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1449A -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1449A
CN101771449A CN 200910001913 CN200910001913A CN101771449A CN 101771449 A CN101771449 A CN 101771449A CN 200910001913 CN200910001913 CN 200910001913 CN 200910001913 A CN200910001913 A CN 200910001913A CN 101771449 A CN101771449 A CN 101771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granularity
forming granularity
base station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19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71449B (zh
Inventor
陈文洪
缪德山
索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019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1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1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1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71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1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线发送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所述无线发送装置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所述无线发送装置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的解决了在波束赋形传输时进行赋形颗粒度指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解调性能且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从而节约了系统资源。

Description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指示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基于专用导频的波束赋形技术是基于单流的,因此专用导频也是单端口的。在LTE的后续演进中,为了充分发挥智能天线的技术优势,提高峰值速率,需要引入双流或多流的波束赋形数据传输。不管是单流还是多流波束赋形,其处理过程是类似的:在无线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中插入单流或者多流专用导频,然后依据一定的赋形颗粒度对数据进行赋形,并在多个天线上发送;在无线接收装置,依据一定的信道估计颗粒度,根据导频样图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
单流波束赋形模式下,采用端口5进行数据和导频传输,如图1所示,其中R5表示用户专属参考符号,阴影部分表示端口0、1上的小区公共导频信号。图1中A适用于常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B适用于扩展CP。
为了支持双流波束赋形数据传输,需要设计新的导频符号图样。一种简单的双流波束赋形专用导频设计方法是将原有端口5的导频分为两半,则可以支持双流波束赋形,这种导频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其中R6和R7表示新的两专用导频端口参考符号。
不管是目前LTE还是未来LTE-A中,都会存在多种传输模式,因此在无线发送装置确定传输模式后,需要由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指示无线接收装置当前所用模式,这在标准中已经规定。如果采用的模式是波束赋形,则无线发送装置还要确定波束赋形的颗粒度大小,无线接收装置也要知道信道估计颗粒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物理资源,比如每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采用不同的赋形因子,就不能联合进行信道估计,因为其等效信道频域上没有高相关性,因此信道估计颗粒度必须小于等于赋形颗粒度。同时,如果一系列物理资源采用相同的赋形因子,就可以利用其频域上的相关性联合进行信道估计,比如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最小均方差)二维或一维的信道估计,从而得到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因此,信道估计颗粒度取值赋形颗粒度一致时,即相同赋形因子的物理资源联合进行信道估计时,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准确度。关于赋形颗粒度的取值,需要同时考虑赋形增益和信道估计性能。赋形颗粒度越大,赋形增益越小,同时信道估计性能越好;反之则赋形增益越大,信道估计性能越差。同时,单流和多流波束赋形的最佳赋形颗粒度也可能不同。当无线发送装置得知当前模式的赋形颗粒度的大小后,需要通过某些方式告知无线接收装置,从而无线接收装置才能确定信道估计的颗粒度,从而保证最佳的接收性能。
如何在波束赋形模式下指示赋形颗粒度的大小,从而保证无线接收装置的信道估计性能,是提高传输速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目前需要提出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指示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在波束赋形传输时如何进行赋形颗粒度指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包括:A、无线发送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B、所述无线发送装置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C、所述无线发送装置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赋形颗粒度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步骤C还包括: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发送;或者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发送。
本发明还提出了另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包括:D、无线接收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E、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F、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由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步骤F包括: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确定信道估计颗粒度;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所述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赋形颗粒度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步骤F还包括: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接收;或者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接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发送装置,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以及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息。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以及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包括基站或者终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接收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由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无线接收装置还包括信道估计模块。所述信道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得到的所述赋形颗粒度对信道进行估计和检测,并提供给所述接收模块;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根据所述信道估计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的结果,接收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基站或者终端。
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的解决了在波束赋形传输时进行赋形颗粒度指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解调性能。另外,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从而节约了系统资源。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单流波束赋形专用端口导频信号的映射图样示意图;
图2为双流波束赋形专用端口导频信号的映射图样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赋形颗粒度指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赋形颗粒度指示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300,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301:无线发送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波束赋形模式可以由无线发送装置确定,也可以由无线接收装置确定后通知无线发送装置。
S302:无线发送装置根据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的物理资源块数目等等,也可以包括其他传输条件。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映射关系可以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即系统固定赋形颗粒度为某个值不变,在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赋形颗粒度。例如,采用单PRB赋形,即赋形颗粒度为1。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映射关系可以映射到不固定的赋形颗粒度,即在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不同时,采用不同的赋形颗粒度。例如,可以先确定一个带宽和赋形颗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的带宽和用户占用的PRB来确定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赋形颗粒度为用户所使用的调度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例如,如果用户占用6个PRB,则赋形颗粒度可以为1、2、3、6,如果用户占用20个PRB,则赋形颗粒度可以为1、2、5、10。
例如,可以按照以下的映射关系确定颗粒度,如表1所示:
表1:带宽、PRB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
Figure G2009100019134D0000061
以上所述映射关系仅是本发明的一些示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变换确定赋形颗粒度所需要的传输参数,以及映射关系。
S303:无线发送装置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303还可以包括: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发送;或者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上述映射关系中的任何信息,例如波束赋形模式或传输参数发生变化,则重新返回到步骤S30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400,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401:无线接收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波束赋形模式可以由无线接收装置确定,也可以由无线发送装置确定后通知无线接收装置。
S402: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的物理资源块数目等等,也可以包括其他传输条件。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映射关系可以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即系统固定赋形颗粒度为某个值不变,在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赋形颗粒度。例如,采用单PRB赋形,即赋形颗粒度为1。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映射关系可以映射到不固定的赋形颗粒度,即在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不同时,采用不同的赋形颗粒度。例如,可以先确定一个带宽和赋形颗粒度的对应关系,根据当前的带宽和用户占用的PRB来确定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赋形颗粒度为用户所使用的调度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例如,如果用户占用6个PRB,则赋形颗粒度可以为1、2、3、6,如果用户占用20个PRB,则赋形颗粒度可以为1、2、5、10。
例如,可以按照如上述表1所述的映射关系确定颗粒度。
以上所述映射关系仅是本发明的一些示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变换确定赋形颗粒度所需要的传输参数,以及映射关系。
S403: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由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03可以包括:
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确定信道估计颗粒度;
无线接收装置根据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波束赋形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03还可以包括: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接收;或者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上述映射关系中的任何信息,例如波束赋形模式或传输参数发生变化,则重新返回到步骤S401。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无线发送装置500和无线接收装置600。无线发送装置500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发送波束赋形信号的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赋形颗粒度,以及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600发送波束赋形信号。无线接收装置600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赋形颗粒度,以及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无线发送装置500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如图5所示,无线发送装置500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发送波束赋形信号的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无线发送装置500判断波束赋形模式,或者由无线接收装置600判断波束赋形模式,并将该波束赋形模式通知无线发送装置500;
发送模块502,用于以上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600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其中,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此外,获取模块501确定的赋形颗粒度可以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如图5所示,无线接收装置600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发送波束赋形信号的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赋形颗粒度,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无线接收装置600判断波束赋形模式,或者由无线发送装置500判断波束赋形模式,并将该波束赋形模式通知无线接收装置600;
接收模块602,用于根据上述赋形颗粒度接收无线发送装置500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其中,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此外,获取模块601获取的赋形颗粒度可以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无线接收装置600还包括信道估计模块603,用于根据获取模块601得到的赋形颗粒度对信道进行估计和检测,并提供给接收模块602。在该实施例中,接收模块602根据信道估计模块603进行信道估计的结果,接收无线发送装置500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接入网,如基站、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AP(Access Point)等相关连接用户所访问的系统的接入网设备,以及各种用户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电脑等用户终端设备。
本发明提出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可以用于上行传输也可以用于下行传输,可以用于单流或者多流波束赋形,只要处于波束赋形模式下,都可以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系统及设备进行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
本发明提出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的解决了在波束赋形传输时进行赋形颗粒度指示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解调性能且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从而节约了系统资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8)

1.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无线发送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
B、所述无线发送装置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
C、所述无线发送装置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赋形颗粒度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发送;或者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发送。
6.一种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D、无线接收装置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
E、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
F、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由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
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确定信道估计颗粒度;
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根据所述信道估计颗粒度进行信道估计和检测,接收所述波束赋形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赋形颗粒度为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的约数。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还包括: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与上一物理资源块统一接收;或者
如果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不能被所述赋形颗粒度整除,则多余的物理资源块独立进行接收。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发送装置,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以及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息;
所述无线接收装置,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并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以及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13.一种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赋形颗粒度;
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以所述赋形颗粒度向无线接收装置发送波束赋形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到固定的赋形颗粒度,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传输带宽、调度物理资源块数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包括基站或者终端。
16.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将要采用的波束赋形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波束赋形模式、传输参数与赋形颗粒度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赋形颗粒度;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赋形颗粒度接收由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道估计模块,
所述信道估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得到的所述赋形颗粒度对信道进行估计和检测,并提供给所述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根据所述信道估计模块进行信道估计的结果,接收所述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波束赋形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包括基站或者终端。
CN 200910001913 2008-12-26 2009-01-07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1771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01913 CN101771449B (zh) 2008-12-26 2009-01-07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6611 2008-12-26
CN200810246611.9 2008-12-26
CN 200910001913 CN101771449B (zh) 2008-12-26 2009-01-07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1449A true CN101771449A (zh) 2010-07-07
CN101771449B CN101771449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504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1913 Active CN101771449B (zh) 2008-12-26 2009-01-07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144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480A (zh) * 2012-06-14 2012-10-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用户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WO2013131441A1 (zh) * 2012-03-08 2013-09-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8667492A (zh) * 2017-03-31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900229A (zh) * 2018-01-12 2018-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461822B2 (en) 2018-01-12 2019-10-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13C (zh) * 1997-04-21 2000-06-0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智能天线的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JP4679025B2 (ja) * 2000-03-09 2011-04-27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ンテナ・ビーム形成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010033622A1 (en) * 2000-03-14 2001-10-25 Joengren George Robust utilizat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space-time coding
CN100463376C (zh) * 2002-12-20 2009-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适应智能天线接收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1441A1 (zh) * 2012-03-08 2013-09-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04A (zh) * 2012-03-08 2013-09-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04B (zh) * 2012-03-08 2016-01-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赋形颗粒度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80A (zh) * 2012-06-14 2012-10-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用户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80B (zh) * 2012-06-14 2014-1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用户的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67492B (zh) * 2017-03-31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667492A (zh) * 2017-03-31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颗粒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900229A (zh) * 2018-01-12 2018-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900229B (zh) * 2018-01-12 2019-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461822B2 (en) 2018-01-12 2019-10-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720975B2 (en) 2018-01-12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043994B2 (en) 2018-01-12 2021-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381288B2 (en) 2018-01-12 2022-07-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1449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2587B (zh) 配置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034853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57430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CN110536446B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2152687B (zh) 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2021020339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10999477B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AU2017333197B2 (en) Parameter determin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91830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771444A (zh) 多天线系统中参考信号的设置方法和基站
US1106449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623542B (zh) 一种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881107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01298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1753187A (zh) 多流波束赋形传输时cqi估计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8028501A1 (zh) 一种下行接收波束训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51058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8166401A1 (zh) 一种确定设备波束互易性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5732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479296A (zh) 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110683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702634A (zh) 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8028291A1 (zh) 一种波束赋形训练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771449B (zh) 波束赋形颗粒度的指示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7016383A1 (zh) 一种控制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08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