从服务器装置16等取得的内容数据的编辑等在内的DTP(Desktop Publishing:桌面出版)处理。RIP装置20基于由DTP装置18生成的校正数据或制版数据来执行光栅化处理、色彩转换处理等各图像处理。校正机24能够基于从RIP装置20发送的处理完毕的校正数据来打印校样22。制版机28基于从RIP装置20发送的制版数据来制作印版26。胶版印刷机32能够装设印版26来印刷印刷物30。
服务器装置16是印刷物生产系统10中的构成工艺流程管理的核心的装置。服务器装置16经由路由器14和网络12与设计人和/或制作公司(未图示)所具备的各终端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另外,服务器装置16经由构建在印刷物生产系统10内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34与DTP装置18、RIP装置20及制版机28可通信地连接。
即,服务器装置16构成为,能够分别执行如下的功能:作为掌管各种数据文件的储存和传送的文件服务器的功能;作为管理各终端装置、各用户或各印刷作业中能够执行的任务权限的权限管理服务器的功能;或作为在工序的开始和终止等规定时刻生成并配送通知邮件的邮件服务器的功能。另外,在作为文件服务器能够管理的数据文件中例如包含内容数据、校正数据、制版数据、与作业通知单(例如JDF(Job Definition Format:作业定义格式)文件)、ICC(International ColorConsortium:国际色彩协会)特性、颜色样本数据、拼贴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下称作拼贴信息)等。
DTP装置18在对由文字、图形、图案、照片等构成的内容数据实施预检处理后,生成以页为单位的编辑数据。另外,DTP装置18边参照作业通知单的标签信息,边进行与被指定的装订方法或折页方法对应的排版处理(包括拼贴)。
RIP装置20作为对至少一个印刷机的印刷处理服务器器而起作用。图1例中,RIP装置20与校正机24、制版机28可通信地连接。此时,RIP装置20对由页面记述语言记述的校正完毕数据(包括校正完毕数据)实施光栅化处理,将得到的印刷数据提供给校正机24(或者制版机28)。该光栅化处理中包含从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页面记述语言)形式转换为光栅形式的数据形式转换处理和使用了ICC特性的色彩匹配处理。
校正机24基于从RIP装置20供给的印刷数据打印校样22。作为校正机24可以使用DDCP(Direct Digital Color Proofing:直接数字彩色打样机)、喷墨彩色打样机、低分辨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片方式)或喷墨打印机等。
胶版印刷机32经由印版26和未图示的中间转印体将墨(色材)转移到纸张36(输出介质)上,从而形成印刷物30。另外,也可以代替胶版印刷机32,设置用于直接印刷的数字印刷机。作为数字印刷机可以使用喷墨彩色打样机或彩色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片方式)等。
图2是图1所示的DTP装置18的电气框图。
DTP装置18具备控制部40、通信I/F(接口)42、显示控制部44、显示部46、输入部48、存储器50(存储介质)。
通信I/F42是收发来自外部装置的电信号的接口。例如,能够取得在服务器装置16(参照图1)内管理和保存的校正数据、制版数据、ICC特性、拼贴信息等各种信息。
显示控制部44是按照控制部40的控制来驱动控制显示部46的控制电路。显示控制部44经由未图示的I/F将显示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部46,从而驱动显示部46。由此,显示部46能够显示包括窗口W1(参照图4)、W2(参照图5)、W3(参照图6)的各种图像。
存储器50存储有控制部40控制各构成要素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等。存储器50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硬盘等存储介质。
控制部4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构成。控制部40能够通过读出并执行储存在存储器50中的程序来实现排版处理部52、拼贴设定部54及显示数据生成部56的各功能。
在对已入稿的原稿数据(内容数据)实施预检处理后,排版处理部52进行与被指定的装订方法或折页方法对应的排版处理。
拼贴设定部54生成用于拼贴设定的任务(以下称作拼贴任务),并进行与拼贴有关的各种设定。具体而言,拼贴设定部54具备配置区域确定部58、区域分割部60、优先顺序给予部62、印刷作业确定部64、使用量推定部66和配置确定部68。配置区域确定部58从印版26上的规定区域A之中分别确定多个内容图像的配置预定区域R1~R8(参照图5等)。区域分割部60将上述的规定区域A二维分割为多个子区域。优先顺序给予部62按照规定的规则对由区域分割部60分割而成的各子区域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印刷作业确定部64从当前登录的多个印刷作业中确定供拼贴的多个印刷作业。使用量推定部66分别推定与各内容图像对应的墨的使用量(以下有时也称作“墨使用量”)。配置确定部68考虑由优先顺序给予部62给予的优先顺序来确定各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位置。
显示数据生成部56具备生成设定画面80(参照图40)、第一编辑画面100(参照图5)及第二编辑画面120(参照图6)等的画面生成部70。显示数据生成部56还具备映射图像生成部72,该映射图像生成部72生成模仿印版26而得到的图像即将各子区域的位置和所述优先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的映射图像128(参照图6)。
输入部48由鼠标、跟踪球、键盘等各种输入设备构成。输入部48作为输入拼贴信息(与拼贴的设定有关的信息)的拼贴信息输入部74及指示拼贴设定的设定指示部76而发挥功能。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辑装置的DTP装置18如以上所示构成。接着,对于DTP装置18的动作,参照图3的流程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中,排版处理部52以印刷作业为单位来执行内容图像的排版处理。具体而言,在对已入稿的原稿数据(内容数据)实施预检处理后,排版处理部52进行与被指定的装订方法或折页方法对应的排版处理。而且,DTP装置18为了将得到的排版信息存储在服务器装置16中,经由通信I/F42将该排版信息发送到外部。
在步骤S2中,根据作为用户的操作者的规定操作,拼贴设定部54新生成拼贴任务。在生成之前,画面生成部70生成了设定画面80的显示数据后,将该显示数据提供给显示控制部44。而且,显示控制部44将窗口W1(包括设定画面80)显示在显示部46上。
如图4所示,在设定画面80上,从该画面的上侧起依次分别配置有:表述为“新作业生成”的按钮82、表述为“拼贴任务生成”的按钮84及表示当前登录的印刷作业的一览信息的信息栏86。
在信息栏86上一览显示有16个印刷作业。并且,对各印刷作业分别记载有8种条件项目的内容(属性)。具体而言,在信息栏86中分别设有:表示订单号的小栏86a、表示顾客的名称的小栏86b、表示交付期(例如交付日)的小栏86c、表示色版数的小栏86d、表示数量(例如生产部数)的小栏86e、表示纸张36的种类的小栏86f、表示纸纹的小栏86g、表示展开尺寸的小栏86h及表示物品种类的小栏86i。
根据“拼贴任务生成”按钮84的点击操作,画面生成部70在生成第一编辑画面100的显示数据之后将该显示数据提供给显示控制部44。而且,显示控制部44将窗口W2(包括第一编辑画面100)显示在显示部46上。
如图5所示,在第一编辑画面100上,从该画面的左侧起依次分别配置有一个文本框102、三个下拉菜单104a、104b、104c、一个文本框106、表述为“详细设定”的按钮108、按钮组110及模板栏112。此处,文本框102、各下拉菜单104a~104c、文本框106以及模板栏112起到作为拼贴信息输入部74的功能。另外,按钮组110(具体而言是“保存”按钮)起到作为设定指示部76的功能。
在模板栏112内并列显示有多个(本图例中为4种)模板图像。模板图像114是分别将印版26上的印版区域P、印版区域P内的可印刷区域A(规定区域)及内容图像的配置预定区域R1~R8进行可视化而得到的图像。此处,各配置预定区域R1~R8配置为处于彼此不重复的位置关系。另外,可以可选择地设置预先准备的拼贴模板,也可以根据操作者的喜好可编辑地设定模板。
操作者经由第一编辑画面100分别设定与要新生成的拼贴任务有关的各种条件。根据操作者的输入操作,例如作为拼贴任务的登录名设定有“TASK-1”(文本框102)、作为印版种类设定有“1030×800-939×636”(下拉菜单104a)、作为纸种设定有“再生涂布纸<90>(重量:90g/m2)”(下拉菜单104b)、作为纸纹设定有“上下方向”(下拉菜单104c)、以及作为印刷张数设定有“1000张”(文本框106)、作为整体配置设定有2×4的均等分割(模板栏112)。
根据按钮组110(“保存”按钮)的点击操作,拼贴设定部54按照上述的基本设定来新生成拼贴任务。相伴于此,配置区域确定部58从印版26上的可印刷区域A中确定多个配置预定区域(此处为8个配置预定区域R1~R8)。
在步骤S3中,区域分割部60将印版26上的规定区域(此处为可印刷区域A)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例如,区域分割部60将可印刷区域A的长边方向划分为六个,将可印刷区域A的短边方向划分为四个,从而分割为共计24个矩形的子区域。另外,此处被划定的各子区域不是确定后述的内容图像C1~C8的布局的区域,这一点需注意。即,可以独立于拼贴模板的形式而任意设定子区域的个数和形状。例如,可以减小子区域的尺寸而作为实质的连续系统而处理。
在步骤S4中,优先顺序给予部62对步骤S3中被分割而得到的24个子区域分别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根据第一编辑画面100(参照图5)上的“详细设定”按钮108的点击操作,显示控制部44将有别于窗口W2的、如图6所示的新的窗口W3显示在显示部46上。在显示之前,映射图像生成部72生成模仿印版26的形态而得到的映射图像128(参照图6)。画面生成部70在生成第二编辑画面120的显示数据之后将该显示数据提供给显示控制部44。而且,显示控制部44将窗口W3(包括第二编辑画面120)显示在显示部46上。
在图6的第二编辑画面120上,从该画面的左侧起依次分别配置有四个设定栏121、122、123、124以及按钮组126。此处,各设定栏121~124起到作为拼贴信息输入部74的功能。另外,按钮组126(具体而言是“保存”按钮)起到作为设定指示部76的功能。
在设定栏121内,配置有模仿印版26而得到的图像即将各子区域的位置与优先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的映射图像128、和一个文本框130。
位于映射图像128上的24个矩形单元分别表示24个子区域。各矩形单元内的数字表示内容图像的配置的优先顺序。具体而言,值越小则优先顺序越高、数字越大则优先顺序越低。本图例中,按照墨向纸张36的转移量(以下有时称作“墨转移量”)相对较多的顺序给予较高的优先顺序。以下,将打印连续调图像或网目调图像(半色调图像)的情况下的每个部位的墨转移量称作“相对转移量”。本图所示的映射图像128的例中,表示越是印版26的中央下方部,相对转移量越多;越是印版26的左右方向,相对转移量越少。特别是胶版印刷机32的情况下,存在相对于纸张36的进给方向明显地出现墨的转移量的倾斜(不均性)的倾向。
带有旋钮的文本框130设成能够输入及设定图案面积率的阈值(下限值)。此处,“图案面积率”是指各内容图像所示的图像区域内的、墨的实际使用量相对于最大使用量的比。另外,所谓高色调(High-key)的图像相当于图案面积率接近0%的内容图像,所谓低色调(low-key)的图像相当于图案面积率接近100%的内容图像。
在设定栏122内,配置有关于各内容图像的对齐方法可输入和设定的3个单选按钮。操作者能够经由设定栏122择一地选择对于可印刷区域A以裁切位置对齐、以出血位置对齐或以纸张36的尺寸对齐。
在设定栏123内,配置有关于各内容图像的对齐方法可输入和设定的4个(两对)单选按钮。操作者能够经由设定栏123择一地选择关于印版26的上下方向在咬口侧(下侧)对齐或在其相反侧(上侧)对齐。另外,操作者能够经由设定栏123择一地选择关于印版26的左右方向在针侧(左侧)对齐或在其相反侧(右侧)对齐。此处,“咬口”是指使用胶版印刷机32的未图示的叼爪(夹爪)把持纸张36(单张纸)的一侧。另外,“针”是指使纸张36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一致的一侧。
在设定栏124内配置有3个勾选框132a、132b、132c。操作者能够经由设定栏124独立地选择是否容许内容图像的旋转(勾选框132a)、是否使纸纹一致进行配置(勾选框132b)、是否考虑图案面积率进行配置(勾选框132c)。
操作者经由第二编辑画面120分别设定关于拼贴任务的详细条件。根据由操作者进行的输入操作,例如分别设定有:配置的优先顺序、图案面积率50%以上(设定栏121)、“以裁切对齐”(设定栏122)、“在上侧和右侧对齐”(设定栏123)、“容许图像的旋转”、“考虑图案面积率”(设定栏124)。
根据按钮组126(“保存”按钮)的点击操作,拼贴设定部54按照上述的详细设定来更新拼贴的设定内容。相伴于此,优先顺序给予部62预先给予内容图像的配置优先顺序。
另外,墨的相对转移量的二维分布根据胶版印刷机32固有的特性,其倾向有时不同。因此,优先顺序给予部62可以根据胶版印刷机32的各种输出特性(例如胶版印刷机32、印版26、纸张36的组合)来适当变更优先顺序的排列。或者,也可以根据由操作者进行的规定操作(例如拖放、文本输入等)来可变更地设置位于映射图像128上的各矩形单元内的数字。另外,能够输入形成于印刷物30上的网目调图像等的各部位上的测色值,优先顺序给予部62也可以基于所输入的各测色值计算出配置的优先顺序而自动地进行给予。
在步骤S5中,印刷作业确定部64确定作为拼贴对象的多个印刷作业。具体而言,印刷作业确定部64从当前登录于服务器装置16(参照图1和图2)的多个印刷作业之中抽出8个或8个以上的满足对各配置预定区域R1~R8的配置容许条件的印刷作业。作为配置容许条件,例如可以要求与特定的条件项目(纸种、纸纹以及展开尺寸)全部一致。另外,配置容许条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在步骤S6中,使用量推定部66分别推定与各内容图像对应的墨使用量。墨使用量的推定方法能够采用各种公知的运算方法。例如设内容图像的色版数为4个(C版、M版、Y版、K版),图案面积率分别为C版=20%、M版=30%、Y版=50%、K版=20%。此时,使用量推定部66可以将各色版中图案面积率为最大的Y版=50%推定为该内容图像的墨使用量。此时,所得到的推定值大致与相对于整体的图像面墨覆盖的面积率相对应。另外,内容图像的各像素的值(例如网点百分比)与墨使用量相关联的情况下,能够推定墨使用量而不用将该内容图像转换为网点图像。
如图7所示,根据墨使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而推定为80%、75%、70%、60%、55%、45%、30%、20%。从本图的左侧到右侧,将作为拼贴对象的8个内容图像以下称作C1~C8。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量推定部66对步骤S5中所确定的全部印刷作业(内容图像)分别推定墨使用量。使用量推定部66只要至少对适用后述的配置规则的两个以上的印刷作业(内容图像)分别推定墨使用量即可。
在步骤S7中,配置确定部68执行拼贴任务,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C1~C8等的配置位置。对于由配置确定部68进行的配置的确定方法,参照图8A~图11进行说明。
首先,配置确定部68基于印版种类“1030×800-939×636”、整体配置“2×4的均等分割”及对齐设定(“裁切”、“相反侧(上)”、“相反侧(右)”)来分别确定配置预定区域R1~R8的位置。此时,配置确定部68分别确定配置预定区域R1~R8(即、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位置使得印版26上的可印刷区域A中的咬口及针的相反侧的端部一致。
而且,配置确定部68参照步骤S4中所给予的优先顺序并按照规定的配置规则而将内容图像C1~C8依次分配给配置预定区域R1~R8。但,步骤S2中所确定的配置预定区域R1~R8(参照图5)的位置和尺寸与步骤S3中所分割的24个子区域(参照图6的映射图像128)的位置和尺寸分别不一致。因此,配置确定部68使用该优先顺序分别计算出对配置预定区域R1~R8的优先级。
如图8A所示,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20”、“10”、“19”、“9”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1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14.50”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10”、“11”、“9”、“5”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2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8.75”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12”、“13”、“6”、“14”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3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11.25”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13”、“24”、“14”、“23”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4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18.50”的优先级。
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18”、“8”、“17”、“7”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5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12.50”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8”、“3”、“7”、“1”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6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4.75”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4”、“15”、“2”、“16”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7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9.25”的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对分别跨过优先顺序“15”、“22”、“16”、“21”的子区域的配置预定区域R8给予它们的平均值即“18.50”的优先级。
并且,配置确定部68对配置的优先级高(即、墨转移量大)的配置预定区域R6、R2等依次配置推定为墨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C1~C8,从而确定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位置。其结果为,如图8B所示,在可印刷区域A上按照(C1、R6)、(C2、R2)、(C3、R7)、(C4、R3)、(C5、R5)、(C6、R1)、(C7、R8)、(C8、R4)的顺序配置。此处,(C1、R6)这种标记意味着内容图像C1配置在配置预定区域R6上。
另外,配置确定部68可以局部导入按照上述优先顺序的图像的配置规则。例如,在位于第二编辑画面120(参照图6)上的文本框130中输入“50”,在勾选框132c上加入勾选标记,从而能够选择性地适用上述的配置规则。具体而言,只有墨使用量为50%以上(规定的范围)的内容图像C1~C5才能适用该配置规则,并且能够对墨使用量为不足50%(规定的范围外)的内容图像C6~C8排除在该配置规则的适用之外。由此,能够对不适用该配置规则的剩余的内容图像C6~C8在剩余的配置预定区域R1、R4、R8之间进行自由配置,在拼贴设定的自由度增加这一点上,对于操作者来说是方便的。
另外,配置确定部68不仅可以确定各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位置还可以一并确定朝向。例如可通过在位于第二编辑画面120(参照图6)上的勾选框132a中加入勾选标记来容许各内容图像C1~C8的旋转配置。此时,考虑墨使用量在各内容图像C1等中的分布特性。
图9A是表示内容图像C1(正的朝向)中的墨使用量的分布特性的示意图。本图例中,将单一的图像区域分割为第一部位141(左上部)、第二部位142(右上部)、第三部位143(左下部)及第四部位144(右下部)这四个部位。使用量推定部66将第一部位~第四部位141~144的墨使用量分别推定为90%、80%、80%、70%。此时,内容图像C1中的左上部(第一部位141)的墨使用量多。
图9B是表示内容图像C1(相反的朝向)中的墨使用量的分布特性的示意图。本图相当于将图9A所示的内容图像C1以位置146为中心向右方旋转180度而得到的内容图像C1。此时,内容图像C1中的右下部(第一部位141)的墨使用量多。
如图10A所示,配置确定部68将一个配置预定区域R6分割为四个小区域R61、R62、R63、R64,进一步确定它们的优先顺序(优先级)。配置确定部68参照映射图像128内的各值将小区域R61~R64的优先级分别计算为“5.5”、“3.0”、“4.0”、“1.0”。此时,与图9A和图9B的情况同样地,确定为:将墨使用量相对多的第一部位141配置于小区域R64(优先级“1.0”),将墨使用量相对少的第四部位144配置于小区域R61(优先级“5.5”)。即,配置确定部68确定成,以图9B所示的图像的朝向(相反的朝向)配置内容图像C1。
另外,如图11所示,可以提高各内容图像C1~C3等的配置自由度。具体而言,配置区域确定部58从可印刷区域A之中确定四个可配置区域R11、R12、R13、R14。并且,配置确定部68可以在可配置区域R11内以不跨过其他可配置区域R12~R14的方式确定要配置的内容图像C1~C3的位置和朝向。由此,能够进行内容图像C1~C3等的配置的进一步最佳化。另外,通过在位于第二编辑画面120(参照图6)上的勾选框132b中加入勾选标记,可以禁止与纸纹不一致的内容图像C1~C3的旋转配置。
另外,作为拼贴信息,不仅可以配置各内容图像C1~C8,还可以分别配置裁切线、色标、控制条纹等附件、分割相邻的内容图像C1~C8的至少一个分割线。另外,这些分割线也可以兼作确定印刷物30的裁切位置的标记(裁切线)。另外,在存在多个裁切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裁切线的附近(特别是开始位置)配置表示裁切顺序的文字信息。
这样一来,在确定了拼贴设定的情况下,拼贴设定部54结束拼贴任务。而且,DTP装置18为了将所得到的拼贴信息存储在服务器装置16中,经由通信I/F42将该拼贴信息发送至外部(LAN34侧)。
在步骤S8中,执行校正和印刷工序。RIP装置20基于步骤S7中所确定的拼贴信息进行拼贴,对所得到的校正数据(或者校正完毕数据)实施光栅化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印刷数据提供给校正机24(或者制版机28)侧。由此,校正机24(或者胶版印刷机32)能够形成校样22(或印刷物30)。其结果为,在校样22(或印刷物30)上,在墨转移量相对高的部位形成低色调的内容图像,在墨转移量相对低的部位形成高色调的内容图像。
如以上所示,设置了对二维分割而得到的多个子区域按照墨向纸张36的相对转移量从多到少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顺序给予部62和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位置的配置确定部68,其中,上述配置规则为:在由优先顺序给予部62给予的优先顺序高的子区域依次配置由使用量推定部66推定为使用量大的内容图像(例如C1),因此能够对优先顺序较高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较大的内容图像,对优先顺序较低的子区域配置墨的使用量较小的内容图像。
一般而言,存在墨的转移量相对越高的区域,色彩再现性越高的倾向。通过在该区域依次配置要求较高的色彩再现性的内容图像(墨的使用量较多的图像),作为形成在纸张36上的印刷物30整体能够稳定地再现色彩。换言之,即使在二维性地存在墨的转移量的不均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不要求对印刷机32进行复杂调整而以简单的手法(通过考虑内容图像C1~C8的配置)来稳定地再现印刷物30的色彩。
特别是,在胶版印刷机32的情况下,相对于纸张36的进给方向,明显出现墨的转移量的倾斜(不均性),因此本方法更有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进行自由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编辑装置,在使墨转移至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
区域分割部,将所述印版上的规定区域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
优先顺序给予部,对由所述区域分割部分割而得到的各所述子区域,按照所述墨向所述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
使用量推定部,分别推定与所述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两个以上内容图像对应的所述墨的使用量;及
配置确定部,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所述配置规则为:在由所述优先顺序给予部给予的所述优先顺序高的所述子区域依次配置由所述使用量推定部推定为所述使用量大的各所述内容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量推定部还推定各所述内容图像内的所述使用量的分布特性,
所述配置确定部基于由所述使用量推定部推定的所述分布特性进一步确定各所述内容图像的朝向,使得在所述优先顺序高的所述子区域配置推定为所述使用量大的所述内容图像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映射图像生成部,生成模仿所述印版而得到的图像即将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与所述优先顺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视化的映射图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顺序给予部根据印刷机的特性给予各所述子区域的所述优先顺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优先顺序给予部根据印刷机的特性给予各所述子区域的所述优先顺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确定部按照所述配置规则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内容图像中的所述使用量处于规定范围内的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确定部按照所述配置规则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内容图像中的所述使用量处于规定范围内的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确定部分别确定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使得所述印版上的可印刷区域中的咬口和/或针的相反侧的端部一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确定部还确定对相邻的所述内容图像进行分割的至少一条分割线的配置位置。
10.一种图像编辑方法,在使墨转移到输出介质的印版之上拼贴多个内容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将所述印版上的规定区域二维地分割为多个子区域;
对分割而得到的各所述子区域按照所述墨向所述输出介质的相对转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予配置的优先顺序;
分别推定与所述多个内容图像中的两个以上内容图像对应的所述墨的使用量;及
按照配置规则来分别确定各所述内容图像的配置位置,其中,所述配置规则为:在所给予的所述优先顺序高的所述子区域依次配置推定为所述使用量大的各所述内容图像。
CN201310102510.5A 2012-03-30 2013-03-27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8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107A JP5439533B2 (ja) 2012-03-30 2012-03-30 画像編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82107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680A true CN103358680A (zh) 2013-10-23
CN103358680B CN103358680B (zh) 2014-11-05

Family

ID=4809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25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8680B (zh) 2012-03-30 2013-03-27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4693B2 (zh)
EP (1) EP2645693B1 (zh)
JP (1) JP5439533B2 (zh)
CN (1) CN1033586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922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2852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编辑网页的方法和装置
JP7408436B2 (ja) * 2020-02-28 2024-01-0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6473A (ja) * 1999-05-19 2000-1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動面付装置
JP2002361999A (ja) * 2001-06-06 2002-12-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評価用カラーチャート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534962A (zh) * 2006-09-13 2009-09-16 夏普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和喷墨控制方法
JP2011003092A (ja) * 2009-06-19 2011-0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面付装置、面付テンプレート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面付テンプレート決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2253A (ja) * 1984-10-26 1986-05-20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インキ供給量データファイル作成方法及びインキ供給量データ作成方法
DE3830121A1 (de) * 1988-09-05 1990-03-15 Felix Brunn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eines vorgegebenen, durch ein wertepaar volltondichte/rasterpunktaenderung definierten druckstandards bei einem autotypischen druckvorgang
JP4032860B2 (ja) 2002-07-29 2008-01-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キキー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キキー制御装置
US8009308B2 (en) * 2005-07-12 2011-08-30 Printingforless.Com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rinting press workload
JP2007134935A (ja) 2005-11-10 2007-05-31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提供システム、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提供装置、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利用装置、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利用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カラープロファイル提供方法
US20090033978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ggregating print jobs
JP4912195B2 (ja) * 2007-03-28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と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6473A (ja) * 1999-05-19 2000-1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動面付装置
JP2002361999A (ja) * 2001-06-06 2002-12-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印刷評価用カラーチャートおよびその作成方法
CN101534962A (zh) * 2006-09-13 2009-09-16 夏普株式会社 喷墨装置和喷墨控制方法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JP2011003092A (ja) * 2009-06-19 2011-0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面付装置、面付テンプレート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面付テンプレート決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0922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5693A2 (en) 2013-10-02
JP5439533B2 (ja) 2014-03-12
JP2013208875A (ja) 2013-10-10
US8854693B2 (en) 2014-10-07
CN103358680B (zh) 2014-11-05
EP2645693A3 (en) 2014-07-09
EP2645693B1 (en) 2015-08-19
US20130258415A1 (en)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0905B2 (en) Profile setting apparatus, profile sett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profile managing system
CN104723671B (zh) 用于控制和调节数字印刷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58680B (zh) 图像编辑装置和图像编辑方法
JP6252319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色調整チャートの作成方法並びに作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58192B2 (ja) 印刷条件設定装置、印刷条件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63121A (zh) 数据生成装置、数据生成方法和存储介质
US7196826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US20130293911A1 (en) Data generating apparatus, data genera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443840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079272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ler used in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40018224A1 (en) Data generating apparatus, data genera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473675B2 (en) Color convers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lor conver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EP2813364B1 (en) Calibration data gene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CN109421361B (zh) 计算机支持地制造出针对至少两个印刷任务的印版的方法
JP5802706B2 (ja) データ作成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37751B2 (en) Image evaluating apparatus, image evalua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JP4048033B2 (ja) 画像供給装置
JP2021097332A (ja) モニタープルーフ装置、モニタープルーフ方法、新聞印刷プリプレスシステム及び新聞印刷プリプレス方法
JP5675231B2 (ja) 出力画像データを作成し出力す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01883194A (zh) 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3345582A (ja) 製版システム
JP2005045481A (ja) 画像制御装置、画像出力システム、画像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Snyder Changing Trends in the Preparation of Print Media
JP2000343678A (ja) 印刷画質管理用印刷部分、印刷画質管理用情報記憶媒体及び印刷画質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241946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