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8686A -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 Google Patents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8686A
CN103318686A CN201310085068XA CN201310085068A CN103318686A CN 103318686 A CN103318686 A CN 103318686A CN 201310085068X A CN201310085068X A CN 201310085068XA CN 201310085068 A CN201310085068 A CN 201310085068A CN 103318686 A CN103318686 A CN 103318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header board
aileron
packaging film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50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8686B (zh
Inventor
关孝幸
塙利晴
酒川文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e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792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483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8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8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的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卷绕体收置盒,具备:收置卷绕有长尺寸物的卷绕体的本体部;和覆盖本体部的开口面的盖部,本体部的前板在盖上盖部时被覆盖的覆盖区域形成有卡定长尺寸物的卡定部件。覆盖区域被划分为具有三个区域的主要区域和中央区域,卡定部件的被包含间隙的外缘包围的部分的面积为第一区域分别比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大,第一区域的卡定部件的最大高度构成为第一区域自身的最大高度的1/2以上。而且,在捏住宽度的中央部将长尺寸物抽出时将长尺寸物从卡定部件剥离之际,由于长度方向分力的张力变大的端部处的卡定力变得比较小,因此可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

Description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体收置盒以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特别涉及可抑制从卷绕体抽出的长尺寸物的损伤的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背景技术
广泛使用将食材和/或料理、或盘子等餐具按每种料理包裹的食品用包装膜(保鲜膜)。食品用包装膜,典型地,卷绕成卷筒状的长尺寸塑料膜(卷绕体)被收置于长的长方体容器(收置盒)中,在使用时将前端的膜从卷筒抽出所需量,并用安装于容器的盖上的切断刃将其切断。有一种产品,为了防止抽出的膜的切断端部卷回容器内,而在容器的前表面外侧上部的由盖板覆盖的部分,设置有将切断后的膜卡定的暂时固定部。再有,作为为了防止将抽出的膜从其肋端切断时的切断性能的下降、而进行了改善以使切断了的膜的肋端部的形状按直线状对齐的包装膜的收置盒,有以下的产品:暂时固定部配置于从离前板的上端缘3~6mm远的位置至遮盖片前端的切断工具的刀尖为止的位置,并且该形状为在盒体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带体,在该带体的长度中央部和长度两端部这三个部位设置有具有该带体宽度的大体1/2~3/4的宽度和与长度方向相对应的长度的缺口部,其结果,产生的两个突起部配置成其顶部朝向盒体的底板侧地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3139号公报。
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包装膜的收置盒中,带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缺口部的长度比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缺口部的长度长,因此在从形成有暂时固定部的前板剥离暂时固定的膜时,如果要捏住膜的宽度的中央进行剥离,则在卡定于紧贴力强的两个突起部的膜的部分作用的张力中的长度方向的分力增大,膜有可能裂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可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的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如例如图1、图2及图5(B)所示,具备本体部10和盖部20,该本体部10收置卷绕有长尺寸物91f的卷绕体91r,形成在收置有卷绕体91r时能够抽出长尺寸物91f的开口,并且具备:与作为形成有开口的面的开口面10h相交的后板14;面向后板14地形成为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平板状的前板12;和与开口面10h、后板14和前板12相交地构成本体部10的端面的一对肋板15,该盖部20能够转动地连接于后板14的与开口面10h相交的端边即后板端边18,并且具有:在盖上盖部20时覆盖开口面10h的盖板21;遮盖片22,其相对于盖板21连接并沿前板12的与开口面10h相交的端边即前板端边19覆盖前板12的一部分,前板12在盖上盖部20时被遮盖片22覆盖的区域即覆盖区域W(参照图2)的预定位置,实质上沿前板端边19形成有卡定长尺寸物91f的卡定部件50,覆盖区域W在与前板端边19平行的方向即长度方向D上,被划分为中央区域C和比中央区域C更靠近肋板15侧的主要区域M,其中该中央区域C,以在盖上盖部20的状态下将遮盖片22的长度方向D上的中央部分向前板12按压时遮盖片22与前板12接触的范围为基准而处于预定范围内,主要区域M进一步沿长度方向D被三等分从中央区域C侧向肋板15侧依次被划分为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及第三区域M3,第一区域M1中的被卡定部件50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一卡定区域Q1(参照图5(B))的面积比第二区域M2中的被卡定部件50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二卡定区域Q2(参照图5(B))的面积、第三区域M3中的被卡定部件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三卡定区域Q3(参照图5(B))的面积都大,并且,在沿与前板端边19正交的方向即高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卡定区域Q1的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Q1(参照图5(B))形成为第一区域M1的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M1(参照图5(B))的1/2以上。这里,所谓“卡定部件的外缘”是即使存在局部没有形成卡定部件的间隙、但通过补充该间隙整体能够视作卡定部件轮廓的边界。此外,典型地,本体部形成为长方体状,开口面形成为在本体部中收置有卷绕体时与卷绕体的轴线平行的四个长方形面中的一个面,后板构成与开口面正交的两个长方形面中的一个,前板构成与后板相对的长方形面,一对肋板与四个长方形面成直角地构成长方体状的端面。
根据该构成,在捏住长度方向(长尺寸物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长尺寸物从卷绕体抽出时在将长尺寸物从卡定部件剥离之际,长度方向的张力变大的长尺寸物的端部处的卡定力变得比较小,因此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
此外,如例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中,断断续续地隔开多个没有形成在与长度方向D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卡定部件50的间隙51g地,构成在第一区域M1(例如参照图2)形成的卡定部件50。
根据该构成,可进一步抑制抽出难度。
此外,如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中,前板12具有副翼12f,该副翼12f能够在与遮盖片22之间夹住在盖上盖部20时从卷绕体91r抽出的长尺寸物91f。典型地,前板12在覆盖区域W内具有副翼12f,副翼12f沿前板端边19延伸。此外,如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1中,副翼12f的构成包括:包含并设置于作为一对肋板15中之一的第一肋板15A与中央区域C之间的主要区域M的第一副翼12fA;和包含并设置于面向第一肋板15A的第二肋板15B与中央区域C之间的主要区域M的第二副翼12fB,第一副翼12fA形成为从中央区域C的附近向第一肋板15A一体延伸至长尺寸物91f的宽度的实质上的端部,第二副翼12fB形成为从中央区域C的附近向第二肋板15B一体延伸至长尺寸物91f的宽度的实质上的端部。
根据该构成,可更有效地由卡定部件卡定被抽出的长尺寸物。
此外,如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任一个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1中,遮盖片22构成为,经由直线状的弯折边21f连接于盖板21,并且随着从面对弯折边21f的前端边22t的中点向前端边22t的端侧移动,在与弯折边21f正交的方向上,弯折边21f距前端边22t的距离变短。
根据该构成,在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两端将长尺寸物切断时,中央部附近的刚切断后的长尺寸物由卡定部件有效地卡定,因此抑制在长尺寸物产生皱褶、变得易于切断。
此外,如例如图2及图5(B)所示,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个涉及的卷绕体收置盒1中,卡定部件50在主要区域M中在沿长度方向D观察时实质上在整个长度方向D范围内形成,并且在沿高度方向观察时第三卡定区域Q3的高度方向的平均距离形成为低于第一卡定区域Q1的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的0.7倍。这里,“高度方向的平均距离”与高度方向的距离的平均值意义相同。
根据该构成,可进一步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变得更容易切断。
另外,如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涉及的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具备:卷绕有薄膜状的长尺寸物91f的卷绕体91r;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1。
根据该构成,成为在捏住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长尺寸物从卷绕体抽出时在将长尺寸物从卡定部件剥离之际、能够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的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捏住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将长尺寸物从卷绕体抽出时将长尺寸物从卡定部件剥离之际,由于长度方向的张力变大的长尺寸物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处的卡定力变得比较小,因此可抑制长尺寸物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的装有包装膜的盒的立体图,(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的本体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的左副翼周围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说明在将包装膜从止动部剥离时作用于包装膜的张力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体涉及的包装膜盒的左副翼周围的止动部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卡定区域的主视图。
图6(A)及(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上形成的止动部的变形例的图,图6(C)是表示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的图,图6(D)是表示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的形式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涉及的包装膜盒中的包装膜的抽出容易度和切断容易度的评价结果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装膜盒  10本体部  10h开口面  12前板  12f副翼12fA左副翼  12fB右副翼  14后板  15肋板  15A左肋板15B右肋板  18后板端边  19前板端边  20盖部  21盖板21f弯折边  22遮盖片  22t前端边  50卡定部件  51g间隙91a轴线  91f包装膜  91r卷绕体卷筒  100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C中央区域  D长度方向  M主要区域  M1第一区域M2第二区域  M3第三区域  P抽出方向  W覆盖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有,在各图中对相互相同或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卷绕体收置盒的包装膜盒1及作为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的装有包装膜的盒100,其中装有包装膜的盒100是在包装膜盒1中收置有作为卷绕体的包装膜卷筒91r的盒。图1(A)是装有包装膜的盒100的立体图,图1(B)是包装膜盒1的部分侧剖视图。图1(A)示出开盖状态。包装膜卷筒91r是作为薄膜状的长尺寸物的包装膜91f在圆筒状的卷芯上绕轴线91a卷绕而形成为卷筒状的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别包装膜卷筒91r和包装膜91f的外观形状的情况下,统称为“包装膜91”。保鲜膜91f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聚氯乙烯为原料而形成为厚度5~20μm。包装膜盒1具备收置包装膜卷筒91r的本体部10和与本体部10连接的盖部20。
本体部10是对于可收置未使用的包装膜卷筒91r的大小的长方体使细长面中的一个成为开口面10h的盒。本体部10的大小,形成有不妨碍已收置的未使用的包装膜卷筒91r绕轴线91a旋转的间隙,另一方面,本体部10尽可能小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宽度44mm、高度44mm、长度310mm的大小。本体部10具有与开口面10h共同构成长方体侧面的前板12、底板13、后板14和构成长方体端面的两个肋板15。底板13与开口面10h相对。前板12和后板14与开口面10h及底板13正交。肋板15典型地形成为正方形,但是,也可以是纵横的长度不同的矩形。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有以在水平的面放置底板13的状态为基准、以底板13侧为下、以开口面10h侧为上来进行说明的情况。
在肋板15的上端的中央部分,设有将向上方延伸3mm左右的小片向外侧折回而形成的突起15p。突起15p有两个,分别设于各肋板15的上端。此外,本体部10具有在前板端边19与前板12连续的副板16(参照图1(B))。前板端边19是前板12与开口面10h相交的部分的前板12的端边,在本实施方式中兼作前板12与副板16的边界。副板16是与前板12大体相同的大小,但是,不与底板13接触地设置于比前板12更靠近本体部10的内侧的位置。副板16的底板13侧的端边沿长度方向与前板12粘接。
盖部20是将本体部10的开口面10h封闭的部件。盖部20具有盖板21、遮盖片22、切断刃23和侧盖片25。盖板21是与开口面10h大体相同大小的矩形平板状部件,通过使盖板21与开口面10h对齐就可成为将本体部10封闭了的长方体。所谓盖板21与开口面10h大小大体相同,意味着包括盖板21增大与遮盖片22的厚度及侧盖片25的厚度相对应的量,形成不妨碍盖部20的开闭的间隙的程度的大小的情况。盖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一边与本体部10的后板端边18连接。换言之,本体部10和盖板21经由后板端边18连接。后板端边18是后板14与开口面10h相交的部分的后板14的端边。盖板21构成为能以后板端边18为旋转轴线而相对于本体部19转动。
遮盖片22设置成经由弯折边21f与盖板21正交,在关闭盖部20时向底板13延伸。遮盖片22的包装膜卷筒91r的轴线91a延伸的方向(以下称为“轴线方向D”)两端的高度(长方形的前板1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前板1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的约1/2,轴线方向D的中央部的高度为前板1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的约3/4。与弯折边21f相对的前端边22t形成为,随着从轴线方向D的中央向各端部移动,与轴线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的弯折边21f与前端边22t的距离变短。通过该构成,使与弯折边21f相对的前端边22t形成为V形。遮盖片22在将盖部20关闭时沿前板12与前板12的外侧重叠,将前板12的上部覆盖为五边形形状。遮盖片22构成为轴线方向D的长度比前板12稍长,也比收置于本体部10中的包装膜91的宽度长。这样,遮盖片22构成为可将从本体部10中抽出的包装膜91f在其整个宽度范围内夹于遮盖片22与前板12之间。在遮盖片22的前端边22t安装有用于切断包装膜91f的切断刃23。切断刃23沿前端边22t按V形设置以使刀尖从前端边22t伸出。
侧盖片25与盖板21及遮盖片22两者正交地设置。侧盖片25在盖板21(遮盖片22)两端共计设有两个。侧盖片25,其基本形状形成为长边为与盖板21的短边相同的长度、短边为与遮盖片22的中央部的高度(从V形的前端到弯折边21f的最短距离)大体相同长度的长方形。侧盖片25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与遮盖片22连接的接合片22j。在侧盖片25的内侧,在接合片22j与盖板21之间形成有凹部25d。在关闭盖部20时,设置于肋板15上端的突起15p嵌入在凹部25d中。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盖部20在关闭时,覆盖本体部10的开口10h,遮盖片22覆盖前板12的上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工约0.45~0.7mm厚的瓦楞纸而形成本体部10及盖部20。因此,包装膜盒1具有弹性。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便于说明,从功能的观点来区别本体部10和盖部20,但是,通过切割一张原料纸进行组装而一体地形成本体部10及盖部20。本体部10及盖部20的表面,在印刷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设计的基础上,还施行疏水加工等表面处理。另外,包装膜盒1,在前板12的上部通过切入前板12的面而形成从副板16离开地向本体部10的外侧浮起的副翼12f。即、前板12的构成包括副翼12f。
这里,一并参照图1和图2来说明副翼12f的详情。图2是包装膜盒1的本体部10的主视图。副翼12f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前板端边19设置于比前板12的位于长度方向(与轴线方向D相同的方向)中央的中央区域C更靠近外侧的位置以使其夹着中央区域C。“中央区域C”如以下那样定义。将在关闭盖部20时由遮盖片22覆盖的前板12的部分称为“覆盖区域W”。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假想边界线12b和前板端边19与两肋板15合围的部分为覆盖区域W。将覆盖区域W在前板12的长度方向(轴线方向D)上分割成三份,以正中为中央区域C,以中央区域C两侧为“主要区域M”。换言之,形成有两个主要区域M以将中央区域C夹在中间。中央区域C的宽度(长度方向的距离)是以在关闭盖部20的状态下将遮盖片22的图心(前端边22t的V形顶点附近的遮盖片22的部分)向前板12按压时遮盖片22所接触的范围的距离为基准、±2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例如,在关闭盖部20的状态下将遮盖片22的图心向前板12按压时遮盖片22与前板12接触的范围为40mm的情况下,中央区域C的宽度可在32mm~48mm之间任意确定。此时,具有弹性的包装膜盒1,遮盖片22与前板12接触的范围能够根据将遮盖片22向前板12推压的力的大小而变化,但是,在划分中央区域C时,以在未使用的包装膜卷筒91r收置于本体部10的状态下将遮盖片22的矩心向前板12推压时前板12被本体部10内的包装膜卷筒91r阻止而不会向后板14侧移动时的、遮盖片22与前板12接触的范围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为划分中央区域C的宽度的基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央区域C的宽度划分为40mm,为前板12的宽度(长度方向的距离)的大概13%,但是,中央区域C的宽度为20mm~70mm,优选为30mm~50mm,或者也可以按前板12的宽度(长度方向的距离)的6%~25%范围来确定,优选按10%~16%的范围来确定。
对于夹着中央区域C而设置的两个副翼12f,为了便于说明,在主视(参照图2)中,将中央区域C左侧的副翼12f称为左副翼12fA,将中央区域C右侧的副翼12f称为右副翼12fB。左副翼12fA及右副翼12fB分别相当于第一副翼和第二副翼。下面,在对左副翼12fA及右副翼12fB中共有的构成进行说明时,简单地统称为“副翼12f”。此外,也将靠近左副翼12fA的肋板15称为左肋板15A(第一肋板),并将靠近右副翼12fB的肋板15称为右肋板15B(第二肋板),肋板15是其统称。左副翼12fA以包含于左侧主要区域M中的大小形成。右副翼12fB以包含于右侧主要区域M中的大小形成。
形成于前板12的面内的切割线12cA和前板端边19成为左副翼12fA的轮廓。切割线12cA是切断前板12的一部分的线。切割线12cA在比中央区域C更靠近左肋板15A的位置通过切断前板12的面内而形成,以使其从接近中央区域C的前板端边19上的点12cAN通过前板12的面内而到达靠近左肋板15A的前板端边19上的点12cAS。点12cAN位于中央区域C的附近,使得在切断抽出的包装膜91f时不会发生保鲜膜91f的切口混乱到不能允许的地步的保鲜膜91f的滑动。点12cAS位于比抽出的保鲜膜91f的左端稍稍靠近中央区域C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位于保鲜膜91f的左端与左肋板15A之间。所谓左副翼12fA的左端(点12cAS的位置)比保鲜膜91f的左端稍靠仅中央区域C,是在能够用左副翼12fA和遮盖片22将包装膜91f夹持至在切断保鲜膜91f时不松弛地能够将保鲜膜91f切断的程度的范围内、左副翼12fA的左端没有到达包装膜91f的左端的状态。将该状态、左副翼12fA的左端与包装膜91f的左端一致的状态以及左副翼12fA的左端位于比包装膜91f的左端更靠近外侧处的状态统称为左副翼12fA延伸至保鲜膜91f的实质性的左端的状态。如果左副翼12fA的左端形成于比包装膜91f的左端更靠近中央区域C处,则可抑制轴线方向D上的前板12的端部周围的本体部10的强度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线方向D上,左副翼12fA的左端形成于比前板12的左端离中央区域C近15mm处,但是,也可以形成于离中央区域C近10mm或5mm处。左副翼12fA的高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形成为前板12的高度方向的长度的约1/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副翼12fA的下侧的边形成为,在从轴线方向D的中央区域C侧通往左肋板15A侧时一度稍靠近前板端边19后就再从前板端边19远离那样的光滑曲线。换言之,左副翼12fA其中央部分比两端向上方凹陷。左副翼12fA形成为在关闭盖部20时被遮盖片22覆盖而不露出至外表面的大小。
通过构成左副翼12fA的轮廓的切割线12cA的两端12cAN、12cAS到达前板端边19,可良好地保持左副翼12fA从副板16浮起的状态。再有,在左副翼12fA从其外侧的前板12的表面过度浮起的情况下,可通过将切割线12cA的两端相对于前板端边19稍分离以调节浮起情况。切割线12cA的端部距前板端边19的距离越长则左副翼12fA的浮起量越小,例如,分离5mm与分离3mm相比浮起量小。左副翼12fA构成为,通过前板端边19与副板16连接,因此即使在切割线12cA被切断也不会从本体部10脱落。此外,左副翼12fA构成为,通过前板端边19与副板16连接,从而能以前板端边19为旋转轴线来转动。
在左副翼12fA的表面,在预定位置实质性地沿前板端边19地形成有作为卡定部件的止动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涂敷UV漆而形成止动部50。形成止动部50的UV漆具有虽然对包装膜91f附着但对纸/和或尘埃等不附着的特性。此外,附着于止动部50的包装膜91f在与附着面平行的方向(剪切方向)上较强地附着,但是,在与附着面垂直的方向(从附着面拉开的方向)上较弱地附着。即、止动部50构成为,在将包装膜91f在从本体部10抽出的方向即抽出方向P上沿前板12地牵拉时止动部50附着于包装膜91f上以使包装膜91f不会在抽出方向P上移动,在将包装膜91f在从附着面分离的方向上揭起地牵拉时包装膜91f被剥离。止动部50“实质性地沿前板端边19形成”指的是,在包装膜91f在被抽出时的通常状态即虽然能接触前板端边19但从前板12浮起的状态下被抽出时、止动部50不与被抽出的包装膜91f接触的范围内,在前板端边19附近形成止动部50的状态。
对于形成止动部50的预定位置,将视点分为轴线方向D和高度方向(前板12的短边方向)来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线方向D上,止动部50实质性地在左副翼12fA的轴线方向D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形成。这里,“实质性地在左副翼12fA的轴线方向D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形成”并不要求严格地连续形成,而是意指允许在切断包装膜91f时使包装膜91f卡定至能避免包装膜91f移动至妨碍适当的切断的程度的程度的范围内存在断续地形成的部分,容许在两端存在没有形成止动部50的部分。
高度方向上的形成止动部50的预定位置因区域而不同。为了便于说明不同,将各主要区域M分别进一步在轴线方向D上作三等分,从中央区域C向各肋板15侧依次划分为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该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的划分以将前板12二等分成左右的部分的假想直线12v为轴而线对称地形成。再有,覆盖区域W和中央区域C及主要区域M以及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假想地划分出来的区域,无论各区域的边界线实际上是否在前板12上存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度方向上,止动部50的最大距离在第一区域M1中最大,并按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的顺序变小。
在对于止动部50更详细地说明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轮廓的基本形状形成为,随着从中央区域C与第一区域M1的边界向左肋板15A侧前进,止动部50的高度方向的距离(以下有时也简称为“高度”)在逐渐增大后,在前进到第一区域M1的轴线方向D的长度的2/3左右的位置为最大,从此处开始反而逐渐变小,从自第一区域M1与第二区域M2的边界前进到第二区域M2的轴线方向D的长度的1/3左右的位置开始到左副翼12fA的末端大体等高。如果概观该止动部50的形状,则在靠近中央区域C处为向下凸的圆弧状,在靠近左肋板15A处为细长的带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50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实质上形成为第一区域M1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第一区域M1与中央区域C的边界线的高度)的大概2/3,形成于第三区域M3的带状的止动部50的高度实质上形成为止动部50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的大概0.5倍。即使在止动部50形成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大小的情况下,止动部50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实质上也为第一区域M1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的1/2以上,形成于第三区域M3的带状的止动部50的平均高度实质上不满止动部50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的0.7倍,优选不满0.6倍。所谓止动部50在高度方向上“实质性”地形成意指:只要能够实现包装膜91f的防止回卷性和/或切割性的提高这些止动部50作为目标的功能,允许断断续续地形成止动部50。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止动部50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部分,形成有未形成止动部50的间隙51g。间隙51g是在高度方向(抽出包装膜91f的方向)上延伸的纵长的结构,在轴线方向D上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该间隙51g。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51g形成为不将沿前板端边19形成的止动部50断开地在前板端边19侧残留3mm左右的止动部50的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左副翼12fA更靠近外侧的前板12的面上也形成有止动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央区域C与左肋板15A之间的主要区域M形成的止动部50,其在第一区域M1中的面积是在第三区域M3中的面积的2倍以上,比在第二区域M2中的面积大。换言之,止动部50形成为在靠近中央区域C处较大,在靠近左肋板15A处较小。
参照图3来表示在此前说明了的左副翼12fA上形成的止动部50的形状的总结。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左副翼12fA附近的局部主视图。止动部50由中央区域C侧的圆弧状部分50a和左肋板15A侧的带状部分50b形成。止动部50整体在与前板端边19之间连续地形成有约2mm的间隔50H。圆弧状部分50a的高度最大的部分的前端与切线12cA的间隔50G形成为约4mm。形成于圆弧状部分50a的间隙51g的宽度即间隙宽度51W在各间隙51g皆约为3mm。通过形成多个间隙51g而形成为梳齿状的部分的圆弧状部分50a的宽度即梳宽度50W也分别约为3mm。将形成为梳齿状的部分在前板端边19侧连接的在轴线方向D上延伸的基部的高度即基部高度50aE以约3mm相同地形成。带状部分50b的左肋板15A侧的端部的高度即带端高度50bE约为3mm,与圆弧状部分50a的边界的带状部分50b的高度即带中央高度50bC约为5mm,带状部分50b的切割线12cA侧的边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带状部分50b的高度随着从带端到带中央而逐渐地稍稍变大地形成。因而,在上述第三区域M3形成的带状50的高度被称为平均高度。
再回到图2及图1,来继续副翼12f的说明。右副翼12fB以假想直线12v为轴,与左副翼12fA线对称地形成。右副翼12fB的点12cBN及点12cBS分别相当于左副翼12fA的点12cAN及点12cAS。在右副翼12fB,也以假想直线12v为轴与形成于左副翼12fA的止动部50线对称地形成有止动部50。此外,在中央区域C,也以与基部高度50aE相同的高度沿前板端边19形成有止动部50。
继续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装有包装膜的盒100的作用。包装膜盒1的作用作为装有包装膜的盒100的作用的一环来进行说明。未开封的装有包装膜的盒100在遮盖片22的前端经由前端边22t上的孔眼线(未图示)而连接有剥离片(未图示),剥离片(未图示)在多个点粘接于前板12。在初次使用包装膜91f时,将剥离片(未图示)一边从前板12剥离一边在孔眼线切断而从遮盖片22分离。通过如上述那样将包装膜盒1开封,盖部20成为可相对于本体部10绕后板端边18转动的状态。
开封了的装有包装膜的盒100在本体部10中装有包装膜卷筒91r。在包装膜卷筒91r,在包装膜91f的前端安装有抽出贴纸(未图示),通过捏住抽出贴纸(未图示)进行抽出能够使包装膜91f的前端从包装膜卷筒91r剥离,容易地抽出包装膜91f。在使用包装膜91f时,从包装膜卷筒91r将包装膜91f抽出必要的长度量而用切断刃23切断。此时,在将包装膜91f抽出必要的长度量的状态下将盖部20关闭,用前板12和遮盖片22夹着包装膜91f,用拇指按压遮盖片22的图心,当使装有包装膜的盒100绕轴线91a扭转以使切断刃23的中央刺入抽出的包装膜91f时,即使在包装膜91f已贴于要包装的餐具等的状态下也容易切断,很适用。
在将包装膜91f抽出并切断时,通常,捏住包装膜91f的前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来抽出,并在该状态下不换手地关闭盖部20来切断包装膜91f。在从包装膜91f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两端部沿切断刃23将包装膜91f切断的途中,刚切断后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包装膜91f由于在与捏住包装膜91f的前端的手指之间的张力消失,因此对未切断的端部作用牵拉的力。因此,如果用前板12和遮盖片22夹着包装膜91f不充分,刚切断后的包装膜91f恐会靠近端部,产生皱褶而无法整齐地切断。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1,由于在靠近包装膜91f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中央区域M的第一区域M1形成的止动部50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不产生横向滑动地压住刚切断后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包装膜91f。此外,由于在主要区域M形成副翼12f,因此副翼12f将包装膜91f向遮盖片22侧推压的力辅助性地发挥作用,有助于不产生横向滑动地压住刚切断后的包装膜91f。再有,在中央区域C,在将盖部20关闭的状态下将遮盖片22向前板12推压时遮盖片22和前板12接触,因此可不产生横向滑动地压住刚切断后的包装膜91f。这些作用对如轴线方向D的长度形成为310mm的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膜盒1那样的250mm以上的较长的包装膜盒特别有利。
在切断后被夹在副翼12f和遮盖片22之间的包装膜91f附着于止动部50,因此防止其向包装膜卷筒91r卷回。此外,在下次使用包装膜91f时,如果打开盖部20,则副翼12f浮到本体部10的外侧,因此在形成于副翼12f的止动部50上附着的包装膜91f的前端也从副翼12f外侧的前板12浮起,容易捏住。特别地,包装膜盒1在中央区域C未形成副翼12f,因此在中央区域C与包装膜91f之间形成间隙,因而通过将手指进入该间隙就能够容易地捏住包装膜91f。中央区域C处于左副翼12fA与右副翼12fB之间,与包装膜91f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相对应。
这里,与图1及图2一并参照图4来说明将附着于止动部50的包装膜91f抽出的作用。在左副翼12fA与右副翼12fB之间抽出捏住的包装膜91f时,首先,将包装膜91f揭开以使其从前板12分离,并从止动部50剥离。此时,对沿前板端边19在轴线方向D的大概整体范围内附着于止动部50上的包装膜91f,在将捏住的包装膜91f的部分与附着于止动部50的包装膜91f的任意部分连接的假想线上,作用张力T。张力T可分解为抽出方向P的分力Tp和轴线方向D的分力Td。在附着于止动部50的包装膜91f中,越是靠近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部分的张力T其抽出方向分力Tp越大且轴线方向分力Td越小,越是靠近端的部分的张力T其抽出方向分力Tp越小且轴线方向分力Td越大。例如,在包装膜91f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作用的张力T(E)与在比张力T(E)更靠近中央的部分作用的张力T(F)相比,轴线方向分力Td较大。轴线方向分力Td在包装膜91f产生剪切力,因此当轴线方向分力Td过大时,包装膜91f有可能破裂。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1,在包装膜91f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第三区域M3形成的止动部50的面积较小,因此可抑制端部的轴线方向分力Td增大,且可抑制包装膜91f的损伤。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1,止动部50构成为,形成于第一区域M1的面积相对于形成于第三区域M3的面积之比为2以上,且形成于第二区域M2的面积比形成于第一区域M1的面积小。这样,止动部50的形成面积在靠近中央区域C的第一区域M1中较大,在接近端部的第三区域M3中较小,因此在将包装膜91f从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两端部切断时可适当地压住刚切断后的包装膜91f以使其不发生横向滑动,且可在抽出包装膜91f时抑制剪切力的增大以抑制包装膜91f的损伤。
再有,虽然以上说明的包装膜盒1的止动部50的形成为圆弧状部分50a的间隙51g,在前板端边19侧由在轴线方向D上延伸的带状的基部填充,但是,也可如以下那样构成。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涉及的包装膜盒1A的左副翼12fA周围的局部主视图,(A)是表示止动部50A的图,(B)是表示卡定区域Q的图。变形涉及的包装膜盒1A中,止动部50A在以下方面与包装盒1的止动部50(参照图2及图3)不同。
首先,当说明在右副翼12fA形成的止动部50A时,在圆弧状部分50d(相当于包装膜盒1的圆弧状部分50a(参照图3))中,间隙51g贯穿到前板端边19侧。换言之,形成于圆弧状部分50d的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间隙51g在高度方向整体范围内在轴线方向D上隔着间隔地形成。上述以外的圆弧状部分50d的构成与包装膜盒1的圆弧状部分50a(参照图3)相同。此外,带状部分50b的构成与包装膜盒1(参照图1及图3)相同。其次,当说明形成于左副翼12fA与左肋板15A之间的前板12的表面上的止动部50A时,与形成于包装膜盒1上的止动部50(参照图2)进行比较,虽然高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同,但是轴线方向D的距离较长,延伸至切割线12cA为止。
在中央区域C与左肋板15A之间的主要区域M形成的止动部50A的、在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的大小,如果以卡定区域Q(参照图5(B))的面积来看则为以下的关系。“卡定区域Q”是被止动部50A(卡定部件)的外缘包围的部分,所谓“止动部50A的外缘”是即使局部存在没有形成止动部50A的间隙51g也可通过补充该间隙51g(用止动部50A填充)而整体视为止动部50A的轮廓的边界。换言之,卡定区域是即使具有不存在止动部50A的部分(间隙51g)也仍包括该止动部50A不存在的部分的区域。下面,将第一区域M1中的卡定区域Q称为第一卡定区域Q1,将第二区域M2中的卡定区域Q2称为第二卡定区域Q2,将第三区域M3中的卡定区域Q称为第三卡定区域Q3。在变形涉及的包装膜盒1A中,第一卡定区域Q1的面积比第二卡定区域Q2的面积大、且比第三卡定区域Q3的面积大。特别地,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卡定区域Q1的面积为第三卡定区域Q3的面积的2倍以上。
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中的止动部50A的高度与包装膜盒1的止动部50(参照图2)相同。此外,止动部50A与包装膜盒1(参照图2)同样地以假想直线12v(参照图2)为轴、线对称地形成。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止动部50A与止动部50(参照图3)相比较,可在保持包装膜91f的切断时的滑动难度(切断容易度)不变的状态下提高包装膜91f的抽出容易度。再有,考虑到包装膜91f的切断的容易度和抽出容易度的平衡,可使第二卡定区域Q2的面积为第一卡定区域Q1的面积的70%以下、优选为1/2以下,使第二卡定区域Q2的最大高度HQ2比第一卡定区域Q1的最大高度HQ1低,使第三卡定区域Q3的面积为第一卡定区域Q1的面积的70%以下、优选为1/2以下,使第三卡定区域Q3的最大高度HQ3比第一卡定区域Q1的最大高度HQ1低。
在以上的说明中,切断刃23沿前端边22t形成为V字形,但是,也可形成为直线状。在切断刃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下,通常从包装膜91f的宽度的一端向另一端切断包装膜91f。在该情况下,与靠近中央区域C的第一区域M1相比在靠近端部的第三区域M3中止动部50的形成面积较小,从而可抑制抽出包装膜91f时的剪切力的增大以抑制包装膜91f的损伤。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前板12形成有左副翼12fA及右副翼12fB,但是,也可以完全不形成副翼12f或仅形成一个副翼12f。即使没有形成副翼12f,通过在预定位置形成止动部50,仍可一边抑制抽出包装膜91f时的损伤一边抑制切断时的横向滑动。但是,如果形成副翼12f,则盖部20关闭时的前板12与遮盖片22的距离变小而使包装膜91f易于附着在止动部50上,因此可提高包装膜91f的防止卷回效果。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在止动部50的圆弧状部分50a形成间隙51g,但是也可以不形成间隙51g,也可以按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方式来形成止动部50。
图6(A)及(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包装膜盒形成的止动部的变形例的图,图6(C)是表示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的图,图6(D)是表示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的形式的图。图6(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止动部55的轮廓与止动部50(参照图3)大体相同(因此,第一区域M1、第二区域M2、第三区域M3中的面积比率也大体相同),但是,在与图3所示的止动部50的带状部分50b相当的部分形成在轴线方向D上断开的间隙而使止动部55形成为岛状的方面不同。图6(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止动部56其轮廓以及第一至第三区域M1、M2、M3中的面积比率与止动部50(参照图3)大体相同,但是,在间隙57g形成为在轴线方向D上延伸这方面不同。
图6(C)所示的第一比较例没有形成止动部。为便于比较,标注标记58并将该方式称为图案58。即、图案58是在副翼12f中任一个都没有形成止动部的方式。在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58中,在将包装膜91f向两端切断时,难以抑制刚切断后的包装膜91f的横向滑动。图6(D)所示的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59在副翼12f的大体整个面范围内形成,第一区域M1的面积相对于其他的区域M2、M3的面积不会成为预定的大小。在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59中,在捏住包装膜91f前端的宽度中央抽出时,在附着于止动部59的包装膜91f的端部产生大的剪切力,包装膜91f有可能破损。
实施例
由30名检验者使用形成有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止动部50、及图6(A)、(B)所示的第一及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止动部55、56、以及图6(C)所示的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58及图6(D)所示的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59的装有包装膜的盒(除了各止动部的形态以外与图1所示的装有包装膜的盒100相同),评价将包装膜91f从宽度的中央向两端切断时的切断容易度和将附着于止动部的包装膜91f抽出时的抽出容易度。
图7中示出评价结果的曲线。评价可按1:差;2:稍差;3:普通;4:稍好;5:好这五个阶段来选择,图7的曲线图的竖轴是各检验者的评价的平均值,横轴是止动部(图案)的种类。图7的曲线图中,带斜线的柱状图表示切断容易度,空白的柱状图表示抽出容易度。实施方式涉及的止动部50及第一和第二变形例涉及的止动部55、56的切断容易度和抽出容易度都超过3.0。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58的抽出容易度极高,但切断容易度明显降低。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59切断容易度极高但抽出容易度显著降低。因此,难以采用第一比较例涉及的图案58及第二比较例涉及的止动部59。

Claims (7)

1.一种卷绕体收置盒,其中,具备本体部和盖部,
所述本体部,收置卷绕有长尺寸物的卷绕体,形成在所述卷绕体被收置时能够抽出所述长尺寸物的开口,并且具有:与形成了所述开口的面即开口面相交的后板;面向所述后板地形成为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平板状的前板;和与所述开口面、所述后板和所述前板相交而构成所述本体部的端面的一对肋板;
所述盖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板的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端边即后板端边,具有:在盖上所述盖部时覆盖所述开口面的盖板;和遮盖片,其连接于所述盖板,沿所述前板的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端边即前板端边覆盖所述前板的一部分;
所述前板,在盖上所述盖部时被所述遮盖片覆盖的区域即覆盖区域的预定位置,实质上沿所述前板端边形成有卡定所述长尺寸物的卡定部件,
所述覆盖区域在与所述前板端边平行的方向即长度方向上,被划分为中央区域和比所述中央区域更靠近所述肋板侧的主要区域,其中所述中央区域,以在盖上所述盖部的状态下将所述遮盖片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所述前板推压时所述遮盖片与所述前板接触的范围为基准,处于预定的范围内;
所述主要区域进一步沿所述长度方向被三等分,从所述中央区域向所述肋板侧依次被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被所述卡定部件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一卡定区域的面积,比所述第二区域中的被所述卡定部件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二卡定区域的面积、及所述第三区域中的被所述卡定部件的外缘包围的部分即第三卡定区域的面积都大,并且,在沿与所述前板端边正交的方向即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卡定区域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形成为所述第一区域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的1/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其中,
断断续续地隔着多个没有形成在与所述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卡定部件的间隙地,构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的所述卡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其中,
所述前板具有副翼,在盖上所述盖部时该副翼能够在与所述遮盖片之间夹着从所述卷绕体抽出的所述长尺寸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其中,
所述副翼的构成包括:第一副翼,其包含并设置于所述一对肋板中之一即第一肋板与所述中央区域之间的所述主要区域;和第二副翼,其包含并设置于面向所述第一肋板的第二肋板和所述中央区域之间的所述主要区域,
所述第一副翼形成为,从所述中央区域的附近向所述第一肋板一体延伸至所述长尺寸物的宽度的实质上的端部,
所述第二副翼形成为,从所述中央区域的附近向所述第二肋板一体延伸至所述长尺寸物的宽度的实质上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其中,
所述遮盖片构成为,经由直线状的弯折边连接于所述盖板,并且随着从面向所述弯折边的前端边的中点向所述前端边的端侧移动,与所述弯折边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弯折边与所述前端边的距离变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其中,
所述卡定部件在所述主要区域中,在沿所述长度方向观察时实质上在整个所述长度方向的范围内形成,并且沿所述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三卡定区域的高度方向的平均距离形成为低于所述第一卡定区域的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的0.7倍。
7.一种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其中,具备:
卷绕体,其卷绕有薄膜状的长尺寸物;和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置盒。
CN201310085068.XA 2012-03-23 2013-03-18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Active CN103318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542 2012-03-23
JP067542/2012 2012-03-23
JP279283/2012 2012-12-21
JP2012279283A JP6084839B2 (ja) 2012-03-23 2012-12-21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8686A true CN103318686A (zh) 2013-09-25
CN103318686B CN10331868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18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068.XA Active CN103318686B (zh) 2012-03-23 2013-03-18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86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6213A (zh) * 2014-08-07 2016-03-02 株式会社吴羽 卷绕体收纳盒以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纳盒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344A (ja) * 1991-12-24 1993-07-20 Kureha Chem Ind Co Ltd シート分配ケース
CN1112504A (zh) * 1993-12-15 1995-11-29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包装盒
JPH0840433A (ja) * 1994-07-27 1996-02-13 Mitsubishi Chem Corp 包装用フィルム収納カートン
CN10102446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株式会社吴羽 保鲜膜装置
CN101254872A (zh) * 2007-02-27 2008-09-03 株式会社吴羽 带翼片的包装膜装置
CN101863329A (zh) * 2009-04-15 2010-10-20 株式会社吴羽 容器以及包装材料收纳体
CN101878158A (zh) * 2007-11-29 2010-11-03 株式会社吴羽 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以及包装容器
CN201619906U (zh) * 2010-03-10 2010-11-03 张馨予 保洁式食品保鲜膜切割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8344A (ja) * 1991-12-24 1993-07-20 Kureha Chem Ind Co Ltd シート分配ケース
CN1112504A (zh) * 1993-12-15 1995-11-29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包装盒
JPH0840433A (ja) * 1994-07-27 1996-02-13 Mitsubishi Chem Corp 包装用フィルム収納カートン
CN101024460A (zh) * 2006-02-21 2007-08-29 株式会社吴羽 保鲜膜装置
CN101254872A (zh) * 2007-02-27 2008-09-03 株式会社吴羽 带翼片的包装膜装置
CN101878158A (zh) * 2007-11-29 2010-11-03 株式会社吴羽 包装容器用的切断刃以及包装容器
CN101863329A (zh) * 2009-04-15 2010-10-20 株式会社吴羽 容器以及包装材料收纳体
CN201619906U (zh) * 2010-03-10 2010-11-03 张馨予 保洁式食品保鲜膜切割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6213A (zh) * 2014-08-07 2016-03-02 株式会社吴羽 卷绕体收纳盒以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纳盒
CN105366213B (zh) * 2014-08-07 2018-01-30 株式会社吴羽 卷绕体收纳盒以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纳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8686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2286B2 (en) Container lid arrangement
US7093816B2 (en) Sealed container filled with water for making ice and package comprising same
US10011414B2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a disposable flexible container
CO5021142A1 (es) Dispositivo de envase recerrable
US8459537B2 (en) Easy reclosing system for a container for dry foodstuffs and related container
WO2012095135A1 (de) (zigaretten-)packung mit verschlussetikett
CN103857594A (zh) 卷绕体收置箱和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箱
US11845592B2 (en) Method of making blank
CN103318686A (zh) 卷绕体收置盒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CA2463945A1 (en) Sterile collection bag
KR20200105735A (ko) 테이프 제거용 손가락 구멍이 있는 박스 및 테이핑 방법
US20130323357A1 (en) Containers for fermented soybeans (natto), fermented soybeans within said containe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8131794A1 (ko) 잉여 화장수를 모아주는 하부 보조 파우치가 구비된 일회용 마스크팩 파우치
CN202552552U (zh) 便当盒
CN103221319B (zh) 用于烟草行业产品的包装盒
EP2865608B1 (en)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dispensing opening
US20080137993A1 (en) Quick cropper bag
KR200488594Y1 (ko) 절취선이 구비된 포장봉지
CN203410798U (zh) 酒盒
CN202089438U (zh) 具有标签防水袋的光伏组件包装箱
CN215664904U (zh) 一种包装箱
IE20190145A1 (en) A book cov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8188136U (zh) 一种凝胶转移切割组件
KR102562913B1 (ko) 가변적 오버랩 구역을 구비하여 오브젝트와의 선택적 커버력을 제공하는 라벨 시스템
JP6170353B2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