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3451B -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3451B
CN103263451B CN201310223424.XA CN201310223424A CN103263451B CN 103263451 B CN103263451 B CN 103263451B CN 201310223424 A CN201310223424 A CN 201310223424A CN 103263451 B CN103263451 B CN 103263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arts
container
traditional chines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34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3451A (zh
Inventor
高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234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3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3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3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3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起效速度快、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还公开了本发明中药在制备治疗外伤、疮疡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0-70份或蝎毒0.3-1份,斑蝥45-65份或斑蝥素0.06-0.2份,冰片25-60份,蜂蜡25-60份,麻油1000份。本发明中药配伍合理、使用方便,治疗外伤、疮疡等具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且疗后不落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起效速度快、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背景
外伤、疮疡是常见病。外伤致病,轻者损伤皮肉,瘀阻血脉,重则损伤筋骨内脏。若毒邪侵入创口,导致感染,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则可发生中毒抽蓄、高热神昏,出现虚脱亡阳等危险病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特别是烧伤、烫伤、更是疼痛难忍。《外科启玄》云:“火之为物,情最急……重则致死,轻则为疡,皮焦肉卷,苦痛难熬。”另外,由于烧烫伤多发生在人体暴露部位,愈后的疤痕毁坏患者的容貌,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疮疡也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症,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糖尿病足,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常因气亏血虚不能排毒生肌而使疮疡久治不愈。
现有的治疗外伤、疮疡的中药,常见的有湿润烧伤膏、红花油、疮疡膏、生肌玉红膏等,这些中药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见效时间长、治疗效果差,尤其是预防外伤、疮疡康复后易留疤痕的功能严重不足,如果外伤、疮疡康复后留下严重的疤痕,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女士尤其严重。而且现有的治疗外伤、疮疡的中药基本上只能对一种伤病有效,不能对外伤、疮疡同时治疗,同时患有外伤和疮疡病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交替的换药,不仅疗效差,两种药物还可能交叉反应,加重病情;长时间的交替使用两种药物,患者必须承受换药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痛苦,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伍合理、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全蝎50-70份或蝎毒0.3-1份,斑蝥45-65份或斑蝥素0.06-0.2份,冰片25-60份,蜂蜡25-60份,麻油1000份。
本发明优选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0-65份,斑蝥50-60份,冰片35-55份,蜂蜡35-55份,麻油1000份。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最佳:全蝎50-65份,斑蝥50份,冰片55份,蜂蜡55份,麻油1000份。
本发明还可以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蝎毒0.5-0.8份,斑蝥素0.1-0.15份,冰片35-50份,蜂蜡35-50份,麻油1000份。
当使用全蝎、斑蝥时,本发明所述的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麻油放入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00-240℃;
(2)、温度控制在100-240℃、将全蝎加入容器内,保持温度炸1-4分钟,然后将蝎体捞出;
(3)、温度控制在100-230℃、将斑蝥加入容器内,保持温度炸1-3分钟,然后将斑蝥体捞出;
(4)、控制温度到190-218℃,将冰片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
当使用蝎毒、斑蝥素时,本发明所述的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麻油放入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90-218℃;
(2)、温度控制在190-218℃,将冰片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3)、控制温度到70-150℃,将蝎毒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4)、控制温度到70-150℃,将斑蝥素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
本发明中药可用于制备治疗外伤、疮疡的药物。
本发明的配伍依据:
全蝎: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有镇痉驱风解毒之功效。辛有散结之功,温有通络之效。凡疮疡诸病,不论何因,皆导致经络滞涩而成。《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旨·痈疽总论歌》:“痈疽原为火毒生,经络隔阻气血凝。”气血滞塞经络,致局部肿胀不通而疼痛。本品有辛散温通之功效,用之后则经络畅通而肿消痛止。凡跌打损伤皮不破而内损者,必有淤血内停,致局部肿胀。淤血不散,久之生热,热盛肉腐则成脓,肝藏血,淤血腐败而归肝,致肝郁生热,热盛生风,风盛则痉厥。全蝎入肝经,能散肝郁,平肝热,以达驱风镇痉之功。局部热盛肉腐,腐不去则新不生。全蝎乃有毒之虫类药,辛温走窜猛烈,攻毒祛腐之力甚强,用其散结通络、消肿止痛、祛腐生肌、镇痉驱风之功,为治诸病之主药,用之为君。全蝎主要含蝎毒,是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其药理有镇痉、抗痉厥作用。对心血管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先兴奋,后麻痹),有溶血作用。对离体肠管和子宫有促进运动作用,对离体蛙心呈兴奋作用,后肢血管呈收缩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
斑蝥:味辛,性寒有毒,入大小肠、肝、肾经,有攻毒逐瘀、蚀死肌、破症积、治狂犬毒之功效。外用治疥廯、恶疮、瘰疬、喉蛾、口眼歪斜。内服治狂犬咬伤、瘰疬等。斑蝥辛散,助全蝎散结通络、消肿止痛。性寒有解诸疮疡热毒之功。斑蝥为剧毒之品,有蚀肌破结攻毒之奇效,助全蝎破瘀祛腐,解毒生肌,故为臣药。全蝎斑蝥均为虫类,系走窜猛烈之品,且均毒性,全蝎散结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强于斑蝥,祛腐攻毒之力却不及于斑蝥。斑蝥含斑蝥素1-1.5%,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有剧毒、斑蝥素30毫克可致人死亡,小鼠腹腔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25毫克/公斤,内脏切片,各脏器均出现浊肿、郁血等病变。斑蝥有发泡作用,临床上可作冷灸用,有抗肿瘤作用,对肝癌有效,其1∶4水浸泡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冰片:辛苦温,入心肺肝经,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去翳名目之功效。主治喉痹、口疮、痛疡痔疮、目赤翳膜等病。冰片为龙脑香树脂加工品,气清香,味清凉,主要成分为龙脑,有与樟脑相似的作用,用于局部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很轻,有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在体外(平板混合法),较高浓度(0.5%)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不论粘膜组织、皮下组织均易吸收,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排出体外。《本草纲目》谓冰片能“疗喉痹、脑痈、鼻息、齿痛”。《海药本草》:“治五痣”。李东恒:“治骨痛”。《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烫伤、烧伤、冰片10克,银朱5克,香油100毫升制成油膏外敷”。冰片,其香为百药之冠,气香烈,性必温,味大辛乃阳中之阳,升散之品;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避一切邪恶,辛温之性,能散一切痈毒肿痛,又能引火热之毒邪外出,抑菌防腐之功,有助君药消炎止痛之效,又可抑制君臣药的毒性、烈性引起的副作用,故用为佐药。
蜂蜡:甘温无毒,入肝经,有止血生肌、镇痛之功效,治金疮出血、疮疡久溃不敛。蜂蜡的主要成份是脂肪素一价酸的脂类混合物,其含率占总量的93%-95%。朱震亨曰:“生肌、补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白蜡秉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本草纲目》:“蜡虫叶亦治疮肿,故白蜡为外科要药”。《本草求真》:“虫蜡,味甘气温,按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筋活络,故书载之能止痛生肌,补虚续绝……可为外科圣药”。以其功效助君臣药治疗出血,久溃不敛之症,用之为佐药。
麻油:乃脂类之品,有护肤润燥、软坚散结、解痉止痛之功。蝎毒和斑蝥素能最大限度地溶解于油脂中,麻油为最好之溶媒。它能软化蜂蜡之硬度,使诸药均匀分布,易于吸收,使药效能更好地发挥。又能助冰片防腐,为本方使药。
以上组方,选药精炼,组方紧密;君臣佐使,相得益彰。君药全蝎,有辛散温通走窜,攻毒祛腐之力,且散结通络、消肿止痛、去腐生肌之功,为本方治疗诸病的主药。臣药斑蝥性烈有毒,增强君药逐瘀散结祛腐之力,起同舟共济的作用。冰片气味芳香,走窜开窍,防腐抑菌,既能助君药,消炎止痛,又可牵制君臣药的烈性毒药,用为佐药。佐药黄蜡,以其止血敛疮之效,助君药治疗出血、久溃不敛之兼症。麻油护肤润燥,为君臣各药之溶媒载体,又软化黄蜡硬度,助冰片防腐,为使药。诸药相伍,疗效显著,为外伤、疮疡科良方。
本发明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治疗但不限于:外伤,如:刀伤、枪伤、子弹伤、烧伤、烫伤、冻伤、跌打破伤、蚊叮、蝎蛰、狂犬咬伤、毒蛇咬伤;疮疡,如:糖尿病足、瘰伤、痈疽、褥疮、口疮、淋巴结核;皮肤类疾病,如:急性湿疹、带状疱疹、脚气、灰指甲;肛肠类疾病,如:痔疮、肛瘘。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
(1)、治疗刀伤、摔伤、外科破伤等,如伤口无特殊污物,可直接涂本药于创面;如有不洁污物,可用温水清洗创口,再将本药薄层涂抹于患处即可;
(2)、治疗烧伤、烫伤,可将本药薄层涂抹于伤面,不需包裹,每日敷药三至四次;
(3)、治疗伤口大量出血,需用药棉沾取本药立即紧压出血点,用手指紧按十分钟左右,即可止血;
(4)、治疗子弹伤,应先取出弹头弹片,再涂本药于患处;
(5)、其他损伤性外科伤面患处,都以本药薄层涂抹即可。
注意事项:
(1)、本药为外科用药,切勿内服;
(2)、用本药过程中,患者忌吃鸡蛋;
(3)、本药禁忌与金属接触,涂药时用竹片或木片,储存时用瓷瓶或玻璃瓶;
(4)、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一般可存放10-20年不变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上述药物合理配伍后,外伤、疮疡患者使用止血止痛快、消炎消肿快、新生肉芽生长快、伤口愈合快,对治疗外伤、疮疡等具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且疗后不落疤;
(2)、能抑制多种细菌滋长,抗感染效果显著;
(3)、原材料均采用天然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
(4)、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廉;
(5)、使用方便,易于随身携带;
(6)、气味芳香,保质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0份,斑蝥45份,冰片25份,蜂蜡60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麻油放入反应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00-240℃;(2)、温度控制在100-240℃,将全蝎加入反应容器内,保持温度炸4分钟,然后将蝎体捞出,得全蝎麻油溶液,本步主要为了提取蝎毒;(3)、温度控制在100-230℃,将斑蝥加入反应容器内即全蝎麻油溶液内,保持温度炸3分钟,然后将斑蝥体捞出,得斑蝥全蝎麻油溶液,本步主要为了提取斑蝥素;(4)、控制温度到190-218℃,将冰片加入反应容器内,即斑蝥全蝎麻油溶液内,搅拌均匀;(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反应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成品。
实施例2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70份,斑蝥65份,冰片60份,蜂蜡25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60份,斑蝥50份,冰片55份,蜂蜡55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蝎毒0.3,斑蝥素0.2份,冰片60份,蜂蜡25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麻油放入反应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90-218℃;(2)、温度控制在190-218℃,将冰片加入反应容器内并搅拌均匀;(3)、控制温度到70-150℃,将蝎毒加入反应容器内并搅拌均匀;(4)、控制温度到70-150℃,将斑蝥素加入反应容器内并搅拌均匀;(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反应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成品。
实施例5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蝎毒1份,斑蝥素0.06份,冰片25份,蜂蜡60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6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由包含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蝎毒0.6份,斑蝥素0.12份,冰片40份,蜂蜡40份,麻油1000份。
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赘述。
毒性试验:
1、局部用药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取体重为289±36g豚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十只,雌雄各半,背部用剪刀剪去毛。对照组抹赋形剂,给药组分别每日涂抹本发明中药5.0ml/kg、7.14ml/kg、10.2ml/kg,于后背(4X5cm),连续七日,每日一次,观察动物反应、死亡情况与体重,结果见表1。
表1急性毒性试验
*P>0.05
结果表明,连续给药七日,给药组大、中、小剂量动物均无死亡,也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体重变化分别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中药用药未见急性毒性反应。
(2)、皮肤刺激试验
取体重275±56g的白色豚鼠6只,雌雄各半,剪去背部之毛(约5X8cm),24小时后,每鼠背部左、右两侧分为A、B、C三块小区,A区为完整皮肤,涂本发明中药0.5ml;B区为损伤皮肤,用针尖划破表皮成#型,刀口长约1.5cm,涂本发明中药0.5ml;C区抹等量赋形剂。观察一次给药24小时皮肤的反应后,连续涂药14日,每日一次。第15日以表2评价刺激反应:
表2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
计算各组反应总分值和平均分值,结果见表3:
表3对皮肤刺激的反应值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完整皮肤与损伤皮肤在给药24小时后和连续给药14日后,均未见刺激性反应。
(3)、皮肤过敏试验
取体重为290±28g白色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十只,雌雄各半。每鼠后背部及两侧剪去4X5cm面积的毛。豚鼠左侧脱毛区,对照组涂0.2ml赋形剂,给药组涂0.2ml本发明中药,阳性组涂1%2.4一二硝基氯苯0.2ml,在第一次致敏后第7天、第14天重复处理。第28天,在豚鼠右侧脱毛区激发给药,对照组涂赋形剂0.2ml,给药组涂本发明中药0.2ml,阳性组涂0.1%2.4一二硝基氯苯0.2ml,6小时后各组洗去受试物,立即观察,然后在24、48、72小时再次观察各鼠皮肤反应,按表4评分,并评价致敏程度。
表4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
以每组过敏反应平均反应分值和过敏反应发生率表示,结果见表5:
表5对豚鼠皮肤过敏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照组自激发给药6-72小时内未见任何过敏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故本发明中药无致敏作用。
2、长期毒性试验
取健康青年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背部去毛。对照组背部涂抹常水,给药小、中、大剂量三组分别在背皮涂抹本发明中药0.6ml/kg、3ml/kg、10ml/kg,每日一次,连续四十日。实验前和给药40日后均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血红蛋白、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尿素氮BUN),并称体重和观察动物外观、行为、摄食量。四十日后,放血处死动物,取脑、心、肺、胃、肝、脾、肾、肾上腺、睾丸(雄性)、子宫(雌性)和给药部位皮肤,肉眼观察后,以福尔马林固定,供组织学检查,结果分述如下:
(1)、一般情况和对体重的影响
动物给药四十日内,行为正常,粪便呈颗粒状,食量未见异常,体重变化见表6:
表6对体重的影响
*P>0.05
结果表明,给药各组体重变化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2)、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结果见表7:
表7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P>0.05
给药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3)、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见表8:
表8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P>0.05
结果表明,给药各组网址红细胞计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4)、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见表9:
表9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P>0.05
结果表明,给药各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5)、对肝功能影响
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和天门冬氨基转换酶(AST),给药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0:
表10对肝功能的影响
*P>0.05
结果表明,给药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6)、对肾功能影响
测定指标为血浆尿素氮(BUN),结果见表11:
表11对肾功能的影响
*P>0.05
给药各组尿素氮(BUN)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7)、对重要脏器重量指数的影响
动物放血处死后,取出重要脏器、称重,以脏器mg数与每10g体重之比值称脏器重量指数,结果见表12、表13:
表12对重要脏器重量指数的影响
*P>0.05
表13对生殖器官重量指数的影响
*P>0.05
表12、表13结果表明,给药各组心、肝、肾、脾、肾上腺及生殖器官子宫或睾丸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8)、对重要脏器组织学影响
各组动物放血处死,取脑、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胃、睾丸或子宫,及用药处皮肤,解剖时肉眼观察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各组脏器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均未见药物引起的组织学改变。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本发明中药可长期使用,对局部和全身都安全无毒副反应。
临床观察:
(1)、本发明对13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91例,女性45例,年龄在3个月-80岁之间,3个月-20岁33人,21-40岁69人,41-60岁29人,61-80岁11人,均为各部位的外伤、疮疡,其中,烧伤10例,烫伤19例,刀伤29例,枪伤2例,外伤感染28例,痈疽17例,疖肿16例,下肢溃疡5例,其它9例。
(2)、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伤口完全愈合,无疤痕;
好转:伤口大部分愈合,临床症状明显大体消失;
无效:伤口不愈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131例,占96.3%,好转3例,占2.2%,无效2例,占1.4%。
附表:治疗结果及平均治愈天数
临床典型病例:
(1)、买买提依明,男,24岁,维族,个体,右小腿贯通枪伤,伤口化脓感染2月不愈,用本发明中药一周后即痊愈。
(2)、刘昌桥,男,20岁,汉族,工人,骶骨部褥疮5天,直径约5公分,用本发明中药隔日换药一次,5次即痊愈。
(3)、陈石子,男,24岁,汉族,战士,右足底鸡眼感染,半年不愈,用本发明中药换药6次即痊愈。
(4)、冶发海,男,34岁,回族,大泉煤矿工人,因瓦斯爆炸全身烧伤,面积达70%,在某医院治疗2月余,花费15000余元,但头、面部创面始终不愈,分泌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所有抗菌素不敏感,用本发明中药创面涂药10天后即痊愈出院。
(5)、党玲,女,18岁,汉族,尼勒克县农村少女,不慎被高压锅中热稀饭喷得满脸,造成深II°烫伤,用本发明中药涂抹后,很快止疼,起居正常,3天结痂,6天脱痂,7天痊愈,面部未落疤痕。
(6)、马维兴,男,58岁,回族,事业单位职员,左腿有8公分大小的湿疹,伴有剧烈瘙痒,用本发明中药二周后痊愈。
(7)、刘小斌,男,42岁,汉族,个体经营者,面部额头眼间带状疱疹,隔天涂抹本发明中药三、四次,一周后痊愈。
(8)、章小妹,女,78岁,汉族,退休干部,脑梗塞后褥疮感染,每天涂抹本发明中药二次,三天后痊愈。
(9)、袁云芬,女,汉族,已故,农业情报干部,患有糖尿病足,在医院对左脚无名指进行截肢,用本品发明中药之后,半年后再无截肢,而且所有其他溃烂脚趾痊愈,再无复发。
(10)、刘敏,女,26岁,汉族,在校大学生,患上痔疮,肛门红肿,疼痛,大便带血。用本发明中药涂抹,一天一次,使用三天后,便血消除,疼痛减退,一周后恢复正常。
(11)、李大明,男,48岁,汉族,建筑工人,患有灰指甲多年,甲板增厚,中空,用本发明中药涂抹,每天一次,连续使用十天,开始长出新的指甲,2年内未复发。
(12)、张国,男,45岁,汉族,农民,患脚气多年,常年伴有脚臭、脚汗、脚底蜕皮症状,使用本发明中药涂抹,隔日换药一次,连续使用10天,鞋袜均未出现潮湿现象,脚亦无臭味,蜕皮表面愈合,3年内未复发。
上述事例充分证明了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对患者使用止血止痛快、消炎消肿快、新生肉芽生长快、伤口愈合快,对治疗外伤、疮疡等具有显著疗效,治愈率高,且治愈后不留疤痕;可对外伤、疮疡同时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Claims (7)

1.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全蝎50-70份或蝎毒0.3-1份,斑蝥45-65份或斑蝥素0.06-0.2份,冰片25-60份,蜂蜡25-60份,麻油1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0-65份,斑蝥50-60份,冰片35-55份,蜂蜡35-55份,麻油10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全蝎50-65份,斑蝥50份,冰片55份,蜂蜡55份,麻油10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蝎毒0.5-0.8份,斑蝥素0.1-0.15份,冰片35-50份,蜂蜡35-50份,麻油1000份。
5.一种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麻油放入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00-240℃;
(2)、温度控制在100-240℃、将全蝎加入容器内,保持温度炸1-4分钟,然后将蝎体捞出;
(3)、温度控制在100-230℃、将斑蝥加入容器内,保持温度炸1-3分钟,然后将斑蝥体捞出;
(4)、控制温度到190-218℃,将冰片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
6.一种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麻油放入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190-218℃;
(2)、温度控制在190-218℃,将冰片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3)、控制温度到70-150℃,将蝎毒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4)、控制温度到70-150℃,将斑蝥素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
(5)、控制温度到70-120℃,将蜂蜡加入容器内并搅拌均匀,自然降温后即制成。
7.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药在制备治疗外伤、疮疡药物中的应用。
CN201310223424.XA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3263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3424.XA CN103263451B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3424.XA CN103263451B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3451A CN103263451A (zh) 2013-08-28
CN103263451B true CN103263451B (zh) 2015-04-15

Family

ID=4900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3424.XA Active CN103263451B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34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8422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杨东天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
CN108465021A (zh) * 2018-06-26 2018-08-31 王世琼 治疗外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制剂及应用
CN109276594A (zh) * 2018-10-17 2019-01-29 陈海启 一种用于治疗蛇串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09A (zh) * 1996-12-06 1997-11-19 丛淑珍 一种伤毒回春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4407A (zh) * 2007-12-11 2008-06-25 童小桃 一种治疗颜面疔疮的泥膏药物
CN102198159B (zh) * 2011-06-08 2012-07-04 李会珍 一种治疗烧伤疮疡的药物及采用该药物制成的创面贴
CN102614289A (zh) * 2012-02-26 2012-08-01 刘国定 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
CN102302635B (zh) * 2011-09-15 2013-09-18 陈青芬 一种治疗痔疮、冻疮、压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217B (zh) * 2012-07-24 2014-10-08 马千里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09A (zh) * 1996-12-06 1997-11-19 丛淑珍 一种伤毒回春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4407A (zh) * 2007-12-11 2008-06-25 童小桃 一种治疗颜面疔疮的泥膏药物
CN102198159B (zh) * 2011-06-08 2012-07-04 李会珍 一种治疗烧伤疮疡的药物及采用该药物制成的创面贴
CN102302635B (zh) * 2011-09-15 2013-09-18 陈青芬 一种治疗痔疮、冻疮、压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4289A (zh) * 2012-02-26 2012-08-01 刘国定 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
CN102784217B (zh) * 2012-07-24 2014-10-08 马千里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蝎的临床效用开发》;陈仁寿;《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1231(第8期);第11和12页 *
《斑蝥新猷》;李仁众;《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231;第37和3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3451A (zh)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2602A (zh) 一种复方五黄烧伤油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9362A (zh) 一种痔疮膏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80048A1 (zh) 一种用于浅度烧伤的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3451B (zh) 一种主治外伤、疮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62410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662996A (zh) 治疗月经相关性痤疮的中药面膜
CN105194330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6240B (zh) 一种快速愈合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72335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68357C (zh) 一种治疗疖、疽、痈、疔毒及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
AU2021103356A4 (en) External use medicine for reviving cortical tissue of scalds and burn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02716225B (zh) 治疗烧烫伤的外敷药剂
CN104474528A (zh) 用于引流排毒的药物
CN10759613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62264A (zh) 一种用于止痛生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1471A (zh) 一种治疗刀伤、创伤、烧烫伤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5437C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9902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及外伤的药物
CN110624032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95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2491B (zh) 一种祛除烫烧伤疤痕的药膏
CN104887702A (zh)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及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0332B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4435730A (zh) 一种治疗皮肤疮疡的外用中药油膏
CN103479917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