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404A -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404A
CN103312404A CN2012100603141A CN201210060314A CN103312404A CN 103312404 A CN103312404 A CN 103312404A CN 2012100603141 A CN2012100603141 A CN 2012100603141A CN 201210060314 A CN201210060314 A CN 201210060314A CN 103312404 A CN103312404 A CN 103312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rity
forming granularity
forming
channel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03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404B (zh
Inventor
李晓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2100603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0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021 priority patent/WO20131314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在预设的统计时长中的各测量子帧内,终端基于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再基于该信道估计值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以及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使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从而确定相应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并按照预设方式从获得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选取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这样,终端便可以基于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准确地对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进行估计,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赋形颗粒度对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调整,进而有效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及信号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所示,基站在进行下行波束赋形时,通常会采用Ka根天线进行信号发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无线信道表示为: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11
Ka为发送端天线数目,Ku为接收端天线数目。对于每一个用户信号,基站通过子载波进行发送时在不同的天线上采用不同的赋形向量,记为: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12
其中M为用户数目。赋形后的信号以一定的波束形状发射出去,因此,这一操作又称为波束赋形。
实际信道环境中,由于多径传播导致信道频率选择性,使得不同子载波对应的信道相关矩阵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子载波采用的赋形向量存在差别。在实际系统实现时,出于实现复杂度的考虑,基站并不会针对每一个子载波分别设置不同的赋形向量,而是将多个子载波在同一天线上承载的数据采用同一个赋形向量进行赋形,以降低赋形向量的计算复杂度和存储空间。赋形向量以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为单位设置,PRB是系统中进行资源分配的单位,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一个PRB包含12个频域上相邻的子载波。同一个PRB内的子载波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而连续的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PRB的数目称为赋形颗粒度。赋形颗粒度对赋形性能会有较大影响,合理定义赋形颗粒度的大小能够有效提高赋形性能。
目前,基站设置赋形颗粒度的大小是通过基站侧算法实现的,没有标准化规定,因此,终端侧如果不采用相应的赋形颗粒度估计算法,是无法准确获知基站实际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
而终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要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所谓信道估计颗粒度,是指终端在信道估计颗粒度对应的PRB范围内接收基站侧发送的导频,并采用非线性插值方式在各导频点之间进行频域插值,再基于插值结果对上行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行预估。
现有技术下,由于终端无法准确获知基站实际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因此,如果终端预估的信道估计颗粒度大于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或者,赋形颗粒度不是信道估计颗粒度的整数倍,则会出现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跨越两个赋形颗粒度的情况,这样,同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内的导频将会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赋形向量,从而导致终端在进行信道估计时无法进行准确的频域插值。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情况下,终端都会将赋形模式下的信道估计颗粒度固定设置为1,即以一个PRB作为信道估计颗粒度。但是,由于信道估计是采用同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内的导频进行频域插值,因此,当赋形颗粒度大于1,而信道估计颗粒度为1时,将会导致可用的导频数变少,从而令信道估计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检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保证系统的信道估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包括:
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所述统计时长包含至少一个测量子帧;
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其中,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包括:
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
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
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所述统计时长包含至少一个测量子帧;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时,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并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的统计时长中的各测量子帧内,终端基于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再基于该信道估计值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以及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使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从而确定相应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并按照预设方式从获得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选取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这样,终端便可以基于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准确地对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进行估计,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赋形颗粒度对自身使用的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调整,进而有效提高了终端自身的信道估计性能及信号接收性能。在高信噪比的应用环境下,由于受到噪声的影响较小,采用上述方案进行赋形颗粒度估计准确性更高,实现效果更为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波束赋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RB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待选赋形颗粒度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与设定门限值比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设置赋形颗粒度时,最理想的情况是,信道估计颗粒度和赋形颗粒度一致,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如下:终端先基于接收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初始值(如,初始值为1)获取信道估计值,再基于获得的信道估计值,通过统计相邻PRB之间相邻子载波上的信道相关性估计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由于相邻子载波经过的频域信道的瞬时衰落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如果相邻子载波采用了相同的赋形向量,这两个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将会很高(如,信道相关性达到设定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如果出现了信道相关性未达到设定门限值的情况,则终端可以认为两个子载波使用了不同的赋形向量。由于同一个PRB上的子载波采用的赋形向量相同,因此只需要统计各个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就可以确定各PRB是否采用了相同的赋形向量,从而将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即为赋形颗粒度。采用这种方式,终端可能会统计出多个赋形颗粒度的取值,终端最终会将概率最大的值确定为赋形颗粒度的取值,并该赋形颗粒度作为信道估计颗粒度,从而提高信道估计性能。
通常情况下,基站在一个小区内的赋形颗粒度是不会经常变化的,因此,较佳的,终端可以周期性地更新测量的赋形颗粒度,或者,只在进行小区切换时测量并更新赋形颗粒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开启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之前,较佳的,可以根据环境测量信息判断是否开启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如,终端可以对当前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或噪声进行测量,在确定当前的CQI高于预计的门限值1,或者,当前的噪声小于预设的门限值2时,终端开启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即开始执行步骤200。此外,若终端确定当前的CQI低于预设的门限值1,或者,当前的噪声小于预设的门限值2时,可以将赋形颗粒度初始化为一个默认值(如,1),或者,保留前一次测量结果,等到下一次测量CQI或噪声时再进行判断,直到达到可以开启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的时刻。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开启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后,终端可以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并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其中,预设的统计时长可以是单帧,也可以是多帧;那么,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300:在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终端基于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
具体为:
首先,终端通过每一根接收天线在终端专属解调导频位置接收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S,可以记为S1、S2……Sk
其次,终端下根据行信号S以及高层配置的导频序列r,计算出各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值,记为Hp H p = S 1 r S 2 r · · · · · · S k r , 其中,可以采用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62
表示第r个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估计值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63
最后,根据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如,1),在每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内(即在每个PRB内)分别针对每一个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进行频域插值,从而获得当前测量子帧内整个赋形带宽上各个天线上的信道估计值,例如,对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64
进行频域插值,可以获得相应的信道估计值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65
将各天线上的信道估计值按顺序排列得到 H k , l = H k , l 1 H k , l 2 · · · H k , l r , 其中,k为子载波索引,l为时域符号索引,时域符号是时域上的最小单位,具体如图2所示。
另一方面,由于终端是以测量子帧为单位接收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因此,终端此时获得的信道估计值是当前测量子帧内整个赋形带宽上各个接收天线上的信道估计值。
步骤310:终端基于获得的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
参阅图2所示,实际应用中,任意两个相信的PRB之间,会存在多个相对应的时域符号,相邻子载波在每两个相应的时域符号上均存在一定的信道相关性,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赋形模式下计算相邻子载波在设定的各个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其中,设定的时域符号可以是全部时域符号,也可以是部分时域符号(如,只选取导频所在的时域符号)。那么,在任意一个时域符号j上,两个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R j ( n ) = | H i , j H H i + 1 , j | | H i , j | | H i + 1 , j | , i = N sc RB × n - 1 , j ∈ { 1 , · · · , N symb DL }
其中,Rj(n)表示第j个时域符号上第n个PRB和第n+1个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i表示用于计算信道相关性的相邻子载波索引,j表示设定的时域符号总数目, n ∈ { 1 , · · · , N RB DL - 1 } , n = N RB _ 1 st BF , · · · , N RB _ end BF - 1 , 为赋形带宽内包含的PRB总数目,为赋形带宽内包含的PRB的起始编号,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76
为赋形带宽内包含的PRB的终止编号,由于是计算两个PRB之间的信道相关性,因此,最后一个PRB将无法计算信道相关性,因此,n的取值截止于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77
步骤320:终端基于信道相关性的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上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320时,可以采用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方式:
终端分别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全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平均信道相关性,并分别将每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采用了相同的赋形向量,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未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未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以及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
例如,终端分别对每两个相邻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各个设定时域符号上的Rj(n)进行平均,得到R(n)=mean(Rj(n)),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78
其中,第n个PRB和第n+1个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平均信道相关性对应第n个PRB的索引n进行记录,那么,终端采用设定门限值G(G值可以根据经验通过仿真来确定),依次记录R(n)中小于G的PRB的索引,得到序列n’,n’中的各索引按照取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由于n’中记录的是未达到G的PRB的索引,因此,n’中各相邻元素的差值能够体现出连续PRB的数目,为了便于计算,终端需要进一步地在n’中第一个元素前添加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81
最后一个元素后添加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82
得到集合n”,然后,计算n”中各元素间隔,得到序列m,m(I)=n″(I+1)-n″(I),I=1,…,Nn″-1,Nn″为n”中的元素个数,I为n”中各元素的序号;如,参阅图4所示,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83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84
即当前测量子帧中整个赋形带宽内存在20个PRB,则n’={9,13,16,20},n”={4,9,13,16,20,24},则m={5,4,3,4,4},m中的各元素即为在当前测量子帧内估计出的待选赋形颗粒度。
若统计时长仅包含单个测量子帧,则终端可以采用步骤300-步骤320记载的方式确定出该单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若统计时长包含多个测量子帧,则终端可以采用步骤300-步骤320记载的方式分别确定出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颗粒度。
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获得相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后,终端便可以按照预设方式从中估计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具体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若统计时长仅包含单个测量子帧,则终端在获得的该单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将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具体为:仍以上述序列m为例,基于序列m,终端建立集合t,t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表示一种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其中,第a个元素记为m中a值的出现次数乘以a值的权重ρa,用公式表示为 t ( a ) = ρ a × N a m , a = 1 , · · · , N RB BF ,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2
为赋形带宽内的PRB总数目,即为估计的赋形颗粒度的最大可能值,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3
为m中a值的个数,如果m中没有某一a值,则相应的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4
为0,ρa为a的加权值,可以根据先验经验设置,如果没有先验信息则设为1。例如,参阅图4所示, N RB BF = N RB _ end BF - N RB _ 1 st BF + 1 = 20 , m={5,4,3,4,4},由于m中只有3、4、5这三种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取值,因此,a=1,2,6,7,…,20时,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6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8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099
如无先验信息,则ρa=1,那么,t={0,0,1,3,1,0,0,…,0}。即待选赋形颗粒度为3的出现概率为1,待选赋形颗粒度为4的出现概率为3,而待选赋形颗粒度为5的出现概率为1。那么,集合t中最大元素表示的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取值即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记为N=a|t(a)=max(t),如果有多个最大元素,即存在多个出现概率相同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则可按一定规则进行选择,例如,选取最小的元素索引a,即选取取值最小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记为N=min(a|t(a)=max(t));按照图2的例子,N=4。
第二种方式为:若统计时长包含多个测量子帧,则终端将获得的各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进行合并,并在合并后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将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以下称方法1);或者,终端在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分别筛选出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再将筛选出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以下称方法2)。
方法1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建立集合tf=t,记录统计时长内各测量子帧的tf,f=1,…,Nf,Nf为设定的统计时长内的测量子帧数目,将各tf对应元素相加得到集合t’,用公式表示为:
t ′ ( a ) = Σ f = 1 N f t f ( a ) , a = 1 , · · · , N RB BF
则集合t’中的最大元素索引即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N=a|t′(a)=max(t′),如果有多个最大元素,即存在多个出现概率相同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则可按一定规则进行选择,例如,选取最小的元素索引a,即选取取值最小的待选赋形颗粒度,N=min(a|t(a)=max(t))。例如,假设预设的统计时长内包含的测量子帧数目为5,则各测量子帧对应的集合tf如表1所示:
表1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20
t1 0 0 1 3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t2   2   1   0   2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t3   0   2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t4   0   2   0   4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t5   2   0   0   3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则t’的各元素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   20
  t’   4   5   1   13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那么,N=a|t′(a)=max(t′)=4。
方法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可以先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分别计算出统计时长内各测量子帧对应的N,再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N值作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例如,假设采用方法2后确定的各测量子帧对应的N值如表3表所示:
表3
  t1   t2   t3   t4   t5
  N’   4   1   2   4   4
则终端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N值作为最终确定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即N=4。
另一方面,上述方法是在一个测量子帧中,将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的各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先进行平均,再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实际应用中,参阅图2所示,在一个测量子帧中,终端还可以按照设定的每一个时域符号,分别进行待选赋形颗粒度的计算,获得各时域符号对应的集合tj,再将各时域符号对应的集合tj按元素进行叠加之后得到t,即
Figure BDA0000141757810000111
然后,终端再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或第二种方式确定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终端在估计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后,按照该赋形颗粒度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较佳的,将信道估计颗粒度对应调整为与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一致。例如,测量结束后,假定估计的赋形颗粒度为m个PRB,而赋形带宽中存在N个PRB,则终端根据测量到的赋形颗粒度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mchest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m chest = m , if mod ( N , m ) = 0 1 , else
进一步的,在后续流程中,终端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或者,在满足预设的触发性条件时,再进行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其中,若终端周期性地进行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则终端设置的测量周期要大于等于上述统计时长;若终端在满足预设的触发性性条件时,再进行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则终端可以在自身接入或切换至新小区时执行上述测量过程,估计出赋形颗粒度后停止测量。采用前一种方式耗时较短,采用后一种方式准确性较高。
此外,合理的设置ρa也能够提高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准确性,较佳的,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方法:
1)若根据预设配置信息确定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不超过4,则将待选赋形颗粒度为1、待选赋形颗粒度为2、待选赋形颗粒度为3和待选赋形颗粒度为4时各自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其他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0,即将ρ1…ρ4设置为1,其他ρa设置为0。
2)在进行小区接入或切换时,将所有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即ρa设置为1,在接入或切换完成后的赋形颗粒度估计过程中,每估计一次赋形颗粒度,将估计结果表征的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增加设置变量,例如,在接入或切换后的第一个估计周期内,根据估计结果获知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为2,则在第二个估计周期内设置ρ2=1+Δ,其他ρa设为1,之后,每个估计周期结束后,若估计结果与上一次一致,则将估计结果表征的赋形颗粒度对应的ρa再次累加Δ,若估计结果不一致,则将新的估计结果表征的赋形颗粒度对应的ρa设置为1+Δ,其他ρa设置为1,并在每次计算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时相应的ρa的取值。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50,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该统计时长包含至少一个测量子帧;
第二处理单元51,用于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50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时,在该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并基于该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上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如图5所示,终端内进一步包括设置单元52,用在第二处理单元51估计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后,基于该赋形颗粒度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具体为:判断赋形带宽是否为所述赋形颗粒度的整倍数,若是,则将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与所述赋形颗粒度一致,否则,将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预设的统计时长中的各测量子帧内,终端基于基站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再基于该信道估计值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以及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使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从而确定相应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并按照预设方式从获得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选取出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的估计值,这样,终端便可以基于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的信道相关性,准确地对基站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进行估计,从而可以根据获得的赋形颗粒度对自身使用的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调整,进而有效提高了终端自身的信道估计性能及信号接收性能。在高信噪比的应用环境下,由于受到噪声的影响较小,采用上述方案进行赋形颗粒度估计准确性更高,实现效果更为理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同时应用LTE系统、LTE-A系统等在基站侧对导频进行了波束赋形,且终端无法获知赋形颗粒度的传输模式,以及可以同时应用于上下行通信系统,也可以同时应用于TDD和FDD双工系统,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时域信道估计颗粒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所述统计时长包含至少一个测量子帧;
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其中,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包括:
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
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
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之前,对当前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或噪声进行测量,确定测量的CQI达到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或者,确定测量的噪声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时,开始在预设的统计时长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包括:
通过每一根接收天线在导频位置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
根据接收的下行信号以及高层配置的导频序列,计算获得各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值;
基于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在每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内分别针对每一个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值进行频域插值,获得当前测量子帧内赋形带宽上各个接收天线的信道估计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包括:
分别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全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平均信道相关性,并分别将每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采用了相同的赋形向量,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未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未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以及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并将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为所述任意一个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赋形颗粒度。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包括:
若预设的统计时长内包括一个测量子帧,则将所述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若预设的统计时长内包括一个以上测量子帧,则将各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进行合并,并在合并后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将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或者,在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分别筛选出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再将筛选出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包括:
将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次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相乘,计算结果即为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各待选赋形颗粒度的权重时,包括:
若根据预设配置信息确定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不超过4,则将待选赋形颗粒度为1、待选赋形颗粒度为2、待选赋形颗粒度为3和待选赋形颗粒度为4时各自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其他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0;
或者,
在进行小区接入或切换时,将所有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在接入或切换完成后的赋形颗粒度估计过程中,每估计一次赋形颗粒度,将估计结果表征的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增加设置变量,其他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估计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后,基于所述赋形颗粒度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包括:
判断赋形带宽是否为所述赋形颗粒度的整倍数,若是,则将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与所述赋形颗粒度一致,否则,将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1。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定周期执行赋形颗粒估计流程,或者,在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执行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
10.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所述统计时长包含至少一个测量子帧;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包含的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时,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并基于所述信道估计值,分别计算赋形带宽内各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预设的统计时长内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之前,对当前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或噪声进行测量,确定测量的CQI  达到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或者,确定测量的噪声低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时,开始在预设的统计时长计算相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内,基于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计算信道估计值时,通过每一根接收天线在导频位置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并根据接收的下行信号以及高层配置的导频序列,计算获得各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值,以及基于信道估计颗粒度的预设初始值,在每一个信道估计颗粒度内分别针对每一个接收天线上导频点的信道初始估计值进行频域插值,获得当前测量子帧内赋形带宽上各个接收天线的信道估计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计算结果判断各相邻PRB是否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并根据采用相同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所述任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包括: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分别计算各PRB之间相邻子载波在全部设定时域符号上的平均信道相关性,并分别将每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采用了相同的赋形向量,若某一个平均信道相关性未达到设定阈值,则确定对应的两个相邻PRB未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以及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并将采用相同的赋形向量的连续PRB的数目确定为所述任意一个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赋形颗粒度。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根据获得的待选赋形颗粒度,按照预设方式估计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包括:
若预设的统计时长内包括一个测量子帧,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将所述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若预设的统计时长内包括一个以上测量子帧,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将各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进行合并,并在合并后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将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或者,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在每一个测量子帧对应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分别筛选出出现概率最高的待选赋形颗粒度,再将筛选出的各待选赋形颗粒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待选赋形颗粒度估计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计算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时,将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次数与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相乘,计算结果即为所述任意一个待选赋形颗粒度的出现概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设置各待选赋形颗粒度的权重时,包括:
若根据预设配置信息确定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不超过4,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将待选赋形颗粒度为1、待选赋形颗粒度为2、待选赋形颗粒度为3和待选赋形颗粒度为4时各自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其他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0;
或者,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在进行小区接入或切换时,将所有待选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以及在接入或切换完成后的赋形颗粒度估计过程中,每估计一次赋形颗粒度,将估计结果表征的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增加设置变量,其他赋形颗粒度对应的权重设置为1。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估计出网络侧采用的赋形颗粒度后,基于所述赋形颗粒度设置信道估计颗粒度,包括:判断赋形带宽是否为所述赋形颗粒度的整倍数,若是,则将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与所述赋形颗粒度一致,否则,将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设置为1。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按照设定周期执行赋形颗粒估计流程,或者,在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执行赋形颗粒度估计流程。
CN201210060314.1A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312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0314.1A CN103312404B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72021 WO2013131441A1 (zh) 2012-03-08 2013-02-28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0314.1A CN103312404B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04A true CN103312404A (zh) 2013-09-18
CN103312404B CN103312404B (zh) 2016-01-13

Family

ID=4911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0314.1A Active CN103312404B (zh) 2012-03-08 2012-03-08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2404B (zh)
WO (1) WO201313144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4001A (zh) * 2007-08-24 2009-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波束形成权值更新粒度的方法
US20090154411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CN101753184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1771449A (zh) * 2008-12-26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4738B2 (en) * 2010-04-01 2013-08-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muting on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ymbols locations for of non-serving cells
CN102404036B (zh) * 2010-09-14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整赋形颗粒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4001A (zh) * 2007-08-24 2009-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波束形成权值更新粒度的方法
US20090154411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CN101753184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反馈参数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1771449A (zh) * 2008-12-26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04B (zh) 2016-01-13
WO2013131441A1 (zh) 201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9403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e mobility status
JP5303215B2 (ja) 干渉プラス雑音のレベルを推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44659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47387B (zh) 同频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EP37369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CN104348763B (zh) 一种用于大规模天线的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8366375B (zh) 一种共享下行频谱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26108A (ja) チャネルフィードバックの圧縮、そ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を使用して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送信のパラメータ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
CN101895486A (zh) 一种lte下行波束赋形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终端
KR20140018408A (ko) 잡음 평가 필터
US202200528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multi-user multiplexing performan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680517B1 (en) Channel spread estimation
EP289864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EP3734855A1 (en) Multiuser pai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2238114A (zh) 有效信噪比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916340A (zh) 一种噪声功率估计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EP295045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mode
EP31572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downlink data in large-scale mimo system
CN112165374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KR20170077199A (ko) 정보 송신 방법, 액세스 포인트 및 사용자 장비
CN113259068B (zh) 多收发节点中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设备
EP2321919B1 (en) Frequency selective sinr regeneration
CN101507218B (zh) 802.16e系统的干扰方基站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2014401B (zh) 多天线下行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和系统、及基站和终端
CN103312404B (zh)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