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3927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3927B
CN103293927B CN201310055370.0A CN201310055370A CN103293927B CN 103293927 B CN103293927 B CN 103293927B CN 201310055370 A CN201310055370 A CN 201310055370A CN 103293927 B CN103293927 B CN 103293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ary body
mobile object
state
primary impor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53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3927A (zh
Inventor
石堂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3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压力调整机构,使对纸张进行加热的加热旋转体和压接于加热旋转体的加压旋转体中的任意一方通过电机的驱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加压方向和减压方向上移动,来调整两个旋转体的定影压力;控制部,控制元件通过软件控制来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检测体,对任意一方的旋转体到达第一位置进行检测,而不将输出向控制元件输入;以及停止控制电路,在检测体检测出到达第一位置时,不通过软件控制而使电机停止。根据本发明,即使控制元件成为失控状态,也能够使电机安全地停止。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调色剂定影的定影装置及具备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复合机、打印机、FAX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多数搭载有使各种辊及感光鼓等旋转体旋转的电机。而且,以往一般是通过CPU或微型计算机等控制元件(处理器)的软件控制,来进行电机的旋转控制(动作控制)。但是,如果CPU等控制元件发生失控,则过剩力会作用在电机、对电机的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部分、以及根据电机的驱动力来运转的部分,有时会发生故障。因此,在日本专利公开平09-07659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防止因CPU等失控而造成托架(喷墨记录装置的头移动部分)失控的技术。
具体而言,日本专利公开平09-07659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打印机的托架驱动控制装置,在对托架进行移动驱动的托架驱动电机用的托架驱动控制装置中包括:脉冲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所述托架的移动量成比例数量的脉冲信号;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通过采用了从脉冲信号输出单元接受的脉冲信号的反馈控制,对托架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以成为包含加速、匀速以及减速在内的规定的速度模式;托架驱动电路,根据从控制单元接受的控制信号来驱动托架驱动电机;以及脉冲周期检测电路,由硬件逻辑电路构成,所述硬件逻辑电路对从脉冲信号输出单元接受的脉冲信号的脉冲周期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对该检测脉冲周期与预先设定的设定脉冲周期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当检测脉冲周期小于所述下限值时,将指令托架驱动电机强制停止的停止指令信号输出到托架驱动电路。
首先,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使转印到纸张上的调剂色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例如,在定影装置中,设置有通过发热体被加热且对调色剂进行加热的加热旋转体(例如,辊)、以及压接于加热旋转体的加压旋转体(例如,辊)。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在加热旋转体与加压旋转体的间隙通过,从而进行定影。
而且,如果平时为加热旋转体与加压旋转体被压接的状态,则存在卡纸处理时难以将夹在间隙中的纸张去除、旋转体的寿命缩短等缺点。因此,有时在定影装置中设置如下机构,该机构用于在打印时等使加热旋转体和加压旋转体接近以使间隙的压力(定影压力)为加压状态(压接状态),在打印结束后开始直到下一次打印为止的期间内,使加热旋转体和加压旋转体离开以对定影压力进行减压。
在这种机构中,有时在用于使旋转体移动的驱动源中采用电机。而且,以往设置对旋转体的位置及电机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并将传感器的输出向对电机的旋转进行控制的CPU等控制元件输入,使CPU等控制元件识别出旋转体的位置及电机的状态,并通过软件控制来对电机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以及停止进行控制。这样的技术被记载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平05-053473号公报中。
但是,如果CPU等控制元件成为失控状态,那么即使旋转体到达临界位置,也会继续进行电机的驱动(锁定状态持续)。因此,在使电机和旋转体移动的机构中所包含的齿轮等部件有时会发生损坏。此外,若要利用CPU等控制元件进行电机的软件控制,则要将传感器的输出向CPU输入,因此有时会导致CPU端口不足及布线复杂。此外,为了进行控制而必须安装软件。如此,存在因将传感器的输出向CPU等控制元件输入以使CPU等控制元件进行软件控制而引起的缺点。
在这里,在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平09-076595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涉及托架的移动,而并未涉及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压力的调整。此外,如果没有根据电机的旋转来产生脉冲的部件(例如编码器)则无法应用。而且,还存在高精度的编码器价格高昂、制造成本增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以下述内容为课题:不像以往那样通过CPU等控制元件的软件控制来对电机的停止进行控制,而是将传感器的输出向作为硬件对电机的停止进行控制的停止控制电路输入,即使CPU等控制元件成为失控状态,也能够使电机安全地停止,从而实现消除因执行CPU等控制元件的软件控制而引起的缺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旋转体,对转印有调色剂的纸张进行加热;加压旋转体,压接于所述加热旋转体而形成间隙;电机,正反旋转自如;定影压力调整机构,接受所述电机的驱动,根据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在预先确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加压方向及减压方向上移动,以对定影压力进行调整,所述定影压力为所述间隙的压力,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是所述加热旋转体和所述加压旋转体中的任意一方的旋转体;控制部,包含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通过软件控制并根据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来提供向所述电机施加的电压的指示;电机驱动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指示,控制向所述电机施加的电压;检测体,对于通过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被移动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进行检测,而不将输出向所述控制元件输入;以及停止控制电路,被输入有所述检测体的输出,当所述检测体检测出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不通过软件控制而使所述电机停止。所述第一位置是对所述加热旋转体和所述加压旋转体进行加压以成为预先确定的定影压力后的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或者是最退回后的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果所述第一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所述第二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果所述第一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所述第二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定影装置,能够不通过CPU等控制元件的软件控制,而是另外通过停止控制电路来执行电机的停止。此外,由于由与控制元件不同系统的停止控制电路执行电机的停止,因此即使CPU等控制元件失控,也能够确实地使电机停止,从而能够防止电机以及对电机的驱动进行传递的齿轮等部件的损坏。此外,由于不用将传感器的输出向CPU等控制元件输入,因此能够削减控制元件的端口数,不用增大搭载CPU等控制元件的基底尺寸,从而能够实现设备内布线的简化,且不用安装电机的旋转控制用软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即使CPU等控制元件成为失控状态,电机也安全停止,不存在因执行CPU等控制元件的软件控制而引起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示意性前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定影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机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用于检测到达第一位置(最加压位置)的传感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机构的齿轮系所包含的蜗轮蜗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缺齿齿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停止控制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对定影压力的加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
图11是用于对最加压状态下的停止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
图12是用于对定影压力的减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
图13是用于对最减压状态下的停止控制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3,对具备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举出打印机100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各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并不用以限定发明的范围,而仅仅是说明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1是示出打印机100的概要结构的示意性前视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有安装于侧面的操作面板2。而且,打印机100在内部设置有供纸部3a、第一运送部3b、图像形成部4、定影装置1、第二运送部3c等。
首先,如图1所示,操作面板2设置于在打印机100的上部右侧设置的臂21的前端。而且,操作面板2具有对打印机100的状态、各种消息以及设定用画面进行显示的显示部22(例如,液晶面板)。显示部22为触摸面板式(例如,电阻膜方式)的显示部。此外,在显示部22中设置有多个设定及输入用的按键23。例如,操作面板2接受使用者对打印所使用的纸张的种类和尺寸等打印条件等的设定。此外,例如,操作面板2对打印机100的状态及发生的错误进行显示,并向使用者报告。
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100的内部下方配置有供纸部3a。供纸部3a具有多个纸盒31a、31b。例如,各纸盒31a、31b容纳复印纸、投影(OHP)片材、标签纸等各种纸张。在各纸盒31a、31b中设置有通过电机7等驱动机构(未图示)来进行旋转的供纸辊32a、32b。供纸辊32a、32b进行旋转,将纸张送出到第一运送部3b。
然后,第一运送部3b在打印机100内运送纸张。第一运送部3b沿着打印机100的主体右侧面大致垂直地运送纸张。第一运送部3b将由供纸部3a供给的纸张引导至图像形成部4。在第一运送部3b中设置有运送辊对33、34及阻力辊对35等,所述阻力辊对35使被运送来的纸张在图像形成部4(转印辊45)的附近等待,并配合时机送出。
图像形成部4根据应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并转印到纸张上。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4包括感光鼓41、配置于感光鼓41周围的充电部42、曝光部43、显影部44、转印辊45、清扫部46等。
感光鼓41在外周面上具有感光层,在其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图像,并以规定的处理速度进行旋转驱动。充电部42使感光鼓41在一定的电位下充电。曝光部43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输出激光束(以单点划线图示),对充电后的感光鼓41进行扫描曝光,以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曝光部43经由主控制部5或图像处理部52接受实施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向感光鼓41照射激光并进行扫描、曝光。
显影部44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41,对感光鼓41的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清扫部46对感光鼓41进行清扫。转印辊45压接于感光鼓41。而且,阻力辊对35配合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将纸张送入到感光鼓41与转印辊45之间的间隙。然后,规定的转印用电压被施加到转印辊45。据此,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
定影装置1配置于纸张运送方向上的比图像形成部4更下游侧。定影装置1对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使其定影。而且,定影装置1主要由通过加热器13被加热的加热辊11(相当于加热旋转体)和压接于所述加热辊11的加压辊12(相当于加压旋转体、移动对象旋转体)构成。而且,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在通过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之间的间隙时被加热加压,其结果,调剂色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另外,定影后的纸张朝向设置于定影装置1上方的第二运送部3c。
例如,加热辊11的周面为筒状或套筒状,为金属制(例如,铝或铁制)。例如,加热器13内置于加热辊11内。加热器13只要是能够通过通电向加热辊11提供热的部件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使用卤素加热器。另外,加热器13也可以是通过电热线或感应加热来对加热辊11进行加热的部件。另一方面,加压辊12是在周面上具有按照加热辊11的形状变形的弹性层的辊。例如,弹性层为硅海绵等树脂制。
从定影装置1输出的纸张通过第二运送部3c被运送,并通过输出辊对37被输出到设置于打印机100的左侧面上部外侧的输出托盘38中,完成图像形成处理,其中,所述第二运送部3c从分支部36朝向打印机100的左侧面大致水平地延伸。另外,当执行双面打印时,从定影装置1输出的纸张一旦从分支部36向输出托盘38方向送出后,其运送方向就会朝向打印机100的右侧面方向转回。于是,纸张在分支部36通过,并通过双面打印用运送部3d被送至下方,并且经由第一运送部3b被再度送至阻力辊对35的上游侧。
(打印机100的硬件结构)
接下来,根据图2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打印机100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在内部具有主控制部5。例如,主控制部5包括执行各种运算处理和信号处理的CPU51以及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52。主控制部5使CPU51和图像处理部52执行各种处理,对打印机100的各部进行控制,并进行整体控制。
CPU51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根据存储于存储部53且被展开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设定数据等,进行打印机100的各部的控制和运算。存储部53是由ROM、RAM、快闪ROM、HDD等非易失性及易失性存储装置的组合来构成。例如,存储部53存储打印机100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等。
此外,主控制部5与操作面板2连接,识别在操作面板2上进行的设定。此外,主控制部5使操作面板2的显示部22显示发生错误、异常等表示打印机100的状态的信息。
此外,主控制部5与通信部54连接。通信部54是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经由网络或电缆或公用线路与计算机200(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等)进行通信,所述计算机200成为包含欲进行打印的图像数据及与打印的设定有关的设定数据在内的打印用数据的发送源。通信部54从计算机200接收打印用数据。
图像处理部52对于从计算机20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按照设定数据或操作面板2中的设定来实施放大、缩小、旋转、浓度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各种图像处理。然后,在执行打印作业时,图像处理部52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送至曝光部43。曝光部43接受该图像数据并进行扫描、曝光。
此外,在打印机100中设置有对与打印有关的部分(引擎部30)进行控制的引擎控制部50(相当于控制部)。主控制部5与引擎控制部5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而且,在执行打印时,主控制部5将用于表示应该执行打印的指示及打印内容等的数据提供给引擎控制部5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设置引擎控制部50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将主控制部5和引擎控制部50合并,由主控制部5对引擎部30进行控制。
引擎控制部50与供纸部3a、第一运送部3b、图像形成部4、定影装置1、第二运送部3c、双面打印用运送部3d等执行打印的部分(引擎部3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引擎控制部50对引擎部30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打印执行。而且,在引擎控制部50中设置有执行与打印有关的控制的引擎CPU501(相当于控制元件)。
引擎CPU501根据存储在设置于引擎控制部50内的引擎存储器502中的数据及程序,对供纸部3a、第一运送部3b、图像形成部4、定影装置1、第二运送部3c、双面打印用运送部3d等的动作进行软件控制,此外,接受在打印机100内设置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入,对打印机100的状态进行识别。此外,例如,引擎存储器502由ROM及RAM构成。
(定影装置1的结构概要)
接着,使用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定影装置1的一例的框图。
如使用图1、图2来说明的那样,打印机100具备定影装置1。而且,如使用图1来说明的那样,定影装置1为了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定影而具备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通过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在加热辊11与加压辊12间的辊隙之间通过,从而执行定影。
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控制向对加热辊1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3的通电。而且,与加热辊11相接触(也可以不接触)而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具备热敏电阻,输出值(例如,电压值)根据加热辊11的温度而变化。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根据温度传感器14的输出来识别加热辊11,对开启和关闭向加热器13的通电以及加热器13的输出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辊11的温度成为预先确定的定影控制温度(在执行调色剂定影上适当的温度,例如170℃左右)。
此外,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对使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旋转的定影电机15的动作进行控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在打印时及预热时使定影电机15旋转,从而使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旋转,所述预热是将处于定影控制温度以下的加热辊11加热至定影控制温度。例如,定影电机15的驱动力被传递给加热辊11(也可以是加压辊12)。由于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相接,因此一方旋转时另一方也从动而旋转。此外,也可以将定影电机15的驱动力传递给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双方,以使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旋转。
(定影压力的调整)
接着,使用图3~图7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中的定影压力的调整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一例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用于检测到达第一位置(最加压位置)的传感器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齿轮系63所包含的蜗轮蜗杆64的一例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缺齿齿轮67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中设置有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用于使加压辊12相对于加热辊11的位置移动,以调整定影压力(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间的辊隙的压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加压辊12移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不使加压辊12而是使加热辊11移动以对定影压力进行调整。而且,如图3所示,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接受电机7产生的驱动力,以使加压辊12的位置移动。
例如,电机7是正反旋转自如的DC有刷电机。而且,在定影装置1中设置有电机驱动部8,所述电机驱动部8对施加到电机7的电压(输入到电机7的端子74a、74b的电压的大小、流过电流的方向)进行控制,并对电机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时间进行控制。电机驱动部8和电机7由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连接(后面详细描述)。电机驱动部8使电机7在与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的指示相应的方向上旋转。此外,电机驱动部8对从电源装置55向电机7的电力供给及切断进行控制,所述电源装置55根据从市电供给的交流电力生成电机旋转用的直流电压。电源装置55是具有整流电路、平滑电路及变压器等的电力变换电路,生成用于向电机7等各种电机供给的直流电压(例如,DC24V)。
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在打印时以及将加热辊11加热到定影控制温度的预热时,使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并且使加压辊12移动到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上适当的、形成预先确定的最加压时定影压力(规格上的打印时等的定影压力)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影压力成为最加压时定影压力(定影压力成为预先确定的大小)的状态称为“最加压状态”。
另一方面,在打印长时间未被执行等情况下,如果长时间持续使加压辊12压接于加热辊11的状态,则会导致加压辊12的相同部分长时间变形(凹陷),使得加压辊12容易损伤。因此,为了实现加压辊12的长寿命化,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从打印结束到下一次开始打印期间,使加压辊12向离开加热辊11的方向移动,直到形成作为减压时的定影压力而预先确定的最减压时定影压力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影压力成为最减压时定影压力(定影压力成为最小)的状态称为“最减压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即使在最减压状态下,加热辊11和加压辊12也相接触。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最加压状态下的加压辊12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最减压状态下的加压辊12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换言之,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使加压辊12在第一位置(最加压状态)与第二位置(最减压状态)之间移动。
使用图4,对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一例进行说明。例如,在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中包含有与加压辊12的旋转轴12a相接的接触板61、凸轮62、由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系63等。在接触板61的一端设有支点。而且,接触板61能够以摇动未设有支点那方的端部的方式来进行转动。此外,在接触板61的一个面上相接有加压辊12的旋转轴12a,在另一个面上相接有凸轮62。
而且,图4中的上方的图表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下方的图表示加压辊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最减压状态)。如果使电机7旋转以使凸轮62沿图4的上方的图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则驱动力经由齿轮系63传递给凸轮62,凸轮62旋转,凸轮62使接触板61以及与该接触板61相接的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推)。如果使电机7旋转以使凸轮62沿图4的下方的图中示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则驱动力经由齿轮系63传递给凸轮62,凸轮62旋转,凸轮62减弱使接触板61以及与该接触板61相接的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的力,加压辊12向离开加热辊11的方向移动(加压辊12向定影压力的减压方向退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凸轮62来调整定影压力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除了凸轮62以外的机构来使加压辊12或加热辊11移动,从而对定影压力进行调整。
而且,如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中设置有到达检测传感器71(相当于检测体),所述到达检测传感器71对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的到达检测传感器71是透过型光传感器。而且,在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中所包含的齿轮系63中的一枚齿轮上,附带有具有突起73的金属板72。到达检测传感器71相对于该金属板72设置。
接受电机7的驱动,附带有金属板72的齿轮进行旋转。而且,金属板72被安装到齿轮上以使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时,金属板72的突起73遮挡住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发光部NT1和受光部NT2(参考图8)的光路。换言之,齿轮系63所包含的各齿轮的齿轮比及安装角度被设定成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时,金属板72的突起73遮挡住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发光部NT1和受光部NT2的光路。因此,到达检测传感器71在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以及不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输出有所不同。据此,能够检测出是否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
而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输出不是被输入到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而是被输入到使电机7停止的停止控制电路9(后面详细叙述停止控制电路9)。据此,不通过控制元件(引擎CPU501)的软件控制,就能够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时,使电机7停止。
此外,如图6所示,在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齿轮系63中,设置有蜗轮蜗杆64。例如,如图6所示,在电机7的轴7a(输出旋转轴)上安装有蜗杆65。而且,在蜗杆65上啮合有蜗轮66。据此,电机7的驱动力向凸轮62传递。另一方面,即使在蜗轮66侧(凸轮62侧)产生旋转的力,蜗轮蜗杆64也不会倒转。因此,例如,当电机7停止时,即使作用欲使凸轮62运动的力(例如,使加压辊1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力),电机7也不会旋转,加压辊12的位置不变。
进一步,如图7所示,在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齿轮系63中,设置有缺齿齿轮67。缺齿齿轮67是整个圆周中的一部分的齿不存在的齿轮。啮合齿轮(将驱动力传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的齿到达缺齿部分67a时进行空转。成为空转状态时,在缺齿齿轮67以后的阶段,驱动力不会被传递。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齿轮系63中,缺齿齿轮67被纳入到齿轮系63中,以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最减压状态)时,形成将来自于电机7的驱动力传递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的齿与缺齿部分67a相面对的状态。换言之,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最减压状态)时,形成进行空转而使驱动力不被传递的状态。因此,齿轮系63中所包含的缺齿齿轮67等各齿轮的齿轮比以及安装角度被设定成在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最减压状态)时,通过缺齿齿轮67产生空转。据此,当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最减压状态)时,凸轮62自动停止,加压辊12的移动停止。
此外,在从最减压状态变为最加压状态时(加压时),当使电机7在加压方向上旋转时,为了使在加压方向上旋转时缺齿齿轮67与将电机7的驱动力传递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相啮合,在缺齿齿轮67上挂有(设置有)施力部件67b(例如弹簧)。施力部件67b被设置为使缺齿齿轮67朝向使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时(加压时)的缺齿齿轮67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旋转。在将加压辊12拉离加热辊11方向时(减压时),由于施力部件67b向缺齿齿轮6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施力,因此缺齿齿轮67保持在空转状态(几乎不进行旋转的状态),从而成为驱动力不被传递的状态。此外,作为施力部件67b,也可以与电机7不同地另外设置使缺齿齿轮67旋转的电机,并在加压方向上旋转时使缺齿齿轮67与将电机7的驱动力传递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相啮合。
如此,加压辊12在第一位置(最加压状态)与第二位置(最减压状态)之间移动。
(停止控制电路9)
接着,使用图8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停止控制电路9的一例的电路图。
如图8所示,来自于电机驱动部8的两根信号线中的第一信号线RS1连接于电机7的端子74a,第二信号线RS2连接于电机7的端子74b。此外,在第一信号线RS1上配置有限制电流方向的二极管D1。电机驱动部8按照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的指示,将第一信号线RS1设为高电平(High)并将第二信号线RS2设为地,或者将第一信号线RS1设为地并将第二信号线RS2设为高电平,来控制流向电机7的电流的方向,从而控制电机7的旋转方向。例如,电机驱动部8是根据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的指示,对向第一信号线RS1与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的电压的高低进行切换的H桥电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中,电机驱动部8使电机7旋转以使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时(加压时),对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压,并将第二信号线RS2接地。此外,在使电机7旋转以使加压辊12向离开加热辊11的方向移动时(减压时),由于需要使电机7在与加压时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因此电机驱动部8对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电压,并将第一信号线RS1接地。
而且,对于第一信号线RS1设置有停止控制电路9。如图8所示,在停止控制电路9中,组入有上述的到达检测传感器71。此外,在到达检测传感器71中,与第一信号线RS1不同地另外供给有来自于电源装置55的电源电压Vcc(例如,Vcc是3.3V)。此外,停止控制电路9包括多个电阻(电阻R1~R10)、电容器(电容器C1、C2)、四个内置电阻的数字晶体管(数字晶体管QD1~QD4)、两个电机驱动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整流用二极管D2等。此外,对于第一信号线RS1,按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的顺序,串联连接第一晶体管Q1与第二晶体管Q2。如此,停止控制电路9是不通过软件控制而进行动作的电路。
后面详细叙述,但在使电机7在对定影压力进行加压的方向上旋转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在加压过程中为第一晶体管Q1=接通(ON)且第二晶体管Q2=断开(OFF),在成为最加压状态时,变为第一晶体管Q1=断开且第二晶体管Q2=接通。如此,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接通/断开被轮流切换,但是有可能由于晶体管的特性或停止控制电路9的瞬时状态而导致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此外,也考虑到如下情况:根据失控的引擎CPU501的指示,电机驱动部8胡乱且不固定地切换针对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的电机驱动用的电压施加和接地,导致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由于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串联连接,因此如果同时成为接通状态,则有可能瞬间流过大电流。
因此,为了防止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用于使第二晶体管Q2的接通时刻延迟的电容器C1(相当于延迟电路部)被连接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由于电容器C1的充电完成以后第二晶体管Q2才成为接通状态,因此能够使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状态切换保持有时间差。而且,即使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由于设置有限制电流的电阻R10(相当于电流限制电路部),因此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也难以损坏。
(定影压力调整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9~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的定影压力调整的流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定影压力调整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0是用于对定影压力的加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图11是用于对最加压状态下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图12是用于对定影压力的减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图13是用于对最减压状态下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电路图。
首先,图9的流程图的“开始”是在接通电源时或欲开始进行打印时等使加压辊12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欲使加压辊12移动到第一位置(欲成为最加压状态)的时间点。换言之,是欲使加压辊12从第二位置变为第一位置(从最减压状态变为最加压状态)的时间点。
此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向电机驱动部8发出使电机7在使加压辊12朝向加热辊11移动的方向上(在加压方向上)旋转的指示(步骤#1)。
接受该指示,电机驱动部8向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机驱动用的电压V1(例如,电源装置55生成的DC24V),将第二信号线RS2接地(步骤#2)。据此,加压辊12开始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定影压力的加压开始(步骤#3)。此外,使加压辊1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向加热辊11方向)移动时,通过上述的施力部件67b,缺齿齿轮67与齿轮系63中将驱动力传递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相啮合,从而空转被解除。
使用图10,对定影压力的加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在加压过程中,电机驱动部8向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机驱动用的直流电压V1,将第二信号线RS2设为地(GND)。在加压过程中,直到成为加压辊12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最加压状态)为止,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发光部NT1发出的光未被遮挡,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受光部NT2成为接通状态。
而且,数字晶体管QD1=接通、数字晶体管QD2=断开、数字晶体管QD3=接通、数字晶体管QD4=接通。由于第一晶体管Q1是pnp型且第二晶体管Q2是npn型,因此第一晶体管Q1=接通且第二晶体管Q2=断开。据此,在图10中电流J1在用虚线表示的方向上流动,电机7旋转。
如果继续定影压力的加压,不久到达检测传感器71就会检测出加压辊12的位置到达了第一位置(成为最加压状态)(步骤#4)。由检测出最加压状态而引起的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输出变化被输入到停止控制电路9(步骤#5),停止控制电路9使电机7的旋转停止(步骤#6)。
使用图11,对定影压力为最加压状态时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即使在最加压状态下,只要不开始进行减压,电机驱动部8就向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机驱动用的直流电压V1,将第二信号线RS2设为GND。当成为最加压状态时,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发光部NT1发出的光被遮挡,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受光部NT2成为断开状态。
于是,数字晶体管QD1=接通、数字晶体管QD2=接通、数字晶体管QD3=断开、数字晶体管QD4=断开。据此,第一晶体管Q1=断开且第二晶体管Q2=接通。据此,电机7的端子74a、74b中的任意一个都不被施加电压V1(两端成为GND电平),电机7的旋转停止。据此,电机7不会成为锁定状态,也不会对齿轮系63继续施加较大的力。而且,由于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电机7的被施加有电机驱动用的电压V1的端子74a连接,因此能够使由于反电动势而在电机7停止之前流动的电流J2(在图11中用虚线图示)经由接通状态的第二晶体管Q2向GND流动。
此外,由于失控,在处于最加压状态的状态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有可能对电机驱动部8发出应该对于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双方设为电机驱动用的电压V1的指示。当接受该指示,电机驱动部8向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双方施加电压V1时,因为到达检测传感器71如果为遮光状态,则晶体管Q2成为接通状态(与图11相同的状态),所以在电机7中流过电流使得在减压方向上旋转。于是,不久金属板72将不再对到达检测传感器71进行遮光,晶体管Q2成为断开状态(与图10相同的状态)。于是,通过在电机7的端子74a、74b施加相同大小的电压V1,使得电机7停止。因此,即使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为高电平(即使施加直流电压),停止控制电路9以在电机7的端子74a、74b施加有相同大小的电压的方式进行动作,也使电机7停止。如此,即使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失控而向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双方施加电压V1,停止控制电路9也使电机7保持在停止状态,从而不会使电机7及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齿轮发生损坏。
此外,即使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失控,而使第一信号线RS1=V1且第二信号线RS2=GND,如上所述,电机7也一直停止。此外,即使由于失控,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令电机驱动部8设为第一信号线RS1=GND且第二信号线RS2=V1,也只是开始减压,如果设为第一信号线RS1=GND且第二信号线RS2=GND,则停止向电机7供给电力,电机7保持停止状态。
然后,定影压力成为最加压状态时(加压辊12成为第一位置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确认是否应该开始进行减压(步骤#7)。开始进行减压的条件(触发器)被预先确定且可以任意地确定。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可以将打印结束设置为减压开始条件,也可以将预热后一直未被打印且经过了预先确定的时间后的时间点设为减压开始条件。
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持续进行确认,直到满足减压开始条件为止(步骤#7中的“否”→步骤#7),然后,当满足减压开始条件时(步骤#7中的“是”),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向电机驱动部8提供使电机7(在减压方向上)旋转移动所需时间以使加压辊12向离开加热辊11的方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的指示(步骤#8)。在此,移动所需时间被设为与通过使电机7旋转从而能够使加压辊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时间相比更长且有余量的时间。例如,如果使加压辊1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需要大约4秒,则移动所需时间可以设为大约6秒左右。
接受该指示,电机驱动部8将第一信号线RS1接地,向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电机驱动用的电压V1(例如,电源装置55生成的DC24V)(步骤#9)。据此,电机7开始向着使加压辊12向离开加热辊11的方向移动的方向旋转,加压辊12向第二位置移动,定影压力的减压开始(步骤#10)。
此外,如果从加压状态→最加压状态→减压开始为止的流程很快(从对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压V1且将第二信号线RS2接地的状态突然到将第一信号线RS1接地且对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电压V1时),有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会同时成为接通状态,导致贯通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大电流流过,使得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损坏。因此,当发出对电机7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的指示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也可以向电机驱动部8提供应该将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都接地的指示,然后对针对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的电压施加和接地进行指示。通过将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都接地,使得电路的状态被复位,从而能够防止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
使用图12,对定影压力的减压过程中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减压过程中,电机驱动部8向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电机驱动用的直流电压V1,将第一信号线RS1设为GND。在减压过程中,对于停止控制电路9,由于对每个晶体管都未在正向偏压方向上施加电压V1,因此数字晶体管QD1~QD4以及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都为断开。换言之,停止控制电路9连接于第一信号线RS1,在第一信号线RS1上施加有电压时进行动作,如果第一信号线RS1上未施加有电压则不进行驱动(动作),且未连接于第二信号线RS2。而且,电流J3从第二信号线RS2经由电机7向第一信号线RS1方向流动(在图12中用虚线图示),电机7在减压方向上旋转(电流向与加压时相反的方向流动)。此外,由于数字晶体管QD1为断开,因而到达检测传感器71不进行动作。
通过减压,加压辊12的位置到达第二位置,成为最减压状态(步骤#11)。此外,无需采用特别的传感器来检测已成为最减压状态。而且,加压辊12到达第二位置时,通过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中所包含的缺齿齿轮67,使将驱动力传递给缺齿齿轮67的齿轮进行空转,加压辊12停止(步骤#12)。据此,即使在最减压状态下,电机7也不会成为锁定状态,不会继续对齿轮系63施加较大的力。
然后,由于在减压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向电机驱动部8提供了使电机7旋转移动所需时间的指示,因此电机驱动部8从电机7进行驱动开始经过了移动所需时间之后,设为第一信号线RS1=GND且第二信号线RS2=GND,从而使电机7停止(步骤#13)。
使用图13,对在定影压力的最减压状态(加压辊12在第二位置)下使电机7停止时的停止控制电路9的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当成为最减压状态并使电机7停止时,电机驱动部8将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设为GND。如果第一信号线RS1上未施加有电压,则停止控制电路9不进行驱动(动作),因此停止控制电路9的状态与在图12中说明的减压过程中相同。
此外,由于电机7的端子74a、74b为相同电位,因此电机7的旋转停止。然后,由于反电动势而在电机7停止之前流过的电流J4(在图13中以虚线图示)例如能够经由二极管D2流向GND。
然后,定影压力成为最减压状态时(加压辊12成为第二位置时),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确认是否应该开始进行加压(步骤#14)。开始进行加压的条件(触发器)被预先确定且可以任意地确定。例如,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可以将接通主电源时或从节电模式返回时或从计算机200接受打印用数据等打印开始的指示被输入到打印机100中设为加压开始条件。
引擎控制部50(引擎CPU501)持续进行确认,直到满足加压开始条件为止(步骤#14中的“否”→步骤#14),当满足加压开始条件时(步骤#14中的“是”),流程返回到步骤#1。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包括:加热旋转体(加热辊11),对转印有调色剂的纸张进行加热;加压旋转体(加压辊12),压接于加热旋转体而形成间隙;电机7,正反旋转自如;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接受电机7的驱动,根据电机7的旋转方向,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在预先确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加压方向及减压方向上移动,以对定影压力进行调整,所述定影压力为所述间隙的压力,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是加热旋转体和加压旋转体中的任意一方的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控制元件(引擎CPU501);控制部(引擎控制部50),控制元件通过软件控制并根据电机7的旋转方向来提供向电机7施加的电压的指示;电机驱动部8,根据控制部的指示,控制向电机7施加的电压;检测体(到达检测传感器71),对于通过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被移动的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第一位置进行检测,而不将输出向控制元件输入;以及停止控制电路9,被输入有检测体的输出,当检测体检测出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第一位置时,不通过软件控制而使电机7停止。
据此,将检测体(到达检测传感器71)的输出并不输入到控制部(引擎控制部50)而是输入到停止控制电路9,从而能够与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位加压辊12)到达第一位置同时地令停止控制电路9使电机7停止。因此,能够不通过CPU等控制元件(引擎CPU501)的软件控制,而是另外通过停止控制电路9来执行电机7的停止。此外,由于由与控制元件不同系统的停止控制电路9执行电机7的停止,因此即使CPU等控制元件失控,也能够确实地使电机7停止,从而能够防止电机7以及对电机7的驱动进行传递的齿轮等部件的损坏。此外,由于不用将传感器的输出向CPU等控制元件输入,因此能够削减控制元件的端口数,不用增大搭载CPU等控制元件的基底尺寸,从而能够实现设备内布线的简化,且不用安装电机7的旋转控制用软件。
此外,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包括对来自于电机7的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齿轮系63,齿轮系63包括缺齿齿轮67,所述缺齿齿轮67被配置为使得当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到达第二位置时,传递驱动力的齿轮进行空转,移动对象旋转体停止,控制部(引擎控制部50)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二位置方向移动时,向电机驱动部8提供使电机7在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二位置方向移动的方向上旋转预先确定的移动所需时间的指示,移动所需时间长于使移动对象旋转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需要的时间。据此,如果成为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第二位置的状态,则即使电机7继续旋转,也不会对各齿轮施加较大的负荷,电机7也不会成为锁定状态。因此,能够防止齿轮等部件以及电机7的损坏。此外,控制部如果发出使电机7旋转移动所需时间的指示,则能够确实地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停止在第二位置(控制部(引擎控制部50)只要执行时间控制即可)。
此外,电机7具有两个端子74a、74b,一个端子74a连接有第一信号线RS1,另一个端子74b连接有第二信号线RS2,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与电机驱动部8连接,电机驱动部8在使电机7在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向第一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时,对第一信号线RS1施加电压同时将第二信号线RS2接地,在使电机7在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二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时,将第一信号线RS1接地同时对第二信号线RS2施加电压,停止控制电路9连接于第一信号线RS1,在第一信号线RS1上施加有电压时进行动作,且未连接于第二信号线RS2。
据此,能够仅在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一位置移动时,使停止控制电路9进行动作,在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二位置移动期间,能够使停止控制电路9停止。因此,与对于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停止控制电路9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停止控制电路9的电路结构。而且,能够减少所消耗的电力。
此外,停止控制电路9包括:第一晶体管Q1,连接于第一信号线RS1;以及第二晶体管Q2,相对于第一信号线RS1被串联连接于第一晶体管Q1。第一晶体管Q1在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移动至第一位置期间成为接通状态,对电机7施加电压以使其在移动对象旋转体向第一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在检测体(到达检测传感器71)检测出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第一位置时成为断开状态,使对电机7的电压施加停止。第二晶体管Q2在第一晶体管Q1成为断开状态时变为接通状态,使电机7停止时的电流流过。因此,能够通过晶体管简单地构成停止控制电路9。此外,通过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能够在电机7中使电流适当地流过。
此外,停止控制电路9包括延迟电路部(电容器C1)和电流限制电路部(电阻R10),所述延迟电路部使第二晶体管Q2的接通时刻延迟以使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不同时成为接通状态,所述电流限制电路部对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同时成为接通状态时的电流进行限制。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的串联电路连接于第一信号线RS1,通过延迟电路部,能够避免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两者都临时成为接通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在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中流过大电流而使各晶体管损坏。此外,例如,即使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双方临时成为接通状态,通过电流限制电路部,也能够防止在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中流过大电流而使各晶体管损坏。
此外,当发出对电机7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的指示时,控制部(引擎控制部50)向电机驱动部8提供应该将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接地的指示,然后对针对第一信号线RS1和第二信号线RS2的电压施加和接地进行指示。据此,能够将停止控制电路9的状态复位,从而能够确实地避免由于瞬时的电路状态而引起的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双方成为接通状态。
此外,在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的多个齿轮中包含有蜗轮蜗杆64。在由蜗杆65和蜗轮66构成的蜗轮蜗杆64中,根据蜗杆65通常不能从蜗轮66侧旋转等理由,电机7不会由于来自于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侧的力而进行逆旋转。因此,即使欲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向移动前的方向返回的力起作用,移动对象旋转体也无法移动。例如,在加压方向上移动后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未偏离,从而能够将定影压力保持固定,适当地进行调色剂的定影。
此外,第一位置是对加热旋转体(加热辊11)和加压旋转体(加压辊12)进行加压以成为预先确定的定影压力后的最加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的位置,或者是最退回后的最减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果第一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第二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果第一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第二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此,停止控制电路9对电机7的停止控制能够适用于从最减压状态成为最加压状态时,也能够适用于从最加压状态成为最减压状态时。
此外,定影压力调整机构6包括接触板61和通过电机7进行旋转的凸轮62,接触板61能够转动,在一个面上相接有移动对象旋转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压辊12)的旋转轴12a,在另一个面上相接有凸轮62,凸轮62旋转,使得接触板61和与该接触板61相接的移动对象旋转体移动。据此,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够对加热旋转体(加热辊11)和加压旋转体12之间的定影压力进行调整。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100)具备上述的定影装置1。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定影装置1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1即使CPU等控制元件(引擎CPU501)成为失控状态,电机7也能够安全地停止,从而不存在因执行CPU等控制元件的软件控制而引起的缺点。
接下来,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使加压辊12接近加热辊11后(加压后)的位置作为第一位置,将使之远离后(减压后)的位置作为第二位置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与上述说明相反地,也可以将使加压辊12远离加热辊11后的位置作为第一位置,将使之接近后的位置作为第二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旋转体,对转印有调色剂的纸张进行加热;
加压旋转体,压接于所述加热旋转体而形成间隙;
电机,正反旋转自如;
定影压力调整机构,接受所述电机的驱动,根据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使移动对象旋转体在预先确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加压方向及减压方向上移动,以对定影压力进行调整,所述定影压力为所述间隙的压力,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是所述加热旋转体和所述加压旋转体中的任意一方的旋转体;
控制部,包含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通过软件控制并根据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来提供向所述电机施加的电压的指示;
电机驱动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指示,控制向所述电机施加的电压;
检测体,对于通过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被移动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进行检测,而不将输出向所述控制元件输入;以及
停止控制电路,被输入有所述检测体的输出,当所述检测体检测出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不通过软件控制而使所述电机停止,
所述第一位置是对所述加热旋转体和所述加压旋转体进行加压以成为预先确定的定影压力后的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或者是最退回后的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
如果所述第一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所述第二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如果所述第一位置是最减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则所述第二位置是最加压状态下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包括对来自于所述电机的驱动力进行传递的齿轮系,
在所述齿轮系中包含有缺齿齿轮,所述缺齿齿轮被配置为使得当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传递驱动力的齿轮进行空转,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停止,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向所述第二位置方向移动时,向所述电机驱动部提供使所述电机在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向所述第二位置方向移动的方向上旋转预先确定的移动所需时间的指示,
所述移动所需时间长于使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具有至少两个端子,一个所述端子连接有第一信号线,另一个所述端子连接有第二信号线,
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机驱动部连接,
所述电机驱动部在使所述电机在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向所述第一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时,对所述第一信号线施加电压同时将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地,在使所述电机在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向所述第二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时,将所述第一信号线接地同时对所述第二信号线施加电压,
所述停止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上施加有电压时进行动作,而未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晶体管,相对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被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在使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期间成为接通状态,对所述电机施加电压以使所述电机在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向所述第一位置接近的方向上旋转,在所述检测体检测出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成为断开状态,使对所述电机的电压施加停止,
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第一晶体管成为断开状态时变为接通状态,使所述电机停止时的电流流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止控制电路包括:延迟电路部,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接通时刻延迟以使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不同时成为接通状态;以及电流限制电路部,对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同时成为接通状态时的电流进行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发出对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的指示时,所述控制部向所述电机驱动部提供应该将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接地的指示,然后对针对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压施加和接地进行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的所述齿轮系中,包含有蜗轮蜗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压力调整机构包括接触板和通过所述电机进行旋转的凸轮;
所述接触板能够转动,在一个面上相接有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的旋转轴,在另一个面上相接有所述凸轮;
所述凸轮进行旋转以使所述接触板和与所述接触板相接的所述移动对象旋转体移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310055370.0A 2012-02-29 2013-02-21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2939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3033 2012-02-29
JP2012043033 2012-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927A CN103293927A (zh) 2013-09-11
CN103293927B true CN103293927B (zh) 2016-04-20

Family

ID=4909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5370.0A Active CN103293927B (zh) 2012-02-29 2013-02-21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39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3473A (ja) * 1991-08-23 1993-03-05 Minolta Camera Co Ltd 定着装置
CN1601397A (zh) * 2003-09-24 2005-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956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定着ジャ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2111A (ja) * 2008-10-23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6524A (ja) * 2004-05-13 2005-11-2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3473A (ja) * 1991-08-23 1993-03-05 Minolta Camera Co Ltd 定着装置
CN1601397A (zh) * 2003-09-24 2005-03-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209567A (ja) * 2007-02-26 2008-09-11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定着ジャ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2111A (ja) * 2008-10-23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927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155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467260A1 (en) Fault-dependent cooling fan control for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20050496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263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95739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93927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469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729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ヒータ制御装置
JP64655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66975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923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0416B2 (ja) 印刷装置を含む印刷システム
US8238775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0378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5153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7290853A (ja) 用紙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6044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heater for heating a toner image
JP20032804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6081A5 (zh)
JP2550628Y2 (ja) 連続記録紙を用いる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JP20053524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30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8547A (ja) タンデム連続紙電子写真式印刷装置
JP40904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73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