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9535A - 光学复合片 - Google Patents

光学复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535A
CN103339535A CN2012800075187A CN201280007518A CN103339535A CN 103339535 A CN103339535 A CN 103339535A CN 2012800075187 A CN2012800075187 A CN 2012800075187A CN 201280007518 A CN201280007518 A CN 201280007518A CN 103339535 A CN103339535 A CN 103339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layers
low
light
index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75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9535B (zh
Inventor
三村育夫
芝田敦司
武藏直树
服部慎也
今川一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filed Critical TOKYO
Publication of CN103339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9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5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能够适当地传播光的光学复合片为目的。光学复合片(1),具备: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以及层叠在第1光学层(10)与第2光学层(20)之间的低折射率层(30),低折射率层(30)包含多个中空颗粒(50),与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相比折射率更低。由于低折射率层(30)包含多个中空颗粒(50),因此通过中空颗粒(50)内的空间,能够整体上降低折射率。因此,在第1光学层(10)传播的光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反射,能够减少光入射到低折射率层(30)。因此,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1),能够恰当地传播光。

Description

光学复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光学复合片。
背景技术
在以移动电话或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为代表的小型电子设备、或静置型的电视机等中使用液晶显示器。这样的小型电子设备或电视机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中,一般采用背光方式,从液晶显示器的背面照射光。在该背光中,主要有边光型(也称为侧光型)和直下型。
边光型的背光具备导光片、以及光源作为主要结构。导光片以可传播光的方式构成,与液晶部相对的一个主面作为出射面,与该出射面大致垂直的一个侧面作为入射面。光源与入射面相对地配置。再者,从光源出射的光从导光片的入射面入射到导光片内,一边在导光片内反射一边传播,NA(Numerical Aperture:数值孔径)比较高的光相对于出射面从出射面出射。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导光片(导光板)。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光片成为如下结构:出射面是平面状且进行无反射处理,在出射面侧的相反侧的面形成有棱镜,出射面侧的薄片与出射面侧的相反侧的薄片用粘结剂贴合。各个薄片与粘结剂分别是透明的,出射面侧的薄片的折射率为1.490,出射面侧的相反侧的薄片的折射率为1.585,粘结剂的折射率为1.481。若将光从侧面入射到这样的导光片,则光沿着面方向传播,传播的光的一部分在棱镜面反射,在棱镜面反射了的光从出射面出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光片中,作为低折射率层的粘结剂的折射率并不那么低,光在低折射率层的界面不容易反射,因而有传播至出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光的一部分从出射面的相反侧的面容易出射的趋势。因此,在这样的导光片中,存在使光不能适当地在导光片传播而且离光的入射面远的地方的亮度变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光学复合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们考虑,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光片中,使构成粘结剂的树脂含有氟,则能够降低粘结剂的折射率。然而,已知有若使树脂含有氟则树脂的粘结性变低,因此,难以采用含有氟的树脂作为粘结剂。因此,本发明人们进一步进行悉心研究,直到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光学层和第2光学层、以及层叠在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之间的低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包含多个中空颗粒,折射率低于所述第1光学层和所述第2光学层。
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低折射率层包含多个中空颗粒,因而能够通过中空颗粒内的空间而整体上降低折射率。若光沿着这样的光学复合片的面方向入射到第1光学层,则光主要在第1光学层传播。因此,在第1光学层传播的光在第1光学层与低折射率层的边界反射,能够减少光入射到低折射率层。因此,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能够适当地传播光。另外,在光垂直于光学复合片的面方向地入射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光在低折射率层适当地折射。
另外,优选所述低折射率层不具有用于结合各个所述中空颗粒的结合剂,相互邻接的中空颗粒彼此相互接触。
在这样的光学复合片中,低折射率层不具有结合剂,中空颗粒彼此直接接触,因而在中空颗粒间产生形成空间的部分,通过该空间,能够进一步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另外,一般而言,结合剂因为有折射率高的趋势,因而通过不将折射率高的材料用在低折射率层,从而能够进一步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以及所述第2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具备中间层。
通过具有中间层,从而当从外部施加应力时,该中间层抑制应力传导到低折射率层。因此,能够抑制裂纹等进入低折射率层。
另外,所述中空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比在所述第1光学层传播的光的波长小,优选比1/4波长小。
由于中空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比光的波长小,因而能够抑制低折射率层中的光的乱反射,能够抑制光向非预期的方向出射。
此外,所述光的波长优选为400nm~800nm。
此外,所述中空颗粒的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优选为5nm~300nm。
此外,所述中空颗粒的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优选为30nm~120nm。
若是这样的中空颗粒的值,则由于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以上,因此,由于中空颗粒的空隙率是充分的,因而折射率也变低,并且也能够保持中空颗粒的强度,由于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为120nm以下,因此能够充分透过光且能够分散于有机溶剂。
另外,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17~1.37。
另外,所述第1光学层和所述第2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相对折射率优选为0.69~0.92。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的光学复合片的表面和/或背面形成有棱镜或透镜。
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在光沿着光学复合片的面方向传播的情况下,第1光学层的表面是平面的情况下在第1光学层的表面应被全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由于在第1光学层形成有棱镜或透镜,因而能够从第1光学层出射。再者,通过控制棱镜或透镜的设计,从而能够控制从第1光学层出射的光的量。因此,通过使用这样的光学复合片作为光扩散片,能够成为出射的光的量被适当地控制的光扩散片。另外,在光垂直于光学复合片的面方向地入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棱镜或透镜的设计,从而能够控制入射的光的折射方向。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光学复合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图2是放大图1所示的低折射率层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低折射率层的中空颗粒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具备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以及层叠在第1光学层10与第2光学层20之间的低折射率层30作为主要结构。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中,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侧相反侧的面11作为光的出射面,光学复合片1的一个侧面7作为光的入射面。还有,所谓光学复合片1的一个侧面7,是指由第1光学层10的一个侧面17、低折射率层30的一个侧面(未图示)、以及第2光学层10的一个侧面27构成的面。
即,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具备作为将从入射面入射的光沿着面方向传播,并将进一步沿着面方向传播的光的至少一部分从出射面出射的光扩散片的功能。
第1光学层10以覆盖光学复合片1的面方向整体的方式设置,第1光学层10的一个侧面17成为入射面的一部分。另外,在第1光学层10,在成为光的出射面的一个面11侧形成有多个棱镜15,出射面成为凹凸形状的棱镜面。该棱镜1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通过各个棱镜15而与至少一个侧面17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形成有槽。如上所述由于一个侧面17是入射面的一部分,因而存在从入射面入射的光与一个侧面17的长边方向垂直地进行传播的趋势。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形成槽,从而由各个棱镜15形成的槽的方向与光的传播方向大致垂直,从而能够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容易从出射面出射。
另外,第1光学层10由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的材料,更加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由于如上所述全光线透过率高,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入射的光的损失来进行出射。作为这样的材料,只要是光透过性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二氧化硅等的无机物、(甲基)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氟树脂、聚烯烃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硅酮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腈树脂、以及聚氨酯树脂等的树脂。再有,全光线透过率基于JIS K7105并使用A光源进行测量。所谓A光源,是指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标准光源的规格之一,是钨电灯泡所发出的光,色温度为2856开。
另外,第1光学层10的折射率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1.5~1.7。再有,折射率可以使用椭偏仪并在波长589nm下进行测量。
第2光学层20在光学复合片1中的与第1光学层10相反的一侧,以覆盖面方向整体的方式设置,第2光学层20的一个侧面27为入射面的一部分。此外,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为光的反射面。在第2光学层20中的反射面侧,形成有多个棱镜25,反射面成为凹凸形状的棱镜面。该棱镜25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通过各个棱镜25而与至少一个侧面17的长边方向平行地形成有槽。再有,该棱镜25可以为与光学复合片1的相反面侧的棱镜15面对称的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所述棱镜25为能够使光分散·折射·全反射的形状,可以例示V字状线性棱镜、U字状线性棱镜、三角锥棱镜、四角锥棱镜。
另外,第2光学层20与第1光学层10同样地,由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30%以上的材料,更加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全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由于如上所述全光线透过率高,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入射的光的损失来进行出射。作为这样的第2光学层20的材料,可以举出与第1光学层10同样的材料。
另外,第2光学层20的折射率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与第1光学层10相同。
图2是放大图1所示的低折射率层30的一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低折射率层30由多个中空颗粒50构成,以折射率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低的方式构成。
图3是放大了中空颗粒50后的图。如图3所示,中空颗粒50具备外壳(shell)51,通过外壳51,形成有被外壳51包围的空间52。外壳51与第1光学层10同样地由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作为这样的外壳51的材料,可以举出与第1光学层10同样的树脂、二氧化硅或玻璃等的无机材料等,其中,优选为二氧化硅。作为这样的中空颗粒50,可以举出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制的スルーリア(注册商标)。再有,中空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球状也可以是不定形状。
另外,作为中空颗粒50的平均颗粒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比入射到光学复合片1的光、即在第1光学层10传播的光的波长小。由于中空颗粒50的平均颗粒直径比在第1光学层传播的光的波长小,因而能够抑制低折射率层30中的光的乱反射,能够抑制来自于出射面的未预期的光的出射。此外,中空颗粒50的平均颗粒直径优选比入射到光学复合片1的光的1/2波长小,更加优选比1/4小。例如,在420nm~800nm的光入射到光学复合片1的情况下,作为中空颗粒50的平均颗粒直径,可以为5nm~300nm,更加优选为30~120nm。为了测量该中空颗粒50的平均颗粒直径,可以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测量。
另外,从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观点看,中空颗粒50的平均空隙率优选更高,但从确保中空颗粒50的强度的观点看,优选为10%~60%。
如图2所示,在低折射率层30,这样的中空颗粒50彼此直接接触而相互结合。即,在低折射率层30,用于结合中空颗粒50彼此的粘结剂不填充在中空颗粒50间。可以认为该结合由中空颗粒50的凝聚力产生,特别在中空颗粒由二氧化硅构成且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120nm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牢固地结合。这样,用于结合中空颗粒50彼此的粘结剂不填充在中空颗粒50间,中空颗粒50彼此直接接触而相互结合,因而在中空颗粒50间形成空间36。
这样的结构的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只要是比第1光学层10的折射率和第2光学层20的折射率小,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1.17~1.37,与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相对折射率为0.69~0.92。通过使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的相对折射率为这样的相对折射率,从而能够适当地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反射光。例如,在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是折射率1.58的聚碳酸酯且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为1.17~1.37的情况下,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的相对折射率为0.766~0.867。
由这样的第1光学层10、第2光学层20、低折射率层30构成的光学复合片1如上所述具有作为光扩散片的功能。具体而言,以与入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由LED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光源。从光源出射的光从入射面入射。其中,入射到第1光学层10的光主要在第1光学层传播。具体而言,一边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以及出射面反射,一边在第1光学层10传播,相对于出射面,NA大的光从出射面出射。
另外,相对于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NA大的光从第1光学层10入射到低折射率层30,进而,从低折射率层30入射到第2光学层20。入射到第2光学层20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在反射面反射。即,相对于第2光学层20的反射面NA小的光在反射面反射,再次从低折射率层30入射到第1光学层10。另一方面,相对于反射面,NA大的光透过反射面,从光学复合片1出射。入射到第1光学层10的光再次在第1光学层10传播。
上述那样的光学复合片1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制造。
首先,准备分散有中空颗粒50的分散液。具体而言,准备甲基异丁基甲酮或异丙醇等的有机溶剂,将中空颗粒50相对于有机溶剂,例如以20重量%将中空颗粒50分散而成为分散液。另外,分别准备成为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具体而言,准备未形成有棱镜15的成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以及未形成有棱镜25的成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
接着,将分散有中空颗粒50的分散液涂布在成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或者成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的表面。涂布可以通过旋涂法、凹版涂布法、刮刀直接涂布法、刮刀反向涂布法、唇口涂布法和模具涂布法等来进行。然后,通过对涂布后的分散液进行干燥,从而得到低折射率层30。
接着,以低折射率层30成为作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与作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之间的方式,层叠作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低折射率层30、以及作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
接着,通过热压制使层叠后的作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低折射率层30、以及作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一体化。然后,利用此时的热量,在成为第1光学层10的树脂片形成棱镜15,并且在成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形成棱镜25。通过这样做,各个树脂片成为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得到图1所示的光学复合片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由于低折射率层30包含多个中空颗粒50,因此能够通过中空颗粒50内的空间而整体上降低折射率。
另外,在使用光学复合片1作为光从上述那样的一个侧面7入射且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出射的光扩散片的情况下,若光入射到第1光学层10,则光主要在第1光学层10传播。然后,由于低折射率层30包含多个中空颗粒50,因此通过中空颗粒50内的空间,从而能够整体上降低折射率。因此,在第1光学层10传播的光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反射,能够减少光入射到低折射率层30。因此,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1,能够适当地传播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空颗粒50彼此直接接触而相互结合,由此在中空颗粒50间形成有空间36,因而通过该空间36能够进一步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另外,一般而言,结合剂由于具有折射率高的趋势,因而通过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那样不将折射率高的材料用在低折射率层30,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
另外,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用作光扩散片的情况下,在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棱镜15,因而在第1光学层10的表面是平面的情况下在第1光学层10的表面应被全反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第1光学层10出射。然后,通过控制棱镜15的设计,能够控制从第1光学层10出射的光的量。因此,通过将这样的光学复合片1用作光扩散片,能够制成出射的光的量被适当控制的光扩散片。
再有,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用作光扩散片的情况下,即使不管怎样最合适地设计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相对于低折射率层30NA大的光从第1光学层10经由低折射率层30而传播到第2光学层20。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棱镜25,因此,通过控制形成于第2光学层20的棱镜25,从而能够适当地控制传播至第2光学层20的光在第2光学层20的反射面反射的量或从第2光学层20的反射面出射的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光学复合片1用作光扩散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光学复合片1不限于光扩散片,其用途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光学复合片1也可以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光从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出射的光学复合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棱镜15,25,能够控制入射光的光学复合片1内的方向,进而通过棱镜25,能够控制出射光的方向。或者,光学复合片1也可以通过控制棱镜15和棱镜25的设计而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在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全反射光的全反射片。另外,通过使棱镜15,25的设计最适合化,从而也能够制成将从一个侧面7入射的光传播到与一个侧面7相反侧的侧面的导光片。
(第2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4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再有,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外,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2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的不同点在于,在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之间具备中间层40。再有,所谓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2的一个侧面7,是指由第1光学层10的一个侧面17、低折射率层30的一个侧面(未图示)、中间层40的一个侧面(未图示)、以及第2光学层10的一个侧面27所形成的面。
中间层40由光透过性的材料构成,设置在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之间的整体。通过设置中间层40,从而当从外部施加冲击或应力时,能够抑制该冲击或应力传导到低折射率层30。
中间层40优选由软质的材料构成。在如上所述中间层40由软质的(储能模量小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中间层40的室温(21℃)下的储能模量优选为5×106Pa~5×107Pa的范围,更优选为1×107Pa~3×107Pa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6×107Pa~1.8×107Pa的范围。
通过使中间层40的储能模量为5×106Pa以上且5×107Pa以下,从而能够使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经由中间层40而容易紧贴。
此外,中间层优选为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软质,特别优选为以低折射率层30为基准,比设置有中间层40的一侧的光学层、即第2光学层20更软质。通过使中间层40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软质,在对光学复合片1施加冲击的情况下,中间层40吸收该冲击,能够减少裂纹进入由中空颗粒50的凝聚体构成的低折射率层30。即,能够制成对冲击的耐性高的光学复合片1。特别地,在比设置有中间层40的一侧的光学层、即第2光学层更软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吸收来自第2光学层20侧的冲击而优选。
作为这样的中间层4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树脂、乙烯醚树脂等。例如,在第2光学层20为聚碳酸酯的情况下,作为中间层,可以是丙烯树脂。
或者,中间层40也可以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更硬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中间层40,能够提高光学复合片1的机械强度,因而即使在对光学复合片1施加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减少由于光学复合片1弯曲成所需要的以上而使裂纹进入低折射率层30。
另外,作为中间层40的折射率,可以为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以上,进一步,中间层40的折射率可以在第2光学层20的折射率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之间。通过使中间层40的折射率在第2光学层20的折射率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之间,折射率从第2光学层20到低折射率层30阶段性地变高。因此,当光从第2光学层20传播到低折射率层30时,光容易从第2光学层20传播到中间层40,进一步,容易从中间层40传播到低折射率层30。因此,能够使从第1光学层10经由低折射率层30传播到第2光学层20的光容易返回到第1光学层10。
为了制造这样的光学复合片2,在第1实施方式中,制造光学复合片1时,在经由低折射率层30层叠第1光学层10与第2光学层20之前,在成为第2光学层20的树脂片上,涂布成为中间层40的树脂。然后,以中间层40成为低折射率层30侧的方式,层叠第1光学层10与第2光学层2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使各个树脂片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2,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此外,通过具有中间层40,从而当从外部施加冲击或应力时,该中间层40能够抑制冲击或应力传导到低折射率层30。因此,能够抑制裂纹等进入低折射率层30。
再有,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层40设置在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之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该中间层也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软质,特别优选比第1光学层10更软质。或者,该中间层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硬质,特别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各个更硬质。
此外,中间层也可以以夹着低折射率层30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与低折射率层3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中间层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软质,特别优选比设置有中间层的一侧的光学层更软质。或者,这些中间层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至少一者更硬质,特别优选比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各个更硬质。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制成光从一个侧面7入射且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相反侧的面11出射的光扩散片。另外,通过使棱镜15,25的设计最适合化,也能够制成将从一个侧面7入射的光传播到与一个侧面7相反侧的侧面的导光片。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光学复合片1也可以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光从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出射的光学复合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棱镜15,25,能够控制入射光的光学复合片1内的方向,此外通过棱镜25,能够控制出射光的方向。或者,光学复合片1也可以通过控制棱镜15和棱镜25的设计而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在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全反射光的全反射片。
(第3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5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再有,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外,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如图5所示,光学复合片3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的不同点在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相反侧的面11形成为平面状,此外,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相反侧的面21形成为平面状。
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3,与第1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同样地,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此外,在光学复合片3,能够制成从一个侧面7入射光而将从一个侧面7入射的光传播到与一个侧面7相反侧的侧面的导光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因而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能够适当地反射光,能够适当地传播光。另外,光学复合片3也可以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光从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出射的光学复合片。
(第4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6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再有,对于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外,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复合片的截面上的构造的情况的图。
如图6所示,光学复合片4与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1的不同点在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相反侧的面11形成为平面状,此外,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相反侧的面21形成为平面状。
根据这样的光学复合片3,与第2实施方式的光学复合片2同样地,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中间层40,能够抑制应力施加到低折射率层30。另外,在光学复合片4,能够制成从一个侧面7入射光而将从一个侧面7入射的光传播到与一个侧面7相反侧的侧面的导光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30的折射率,因而在第1光学层10与低折射率层30的边界,能够适当地反射光,能够适当地传播光。另外,光学复合片3也可以制成光从第1光学层1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11入射且光从第2光学层20的与低折射率层30侧相反侧的面21出射的光学复合片。
以上,以第1~第4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低折射率层30不具有使各个中空颗粒50彼此结合的结合树脂,各个中空颗粒50彼此直接结合,在中空颗粒50彼此之间形成了空间3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中空颗粒50间的全部填充结合树脂,不形成空间36。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复合片1~4也可以由上述的制造方法以外的方法来制造。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复合片1,2,使用在第1光学层10和第2光学层20的面形成有多个棱镜15,25的例子来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光学复合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形成多个微型透镜或柱状(lenticular)透镜等的透镜的光学复合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适当地降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光学复合片。
符号的说明
1,2,3,4…光学复合片
10…第1光学层
15…棱镜
20…第2光学层
25…棱镜
30…低折射率层
36…空间
40…中间层
50…中空颗粒
51…外壳
52…空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光学层和第2光学层;以及
低折射率层,层叠在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第2光学层之间,
所述低折射率层包含多个中空颗粒,且折射率低于所述第1光学层和所述第2光学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折射率层不具有用于结合各个所述中空颗粒的结合剂,
相互邻接的中空颗粒彼此相互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以及所述第2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具备中间层。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比在所述第1光学层传播的光的波长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的波长为400nm~800nm。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颗粒的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为5nm~300n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颗粒的所述平均颗粒直径为30nm~120nm。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17~1.37。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光学层和所述第2光学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相对折射率为0.69~0.92。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复合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复合片的表面和/或背面形成有棱镜或透镜。
CN201280007518.7A 2011-02-02 2012-02-01 光学复合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39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1252 2011-02-02
JP2011021252 2011-02-02
PCT/JP2012/052230 WO2012105597A1 (ja) 2011-02-02 2012-02-01 光学複合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535A true CN103339535A (zh) 2013-10-02
CN103339535B CN103339535B (zh) 2015-05-27

Family

ID=46602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751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39535B (zh) 2011-02-02 2012-02-01 光学复合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79876B2 (zh)
KR (1) KR101512917B1 (zh)
CN (1) CN103339535B (zh)
WO (1) WO20121055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664A (zh) * 2016-06-21 2016-09-2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WO202022812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5647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唯亚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的漫射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31633A1 (ja) * 2011-08-26 2013-03-07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複合シート
US20140360655A1 (en) * 2012-01-04 2014-12-11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Optical-sheet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optical-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207868B2 (ja) * 2013-04-11 2017-10-04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
US9891368B2 (en) 2013-04-11 2018-02-13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Multilayer sheet
JP7063547B2 (ja) * 2017-05-31 2022-05-17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29662B1 (ko) 2018-09-11 2023-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4950A (ja) * 2001-06-25 2003-01-08 Goyo Paper Working Co Ltd 積層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291539U (en) * 2005-12-07 2006-06-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Composite optical film
CN101002139A (zh) * 2004-08-10 2007-07-18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透射型屏幕
CN101821649A (zh) * 2007-10-09 201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的光控制层、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源的光控制层的制造方法
JP201023756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1666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フイルム、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086774A (ja) * 2005-08-26 2007-04-05 Hitachi Chem Co Ltd シート状光学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03243A (ja) * 2006-06-21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4950A (ja) * 2001-06-25 2003-01-08 Goyo Paper Working Co Ltd 積層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002139A (zh) * 2004-08-10 2007-07-18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透射型屏幕
TWM291539U (en) * 2005-12-07 2006-06-0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Composite optical film
CN101821649A (zh) * 2007-10-09 2010-09-01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的光控制层、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源的光控制层的制造方法
JP2010237565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ekisui Chem Co Ltd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664A (zh) * 2016-06-21 2016-09-2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05974664B (zh) * 2016-06-21 2019-12-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WO2020228120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11662505B2 (en) 2019-05-14 2023-05-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m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305647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唯亚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的漫射器
CN112305647B (zh) * 2019-07-29 2024-03-19 唯亚威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的漫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5597A1 (ja) 2012-08-09
JP5579876B2 (ja) 2014-08-27
KR20130108455A (ko) 2013-10-02
KR101512917B1 (ko) 2015-04-16
JPWO2012105597A1 (ja) 2014-07-03
CN103339535B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535B (zh) 光学复合片
US11372303B1 (en) Transparent structure with controllable lighting
TWI603127B (zh) 光耦合光學系統與使用光擴散性光纖之方法
CN101191853B (zh) 光学板
CN101821650A (zh) 透射率更高的光控膜
WO2017088237A1 (zh) 背光模组及其反射层
US20170254947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241505A (en) Front light module
CN101196575A (zh) 光学板
WO2016155638A1 (zh) 一种复合导光板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CN105068177A (zh) 一种光学组件、显示装置
CN101435884A (zh) 扩散板及采用该扩散板的背光模组
JP2016127019A (ja) 超集光導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平板表示装置に使用する薄膜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542322A (zh) 用于lcd背光源组件的聚光膜和使用该聚光膜的lcd背光源组件
US20190064595A1 (en) Display system
US20130235300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208013461U (zh) 光学膜
WO2014113993A1 (zh) 光导入系统、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1408629A (zh)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CN101191844A (zh) 光学板
CN207181734U (zh) 超高光透过率高扩散的多功能复合板
WO2016086450A1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9200862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47771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3765079A (zh) 光学复合薄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