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7553B -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7553B
CN103317553B CN201310200022.8A CN201310200022A CN103317553B CN 103317553 B CN103317553 B CN 103317553B CN 201310200022 A CN201310200022 A CN 201310200022A CN 103317553 B CN103317553 B CN 103317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lling device
new
main shaft
type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00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7553A (zh
Inventor
景加荣
徐水湧
宁远涛
任维松
刘瑞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quipment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quip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quipment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Satellite Equipment
Priority to CN2013102000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7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7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7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7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7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包括支架、滚动机构以及端盖,所述支架与端盖之间形成滚动腔室,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滚动腔室内;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主轴、外套筒、轴承部件、定位轴以及定位轴套,所述连接轴与定位轴分别设置于主轴的两端,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支架相嵌接,所述定位轴与端盖相嵌接;所述主轴外部设有外套筒,所述主轴与外套筒之间设有轴承部件;所述定位轴与端盖之间设有定位轴套。本发明解决了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在打孔过程中阻力大,从而造成打孔质量不高的问题,适用于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中打孔凸轮的工作中,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对中性好和安装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型材料的高效打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背景技术
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在国内外没有类似说明或报道,而卫星温控多层包覆是卫星的主要温控手段之一。它利用不同层数的薄型温控隔热材料,合理分配卫星在轨时的向阳面与背阳面的吸热和散热面积,结合主动温控措施实现卫星在轨温度控制。
滚动装置是用于薄型温控材料打孔装置的机构,该滚动装置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和安装方便。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包括支架、滚动机构以及端盖,所述支架与端盖之间形成滚动腔室,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滚动腔室内;
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主轴、外套筒、轴承部件、定位轴以及定位轴套,所述连接轴与定位轴分别设置于主轴的两端,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支架相嵌接,所述定位轴与端盖相嵌接;所述主轴外部设有外套筒,所述主轴与外套筒之间设有轴承部件;所述定位轴与端盖之间设有定位轴套。
所述轴承部件包括多个轴承以及用于连接轴承的内轴套和外轴套。
所述轴承为4个深沟球轴承,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两两设置于主轴的两端。
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与主轴之间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均采用2A12铝合金,并分别整体进行表面阳极化处理,形成5~1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层。
所述主轴外侧壁上设有径向突出的轴肩,所述轴肩与主轴外壁之间设有圆角。
所述主轴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1.6μm,所述轴肩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3.2μm,所述圆角为R0.1㎜。
所述主轴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外圆和内孔。
所述外圆和内孔的同轴度为0.002㎜。
所述连接轴采用钛合金;
所述支架与端盖均采用牌号为3Cr18Ni7Si2马氏体型不锈钢;
所述外套筒采用牌号为7A04超硬铝合金,并整体进行表面冷硬阳极化处理,形成45~5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层,处理后外套筒硬度为HRC45~50;
所述主轴采用30Cr3SiNiMoV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并经过2500~3000℃的淬火处理;
所述定位轴与定位轴套均采用牌号为1Cr18Ni9Ti含钛不锈钢。
所述冷硬阳极化处理具体为,在25%硫酸溶液中,温度在10℃的情况下,经过2.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
所述表面阳极化处理具体为,在20%硫酸溶液中,温度在30℃的情况下,经过1.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
一种滚动装置组件,包括多个上述新型滚动装置,所述多个新型滚动装置并列布置,相邻新型滚动装置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新型滚动装置为两个,两个新型滚动装置的中心距离为1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解决了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在打孔过程中阻力大,从而造成打孔质量不高的问题,适用于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中打孔凸轮的工作中,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阻力小、对中性好和安装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打孔凸轮的工作质量;
2、操作过程方便、可以省试验的时间和人力;
3、可大量节约材料打孔费用,经济效益可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滚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滚动装置主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滚动装置组件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连接轴,2为支架,3为外套筒,4为深沟球轴承,5为外轴套,6为内轴套,7为主轴,8为端盖,9为定位轴套,10为定位轴,11为滚动装置组件,12为打孔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包括支架、滚动机构以及端盖,所述支架与端盖之间形成滚动腔室,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滚动腔室内;
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主轴、外套筒、轴承部件、定位轴以及定位轴套,所述连接轴与定位轴分别设置于主轴的两端,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支架相嵌接,所述定位轴与端盖相嵌接;所述主轴外部设有外套筒,所述主轴与外套筒之间设有轴承部件;所述定位轴与端盖之间设有定位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部件包括多个轴承以及用于连接轴承的内轴套和外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4个深沟球轴承,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两两设置于主轴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与主轴之间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均采用2A12铝合金,并分别整体进行表面阳极化处理,形成5~1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外侧壁上设有径向突出的轴肩,所述轴肩与主轴外壁之间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1.6μm,所述轴肩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3.2μm,所述圆角为R0.1㎜。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上还设有同轴设置的外圆和内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圆和内孔的同轴度为0.002㎜。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采用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端盖均采用牌号为3Cr18Ni7Si2马氏体型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采用牌号为7A04超硬铝合金,并整体进行表面冷硬阳极化处理,形成45~5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层,处理后外套筒硬度为HRC45~50;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采用30Cr3SiNiMoV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并经过2500~3000℃的淬火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轴与定位轴套均采用牌号为1Cr18Ni9Ti含钛不锈钢。
具体为,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轴1材料是钛合金(TC9/GB/T2965-1996),该材料是一种较高的高温强度热强钛合金,热稳定性好,具有比强度高、抗疲劳性好、重量轻、高温性能好及成型工艺好。截面尺寸:φ3.5㎜,长15㎜。
所述支架2选用抗腐蚀性高、变形小的牌号为3Cr18Ni7Si2马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加工制作后零件尺寸的稳定性很好。支架2上用于嵌接连接轴1的孔,其直径相对误差小于0.005㎜,保证连接轴1胶接后的同轴度精度不下降。
所述外套筒3是关键零件,选用稳定性好的牌号为7A04超硬铝合金,7A04超硬铝合金的气密性好、重量轻、可加工性都好,在机械加工完毕后,整体进行表面冷硬阳极化处理。冷硬处理是在25%硫酸溶液中,温度在10℃的情况下,经过2.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后。通过冷硬阳极化后,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耐腐蚀氧化膜,氧化膜层为:45~50微米的三氧化二铝(AL2O3)硬质层,用小刀子刻划也不会产生划伤。同时经过冷硬阳极化处理后表面的光洁度也提高一级(5微米),其硬度达到HRC45~50。
所述深沟球轴承4为深沟球轴承60000型,型号是(637/5),共有四个,两两分布于主轴的两端,这样能减少了外套筒3和主轴7的相对摩擦,深沟球轴承4支撑连接外套筒3的两端,实现了外套筒3的转动并提高了该机构的刚度,深沟球轴承4与外套筒3连接采用过盈配合,轴圈的内孔为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偏差值为零;深沟球轴承4与主轴7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主轴7的外圆为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偏差值为零;主轴7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1.6μm,轴肩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3.2μm。深沟球轴承4尺寸为φ5×φ8×2,能够保证转动系统转动轻松灵活。
所述外轴套5材料是2A12铝合金,2A12铝合金整体进行表面阳极化处理。处理是在20%硫酸溶液中,温度在30℃的情况下,经过1.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通过阳极化后,使零件表面生成一层防腐蚀的氧化膜,氧化膜层为:5~10微米的三氧化二铝(AL2O3)氧化膜,可以防止在空气中腐蚀。
所述内轴套6与外轴套5材料和性能是一样的。
所述主轴7材料是30Cr3SiNiMoVA(QJ500A-1998),该材料是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回火温度在2500~3000后,经淬火处理后具有很好的韧性和稳定性,其强度和刚度也很高。
所述端盖8与支架2材料和性能是一样的。
所述定位轴套9选用抗腐蚀性高的牌号为1Cr18Ni9Ti含钛不锈钢进行加工制作,1Cr18Ni9Ti含钛不锈钢的耐磨性能都非常好确保安装的精度。
如图2所示,所述主轴7在结构上有一个φ6.2㎜、宽度为0.3㎜的轴肩,所述轴肩与主轴外壁之间的夹角为R0.1㎜的圆角,优选地,轴肩表面粗糙度要求优于0.8μm,防止应力集中。
同时,在加工中保证主轴7的外圆(φ5㎜)和内孔(φ3.5㎜)同轴度在0.002㎜,这样能够保证转动系统转动轻松灵活。
所述定位轴10与定位轴套9材料和性能是一样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滚动装置组件,包括多个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滚动装置,所述多个新型滚动装置并列布置,相邻新型滚动装置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新型滚动装置为两个,两个新型滚动装置的中心距离为10.5㎜。
具体为,
所述滚动装置组件11包括两个新型滚动装置,滚动装置组件安装完毕后,外套筒3的外圆要高于支架2平面,高度尺寸是0.5㎜。两个新型滚动装置的中心距是10.5㎜,新型滚动装置外套筒3的外园直径是10㎜。
本实施例提供的滚动装置组件11,适用于薄型温控材料打孔机中打孔凸轮的工作中,当打孔凸轮12在滚动装置组件11上滚动时,打孔凸轮12就能很轻松的运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9)

1.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滚动机构以及端盖,所述支架与端盖之间形成滚动腔室,所述滚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滚动腔室内;
所述滚动机构包括:连接轴、主轴、外套筒、轴承部件、定位轴以及定位轴套,所述连接轴与定位轴分别设置于主轴的两端,其中,所述连接轴与支架相嵌接,所述定位轴与端盖相嵌接;所述主轴外部设有外套筒,所述主轴与外套筒之间设有轴承部件;所述定位轴与端盖之间设有定位轴套;
所述轴承部件包括多个轴承以及用于连接轴承的内轴套和外轴套;所述轴承分别与外套筒和主轴过盈配合;
所述外套筒选用牌号为7A04超硬铝合金,在机械加工完毕后,整体进行表面冷硬阳极化处理;所述冷硬阳极化处理为:在25%硫酸溶液中,温度在10℃的情况下,经过2.5小时通电阳极化处理,使外套筒表面生成一层耐腐蚀氧化膜,氧化膜层为:45~50微米的三氧化二铝硬质层;经过冷硬阳极化处理后的外套筒表面的光洁度也提高5微米,硬度达到HRC4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4个深沟球轴承,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两两设置于主轴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4个深沟球轴承与主轴之间采用m6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套与外轴套均采用2A12铝合金,并分别整体进行表面阳极化处理,形成5~10微米厚度的氧化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外侧壁上设有径向突出的轴肩,所述轴肩与主轴外壁之间设有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1.6μm,所述轴肩表面粗糙度小于等于3.2μm,所述圆角为R0.1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采用钛合金;
所述支架与端盖均采用牌号为3Cr18Ni7Si2马氏体型不锈钢;
所述主轴采用30Cr3SiNiMoV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并经过2500~3000℃的淬火处理;
所述定位轴与定位轴套均采用牌号为lCr18Ni9Ti含钛不锈钢。
8.一种滚动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滚动装置,所述多个新型滚动装置并列布置,相邻新型滚动装置之间设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动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滚动装置为两个,两个新型滚动装置的中心距离为10.5mm。
CN201310200022.8A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Active CN103317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0022.8A CN103317553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0022.8A CN103317553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7553A CN103317553A (zh) 2013-09-25
CN103317553B true CN103317553B (zh) 2017-05-03

Family

ID=49186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0022.8A Active CN103317553B (zh) 2013-05-24 2013-05-24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7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4520A (zh) * 2014-10-31 2015-02-25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轻型上下可移动的调节装置
CN104500558B (zh) * 2014-11-27 2017-12-22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转动移动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012A (en) * 1979-09-07 1981-04-15 Garnett D M Conveyor rollers
CN2381620Y (zh) * 1999-08-14 2000-06-07 株洲冶炼厂 一种带状输送传动用辊筒
CN202040201U (zh) * 2011-03-24 2011-11-16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吊篮的滚轮
CN102501128A (zh) * 2011-11-08 2012-06-20 大连机床(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卧式车床的托辊机构
CN202877647U (zh) * 2012-10-19 2013-04-17 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 工件移动承拖滚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012A (en) * 1979-09-07 1981-04-15 Garnett D M Conveyor rollers
CN2381620Y (zh) * 1999-08-14 2000-06-07 株洲冶炼厂 一种带状输送传动用辊筒
CN202040201U (zh) * 2011-03-24 2011-11-16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吊篮的滚轮
CN102501128A (zh) * 2011-11-08 2012-06-20 大连机床(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卧式车床的托辊机构
CN202877647U (zh) * 2012-10-19 2013-04-17 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 工件移动承拖滚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7553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7553B (zh) 一种新型滚动装置及其滚动装置组件
CN103537874A (zh) 一种接盘加工方法
CN103273103B (zh)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镍基管板深孔加工方法
CN209887572U (zh) 一种手持式空心环形部件内外圆基准划线工具
CN103794351B (zh) 一种不充磁圆柱/环类磁钢的径向磁化方向标识装置
CN105834698B (zh) 一种采用可旋转磁盘装夹的固溶钢铰链铣削加工方法
CN203665372U (zh) 管板与管子的装配定位工装
CN209970186U (zh) 一种套类工件加工用密珠心轴
CN201711571U (zh) 垂直扩孔定位导向工装
CN104500558B (zh) 转动移动机构
CN102513579B (zh) 发动机机体油泵孔内孔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CN208117354U (zh) 一种高精度工件定位装置
CN101549408B (zh) 锐角角材上距棱边有尺寸公差的孔的加工方法
CN220227436U (zh) 一种模板快速定位环
CN201132270Y (zh) 用于钢结构件大跨度同轴轴承孔金加工的定位工装
CN211489780U (zh) 一种立柱支撑顶盖工件钻孔通用工装
CN203374655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保持架
CN210848479U (zh) 一种大齿轮细孔递续钻模
CN203650238U (zh) 一种磨削薄壁套工装
CN108115334A (zh) 具有回转式的焊接装置
CN211052631U (zh) 一种方钢打孔模具
CN208686799U (zh) 一种双排中间定位深沟球轴承
CN202780705U (zh) 一种部件加工的寻边定位模块
CN102000963A (zh) 一种c型框上下端面定位孔及成像孔的加工方法
CN207059439U (zh) 一种移动式可调长度的印刷胶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ng Jiarong

Inventor after: Li Min

Inventor after: Xu Shuiyong

Inventor after: Ning Yuantao

Inventor after: Ren Weisong

Inventor after: Liu Ruifang

Inventor before: Jing Jiarong

Inventor before: Xu Shuiyong

Inventor before: Ning Yuantao

Inventor before: Ren Weisong

Inventor before: Liu Ruif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