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018A -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018A
CN103298018A CN2012100501398A CN201210050139A CN103298018A CN 103298018 A CN103298018 A CN 103298018A CN 2012100501398 A CN2012100501398 A CN 2012100501398A CN 201210050139 A CN201210050139 A CN 201210050139A CN 103298018 A CN103298018 A CN 103298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ubscriber equipment
distance
antenna
ti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01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俊
李胜钰
王燕
时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501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80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8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通信领域,能够在不同信道场景中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本发明包括: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获取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用户数据的急剧增加,通信系统的负载越来越大。用户的移动速度是保证用户设备有效通信的一个重要指标,基站在获取到用户移动速度之后,可以将用户设备接入合适的小区完成各项业务。目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的实现方法为:首先,进行信道估计获取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并根据信道增益进行计算得到信道自相关函数,然后根据所述信道自相关函数进行计算得到多普勒频移,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多普勒频移结合多普勒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只可以在瑞利信道场景或者在近似瑞利信道场景中使用,但是由于在复杂的实际信道场景,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场景中是无法获取到实际信道的自相关函数,也就不能通过信道的自相关函数来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因此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是不能应用在复杂的实际信道场景中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不同信道场景中获取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得到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和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实际信道场景下,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前后两次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的距离,并结合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再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现有技术中相比,应用场景没有局限性,使得在任意的信道场景中都可以获取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基站部署场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一种四边形定位数学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测量基站天线高度为天线顶端到基站底部距离,可以根据测量基站不同对应配置唯一的测量基站天线高度。
其中,所述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为用户设备在与测量基站通信时从测量基站天线发出的信号到达用户设备时信号的衰减,所述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时间提前量TA是由测量基站设置的,并用于抵消用户设备与测量基站之间传输信号时的延迟。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可以通过向测量基站发送请求获取,也可以是测量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具体的实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102、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预先设置的参数,可以设置在用户设备中,具体的参数值的设定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模拟仿真或实际测量得到的经验值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可以通过与所述步骤102中描述的方法类似,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四距离。
103、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的获取方法与步骤101和102中的距离计算参数的获取方法相同,可以通过向测量基站发送请求获取,也可以是测量基站在与所述用户设备通信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具体的实现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平面几何计算包括使用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平面几何定理进行计算,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一一列举。
104、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可以直接将所述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进行除法运算就得到了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通过在任意实际信道场景下,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前后两次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的距离,并结合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再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特定的信道场景下并获取信道自相关函数才能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相比,应用场景没有局限性,使得在任意的信道场景中都可以获取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具体可以应用在以图2所示的基站部署场景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测量基站的信号强度,所述基站为用户设备在A点能够检测到信号的所有基站eNB1、eNB2、eNB3。
202、从所述基站中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两个基站作为第一基站eNB1和第二基站eNB2。
203、从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都相邻的基站中选取一个基站eNB3作为第三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作为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在如图3所示的基站部署场景中,可选择eNB1为第一测量基站,eNB3作为第二测量基站,当然也可以选择eNB3为第一测量基站,eNB1作为第二测量基站,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都相邻的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在如图3所示的基站部署场景中,与第一基站eNB1和第二基站eNB2都相邻的只有基站eNB3,所以选择eNB3作为第三基站。若与第一基站eNB1和第二基站eNB2都相邻的基站包括eNB3在内有至少两个基站,则可以选择与所述第一基站eNB1和第二基站eNB2都相邻的基站中的任意一个作为第三基站。
204、获取第一测量基站eNB1和第二测量基站eNB3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
其中,所述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的有关描述与步骤101中的有关描述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用户所在位置为A点。
205、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的距离。
206、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之间的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之间的第二距离。
207、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一测量基站eNB1和第二测量基站eNB3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移动到了B点。
208、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的距离。
209、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eNB1之间的第三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eNB3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eNB3之间的第四距离。
210、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和第二测量基站eNB3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步骤210的实现方法以图4所示的四边形定位数学原理图具体说明,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基站eNB1和第二测量基站eNB3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分别为
Figure BDA0000139645590000081
该方法包括:
当用户设备在A处时,∠AO1O2可由三角形AO1O2的三条边根据余弦定理算出,记为θ1。同理,当用户设备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到达B处时,∠BO1O2可由三角形BO1O2的三条边根据余弦定理算出,记为θ2。则用户相对于点O1的运动角度θ=|θ12|,再在三角形AO1B中由边
Figure BDA0000139645590000082
Figure BDA0000139645590000083
以及夹角∠AO1B根据余弦定理得出边
Figure BDA0000139645590000084
的数值d,所述边
Figure BDA0000139645590000085
的数值d即为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
211、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任意实际信道场景下,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前后两次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的距离,并结合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再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特定的信道场景下并获取信道自相关函数才能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相比,应用场景没有局限性,使得在任意的信道场景中都可以获取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降低误差,在步骤211、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之后,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301、获取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获取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的实现方法需要使用步骤201至步骤209所述的方法。
其中,获取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的次数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也可以实时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302、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
303、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可以减小单次计算偏差,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降低误差,在步骤303、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之后,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304、从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中,选取与所述平均移动速度的差值小于门限值的移动速度。
其中,所述门限值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移动速度需要到达的精度具体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门限值的设置不进行限制。
305、对选取到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精确移动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4和步骤305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以进一步提供获取到的移动速度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将与移动速度的平均值偏差较大的移动速度值去除,并对剩余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可以进一步减小单次计算偏差对整个均值计算的影响,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用户设备处于任何移动速度的情况下都能得到高精度的计算结果,在步骤209、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401、判断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执行步骤404。
402、判断所述移动速度与最小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则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403、确定第二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二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的实现方法使用所述步骤201至步骤208所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404、保持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变,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的实现方法使用所述步骤201至步骤208所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可以为单独一次的测量值,也可以为多次测量值的均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所述移动速度范围与时间间隔之间可以使用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
表1  移动速度范围与时间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
  移动速度范围:m/s   时间间隔:s
  (v1,+∞],v1=35,   T1=3
  (v2,v1],v2=15   T2=6
  (v3,v2],v3=8   T3=18
  (v4,v3],v4=0   T4=40
其中,若第一时间间隔为T1=3,则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为v1=35,所述最小速度阈值为v4=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速度范围与时间间隔对照表中的移动速度范围和时间间隔的设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以及最小速度阈值应该属于同一个移动速度范围与时间间隔对照表。
进一步的,所述确定第二时间间隔的方式可以是梯次选取上述表1中的一个时间间隔,具体为根据时间间隔T1=3计算出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若该移动速度小于35m/s并且大于v4=0时,则按照T1、T2、T3、T4的顺序依次选取T2,并确定T2=6为第二时间间隔,然后根据T2=6计算新的移动速度,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依次选取,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在获取第二时间间隔时,可以使用每个时间间隔对应的标识信息获取,例如i=1对应于时间间隔T1=3,i=2对应于时间间隔T2=6等,也可以使用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若每个时间间隔及其对应的速度阈值都对应于同一个且唯一的标识信息,则所述步骤402判断所述移动速度与最小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替代为判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标识信息与最小速度阈值对应的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并且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标识信息与最小速度阈值对应的标识信息不相同时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4。
需要说明的是,若已执行步骤403,则在所述步骤403之前获取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由于精度低将不再进行后续计算。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执行所述步骤403之后,根据对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高精度要求,可以多次使用步骤401至404中阐述的方法对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行判定,若出现判定结果为所述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并且所述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则需要重新确定新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确定新的时间间隔方法与上述确定第二时间间隔的方法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获取到的用户设备移动速度进行对应的时间间隔选择,使得获取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更能够体现用户设备的实际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通过在任意实际信道场景下,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前后两次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的距离,并结合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再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特定的信道场景下并获取信道自相关函数才能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相比,应用场景没有局限性,使得在任意的信道场景中都可以获取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可以减小单次计算偏差,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将与移动速度的平均值偏差较大的移动速度值去除,并对剩余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可以进一步减小单次计算偏差对整个均值计算的影响,提高获取得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获取到的用户设备移动速度进行对应的时间间隔选择,使得获取到的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更能够体现用户设备的实际运动状态。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51、第二获取单元52、第一计算单元53、第二计算单元54。
第一获取单元5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第二获取单元52,用于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5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获取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获取的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5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53得到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是,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1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11、第一计算模块512、第二计算模块513。
第一获取模块511,用于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
第一计算模块5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11获取的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11获取的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第二计算模块5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512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512得到的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52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521、第三计算模块522、第四计算模块523。
第二获取模块521,用于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
第三计算模块52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514获取的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514获取的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第四计算模块523,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计算单元515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三计算单元515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四距离。
可选的是,如图10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测量单元55、选择单元56、选取单元57。
测量单元55,用于测量基站的信号强度,所述基站为用户设备能够检测到信号的所有基站。
选择单元56,用于从所述基站中选择所述测量单元55测量到的信号强度最高的两个基站作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选取单元57,用于从与所述选择单元56选择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都相邻的基站中选取一个基站作为第三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作为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
可选的是,如图1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58、第三计算单元59、第四计算单元60。
第三获取单元58,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第三计算单元59,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三获取单元56获取的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
第四计算单元60,用于对所述第三计算单元57得到的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
可选的是,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选取单元61、第五计算单元62。
选取单元61,用于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58获取的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中,选取与所述平均移动速度的差值小于门限值的移动速度。
第五计算单元62,用于对所述选取单元61选取到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精确移动速度。
可选的是,如图13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63、第二判断单元64、确定获取单元65。
第一判断单元63,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得到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64,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63判断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速度与最小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获取单元65,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64判断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时,确定第二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其中,所述确定获取单元65在实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的功能时,可以由第一获取单元51、第二获取单元52、第一计算单元53和第二计算单元54完成。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54,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获取单元65得到的第二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二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装置,通过在任意实际信道场景下,获取第一时间间隔前后两次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的距离,并结合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进行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再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特定的信道场景下并获取信道自相关函数才能得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相比,应用场景没有局限性,使得在任意的信道场景中都可以获取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包括:
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二距离;
所述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包括:
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四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前,还包括:
测量基站的信号强度,所述基站包括用户设备能够检测到信号的所有基站;
从所述基站中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两个基站作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从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都相邻的基站中选取一个基站作为第三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作为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之后,还包括:
获取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
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中,选取与所述平均移动速度的差值小于门限值的移动速度;
对选取到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精确移动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则判断所述移动速度与最小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则确定第二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二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变,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不变,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经过第一时间间隔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分别与第一测量基站、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三距离、第四距离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得到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时间提前量TA;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得到的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各自对应的距离计算参数,所述距离计算参数包括测量基站天线高度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
第三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测量基站天线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TA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和所述第一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测量基站之间的第三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得到的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天线的距离、所述第二测量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平面几何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测量基站之间的第四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基站的信号强度,所述基站为用户设备能够检测到信号的所有基站;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基站中选择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到的信号强度最高的两个基站作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选取单元,用于从与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都相邻的基站中选取一个基站作为第三基站,并将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中的任意一个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作为第一测量基站和第二测量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的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各自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距离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计算单元得到的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平均移动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获取的用户设备的多个移动速度中,选取与所述平均移动速度的差值小于门限值的移动速度;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选取单元选取到的移动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精确移动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得到的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对应的速度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速度与最小速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确定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移动速度大于所述最小速度阈值时,确定第二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获取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获取单元得到的第二时间间隔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对应的移动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用户设备的对应于第二时间间隔的移动速度。
CN2012100501398A 2012-02-29 2012-02-29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32980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01398A CN103298018A (zh) 2012-02-29 2012-02-29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01398A CN103298018A (zh) 2012-02-29 2012-02-29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018A true CN103298018A (zh) 2013-09-11

Family

ID=4909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01398A Pending CN103298018A (zh) 2012-02-29 2012-02-29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801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0511A (zh) * 2015-08-31 2015-12-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657827A (zh) * 2016-01-28 2016-06-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06375948A (zh) * 2015-07-21 2017-02-01 北京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速方法和装置
CN106662449A (zh) * 2014-07-03 2017-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来自多个与人共定位的移动装置的传感器测量确定移动的技术
CN113299076A (zh) * 2021-05-12 2021-08-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行驶速度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010A (zh) * 2003-07-18 2005-01-2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影像保持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影像保持方法
CN101726735A (zh) * 2008-10-23 2010-06-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测速系统及其测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010A (zh) * 2003-07-18 2005-01-2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影像保持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影像保持方法
CN101726735A (zh) * 2008-10-23 2010-06-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测速系统及其测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婷雪: "基于多维标度和距离校正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研究",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2449A (zh) * 2014-07-03 2017-05-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来自多个与人共定位的移动装置的传感器测量确定移动的技术
CN106375948A (zh) * 2015-07-21 2017-02-01 北京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速方法和装置
CN106375948B (zh) * 2015-07-21 2019-11-22 北京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速方法和装置
CN105120511A (zh) * 2015-08-31 2015-12-0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120511B (zh) * 2015-08-31 2020-01-03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657827A (zh) * 2016-01-28 2016-06-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05657827B (zh) * 2016-01-28 2020-03-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13299076A (zh) * 2021-05-12 2021-08-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行驶速度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US20190141654A1 (en) Asynchron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06408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positioning server, and positioning system
CN103298018A (zh) 用户设备移动速度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260237A (zh) 一种网络定位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3096464B (zh) 单基站用户终端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6792459B (zh) 无线设备高精度定位的方法以及系统
KR101328328B1 (ko) 로그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장소 추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396321B (zh) 终端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CN10198675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442434A (zh) 一种应用于隧道环境中的人员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45838A (zh) 一种观察到达时间差测量定位方法及设备
CN103781095A (zh) 一种tdoa测量误差的校正方法、传输点和系统
CN104507097A (zh) 一种基于WiFi位置指纹的半监督训练方法
KR101627419B1 (ko) 이동 노드의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686998A (zh) 一种基于aoa的切换位置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763773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Arai et al. Color radiomap interpolation for efficient fingerprint wifi-based indoor location estimation
KR101852667B1 (ko) 비콘 단말기의 위치 추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587631B (zh) 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KR20140079242A (ko) 휴대 전화 단말기 위치 추적 및 추적 방법
CN106941659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装置
KR101139551B1 (ko) 이동 단말의 위치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2865879B (zh) 一种交通工具行驶里程的计算方法及交通工具
CN109413573B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定位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