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2871B -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2871B
CN103322871B CN201310267773.1A CN201310267773A CN103322871B CN 103322871 B CN103322871 B CN 103322871B CN 201310267773 A CN201310267773 A CN 201310267773A CN 103322871 B CN103322871 B CN 103322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derby
tantalum metal
tantalu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77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2871A (zh
Inventor
何圣
兰旺盛
余迅猛
吴建中
甘清海
罗世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Jinjianhua Industrial Explosive Materials Co Ltd
LIUZHOU CHANG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Jinjianhua Industrial Explosive Materials Co Ltd
LIUZHOU CHANG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Jinjianhua Industrial Explosive Materials Co Ltd, LIUZHOU CHANG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Jinjianhua Industrial Explosiv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77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28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2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2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2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2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 Coating By Spraying Or Cas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包裹在内的内核,内核为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钽金属块,其内部充满互相联通的、不规则的孔隙,单向导电层、阴极主体层、石墨导电层和银导电层依次包裹在钽金属块多孔结构及几何外形的表面,阳极输入端穿过阴极主体层和单向导电层与钽金属块连成一体;外壳为一半封闭的长方形盒体,其正面中部开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将部分内核暴露的凹槽,凹槽正对负端电极引脚与银导电层连接的部位,外壳与内核之间填满绝缘填充物。该发火装置工作温度范围大,发火喷射温度高,压力大,持续时间长,作用距离远,抗高温、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储存、运输安全方便,适合于可自主延时的电子数码雷管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工产品,特别是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雷管大多使用热桥丝发火装置,当大电流流过热桥丝,热桥丝发热引燃附着在热桥丝表面的敏感火工品发火药剂实现雷管的引爆。此类发火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涂覆在热桥丝表面的敏感火工品发火药剂剂敏感性很高,置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容易误爆,对震动、摩擦也很敏感,这给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带来了诸多安全性问题;
2.由于涂覆往往依靠人工,厚度、质量不易保证,个体差异大,反应速度慢,引燃时间长。
另外一种较先进的等离子发火装置,即半导体桥发火装置,它依靠电激励喷射等离子体来完成发火,由于这种发火装置的主要材料是硅晶体和金属电极,性质稳定,没有使用化学可燃药剂,本身不属于火工品,相对热桥丝发火装置而言安全性较好,可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引燃时间也短,但等离子发火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使用了极细的金属电极丝悬空搭接,容易出现因震动造成金属电极丝断裂这样的物理损坏;
2.发火需要的瞬时电压和电流都很大,在较大数量同时使用时对驱动电源和线路布设要求高,驱动电源要能可靠地瞬时输出数百伏甚至上千伏的高压和大电流,线路也必须要达到承受这样的高压和大电流的标准,如果恶劣环境下线路绝缘层出现软化、磨损或破损造成绝缘能力降低,极易出现击穿短路,影响爆破,另外由于驱动电压远超人体安全电压,对操作者的安全也是一个威胁;
3.等离子体的喷射时间和点火喷射作用距离极短,作用距离对驱动电压十分敏感,如果装配出现较大偏差或驱动电源出现较大波动,极易造成发火失败;
4.难以应用于数码电子雷管,可控性和安全性很高的数码电子雷管是未来雷管发展的方向,如果将等离子发火装置用于可精确延时的电子数码雷管,为了容纳能让等离子发火装置可靠发火的高压储能元件,雷管的体积需要增大数倍,导致成本昂贵,市场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以克服上述热桥丝发火装置依赖高敏感火工品发火药剂发火,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安全性较差,以及等离子发火装置对驱动电源要求过高,难以应用于高精度延时数码电子雷管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所述发火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内核,所述内核包括阳极输入端、固体烧结阳极块、单向导电层、阴极主体层、石墨导电层和银导电层、以及正端电极引脚和负端电极引脚;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为由钽粉颗粒固体烧结而成的、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所述单向导电层、阴极主体层依次包覆在钽金属块的表面,所述石墨导电层和银导电层依次包覆在长方形钽金属块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阴极主体层的表面;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的左侧有一穿越阴极主体层与单向导电层连成一体的单向导电套,所述阳极输入端穿过所述单向导电套,其中段被所述单向导电套紧密包裹,阳极输入端伸入固体烧结阳极块内部的一端与固体烧结阳极块连成一体,阳极输入端的外端与所述正端电极引脚连接;
所述负端电极引脚通过银粘接剂连接在固体烧结阳极块长方体另一侧底部的银导电层表面;
所述阳极输入端为由实心钽金属制成的钽金属丝,所述单向导电层和单向导电套由五氧化二钽构成,所述阴极主体层由二氧化锰构成;
所述包裹内核的外壳为一半封闭的长方形盒体,外壳的正面中部设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将部分内核暴露的凹槽,所述凹槽正对所述负端电极引脚与银导电层连接的部位,所述外壳与内核之间填满绝缘填充物,所述正端电极引脚和负端电极引脚分别穿过绝缘填充物和外壳两侧的引出孔、并向下弯折到外壳底部与外部电源连接。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其内部充满互相联通的、不规则的孔隙,所述包覆在钽金属块表面的单向导电层,遍布于钽金属块所有表面,包括孔隙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使钽金属块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覆盖一层互相连接的单向导电层;
所述阴极主体层,包覆在单向导电层所有表面上,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和一层阴极主体层;
所述石墨导电层,包覆在阴极主体层的所有表面上,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一层阴极主体层和一层石墨导电层;所述覆盖在钽金属块几何外形外表面部分的石墨导电层,将所覆盖的钽金属块几何外形表层的多孔结构填平,从而形成一层致密、光滑、平整的石墨导电薄壳层;
所述银导电层层包覆在所述石墨导电薄壳层表面。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单向导电套露出阴极主体层的外端紧套一用于固定和绝缘的垫圈,所述垫圈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正端电极引脚和负端电极引脚为片状镍铁合金引脚。
所述外壳采用树脂、或陶瓷或其它具有较高强度、绝缘性和耐高温性类材料制成。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抗高温误燃性强:由于本发明采用的固体烧结阳极块为钽金属块,钽金属块在高浓度氧气中遇高温才能剧烈燃烧,在空气中用一般的明火(约250℃至500℃)直接灼烧裸露的内核,其温度无法有效使二氧化锰发生迅速分解释放氧气,即使长时间灼烧后也只能观察到空气中的氧气与钽金属块产生十分缓慢的燃烧,对外释放数秒低强度热辐射,无喷射效果,再加上有耐高温的外壳保护,使得本发火装置完全可以抵抗一般或更高温的火焰的灼烧。
2.工作温度范围大:热桥丝发火装置往往需要调整敏感发火药剂的成分才能有效应对不同温度的使用环境,由于钽及其氧化物在电学温度上的高稳定性,使得本发火装置的工作温度下限可低于-45℃,上限可超过170℃,短时间耐受温度可超过300℃,无需对结构或成分进行调整即可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3.可抵抗物理震动、碰撞、摩擦、敲击,不发生误燃:热桥丝发火装置药头是低强度粘接而成的,对物理震动、碰撞、摩擦、敲击很敏感,容易引发误燃或药头碎裂失效;等离子发火装置遇到这种情况虽不会发生误燃,但脆弱的悬空金属电极丝却容易震动而断裂,使发火装置失效;由于本发明之内核的多孔结构是烧结而成的,十分结实坚硬,又有外壳的保护,整体是一个固态器件,使得本发火装置可以应对各种恶劣的物理环境,一般的物理震动、碰撞、摩擦、敲击无法产生足够的温度和热量引发内核的连锁反应,即使直接作用于无任何保护的裸露内核,也无引燃效果。
4.具有很好的钝感性,抗干扰电脉冲和静电误燃能力强:使用敏感发火药剂的热桥丝发火装置的对静电和干扰电脉冲很敏感,容易发生误燃;本发火装置具有极性,如要启动发火,要求施加一定条件的正向激励电脉冲,电脉冲的电压值必须高到能击穿五氧化二钽层,此外还需要足够宽的脉冲持续时间(即脉宽)来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分解的二氧化锰达到能引发连锁反应所需的量。本发火装置的脉冲宽度阀值,远超过各种常见的干扰脉冲宽度,一般的干扰脉冲难以同时满足在这样的电压和脉宽要求,也就难以使本装置发生误燃,而且本发火装置的负向钝感性要远远高于正向,负向干扰脉冲的冲击将更难以使本装置发生误燃,静电冲击电压虽高但电荷量太少,产生热量微小,无法引燃本发火装置。
5. 具有自愈能力,可反复多次抵抗干扰电脉冲和静电的冲击不损坏:等离子发火装置面对干扰电脉冲和静电的反复冲击,其脆弱的金属电极丝极易发生永久性损坏而丧失发火能力。本发火装置具有自愈能力,每次遭受冲击后都能自行修复发生击穿损坏的部位,即使这样的冲击反复多次出现,也能保证整体不会出现永久的功能性损坏。
6.发火喷射温度高,压力大,持续时间长,作用距离远,甚至可直接点燃钝感起爆药,与等离子发火装置相比,具有更高的点燃能力和点燃成功率。
7.体积小,操作安全性高:本发火装置可按应用需求封装成各种形状,一般典型内核形状为长方体,尺寸约为1.5mm×1mm×1mm,封装上长方体外壳,整体尺寸仅为3.5mm×2.5mm×2.5mm左右,可以很容易应用于各种狭小空间场合,因其发火电压要求低于人体安全电压,因此各种辅助器材线缆无需高规格的绝缘性能,操作者误触电也不会发生危险,操作安全性高;而热桥丝发火装置往往使用上千伏的高压激励,等离子发火装置的激励电压也在100V以上,另它们的体积都要大过本发火装置数倍。
8.对激励电能需求低,可以很容易与SMT表面贴装技术结合,很适合于可自主延时的电子数码雷管应用:本发火装置所需发火电压较低,所需激励电能较少,便于与可自主延时电子数码雷管结合使用;另外本发火装置可短时间耐受超过300℃的温度,且外壳可以制成标准SMD尺寸,适应SMT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需要,发火装置两侧各伸出一个向下弯折到底部的片状镍铁合金引脚,可很容易地与SMT表面贴装技术相结合,利用现有SMT设备大批量快速焊接安装到电子数码雷管的电路板上,无需依赖手工焊接;热桥丝和等离子发火装置的焊接安装目前大都依赖手工或专用设备,成本高效率低。
9.储存、运输安全方便,无需特殊安全措施保障:本发火装置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可以如同一般电子元器件一样进行储存、运输,不必像热桥丝发火装置那样需要专门的防爆仓库、车辆和专业押运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图5:本发明之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主视图(局剖),图2—俯视图,图3—图2之A-A视图,
图4—图3之B-B视图(去掉绝缘填充物),图5—图1之C-C视图。
图6:内核结构示意图;
图7:图6之D部放大图。
图中:
Ⅰ—外壳,Ⅱ—内核,Ⅲ—绝缘填充物;
1—正端电极引脚,2—阳极输入端(钽金属丝),3—垫圈,4—固体烧结阳极块,41—孔隙,5—单向导电层,51—单向导电套,6—阴极主体层,7—石墨导电层,8—银导电层,9—银粘接剂,10—负端电极引脚,11—凹槽,12—凹槽所正对负端电极引脚与银导电层连接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内核,所述内核包括阳极输入端2、固体烧结阳极块4、单向导电层5、阴极主体层6、石墨导电层7和银导电层8、以及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4为由钽粉颗粒固体烧结而成的、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所述单向导电层5、阴极主体层6依次包覆在钽金属块的表面,所述石墨导电层7和银导电层8依次包覆在长方形钽金属块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阴极主体层6的表面;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4的左侧有一穿越阴极主体层6与单向导电层5连成一体的单向导电套51,所述阳极输入端2穿过所述单向导电套51,其中段被所述单向导电套51紧密包裹,阳极输入端2伸入固体烧结阳极块4内部的一端与固体烧结阳极块连成一体,阳极输入端2的外端与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连接;
所述负端电极引脚10通过银粘接剂9连接在固体烧结阳极块长方体另一侧底部的银导电层8表面;
所述包裹内核的外壳为一半封闭的长方形盒体,外壳的正面中部设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将部分内核暴露的凹槽11,所述凹槽正对所述负端电极引脚10与银导电层8连接的部位,所述外壳与内核之间填满绝缘填充物,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分别穿过绝缘填充物和外壳两侧的引出孔、并向下弯折到外壳底部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其内部充满互相联通的、不规则的孔隙41,所述包覆在钽金属块表面的单向导电层5,遍布于钽金属块所有表面,包括孔隙和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使钽金属块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覆盖一层互相连接的单向导电层;
所述阴极主体层6,包覆在单向导电层5所有表面上,包括孔隙和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5和一层阴极主体层6;
所述石墨导电层7,包覆在阴极主体层6的所有表面上,包括孔隙和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5、一层阴极主体层6和一层石墨导电层7;所述覆盖在钽金属块几何外形外表面部分的石墨导电层7,将所覆盖的钽金属块几何外形表层的多孔结构填平,从而形成一层致密、光滑、平整的石墨导电薄壳层;
所述银导电层8层包覆在所述石墨导电薄壳层表面,不再渗入钽金属块的孔隙。
所述单向导电套51露出阴极主体层6的外端紧套一用于固定和绝缘的垫圈3,所述垫圈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阳极输入端2为由实心钽金属制成的钽金属丝,所述单向导电层5和单向导电套51由五氧化二钽构成,阳极输入端2伸入固体烧结阳极块4内部的一端与固体烧结阳极块连成一体。
所述阴极主体层6由二氧化锰构成。
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为片状镍铁合金引脚,采用片状结构便于适应SMT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需要。
所述外壳采用树脂、或陶瓷或其它具有较高强度、绝缘性和耐高温性类材料制成。
以上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案之一。
本发火装置一般典型内核形状为长方体,尺寸约为1.5mm×1mm×1mm,封装上长方体外壳,整体尺寸仅为3.5mm×2.5mm×2.5mm左右,可以很容易应用于各种狭小空间场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在实际应用中,本发火装置也可根据应用需求封装成各种形状,如圆柱形或其他形状。
工作原理及有关名词解释
当给内核的正负电极施加较低正向电压时(正电极加正电压,负电极加负电压),由于五氧化二钽(Ta2O5)的单向导通性,五氧化二钽两侧的阳极(Ta)与阴极二氧化锰(MnO2)不导通,只存在微小的漏电流,电荷在两极上聚集,整体呈现电容性;当施加的激励脉冲电压超过一定阀值时,五氧化二钽层被雪崩击穿,而且击穿会首先发生在某些覆层比较薄、或有尖锐棱角、或电场强度较大的部位,这些部位两侧的阳极和阴极瞬间导通,瞬时会有大电流通过两极,瞬时大电流将会在两极引发超过500℃的瞬时高温,对五氧化二钽层产生物理破坏,使其出现裂隙,同时阴极的二氧化锰层在此温度下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式为:4MnO2=2Mn2O3+O2),随后氧气由两极间五氧化二钽层的裂隙与阳极高温下的钽接触,发生化合反应,并剧烈燃烧(反应式:4Ta+5O2=2Ta2O5),钽在高浓度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1000℃以上。
如果激励脉冲宽度足够宽,就可以提供足够多的热量,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的氧气量达到一定值,这些氧气可以让钽持续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继续维持这一高温,使击穿部位周围更多的二氧化锰继续分解产生氧气,从而引发燃烧的连锁反应,再加上多孔结构的关系,分解与燃烧将会迅速扩散,整个内核的钽和二氧化锰将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完毕,剧烈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多孔结构中的气体剧烈膨胀形成高压,受到半封闭外壳的束缚,高压气体会裹挟着部分崩落的高温熔融状态颗粒物从正面的凹槽处喷出,有效距离可达数个厘米,可有效点燃雷管装药。
如果对本发火装置施加反向电压,由于五氧化二钽的单向导通性,不会产生雪崩击穿效果,整体会呈现出数千或数十千欧姆的阻抗,流过内核的电流很小,远达不到发火所需的程度。即一般情况下本发火装置的负向钝感性要远高于正向,即使对本发火装置施加数倍于发火电压和脉宽阀值的反向电激励,也无法使本发火装置发火,而且如果不是反复长时间施加的话,也不会损坏本发火装置。
关于发火电压阀值与激励脉冲宽度阀值
发火电压阀值主要由五氧化二钽层的厚度决定,厚度越大,所需击穿电压越高。烧结钽粉颗粒越大,可生成的五氧化二钽层的厚度就越大,激励脉冲宽度阀值受烧结钽粉颗粒的大小影响较大,钽粉颗粒越小,烧结块的表面积就越大,击穿时钽与氧气的接触面就越大,也就越容易燃烧,所需激励脉冲宽度也就越窄。因此通过调整烧结钽粉颗粒的大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本发火装置的激励特性。一般典型的发火电压阀值在20V~30V左右,激励脉冲宽度阀值为毫秒级。
关于自愈性
当给内核施加一个电压很高、脉宽极窄的激励电脉冲时,由于电压已超过发火电压阀值,因而五氧化二钽层被击穿,在被击穿的部位,二氧化锰发生分解释放出氧气,但由于电脉冲脉宽极窄,提供热量有限,只能使极少量的二氧化锰发生分解,释放出的氧气与钽发生燃烧产生的热不足以维持后续二氧化锰分解所需温度,故无法形成连锁反应,也就无法使发火装置发火。在击穿部位,只有极少量的二氧化锰和钽参与了分解和燃烧,并且这些反应又很快停止,(1)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量极少,只在微观的局部有些许破坏,对大的整体结构并无大的影响;(2)局部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五氧化二钽层的裂隙或破损,但这破坏可被自我修复,钽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钽,和二氧化锰分解产生的不导电的三氧化二锰(Mn2O3),分别在五氧化二钽层两侧对其破损进行了修补,使击穿部位的阳极(Ta)和阴极(MnO2)不会发生短路;(3)由于三氧化二锰不导电,可以极大地减小击穿部位的电流,并且对电场有较强削弱能力,所以击穿部位将会具有比击穿前更强的抗击穿能力,即如果再遇到同样的击穿情况,击穿部位往往不会反复出现在同一地方,而是会变换到其他未发生过击穿的部位。由于本发火装置具有上述自愈特性,它可以反复多次抵御高压窄脉冲的冲击而不误燃或损坏。
内核各构成部分的结构说明:
固体烧结阳极块4是由钽(Ta)粉颗粒固体烧结而成的,是整个内核的结构主体,也是阳极主体,其宏观几何形状简单规整,但微观上实际为海绵状多孔结构,其内部充满互相联通的、不规则的孔隙。之所以采用海绵状多孔结构,是为了增大其表面积,以附着更多的二氧化锰,同时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使钽颗粒与氧气接触充分,使燃烧更快速、剧烈、彻底;另外多孔结构可以容纳、储存气体,为形成喷射创造条件。
单向导电层5、即五氧化二钽(Ta2O5)覆层,是位于内核阳极与阴极间的隔离介质,此覆层由固体烧结阳极块4氧化形成,遍布于钽金属块所有表面并相互连接,包括孔隙和几何外形的外表面。
阴极主体层6、即二氧化锰(MnO2)覆层,是内核的阴极主体,也是燃烧所需氧气的来源,包覆在单向导电层5所有表面并相互连接,包括孔隙和几何外形的外表面。
石墨导电层7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渗透性,用于为阴极主体层、即二氧化锰覆层提供电气连接,作为内核阴极的输入端。所述石墨导电层7包覆在阴极主体层6的所有表面并相互连接,包括孔隙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外表面,覆盖在钽金属块几何外形外表面部分的石墨导电层7,将所覆盖的钽金属块几何外形表层的多孔结构填平,从而形成一层致密、光滑、平整的石墨导电薄壳层,便于与银导电层8紧密连接。
所银导电层8包覆在所述石墨导电薄壳层表面,不再渗入钽金属块的孔隙,为负端电极引脚10提供可粘接或焊接的表面。
银粘接剂9用于负端电极引脚10与银导电层8之间的粘接或焊接。
垫圈3一般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其作用一是绝缘,用于防止五氧化二钽覆层5以外的覆层与钽金属丝2接触发生短路;二是加固,当钽金属丝受力弯曲易造成此处崩缺,此时聚四氟乙烯良好的韧性和可成型性可起到加固局部结构的作用。
正端电极引脚1、负端电极引脚10用于将外界负电压输入导通到内核阴极,一般使用镍铁合金材质(NiFe),采用片状结构是为了适应SMT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需要。

Claims (5)

1.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火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内核,所述内核包括阳极输入端(2)、固体烧结阳极块(4)、单向导电层(5)、阴极主体层(6)、石墨导电层(7)和银导电层(8)、以及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4)为由钽粉颗粒固体烧结而成的、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所述单向导电层(5)、阴极主体层(6)依次包覆在钽金属块的表面,所述石墨导电层(7)和银导电层(8)依次包覆在长方形钽金属块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阴极主体层(6)的表面;
所述固体烧结阳极块(4)的左侧有一穿越阴极主体层(6)与单向导电层(5)连成一体的单向导电套(51),所述阳极输入端(2)穿过所述单向导电套(51),其中段被所述单向导电套(51)紧密包裹,阳极输入端(2)伸入固体烧结阳极块(4)内部的一端与固体烧结阳极块连成一体,阳极输入端(2)的外端与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连接;
所述负端电极引脚(10)通过银粘接剂(9)连接在固体烧结阳极块长方体另一侧底部的银导电层(8)表面;
所述阳极输入端(2)为由实心钽金属制成的钽金属丝,所述单向导电层(5)和单向导电套(51)由五氧化二钽构成;所述阴极主体层(6)由二氧化锰构成;
所述包裹内核的外壳为一半封闭的长方形盒体,外壳的正面中部设有一条自上而下的、将部分内核暴露的凹槽(11),所述凹槽正对所述负端电极引脚(10)与银导电层(8)连接的部位,所述外壳与内核之间填满绝缘填充物,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分别穿过绝缘填充物和外壳两侧的引出孔、并向下弯折到外壳底部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海绵状多孔结构的长方形钽金属块,其内部充满互相联通的、不规则的孔隙(41),所述包覆在钽金属块表面的单向导电层(5),遍布于钽金属块所有表面,包括孔隙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使钽金属块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覆盖一层互相连接的单向导电层(5);
所述阴极主体层(6),包覆在单向导电层(5)所有表面上,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5)和一层阴极主体层(6);
所述石墨导电层(7),包覆在阴极主体层(6)的所有表面上,使钽金属块的所有孔隙的表面和钽金属块几何外形除左侧外其余五面的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上一层单向导电层(5)、一层阴极主体层(6)和一层石墨导电层(7);所述覆盖在钽金属块几何外形外表面部分的石墨导电层(7),将所覆盖的钽金属块几何外形表层的多孔结构填平,从而形成一层致密、光滑、平整的石墨导电薄壳层;
所述银导电层(8)层包覆在所述石墨导电薄壳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电套(51)露出阴极主体层(6)的外端紧套一用于固定和绝缘的垫圈(3),所述垫圈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端电极引脚(1)和负端电极引脚(10)为片状镍铁合金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树脂、或陶瓷或其它具有较高强度、绝缘性和耐高温性类材料制成。
CN201310267773.1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Active CN103322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7773.1A CN103322871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7773.1A CN103322871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2871A CN103322871A (zh) 2013-09-25
CN103322871B true CN103322871B (zh) 2015-04-22

Family

ID=49191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7773.1A Active CN103322871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28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07547A (en) * 1975-05-14 1978-04-19 Secr Defence Electro-explosive igniters
US4735145A (en) * 1987-03-02 1988-04-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High temperature detonator
JPH01189500A (ja) * 1987-10-16 1989-07-28 Asahi Chem Ind Co Ltd 電気雷管用点火装置
US5212343A (en) * 1990-08-27 1993-05-18 Martin Marietta Corporation Water reactive method with delayed explosion
CZ301097B6 (cs) * 1997-02-19 2009-11-04 H.C. Starck Gmbh Tantalový prášek sestávající z aglomerátu, zpusob jeho výroby a z nej získané slinuté anody
DE19832449A1 (de) * 1998-07-18 2000-01-20 Dynamit Nobel Ag Zündbrücke für ein elektrisches Anzündelement
US6739264B1 (en) * 2002-11-04 2004-05-2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Low cost ignition device for gas generators
US8291824B1 (en) * 2009-07-08 2012-10-23 Sandia Corporation Monolithic exploding foil initiator
US20120291654A1 (en) * 2011-05-16 2012-11-22 Wilson Dennis E Selectable lethality, focused fragment munition and method of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2871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4108B2 (ja)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構造及び動力電池
DE19817133A1 (de) Powerswitch
CN102853724B (zh) 用于电火工品的表面封装半导体桥换能元件
CN102544537B (zh) 一种带有电子组件的热电池
CN201262533Y (zh) 半导体电阻桥电极塞
CN109813185A (zh) 鞭炮及鞭炮结构
CN106920909B (zh) 电池安全阀致动结构
CN206583360U (zh) 一种采用贴片桥丝的电子雷管
CN103322871B (zh) 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电雷管发火装置
CN103528445B (zh) 低发火电压微型半导体桥发火组件
CN208173323U (zh) 热保护型压敏电阻
CN109141146B (zh) 抗电磁干扰高压放电等离子点火器具的安全电雷管
CN106953120A (zh) 一种防爆锂离子电池组
CN211261993U (zh) 一种电火工品发火后开路的机构
CN209055019U (zh) 多层电路板组合的半导体桥火工品装置
CN103247497B (zh) 一种真空熔断器及其生产方法
US20170062147A1 (en) Switch Element For Use In A Potentially Explosive Area
CN211480918U (zh) 一种pptc热敏电阻互保型模块器件
TWM553057U (zh) 一種熱電池活化裝置
CN201282266Y (zh) 高压绝缘火花塞与点火电缆接口装置
CN215261471U (zh) 一种新型雷管
CN2529194Y (zh) 安全电点火装置
CN217559877U (zh) 一种热电池用点火组件
CN113245689B (zh) 电弧点火远程控制点火装置其专用切割弹
CN204461251U (zh) 一种桥丝式电雷管用圆片式tvs管高效能静电防护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