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534B -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534B
CN103312534B CN201310081151.XA CN201310081151A CN103312534B CN 103312534 B CN103312534 B CN 103312534B CN 201310081151 A CN201310081151 A CN 201310081151A CN 103312534 B CN103312534 B CN 103312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equipm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groups
profil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11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534A (zh
Inventor
郑富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12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Wi‑Fi直连通信系统和方法用于在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重新生成电子设备组,在所获得的简档的信息中确定操作模式。当操作模式是组所有者模式时,将电子设备设置为自动组所有者。检索在简档信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设备,并将检索到的设备邀请到组。当完成邀请时,完成组重新生成。

Description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Wi-Fi直连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重新生成喜好P2P设备组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通过符合IEEE802.11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无线交换数据的技术的直连(direct)通信系统(如从WI-FI联盟中商业可用的WI-FI设备)中,用户可以根据特定应用生成并与对等(P2P)设备共享文件。
在用户易于使用P2P组的情况下,之后再次需要与同一组的连接。为此,用户必须发现连接作为P2P组的一部分的设备,然后逐一选择设备。
因此,每次甚至在用户使用设备列表重新生成相关组时,用户必须逐一选择设备,因此,存在不便于用户重新建立连接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要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来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提供附加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将用户频繁使用的Wi-Fi P2P组列表、操作模式、P2P组证书、接入点证书、连接应用等进行归档并进行管理,来容易地重新生成喜好P2P设备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重新生成电子设备组的方法包括:在所获得的简档的信息中确定操作模式,当操作模式是组所有者模式时,将所述电子设备设置给自动组所有者,检索简档信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设备,邀请检索到的设备,并在完成邀请时,完成组重新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生成电子设备组的方法包括:接收组名称和要连接的应用,并更新所述组的简档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重新生成组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其中所述程序确定所获得的简档的信息中的操作模式,当操作模式是组所有者模式时,将所述电子设备设置给自动组所有者,检索简档信息中包括的至少一个设备,邀请检索到的设备,并在完成邀请时,完成组重新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生成电子设备组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程序被配置为由处理器执行,其中所述程序接收组名称和要连接的应用,并更新所述组的简档信息。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优点和显著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中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一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二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三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四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五视图;
图6是示出了诸如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之类的设备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的第一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的第二流程图;以及
图9A和9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的第三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数字将被理解为指代类似的部分、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了参照附图的以下描述以有助于全面了解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有助于理解,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做出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省略了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应当理解,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著录含义,而是仅由发明人用以实现对本发明的清楚和一致的理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仅作为示例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来提供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然而,本发明可以具体化为许多不同形式,不应被理解为限于这里所提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此外,考虑了本发明的功能而限定的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可以取决于用户和操作者的意图和实践而不同的实现。因此,应当基于说明书的公开来理解术语。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变化的多个实施例中使用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
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此外,尽管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附图不必按比例缩放,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可以放大或省略特定特征。
在这里所提出的术语中,终端指能够处理发送到任一外部实体或从任一外部实体接收的数据的任何种类的设备。终端可以在分配或映射了所存储的数据和各种可执行功能的屏幕上显示图标或菜单。终端可以报考计算机、笔记本、平板PC、移动设备等。
在这里所提出的术语中,屏幕指显示器或向用户可视地显示信息并可选地能够使用笔、用户的手指或从用户向输出设备传递用户选择的其它技术从用户接收并电子处理触感输入的其它输出设备。
简言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重新生成喜好P2P设备组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对频繁使用的Wi-FiP2P组列表、操作模式、P2P组证书、接入点证书、相关应用等进行归档并管理而易于重新生成喜好P2P设备组的方法和装置。
Wi-Fi对等(P2P)或Wi-Fi直连技术是使用现有Wi-Fi接口而无需使用作为Wi-Fi设备之间的现有基础结构网络的媒介的接入点来提供直连连接的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大多数Wi-Fi技术仅致力于使用经由接入点的因特网连接,并且对现有技术中的Wi-Fi设备之间的直连通信的支持相对较差。来自蓝牙特别兴趣组公司的商业可用作蓝牙技术的2.4GHz频带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该支持,但是期望Wi-Fi直连技术支持考虑到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的蓝牙无法覆盖的部分。
在现有技术的Wi-Fi技术中存在作为支持直连连接的一种方法的自组织模式,但是自组织模式由于安全性薄弱、功耗问题、11Mbps的吞吐量限制等许多缺点而无法广泛使用。
基于Wi-Fi P2P的系统通过支持WPA2的补偿模式来补偿安全性薄弱,并使用Wi-Fi简单配置(WSC)来支持Wi-Fi设备之间的更简单连接。
此外,Wi-Fi P2P技术支持基于高达IEEE802.11n的IEEE802.11标准的设备,相比于自组织模式显著提高了吞吐量,并且另外包括改进的功耗算法。
具体地,不同于使用蓝牙技术,Wi-Fi直连技术具有支持1:N模式的优点,除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之外还支持两个或更多个设备之前的通信。
本发明涉及在支持Wi-Fi直连技术的设备中将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相连的1:N P2P组归档为喜好组并进行管理的技术。
以下描述结合本发明使用的Wi-Fi直连(Wi-Fi P2P)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1:N模式的情况的第一视图。
参照图1,在使用Wi-Fi P2P通信系统彼此连接Wi-Fi设备时生成的组被称为P2P组。假设1:1连接,一个设备110作为组所有者进行操作,其余对等或对方设备120、122、124和126作为客户端或设备操作。
此时,组所有者110按照与现有技术中的无线LAN网络的接入点类似的方式执行功能,客户端120、122、124和126用作无线LAN网络的站点,以执行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Wi-Fi系统类似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每个P2P组中,不像现有技术的传统Wi-Fi系统一样,提前将设备确定为客户端,而是在Wi-Fi P2P连接过程中,经由组所有者协商协议将设备动态确定为客户端。
具体地,使用Wi-Fi直连技术的P2P组可以提供1:N连接以及如图1所示的1:1连接,依据组所有者的能力来确定可接受客户端的数量。1:N连接是1:N直连技术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P2P技术区别开的重要优点。
现在,在以下描述根据本发明示教的Wi-Fi直连发现技术。
按照与现有技术中的Wi-Fi设备相类似的方式(可以使用扫描过程,如探测请求/探测响应消息交换过程),为了访问接入点,以经由Wi-Fi P2P设备之间的连接生成P2P组,在本发明中首先执行用于检测对等设备的存在的过程。如在扫描过程中,根据本发明的基本P2P发现过程还使用探测请求和探测响应消息的交换。
现在,在以下描述Wi-Fi直连设备之间的连接过程。
首先,在经由上述P2P发现过程确定期望对等设备的存在时,Wi-Fi P2P设备首先执行与期望连接的对等设备的提供发现交换过程。提供发现交换过程是Wi-Fi P2P标准中规定的重要特性之一。
Wi-Fi P2P设备经由提供发现请求消息向期望连接的对等设备发送期望类型的WSC配置方法,接收到该消息的对等设备经由用户界面上的弹窗、输入菜单等,请求用户触发、输入或选择。
弹窗包括诸如具有请求的提供发现的设备的设备名称,使得所请求的对等设备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连接并激活WSC。
具体地,用于提供发现交换的WSC配置方法包括推送按钮配置(PBC)方法、来自显示方法的个人标识号(PIN)和来自键区方法的PIN中的至少一个。在接受连接的情况下,经由来自显示方法的PIN请求的对等设备显示WSC PIN窗或消息以请求用户执行触发事件。经由来自键区方法的PIN请求的对等设备显示允许用户输入PIN的窗口或消息,从而请求用户执行触发事件。
之后,当提供发现交换过程结束时,在Wi-Fi直连设备之间执行组所有者协商过程。
如上所述,尽管在Wi-Fi直连设备之间的连接中本发明不需要接入点,但是动态执行用于确定将用作接入点的设备的过程。
通过交换进行协商请求/响应和确认消息来完成组所有者协商过程。此时,两个设备比较由各个设备所指派的组所有者意向值,指派了较大值的设备执行组所有者的角色。此外,在连接之后生成的P2P组属性、操作信道、收听时间等经由该过程确定。意向值表示组所有者的度。
现在,在以下描述提供过程。当组所有者协商过程结束时,组所有者设备作为WSC登记者操作,客户端设备作为WSC录入者操作,使得执行用于设备彼此交换证书的提供过程。
当该过程结束时,允许两个设备形成P2P组的组形成过程结束。当组形成过程结束时,组所有者移动到实际操作信道以开始在作为组所有者的角色中操作,组客户端使用经由提供过程确定的证书来访问组所有者,使得最终形成两个Wi-Fi P2P设备之间的连接。
现在,在以下描述永久组。在上述组所有者协商过程期间,两个设备确定是形成永久组还是形成临时组。
在这方面,在确定永久组的情况下,两个P2P设备自动存储证书(认证类型、加密类型、网络密钥、SSID)并在永久组中存储它们的确定的角色。
也就是说,从下一连接起,针对用户的连接请求,存储了证书的设备省略诸如提供发现交换、组所有者协商、提供等的过程,并立即生成组以提高连接速度。
具体地,当在发现过程(提供发现交换)期间发现的设备中的期望连接设备是先前指派为永久组成员的设备时,组所有者设备不执行上述连接过程,而是立即通过包括前一组的属性的邀请请求/响应消息交换来生成组,客户端经由立即存储的证书访问所生成的组,从而可以提高连接速度。
现在,在以下描述邀请过程。在特定P2P设备已经属于特定P2P组的同时需要与不同P2P设备的通信的情况下,可以断开与现有P2P组的连接,并且可以生成与期望连接P2P设备的新P2P组。
然而,对于与现有P2P组的连接必须有效的情况,Wi-Fi直连通信标准规定将P2P设备新连接到现有组的功能。
也就是说,已经属于P2P组的设备经由发现过程检索期望连接的P2P设备,并经由包括当前组ID和属性信息的邀请请求消息来邀请期望连接的P2P设备。
被邀请的P2P设备发送邀请响应消息。当P2P组设备接受邀请响应消息时,期望连接的P2P设备与被邀请组的组所有者连接。此时,可以不考虑组所有者和相关组的组客户端来发送邀请请求消息。
现在,在以下描述1:N模式的Wi-Fi P2P组。Wi-Fi直连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其它短距离P2P技术的明显特征之一在于,Wi-Fi直连技术可以在组所有者周围生成1:N模式的组。
也就是说,N+1个P2P设备可以共享一个网络彼此通信。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二视图。
参照图2,在P2P组所有者210和P2P客户端220、222、224存在且P2P组所有者210是用户的情况下,P2P组所有者210向诸如TV和/或音频设备之类的P2P客户端220、222、224发送用户内容以再现发送的内容。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三视图。
参照图3,P2P组所有者310和P2P客户端320、322、324和326和接入点330存在,且P2P组所有者310连接到诸如打印机、PC、电子字典之类在办公室可用的设备320、322、324和326,并使用这种设备320、322、324和326。在图3中,用户的设备310可以执行用作P2P组的组所有者并使用Wi-Fi接口与接入点330连接的同时操作。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四视图。
参照图4,P2P组所有者410和P2P客户端420、422存在,且可以使用拍摄或诸如相机、摄像机等图像捕获设备来生成P2P组,这种P2P客户端420、422由组所有者410使用。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1:N模式情况的第五视图。
参照图5,P2P组所有者510和P2P客户端520、522、524、526存在,且用户设备520用作客户端而不是组所有者,并参与特定应用组以生成组。
上述图1-5仅示出了一小部分可用1:N组的示例,可以依据用户应用与具有特定功能(如,打印机或音频设备)的客户端相接口的目的来实现与各种P2P设备的组生成。
具体地,Wi-Fi直连通信系统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已知电子设备,(如,TV、监视器、音频、冰箱、打印机、台式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以及移动设备(如,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平板PC等)。
根据本发明,当期望重新使用当前连接的P2P组时,用户可以指派任意名称作为喜好P2P设备组的名称。可选地,当期望仅再用当前连接的P2P组的一部分时,用户可以仅选择相关设备,并将该设备指派为具有任意名称的喜好P2P设备组。
当指派了喜好P2P设备组时,用户的设备对设备列表进行归档并存储为简档信息,具有被指派为喜好P2P组的设备、用户设备的当前操作模式和当前组的证书信息。
具体地,在用户期望在特定应用开始时甚至无需用户的任意选择便可自动生成被指派为喜好P2P设备组的P2P组的情况下,可以连接期望匹配应用。
因此,本发明在指派的特定应用重新开始时可以自动地重新生成相匹配的喜好P2P设备组。
根据本发明,尽管每次使用相同的应用和相同的P2P组,但是用户不需要检索频繁使用的P2P组的相同P2P设备,并且不需要逐一地与P2P组中的P2P设备连接,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便利。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设备框图。
参照图6,电子设备600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便携式终端、移动电话、移动平板、媒体播放器、平板计算机、手持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此外,电子设备600可以是任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组合了这些设备的两个或更多个功能的设备。
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10、处理器单元620、第一无线通信子系统630、第二无线通信子系统631、外部端口660、音频子系统650、扬声器651、麦克风652、输入/输出(I/O)子系统670、触摸屏680和不同的输入/控制单元690。可以使用多个存储器610和外部端口660。
处理器单元620可以包括存储器接口62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2和外围接口623。仅出于示例性目的,整个处理器单元620在此被称为处理器。存储器接口62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22和/或外围接口623可以是独立元件,或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中集成。
处理器622执行各种软件程序,以执行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并执行针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过程和控制。此外,除了这些一般功能之外,处理器62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10中的特定软件模块(指令集),以执行与每个特定软件模块相对应的各种特定功能。也就是说,处理器622与在存储器610中存储的软件模块协作来执行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处理器6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或编解码器。可以独立地配置数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或编解码器。此外,可以使用执行不同功能的多个处理器来配置处理器622。
外围接口623将电子设备600的I/O子系统670和各种外围设备与处理器621和存储器610连接(经由存储器接口621)。
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组件和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或数据流线路或通信路径来耦接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元件。
外部端口660可以将电子设备600与不同的电子设备直接连接,或者可以用于经由网络(例如,因特网、内联网、无线LAN等)将电子设备600与不同的电子设备间接连接。例如,外部端口660可以实现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或符合针对诸如从苹果公司商业可用的火线端口之类的串行总线接口的IEEE1394接口标准的端口,但不限于此。
运动传感器691和第一光传感器692可以与外围接口623耦接以使能各种功能。例如,运动传感器691和光传感器692可以与外围接口623耦接,以实现电子设备600的运动检测和来自电子设备600外部的光的检测。此外,诸如位置测量系统之类的其它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人体传感器等可以与外围接口623连接以执行相关功能。
摄像机子系统693可以与第二光传感器694耦接以执行摄像机功能,如拍摄、图像捕获和视频片段记录。
第一光传感器692和第二光传感器694可以是电荷耦合设备(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设备。
电子设备600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子系统630、631来执行通信功能。无线通信子系统630、631可以报考射频(RF)接收机和收发机和/或光(例如,红外)接收机和收发机。可以依据与电子设备600通信的通信网络来对第一通信子系统630和第二通信子系统631进行分类。
例如,通信网络可以包括被设计用于经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增强数据GSM环境(EDGE)网络、码分多址(CDMA)网络、W-码分多址(W-CDMA)网络、长期演进(LTE)网络、正交频分码分多址(OFDMA)网络、无线高保真(Wi-Fi)网络、WiMAX网络和/或蓝牙网络等操作的通信子系统。
然而,由于本发明至少使用经由Wi-Fi直连网络的Wi-Fi直连通信,第一无线通信子系统630和第二无线通信子系统631之一可以是Wi-Fi直连通信子系统。
第一无线通信子系统630和第二无线通信子系统631可以合并以形成一个无线通信子系统。
音频子系统650可以与扬声器651和麦克风652耦接,以提供语音识别、语音复制、数字记录、音频流的输入和输出的功能,如电话功能。
也就是说,音频子系统650经由扬声器651和麦克风652使用音频与用户通信。音频子系统650经由处理器单元620的外设接口623接收数据流,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流转换为电流,如一个或多个电流或信号。转换后的电流(电信号)传递到扬声器651。扬声器651将电流转换为可由人类听到的声波,并输出声波。麦克风652将从人类或其它声源传递的声波转换为电流。音频子系统650接收从麦克风652转换的电流。音频子系统650将接收到的电流转换为音频数据流,并向外设接口623发送转换后的音频数据流。音频子系统650可以包括可附接和可拆卸耳机、头挂受话器或头戴式耳机。
I/O子系统670可以包括触摸屏控制器671和/或不同的输入控制器672。触摸屏控制器671可以与触摸屏680耦接。
触摸屏680和触摸屏控制器671可以使用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接触点的任意多点触摸检测技术(包括其它邻近度传感器布置或其它元件以及电感、电阻、红外和表面声波技术,但不限于此)来检测与触摸屏680的接触和移动或停止。
不同的输入控制器672可以与不同的输入/控制单元690耦合。不同的输入/控制单元69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钮,如控制音量的上/下按钮。此外,按钮可以是推送按钮或摇杆按钮、摇杆开关、拇指轮、拨号盘、杆、和/或诸如手写笔之类的指向设备。
触摸屏680提供了电子设备600与用户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即,触摸屏680传递对电子设备600的用户触摸输入。此外,触摸屏680用作向用户显示电子设备600的输出的媒介。
也就是说,触摸屏680向用户显示可视输出。该可视输出以文本、图形、视频和这种可视输出的组合形式出现。
各种显示器可以用作触摸屏680。例如,触摸屏680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发光聚合体显示器(LP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或柔性LED(FLED)。
存储器610可以与存储器接口621耦接。存储器6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接入存储器,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光存储设备和/或闪存(例如,NAND,NOR)。
存储器610存储数据和信息,如简档信息以及包括软件元件的软件、该软件可以是应用或其它形式的软件。软件元件包括操作系统模块611、通信模块612、图形模块613、用户接口模块614、CODEC模块615、摄像机模块616和一个或多个应用模块617等。应用模块617包括用于控制由本发明实现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的Wi-Fi应用。此外,由于作为软件元件的每个模块611-617可以根据指令集表示,模块611-617也可以表示为指令集。模块还可以表示为程序。根据本发明,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各种方法的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存储在存储器610中。
操作系统软件611(例如,内置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Darwin、RTXC、UNIX、OSX或VxWorks)包括用于控制一般系统操作的各种软件元件。例如,一般系统操作的这种控制可以包括存储器管理和控制,存储硬件(设备)控制和管理,功率控制和管理等。该操作系统软件611执行用于平滑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元件(模块)之间的通信的功能。
通信模块612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子系统630、631或外部端口660来实现与其它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和/或便携式终端)的通信。
图形模块613包括用于在触摸屏680上提供并显示图形的各种软件元件。图形可以包括文本、网页、图标、数字图像、视频、动画等。
用户接口模块614包括与用户接口相关的各种软件元件。用户接口模块614包括关于如何改变用户接口状态或在何种条件下执行用户接口状态的改变的内容等。
CODEC模块615可以包括与视频文件的编码和解码相关的软件元件。CODEC模块可以包括MPEG模块和/或视频流模块,如H204模块。此外,CODEC模块615可以包括用于已知音频格式(如,AAA、自适应多速率(AMR)、WINDOWS媒体音频(WMA)等)的各种音频文件的CODEC模块。
摄像机模块616包括用于使能摄像机相关处理和功能的摄像机相关软件元件。应用模块617包括浏览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词处理、键盘仿真、地址簿、触摸列表、窗口小部件、数字版权管理(DRM)、语音识别、语音复制、位置确定功能、基于位置的服务等。
存储器610可以包括除上述模块之外的附加模块(指令)。可选地,当不需要时存储器610可以不使用一些模块(指令)。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或以下提及的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可以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流或数据处理器和/或一个或多个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的硬件和/或软件和/或这种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执行。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的第一流程图。
参照图7,Wi-Fi直连通信电子设备的用户属于1:N模式P2P组,并使用该组,然后为了重新使用目的而指派喜好P2P组。
首先,在步骤705中,当开始指派P2P组时,用户可以从当前形成的P2P组的设备列表中选择期望设备。然而,如果没有选择设备,则该方法循环回步骤705,直至选择了设备。
之后,在步骤710,用户使用用户喜好的熟悉名称来指派当前喜好P2P组的名称。然而,如果没有指派名称,则该方法循环回步骤710,直至指派了名称。当期望在特定应用开始时自动重新生成当前指派的喜好P2P组时,用户可以在步骤715选择性地指派特定应用。然而,如果没有指派应用,则该方法循环回步骤715,直至指派了应用。因此,当之后开始指派的应用时,电子设备600自动重新生成喜好P2P组。
在在步骤705-715指派了喜好P2P组,用户指派了名称,并且指派了应用的情况下,电子设备600重新定义属性,使得在之后易于重新生成属于当前指派的喜好P2P组的设备列表,并执行重新定义的喜好P2P组的更新作为后台操作。此外,当更新喜好P2P组时,在步骤720,电子设备600存储用户输入的设备列表,电子设备的设备操作模式和对等设备的操作模式,并且结束图7中的方法。电子设备600的操作模式指示电子设备600是否起到组所有者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储关于从P2P组中检索到的设备的简档信息,即,相关设备的设备列表和操作模式,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P2P组的证书,接入点证书、P2P组名称和该名称的简档号。
在接入点的连接信息必须包括在喜好P2P组的情况下,电子设备600存储接入点的接入证书(SSID、安全性信息)并存储当前喜好P2P组的证书(组ID,安全性信息)。此外,电子设备600存储与喜好P2P组连接的应用信息,并指派简档号,使得所存储的信息与用户输入的熟悉名称相匹配。
本发明的以上关于图7描述的方法可以被提供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或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规程的第二流程图。
参照图8,示出了后台更新过程,该过程在执行图7的方法的同时执行。当在步骤805开始喜好P2P组的后台更新过程时,在步骤810中确定当前使用的P2P组中的电子设备600的操作模式。然而,如果在步骤810中没有找到操作模式,则该方法进行到步骤815。如上所述,由于在组所有者附近配置Wi-Fi P2P组,不可或缺地需要P2P组所有者的存在。
参照步骤810,在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是如在步骤810中确定的组所有者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820确定当前生成的组是否是永久组。然而,如果发现没有永久组,则该方法进行到步骤835。参照步骤820,在当前生成的组是永久组时,在步骤830中完成喜好P2P组的后台更新过程,并结束图8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储关于从P2P组中检索到的设备的简档信息,即,相关设备的设备列表和操作模式、电子设备600的操作模式、P2P组的证书、接入点证书、P2P组名称和该名称的简档号。所生成的永久组是P2P组之一,所生成的永久组不是临时的。
如上所述,在当前生成的组被指派为永久组时,相关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存储当前P2P组的证书和操作模式来省略之后的提供发现交换、组所有者协商交换和供应过程,使得可以缩短连接过程。本发明意在通过允许基于Wi-Fi直连通信标准的永久组属性来重新生成喜好P2P组,以最大化本发明的可用性。
参照步骤820,在步骤820确定P2P组不是永久组的情况下,在步骤835执行将组的属性改变为永久组的属性的过程,并且该方法前进至步骤830。针对该过程,执行组所有者协商交换和供应过程以与所选设备列表中的所有设备逐一建立永久组的关系。
本发明可以通过最大化当前组属性的使用,无需重连而快速将组的属性改变为永久组的属性,并且可以再次执行包括组所有者协商交换的连接过程,但是包括组所有者协商交换的连接过程的这种重复在存在许多设备时花费大量时间。可以使用各种应用方法来执行以上过程。在当前已经选择了的喜好P2P组具有永久组的属性时,所有所选设备存储当前组的证书、组所有者设备信息等,以再次更新永久组。之后,在步骤830中完成P2P组后台更新过程。
参照步骤810,在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不是步骤810中的组所有者模式,而是在步骤815中组所有者已经存在,则执行步骤820中用于确定所生成的组是否是永久组的过程和后续过程。
然而在步骤815,当组所有者不存在时,在步骤825中执行自动组所有者生成过程,并且方法前进到步骤835。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825中执行用于将电子设备600设置为自动组所有者并将该组指派为永久组,以将该组的属性改变为永久组的属性的过程。在步骤825或步骤835中执行设置电子设备600为自动组所有者的过程。
在步骤825之后,经由邀请处理,使用所选设备重新生成永久组,并在步骤835更新永久组。此时可以执行上述证书存储过程。
本发明的以上关于图8描述的方法可以提供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或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
图9A和9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操作过程的第三流程图。
参照图9A和9B,示出了用于重新生成喜好P2P组简档的过程。
用户可以从喜好P2P组列表中选择特定熟悉名称集合作为喜好P2P组,或者在所链接的应用存在时,可以通过在步骤910中执行相关应用来开始喜好P2P组。
之后,电子设备600发现与喜好P2P组的所存储的简档列表上的熟悉名称相匹配的简档号,并在步骤915中获得与所找到的简档相对应的所存储的简档信息。然后方法进行到步骤917。
在步骤917中确定接入点信息在所存储的设备列表上存在的情况下,在步骤919中经由所存储的接入点的证书来扫描和连接相关接入点,并且方法进行到步骤920。然而在步骤917中,如果接入点不存在,则方法直接进行到步骤920。当不执行扫描和连接过程时,可以例如通过输出消息向用户通知这种不执行。
当在步骤920中确定电子设备600是组所有者时,在步骤930中,所存储的P2P组将电子设备600设置为自动组所有者。否则,如果电子设备600不是组所有者,则该方法前进至图9B中的步骤925。
在步骤930之后,在步骤945中经由后台P2P发现过程检索所存储的设备列表。当在步骤960中发现相匹配的P2P设备时,在步骤970中向所发现的设备发送邀请消息,以生成永久组。然而,在步骤960中,如果没有发现匹配P2P设备,则方法前进至图9B中的步骤965。在步骤970之后,在步骤980中检查后台P2P发现过程,是否完成该过程。如果还未完成该过程,则方法前进至图9B中的步骤965;否则,方法前进至步骤985,其中完成喜好P2P组重新生成,并结束该方法。
回到步骤960,当在步骤960中重新生成喜好P2P组的同时不执行所存储的设备列表的检索和连接时,在步骤945经由后台P2P发现过程连续执行所存储的设备列表的检索和连接过程,直至图9B的步骤965中达到超时。
当在步骤965中达到超时状态时,在步骤975例如通过输出消息向用户通知这种信息和关于当前没有连接设备的状态。
回到步骤920,当在步骤920中确定电子设备不是组所有者时,首先在步骤925中执行后台P2P发现过程,并在步骤935中检查相匹配的P2P组所有者设备,使得检索到组所有者。如果当在步骤940中达到超时间索引点在步骤935中没有匹配的P2P组所有者设备,方法进行到步骤955。然而,如果在步骤940中没有达到超时,则方法循环回步骤925。
在步骤935中,当检索到组时,使用所存储的P2P组证书信息触发永久组的生成,以在步骤950中邀请其它设备。之后,针对组中的其它设备执行步骤945中的喜好P2P组后台更新过程和后续的步骤。
参照步骤940,当在步骤940中没有检索而达到超时,则在步骤955中结束喜好P2P组后台更新过程,并在步骤975中通过输出消息向用户通知信息和当前没有连接设备的状态,并结束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点:通过无需每次逐一重连使用相同应用的喜好P2P组的设备而简单地选择喜好P2P组的设备或开始连接应用,允许用户简单地恢复喜好P2P设备组。
本发明的以上关于图9A和9B描述的方法可以提供为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或电子设备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P2P组的生成速度,可以最大化Wi-Fi直连设备的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P2P技术,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可以配置1:N模式的Wi-Fi直连通信系统的优点。
可以以硬件、固件或存储在诸如CD ROM、RAM、软盘、硬盘或磁光盘之类的非瞬时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或通过原始在远程记录介质或非瞬时机器可读介质上存储的网络下载和在本地记录介质上存储的计算机代码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设备和方法,从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可以加载到诸如通用计算机或专用处理器之类的硬件上或可编程或专用硬件(如,ASIC或FPGA)上。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计算机、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或可编程硬件包括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访问和执行时可以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的存储组件,例如,RAM、ROM、闪存等,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处理方法。此外,将会认识到,当通用计算机访问实现这里所示出的处理的代码时,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转换为执行这里所示出的处理的专用计算机。此外,可以经由任何介质(例如,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发送的通信信号)来电传递这些程序及其等同物。
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无线高保真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重新生成电子设备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组的简档信息,其中简档信息与存储的简档列表中的已识别简档相对应;
检索在简档信息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中的至少另一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已经与针对所述组的电子设备相连;
向所述至少另一设备发送邀请请求消息;
从所述至少另一设备接收响应所述邀请请求消息的邀请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简档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为组所有者;以及
通过将所述至少另一设备相连,完成组的重新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所述简档信息确定操作模式之前:
接收要重新生成的组的名称;以及
检索与要重新生成的组的名称相匹配的简档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简档信息包括检索到的设备的列表、相关其它设备的操作模式、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对等P2P组的证书、接入点证书、P2P组名称、以及P2P组名称的简档号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组名称和要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的应用;以及
更新在电子设备中存储的组的简档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组的简档信息的更新包括:
在电子设备中存储组的更新简档信息;以及
当电子设备是组所有者且组是永久组时,完成组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电子设备不是组所有者但组所有者存在,且所述组是永久组时,完成组生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不是组所有者且组所有者不存在时,将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为自动组所有者;以及
当组是永久组时,完成组生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组不是永久组时,将所述组设置为永久组;以及
完成组生成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
9.一种在无线高保真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重新生成组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指令的存储器;以及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便:
获得组的简档信息,其中简档信息与存储的简档列表中的已识别简档相对应;
检索在简档信息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中的至少另一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已经与针对所述组的电子设备相连;
向所述至少另一设备发送邀请请求消息;
从所述至少另一设备接收响应所述邀请请求消息的邀请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简档信息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模式;
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为组所有者;以及
通过将所述至少另一设备相连,完成组的重新生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执行存储的指令,以便:
在根据所述简档信息确定操作模式之前,接收要重新生成的组的名称,以及检索与要重新生成的组的名称相匹配的简档号。
CN201310081151.XA 2012-03-15 2013-03-14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312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26597A KR101842047B1 (ko) 2012-03-15 2012-03-15 와이 파이 다이렉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프로파일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2-0026597 2012-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534A CN103312534A (zh) 2013-09-18
CN103312534B true CN103312534B (zh) 2018-01-09

Family

ID=4777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151.XA Active CN103312534B (zh) 2012-03-15 2013-03-14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100801B2 (zh)
EP (1) EP2677774B1 (zh)
KR (1) KR101842047B1 (zh)
CN (1) CN103312534B (zh)
ES (1) ES280445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1799B1 (ko) * 2012-11-06 2019-03-25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기능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에서 메뉴를 표시하는 방법
JP6093026B2 (ja) * 2013-03-12 2017-03-0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ダイレクト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p2pグループ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314084B2 (en) * 2013-07-09 2019-06-0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9832597B2 (en) * 2013-08-04 2017-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rt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63594A4 (en) * 2013-10-29 2017-06-07 Kortek Industries Pty Ltd. Adaptable multi-mode wireless power, light and automation
US9501259B2 (en) * 2013-11-22 2016-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dio output device to dynamically generate audio ports for connecting to source devices
US10149139B2 (en) 2013-12-26 2018-12-04 Nec Corpor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by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0250698B2 (en) * 2014-08-25 2019-04-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pre-association service discovery
KR102208438B1 (ko) * 2014-11-26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접 서비스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16084114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Nec Corporation Mechanism for quick connection in wireless peer to peer networks
US9544755B2 (en) * 2015-01-30 2017-01-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non-scannable device discovery
CN110602223B (zh) * 2015-06-15 2021-10-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点对点设备及其搜索匹配方法
CN104936258A (zh) * 2015-06-17 2015-09-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7926075B (zh) 2015-08-14 2021-12-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10264609B2 (en) * 2015-09-29 2019-04-16 Universiti Brunei Danssalam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hoc social networking and profile matching
US9756286B1 (en) * 2016-08-05 2017-09-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mmunication event
CN107087265A (zh) * 2017-03-23 2017-08-22 嘉兴爱尔特云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连接多个WiFi‑Direct群组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WO2019000229A1 (zh) * 2017-06-27 2019-01-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的配对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KR102366312B1 (ko) 2017-09-20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의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2373548B1 (ko) * 2018-02-23 2022-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 연결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83793B (zh) * 2018-03-26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9196253A1 (zh) * 2018-04-12 2019-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及设备
CN109587667B (zh) * 2018-11-2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213017B (zh) * 2019-04-30 2021-11-12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US11159610B2 (en) * 2019-10-10 2021-10-26 Dell Products, L.P. Cluster formation offload using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 group manager
CN115643542B (zh) * 2022-11-29 2023-05-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投屏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118697A (zh) * 2009-12-22 2011-07-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256378A (zh) * 2010-05-17 2011-11-2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9581B2 (en) 2005-09-07 2011-05-24 Patentratings, Ll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obsolescence rate of a technology
US20070094279A1 (en) * 2005-10-21 2007-04-26 Nokia Corporation Service provis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ing environment
CN101617518B (zh) 2007-02-19 2012-09-0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实现用户群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00937B1 (ko) 2009-12-22 2017-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iFi Direct 네트워크에서의 서비스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US8559340B2 (en) 2009-12-22 2013-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discovery in Wi-Fi direct network
US8493992B2 (en) 2010-02-04 2013-07-2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related WiFi and USB protocols and oth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118697A (zh) * 2009-12-22 2011-07-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256378A (zh) * 2010-05-17 2011-11-2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程序和无线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i-Fi Peer-to-Peer (P2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ersion 1.2;Wi-Fi Alliance;《Wi-Fi Alliance Technical Committee P2P Task Group》;20111214;正文第24页第1行至第57页第4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7774B1 (en) 2020-05-06
US20150334538A1 (en) 2015-11-19
EP2677774A2 (en) 2013-12-25
US9510163B2 (en) 2016-11-29
ES2804453T3 (es) 2021-02-08
EP2677774A3 (en) 2014-07-23
KR20130104768A (ko) 2013-09-25
US9100801B2 (en) 2015-08-04
KR101842047B1 (ko) 2018-03-26
US20130242805A1 (en) 2013-09-19
CN103312534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534B (zh) 用于管理wi‑fi直连通信系统中的组简档的方法和设备
US10600224B1 (en) Techniques for animating stickers with sound
EP3116199B1 (en) Wearable-device-based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RU2626090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4735057B (zh) 分享设备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03511A1 (en) Interactive input device
TWI512525B (zh) 關聯終端的方法及系統、終端及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
CN104965641B (zh) 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4898613A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6725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ustomer service help
CN105263196A (zh) 连接状态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6063364B (zh) 用于使用数字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TW201033856A (en) Multi-target switching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10171908A1 (en) Method of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and bluetooth device
CN110210007B (zh) 一种文档的处理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05159989A (zh) 信息推荐方法、服务器及智能终端
JP2015526933A (ja) モバイル・デバイスからの開始ディテールの送信
CN104158854B (zh) 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
JP6675405B2 (ja) 動的な組み合わせと調整が可能なパーソナルワークシステム
TWI472929B (zh) 行動裝置資料分享方法、系統以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N104243596B (zh) 软件管理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0405280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98096A (zh) 多图标选择方法与终端
CN106303616B (zh) 一种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16540270A (ja) 端末でメディアデータを再生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