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1093A -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 Google Patents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1093A
CN103311093A CN2012100641073A CN201210064107A CN103311093A CN 103311093 A CN103311093 A CN 103311093A CN 2012100641073 A CN2012100641073 A CN 2012100641073A CN 201210064107 A CN201210064107 A CN 201210064107A CN 103311093 A CN103311093 A CN 103311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tructure
doping method
washing lotion
concentration
hydrogen pe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41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1093B (zh
Inventor
陈炯
陈维
洪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stone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AISHITO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AISHITONG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AISHITO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641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1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1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1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1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1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包括:步骤S1、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掺杂离子注入至一基底的表面中和/或背面中得到一PN结构;步骤S2、使用一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一洗液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掺杂离子形成的掺杂杂质;步骤S3、对经过清洗的该PN结构进行退火处理。在本发明在离子注入后和退火激活工艺之前,增加一道非常简单、成本低廉的清洗工序,去除了意外溅射至该基底各个表面上的掺杂杂质,保证了该PN结构的性能,避免了边结漏电的引入。

Description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N结构的掺杂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意外进入PN结构的基底的掺杂杂质的掺杂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太阳能发电对转换效率的要求是行业内永恒的话题。离子注入的掺杂方法为更高效率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手段,预计将在未来3-5年内,离子注入技术将取代传统的扩散工艺,成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备的标准工艺。
离子注入制备晶体硅工艺的一个优点是无需去边结和去磷硅玻璃工艺,但在对太阳能硅片进行离子注入时,由于离子注入机中承载和固定硅片的夹具、平台或托盘一直在循环使用,所以这些部件的表面未被硅片覆盖的地方难免会存在一些未注入到硅片上的掺杂物质。
当这些部件表面存在的掺杂物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在进行下次离子注入时,这些掺杂物质很有可能会被溅射出来,从而溅射到硅片的侧面和背面。除了这些部件的表面以外,由于同样的原因,其它沿着离子束传输路径上的真空腔内侧表面也同样会不同程度的沾染一些掺杂物质。
当进行退火工艺时,部分溅射到硅片的侧面及背面的掺杂物质可能被部分激活,在硅片侧面形成短路电流,降低硅片的转化效率。
针对这些沾染于离子注入机各个部件中的掺杂物质,目前的解决方法可以采用现在常用的热扩散方法后去磷玻璃工艺去除硅片侧面的磷掺杂,但这样会损伤硅片边缘,减少吸收太阳光的有效面积,从而降低了硅片太阳能转化效率。实验表明,直接进行离子注入和退火工艺的单晶硅电池反向电流非常显著,过大的反向电流同时会对组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
由此,希望找到一种既不会损伤作为基底的硅片边缘,避免吸收太阳光的有效面积的减小,同时还能去除意外溅射至该基底侧面、表面或背面上的掺杂杂质的掺杂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沾染于离子注入机各个部件中的掺杂物质被意外溅射至基底侧面、表面或背面、经过退火工艺后在基底侧面形成短路电流、降低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去除意外溅射至基底侧面、表面或背面的掺杂杂质、避免基底侧面形成短路电流、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且工艺简单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步骤S1、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掺杂离子注入至一基底的表面中和/或背面中得到一PN结构;
步骤S2、使用一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一洗液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掺杂离子形成的不必要的杂质;
步骤S3、对经过清洗的该PN结构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S1中的离子注入可以包括一次掺杂离子的注入,也可以包括多次掺杂离子的注入,离子注入的区域可以在该基底的表面中也可以为该基底的背面中,掺杂离子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在完成了所有离子注入的步骤之后,才开始步骤S2的对该PN结构的清洗步骤。另外,这里表面、背面和侧面的描述仅是为了描述上的便利,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如果将该基底看成一个扁平的柱体(例如圆形的硅片或者方形的硅片),所述的表面、背面和侧面即指该基底的各个表面。
优选地,该第一洗液还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金属杂质。
优选地,该第一洗液为碱性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
在离子注入后,为了消除意外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掺杂离子形成的掺杂杂质,用第一洗液(例如碱性溶液和双氧水混合溶液)清洗该PN结构,去除离子注入时从托盘等部件溅射到基底各个表面上的掺杂物质。其去除原理是:经过离子注入后的该基底表面呈非晶形态,极易与氧化剂反应而被氧化生成氧化膜(约6nm厚,呈亲水性),该氧化膜又被碱性溶液腐蚀,腐蚀后立即又发生氧化,氧化和腐蚀反复进行,因此附着在基底各个表面的不必要的掺杂原子、其他杂质颗粒也随腐蚀层而落入该第一洗液内,保证基底表面洁净的同时也避免了边结漏电的引入。
优选地,该碱性溶液为弱碱性溶液。
优选地,该弱碱性溶液为氢氧化氨溶液。
优选地,该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1∶2∶10,其中,该氢氧化铵溶液的浓度为28-32%,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该弱碱性溶液为有机弱碱溶液。
优选地,该有机弱碱溶液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
优选地,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1∶2∶10,其中,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等同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8-32%的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该碱性溶液为强碱性溶液。
优选地,该强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地,该氢氧化钠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5-1∶2∶30,其中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该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或者,
该氢氧化钾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5-1∶2∶30,其中该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为1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该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之所以采用上述配比的第一洗液,是为了保证该第一洗液在去除由氧化剂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层之后仅仅去除基底(硅片)各个表面厚度为2nm-3nm的硅层,否则会由于“吃硅”太多,而影响了PN结的掺杂效果。
优选地,步骤S2中还包括:使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二洗液用于去除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氧化层。
由于离子注入前后,该基底(硅片)的各个表面还会生长出一层很薄的氧化层(例如SiO2层),所以也需要将该氧化层去除。
优选地,该第二洗液为氢氟酸。
优选地,该氢氟酸的浓度为0.5-5%,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优选地,步骤S2中采用该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40℃~80℃,和/或,步骤S2中采用该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时间为1分钟~15分钟,和/或,步骤S2中采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室温(25℃±5℃),时间为1分钟~10分钟,具体来说,清洗过程在在避光的暗室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S1中的该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和/或N型离子,和/或,步骤S1中掺杂离子的能量为500eV~50keV。
优选地,步骤S3中的退火处理条件为:温度为700℃~1100℃,时间为5分钟~60分钟。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掺杂方法在本发明在离子注入后和退火激活工艺之前,增加一道非常简单、成本低廉的清洗工序,去除了意外溅射至该基底各个表面上的掺杂杂质,保证了该PN结构的性能,避免了边结漏电的引入。通过该掺杂方法所制得的PN结构为制作性能良好的太阳能电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除了解决上述离子注入工艺中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之外,由于在离子注入后采用了清洗的工艺步骤,这样还可以降低对离子注入设备的要求,如可以降低离子注入设备的金属污染要求等,因为该清洗的工艺步骤同样可以减少硅片上的金属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中完成离子注入后的PN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中完成离子注入后的PN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中完成离子注入后的PN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考图1和图2,该PN结构的掺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掺杂离子注入至一基底1的表面中得到一PN结构。本实施例中,将硼离子加速至500eV注入至该基底1的表面中形成一P型掺杂层2。但是由于多次使用,用于离子注入的离子注入机中的多个部件上沾染了各种掺杂杂质,并且这些掺杂杂质被溅射至该基底1的背面,在图2中以附图标记3表示在硼离子注入过程中被意外溅射至该基底1的背面上的掺杂杂质。图2仅是一个示例,并非是指每次离子注入都会有掺杂杂质溅射至该基底1上,更不是限定该掺杂杂质被溅射的位置。
步骤S2,使用一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一洗液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掺杂离子形成的掺杂杂质,此时该PN结构包括该基底1、该P型掺杂层2以及掺杂杂质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采用氢氧化铵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其中,该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并且,该氢氧化铵溶液的浓度为28%,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为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将该PN结构置于该第一洗液中在40℃的温度下清洗10分钟以去除该掺杂杂质3。该第一洗液在去除由氧化剂氧化形成的氧化膜层(厚度约为6nm)之后仅仅去除基底(硅片)背面厚度为2nm的硅层,在不影响该PN结构半导体性能的情况下去除了该掺杂杂质3。
步骤S3,对经过清洗的该PN结构进行退火处理,经过清洗之后,该PN结构仅包括该基底1和该P型掺杂层2,而不存在任何非理想的杂质。在700℃的温度下退火50分钟以激活掺杂离子。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中该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10,并且,该氢氧化铵溶液的浓度为32%,该双氧水的浓度也为32%,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为16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将该PN结构置于该第一洗液中在80℃的温度下清洗1分钟以去除该掺杂杂质3。经过该第一洗液的清洗,该基底(硅片)背面厚度为3nm的硅层被去除,但不影响该PN结构半导体性能。
其余未提及之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中该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3,并且,该氢氧化铵溶液的浓度为3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1%,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为17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将该PN结构置于该第一洗液中在60℃的温度下清洗8分钟以去除该掺杂杂质3。经过该第一洗液的清洗,该基底(硅片)背面厚度为2.5nm的硅层被去除,但不影响该PN结构半导体性能。
其余未提及之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并且,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等同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8%的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为18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其余未提及之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其中,该氢氧化钠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5,其中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其余未提及之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洗液采用氢氧化钾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其中,该氢氧化钾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25,其中该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为10%。
其余未提及之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考图3,在完成离子注入后,沾染于离子注入机各个部件上的掺杂杂质不仅被溅射至该基底1的背面,还溅射至该基底1的侧面,在图2中均以附图标记3表示在硼离子注入过程中被意外溅射至该基底1的背面上和侧面上的掺杂杂质。同样地,图3仅是一个示例,并非是指每次离子注入都会有掺杂杂质溅射至该基底1上,也不是限定该掺杂杂质被溅射的位置,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离子注入完成之后,采用第一洗液清洗如图3所示的该PN结构,第一洗液的具体配比以及其余未特别提及之处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原理与实施例7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参考图4,除了步骤S2中除了采用第一洗液去除溅射至该基底1的侧面上和背面上的掺杂杂质以外,步骤S2中还包括:使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二洗液用于去除该基底的背面上的氧化层。由于离子注入前后,该基底(硅片)的各个表面可能会生长出一层很薄的氧化层(例如SiO2层),所以也需要将该氧化层去除。同样地,图4也仅是一个举例,并非所有基底表面均会被氧化,也并非限制氧化层的生长位置。其中,该第二洗液为浓度为0.5%的氢氟酸,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另外,采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25℃,时间为3分钟,清洗过程在避光的暗室中进行。
其余未特别提及的部分与实施例7相同。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原理与实施例8相同,其主要步骤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该第二洗液为浓度为5%的氢氟酸,采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27℃,时间为1分钟。
其余未特别提及的部分与实施例8相同。
本发明解决了离子注入工艺中由于掺杂杂质的意外溅射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本发明在离子注入后和退火激活工艺之前,增加一道非常简单、成本低廉的清洗工序,能够有效地解决所述问题。同时对整个掺杂工艺不会有任何影响。
上述步骤中所述的离子注入在实际中的具体实现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并非本发明的发明点所在。上述实施例中仅以对该基底表面的一次离子注入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和附图中只是为了着重清洗步骤而仅以基底表面的全部离子注入为例,掺杂方法中的离子注入并不局限于此,步骤S1中可以涉及多次离子注入,每次离子注入的离子、注入参数、位置可以不同,多次离子注入可以是对该基底表面的离子注入,也可以是对基底背面的注入;并且上述离子注入可以是对基底表面、背面的全部离子注入,也可以是局部的该基底表面、背面的离子注入。
为了清楚地显示各个掺杂层、氧化层、掺杂杂质,附图中上述各个部分的大小并非按比例描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比例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上述的表面和背面也都是相对而言的,而表面、背面和侧面这样的表述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能够清楚理解本发明的原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步骤S1、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将掺杂离子注入至一基底的表面中和/或背面中得到一PN结构;
步骤S2、使用一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一洗液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掺杂离子形成的杂质;
步骤S3、对经过清洗的该PN结构进行退火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洗液还用于去除溅射至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金属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洗液为碱性溶液、双氧水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碱性溶液为弱碱性溶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弱碱性溶液为氢氧化氨溶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1∶2∶10,其中,该氢氧化铵溶液的浓度为28-32%,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弱碱性溶液为有机弱碱溶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弱碱溶液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该双氧水以及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2~1∶2∶10,其中,该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等同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8-32%的氢氧化铵溶液的摩尔浓度,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碱性溶液为强碱性溶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强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氢氧化钠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5-1∶2∶30,其中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该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或者,
该氢氧化钾溶液、该双氧水以及该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5-1∶2∶30,其中该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为10%,该双氧水的浓度为30-32%,该去离子水的电阻率不低于15MΩ,
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使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该第二洗液用于去除该基底的表面上、背面上或侧面上的氧化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洗液为氢氟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氢氟酸的浓度为0.5-5%,其中百分号表示质量百分比。
16.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该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40℃~80℃,和/或,步骤S2中采用该第一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时间为1分钟~15分钟,和/或,步骤S2中采用第二洗液清洗该PN结构的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分钟~10分钟。
17.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该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和/或N型离子,和/或,步骤S1中掺杂离子的能量为500eV~50keV。
18.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N结构的掺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退火处理条件为:温度为700℃~1100℃,时间为5分钟~60分钟。
CN201210064107.3A 2012-03-12 2012-03-12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Active CN103311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4107.3A CN103311093B (zh) 2012-03-12 2012-03-12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64107.3A CN103311093B (zh) 2012-03-12 2012-03-12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1093A true CN103311093A (zh) 2013-09-18
CN103311093B CN103311093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13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64107.3A Active CN103311093B (zh) 2012-03-12 2012-03-12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10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1598A (zh) * 2016-04-28 2017-11-0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0778525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gbt器件背面工艺方法及igbt器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686A (zh) * 1999-04-28 2000-11-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折射-金属-硅化物层的方法
CN1424745A (zh) * 2003-01-02 2003-06-18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扩散、氧化工艺的单步清洗方法
US20050095795A1 (en) * 2003-07-07 2005-05-05 Yong-Hoon Son MOS transistors having recesses with elevated source/drain region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uch transistors
US20060264051A1 (en) * 2003-08-25 2006-11-23 Siemens Vdo Automotive Method for formng impurity-introduced layer, method for cleaning object to be processe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impurit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evice
CN101226874A (zh) * 2006-12-27 2008-07-23 硅电子股份公司 用于电子材料的清洗液和清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686A (zh) * 1999-04-28 2000-11-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折射-金属-硅化物层的方法
CN1424745A (zh) * 2003-01-02 2003-06-18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扩散、氧化工艺的单步清洗方法
US20050095795A1 (en) * 2003-07-07 2005-05-05 Yong-Hoon Son MOS transistors having recesses with elevated source/drain region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such transistors
US20060264051A1 (en) * 2003-08-25 2006-11-23 Siemens Vdo Automotive Method for formng impurity-introduced layer, method for cleaning object to be processe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impurit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evice
CN101226874A (zh) * 2006-12-27 2008-07-23 硅电子股份公司 用于电子材料的清洗液和清洗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1598A (zh) * 2016-04-28 2017-11-0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0778525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Igbt器件背面工艺方法及igbt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1093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8088B (zh) 一种se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1341881B (zh) 一种去除正面多晶硅绕镀的方法
CN109994570B (zh) 一种高效p型钝化接触晶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US8129212B2 (en) Surface cleaning and texturing process for crystalline solar cells
EP2458622A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exturing of silicon wafers
US20100032012A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17770B2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3314449A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射体的湿化学反向蚀刻的方法
CN106373862A (zh) 适于异质结电池片湿法清洗的处理方法
CN111653650B (zh) 一种TOPCon电池生产片清洗参数优化及制备方法
WO2022262340A1 (zh) 一种清洗绕镀多晶硅的碱腐蚀辅助剂及其应用
US20130252427A1 (en) Method for cleaning textured silicon wafers
CN104143589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双面扩散方法
JP5830143B1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11446331A (zh) 一种去绕镀方法及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CN103311093B (zh) Pn结构的掺杂方法
US20120129344A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contaminating material from substrates
CN108682701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US2012014914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CN102244145B (zh) 阻止过镀的双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6129372A1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
CN103828064A (zh) 太阳能电池用晶片、太阳能电池用晶片的生产方法、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方法和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方法
CN111640824B (zh) 一种双面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80544B (zh) 一种钝化接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38941A (zh) 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Newto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No. 200 Building No. 7, No. 1

Patentee after: KINGSTONE SEMICONDUCTOR COMPANY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Newton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No. 200 Building No. 7, No. 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aishitong Semiconducto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