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854A -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2854A
CN103262854A CN 201310014962 CN201310014962A CN103262854A CN 103262854 A CN103262854 A CN 103262854A CN 201310014962 CN201310014962 CN 201310014962 CN 201310014962 A CN201310014962 A CN 201310014962A CN 103262854 A CN103262854 A CN 103262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
tributyl
purine
chloro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0149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兆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3100149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28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2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应用方法,所述的调控剂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其中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为2.0~2.5:1.0~1.5的混合物(指100%纯度的质量比),优选比例为2.0:1.0。栽种时,把调控剂按每2.5~3.5g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后,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能促进分蘖,加快生根,可显著提高鳞茎分蘖量,为高产奠定基础;且此配方剂型稳定,原料来源丰富,生产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实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植物鳞茎分蘖促进剂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又名老鸦蒜、龙爪花等,系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它是提取贵重生物制药原料石蒜碱(lycorine)、加兰他敏(galanthamine)、石蒜胺碱(lycora-mine)等的药用植物,也是一种花大且艳的良好园林花卉植物。石蒜碱、加兰他敏、石蒜胺碱具有抗癌、消炎、抗阿米巴痢疾药效,仅高纯度加兰他敏目前国际市场价90~100美元/克。国内工厂提取生物碱和用作园林绿化都是靠采挖野生石蒜,因长年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产地山丘被挖得千疮百孔,环境破坏严重,工厂生产也难以持续发展,为此,有些工厂建立石蒜原料人工栽培生产基地,但鳞茎分蘖十分缓慢,效益低下。
目前,国内对石蒜的研究报导甚少,且多局限在形态、生理和引种繁殖上,栽培措施仅为单一的肥水管理。因此,在国内至今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石蒜生产基地。国外多为其生物碱的药理研究、生产鲜(切)花等。国外在石蒜生物碱与淀粉的提取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而且较为深入。
我国石蒜种质资源丰富,石蒜科石蒜属(Lycoris Herb)植物全世界分布20余种,主产我国,少数在日本、缅甸、朝鲜和我国台湾,我国有15种,占绝对优势,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我省九嶷山地区石蒜种质资源经初步考查,有4个种以上,而且数量较大。但在科学研究、生产利用及产业化方面已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以加快我国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石蒜的人工栽培其鳞茎分蘖十分缓慢,产量极低,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要解决这一问题,喷施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是其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促分蘖效果显著。但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石蒜鳞茎分蘖的促进剂,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促鳞茎分蘖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较佳的应用方法。
石蒜的人工栽培其鳞茎分蘖十分缓慢,产量极低,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要解决这一问题,施用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是其较有效的措施之一,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促鳞茎分蘖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调控剂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组成,其中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2.0~2.5:1.0~1.5为优选的比例。
以上二者的最优选的质量比为2.0:1.0,调控剂按每2.5~3.5g兑水10L。
本发明选用植物鳞茎分蘖促进剂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和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配制成商用调控剂,对石蒜的鳞茎分蘖进行促进,激活其鳞茎芽原基细胞的分裂,提高其分裂速率,抑制代谢消耗,提高鳞茎分蘖速率,解决了石蒜人工栽培鳞茎分蘖缓慢、产量低的问题,这将为石蒜人工栽培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本调控剂生产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促鳞茎分蘖效果显著。
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配方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和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按上述质量比的比率混匀,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保质期1年。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和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纯含量百分比没有特殊要求,其杂质在不影响其稳定性的前提下,配伍时达到配方所要求的净含量即可。以下是其调控效果的比较试验。
本发明的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目前未见同类产品的报道。本发明是发明人多年研究工作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并在较长时间的生产中已得到验证,效果较佳。且本发明的配方还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剂型较稳定,原料来源丰富,操作简便,如开发成商品,价格便宜。在生产中使用简单方便,调控效果显著,使用成本低,是一种良好的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配方可进行工厂化生产,其开发利用不但将在市场上增加一种新型鳞茎分蘖型促进剂,还将为石蒜人工栽培分蘖难的问题提供一条解决的途径。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为:栽种时,把已混合好的调控剂按每2.5~3.5g兑水10L(10kg)充分溶解混匀即可,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为2.0~2.5:1.0~1.5。
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
以下是发明人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不断地通过实验挑选及选用适合本发明石蒜人工栽培促鳞茎分蘖的相应调控剂配方的原料及其相关的配比所做的调控效果的比较试验。
1.单剂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植物鳞茎分蘖调节剂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激动素;激动素;萘乙酸(NAA)。
1.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把调控剂按以下浓度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每蔸种1个种球,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第12个月时进行收获,对其鳞茎母球所分蘖的子球数进行计数(对直径达1cm以上大小的分蘖子球数进行计数,直径小于1cm者不计算在其内);对在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数进行计数(以从母球上扒下来后子球底盘上发生的一次须根为准,小于0.5cm长的须根不计算在其内)。
每一种药品设置从低到高4种浓度梯度——每10L水中分别加入100%纯品质量比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1.5g、2.0g、2.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0.5g、1.0g、1.5g、2.0g;激动素:0.5g、1.0g、1.5g、2.0g;NAA:0.5g、1.0g、1.5g、2.0g。
试验设置17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6m2/重复)。各试剂兑水后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各处理的试剂浓度及处理设置情况如下(以下各处理所取的克数均指100%纯品质量溶解在10L水中的量,即浓度):
处理1:1.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处理2:1.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处理3: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处理4:2.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处理5:0.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6: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7:1.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8:2.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9:0.5g激动素;处理10:1.0g激动素;处理11:1.5g激动素;处理12:2.0g激动素;处理13:0.5g NAA;处理14:1.0g NAA;处理15:1.5g NAA;处理16:2.0g NAA;对照(CK):用自来水浸泡。
1.2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石蒜的化学调控效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不同植物鳞茎分蘖促进剂对石蒜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6的鳞茎分蘖数与子球须根数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此2个处理的调控效果较佳,即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适当浓度的调控效果较好。
表1.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石蒜的化学调控效果
Figure 891201DEST_PATH_IMAGE002
注:小写字母为0.05水平,同一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下同。
2.配伍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植物鳞茎分蘖调节剂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
试验石蒜(Lycoris radiata Herb)母株系本基地留种,试验材料为其自然繁殖而来的植株及鳞茎。试验用鳞茎分蘖调节剂为: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激动素。
2.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按以下处理1~9的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克数混合后,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各处理分别溶解在10L水中,对石蒜种球进行处理。把已混合好的调控剂按以下浓度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每蔸种1个种球,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第12个月时进行收获,对其鳞茎母球所分蘖的子球数进行计数(对直径达1cm以上大小的分蘖子球数进行计数,直径小于1cm者不计算在其内);对在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数进行计数(以从母球上扒下来后子球底盘上发生的一次须根为准,小于0.5cm长的不计算在其内)。
以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3个浓度梯度进行配伍试验,以确定它们是否具有协同效应。
每一种药品设置从低到高4种浓度梯度——每10L水中加入100%纯品质量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
试验设置10个处理(包括对照),每个处理3个重复(6m2/重复)。各试剂兑水后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各处理的喷药浓度及配伍情况如下(以下各处理所取的克数均指100%纯品质量溶解在10L水中的量,即浓度):
处理1:1.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0.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2: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3:2.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4:1.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5: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0.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6:2.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7:1.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8: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处理9:2.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0.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对照(CK):用自来水浸泡。
2.2统计分析
对试验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石蒜的化学调控效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不同配伍对石蒜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处理8的鳞茎分蘖数与子球须根发生数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处理8的调控协同效果最佳,即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调控协同效应不但为正效应,且其调控效果较其他处理要好。
表2. 处理12个月(即1个鳞茎分蘖周期)后石蒜的化学调控效果
Figure 746025DEST_PATH_IMAGE004
以上试验表明,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均具有较好的促分蘖的作用。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主要是激活石蒜芽原基细胞,促进其细胞加快分裂,形成新的芽原基;而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具有能促进细胞DNA的合成,加快其分裂。所以,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均具有较好的促分蘖的作用,而且也能刺激根原基的形成与伸长,具有促生根的作用。激动素属于细胞分裂素,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与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相比,其效果不及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NAA属于生长素类,但对石蒜芽原基的形成与生长其效果也不及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与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NAA与吲哚丁酸虽常用作生根剂,但不同植物其生理生化特性不完全一样,所以,对一些植物有作用的调节剂但对另一些植物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所以,理论上没有广适性的生根剂。另外,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其作用结果可能完全不同,高浓度与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所以,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兑水10L对石蒜芽原基的形成,分蘖的发生与根发生的调控效果较好,二者混合而且具有较好的调控协同正效应。本调控剂对石蒜产品具有提高品质的作用,对土壤也无残留,是一种较好的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把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净含量按2.0~2.5:1.0~1.5的比例混匀,优选2.0:1.0,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1年。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和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纯含量百分比没有特殊要求,其杂质在不影响其稳定性的前提下,配伍时达到配方所要求的净含量即可。
使用方法:把已按质量比混合好的已保存1年的调控剂按每2.5~3.5g(指100%纯度的净含量)兑水10L(10kg),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再种植在土块中。
实施例1
2.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0.5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3.0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把3.0g已按质量比混合好的已保存1年的调控剂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每蔸种1个种球,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第12个月时进行收获,对其鳞茎母球所分蘖的子球数进行计数(对直径达1cm以上大小的分蘖子球进行计数,直径小于1cm者不计算在其内);对在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进行计数(以从母球上扒下来后子球底盘上发生的一次须根为准,小于0.5cm长的不计算在其内)。
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二者是按2.5: 0.5混合(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石蒜鳞茎进行处理。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每100蔸石蒜的分蘖个数平均为105.00个,比对照41.33个多出63.67个,促分蘖率为154.05%;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数为18.73根,比对照10.29根多出8.44根,促根发生率为82.02%。
实施例2
2.0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3.0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把3.0g已按质量比混合好的已保存1年的调控剂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每蔸种1个种球,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第12个月时进行收获,对其鳞茎母球所分蘖的子球进行计数(对直径达1cm以上大小的分蘖子球进行计数,直径小于1cm者不计算在其内);对在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进行计数(以从母球上扒下来后子球底盘上发生的一次须根为准,小于0.5cm长的不计算在其内)。
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二者是按2.0: 1.0混合(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石蒜鳞茎进行处理。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每100蔸石蒜的分蘖个数平均为127.67个,比对照41.33个多出86.34个,促分蘖率为208.90%。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数为21.09根,比对照10.29根多出10.80根,促根发生率为104.96%。
实施例3
1.5g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1.0g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2.5g混剂兑水10.0kg)的调控效果:
试验在长沙理工大学九嶷山试验基地进行。从九嶷山试验基地采挖石蒜鳞茎种球,把2.5g已按质量比混合好的已保存1年的调控剂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兑水后要现兑现用;浸泡鳞茎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浸泡完后,把种球取出,用株行距分别为10cm、20cm的密度再种植在其试验基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平整土块中,每蔸种1个种球,常规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第12个月时进行收获,对其鳞茎母球所分蘖的子球进行计数(对直径达1cm以上大小的分蘖子球进行计数,直径小于1cm者不计算在其内);对在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进行计数(以从母球上扒下来后子球底盘上发生的一次须根为准,小于0.5cm长的不计算在其内)。
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二者是按1.5: 1.0混合(试剂均按100%纯品质量计),塑料袋密封包装,阴凉避光处保存1年后,打开包装,溶解在10L水中,对石蒜鳞茎进行处理。
处理12个月(即1个生长周期)后每100蔸石蒜的分蘖个数平均为112.00个,比对照41.33个多出70.67个,促分蘖率为170.99%。子球底盘上所发生的一次须根数为18.41根,比对照10.29根多出8.12根,促根发生率为78.91%。

Claims (6)

1.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由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组成,其中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100%纯度的质量比为2.0~2.5: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其特征在于,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为2.0:1.0。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石蒜栽种时,把已混合好的调控剂按每2.5~3.5g兑水10L充分溶解混匀后即可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为2.0~2.5:1.0~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6-苄氨基-9-(四氢吡喃-2-基)-9-H-嘌呤:三丁基(5-氯-2-噻吩)磷氯的质量比为2.0:1.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是,兑水后要现兑现用;兑水后要放入塑料盆或塑料桶中使用,不能用金属容器盛装,浸泡鳞茎种球下部和根系5~8min;浸泡时不能放在有直射光的地方,应放在树荫下或荫棚内无直射光的地方进行浸泡。
CN 201310014962 2013-01-16 2013-01-16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32628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14962 CN103262854A (zh) 2013-01-16 2013-01-16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14962 CN103262854A (zh) 2013-01-16 2013-01-16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2854A true CN103262854A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06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014962 Pending CN103262854A (zh) 2013-01-16 2013-01-16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28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1247A (zh) * 2014-11-12 2015-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1247A (zh) * 2014-11-12 2015-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5333B (zh) 一种有机稻米种植方法
CN103947491B (zh) 一种有机红米种植方法
CN103819264B (zh) 水稻专用硒肥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硒大米的方法
CN102786349A (zh) 富硒西瓜育苗基质及利用其生产富有机硒西瓜的方法
CN106105859A (zh) 一种油茶轻型基质育苗配方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8771A (zh) 一种新型稻田养禾花鱼的方法
CN103918534A (zh) 一种观赏椒有机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8929135A (zh) 一种促根提苗悬浮型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92939B (zh) 一种槟榔幼龄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5149B (zh) 一种闽楠育苗专用基质及其生产工艺
CN103348903A (zh) 一种杉木育苗专用基质及其生产工艺
CN102992841A (zh) 一种含天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6348A (zh) 高硒水稻育苗基质及利用其生产高硒水稻的方法
CN102511349A (zh) 富有机硒枣及其生产方法
CN102550250A (zh) 利用光能资源的作物优势互补品种混合种植方法
CN107124949B (zh) 一种胡椒的施肥方法
CN104067751A (zh) 一种稻米锌营养生物强化技术
CN102077780B (zh) 一种用火山石粒作为漂浮育苗基质培育烟苗的方法
CN103262854A (zh)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06574A (zh) 一种稻田生态优质小龙虾养殖方法
CN110036815A (zh)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CN109169107A (zh) 一种新型的天麻种植方法
CN109874615A (zh) 一种西红花人工栽培的多用基质及其培养方法
CN104351247B (zh) 一种石蒜鳞茎分蘖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97213A (zh) 一种促植物生根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